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781100000004

第4章 定下基调(1)

一画开天

无疑,从人类诞生的那天起,就面临着生存的问题,自然也思考、研究着怎样应对这些问题,形而上之那就是关于宇宙人生的大学问。然而,那时还没有文字,发明文字那是很久以后的事了。

没有文字,怎么做学问呢?看象,宇宙自然的现象。

在远古时代,人与天地的距离似乎比我们后人更近。没有高楼大厦的阻挡,也没有万头攒动的人潮,俯仰之间目光所及就到了天地的尽头。伏羲氏就是仰观俯察成效最卓著的人,他应该是识破天机的第一人,或者说是破解宇宙人生密码的第一人。

只自己识破了天机,了解了宇宙人生的奥秘,自家独享,秘而不宣,大概我们今天也就不知道有伏羲这么个人了。在中国,能被大众牢记不忘,世代传颂的人,那一定是对人民有大贡献的。西方人要想得永生,那你得求助上帝,所谓“信我者得永生”;中国人要想得永生,那你只要活在大家心里就好了,也就是精神不死。外国人不懂得我们,总认为中国人喜欢拜偶像;我们自己应该清楚,我们还真不是拜偶像。我们只是对那些生前真正为人民提供最好服务,为大众做出杰出贡献的人十分感念,我们拜他是对他表示感谢和纪念的意思,就像我们祭拜自家祖先。可以说,中国人根本不崇拜什么偶像,我们只拜祖先和圣贤,以示我们不忘本的意思。

伏羲氏就是这么个人,一位真正能为人民大众解决实际问题的人。

各位,那时候人民大众面临的实际问题是什么?大家不妨试想,当初,咱们的老祖宗还没进入农业社会呢,那他们靠什么过日子呢?靠打渔、狩猎呗。一个人要出去打渔、狩猎,他最想了解,也最迷茫最担心甚至害怕的是什么?自然环境。既然是去打渔、狩猎,那就不是简单的旅游,疏散了心情就了了事。大家还等米下锅呢。首先,你得弄清方向吧——那时候绝少人文景观,很难找到理想的坐标,走远了很可能就找不着北了,也就找不着家了。其次,不能大老远的跑一趟空手而回吧,你得奔着目标去吧,换句话说,你得确定将要去的那个地方有猎物。第三,不能半道儿遇着泥石流,白丢了性命吧;第四,还得避免没打着猎物,先让猎物把自己给猎了去吧……

由此可见,远古为了人类自身生存的渔猎活动,还真不是件容易事儿。那绝不像今天的骑马、垂钓,专门花钱买票尽是为着娱乐。很有些“人为食亡”的危险成分在里面。

所以,很多人就去问伏羲,说明天我要出去,你帮我看看哪个地方猎物多,天气好不好,千万别赶上狂风暴雨、泥石流什么的。伏羲氏算了算,就告诉他:明天是大太阳,你去好了,而且那里猎物会比较多;明天你如果往东走,有雷,你千万要注意;你往西北走,大雨,最好改期……

伏羲简直神了。刚开始,大家还将信将疑,可是后来实践证明,每次伏羲说得都很对。于是,问他的人越来越多,他简直应接不暇,怎么办?贴布告——画卦,画好了就挂树上或别的什么显眼的地方。

伏羲的神不是神秘,人家那叫神通,通天地,通宇宙,然后推理。我们说,伏羲氏那是找到了大自然的规律和一种代表自然的力量,把整个宇宙人生的道理都想通了以后,才开始画卦的,而不是着了什么神的道儿,不是迷信,所以我们对他那一画非常的恭敬,把它叫作“一画开天”。他就用简单的一画开天来告诉我们,太极代表了宇宙自然的秩序,它是有规律的。咱们的中国思想、中华文化就是从伏羲这么看似简简单单的一画开天来的,那一画开天就是我们的宗。这个宗后来又变成了经,经就是经常要遵守的规则,也就是不能变的那部分。除了不能变的经之外,其他都是可变的。伏羲这“一画开天”着实不简单,他为我们思想文化的发展定下了基调。

