赵云如方才还略略有些惭愧之意;但是听刘真如此郑重其事分说,不由心里又起了一个疙瘩——很高明啊——既卖了个人情给自己,又暗地里下了一颗药——方才这番话,难道不是暗示自己与郦君玉结党么?这话早晚会传到皇上耳中。
心中微微冷笑,嘴巴上依旧客气:“承刘大人指教了。刘大人以为,此事当如何处置?”
刘真略一迟疑,说道:“这事情容易分说。郦大人在边塞多年,功勋卓著。朝廷本也应当将她召回来,许以高官厚禄,以酬功勋。将郦大人叫回来之后,问清真相,再以朝廷名义,发文天下,平息议论。此诚为两便。”
“确实是两便。”徐康点头道,“不过,郦君玉身为朝廷重臣,询问如此问题,只怕失却大臣体度,为世人所笑。”
“世人所笑,乃是小事。”刘真道,“此事真相不明,郦大人就难以平息众人疑惑,素日威望,难免削减。而用威力平息议论,百姓不能真正心服,郦大人威望,更是要削减。而派遣使臣,令郦大人进京,到大理寺,简单说明,朝廷再行发文平息百姓议论,虽然暂时失却大臣体度,然而却保存了朝廷之法,也保全了郦大人的最大威信。”
刘真款款分析,徐康也不免暗暗点头,说道:“既然如此,我们这就建议圣上,如此行事便了。”
赵云如迟疑了片刻,说道:“如此,还有一件事情。这蒙古边境初平,这郦君玉立即召回,是否不便?”
“赵相。正因为蒙古边境平,所以才要立即召回郦君玉——这也是为郦君玉前程考虑啊,赵相以为然否?”
刘真的意思很明白。边境大臣,立下如此不世奇功,如若长时间安置在边塞,不是用人之道。且不说臣子自己会有其他想法,君王的猜忌也会使臣子举步唯艰。既然这样,不如早些将臣子叫回来。
赵云如沉默了片刻,说道:“就这样办吧。”
众人还刚在议论,却听见有小书吏的声音,跌跌撞撞直扑进来:“大人,大人们……翰林院打起来了。”
翰林院打起来了?翰林院里,全都是文质彬彬的书生啊……怎么会打起架来?
三个宰相六颗眼珠全都掉在了地上。
事实证明,人都是有暴力倾向的。平日看起来文质彬彬的书生,一旦发作到了用身体语言说话的程度,与普通村夫也没有多大的区别。
事情的起因,还是由于京城的揭贴。翰林院里几个空着没有事情干的书生,居然偷偷八卦,却不小心被孟嘉龄听到了;孟嘉龄也装作没有听见,脸色铁青继续往里走;但是有一个与孟嘉龄素来不和的,就趁这个机会含沙射影继续挖苦。孟嘉龄大怒,却忍住没有发作;但是跟随在他身边的那个新进翰林院的小子,却是忍耐不住了。听人如此无礼,忍耐不住,叉手上前,就开始吵架。
不要小看书生吵架。无数血泪斑斑的事实证明,书生之间的吵架,也有可能引发出一场大灾难。孟嘉龄带进翰林院的那小子,嘴巴尖利,无理也要占上风,更何况是有理?于是小吵变大吵,大吵变动手——劈里啪啦,这翰林院终于演起了全武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