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690800000007

第7章 依法治国离不开担当(3)

执政为民过程中面对着国家利益与公民利益的关系问题。在多数情况下,国家利益和公民的利益是一致的,但也存在国家利益与公民利益相矛盾的少数情况。执政为民就是在努力兼顾国家与公民双方利益的前提下,坚持向公民利益倾斜。社会主义法治要求执法者必须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执法者的社会身份具有双重性,他们一方面是执法者,是公共利益的代表;另一方面他们本身也是公民,必然具有个人的利益追求。执法者在执法活动中经常面对自身利益与人民利益的矛盾关系,只有正确处理这种矛盾,坚持克己奉公,才能公正执法,否则,就会发生权力滥用和以权谋私。执法为民就是要求我们的执法者把人民的利益作为执法行为的唯一目的,不利用手中的权力谋取个人利益。

权力一丝一毫都不能私用

所谓权力,是指个人所具有的并施加于别人的控制力。领导干部的权力是一种职权,是由于其在某一职位上所获得的权力。当一个人被授予某种职权,在该职责范围内,就具有了相应的权力,并成为具有一定权威的领导者。领导者的职权是由职位派生出来的,职权与职位相称,也就是说有职就有权。从理论上说,职权和个人因素无关,只要是在同一个职位上,不论谁掌握,都应该具有相同的权力。

领导权力是一种公共权力,行使领导权力的根本目的是实现公共利益。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在权力行使过程中往往会出现置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不顾,用公共权力去满足私人欲望的现象。一些人在“权力崇拜”的意识支配下,为追求权力而角逐,不择手段往上爬,把职权特权化。种种权力变异的现象背后说到底是缺乏对权力的敬畏。

权力从来都不是孤立存在着的,它与责任紧紧相连,有一分权力就有一份责任,有一份责任就有一份担当。只有权力而没有责任、没有担当是不可能的,人民群众在赋予领导干部权力的同时,也赋予了他们责任。领导干部首先要在其位而谋其政,尽应尽的义务、干该干的事情、承担应有的使命;其次,要为自己的行为过失承担后果。手中的权力越大,责任也越大,领导就是责任,责任重于泰山。权力仅仅是事物的表面,权力的背后,掌握权力的人需要对权力心存敬畏。

对权力心存敬畏就要敬畏权力的神圣性,把握权力行使的正确方向,时刻警惕权力的滥用。

2012年2月17日,德国总统克里斯蒂安·武尔夫在首都柏林总统府发表声明,宣布辞去总统职务。他表示自己已经失去民众对他的信任,因此不能再担任代表着全民道德模范的总统职位。

这位德国有史以来最年轻的总统,辞职下台的直接原因是“房贷丑闻”:他在2008年担任下萨克森州州长期间利用职权便利获得一大笔低息购房贷款。2011年12月,德国《图片报》率先披露了德国总统武尔夫在担任下萨克森州州长时,曾从企业家格尔根斯的妻子手里获得一笔50万欧元的私人贷款。紧接着该媒体又爆料称,一位著名电影制片人为给自己经营不善的公司换取更多的“特殊照顾”,而自掏腰包为武尔夫夫妇的套房升级。2012年1月1日,多家德国媒体又进一步报道,《图片报》在刊出头篇文章前,曾接到武尔夫给总编辑的留言警告,如刊发这一消息,他将与该报所属的出版集团“彻底决裂”。消息被报道后,舆论顿时一片哗然,德国社会各界纷纷要求武尔夫“双膝下跪乞求人们的原谅”。尽管武尔夫曾一度表示拒绝辞去总统职务,但在巨大的压力下,最终还是被迫辞职。

武尔夫总统辞职事件表明,无论是身为国家元首的领导人,还是处在一般政府岗位的公务员,都要敬畏权力,正确处理好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不能滥用职权,不能利用职权为自己谋私利。

对权力心存敬畏就要敬畏国家法律,做到遵纪守法,时刻恪守权力的边界。法制是一个国家保持稳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是一个社会得以正常运转的基本保证,更是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必需条件。社会组织中的每个人都应该敬畏法律,尤其是领导干部,更应该做敬畏法律的表率。领导干部敬畏国家法律,要在平时的言行中知法守法,办事公开公正。20世纪60年代,邓小平同志就语重心长地告诫全党:“我们拿到这个权以后,就要谨慎。不要以为有了权就好办事,有了权就可以为所欲为,那样就非弄坏事情不可。”领导干部要按照党纪国法高标准要求自己,依法行政,自觉加强党性修养,常修为政之德,常怀律己之心,常思贪欲之害,不为名所累,不为利所缚。

