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丽君不解地看着这两人,为什么?
柳正风苦笑解释:“公子,您说的这个东西,前朝也曾有过。但是朝廷又怎么愿意让乡下人都知道官员的家长里短?知道朝廷变动的真正原因?所以,这个东西,历朝历代,都是禁绝的。办这个东西的人,也都是偷偷摸摸进行。公子您不同,您是朝廷的官员,又怎么可以明目张胆做这样的事情?前一阵的《湖广公告》不同,那是非常时期,要使上情下达,必须用非常手段,而且这个东西是朝廷控制的。如今您要办这个东西,除非向朝廷建议,让朝廷来办。至于您自己,是万万不行的。”
原来报纸也不是我最早发明呀,孟丽君禁不住有一点失落。好在她也不曾想要借这个东西传播朝廷的机密以及官员的小妾吵嘴问题,当下笑道:“不一样的,我没有说清楚。我这个报纸,就叫做《临安故事报》,专门印刷一些故事的。另外,我还可以刊登一些广告。”
“广告?”三个人又愣住了。
孟丽君笑:“广而告之的意思。不过就是帮一些店铺宣传一下自己的东西如何物美价廉而已。”先拣最简单的告诉吧。
这个《临安故事报》是自己思考了很久的。因为印书坊在义父手中,怕把这个意见跟义父提了之后义父他们忙着发财,掌握不好尺度,反而为康家招来灾祸,就没有提。如今义父已经将印书坊交给自己,自己手下柳正风陈慎言都是谨慎的人,就不妨将这个设想付诸实施了。
在老百姓缺乏娱乐生活的年代,自己印刷这么一份报纸,销量可想而知。估计那些酒楼里坐堂的说书先生,会成为自己报纸的竭力宣传者。那样,自己就有了在这个时代发表自己的见解的平台。报纸销量大了,渗透自己思想就事半功倍。
尽管自己不在报纸上谈论国事,不搬弄官员的是是非非,但是自己却在报纸上留了一个空挡:广告。有了广告,上层官员还有深宫里的皇帝后妃就有机会了解下层社会的生活,比如,物价。要凭借这么一份报纸,使所有的下情都毫无阻碍的上达,不可能;但是,自己至少给完全阻隔的上下层之间,打开了一条小小的通道。这就够了。
孟丽君将自己的意思说明清楚,柳正风才松了一口气,说道:“我道公子虽然也有冒险行为,却不是浮躁之人,怎么会有这样的举动。不过尽管如此,编撰这个东西,却还需要谨慎。”
孟丽君笑道:“正是。我们是没有什么空闲的,却需要寻找一个老成稳重的、又熟悉文字的人来打理这个东西。你们熟悉临安仕林,还是你们帮我寻找吧。”
陈慎言笑道:“这个东西是给平民百姓看的,文字也不能太典雅了,像公子前些日子编撰的《中华简史》一般,半文半白才好。这人可就难找了。不如我们自己先动手编撰一两期,然后发布广告——是广告吧?请有这个兴趣的人前来报名,我们看其文字来招收。如何?”
孟丽君想不到陈慎言脑子转得如此之快,笑道:“这不是与科考类似么?不要招来弹劾才好。”
柳正风笑:“不会的。乡下的店铺招收账房先生,也常用这个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