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810700000010

第10章 锐小说(9)

人生只有一次,每个人都是一个永远都在褪色的孩子。老人是变老了的孩子。年龄越大,那个孩子在他身体里就埋得越浅。在我眼中,已过花甲的爷爷依然是个孩子。没错,他是个孩子。他只是变老了。岁月的消逝并没有让他变得通透,反而让他显得更贪婪了。不知什么时候,爷爷跟村里那个寡妇好上了。他的风流减弱了他作为一个老人应有的光芒。

我不爱这个已经变老了的孩子。也就是说,我不爱我的爷爷。我不爱我的爷爷,说明爱并没有在我的身体里褪色。当我爱一个人,恨一个人,或者拥有一种思想,意味着我身体里的孩子正在褪色,趋向幽暗。

妈妈每个月从邮局打回来的一千块钱汇款几乎都是爷爷一手花掉的。他只给我极少的生活费,其余的,都像放生的鱼儿般下落不明。爷爷荷包里的钱就像他一样耐不住寂寞,不花掉它们只会生锈,爷爷心里便过意不去。用掉的才是得到的,只有花掉它们,那些钱才真正属于他。

我可怜我的爷爷。也许若干年后我会变得像他一样:大把的时光堆进肉体,多如牛毛而又鸡零狗碎的经历渐渐模糊不清,人像尘埃一样滑行在某个深不可测的边缘,灵魂深处充斥着对光阴的愤怒。

我经常穿过时间想象自己年老时的样子。

也经常担心自己稍不留神就成了老人。我是个害怕时间的人。时间像一个习惯性跑调的歌手,让我处于永恒的变化之中。时间的样子,就是我们的样子。

在爷爷身上,我几乎感受不到亲情的存在。

有的亲情比蜂蜜还甜,有的亲情如霜。对我来说,爷爷不过是家里一件极为寻常的摆设,或者装饰。实际上,在家里,我和爷爷,除了那层还隔着我爸爸的可怜巴巴的血缘关系,我们在精神层面没有任何交集。旁人都看得出来,我们关系很僵。彼此像是隔着一块坚冰,一头大象,各自为政,彼此淡漠。爷爷,有他自己的生活和生活方式。我也是。

在断裂带上,老人是家里的一盏灯。没有老人的家庭是不完整的。但我的灵魂里没有这种闪烁着善意的观念。在我眼中,爷爷只是个变老了的孩子。他是他,我是我。神奇的宿命让我们生活在同一屋檐下,但是不能把我们的心也绑在一起。我和他的隔阂由来已久。隔阂是从曾经的某些经历慢慢长出来的,深不见底。所以直到现在,我都无法找到其源头。也正是那些经历,挡住了我对爷爷最基本的感情,和起码的信任与尊重。爷爷也不见得爱我,他更爱他自己,爱那个让他病入膏肓的寡妇。

在家里,我总是尽量躲着我爷爷,像老鼠躲着猫,夜晚躲着白天,太阳躲着月亮。他出现的地方通常是我消失的地方。碰头的次数越少越好。我不想和他说话。与其和他浪费时间,还不如去帮张瘸子喂猪。

爷爷虽然不抽烟,也不像我爸爸那样嗜酒如命。至于打牌,他压根就不好这一口。某些熟人眼里,爷爷的生活枯燥得像是闹钟里的指针。我知道,爷爷的生活不是这样的,至少,不全是。虽然大半辈子没怎么冒过险,爷爷和其他知天命的人截然不同,他骨子里就不是个喜欢风平浪静的人。如果没有失去心跳,欲望就永远不会在他的精神上松开。

断裂带不乏色彩,只是没有大城市五颜六色的生活那么斑斓、那么具体。在断裂带上困了大半辈子,爷爷对身体的乐趣却并没有枯萎,他还没有到什么也爱不动的年纪。眼下,我估计爷爷最大的乐趣就是给村里那个可怜的寡妇借东西了吧。而且正是他,让我开始相信世上还有给别人借东西上瘾的人。我爸爸恐怕都未必知道自己有怎样一个乐于助人的爸爸。他爱爷爷,也许每个人都会爱自己的父亲,像鱼儿爱着水、鸟儿爱着天空、我们爱着空气。

我的爸爸是个好父亲,也是好儿子。在断裂带,老人就是家里的一盏灯。他希望爷爷在世上多活几年。自从婆婆去世,爸爸就不许爷爷干任何重活了。爸爸不许爷爷再去碰家里的锄头、斧子、镰刀,这些跟了爷爷大半辈子的忠实仆人,从此失业。爸爸把它们当废铁卖了。

