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也许,而是肯定!
那个孩子,身份也非常明确了!
孟丽君微微苦笑起来。眼下的事情,原来是自己那个“大理王子”的身份惹出来的——相信这个身份属实的人,原来不止铁骑一个啊。
他是来找同盟军来了。
而自己带大批工匠到琼崖去的行为,在老人眼中看来,却是为收服琼崖地方将它建做自己根据地而作的准备了。所以,老人认为自己有才能,而且有复国之心,很放心的派人来寻找自己,甚至愿意将孩子交给自己调教——在他眼中看来,自己绝对有做帝师的能力。况且琼崖交通不便,孩子呆在自己身边,最是安全不过。
他根本没有想过,他根本是一厢情愿!孟丽君根本不是他所幻想的人!
这样的老人,这样的行为——孟丽君不由苦笑。真真是个幼稚的政治家! 你幼稚不要紧,却将我置于这等尴尬地位上!
对于眼前这个老人,孟丽君怀有一种深深的敬意。尽管这老人的幼稚给她来了这等麻烦,她却依旧不愿意将这个老人出卖。
但是,自己能够答应收这个孩子做徒弟么?自己能够做这个“太傅”或者“少傅”么?
不错,眼下自己是遭受了极不公正的待遇。但是,这不是自己叛国的理由——是的,在老人眼中看来,他的行为,只不过是想要在逆臣贼子手中光复国土而已;但是,在孟丽君的眼中看来,这却是标准的叛乱。在孟丽君的眼睛里,天下没有姓赵与姓铁的区别。天下,就是华夏民族的天下。
更何况,就老人的情形看来,他想要复国,无异于螳臂当车。
自己现在正处在嫌疑之地,假如答应了老人的请求,就无异是给自己找一条取死之道。即使自己只是想与老人虚与尾蛇,也容易招来不想招惹的风波。
心里暗暗后悔。当收到老者的请帖之时,自己不该为一时的好奇,轻易答应。
自己当时的确好奇。这样荒僻之地,谁居然会对自己感兴趣?而且消息居然如此灵通?于是带着柳正风轻身犯险。
但是……假如自己不答应,这老人,会轻易放弃么?
这老人的行为,对于国家的发展,没有任何好处。老百姓需要一个稳固的天下,老百姓不需要战争。
而现在,大元江山已经基本稳固,再起动乱,不是国家之幸。
自己只有推辞,而且还不能给老人以任何幻想。思想完毕,当下站起来说道:“长者有命,本不敢辞。然而下官初赴琼崖,事务众多;才疏学浅,小公子亦有所不愿,下官亦不欲令长者为难。就此告辞!”站起来,望了身边的柳正风一眼,举步就走。
孟丽君心里将老人归类为“幼稚”,却是站在自己的角度考虑问题了。
不错,老人确实是赵宋遗臣。大宋被迫禅位给铁氏之后,他知道被迫下位的皇帝不会真正被善待,更不愿意做异姓臣子,受了皇帝的嘱托,就隐姓埋名,带领着一个铁氏不知的赵氏幼子隐藏在这岭南偏远之地,亲自教养。岭南气候炎热,那幼子年寿不永,他又教养起这第三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