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847700000007

第7章

美国学生的方案则是脚踏实地,显得成熟而干练。他们从非洲目前的现实情况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食物、教育、饮用水、艾滋病、避孕措施等等一些看起来很细小的实际问题入手,做什么准备怎么做都阐述得十分清楚,甚至将每一项预算都准确到了几元几分。他们每个人分工明确,又融成一个整体,援助计划操作性很强。

目睹这两个环节的人们心中无不生出一种悲愤:应该展现出理想和精神的崇高的时候,中国学生却要追逐金钱和权力;应该脚踏实地解决问题的时候,中国学生却又吟诗弄赋,在实际问题的外围不着边际地轻轻飘浮。

中国的学生怎么啦?我们的教育怎么啦?

教育如果出了问题,我们到哪里去寻找既有理想又能做事的公民呢?

相比于其他任何时代,其实今天的中国人更加热衷于争夺教育资源,不惜代价为孩子埋单。中国的社会、学校和家长,似乎都认同了这样的教育理念:软教育、硬投入。然而,理想虽远大,现实却无情,本希望播下龙种,结果总是收获跳蚤。

大连一个四年级小学生的人生愿望让人啼笑皆非:“我的理想是当爷爷!”为什么呢?因为他认为当了爷爷就不用学习,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中国今天的教育,仍然是重教而轻育、重知识而轻文化、重考分而轻素质、重物质而轻精神、重世俗的成功而轻生命的成功,总之是重术而轻道。因为迷失了坐标,那些受“教育”的生命在不断的应试之中变得越来越苦恼和浅薄。所以中国科技大学朱清时校长感叹说,整个社会都在追求一些浮躁的指标。教育部前副部长张保庆更是一针见血指出:中国的教育没有解决好育人的问题!

对中国教育现状痛心疾首的人们这样评说:家长奔波在择校、陪读、交费的泥潭里,学生苦熬在应试、才艺、择业的负担下。幼教大热,就业大冷。教育开端,望子成龙不计天价恐落人后;教育终端,竞争激烈学难致用乏人问津。中国社会经济的运行,已经与教育严重错位。中国的父母们在无法成人的儿女面前,既是从犯又是主谋,既是教育模式的就范者又是设计者,既是教育产业和商业的埋单人又是投诉人,既是既得利益者又是受害者,既是奴隶又是暴君!

如此大的一个国家,需要如此多的人才,而我们相当多的大学生却是毕业等于失业。那么,这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教育呢?

梁启超当年在一次《为学与做人》的演讲中问大学生们:“为什么进学校?”“为什么要求学问?”“你想学些什么?”

因为答案似是而非或者答不出来,梁启超就替大家回答:“为的是学做人!你在学校里头学的什么数学、几何、物理、化学、生理、心理、历史、地理、国文、英语,乃至什么哲学、文学、科学、政治、法律、经济、教育、农业、工业、商业等等,不过是做人所需的一种手段,不能说专靠这些便达到做人的目的,任凭你把这些件件学得精通,你能够成个人不成个人还是个问题!诸君啊!你千万别要以为得些断片的智识,就算是有学问呀。我老实不客气告诉你罢:你如果做成一个人,知识自然是越多越好;你如果做不成一个人,知识却是越多越坏。诸君啊!你现在怀疑吗?沉闷吗?悲哀痛苦吗?觉得外边的压迫你不能抵抗吗?我告诉你:你怀疑和沉闷,便是你因不知才会惑;你悲哀痛苦,便是你因不仁才会忧;你觉得你不能抵抗外界的压迫,便是你因不勇才有惧。这都是你的知、情、意未经过修养磨炼,所以还未成个人。我盼望你有痛切的自觉啊!有了自觉,自然会成功。那么,学校之外,当然有许多学问,读一卷经,翻一部史,到处都可以发现诸君的良师呀!诸君啊,醒醒罢!养足你的根本智慧,体验出你的人格人生观,保护好你的自由意志。你成人不成人,就看这几年哩!”