真是闲得生锈,爷爷说。他说话的样子不慌不忙。

最近,爷爷走路的姿势越来越飘了。像断了线的风筝,只要风轻轻一吹,他也能轻松飞上天去。爷爷年纪是大了,人却一点不显老。种了大半辈子庄稼,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命运并没有使他弓腰驼背,反而滋润了他,让他精神抖擞,红光满面。爷爷走路的时候总是故意把背打得很直,仿佛身体里长了一棵树。弯下腰来,他就成了一朵成熟的麦穗儿。爷爷怕别人说他老,即使说了,他也不愿承认。爷爷只是一个变老了的孩子。

这几年,断裂带上的农民越来越少,去外地打工的人倒是越来越多。打工者远离了庄稼,自己却成了一片片行走的庄稼,他们从断裂带走向城市、走向省外。我的爸爸妈妈也是如此。他们不愿种地,庄稼怀不了孕,地就荒了,草淹没了庄稼;不愿呆在家里,人一走,家也跟着荒了。我家是这样,断裂带上的好多家庭都是这样,青壮年都跑出去打工了,屋里就老人、妇女和儿童,留下的,就成了留守老人、留守妇女、留守儿童。爸爸妈妈一走,家里就剩我和爷爷。我在镇上念初二,平日家里就爷爷独自一个人,也许是两个人。

你爷爷天天盼着寡妇去你家借东西,眼睛都望花了。隔壁的张瘸子一五一十地跟我说。他的腿是地震那会儿瘸的,房子塌下来,腿就废了。好歹捡了条命回来,不幸却成了不幸的跟屁虫,没多久,他的老婆就背着他跟一个外省的援建工人私奔了。

“要不是可怜我那宝贝女儿,我早该见阎王爷去了,去她娘的,太阳照常升起,老子也要照样好好活!”有时候,张瘸子会用他那满是蒜味的嘴巴跟我聊天。我们谈得拢,虽然他比我大了好几截。腿瘸了,失去了正常人的速度和便利,但张瘸子的精神没有垮。为了供女儿读书,年前,他乐观地养起了猪,又喂了上百只鸡。他身上那些明亮的东西,像黎明的露珠,闪烁着微微的光芒。每回放假,我都愿意到他家呆上一阵子,不是为了虚度时光,而是为了汲取一种精神力量,让自己的灵魂得到滋润。

通往九寨沟的水泥公路修好以后,断裂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心不如以往那么单纯快乐。水泥公路从我家门前穿过。雁过拔毛,更不要说公路这种庞然大物,这条没有尽头的蟒蛇。我怀疑,断裂带传统的生活方式就是被它冲断的。它喜欢吃旧的东西。村里的寡妇也是,她喜欢啃老骨头。我爷爷就是那根老骨头。

村里的寡妇是一口深不可测的井。她的男人因矿难而死。那是好几年前的冬天,天冻得人的骨头都像是冰做的,成群的乌鸦从她的喉咙里飞出来,噩耗涂黑了整个断裂带,她的哭声抓疼了断裂带每个人的神经。每经历一次死亡,人都会碎一遍。每个失去了丈夫的女人,内心总有着一场永远不会结束的葬礼。

寡妇还很年轻,但她的丈夫死了。当时爷爷带我前去参加了她丈夫的葬礼,她是那么绝望,绝望得像是一只掉进冰窟里的虫子。表情是绝望的,说话的样子是绝望的,整个身体也是绝望的。但是,时间很快把这些绝望铲平了。如今,她已不再是那个绝望的女人,那个绝望的女人已经从她身上离开了。转眼,她变成了另一个女人。

寡妇总是跑到我家里借这借那,仿佛自己家是空的,一无所有。说是借东西,暗地里也把我爷爷的魂儿也一块儿借走了。爷爷的嘴巴比什么都紧,我从两人鬼鬼祟祟的眉来眼去中发现了他们的私情。私情,想到这事儿我就浑身起鸡皮疙瘩。

寡妇的家不是空的,真正空的,是她的身体。她的身体需要滋润,需要用爷爷身体里的东西灌溉,就像干旱的庄稼总是需要雨水灌溉。本来,我想偷偷把这事儿跟远在新疆的爸爸通报通报的。每次我都欲言又止,因为告密的同时也在暴露我的早熟。我也不想因为这些事让远在他乡的爸爸妈妈把心操碎。于是皱皱眉头,把恶心重新咽进肚里。

