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910100000005

第5章 文学批评的“有用”与“无用”

孟繁华

山东邹县人,文学博士,现为沈阳师范大学特聘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吉林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长期从事中国当代文学研究和评论工作。主要著作有《1978:激情岁月》《梦幻与宿命》《中国20世纪文艺学学术史》(第三部)、《想象的盛宴》《传媒与文化领导权》《众神狂欢》(中文、韩文、英文版)等20余部;与人主编有《百年中国文学总系》《中国百年文学经典》《共和国文学50年》《当代文学关键词》《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史》等;主编有《90年代文存》《先锋写作文丛》《短篇王》书系、《布老虎中篇书系》等;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文艺研究》《光明日报》《文艺报》等报刊发表理论、评论文章400余篇。获“华语传媒文学大奖·年度批评家奖”、鲁迅文学奖等文学奖项多种。现主要从事现当代文学和前沿文化研究。

利奥塔在《后现代状况——关于知识的报告》中,对今天求知的驱动力做了愤懑的描述:“现在受过专业训练的学生、政府人员或高等学术机构提出的问题不再是‘这是真理吗’,而是‘这有用吗’。在知识商业化的观念里,等于在问‘这是否有市场’;以权力增长的眼光看,问题就成了‘这有效益吗’。”在文学批评领域内,驱动力虽然没有堕落到如此地步,其原因是批评实在难以产生市场效益,而不是出于有太多的维护它的愿望。但是,将批评作为一个有用之学,在批评领域却由来已久,包括批评在内的文学活动,都需联系现实解决问题。自50年代开始,意识形态领域内的许多问题,都是文学批评出面来解决的。于是,文学批评就成了一个非常有用的领域。50年代初,《文艺报》在讨论高校文艺学教学问题时,提出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不联系现实和实际,著名文艺理论家吕荧先生开始还想不通,认为写文章那个人根本就听过他的课。其实根本就不用听课,因为他们说的压根就和文艺理论没太多的关系。

这样,文学批评就和“有用”结下了不解之缘,“文革”自不必说,粉碎“四人帮”之后,拨乱反正、正本清源,文学批评都是功不可没的。到了90年代,批判商业化神话,倡导人文精神,也肇始于批评领域。文学批评正面反面的业绩都不难列出清单,而且都与“有用之学”密切相关,所以说到底,我们对文学批评功能的理解至今并没有发生革命性的变化。至于中国“后学”,貌似面目不清,其实它的有用更落实到了实处,它要解决的是个人的“文化身份”,表达的是已然拥有的“文化资本”。从有用这一点来说,中国的“后学”同“前学”除了使用的符号不同,也差不到哪里去。因此,“我的批评观”有多少是“我”的,还是可以怀疑的。当然,将批评视为有用之学与百年来中国受制于艰难时世大有关系,我们总在谈论文学之外的事情也培育了包括批评家在内的文学家的情感方式和需要,文学随时代起落沉浮就无可避免,创作和批评也就难免有“高级时尚”之嫌。不要说我辈,胡风、冯雪峰的批评观应该说是成熟的,但有些时候他们那个“我”也是做不了主的,冯雪峰批判肖也牧,胡风批判朱光潜、冯雪峰,与那个时代在很大程度上保持了“文化同一性”,这和他们在潜意识中把批评作为“有用之学”的理解是大有关系的。

80年代以前,文学批评作为显学一枝独秀,它的“有用”也让普通人肃然起敬。90年代文学批评失去了“身份感”,普通人把目光和心情转向了公牛队主场、巴黎世界杯,在中国也呈上了雅尼的故宫演唱会、各大影院的《泰坦尼克号》,鲁迅文学奖、茅盾文学奖也仅仅成了业内人士的事情。构成批评界主打阵容的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努力通过新的知识背景改造文学批评,但西学如旋转木马,不日翻新,而我们又大都浅尝辄止,不肯走得太远,内心深怀与现实脱离关系的恐惧。因此,学得“新学”,也总是惦记着应用,相对稳定的、能够变成“知识”的批评总也形不成风气,这可能是我们面临的最大的问题。

