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733200000016

第16章 论语(5)

【故事链接】

三过家门

尧舜时期,中原地带洪水泛滥,百姓流离失所,很多人背井离乡。尧舜为治水患,先后任命多人治水。其中大禹最为有名。

大禹新婚四日,就离开家,这一去就是十三年。禹和助手跋山涉水,风餐露宿,吃在工地,睡在工地,挖山掘石,披星戴月地干。有一次他治水路过自己的家,听到里面传来小孩的哭声,虽然他很想进去看看,但又怕耽误治水,匆忙离开。第二次经过家门已是数年之后。那天大禹刚登上家门口的小丘,就听见母亲与儿子的笑声,大禹放心了。为了治水大业,他依然绕过家门,向工地奔去。第三次,大禹突遇大雨,他来到自己家的屋檐下避雨,只听见屋里母亲在对儿子说:“你爹爹治平了洪水就回家。”大禹听了非常感动,更坚定了治水的决心,立刻又转身上路了。

宪问篇第十四 有德者必有言

【原文】

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仁:仁德。】。”

【译文】

孔子说:“有德行的人一定有(好的)言论,有(好的)言论的人却不一定有德行。有仁德的人必定勇敢,勇敢的人却不一定有仁德。”

【师说】

逻辑学认为:正命题成立,逆命题不一定成立。比如:“凡是善良的人都对人友善”,其逆命题——“凡对人友善的人都是善良的人”就不成立;又如:“凡是拥有幸福的人都是向往幸福的人”,其逆命题——“凡是向往幸福的人都能拥有幸福”也是不成立的。生活总是充满变数,并非一板一眼地套公式。

本章孔子谈论德、言、仁、勇的关系。这是孔子的道德哲学观,他认为勇敢只是仁德的一个方面,二者不能画等号,所以,人除了有勇以外,还要修养其他各种道德,从而成为有德之人。

我们国家的干部和人民的军队,在天灾人祸面前奋不顾身,体现了大无畏的精神。在现实生活中,也有人惊世骇俗,怒火中烧,一朝之忿而不顾身家性命,但未必有仁心仁德。

【知识卡片】

孔子学说的核心思想——“仁”,始终如一地贯穿在整部《论语》中,照亮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历史进程,成为士大夫心中屹立不动的丰碑,也使每一个时代的中国人在立身处世上都有一把良心尺,于是,就有了“半部《论语》治天下”这样的说法。

【故事链接】

一代圣人顾炎武

顾炎武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史学家、语言学家。他出身于江东望族,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年轻时,他曾经北游,到过河南、河北、山东、山西、陕西等地,行了万里路,也读了万卷书。渊博的学识,丰富的阅历,使得他在经学、史学等方面都取得了很深的造诣,并给后世留下了诸多不朽的著作。

作为一名思想家,顾炎武认为“善为国者,藏之于民”,并提倡“利国富民”。他大胆怀疑君权,提出了具有早期民主启蒙思想色彩的“众治”主张。他还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数百年来,这句话激励着中华儿女不断奋进。

在清军入关之后,顾炎武的生母何氏被清兵砍去了右臂,两个弟弟也惨遭清军杀害,一些好友也相继遇难。所以,顾炎武的心中对清军怀有深刻的仇恨。为躲避战祸,他带着继母王氏躲到了常熟。不久之后,常熟也被清兵攻破了,王氏绝食而死。在临终前,她给顾炎武留下遗言,说:“我虽然是一个女人,可是我身受国恩,与国家共亡,这是我的义务啊!你也不要辜负国恩,更不要忘记先祖的遗训,这样的话,我在九泉之下就可以瞑目了。”顾炎武牢记继母的遗言,参加了义军,积极投入到反清复明的斗争之中。

有德行、有思想、勇敢无畏,顾炎武正是这样一个具有仁德的人啊!