昨晚,断裂带下了整整一夜暴雨。夜里,房子像只淋着雨的乌鸦。躺在床上,我感觉自己浑身都是裂缝,浑身都在漏水。清晨起床,家门前的好几棵树都断了胳膊,叶子成群结队地坐在地上,像碎掉的天空。在离家不远的地方,一股泥石流从山上冲下来,将公路折成两段。路一断,两边的车辆足足堵了八九公里长。远远望去,像一只僵死的巨型蜈蚣。上午那会儿,镇上养路段的工人开了辆挖机过来,不久,公路才重新恢复畅通。

现在中午已经到眼皮子底下了。看了看手上的电子表。我在离家不远的石榴树下面呆了整整3小时48分钟。寡妇在我家里呆了整整3小时48分钟了!

骄阳似火。几条狗吐着长长的舌头在一块空地上打群架,至于是为了一根骨头还是为了女朋友,我不得而知。天太热了,我恨不得把自己的皮也剥下来泡进凉悠悠的平通河。恨不得来一阵风,把家里那两个让我无处可去的人瞬间吹散。眼下,我不能回家,也不敢回家。我怕坏了爷爷和寡妇的好事,更不好意思看到他们的身体像藤蔓那样缠在一起。

上午,我刚起床那会儿,寡妇就跑到我家里借东西来了。她来得很突然,突然得像是夏天里落了一场雪。她来的时候,我正在写我的作文,语文老师要我们以“秋天”为主题写一篇作文,说是要选一些参加县里举办的征文比赛。寡妇银铃般的笑声将我的灵感一股脑地吹灭了。我气得肺都快炸出来了。但出于礼貌,我没有吱声。

寡妇来的时候,爷爷对她热情得像是遇见了活菩萨。对我来说,她更像一只讨厌的老鼠。她穿得很少,一件紫色T恤,一条短裤,一双半旧半新的拖鞋。我注意到,寡妇脖颈上挂着一块玉佛,一看就知道是小卖部买来的便宜货。我忍不住朝地上吐了口口水。

快进屋来坐。爷爷的手像擀面杖一样伸着,脸都快笑烂了。

寡妇救世主一样冲爷爷点了点头。

她手里的塑料袋装着她买来的棒棒冰,高射炮打蚊子——只有一根。

傻瓜都看得出来,她想笼络我,但诚意不够,更像敷衍。没门,我不愿意上当。这又不是打发乞丐。寡妇见我没有伸手去接,便顺手将棒棒冰放在堂屋茶几上面。她大大咧咧在椅子上坐定,跷起二郎腿,两颗眼珠子滴溜溜转着,仿佛要把我家里值钱的东西都摇到她家里去。想到这里,我的表情默默地碎了。

寡妇一来,爷爷就安排我到街上割点猪肉。但我义正辞严地拒绝了。他哪里使得动我?再说了,我也不想吃肉。不过,当他把十块钱塞进我荷包的时候,我瞬间动摇了。拿去买点你喜欢吃的东西,爷爷讨好地说。

我在爷爷势在必得的目送里出了家门。自始至终,我都没有回头。眼不见心不烦。家里的门像老鼠一样“吱吱”叫了几声,爷爷正在关门。真是太阳从西边出来了。爷爷很少一次性给我这么多钱。他给我钱比要他的命还难。但是今天,他不惜血本,并且慷慨得连眼睛都不眨,心中必然有鬼。在断裂带从小活到这么大,我从来不知道鬼长什么样子,大多数时间,鬼都活在成人们的嘴皮子底下,活在几岁小孩惊恐的眼睛里。鬼住在心中,人就变成了心中有鬼的人。

我看得出心中有鬼的人。现在,我爷爷心中就有那么一只鬼。虽然门已经关了,但他心里的那只鬼却藏到了寡妇身上。爷爷心里的那道门被寡妇关住了,因为他心中的鬼住在她那儿。

从出门到现在,我始终把钱死死捏在手上,生怕它像鸟儿一样飞了。我舍不得把它花掉,得留着,这十块钱就是爸爸妈妈的血汗啊,我想。同时,对爷爷的不择手段感到担心。“物极必反”,语文老师曾严肃地教育我们不要贪玩,“很多事情一旦过了头,必然会受到惩罚。”这话对爷爷来说同样实用。