首先,地球只有一个。这句话我们大家都非常熟悉,而且还差不多都以为这是西方科技传入中国以后,我们才认识到的事实和真理。其实,你大概不知道,《易经》不但早告诉了这个,除此之外还告诉我们更深刻的道理。那就是,在这个地球上,万事万物都是共通的,不管是人还是动物,也不管是生物还是非生物,这个共通的基础就是太极。当然,太极这个词是后来孔子首创的,伏羲那时候不是还没文字吗。不过,太极也就是那个“一画开天”的“一”,也就是孔子“吾道一以贯之”的“一”。既然所有的东西都有这个共通的“一”,那么彼此就有关联,就不能完全割裂。求同存异也就是在这个思想基础上形成的。共同的部分,我们要保留;不同的部分,咱们彼此尊重。直到今天,人类依然离不开这条原则,甚至在被科学证实了这确实是真理,而且处在全球化的时代,它的用场或许还更大呢。

其次,既然世间万物有着共通的东西,那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就得从合的观念出发。这应该也是中国特色吧。你看,中国人做学问,原本是不分科的,后来,引进了西学,也开始分科了。分科分到最后,就有了专业和专家。专家就是那个小小领域内懂得多多的人,你讲的我听不懂,我讲的你听不懂。大家都听不懂就是高深吗?恐怕也未必。学问之间应该是互通的,通是宇宙的真理。要想成为大学问家,一定要有“合”的思想观念,才不至于太局限、太狭隘。

第三,天无不覆,地无不载。无论是好人坏人;无论白种人、黑种人,还是黄种人;也无论植物动物,或者生物非生物,天地都覆载,可见,天地是公正无私的。天无私,地无私,那人要怎么办?自修,修到和天地一样无私,这就是人的责任,所谓的修养,也不过如此。那这样修养到底是为了什么?想想伏羲一画开天时的自然景象,只有天,只有地,只有人!我们说,三画卦最伟大的贡献,就是替人类在天地之间做了很明确的定位——上面为天,下面为地,中间一画就代表人。这样,我们才会了解伏羲氏他的目的,是要人类帮助天地来改善这个世界的,也就是“参赞天地之化育”,这是人生而为人的责任。这大概也是老天特别给中国人的很神圣的责任,因为,似乎全世界只有中国人意识到了。

第四,阴阳和阴阳之间的关系。伏羲画卦,或者说八卦以至于后来的六十四卦,看似复杂的这些卦象,其实也就是两个符号——阴()、阳()的排列组合。那么什么是阴,什么是阳呢?阴阳的关系又是怎样的呢?大自然包罗万象,而且千奇百怪,要是细分的话,那将是一个看不到头的天文数字,估计要看得我们头大。好在,中国人的学问不这么做!咱们抓根本。《易经》只用了阴阳两个符号,或者叫元素,就把宇宙万物给包含在内了,阴阳是构成宇宙万事万物最基本的元素。要了解自然,了解人类自己,绝对可以从阴阳入手。阴阳的内涵实在是太多,也实在没有办法一两句话说清楚。但可以说清楚的是,阴阳是相对而生的,有阴就有阳,有阳就有阴,而且是阴中有阳,阳中有阴。这样才可以互动,才可以起变化。所以,中国人说“阴阳合一”。而且,无论怎样变化,最终还要“归一”,也就是回归太极,回归原点,再从阴阳重新出发,圆道周流。

那么,在蛮荒的原始时期,伏羲是怎么发现宇宙奥秘,又是怎么画出八卦图来的呢?他用的方法是什么?伏羲起码用了三种方法,而且,这三种方法对我们中国人的影响又是极其深远的。

第一种方法,仰观。大家会说:仰观还不简单,头一抬就看到天上了。可是我们细想就会发现,就是这看似简单的行为却是人类专有的权力,动物根本无权仰观天象!

第二种方法,俯察。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俯察不仅是察外物,还要察自身。一个人就是一个小宇宙,所谓“万物皆备于我”,比如自然界有山,那人也应该有山,那么人的山在哪?就是鼻梁嘛。也就是说,宇宙所有的东西,在你自己的身上统统都能找到对应。这大概也是人类独有的意识吧。

第三种方法,广角。也就是不能光看一个地方,你要多看一点,四面八方都要看一看,要看得很周到,想得很周密,一点都没有遗漏。这样才叫作《周易》,不完全是周朝或周文王的关系;周就是很周密、很周详,而且是周流不停,往复循环、生生不息的。