领导干部敬畏国家法律,还要善于维护自己治下一方土地上的法制环境和发展环境,改革和创新社会治理方式。营造公平正义、执法为民的法制环境,要建立健全行政执法责任体系,加大对行政执法的监督力度,严格实施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对典型案件要及时公开曝光、严厉查处,加强社会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类影响发展环境的违法犯罪行为。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还要引导人民群众学法、知法、守法,开展普法活动,增强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律观念。

对权力心存敬畏就要正确使用手中的权力,为广大群众谋福祉。干部来自于人民,植根于人民,必须心里时刻装着人民,把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的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的满意作为第一标准。深怀爱惜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坚持权为民用,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多的实惠。

处理好权和法的关系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增强全社会学法遵法守法用法意识”。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也首次以依法治国为主题,研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问题。可以预见在未来中国社会的发展进程中,“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将成为国家治理的新常态。

在新的历史时期,党之所以再次把依法治国摆在了如此重要的位置去重视和推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不断完善和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党治理自身队伍中出现“懂法不守法、知法仍犯法”等问题的策略选择。当前,一些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因违法乱纪而纷纷落马,究其原因,除了自身党性堕落、服务宗旨意识淡漠外,重要原因是法治观念淡薄——忽视、漠视和蔑视党纪国法;守法行为缺失——依法行政能力欠缺、遵法守法自制力不够。党员干部知法不守法、违法乱纪,既损害了党的形象和执政权威,又败坏了社会风气、伤害了人民群众感情,所以下大力气对党员干部进行法治教育迫在眉睫。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领导干部做学法遵法守法用法的模范,重在付诸实践、做到知行合一。要善于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想问题、作决策、干工作,无论深化改革、促进发展,还是化解矛盾、维护稳定,无论从严管党治党,还是深化作风建设,都要坚持依法依规办事,把依法治国、依规治党的要求落到实处。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进程中,无数党员干部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表率践行,维护的是人民群众权益、维护的是社会公平正义,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强有力的政治保障和动力支持。公平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必须始终牢记法律的天平任何时候都不能倾斜,切实做到不因私利抛公义、不因私谊废公事。公开才有公平,透明才会清明,要自觉接受党和人民监督,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原则,习惯于在“聚光灯”下开展工作,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处理好权和法的关系是对各级领导干部最经常、最直接的考验。因此,要坚持依法用权、秉公用权、廉洁用权,准确把握权力边界,按照法律法规履行职责,按照权力清单行使权力,坚决防止不作为、乱作为。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自觉做学法遵法守法用法的模范,以实际行动凝聚起法治中国建设的强大力量。

任何情况下,依法行政的底线不能突破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这也是历次党代会报告中首次要求干部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来执政。这对于建设法治中国、推进依法办事、真正实现我们党从革命党向执政党的转变,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法治思维是人类多种思维中的一种思维,而不是全部思维。它与其他思维各有特点,互为补充,相得益彰。各种思维因社会历史阶段和所处境地的不同,其地位和所发挥的作用也有所不同。不能说,只有“法治思维”是“合法思维”,其他思维都是“违法思维”。因为思维不存在是否合法问题,只有由思维支配下的行为才发生“合法行为”与“违法行为”的区分。同样不能说,只有“法治思维”是“正确思维”,其他思维都是“错误思维”。不同的思维有不同的特点,思维模式本身不存在“对”与“错”,只有思维的应用才会发生“对”与“错”。思维如同电脑中的软件,不同软件有不同的用处。法治方式是在法治思维支配下的行为方式,它是法治思维外化为行为方式的结果。简而言之,法治方式就是符合法治精神的行为方式。法治行为方式的特点与法治思维的特点相一致,并且由后者所决定。

领导干部是党和国家的执政骨干,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直接贯彻者和国家法律法规的具体执行者,也是依法行政的主体,理应成为自觉树立法治思维、主动运用法治思维推动改革发展稳定的实践者,成为坚持依法办事、带头遵守法律的表率和模范。然而,在现实中有些领导干部忽视法律,决策不依法、遇事不讲法、办事不懂法、自己不守法的现象依然存在。一是特权思想严重,认为权大于法,对法律缺少敬畏,甚至自认为位高权重,在自己的势力范围内不守法,也无人敢于追究,因而时常突破法律底线。二是以权压法、以权乱法现象时有发生,导致矛盾激化、干群关系恶化。三是把法律法规置于脑后,在工作过程中常出现有悖于国家法律法规的行为,甚至任意在法外扩权,将一些“霸王条款”和“土政策”披上法律的外衣,有失社会公平。四是有的领导干部虽然也懂法,也知道违法犯法的后果,但总是心存侥幸,以为背地里干点违法之事无人知晓,因而恣意妄为。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不注意学法知法,法治观念淡薄,不依法办事,习惯把有限的权力扩大化;另一方面是不敬畏法律,不遵守法律,习惯靠“拍脑子”、搞个人说了算。而所有这些,实质上都是缺乏法治思维的表现。

