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861400000004

第4章 内心光明,本性清澈

无明就是黑暗,没有光明,没有智慧;无明就是染污,丧失了本来清净的自性;无明就是不正确地认识世间的执念。之所以有那么多困惑,就是因为没有正确认识自己,认识世界,容易将“现象的真”与“本质的真”混为一谈,最终在“假有”的泥淖当中断送了清净根性。

观照“光明”

“光明”是天地自有的,还是人心中产生的?有人认为,光明生于天地之间,我们所以能够见到青山秀水、绿树红花,春日蔼蔼、秋风飒飒,不正是因为自然界产生光明之故吗?也有人认为,光明生于人心。正因为人心的敞亮,心底藏有那与生俱来的一脉光明,所以能够在凭临大海时凝神观照,体量到大海的无限壮阔。而乐观者见到夕阳感叹其温馨柔美,悲观者见到产生日暮穷途、老之将至的感受——是因为他们心底那一脉光明在发生变化。

仔细想一想,发现二分法其实是站不住脚的。在思考这个问题时人最容易犯一个错误——把自己与自然分开。事实上人就是由天地孕育、自然所化的,本来就是自然的一部分,人与自然不二,心物不二。所以光明既来于自然本身也来于我们内心,它是由自然与人心交合、互动后产生的。由此可见,要达到“光明”的人生状态,首先要做的是任其自然,其次是发明心性,观照自己内心,使心敞亮起来。这二者缺一不可。

每个人无一例外都希望属于自己的人生无限美好,远离痛苦,没有死亡,一直年轻,永享爱情,等等。这些想法可以理解。但是,真正要追求“光明”的人生首先要追问一下:我的追求是否顺任自然?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么无异于自寻烦恼。

童话里的七色花、阿拉丁神灯都试想着有神灵可以满足永生不死、财富不尽、爱情美满的愿望,但遗憾的是,童话最终幻灭了。所以追求永恒的事业、爱情、生命不如降为追求向善、美好的事业、付出而不计回报的爱情,以及努力而切实的生命过程来得比较合理。追求可以实现的理想,当然要比追求虚妄不存的东西更加“光明”,更容易引领我们走上正道。

对于“光明”的人生或理想的未来,可以通过禅修来观照。

那么如何才能在依循自然的前提下,改变我们的未来呢?

如何破除无明的蒙蔽走向光明呢?如何让自己的心灿烂起来、喜乐起来、幸福起来、自在起来、清净起来?有人说,幸福和痛苦只是一步之遥,为什么那一步用尽一生都走不到呢?

对治“无明”

生活里总会遇到各种问题,使人感到纠结,窒息,走不出来。此时心灵就阴云密布,光明消散。这块凝滞在心头的乌云究竟是什么呢?那个使人抑郁难受、挥之不去的东西是什么?——它就是“无明”。

“无明”和“光明”看上去一字之差,却互为劲敌。“无明”像一个邪恶的精灵,不断引诱着世人,相信永恒,相信表象,相信自我。一切的苦恼、烦忧便由此升起,使生活成为苦海,成为不快乐的历程。所以,无明就是黑暗,没有光明,没有智慧;无明就是染污,丧失了我们本来清净的自性;无明就是不正确地认识世间的执念。

如何破除无明的蒙蔽走向光明呢?如何让自己的心灿烂起来、喜乐起来、幸福起来、自在起来、清净起来?有人说,幸福和痛苦只是一步之遥,为什么那一步对很多人来说,用尽一生都走不到呢?

《金刚经》上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又道: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这些话是要人悟到真性无常、法性为空的道理。悟到这个道理就是开悟,开悟的人也就是明白的人。明白才能心生光明,心生喜乐。

很明显,我们之所以有那么多困惑,就是因为没有正确认识自己,认识世界,容易将“现象的真”与“本质的真”混为一谈,最终在“假有”的泥淖当中断送了清净根性。

禅宗主张以实证性的禅修来对治无明。为什么禅修能做到这一点?因为禅修教你摒弃一切向外索取之心,只有把这些都放下时,才能达到真正的喜乐自在。这种喜乐不是通过物质的给予来实现的,也不是通过第三者的赞扬来达到,而是真正地从内心深处升起。

举个粗浅例子,人家骂“你是个王八蛋”,如果把这句话一个字一个字分出来,问你对“你”字有什么感觉,对“是”字、“一”字、“个”字、“王”字、“八”字、“蛋”字分别有什么感觉?你可能觉得很荒诞。这里的每个字都不构成使你生气的理由。但是把它们组合起来时就会触怒你,甚至引起械斗。实际上,你只是在和一个个语音排列组合的句子置气,认为这句话是对你的亵渎。其实真正使你恼怒的是,自己内心对语言的妄执。

人家骂你是猪你就真的变成猪了吗?骂你是狗你就真的成了狗?这些言语本身何其虚妄,只是被人操纵,它不是巫术妖法,能够点石成金一语成真。那么你又何必在乎呢?一笑置之不更洒脱吗?