“有用之学”使我们习惯从情感和市场出发讨论问题。提起知名的批评家,我们首先想到的是他的立场和态度,是他在什么问题上有著名的论辨,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到今天。这当然也有它合理的一面,现实存在的诸多问题,批评家的参与是非常重要的,对社会不公正、非正义等现象的批判是不能放弃的。但是,批评作为一个知识的领域,也促使我们思考它不那么“现实”的一面。对现实的介入培育着我们的情怀,而对现实的“疏离”,则培育着我们关于知识的积累和兴趣,这时,于现实说来它可能是“无用”的。

同期声(1998年第5期):

生命之流的从容叙事——王小波的小说观念与文学想象◎孟繁华

喜剧时代的悲剧精神——论孟繁华的文化批评与文化选择◎摩罗

同类推荐
  • 西海岸笔记(谷臻小简·AI导读版)

    西海岸笔记(谷臻小简·AI导读版)

    一本关于游历远方征途,追寻自由人生的书。美国西部,只有这个词与之完美契合,那就是——自由。那里是自由的乐土,是个人主义的天堂。
  • 穿越法兰西

    穿越法兰西

    飞机从北京起飞时,晚点了半个余小时,是日黄沙漫天,有些窒息之状。十个多小时后到了巴黎,天色颇好,东两方的气温相近,而天气如此有别。同行的故宫博物院常务副院长李季及上海博物馆汪庆正副馆长都是多次来法的,一路并未显得如何兴奋,惟我与春雨兄兴致很浓。一切都是新鲜的。一下飞机,到处是中国人,好像是在中国的南方某个小城,黄皮肤的人已在世界许多角落生根了。不过进入市区时,方觉出是真正的欧洲风情,印象比机场好多了。巴黎的这个机场很旧,不及东京、北京及新加坡那么气派。法国搞现代建筑,似逊于赶时髦的东方人,但到了巴黎市内,才知道法国人不屑于摩天大楼的原因。
  • 查干湖畔的辽帝春捺钵

    查干湖畔的辽帝春捺钵

    捺钵,契丹语,皇帝及中央政府出行的居所,行宮、行在、驻跸地之意。是辽代皇家执政制度的专有名词。辽代帝王与中央政府、皇室成员、地方政要,在一年四季中逐水草而居,春水秋山,冬趋暖夏就凉地伴随着游牧渔猎交换着驻跸地。春捺钵,即辽帝及其中央政府春天的行宮与皇城。公元2009年,吉林省组织的第三次文物普查取得了震惊世人的重大发现。在查干湖西岸的乾安境内,发现了四处辽代的春捺钵遗址。给考古界带来这一惊喜的,是乾安县文化局的局长马福文和县文物考古所所长王忠军。
  • 你我

    你我

    《你我》散文集,共收录1925年至1934年秋所作的29篇文章,分甲、乙两辑,甲辑共13篇,除《自序》外本书全收;乙辑为书评序跋集,共16篇。
  • 回味:沉默的风景

    回味:沉默的风景

    本书是以文化名城为题材的专题散文集,视野广阔,视角独特,结合现实生活场景,力求对游历的各个古城名城进行历史文化的还原,写出各个城市的个性、声色和味道,探求山水景色中的历史意蕴,具有一定的审美情趣和阅读价值。
热门推荐
  • 国宝谜踪

    国宝谜踪

    《国宝谜踪》以1941初年至1946年中为时间节点,以北平和上海为时空背景,以法国巡捕房华人探长谢天地为核心贯穿人物,以“三国”特工(法、日、国、共)争夺“北京人头盖骨化石”为线索,讲述了一个惊天大谜案。故事紧紧围中心大事件(护宝、探宝、窃宝、藏宝)的演进而展开。
  • 猫和老鼠游戏故事

