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徒名分
对上皇甫少华的目光,孟丽君硬生生将他的目光给逼开了:“皇甫兄闻说身份揭露,竟然面不改色,在下着实佩服。却不知公子混迹佣工到我家,到底意欲何为?千方百计跟随我到江陵,如不为回旧宅探望,又意欲何为?”看着他脸上被朔风吹得皲裂的皮肤,想起他本来也是一个养尊处优的公子哥儿,却不得不混迹至下等人中生活,也不由升起一丝淡淡的怜悯,声音里也不自然得带了一丝暖意。
皇甫少华只觉得对方目光似乎不是十分凌厉,然而恢宏博大,竟然似是初生之阳,温温和和,却依旧令人不能仰视;不由自主将目光避开。却听见对方说话,声音里似乎有一毫浅浅的关怀,不由心中一动,想起那个怀揣已久的愿望,“扑通”就跪下了:“望先生收录在下为弟子!”
啊?这话倒叫孟丽君猝不及防,差点将眼珠子也掉出来了!好在皇甫少华已经跪在了地上,不曾看见风度翩翩、宠辱不惊的郦公子那副大惊失色的形貌。只听见郦公子平平静静的声音:“公子且起来。公子是世家子弟,文武双全。我却是无德无能,一介书生而已。如何敢收录公子为弟子?又有何才学可教与公子?”
皇甫少华抬头,看见郦公子已经侧转身子,显然不愿意接受自己这一跪。心一发狠,就说了实话:“先生知在下身份却私下问话,显然是深知我家冤屈,有保全之意。如今对头势大,在下虽有鸣冤之念,却奈何无有途径。唯一之策,便是想办法先提兵去安南雪了国耻,救了父亲,回朝再与人理论。奈何在下学艺不精,于兵学上,实无多少见识。即便有机会,只怕也无本事去安南救父。故在下欲寻一个名师,学习兵法。先生深知兵法,又知我家冤屈,还望先生略施怜悯,教授一二。”
啊?我什么时候深知兵法了?这倒叫孟丽君莫名其妙了。神态依然平静之极:“公子此言谬矣!我一介书生,熟知者,四书五经耳。何曾知晓兵法?令尊大人却是兵学大家,扬州一役,反败为胜,名扬天下。公子想必深得令尊所传,为何却要寻找一个名不见经传之人,求为师父?”
皇甫少华见郦君玉不肯认账,也在心里揣摩起郦君玉的心思。这位郦公子不肯承认自己知晓兵法,原因无非有二:一是抱了个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思,自己家的事情错综复杂,他好端端的怎么愿意牵涉其中?二是对自己不是十分信任,大凡有本领的人收录弟子,都要考验一下弟子的心性忍耐力。这郦公子不知是抱了怎样的心思?听他说话,语气不是十分严厉,难道是第二个原因?希望既然还未完全断绝,自然要竭尽全力,说话也愈加的诚挚恳切:“先生所说,自是正理。在下确实曾跟随家父学习兵法,亦有所得。然而在下虽然不十分愚昧,到底年纪幼小,领略无多。不是在下对家父不尊,然此却是实情:家父所授,于安南一事,实无用处。”
孟丽君眉毛一扬。想不到这皇甫少华竟然敢将这话说出口!敢说父亲教授的知识没有用处,这可是逆五伦的大过!虽然这道理孟丽君也明白(皇甫敬自己也失陷在安南了,正是他的兵法无用的明证),但是却万万想不到,皇甫少华竟然无所顾忌的批评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