一切有生之物、有相之物都是如梦如幻。我们的青春年华,家庭的幸福,所做的事业,与朋友交往,与亲人共处,都是一个短暂的过程,这些实存的“有”最终都指向究竟的“空”,终极的“无”。这世间如真有不朽,就是“空性”。

安住当下

世间的一切事物,俱是因缘和合而成。在佛教思维里,因缘由什么组成呢?古印度归纳了四种基本元素作为组成有相世界的因缘,分别是地、水、火、风。这和我国古代的五行思想非常接近,中国人相信五行组成一切事物。

“四大”也好,“五行”也好,组成的事物是实在的、永恒的吗?这些东西看上去是“实在”的,但这个所谓“实在”的世界是永恒不变的吗?佛教认为,外在世界是一直变化、流动不居的。

如同看到瀑布,觉得它一直这么流,看了一天没有变化。但是深入理性分析它,便会发现瀑布中的水不断流下来,其中没有一滴流过后再回来,前面的水不是后面的水;此刻的水也不是下一刻的水。

德国量子物理学奠基人普朗克认为,物质并非真实存在,而是意念累积连续所产生的幻象,人的意念连续,所以看到的物质也是连续的。物质世界的真相就像银光幕上放映的电影,底片以每秒24张的速度连续播放,人眼被欺骗,误认为看到了真实的存在。组成“物质”的“意念”所相续的速度更快。佛说,弹指间32亿百千念(每秒1600兆),如此快的速度,虚假的念头就被人当成真实的物质存在。

把迁流变化的物质、思想认为是永恒的时候,就会被事物的表象迷惑。

困扰的原因就是因为众生没有智慧,就是佛教说的“般若”不足。

佛陀讲到“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有为法”指有所造作的万事万物,这一切有生之物、有相之物都是如梦如幻。我们的青春年华,家庭的幸福,所做的事业,与朋友交往,与亲人共处,都是一个短暂的过程。这些实存的“有”最终都指向究竟的“空”,终极的“无”。这世间如真有不朽,就是“空性”。

因此,禅修是要把散乱在外的意绪收摄回来,观照自己的内心,了解事物的本源,而不仅仅停留在“假有”的表象之中。

有个词叫“六根不净”,什么是“六根”呢?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不净”就是人看到好看的东西,会被牵引;听到悦耳的声音,就想靠近;闻到香味,会赞叹享受,闻到恶臭,会避而远之;摸到柔滑的东西,感觉很舒服,摸到不喜欢的东西,全身起鸡皮疙瘩。

人依靠六根感知世界,并对于六根的回馈不假思索地信以为真。

眼睛所看的,耳朵所听的,皮肤所触摸的,可能并不是原来真实的境况,妄下推测会使我们与真相擦肩而过,产生错误的认识,错误的认识就会产生错误的行动,错误的行动又造成错误的人生。莎士比亚的著名悲剧《奥赛罗》正是呈现了这种由人心的执见而造成的不可挽回的过失。

2000年的时候,千禧年地球毁灭一说甚嚣尘上,当时有人真的把家产都卖掉然后出去玩,结果地球没有毁灭,那个卖掉资产的人反而后悔得肠子都青了。

明白了世界的“空性”以后,便能够安住当下,不会做出这样的傻事了。

一个南方人从没见过雪,一个北方人向他描述雪的样子,说雪是白白的,软软的,冷冷的。这时他能知道雪的样子吗?只有亲自摸过、见过雪以后才能明白。所以,真正的禅修,是需要我们自己用心去感悟,用身体去体验。

体证修行

“知道了‘空性’,便是证得了般若,就能够达到光明的人生境界。”

这句话听起来没有问题,都能理解,可是回到生活中,有多少人能真正实践呢?如果不能在现实中贯通运用这一理念,而仅仅停留在表层认知上,那这句话就是一个障碍,在佛教中称为“所知障”。