    猫和老鼠游戏故事

    小孩子看的故事,小孩子写的故事,嘻嘻,谁都想不到,我就是儿童
  • 成大事必备的99个领导技巧

    成大事必备的99个领导技巧

    毫无疑问。现如今单枪匹马闯天下的时代已经过去了,这是一个倡导合作、倡导效率的时代。一个人的力量永远是有限的,而如何借助别人的力量、如何通过领导来提高团队效率,这是每一个成功者应该研究的课题。
  • 布克熊之经典精读系列:老人与海

    布克熊之经典精读系列:老人与海

    《老人与海》本书讲述了一个渔夫的故事。古巴老渔夫圣地亚哥在连续八十四天没捕到鱼的情况下,终于独自钓上了一条大马林鱼,但这鱼实在大,把他的小船在海上拖了三天才筋疲力尽,被他杀死了绑在小船的一边。在归程中,他再遭到一条鲨鱼的袭击,最后回港时只剩鱼头鱼尾和一条脊骨。而在老圣地亚哥出海的日子里,他的忘年好友一直在海边忠诚地等待,满怀信心地迎接着他的归来……
  • 木兰花

    木兰花

    这是一部力摈浮华的现实主义小说。小说以主人公严瑞第一人称视角来展开叙述,借对严氏家族成员的婚恋、家庭生活的别样描写,来客观冷静地展示世俗社会人们复杂、微妙的情感世界。小说最值得关注的形象是“我奶奶”木华。木华堪称美好人性的化身、传统美德的代言人。尽管她曾经的诸多作为(譬如抽烟,与有妇之夫相恋等)表现出一种与传统相悖的倾向;但她自始至终都秉承勤劳、正直、善良等诸多做人的原则,以自己最朴质的言行来诠释抽象的传统价值观、伦理道德。在精神世界苍白的当今社会,木华这个形象无疑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她的言传身教对孙子严瑞所产生的潜移默化的良好影响,也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此外,小说还以一种沉静的姿态触及人生的终极问题——生与死,在一定程度上,引发我们对俗世浮生的深沉思考。
  • 穿越到火影竟成了鸣子

    穿越到火影竟成了鸣子

    这是一个鸣子携夫归家的故事。(变嫁,新人第一本书跪求支持)
  • 方块星之起义

    方块星之起义

    黑暗帝星占领了方块星,王杰在唯一没有占领的地方热血起义……
  • 反智时代:谎言中的美国文化

    反智时代:谎言中的美国文化

    受理查德·霍夫施塔特的文化史研究经典、普利策奖获奖之作《美国生活中的反智主义》启发,《反智时代》以美国文化为透视点,辐射至政治、媒体、宗教、教育、公共生活各个角落,向美国人发出警告:若任其发展,反智与非理性只会使美国越来越愚蠢,人们将知道的越来越少。未来,只能成为充斥着垃圾思想、伪科学、假新闻、后真相的精神荒原。作者雅各比的言语机锋振聋发聩。这不仅是对美国精神末日的警醒,更为当下的我们敲响了警钟。作者语言诙谐生动,极尽嬉笑怒骂之能事,书中名人轶事、文化评论俯拾即是,谐谑中暗藏讽刺,读之拍案叫绝,无疑给了当代文化当头一棒。
  • 天命上苍

    天命上苍

    抬眼望去,是无边的上苍,在那上苍之上,更有无数只眼眸俯视人间。神州浩土,我林越执天命,欲令山崩,地裂,海枯,云涌,意,太平!
  • 平凡到自命不凡的我们

    平凡到自命不凡的我们

    如果可以重新来过你的选择还是离开我吗我睁开双眼揉了揉眼睛然后拿起了枕边的手机才刚五点多我已经记不清这是第几次做这个梦了从十六岁开始我就一直会做一个同样的梦每次醒来都记不清梦里发生了什么只隐隐约约记得梦里有个男孩他好像叫......郑......又记不清楚了每一次我都努力想要记起他的名字可是梦醒后却怎么也想不起来了我想总有一天也许我们会相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