那好,既然这么周密、周详地掌握了自然宇宙的奥秘,怎样把它传播开来,以利民生呢?遥想伏羲当年,那时根本没有文字,靠什么传递这伟大的心得?也只有图画了。伏羲八卦图(又称先天八卦图,),就是我们说的“无字天书”。你看,后来加了文字的《易经》也还被人们习惯地称为“无字天书”,因为它实在是奥妙无穷。

没有文字有没有文字的好处。没有条条框框,更容易融会贯通不受局限,这就是图画的优势。文字,说一大堆,也许还说不清楚,或者说清楚了却不周全;图画简单一画,内容丰富,所谓“尽意莫若象”。其实,我们的文字最初也还是根据图像来的,有的就是根据伏羲八卦造出来的。然而,伏羲氏画卦并不是为了造字。如果伏羲为了造字,他的成就绝没有现在高,最多也就像仓颉。仓颉是把字造出来了,但仓颉的名气要跟伏羲比,那是比不上的。

伏羲知道,整个宇宙自然的系统就体现为象和数。所以,伏羲八卦不仅是图像,还包涵数(当然,象和数的背后还有个理在)。这个数,不是单纯的数学之数。中国的数,那是有生命的,是活的,是变化无穷的。直到今天我们还在说:你心里有数没数?我心里有数。它绝不是简单的数字。伏羲根据人们的需要,慢慢推出不同的卦象,并把这个介绍给人们。告诉他们这是什么?这是2、1、2(),就代表下雨;那是2、2、1(),表示打雷……这就是人类所知道的最早的密码。这简直就像咱们今天的电报码,用几个简单的数字这样打,对方就知道你说什么了。也很像我们今天的电脑,0101就可以构成浩瀚无穷的网际网络,01和12不过是名称不同罢了,其实质都是一阴一阳,产生宇宙万象。所以说,数位化时代其实老早就开始了,我们不过是承接它的路线走下来而已,实在没有什么了不起。

由此可见,宇宙大系统不是单纯文字就能表述的,丰富深奥的、关于宇宙人生奥秘的思想体系,也不会或不能只寄托于单纯文字的表述。也可以说,中国思想,从伏羲的八卦图开始,就包含了现在所谓“自然科学”的成分,象和数本就是科学的。

伏羲的用意是要告诉人们整个宇宙的状况、自然的规律,让大家知道怎么样去适应、怎么样去改善。可以说,我们中国人的思想文化乃至行为,那都是从效法自然得来的。自然是唯一的、也是最高的判断标准。合乎自然的就是善,不合自然就是恶;合乎自然就是好,不合自然就是不好;合乎自然就是对的,不合乎自然就是不对的,就算眼前是对的,迟早一定是错的。《易经》里很重要的一个道理就是告诉我们要“顺应自然”,万事万物只有在这样的前提下才能更好地生活和成长,我们人类也应当遵循自然的法则去做人工的事情,包括科学,以期尽可能长久和幸福地生活。

从八卦到《周易》

伏羲氏在还没有文字的情况下,一画开天、生阴阳、创八卦,希望告诉我们宇宙自然的规律。然而,高深的道理不是人人都看得懂的,伏羲很清楚这一点,那他就深入浅出地指导大家做起来,能真正运用在日常生活中也很不错了,这就叫民日用而不知。

然而,时代在发展,社会也越来越复杂化,当授道解惑的人渐行渐远,百姓日用间的践行也难免会跑偏。何况,伏羲氏当年画卦的时候是没有文字的,所以他就有很大的空白性。后来既然有了文字,有智慧的人也还在热心研究伏羲八卦,而且越研究越热心,总想把它用文字注解出来,可这需要大智慧。好在,圣人终于出世了。

周文王,那是一代圣人。

周文王,人家有智慧,能感悟到人类社会的规律与大自然的规律有很多相通之处;人家也有基础,有家学渊源,打小就热衷于伏羲八卦。据说算卦“百算百中”,人家可以画地为牢,根本不用设有形的监狱,犯人也甭想跑,跑哪儿追哪儿,藏不住。姜太公不也是人家算来的吗,当然了,那也是愿者上钩。不管怎么说,反正人家那是神算,所以后来算卦的旗晃儿都写着“文王八卦”。