有一次,一个农民喝醉了酒,在香海禅寺门口大声宣称,寺院的门正对着他家门,让他遭了晦气,他以前是当兵的,要拿炸药把寺院的门炸掉。我对他说:“你想炸就炸吧,炸完之后我再盖好了。”这句话听上去像开玩笑,其实我心里就是这么想的,香海禅寺不是我个人的私有财产,是所有善心人一起建造的,我更时常提醒自己,随着时间的流逝,终有一日,今日的屋宇将不复存在。但尽管如此,我还是要好好面对它,经营它,发挥其效用,但不执著于它。

我经常在外面讲课,每次回来,走进寺院,完全没有认为自己是香海禅寺负责人的概念。没有这样的概念,心就能放下来,同时也给了这里所有人成长的机会。如果老是什么都盯着,他们反而得不到成长。当然有意识地引导是需要的,但假如一个母亲只是牢牢地看管孩子,不让他出门,不让他交朋友,不让他玩玩具,结果会怎样呢?可能比什么都不管更糟糕。

人生就是这样一个历程。如果没有经过痛苦与挫折的磨炼,内心永远达不到大气、平和、安宁、丰盈的境界。为什么梵高要去画一双残破、肮脏的农妇鞋呢?为什么他不去设计一双世界上最美的新鞋?因为前者所承载的丰富内涵,是后者无法比拟的。海德格尔曾经在《艺术作品的本源》中专门描写过梵高的名作《一双鞋》:“这器具浸透着对面包的稳靠性的无怨无艾的焦虑,以及那战胜了贫困的无言的喜悦,隐含着分娩阵痛时的哆嗦,死亡逼近时的颤栗。”所以这双旧鞋所展示的丰富而完整的意象世界,正是在农妇的生命体证中获得的。从某种程度上说,体验、经历的价值远甚于任何一门高深的理论。

真正的禅修,面对的只是自己,没有别人。睡觉一个人,吃饭一个人,这段时间里做什么都观照自己的内心,收获就很大。如果随时随地在关注别人,心是散乱的。

以上的道理好多人都懂,有人还以这样的话去劝说别人,可是只知道而不践行,不但会形成“所知障”,更会产生我慢之心。为什么呢?别人讲的他都懂,甚至比别人讲得还要好,觉得没有什么了不起。有大学教授几十年研究佛学,只不过在文字上下功夫,懂的很多,缺少实修体证,就没有真正的收获。所以我建议他们念《地藏经》,当念得内心十分清净时,会发现身边站满了人。我在普陀山的时候,有人告诉我说,他念《地藏经》时感觉桌子上的杯子都飞了起来,吓得不敢再念。我告诉他这就是感应道交,是一种好现象,继续念。如果没有这样的实修体证,别人说什么都隔着一层,怎么可能去体验其中的境界呢?那么所有的经书对你来说也只是世间的俗书而已,所有的理论也只是一种知识上的摆设。

西藏的那些信众三步一拜去布达拉宫朝觐,为的就是体证他们心中的圆满。没有这种体验却一语否决别人的体验是很不理智、很不负责任的说法。所以禅修重在感悟人生、体验生命。真正得到受用时,很难用言语去告诉别人,打个比方,一个南方人从没见过雪,一个北方人向他描述雪的样子,说雪是白白的,软软的,冷冷的。这时他能知道雪的样子吗?只有亲自摸过、见过雪以后才能明白。

显然,修行的境界别人是没法给你的。正如慧海法师所说,昨天的太阳无法晒干今天的衣服,别人吃饭你也永远不会饱。禅修的这种愉悦体验,只有你经历后,才会领悟。

学习佛法,不一定要读很多经书,可以只读一部《金刚经》,或其他什么经书,反复读诵,烂熟于心,每次都用心觉察、观照经中的话。一即一切,这样也就等于遇上了所有的佛法。因为所有的佛法都只是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上来描述一样东西,好比都是上山的路,读《地藏经》是从这条道上山,读《华严经》又是从另一条道攀登。其最终的目的和归宿都是相同的。有人问我是读《金刚经》好,《心经》好,还是《大悲咒》好?我说都好,都一样。因为那种一心不乱,心与经合一的境界才是需要达到的。

在禅修中,好好感悟自己。在禅定中可以忘记一切分别,达到心物不二的境界。此时万物都是你,你也就是万物,心里充满喜悦,没有任何苦恼和挂碍。一切负面的东西似乎都不存在,看到魔也是佛。你会感觉这根柱子像人一样,可以和它对话。当心清净了万物都可以与其对话。面壁十年,顽石点头。