美国高等教育界普遍有强烈的居安思危意识。比如哈佛大学,明确表示不是为培养学究而存在。在哈佛人看来,学生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成为一个良好的公民,而不是成为一个什么专家,掌握什么具体的谋生技能,这种挑战也是大学和社会对学生的最大责任。所以由六位教授和两位本科生联合起草,提出了四大改革目标:一、培养全球性的公民;二、发展学生适应变化的能力;三、使学生理解生活的道德面向;四、让学生意识到他们既是文化传统的产品,又是创造这一传统的参与者。

英国伊顿公学校长托尼?里特在中英校长论坛上说了一番话:“我们学校的学术水平在英国不是第一。我很高兴,这表明他们不是一心钻研学术而不顾其他方面的发展。我们需要的是人格健全的人才,其次才是他们的学术能力。”这也正是爱因斯坦阐述的教育理念:“在任何一个教育阶段,学生离开学校的时候都应该是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一个专家。”

中国的先哲早就认识到:教育之旨,首先在于培养受教育者做好一个人。

孔子借谈诉讼,阐发了“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的道理,强调凡事都要抓住根本。审案的最终目的,是使案子不再发生,这正如“但愿世间人无病,何愁架上药生尘”的道理一样。审案和卖药都只是手段,或者说是“末”,使人心理畏服不再犯案和增强体质不再生病才是目的,或者说才是“本”。说到底,治理是末,教化是本。由此出发,我们才能够理解教育的真正目的。

曾子在《大学》中,开门见山地阐释了儒学“垂世立教”的目标所在: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使人弃旧图新,使人臻于完善的境界。

俗语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鸟儿尚且知道找一个栖息的林子,人怎么可以不知道自己应该落脚的地方呢?所以,人不可不“知其所止”。

卢梭认为:“在所有一切有益人类的事业中,首要的一件,即教育人的事业。”巴尔扎克关于教育的认识与中国儒家的思想也是非常的一致:“教育是民族最伟大的生活原则,是一切社会里把恶的数量减少,把善的数量增加的唯一手段。”

孔子认为学必有所本,而所本的文化典籍,却并不是学习的终极目的。孔子希望通过一个逐步深入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全面的文化素养和道德情操,知行合一,最后真正成人,真正成为君子,从而完成传道天下的大业。

有教育的理想,才能办出理想的教育!

学而时习:快乐还是痛苦

台湾教育家王财贵博士到大陆来之前,经过香港去见南怀瑾先生。关于当今中国的教育和亲子关系问题,南怀瑾先生对他说了这样一句惊人的话:现在天下的父母以及老师都在做一件事,就是残害我们的幼苗!

事实正是如此。比如20多年前,教育部讨论决定在中小学生中设立奥数培训班,其目的只是针对极少数有这方面天赋和兴趣的学生,让他们参加国际大赛。没想到,后来那些参加奥数得奖的同学纷纷被大学破格录取了,于是奥数带上了功利性,很快成为一些人赚钱的工具,有的地方迅速发展到疯狂的地步。许许多多的家长不管自己的孩子基础如何、有没有兴趣,都纷纷把孩子送去参加奥数培训。结果正如青少年问题研究专家孙云晓所说:“奥数是让大部分孩子一次次证明自己是傻瓜的课程。”

好在教育管理部门已经开始了对“疯狂奥数”的讨伐,并下达了禁令。但是,如果不从根本上厘清教育的理念和目标,残害人的教育项目还将不断出现。

《论语》开篇第一句话就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楚国的大夫叶公问子路孔子是个什么样的人,子路没有回答出来。孔子就对子路说:“你为什么不这样说,他这个人哪,发愤用功学习,饭都忘了吃,并因此而快乐得忘记了一切忧愁,连自己快要老了都不知道,如此而已啊!”

古时的中国,只有小学、大学,没有中学。小学就是私塾,大学就是国家办的太学。进入太学,就称为秀才了。小学里只管背书,不讲解,因为小孩智慧未开,只能叫他老老实实去念,教育着重在戒律、规矩和定功。到了太学里面,老师讲课通常不要书本,因为那些书老师能背,学生也能背,讲课就是温习讨论开启智慧,所以学起来自然其乐无穷。

今天的学生,则是普遍地表现出对学习的无趣和无奈,甚至感到恐惧和煎熬。如果世界上没有考试,父母没有期望,老师没有监督,不知道中国还有几个孩子肯去主动学习?