算卦归算卦,可演卦那是需要条件的。光有智慧、有阅历不行,还需要时间,需要静下心来着实钻研。

机会来了——文王拘而演周易。大家都知道,周朝之前是商,也叫殷商,商朝本来也是一个很好的朝代,但是传到商纣王的时候,就完了。纣王虽然有才能,但是品性太差,暴虐无道,上至诸侯下至百姓都怨声载道。比较起来,当时的老百姓更欢迎周西伯,也就是后来的周文王。西伯侯这么得民心,商纣王当然有点紧张,就找个借口把他抓起来关羑(yǒu)里了,而且不说啥时候放。文王不像一般的人,一旦坐了牢就颓丧了。人家心里很平静,不单平静,还得做点儿什么有意义的事情,除了教化羑里那一片儿的百姓,更大的事业就是推演伏羲八卦,给无字天书加注解了,也就是写《易经》。可能,当醉心于自己热心的事情时,也能减少不少苦闷。总之,他为了顾全大局,要保住性命,没有马上跟纣王对抗,而是忍气吞声,忍辱负重,这才完成了理想,成就了伟大的事业,以利后生。

同类推荐
  • 希望的原理(第一卷)

    希望的原理(第一卷)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德国仅出现过四部1000页以上的哲学巨著,即马丁·海德格尔的两卷本《尼采》(1961)、尼古莱·哈特曼的《自然哲学》、卡尔·雅斯贝斯的《论真理》(1947)和恩斯特·布洛赫的《希望的原理》(1959)。在流亡美国期间(1938—1947),布洛赫十年磨一剑,撰写了三卷本《希望的原理》,表达了他对一个没有剥削、压迫和异化的世界的希望。《希望的原理》一书的主旨是,阐明人类精神史的中心在于预先推定一个更美好生活的梦,即一个没有剥削、贫困和压迫的社会制度,而作为人类学一存在论范畴的“希望”(HoffnlJng)集中体现了人类走向更美好未来的意图。《希望的原理》一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是一部关于人类梦想和希望的百科全书,也是一部马克思主义传统的创新之作,极大地丰富了20世纪唯物主义思想,拓宽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性”研究领域。 这本《希望的原理(第1卷)》是该系列第一卷。 《希望的原理(第1卷)》的作者是恩斯特·布洛赫。
  • 人生的智慧

    人生的智慧

    《人生的智慧》取自德国思想家叔本华的《附录和补遗》,而实际上是独立成书的,阐述了生活的本质及如何在生活中获得幸福,所讨论的事情与我们的世俗生活极为接近,如健康、财富、荣誉、名声、待人接物所应遵循的原则等。书中含有几分孤芳自赏的自我辩白和自我激励,甚至还流露着顾影自怜的几丝悲凉、几许惆怅,但更多的还是他因为自尊而隐匿在文中的深刻的自我剖析和感悟,以及由此而来的坚定与自信、清醒与睿智。
  • 老子大智慧

    老子大智慧

    老子哲学与古希腊哲学一起构成了人类哲学的两个源头,老子也因其深邃的哲学思想而被尊为“中国哲学之父”。本文从做人准则、处世准则、做事之道、修身养性四个方面对老子处世之道 进行了较为透辟的分析,以古今中外一些经典事例为背景,采用了浅显易懂的文字进行叙述。
  • 培根论人生

    培根论人生

    培根一生留下了多部著作,最为读者熟知的就是这部《培根论人生》。400年来,这部哲理散文经典一直畅销全世界,早已“震撼了那些震撼世界的人们”。《培根论人生》的内容贵在其角度的不同,其中探讨的,有很多都是关于健康、完善、和谐的人生的认识及其建立的根基。其中有知识的内容,也有价值观和信念的取向。
  • 钱钟书的人生智慧课(智者人生系列)

    钱钟书的人生智慧课(智者人生系列)

    钱钟书先生成就卓越,他低调为人、高调治学,与家人和睦共处、其乐融融。这正是对如今骄纵、虚妄的社会风气的鞭策和激励。
热门推荐
  • 七里樱

    七里樱

    年少时,我们,似乎成为了世界的主角,遗憾过,苦恼过,伤心心过,但庆幸的是在那个即将逝去的青春里,你世界的男主随着四季辗转在你身旁,陪你笑,陪你哭……终有一天,你发现他只是喜欢你身边的那个人而已…“你知道的,我喜欢她哎。”“没事…”至少我的青春,你来过就好。
  • 一个传奇的本事