当前中国的改革正步入深水区、进入攻坚期,矛盾凸显如何妥善处理?利益多元如何实现公平?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用法治思维认识和分析问题、用法治方式解决问题,领导干部的素质将更加体现在领导干部如何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上。因此,亟需培养各级领导干部法治思维和提升运用法治方式推进工作的能力。一是要加强法律知识学习,强化法治意识,培养积极的法治情感、法治信仰,养成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的高度自觉。二是要善于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统一起来,坚持对党负责、对人民负责与对法律负责的高度一致性。三是要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办事,无论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依法行政的底线不能突破。要多为群众发展经济保驾护航,让经济行为真正成为法制行为;要多放权于民、让利于民,让群众在社会生活、经济发展中受到法律保护;要依法保障公平正义,保障群众合法利益,最大程度地规避公权力施政的风险。

同类推荐
  • 当代中国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研究

    当代中国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研究

    关于新社会阶层及其政治参与问题的研究是一个动态性极强、难度颇大、在很大程度上尚属一种理论和实践的拓荒性工作。本书尝试对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问题进行系统化研究,希望通过有创新、多角度的思考和有益探索,能为新社会阶层的政治参与这一政治性命题研究提供些许参考。
  • 做一个政治上的明白人:提升党员干部政治能力

    做一个政治上的明白人:提升党员干部政治能力

    党的首要属性是政治属性,党员的首要身份是政治身份,党的领导的首要内容是政治领导。在新时代,政治到底是怎样一回事儿?马克思主义语境中的政治是什么?什么是政治上的明白人?怎样成为一个政治上的明白人?做一个政治上的明白人意味着什么?如何炼就一双政治慧眼?这一系列问题摆在广大党员干部面前。当我们的党员干部开始认真思考这些问题的时候,对他们的政治能力的考验就开始了,在实践中解答好这些问题,是提升党员干部政治能力的关键。带着这些问题,本书从政治优势、政治承诺、政治大势、政治方向、政治洞察、政治立场、政治素养、政治历练、政治能力等角度,全方位探讨如何修炼成一个政治上的明白人,为新时代广大党员干部提升政治能力提供方法论指引,有利于他们用政治慧眼洞察世情,用政治素养充盈自身,用政治能力改造世界,能够始终做到政治清醒、立场坚定、策略灵活、本领高强。
  • 习近平在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时的讲话

    习近平在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时的讲话

    本书收录了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厦门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期间发表的《共同开创金砖合作第二个“金色十年”》《深化金砖伙伴关系 开辟更加光明未来》《深化互利合作 促进共同发展》《在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记者会上的讲话》等4篇重要讲话。
  • 执政党视域下党的意识形态建构研究

    执政党视域下党的意识形态建构研究

    执政党意识形态建构包含价值性要素即执政党确立的价值取向、目的性要素即执政党建立的目标体系、策略性要素即执政党选择的实施路径和主体性要素即执政党。本书为作者的博士论文,通过多个方面深入展开对执政党视域下党的意识形态研究,对当代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建构逻辑与党的意识形态建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 执政组织资源与执政党的组织建设

    执政组织资源与执政党的组织建设

    执政党的组织资源,是执政党的资源系统中的首要资源,是其他资源发挥作用的基础和载体。因此,充分发挥和利用党自身的组织资源的功效是中国共产党提高执政能力有效执政的关键。由沈建红编著的《执政组织资源与执政党的组织建设》共9章节,内容为组织资源理论的基本概念,组织资源理论的历史形成追溯,执政党组织资源整合的基本要素,中国共产党组织资源整合的历史经验等。
热门推荐
  • 蒲宁文集·短篇小说卷(上)

    蒲宁文集·短篇小说卷(上)

    本书为我社2005年出版的《蒲宁文集》的再版,共有五卷,分别为:诗歌、散文、游记卷;短篇小说卷(两卷);中篇小说卷;长篇小说卷。伊凡·亚历克塞维奇·蒲宁(1870年10月10日-1953年11月8日)俄国作家。193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他的作品继承了俄罗斯古典文学的传统;他的小说简练、紧凑、优美、擅长人物语言、形象、心理和自然景色的描写,有对往昔充满忆恋的挽歌情绪,尤其十月革命后寓居海外的作品中怀乡思旧的情绪愈甚,但这没有妨碍他在作品中对俄罗斯农民的命运的敏锐的描写和对社会的批判。本卷共收录共收录短篇小说二十五篇,其中《伊格纳特》写的是二十世纪初俄国农村的愚昧和道德的沦丧。文集收录的每一篇短篇小说都从不同角度展现了当时俄罗斯社会生活的缩影。本文集由我国知名俄语翻译家戴骢主编,并由戴骢、娄自良、石枕川担纲翻译。翻译语言通俗易懂,力求在传达作家思想的同时完美表达出俄语的优美隽永。
  • 做最好的班组长