根据儿童认知心理的发展规律,数、理、化等科学的科目,应当是懂了才教,语言、文学、音乐、美术等非科学的科目,应当是从小的耳濡目染,哪里需要老师们辛辛苦苦一笔一画、一字一句地教授呢?

由于学而无趣学而不习,孩子们只能将学习当成一种为了将来迫不得已的付出。

学习中的切磋交流本来应该是乐上加乐,同学们却总是视学友为竞争对手;学习本来是为了打开心灵的窗户,我们却总是要求统一的答案,构筑起思想的牢笼。

快乐学习,不但是一种态度、一种理念,也是一种学习方法。

为人之师,不能不充分挖掘学生的自身潜能,而挖掘潜能,“兴趣是前提,需要是动力,自在是基石”。

宁乾津的一首诗歌《谁剥夺了快乐的童年》,值得所有的教育工作者痛切思索:

是谁收起了孩子们建设与破坏的材料——

那些土、沙子、麦秸,

和唾手可得的木条?

是校园的围墙,

是遥控车、仿真枪,

还是比人乖巧的芭比娃娃?

是谁收回了孩子们成长的道具——

那些铁索、芦苇、独木桥与满眼的原野,

是泡泡糖、背背佳与轿车,

是铺天盖地的书籍光碟,

还是让人战栗的分数?

是谁赶走了孩子们活生生的伴侣——

那些飞来飞去的燕子、喜鹊和乌鸦,

以及浪花里的鱼儿与路边的毛驴,

是精美的图片、插图、标本,

还是虚拟的网络?

是谁偷去了孩子们强体的护身符——

那些荆棘、山石与野果,

是营养液、维生素,

还是高速路?

是谁,剥夺了孩子们快乐的童年?

有识的教育家们呼吁:学习不能超前,更不能速成,否则孩子无童年,青年无青春,中年无乐趣,老年无安闲!

如果心灵世界阴云密布,不管获得多么大的世俗的成功,我们的人生都注定与幸福无缘。

当然,快乐与学习互为条件、互为目的。如果我们生活的目标是快乐与幸福,那么,人类从牙牙学语开始,就会以求知探索为乐。不过,一般来说,学习的过程又往往是辛苦的,要真正学有所成,需要刻苦的努力和一段时间或许并不那么惬意的磨炼,但通过学习达到了自己预期的目的,最终的结果又是快乐的。

辛苦与快乐并不对立。现在各行各业都在致力于建设学习型组织,但若不重视“快乐学习”,很多单位也就是喊喊口号而已。追求“快乐学习”的实质,是让学习者在尽可能心情愉悦的情况下自觉地、主动地接受新的知识技能和组织所要倡导的价值理念。

学佛之人有三重境界:学佛一年,佛在眼前;学佛三年,佛在天边;学佛十年,佛在眼前。与学佛同理,关于为学与人生,也有三重境界:第一重境界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第二重境界是“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第三重境界是“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任何一件事情,在我们刚刚接触时总会很新鲜,感觉自己突然间明白了,但当进去以后,才发现事情并不是那么简单,原来的了解真是肤浅,于是用心投入钻研,最后才真的豁然开朗。如果我们在第二重境界之中对自己失去了“信心”,那就会失去追求的动力,于是就再也找不到“佛”了。

王国维先生对古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然经过的境界也有总结:“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是第一重境界,为求学与立志之境,也可说是“望”之境;“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是第二重境界,为实现远大理想坚忍不拔之境,也可说是“行”之境;“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是第三重境界,为功到自然成之境,也可说是“得”之境。

还有人根据《桃花源记》总结出读书做人的三境界:“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并进一步将此三境界引申为企业家创业的境界。

