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有道将豆子口袋打开来,一伙子人都将脑袋挤过去看。黑书生听到众人七嘴八舌说话,中间有听得懂的官话:“是黑土粒子!这帮小家伙没有撒谎!”不由轻轻一笑。趁着人们挤着看热闹的工夫,黑书生从人群中挤了出来,与书童招呼了一声,挑上行李就走。
众人都已经星散。铁凝秀松了一口气,说道:“这黑书生倒也聪明。”
李玉飞笑道:“如何?这才叫能耐。这个年龄与你相仿的书生,却不是比你只懂得武功的,更有见识,几句话就将事情解说清楚。”
这话却叫铁凝秀大不高兴,将嘴一撇,说道:“他熟悉这地方的地形,又有什么奇怪?如果我知道那山上土质特殊,我也推断的出来。可惜我不是本地人,所以不知道。”
李玉飞忍不住微笑,道:“你以为他是本地人么?没有看见人家根本听不懂本地方言?他也是外地人啊,为什么人家就知道那黑马鞍山土质特殊,我们却根本没有留意?这高下,不是立即判断出来了么?”
铁凝秀冷笑道:“是,他的见识高明。等有机会,我要整治一下这么高明的家伙。”
李玉飞皱眉道:“不要胡闹。殿下马上就要到了,你就在这个小镇上等他。我去看看那个黑瘦的书生。”
铁凝秀恼道:“凑运气而已,一个黑瘦的书生,又有什么能耐?”
铁凝秀不是寻常人。她是当今皇帝铁骑的孙女,四王爷的女儿。铁凝秀嘴巴里的“穆哥哥”李玉飞嘴巴里的“殿下”都是同一个人,那就是当今太子铁霖的长子铁穆。
湖广发生旱灾;但是湖广的平章政事黄得功,却为了自己的政绩,隐瞒不报。只说反贼猖狂,向户部要粮草来剿匪。下属县令程岱,对此非常不满,黄得功竟然借题将程岱下在狱中,程岱之女程无双,颇有见识智计,竟然带了两个仆从,孤身上路,上京师告御状。京城方知道此事。政事堂也不知道真假,当下派了铁穆下来,借口剿匪,查看情况。
铁穆一路下来,却是看见一路太平,根本没有任何流民!知道这样不可能查知真实情况,当下就与心腹李玉飞商量,要李玉飞孤身下去看看情况。顺带,将从京师逃出来玩的昭华郡主铁凝秀,给抓回去。
李玉飞说是铁穆的贴身侍卫,其实是铁穆一起长大的哥们。李玉飞祖父李庭芝,也是抗蒙英雄。曾死守扬州三年,箭尽粮绝之后,全家殉国,为铁骑争取了北上的时间。铁骑多方寻访,寻找到了李庭芝唯一被人救出的幼子李清,抚之如子,后又以女妻之。可惜李清夫妇寿数不永,留下一子。铁骑就将这孩子交给太子妃抚养,与铁穆一道长大。所以铁穆与李玉飞,名为主臣,其实兄弟。李玉飞虽然也有爵位,却甘愿在铁穆身边做一个没有名分的护卫。(太崇拜李庭芝了,给他留个后嗣!——作者)
而铁凝秀,与铁穆关系也不同寻常。她母亲早亡,在太子妃膝下生活了很长时间,兄妹情分,与寻常堂兄妹更深厚一些。见堂兄奉命出京,一边是好奇,一边是担心堂兄,竟然也偷偷跟出来了。虽然任性胡闹,但是一路所见,还是叫这个不知世事的郡主娘娘长了很多见识。今日被李玉飞逮个正着,心中不高兴,但是也知道自己必须乖乖听命。当下不说话,心里却开始打主意。
闲话少说,却说李玉飞急忙去打听那个黑瘦书生的消息,却也没有大收获。只知道,这个黑瘦书生,居然还是个大夫,一路上,给不少人看过病的。愈加好奇起来,当下就顺着别人的指点,一路跟踪下去。
黑瘦书生,到底是什么人?
不是别人,正是离家出走的孟丽君与荣兰。或者说,是李思思与荣兰。
经过了很长时间的心理磨合,李思思才接受了自己的孟丽君身份。喉咙的伤口痊愈后,她就开始思考起自己的人生来。
她不愿意让自己的一生就这样禁锢在深宅大院中。于是,抓住父兄上京的机会,她留下了一轴名叫《木兰戍边图》的画,画中的木兰,有三分自己的影子。又在边上留了几句表明自己志向的诗,带着心腹荣兰,就这样离家出走。她给自己定下了明确的人生目标:不要让孟丽君的悲剧再次重演!
在李思思看来,孟丽君的悲剧,其真正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男女不平等!女子,甚至不享有自己的婚姻自主权!
所以,在这个虚拟的空间里,李思思决心,要做出点事业来,让天下的女子,享受与男子平等的权利!
当然,顺带,给自己找份真正的爱情,帮皇甫家平反,尽点原来身份的义务,也在李思思——该称呼她做孟丽君了——的计划之中。
顺路交代一句,孟丽君给家里留下的那幅画中的木兰,有几分自己形貌。借这个来安慰一下韩夫人吧,孟丽君想。
最头疼的,还是两人的相貌实在太过柔弱。路上甚至因此受到过无赖的骚扰。孟丽君一边发狠练武艺,一边却琢磨起易容法子来。她想起前生在江浙一带做农家女的时候,曾经见识过一种野草,草汁是黄褐色,沾在皮肤上,有好几日不会褪色,连用肥皂洗也不起作用。不知道云南有没有这种野草?找了几日,却终于给她们找着了一种替代品。不过等她们确定这种替代品的确好用的时候,却发觉阳光已经将她们的皮肤晒黑并且晒皲裂了。天气渐渐转凉,身上衣服加厚,她们再谨慎一些,应该不露破绽了。
一路上,别的事情,不提也罢。唯一一件要紧的事情,就是在云南的时候,孟丽君顺手救下了一个生病的珠宝商人,叫康若山。康若山感激孟丽君,知道孟丽君想要进京赴考却又没有户籍之后,就慨然伸手,邀请孟丽君同赴明州,由他出资给孟丽君办妥户籍。盛情难却,孟丽君就认康若山做了义父。
康若山身体恢复,急着回明州,孟丽君却想要多看看风土人情,找了个借口,没有与康若山同行。一路走来,在湖广,却看见了饥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