宪问篇第十四 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原文】

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译文】

孔子说:“贫穷还没有怨言,是很难做到的;富裕时不骄傲,是比较容易做到的。”

【师说】

孔子认为如何居贫处富,对每一个学人君子而言,都是一番考验。孔子认为能够安贫乐道、无怨无悔,需要一定的学养和自持力;能够富而无骄,只要有一定人生阅历的人都不难做到。

本章也是谈人处于逆境中的心态。困境,它可以使人迷茫堕落,但也可以使人锻炼成才,打磨成柔韧刚强的个性。就连神话中的孙悟空被困八卦炉中,靠自己的耐性和乐观,被太上老君烧出了火眼金睛,铜头铁臂的不坏之身。所以对待困境的态度,是衡量君子和小人的一条标准。

【知识卡片】

颜渊处贫,子贡居富。使颜渊处子贡之富则易,使子贡居颜渊之贫则难。

——钱穆《论语新解》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范仲淹《岳阳楼记》

宪问篇第十四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原文】

子曰:“君子耻【耻:意动句,以……为耻辱。】其言而过【过,超过。】其行。”

【译文】

孔子说:“君子以说得多做得少为可耻。”

【师说】

“说”和“做”有着本质的差距。生活中,许多人只是把决心和打算想在心上,说在嘴上,写在纸上,就是不能落实在行动上。

俄国最杰出的寓言作家克雷洛夫有这样一句名言:“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行动则是架在川上的桥梁。”只有实际的行动才会带来实际的结果,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一万个零不如半个一”!

当然,要付诸行动就可能遭遇风险和挫折,如果害怕风险和挫折,只有躺在床上睡大觉。然而,床上的梦尽管很美,一觉醒来,毕竟还是在床上。

【知识卡片】

有其言,无其行,君子耻之。

——子思(战国时期思想家)

粗俗的真话,胜过文饰的谎言。

——蒙田(法国思想家、散文家)

【故事链接】

改变自己

人一生下来便是不平等的。有这样一个故事:产房里同一天出生了两个宝宝,他们在医院里穿着同样的衣服,睡在同样的床上,没有任何区别。等到出院的时候,一个宝宝的爸爸开着小车,给宝宝换上了最好的衣服,带着他去了舒适的家。而另一个宝宝的爸爸从地里赶来,用粗糙的大手抱着宝宝回到了简陋的小木房。从这一刻起,他们的人生开始走向不同的轨道。我们唯一不能也不可能选择的是自己的出身、自己的父母,但是我们可以选择生活的态度,即便出身寒微,也不要像外国小说《项链》里的玛蒂尔德一样怨天尤人,而要学会平静地接受。虽然我们不能决定出身,但是我们一样可以通过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

宪问篇第十四 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原文】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忧:烦恼。】,知【知(zhì):通“智”,聪明。】者不惑【惑:疑惑。】,勇者不惧【惧:畏惧。】。”子贡曰:“夫子自道【道:说。】也!”

【译文】

孔子说:“君子之道有三条,我都没能做到:仁德的人不觉得忧愁,聪明的人不感到迷惑,勇敢的人不会畏惧。”子贡说:“这就是老师您在说自己啊!”

【师说】

孔子认为,仁德、聪明和勇敢是我们应该具备的品德。做到了这三点,可以不忧愁、不迷惑、不畏惧。真正的智者是从内在提升和改变自己,内因决定外因,主导自己人生航向的是内在的品德和修养。所以,我们要做到了“仁”就不会忧愁,做到了智慧就不会迷茫,做到了勇敢就不会畏惧。

称仁、知、勇为三达德,就是说这三种德行具有普适性和继承性,是儒家人生哲学中最重要的内涵之一,也是儒家思想学说悠久绵长的缘由所在。

【知识卡片】

仁者乐天知命,内省不疚,故不忧也;智者明于事理,故不惑;勇者折冲(抵抗)御侮,故不惧。

——北宋邢昺《论语注疏》

好学近乎知(智),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礼记·中庸》

【故事链接】

知足常乐

明代有一个名叫胡九韶的教书先生。胡九韶教书的收入并不多,再加上他有五个年幼的儿女,所以家中的生活过得异常清贫。为了能让家人吃饱饭,胡九韶除了教书,每天还要抽时间去田里干农活儿。

但是,让村里人奇怪的是,胡九韶每天都乐呵呵的,似乎没有任何烦恼。乡邻们还发现,每天黄昏的时候,胡九韶都会在家门口焚香,然后朝着天上拜九拜。最开始,妻子也不明白他的葫芦里到底在卖什么药,就问他。胡九韶笑了笑,说:“我这是在感谢上天赐给我一天的清福啊!”