总结孔子的论述,我们发现他将学习也概括为三种境界:“知之”、“好之”、“乐之”。“知之者”,大致是获得或传授知识的层次;“好之者”,则是从学习中引发了兴趣,激发出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动力;“乐之者”,那就更进一步,思想境界在学习和探讨中不断提升,心情高度愉悦,以至于达到“欲罢不能”的迷恋状态。

使人快乐学习的教育合乎人性,使人痛苦学习的教育违反人性。教育的目的倘若仅仅为了生存,那就很容易变成一个苦难的过程,人性也将为之异化;教育的目的倘若升华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升华为对生命世界的求索,那就真是一种快乐了。

幻想:飞翔的翅膀

看莫扎特传记,有一个细节让人喷饭。

1777年12月3日,莫扎特给表妹写了封信,信的开头是这样的:“亲爱的表妹,在我坐下写信之前,先去了趟茅房。现在,已经解决了。感到轻松无比!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我又可以填满我的大脑了……如果你闹肚子,抬腿就往厕所跑,如果你憋不住,那就拉到裤裆里……代我向我们的朋友们致以比臭屁还要臭的问候。”当时的莫扎特,已经21岁,不是小孩子了。

同类推荐
  • 盛妆·张爱玲

    盛妆·张爱玲

    张爱玲久负盛名,万众景仰,这套“张爱玲系列”共分三本,分别是《初妆·张爱玲》、《盛妆·张爱玲》和《卸妆·张爱玲》,这三部长篇小说,分别写她人生的三个重要阶段:少年、青年和老年。她是酷爱梳妆扮的,正好用“初妆”、“盛妆”、“卸妆”三个词来形容她人生的三个阶段。这三个部分,构成张爱玲完整的一生。
  • 80后中国

    80后中国

    范冰冰、文章、李宇春、韩寒、郭敬明、嘻哈包袱铺……80后代表人物,各有活法,他们的体温与灵魂,是这个时代的历史与影像。80后,是中国未来的力量、智慧与担当。80后的活力就是中国的活力,80后的生活态度就是决定着中国未来的走向。活的真实,活的自在,活的有尊严,是80后集体的梦想。
  • 无臂蛙王:世界残奥游泳冠军何军权传奇

    无臂蛙王:世界残奥游泳冠军何军权传奇

    《无臂蛙王:世界残奥游泳冠军何军权传奇》为你讲述的不是一个纯粹的励志故事,它力图为读者打开一扇嘹望残疾人心灵世界的窗子,让读者再次审视人性、生命的价值和爱情这个神圣的主题。1981年8月23日下午,一个孩子攀爬上放置变压器的水泥台。一声巨响,电将他烧成了一段火后的木头,医生截去了他的双臂。从此,他甩着两只空空的袖管来往于村子里,然后上学、辍学、贩牛、放羊、帮大人守小卖店、到城里摆残棋挣钱。
  • 穆里尼奥传

    穆里尼奥传

    在2003/04赛季欧洲冠军联赛开赛之初,有人问穆里尼奥,他的波尔图队能否一路高奏凯歌,最终获得这项欧洲俱乐部的最高荣誉。从表面上看,这个问题似乎问得很合理:就在四个月前,波尔图捧起了欧洲联盟杯,成为葡萄牙历史上第六支在一个赛季里同时赢得国内联赛冠军和欧战锦标的球队。然而,尽管有如此光荣的执教战绩,尽管这个葡萄牙人有着天生的自信,他还是认为举起“大耳朵杯”不过是在痴人说梦。在穆里尼奥看来,冠军杯的终极荣耀应该属于皇家马德里、尤文图斯和曼联这样的欧洲足球巨人。据他说,当时很多人和他的看法一样--波尔图这样的“鱼腩部队”在欧冠赛场上仅仅是陪太子读书,挣一些俱乐部需要的电视转播费而已。
  • 萨特和波伏娃:对新中国的观感