家丑不可外扬,因此我放弃了去张瘸子家的打算,尽管他熟悉爷爷的所有秘密。或许这压根算不上什么秘密。妈妈说,只要有苍蝇的地方,都没有秘密。我只是想一个人静一会儿,只有安静可以让这个世界和我无关。在离家不远的石榴树下,我将没有写完的作文重新理了理思路,并为这篇作文取了一个非常不错的标题:《秋天里的小时光》。我信心十足,甚至盼望着这篇作文能够让我在学校里声名鹊起。但一想到爷爷和寡妇,我的心又一截一截凉下来。虽然这两件事表面上没有任何冲突。但事实上,它们通过我重合在一起了,就像爷爷和寡妇身体里那些隐秘的激流。

转眼就到了中午,炊烟三五成群地在断裂带上升起,或许是天气好的缘故,这些断裂带上的炊烟显得异常壮观,像图腾,像远古那些能迅速长得很高很大的植物。或许这些炊烟跟我类似,我们都渴望像云一样生活,像云一样无忧无虑。

我喉咙渴得冒烟。得找点水喝。在离石榴树不远的缓坡上本来有一口井,水很甜,更神奇的是,井里面的水冬暖夏凉。爷爷说他是吃井里的水长大的,他的爷爷也是吃井里的水长大的。然而,不幸的是,地震之后,井里的水就没了。井死了,吃水的人不甘心,带着锄头猛地往下挖,还是没有水。只好作罢。几年过去,草早就把井封住了,知道它的人越来越少。时隔数年,当井再次从脑海里浮现,我竟然有了一种恍若隔世般的感伤与冲动——想去看看它。

我起身将钱塞进荷包,爷爷给的买路钱已经被我手心的汗弄湿了。好在天气这么热,过一会儿就会干的。我已经不想爷爷什么时候开门寡妇什么时候从我家离开的事,被他们磨掉的这些时间也不可能再从地上捡起来。与其如此,还不如做点别的。

同类推荐
  • 故事会(2017年10月下)

    故事会(2017年10月下)

    《故事会》是中国最通俗的民间文学小本杂志,是中国的老牌刊物之一。先后获得两届中国期刊的最高奖——国家期刊奖。1998年,它在世界综合类期刊中发行量排名第5。从1984年开始,《故事会》由双月刊改为月刊,2003年11月份开始试行半月刊,2007年正式改为半月刊。现分为红、绿两版,其中红版为上半月刊,绿版为下半月刊。
  • 故事会(2016年5月下)

    故事会(2016年5月下)

    《故事会》面向大众,贴近生活,充盈时代气息。它以发表反映中国当代社会 生活的故事为主,同时兼收并蓄各类流传的民间故事和经典性的外国故事。在坚持故事文学特点的基础上塑造人物形象,提高艺术美感。力求口头性与文学性的完美结合,努力使每一篇作品都能读、能讲和能传。
  • 第十六届百花文学奖:《小说月报·原创版》获奖作品集(上册)

    第十六届百花文学奖:《小说月报·原创版》获奖作品集(上册)

    本书汇集了第十六届百花文学奖《小说月报·原创版》获奖的长、中、短篇小说,共7篇。包括:严歌苓最新长篇小说《老师好美》、曾被改变为热播电视剧的“中国第一婚恋写手”王海鸰的长篇小说《新恋爱时代》、《寻枪》编剧凡一平创作的中篇小说《非常审问》(同名电影正在制作中)、著名作家林那北的中篇《雅鲁藏布江》、实力派作家普玄的中篇《资源》、在2014年被选刊大量转载的著名作家尤凤伟的短篇小说《金山寺》、获得“小说新人奖”的作家向春创作的关注乳腺癌手术的作品《被切除》。全书大约75万字,其中的许多作品一经发表即在社会产生很大反响,或被多家刊物转载,或改编成影视剧,均为贴近现实生活,艺术手法成熟的作品。
  • 青年作家(2015年第4期)

    青年作家(2015年第4期)

    《青年作家》是一本老牌纯文学读物,创刊于1998年,由文学巨匠巴金先生撰写创刊词,曾被誉为中国文学刊物“四小名旦”之一。
  • 故事会(2018年1月下)

    故事会(2018年1月下)

    《故事会》是中国最通俗的民间文学小本杂志,是中国的老牌刊物之一。先后获得两届中国期刊的最高奖——国家期刊奖。1998年,它在世界综合类期刊中发行量排名第5。从1984年开始,《故事会》由双月刊改为月刊,2003年11月份开始试行半月刊,2007年正式改为半月刊。现分为红、绿两版,其中红版为上半月刊,绿版为下半月刊。
热门推荐
  • 很老很老的老偏方,腰酸背痛一扫光