听了胡九韶的话,妻子感到很好笑,就说:“我们一家人每天三餐都是粗茶淡饭,而且家里经常都没有米,吃的是野菜粥,这怎么能谈得上是清福呢?”

胡九韶说:“首先,我真庆幸咱们一家人都生在太平盛世,没有战争,没有兵祸,没有家破人亡,更不会流离失所,这难道不是福气吗?其次,虽然我们的日子过得很清贫,家里经常吃野菜,一年半载连肉也吃不起,可是,我们全家人每天都有吃的,不至于挨饿,这难道不是福气吗?虽然我们穿的是布衣,孩子们的衣裳上打满了补丁,可是,在寒冬里,我们毕竟不会受冻,这难道不是福气吗?再次,尽管我们很穷,可是我们家里每个人都很健康,床上没有病人,县衙牢狱里也没有囚犯,这是不是很值得庆幸的事啊!”妻子听了他的话,深以为然。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人要知足常乐。知足常乐就是福。

宪问篇第十四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原文】

子曰:“不患【患:担心,忧虑。】人之不己知【不己知:即“不知己”的宾语前置句。】,患其不能【不能:没有才能。“不”在这里作动词用,“没有”的意思。“不能”近似于我们平时所说的“不才”。】也。”

【译文】

孔子说:“不用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的长处、好处),就怕自己没有才能。”

【师说】

一个人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就怕自己没真本事,没有真学问。在《卫灵公》篇中也记载有孔子所说的“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是同样的意思。孔子再三告诫门人,要充实自己,对自己要从严要求,要有自知之明,要认真加强自身的修养和锻炼,要努力追求人际关系的和谐融洽,积极地对待人生世态。

那些刚毕业的大学生在找工作时难免经历一些打击,有的甚至成了“拒无霸”,一直以来的雄心壮志,忽然被残酷的现实击得粉碎,难免抱怨起那些招聘单位不识货。上岗之后,也会有很多人抱怨自己的工作,总在想,为什么我这么一个有才能、有智慧的人才,就得不到赏识和重用,得不到上级的信任呢?

闪光的东西并不一定是金子,但是是金子总会发光的。这个时代永远不缺乏伯乐;所以无须感叹生不逢时,只要好好练就自己的本领,机会总是留给那些有准备的人!

【知识卡片】

若是真豪杰,决无有不识豪杰之人。

——李贽(明代思想家)

朋友的眼睛,是一面明镜。

——富兰克林(美国政治家、发明家)

【故事链接】

孔子拜访老子

公元前六世纪三十年代的某一年,鲁国都城通往东周王城洛邑的大道上,一辆马车急急前行。车上坐着一位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和他相伴的只有一名车夫。这位年轻人就是孔子,他要前去拜访老子。两人见面后,老子一劝孔子不要喜欢议论别人,二劝他忘掉自己,三劝他去掉骄气多欲和故作姿态。老子以长者的身份循循善诱,孔子则执弟子之礼虚心领教。告别老子后,孔子对老子推崇不已,称他是乘风云直上青天的飞龙。

宪问篇第十四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原文】

或曰:“以德【德:恩惠。】报【报:回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直:公平,公正,正义,正直。】报怨,以德报德。”

【译文】

有人问孔子:“用自己的恩德来回报别人的怨恨,怎么样?”孔子说:“(如果是这样,那么)用什么来回报别人的恩德呢?(应该)用正直公平来回报怨恨,用恩德来回报恩德。”

【师说】

老子曾说过“报怨以德”,此话当时可能很流行。有人就让孔子对此话评论一下。孔子虽然没有完全否定,但也提出了修正意见,认为“以德报怨”不适合所有场合,所有人际关系。对待别人的怨恨,应以公平正直的态度对待,当忍则忍。