佛教里面有一个经典的故事:有人很想见到弥勒菩萨,觉得弥勒菩萨是大圆满的象征,所以天天都去朝觐,但每次都见不到。在路上他常常遇到一个乞丐,浑身污垢,又黑又臭,还长满了脓疮,有虫子从脓疮里爬出来。每次见到这乞丐他都掩鼻跑过,但是他对弥勒菩萨虔诚、敬信的心从未改变。终于有一天,他看到弥勒菩萨坐在路边,大喜过望。弥勒菩萨要求他背上自己行走,那个人太高兴了,马上背起菩萨,觉得自己背上了三世诸佛加持的圆满功德。结果路边的人见了他都纷纷掩鼻躲开,因为大家看到是他背上一个满身恶臭长满脓疮的乞丐,避之唯恐不及,但他却觉得浑身舒服,香气满身。这个故事的含义是什么呢,当内心充满污浊时见到的世界就是污浊的;反之,见到的就是美丽清新的世界。境随心转就是这个道理。

大家都是凡夫,遇到的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因此想进步就要学习别人的优点,同时警惕自己会不会有别人一样的缺点。在修行的路上时刻用正念观照自己,看住每一个念头,当不好的念头升起时,要立刻把正念召回。

明白一切事物都是一个短暂的过程,我们自身也是一个短暂的过程,拥有的所有东西都逃不出生住异灭。如果能够以这样的维度来思考问题,就会发现,天高地阔,内心清净,人生洒脱。

同类推荐
  • 黄帝阴符经注

    黄帝阴符经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南文博雅授权电子版权。
  • 李叔同的凡世禅心

    李叔同的凡世禅心

    李叔同是一位艺术修养全面的艺术家、诗、词、书画、篆刻、音乐、戏剧、文学颇有造诣的才子。在俗39年,在佛24年,谜一样的李叔同留给世人的是无尽的感慨和话题。本书内容包括:吟到夕阳山外山,古今谁免余情绕;度量如海涵春肓,气概如乔岳泰山;宁肯抱香枝上老,不随黄叶舞秋风等。
  • 饥来吃饭困来觉:中观大师讲禅

    饥来吃饭困来觉:中观大师讲禅

    该书凝聚中观大师近年来的佛学论文精选,以正能量的视角看待世间百态,以佛法解读世界局势,以佛法来评析金融危机,以佛的智慧来谈如何应对心理疾病,由此获得社会正能量。文章通俗易懂,将佛法与现实紧密联系,展示给读者一个全新的佛学世界观。
  • 释然的修行

    释然的修行

    释然是个刚刚经过了成人礼的小和尚,对他来说,佛法和尘世全部一股脑儿摆在了尚未准备充足的自己面前。于是,烦恼氆就接踵而至。
  • 放下:舍得之间,自在欢喜

    放下:舍得之间,自在欢喜

    每一个人都背负着沉重的生活,茫茫的未来无可预知,压力不断增大,人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却日复一日地减小。失落、孤独、痛苦、困惑都在日复一日地加深,多少人整日里抱怨重重,又有多少人消极厌世,原本纯净的心灵被蒙上一层又一层厚厚的灰尘。在这里,让禅用清透明晰的故事告诉人们处世的智慧,帮助人们祛除心灵上的尘垢,放下心灵的枷锁,回归宁静的自在世界。
热门推荐
  • 我焉知君子非魔

    我焉知君子非魔

    “你彼岸重生,来到这世间必然无依无靠,我却能保你一生无忧。”
  • 腹黑首席萌萌妻

    腹黑首席萌萌妻

    【宠文,无虐,无小三,无坑爹狗血不要脸的情节,欢迎入坑,求收藏】*他是G大最年轻的教授,私下却是G城最大豪门的首席继承人。她是G大最三流的学生,私下却是G城最出名的公关公司老板。*顾萌不知道吐了几口老血。想泡意中人没成功,倒是被一杯“特酿”,不小心惹上了这只腹黑狐狸。*拿着红灿灿的结婚证书,顾萌傻眼了。她竟然为了100块把自己给卖了,而且还卖给了这只吃人不吐骨的狐狸。*“老婆。”某男叫的很自如。“不要脸。”某女给了一个大白眼。“你只值九块钱。”某男很得意。*某女浑身颤抖,一声怒吼,肝脑涂地,却一句话说不出。因为某男说的是事实,他只花了9块钱,领了结婚证。于是,G城爆棚,G大轰动,年轻的教授娶了最三流的女大学生。*【这就是一个狐狸和白兔,腹黑和萌蠢的忠犬养成录。】
  • 亲爱的自己,亲爱的你