    一个传奇的本事

    这是“沈从文散文新编”书系之一,收入沈从文写人怀人的文字。第一辑主要以《记胡也频》《一个传奇的本事》(写自己的表甥黄永玉)两篇为主,另外多为写文学圈中人如孙大雨、靳以、司徒桥、陈翔鹤等;第二辑则为论述冯文炳、闻一多、许地山等文学创作的文字,知人论世,也是和写人结合在一起,文字非常感性,所以一并收入集中,从中可见出作者对人事、对文学的看法。
  • 千年庭院

    千年庭院

    余秋雨可谓暴得大名又饱尝诽议。但当你随他走近千年庭院,触摸华夏古国的千年文脉;当你随他走茫茫大漠,手指王道士泪洒敦煌;当你随他走苏东坡的内心深处,感叹旷世大才栽在小人手下;当你随他走一个王朝的背影,沉思三百年的是非功过……你会恍然一悟:余秋雨的成名自有道理! 寓历史于长谈里,融文化于美文中,笔下沧桑尽显,文中情感奔突。读之,让你感让你悟,让你唏嘘让你沉思,让你扼腕长叹,让你潸然泪下,让你热血沸腾,文化历史大散文有此境界者,当今文坛惟有余秋雨! 余秋雨可谓暴得大名又饱尝诽议。但当你随他走近千年庭院,触摸华夏古国的千年文脉;当你随他走茫茫大漠,手指王道士泪洒敦煌;当你随他走苏东坡的内心深处,感叹旷世大才栽在小人手下;当你随他走一个王朝的背影,沉思三百年的是非功过……你会恍然一悟:余秋雨的成名自有道理!寓历史于长谈里,融文化于美文中,笔下沧桑尽显,文中情感奔突。读之,让你感让你悟,让你唏嘘让你沉思,让你扼腕长叹,让你潸然泪下,让你热血沸腾,文化历史大散文有此境界者,当今文坛惟有余秋雨!
  • 这个血族有点儿怪

    这个血族有点儿怪

    起初,她以为那个浑身透出诡异的男人接近她是为了猎食,然而一切没有那么简单,她的身上承载着整个人类的宿命。那些人类全都背叛了她,唯独他不行。他和她的命运,究竟会如何?“一旦她封印被解开,谁也阻不住了她!”“当初她没有魔力的时候,你就该杀了她!万一她的封印被冲破,离开了城堡。便是我们的末日。”“人类是三岁开始便有记忆,不能把对人类的了解套用在她身上,她是特别的,独一无二的。”杀掉她,他做不到,放了她,他更加做不到。“别忘了,摧毁她一切的人,是你。她若记起的话,你猜她会放过你吗?”“杀了她。或是让她杀掉你。”
  • 明时明月

    明时明月

    天启五年,看似世间太平,实则风雨飘摇。东北万千铁蹄,欲踏破大明山关。西北饥民,饿殍连连,为求粒米,只待振臂而呼。朝堂之上,粉饰太平,然党派相争同袍相轧。东南一隅,歌舞生平,文绅富贾醉生梦死。两世为人富家子,是留恋这就要破碎的梦乡,保全自己去做那富家翁,还是壮志饥餐胡虏肉,收拾旧山河朝天阙?待从头......
  • 抽奖中了个王爷

    抽奖中了个王爷

    自从抽奖中了个无赖王爷之后,叶汐的整个生活都不好了。她是21世纪金牌杀手,带着抽奖系统穿越成了叶将军府人人欺凌的废物四小姐。草包?垃圾?替罪羔羊?别急,坐下来抽个奖先,神兽、法宝、美男应有尽有,看我如何成就最强王妃。
  • 黑色命牌

    黑色命牌

    恒是梵天城五大守护者家族之一天命师的最后一人,他的师父瞬在突然消失后,他便隐居在师父留下的大图书馆内不问世事,但突然有一天,一张黑色命牌出现在他的面前,命牌上告知他会在七日后死去,恒被迫只能重出江湖,随着他的调查,他发现线索似乎指向每一个家族……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你比冬天先抵达

    你比冬天先抵达

    “看你,有时觉得就像看遥远的星星。看起来非常明亮,但那种光是几万年前传送过来的。或许发光的天体如今已不存在了,可有时看上去,却比任何东西都有现实感。”-【故园无此声】易烊千玺×顾青岑【云深】宋秋阳×夏云深
  • 十年之待君归

    十年之待君归

    十年,磨去了你的棱角;亦消蚀了我的期待。当你回首,我已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