有人认为以德报怨是大度的表现,孔子则认为对伤害过自己的人,还给予德行回报是浪费精力。孔子说用正直来报答怨恨,就是用一种真正应该有的态度,该怎样就怎样。但对于别人给予的恩德则要用恩德来回报,这样,社会秩序就会处在良性循环中而不至于混乱。

【故事链接】

伍子胥报恩

春秋时期,吴国的大将军伍子胥带领吴国的士兵要去攻打郑国。

郑国的国君郑定公说:“谁能够让伍子胥把士兵带回去,不来攻打我们,我一定重重地奖赏他。”可惜没有一个人想到好的办法。到了第四天早上,有个年轻的打鱼郎跑来对郑定公说:“我有办法让伍子胥不来攻打郑国。”郑定公一听,马上问打鱼郎:“你需要多少士兵和车子?”打鱼郎摇摇头说:“我不用士兵和车子,也不用带食物,我只要用我这根划船的桨,就可以叫好几万的吴国士兵回吴国去。”是什么样的船桨那么厉害呀?打鱼郎把船桨夹在胳肢窝下面,跑到吴国的兵营去找伍子胥。

同类推荐
  • 主持人采编播训练教程

    主持人采编播训练教程

    本书以西方音乐史上具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作为素材,训练学生运用想象和思维进行语言表达和节目编创的能力。本书突出采集素材、编辑制作、配音合成等节目编创能力的训练,并提供大量学生作业作为参考。
  • 班主任与班级管理

    班主任与班级管理

    本书是针对我国师范院校在师资培养中缺乏班级管理教育及其教材的现状,为建设“全面推进高素质教育的高质量的教师队伍”的需要而编写的,密切结合教师教育专业实际,突出学术性、实用性,为广大师范生提供班级管理的理论与实践方面的知识。主要内容包括班级管理中的学生和班主任、班级管理目标与内容、班级管理的原则与方法等。本书的特点贴近班主任工作的实际,以介绍先进的班级管理理念,指导和提高新时期班级管理工作实效性为重点,具有可读性和操作性,是当今提高班主任工作能力的创新之作。
  • 中国成语故事(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中国成语故事(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传统文化中,成语是汉语中的璀璨明珠,是中华民族语言的瑰宝。其精练、形象,极富表现力,有着历史文化、民族文化的丰厚积淀。《中小学生必读丛书:中国成语故事》将那些最常用、最脍炙人口的成语以讲故事的形式呈现出来,使青少年在了解历史、增长见识、提高学习成绩等诸多方面受益匪浅。
  • 大学语文

    大学语文

    本教材打破一般《大学语文》教材按文学史线索编排的通常做法,按照主题单元理念,设置了八个单元。分别为:伦理哲思、经世致用、咏史怀古、世态人生、思乡亲情、爱情婚姻、诗意人生、写景记游。本教材在编写中试图从弘扬人文精神出发,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学及现当代优秀篇章的集结,为学生提供一份精美的精神食粮。让学生在审美欣赏中陶冶情操,升华情感,在对经典美文的感悟中,丰富思想和精神内涵,从而达到以情动人,以情育德的作用。相信这对于提高学生的人生境界,拓宽人文视野,培养社会洞察力方面会发挥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 教你学组词造句(上)

    教你学组词造句(上)

    语言文字的简称就是语文。语文是人文社会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的工具。它既是语言文字规范的实用工具,又是文化艺术,同时也是用来积累和开拓精神财富的一门学问。
热门推荐
  • 菲茨杰拉德信件选

    菲茨杰拉德信件选

    这本书收录了菲茨杰拉德的部分信件。这些信件多数是关于他的文学活动和文学趣味。其中第一部分是他与朋友的信件,第二部分是他与女儿的信件。
  • 帝师之乡话螺洲

    帝师之乡话螺洲

    《帝师之乡话螺洲》既述介了螺州古镇的历史沧桑、名胜古迹、祠堂文化、姓氏源流,又重点展示了螺江陈氏族群繁衍发展的脉络,以及后裔许许多多的爱国勤政、艰苦创业的辉煌业绩。全书分为钟灵古镇的历史沧桑、丰富多彩的名胜古迹、宏伟壮观的古名祠、创造人文奇迹的螺江陈氏家庭、古镇旅游开发的美好展望等六章。
  • 空间农女:山里汉,撩一个