    萨特和波伏娃:对新中国的观感

    1955年9月,法国著名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与其终身女友,也是著名学者的波娃,应中国政府邀请,访问了正充满蓬勃生机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在短短的45天时间里,他们访问了中国多个城市:北京、南京、上海、沈阳、杭州、广州……对这个在西方舆论中带有特殊色彩的国度进行了全方位的了解,使他们产生出许多异样的感受。波娃回国之后,收集了大量资料,并结合自己观感,写出一部厚达500余页描述中国的著作《长征》。这部书,对像是西方人士,所以详细介绍了中国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情况,该书在西方出版后,引起了极大反响,对当时西方世界了解中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热门推荐
  • 冥界主宰系统

    冥界主宰系统

    叮!冥界主宰系统已绑定。召唤冥界大神,脚踩天界大帝,手拿佛界佛主,一句话让妖王臣服,十界皆在他脚下臣服,唉无敌好寂寞啊!
  • 腹黑王妃南家嫡小姐

    腹黑王妃南家嫡小姐

    南忆之是苍穹国赫赫有名美人胚子,倾国倾情的容貌,让不少人为之倾慕,她有一个指腹为婚的夫君,俩人从来没有见过,为了选择自己喜欢的人,南忆之各种暗中撮合自己夫君与别人,岂不料,冥冥中的缘分,却把两人牵到了一起。
  • 从城隍庙开始

    从城隍庙开始

    乱世烘炉,人命如草。鬼魅魍魉,妖魔邪祟,祸乱人间。地球来客,借尸还魂,黑夜代城隍断案,洗冤屈,判罪孽;白日则手持长剑一柄,斩天下不平之事,除人间万千妖魔!
  • The Stirring of Soul in the Workplace

    The Stirring of Soul in the Workplace

    This deeply lyrical book offers perspective for those struggling to hear the quiet voice of the soul over the din of the contemporary workplace... Alan Briskin examines how organizations can better reflect personal and human values in the workplace.
  • 蜜吻101回,傲娇帝少太器张

    蜜吻101回,傲娇帝少太器张

    S国,京中高校。“我去,会长大人又稳居第一名了。”。。。。。。。。
  • 李嘉诚60年经商的黄金法则

    李嘉诚60年经商的黄金法则

    华人第一富商60年商战不败的经商哲学!精确解读“超人”的经商理念,深刻剖析“商神”的管理模式。李嘉诚走过的每一步都是他在商海中用心探索,大胆实践的结果,值得有志于在商场上大展宏图的人细细品味,学习领悟它的经商经验,处事风格,做人魅力……
  • 治愈者

    治愈者

    医学院反骨高材生Battle高冷毒舌医学教授,从师徒互怼、到公费恋爱。宠妻狂魔顾医生在线教学,苏撩甜宠日常发糖。
  • 陶然斋选集(第一卷)

    陶然斋选集(第一卷)

    本书精选陶行知先生的主要代表作,并加以分类编辑,便于广大教师检索、查阅、学习。此外,编者还分别选编了他的政论、诗歌、散文等,这也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了解陶行知先生。
  • 驯服

    驯服

    在24楼,最大的好处就是安静。这栋总高24层的大厦,名字非常简单,就叫“24楼”。当初建成之后,这名字吸引了许多人前来购买。然而,一到跟前,还没上楼,人们又折返回去,打消了购买的念头。因为24楼没有电梯。楼梯倒是有两座,大厦内一条普通楼梯,外部,环绕大厦盘旋而上,如同一条长蛇的,是镂空的救生梯。我曾经尝试走上救生梯,才走了两层,便觉得头晕目眩——透过楼梯板便能看见脚下,楼板与楼板之间层层悬浮,扶手也是铁架支撑,没有任何阻碍视线的地方,感觉自己仿佛随时会跌下去。
  • 我的宿主是天道亲闺女

    我的宿主是天道亲闺女

    不普通的高二学生楚浟黛穿越到东大陆一个叫幻梦森林的地方。成为一个未出生的女婴。绑定了一个名为凤凰的系统,告诉她打怪升级,帮助天道将乱了秩序的大陆调整回来,就可以成神。于是就开始了一路虐渣打怪,直线上升的成神之路。(本人简介无能)这应该是一个重生了无数次的小姐姐与人生赢家小哥哥互相一见钟情,但又害羞不敢告诉对方导致数次分离又相聚最后在一起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