    做最好的班组长

    《做最好的班组长》针对班组长工作的特,详尽地向你介绍成为好的班组长应该具备的素质和技能,以及如何展班组工作等内容,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希望对广大班组长不断提升自己的素质和能力,提高领导和管理水平有所帮助。
  • 放牛娃的春天

    放牛娃的春天

    天下何处无草,天下何处无牛。这是一头善良、勤劳而又有侠客风范的大水牛,它在马鱼仔懵懂的垂髫时光走进了他的生活,从此也走进了他的生命,走进他一生的记忆。它在风雨交加的夜晚与马鱼仔直面死亡,最终逃过一劫;它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捍卫上屯子牛群的生活和尊严;它用聪明的法子惩罚恶少,几乎给马鱼仔家带来灭顶之灾,却又用让人惊讶的方式打击了村霸嚣张的气焰……它,是一头通晓人性的水牛。但它毕竟是水牛,不是人。它有了自己的子嗣,从此,生活便开始向它不断开玩笑。面对每一个打击,大水牛始终用令人揪心的表现,给人们潸然泪下的触动。
  • 百官箴

    百官箴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何处不清明

    何处不清明

    昔日将军名传,平匪寇安疆边一朝身世曝光忌嫌,功德值几两钱放下手中无难,隐山间结良缘不辞当年被德蒙恩,卷入这番纠缠风雪催笛声渐,再为你把酒添看这血染红刀尖,事未了心已倦杀伐重恨当年,今朝父子难全忍见胡沙堪埋艳骨,伶仃客何人怜清心诀素手剑,具茨山江湖巅海棠树下终成双全,公子浅笑安然神医济世悬壶,名与情怎生权少年桀骜何惧流言,将风尘付河山风雪催笛声渐,再为你把酒添看这血染红刀尖,事未了心已倦杀伐重恨当年,今朝父子难全忍见胡沙堪埋艳骨,伶仃何人怜说书人说当年,闹东京几人还守这方河清海晏,地下尸骨未寒叹往事如云烟,独一人宿江边心存玉雪自得清明,梦中人再相见
  • 完美中心

    完美中心

    一个自带超强电的少年,如何勇闯异世界一个拥有上帝之眼的少年,看穿一切,却看不懂自己命运使命在即,他该如何抉择。。。。
  • 玄妻有喜

    玄妻有喜

    “你竟然抱本座,不知羞耻的女人!鬼在哪?”“银爷,隔壁妖精欺负我!”
  • 倒影

    倒影

    除夕的夜晚天地一片昏暗,往年这个季节江南少有的雾气,此刻正酽酽地弥漫在枫陵江两岸以及整个枫陵城。宋大伟站在临江的露台上,独自望着江两岸此起彼落的烟花出神。虽然雾气是少有的浓重,但那些烟花依然在雾气里发着倔强的光。静静地看了一会,宋大伟忽然想,他自己不就像这雾气里挣扎着发出一些倔强光来的烟花吗?这样想着,一种久违的踌躇又慢慢浮上心来。当初宋大伟买临江的这套住宅时,老婆和朋友是竭力反对的。原因十分简单,住在自己开发的房子中,今后左邻右舍有个漏雨、沉降或裂纹、渗水的,他宋大伟不是明摆着的摆子吗?
  • 谢谢你曾经的款待:萧红诗文精选

    谢谢你曾经的款待:萧红诗文精选

    民国四大才女之一的萧红在短暂的创作生涯中为我们留下非常丰富的作品,涵盖了小说、散文、诗歌和戏剧创作几个方面。本书精选了萧红所有体裁的经典作品,如最具影响力的小说《王阿嫂之死》《小城三月》等,《祖父死了的时候》《欧罗巴旅馆》《回忆鲁迅先生》等十余篇经典散文及《沙粒》等一系列诗歌,以求更完整、更丰富地反映和表现萧红一生的思想艺术全貌。
  • 都市情人梦

    都市情人梦

    梦想,人人都会有!那男人的梦想是什么?金钱,权力,女人?或许这些都是大多数男人都想拥有的。主人公姚杰也不例外,也有自己的梦想,然而平凡无奇的他,时常被人们遗忘在时间和人流之中,一次意外,姚杰邂逅了服务员谢晓晴,恰恰是这次邂逅,彻底改变姚杰平庸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