    很老很老的老偏方,腰酸背痛一扫光

    书中内容介绍了作者多年精心收集的最齐全的腰酸背痛老偏方,经过医学证明是最安全、最有效、最实用的。
  • 亚历山大与女理发师

    亚历山大与女理发师

    本书共精选作者近20年来创作的149首诗歌。内容涉及故乡、亲情、友情、爱情、职场生活、时代变迁、城市化与工业化背景下人类的生存状态等。作品或明白如话,或幽默诙谐,或短小精悍,或汪洋恣肆,语言精炼优美,情感真挚自然,洋溢着扑面而来的生活气息,是了解当代中国人生活与情感的一面镜子。
  • 情吻:血族殿下独宠妻

    情吻:血族殿下独宠妻

    她,从小便被家族遗弃,就是因为她是百年一遇的召唤师,脖子上的印记,证明了一切,超凡的记忆能力与推理能力,和一只超凡的猫咪,带领她走上了不平凡的道路;他,因为与人恩怨沉睡百年,偶然间被她所召唤,他是王子,是血族下一任国王,是英国伯爵,而她区区平民,他十分憋屈的接受了一切,而他没想的是,她是千年一遇的自我召唤术奇才,更没想到,被人尊称为禁欲血王子的他,竟然会对一个不起眼的女子动了凡心……
  • 帝后归来,绝色妖娆妻

    帝后归来,绝色妖娆妻

    她是神女为解祸患重生,他是国师隐藏身份众里寻她。大婚前两次被掳,给未婚夫带足“绿帽”,得罪了皇室,她不知如何交代,他说:“做我的弟子,没人敢拿你怎么样。”当未婚夫转头说:“我与二小姐情投意合!”想要摆脱她。她说:“好,成全妹妹。”他却说,“我看她不错,今后就是我的人。”看别人如何把她摔下地,他就能如何把她捧上天!【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校草老公快宠我

    校草老公快宠我

    他挑眉看着她。“怕,又能怎样!”他捏着她小巧的下巴,炙热的眼神似乎要将她吞没“太容易得到就没意思,别担心,不久我就会让你求着我。”
  • 萝莉公主的美男军团

    萝莉公主的美男军团

    梓年栗子,一个可爱到爆的萝莉女孩,却从小在孤儿院长大。莫名收到贵族高校的录取通知书,被逼入学校读书,没想报道第一天就被人强吻!7个皇家学生会的绝色美男子纷纷缠上她,还有神秘身世等着她,且看萝莉公主如何逍遥贵族学校!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医妃惊华

    医妃惊华

    新书《贵妃有心疾,得宠着!》已发布。穿越而来,圣帝赐婚,她被迫嫁给克死七位未婚妻的九王,发现九王那拖油瓶儿子,就是常常偷她丹药吃的小豆丁,凤夕内心是拒绝的!小豆丁哼哼:“女人,我给你一个讨好我的机会。”凤夕:“小豆丁,不想缩衣节食露宿街头,我给你一个讨好我的机会。”妩媚多情,果决狠辣,雷厉风行,手起刀落,一眉一眼一举一动都是那勾魂夺魄的无尽魅力。试问天下间,谁人能抵挡?更何况是孤儿寡父,那个守寡多年的鳏夫。小豆丁气弱:“有……有本事你不要用甜言蜜语骗人。”九王:“当年,我被点了穴道,什么也不知道。”凤夕:“……那可真是委屈你了!”(女皇轮回遇上霸道冷王傲娇儿子,身心干净,一对一!)
  • 古代火箭

    古代火箭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王忠强编著的《古代火箭》为丛书之一,生动介绍了火药的发明与应用、中国古代火箭之路、火箭类型的发展、中国火箭的世界之路等内容。 《古代火箭》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后甲子余墨

    后甲子余墨

    柳鸣九先生的随笔集包括怀人、忆旧以及与友人的书信往还等内容。《这位恩师是圣徒》《蓝调卞之琳》怀念外文所的两位前辈学人冯至和卞之琳,是本集颇见功力的华彩篇章。改革之初学术风气乍暖还寒,柳先生率先冲破思想禁锢的一部《萨特研究》既招来艳羡的目光,亦被守旧者列作“精神污染”的标本,横遭禁毁。卞之琳上承徐志摩的诗风,早年以一首《断章》蜚声宇内,他虽有一段游历红色根据地的过往,然而又中途退却,于是在社科院便属夹在李健吾、杨季康、罗大冈等学者与老干部之间的角色,颇为尴尬;但“贵族的血是蓝色的”,柳先生笔下的这位名流、雅士的确卓尔不群,在数十年风云变幻的学术生涯中显示出超然、洒脱的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