    亲爱的自己,亲爱的你

    毛线知道,找个人结婚很容易,可是找个彼此相爱的人共度一生很难。在遇到杜云之前,她经历了7次恋爱,还有一次骗婚下的闪婚闪离,身心俱疲,万念成空。直到遇见了杜云,她以为这次终于找到了对的人,可以修成正果,然而,现实的残酷接踵而来,第一次见家长,杜云妈妈出手来了一招下马威,将毛线的那一点心动之火彻底浇灭,就算不舍,也毅然决定放手。可面对杜云一次又一次的温柔以对,毛线陷入了两难之间。杜母的阻挠,前女友的挑衅,家庭的变故,女学生的嫉妒,闺蜜的误会……毛线用一个新时代大龄剩女的坚忍不拔,将所有的困难一一化解,同时也清楚的知道了自己最终想要的是什么。当繁华落尽,原来,你在这里,原来,你从未离去。
  • 在最美的时光相遇

    在最美的时光相遇

    “你这次怎么不跑路了?”大婚之夜,他倚在门上戏谑的看着坐在床榻上的某人。“事实证明,跑了也没用。”某人双手一摊。“不试试怎么知道呢?”某人无语了:“我又打不过你,试什么试。”“给你个机会,试试?”某人从床榻上蹦起来:“你说的,别后悔啊。”男子笑道:“不后悔,前提你要跑得掉。”“那我还是不跑了。”凑到某人面前:“想跑吗?”“想…呃…”见某人又离她近里几分立马改口:“想你…”某人笑道:“我也想你了,所以…”“所以什么?”“就寝。”“滚!”“你这是要谋杀亲夫。”“我又打不过你,想多了吧你。”“胆肥了,敢跟我顶嘴啊!”“有什么不敢的。”“……”都是他惯的……
  • 巫龟

    巫龟

    地球基因学家李凡因为一颗陨石的爆炸来到巫师世界,变成乌龟。但他不甘成为低层,他在夕阳下怒吼∶“就算是做乌龟,我也要成为最大的龟。”
  • 重生嫡女:腹黑王爷心尖宠

    重生嫡女:腹黑王爷心尖宠

    倾尽一生,助心爱之人登上九五之尊的宝座,换来的却是一双儿女被他亲口赐死,自己也被庶妹虐杀。苍天有眼,重回当年。欠她的,要他们十倍奉还!说她是妖孽,不如就坐实了这个称号,妖乱天下。只不过,她以为重生一世,自己不再相信爱情,然而,她遇到了他……定国候府的小侯爷,天生桃花眼,迷倒万千少女,腹黑纨绔,却偏偏钟情于她。“我要让所有欠我命债的人拿命来偿还,我要让所有看不起我的人只能仰视我,我要颠覆河山,为我所有!”“好,你杀人,我递刀。你要喝血,我剔肉。你要这山河,我就替你拿过来。”--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长弈赋

    长弈赋

    初见时,他一袭白衣被一群王孙贵族的小喽喽围堵,她一身红衣,遇见不平挡在他面前拔刀相助。再见时,她被逼无路,却是他护了她周全。她以为他们之前再无交集,却发现他们之前才刚刚开始。“你说,我会死吗?”她一身红衣坐在树干上笑着对他说。“阎王还没有问过我同不同意。”他看着她,目光坚定。“那要是阎王真的把我抢走了怎么办?"”那你记得在忘川河上等我,我一定会去寻你。“我一定会等你来,在这之前,我也一定会好好的陪你看尽这世间繁华。
  • 与狼共生

    与狼共生

    你一定听说过狼孩吧!但是你知道狼和人在一起是怎么生存的吗?我们将一起解读狼道与狼性,如果你是狼迷,亦或是生存迷,不妨都来这里看看一个上班族是如何在荒野之中,与狼共生的!part1.郎桐坠入四面环山的山谷,面对生存危机!一方面是饥饿与疾病,一方面则是猎食者——狼与其他野兽!郎桐应该怎样生存?part2.郎桐终于得以回到都市,但是狼却被送到了动物园。习惯了自由与安和的野外生活的郎桐却开始对社会不满,他究竟如何拯救自己,拯救狼群?
  • 与大明同行

    与大明同行

    简介:大明开国之初,四边未靖而国用不足,皇储暗弱而藩王势大。生为辽王朱植,弃藩回京则任人鱼肉,立足辽东则燕王不容。左右为难之际,来自君士坦丁堡的传教士带来了雇佣辽王府护卫的请求……当东西方文明之间第三方的插入,会给15世纪的世界带来什么?
  • 冷血女人

    冷血女人

    你离开的那一刻,我在心中咒骂你冷血。然而,也许这一切都是我无法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