    空间农女:山里汉,撩一个

    一朝穿越,她成了又黑又丑的受气包,家人欺负,婆婆不待见...没事,白得一个好相公,这波赚大发了。娘家来剥削,婆家来压榨,哼,有理说不通,那就用拳头来说话。极品渣渣?蛮力在身,打得他们满地找牙!家穷人丑?灵泉在手,美容大计不容错过!种田,开店赚钱,撩撩山里汉子,一样都不能少...可素,日子越过越红火的时候,情敌找上门了,要求老娘退位让贤?What?一朝不发火,当她是HelloKity吗?打退情敌后,却当头迎来一个“晴天霹雳”,她家的山里汉,神秘身份被揭开了...
  • 长腿叔叔

    长腿叔叔

    每个女孩子在看了《长腿叔叔》后都希望自己变成一个孤儿,羡慕那种无拘无束和自由放任的生活,幻想着也能够遇到自己的白马王子——长腿叔叔。给你爱的人和爱你的人亲笔写封信,无论他们远在天涯还是近在咫尺——如果能做到这一点,也就达到了我们出版这本书信体小说的目的了。
  • 将军归否

    将军归否

    她聪明无比,嚣张跋扈,深受圣宠,却唯独陷在他编织的情网里,“君墨,我不后悔,如果有来生,我还想爱你一次......”他才华绝世,心机深沉,却唯独败给了她的一句我爱你,“十里,我错了,你回来好不好......”
  • 专属菜鸟:大神,抢亲无效

    专属菜鸟:大神,抢亲无效

    苏沫儿竟被“抢婚”了,她还是一位黄花大闺女啊,还好是在游戏里,沫儿还在旁边偷着笑,抢自己的的对象竟是一位大神,不是菜鸟,刚想狗腿的去巴结人家的大神,大神直接给她个白眼,苏沫儿发誓,再也不要理这位恶魔,可殊不知已经被大神盯上了,正准备将她吃干抹净青梅竹马回来了,就这样,一场游戏开始了……
  • 岁月流金

    岁月流金

    本集收录文洁若先生随笔近三十篇。全书分为四辑,辑一《家与书》《我怕走过金鱼胡同》《我的初中生活》《我的起点》追忆在北平的出生地金鱼胡同,早年就读日本小学、圣心学校、辅仁附中女校,抗战时期因父亲失业家道中落辛酸往事,以及大学毕业后进入三联开始职业生涯等经历。辑二《忆萧乾》《文学姻缘》《温馨的回忆》等篇记述与夫君萧乾一同走过的四十五年坎坷历程。辑三追怀巴金、冰心、沈从文、聂绀弩等前辈师友;《苦雨斋主人的晚年》《周作人及其儿孙》《周作人与谷崎润一郎》记述五四时期曾与鲁迅并肩战斗的启明老人的凄凉晚景,有助于我们对这位“汉奸文人”另一侧面的认识。辑四收录两篇关于詹姆斯?乔伊斯的代表作《尤利西斯》的论述。
  • 正面思维,创造幸福

    正面思维,创造幸福

    将本书中的有效策略收入囊中,幸福和成功只在一步之遥:如何培养自己正面思维的习惯,如何处理和清除负能量,如何将负面评价转换成前进动力,了解人们为什么喜欢批判他人,如何善用感恩之心,如何利用吸引力法则,如何应对外界变化……
  • 犯二年代

    犯二年代

    那一年,我们一心一意,这一年,我们败给自己。又一年,我们可还是我们?留给自己的,始终游离在回忆里。给她曾诺的,我想放在心里,也可否带进未来里?最一年,我们始终如一!
  • 穿越之宝儿不乖

    穿越之宝儿不乖

    前世的上官夕一生挣扎。好不容易报了血海深仇,不料祭拜父母时天降炸弹,为了保护父母陵墓,她只好拿着炸弹滚蛋。怎料一睁眼她竟变成了一枚肩不能扛手不能提的小妞。罢了罢了,这娘她养了,罢了罢了,这长得帅的傻子也一起养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