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照卿之所言,该当如何?”铁穆看着这个越活越年轻的宰相,“明正法规,禁止施行宗法?”
赵云如一顿。却有郦君玉上前,说道:“皇上,这宗族法度,我们是非禁不可。但是,一纸禁令,根本不起任何作用。所以,臣有个法子,叫做不禁而禁。”
铁穆不由一怔,这个郦君玉,点子还真多啊。眉毛一挑:“不禁而禁?”
郦君玉道:“如今之计策,我们要做的,是双管齐下。一方面,我们一边借这件事情立威,下邸报到全国,给下面的人一个榜样,也就是杀鸡吓猴的意思。明面上的禁令,只有一条,那就是禁止以宗法制度杀人。一旦发现以宗法制度动用私刑杀人,不管杀的是什么人,主持者以杀人罪论处。不过,其实这条禁令,能够起到多大作用,着实难说。另外一方面,我们要做的,是重新调查户口,给小户人家更多优惠条件,鼓励大家族分散成小户。”
“鼓励大家族分散成小户?”铁穆立即明白过来,说道:“这,确实是个方法。”
当时普通百姓,多是聚族而居。老死不分家,是最普遍的传统。兄弟不分家,妯娌和睦相处,那就是人人传诵的孝悌之家了。但是这样不分家,就造成了一个弊端——家长势力太大。一家之长,往往就控制了一家人的生死大权。而一族之长,只要控制几个大家长,就可以为所欲为。
郦君玉的建议,就是要将大户分散成小户。分散成小户,一族之长,要真正实现对宗族的全部掌握,就难的多了。
“只是这样,只怕也不能够完全解决问题。”赵云如思忖了片刻,说道,“这……还要鼓励一条,鼓励迁居,鼓励杂居。”
“如何鼓励迁居?如何鼓励杂居?”铁穆又问了一句。
“战乱之后,北方尚是空虚。”赵云如思忖了片刻,说道,“北方需要人口,而南方,人口太过密集。前些年赵相就提议过迁移百姓的问题,这些年国家已经有了些力量,正是迁移的时候了。”
“迁移,首先应该动的是大族大户的首脑人物。”孟丽君想了片刻,说道:“只是如此,难免要动用武力……只怕引发纠纷,还是要小心为是。”
铁穆眼睛在两个臣子身上停留了一会,才说道:“这样吧,你们去拟个条陈上来。这宗族法规,是非动不可了……只知道宗族而不知道国家,天下焉有是理?”
————————————————————————
两宫太后排排坐着,我们的郡主娘娘,已经跪了两个时辰。
两宫太后没有说过一句责罚的话。越是这样,安平越是知道厉害。
太阳慢慢挪移上来,眼看着就要到了中午。这阳光很快就要照射到宫门口了,照射到安平的地方了。虽然还是春天四月,但是这几天天气却已经颇为炎热。
皇甫长华看着跪倒在宫门口的安平,微微一笑,绕步进去;看见她腆着一个大肚子进来,梁太后忙叫侍女给端椅子过来,太皇太后便道:“告诉你不要来请安了,你还来干什么?”
皇甫长华笑道:“太皇太后与皇太后吩咐不要来,那是体恤晚辈的意思。但是晚辈要来,那也是敬重长辈的意思。太后体恤晚辈的深情,晚辈自是知道。就像外面的郡主妹妹,心里也知道着呢。”
梁太后知道她说到正题上了。不过这事情是太皇太后在处理,自己却插不上话。当下笑笑,不说话。却听见太皇太后哼了一声,说道:“她知道?她知道就不会去惹这个事情了!皇家颜面,给丢了个干净!”
皇甫长华略略一怔,说道:“这一回事情,我说呢,安平妹妹也的确莽撞了一些。损了皇家的颜面,这还是小事。更重要的是,却将天下女子的贞节观念,也给毁了。”
两位太后是真的完全愣住了。她们知道安平带学生去聚众斗殴,却不知道具体情况。见安平来请罪,一心想要杀杀她的气焰,也没有问具体情况,就让她在外面跪着了。听皇甫长华这样说话,不由都是一怔,太皇太后就问道:“她到底做了什么坏事?”
皇甫长华正等着两位太后这句话了。当下款款说话:“两位太后,这事情的起因,却是那位程无双姑娘。当初在湖广的时候,立下功勋的那一位。”
这事情,太皇太后却是清楚得很。当下笑道:“原来是那个小姑娘啊。本宫当初也见过,可喜的很。却与她有什么关系了?”
皇甫长华当下将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都详细的说出来,又说道:“这程无双姑娘,虽然有功于国,但是女子守贞当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这李家要用宗法来整治她,也是符合伦理纲常的事。妹妹这样一闹不打紧,却是给天下女子,立下了一个坏榜样。她这样做,却是叫天下女子,都学习程无双姑娘,做这等无耻淫奔之事了。所以,两位太后只惩罚妹妹在外面跪着,妾还觉得轻了呢。”
这话一句一句,都落在外面的安平耳朵里。听皇甫长华这样说话,忍不住想要反驳;但是想着自己现在的处境,却是无论如何都不敢接嘴。心里委屈,眼泪就滴落下来。
本书由潇湘小说原创网首发,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