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917700000081

第81章 徐迟:中国的故乡

黄帝的子孙:

我们还记得吗?

我们知道吗?

中国的故乡在那儿?

中国的故乡在西北,

——我们的故乡,

文化的故乡,

在秦陇盆地,

陕西和甘肃。

在那儿,大地的门户

跟天空一般的高,

在那儿,寒冷的风

挟着黄色的尘土,

吹在高原地的山峰。

怎末,黄帝的子孙,

你们都忘记了故乡?

千年来,忍心让故乡

沦为一平千里的荒凉?

忍心让广阔的田野

自己糟踏了自己?

更忍心让万里长城

自己坏掉让敌人来张望?

我们应该回到

这荒凉的故乡,

去居住去生活。

假若你说西北是穷地方,

啊,那你一定是从东南来的。

在大自然比人类更丰富的时候,

那些靠着海洋的省份,

因为土地富而富有了,

今日却是人类一定能

战胜大自然的时代,

最富有的区域

就在大陆的深处。

我看见西北的命运,

不久它就是大工业区。

黄帝的子孙要回去,

回去文化的摇篮,

回去中国的故乡。

城头底下有城,

枕头底下有金。

千里的牧场

大队的牛羊。

手伸出来

把玉石采,

回到故乡去

和大自然挑战。

只要做两件事:

在地面上造森林,

在地底下开矿产。

打开所有的矿

采煤,铁,盐,石油……

如果我们离开兰州

向西凉一带前进,

(让山川缩小在我的诗歌里)

我们经过了金矿,

经过了产驴的原野,

产药材的山峰,

经过了煤矿区,

经过了号称“塞北江南”的田地,

经过产羔羊皮区,

经过了产马名区,

经过雪水灌溉的沃壤,

经过流川和酒泉,

经过一望无边际的荒郊,

那是产石油的区域。

石油是那么丰富的,

从陕西,到甘肃,

从新疆,到苏联,

与苏联的油田相接连,

新生代地层,古生代地层,

三层,四层,五层,层层的油。

石油是那么丰富的。

我们抗战的根据地在那儿?

在西北,在中国的故乡。

我们反攻的条件在那儿?

在西北,在中国的故乡。

我们胜利的基础在那儿?

在西北,在中国的故乡。

徘徊在殷商的废墟,

空想象秦汉的风气,

千万不要做这样的傻子,

凭吊沧海桑田是感伤,

建设新的西北、崇高的欢乐。

我们要高声的唱:

“到西北去,”声入云霄地唱:

“到西北去,回故乡去。”

我们要唱,直到

黄帝的子孙,染上了

浓厚的,不能医治的

怀乡病,怀念中国的故乡。

(选自《最强音》,白虹书店一九四一年十月初版 《新诗选》上海教育出版社1979年第1版)

自从与徐玉诺、徐志摩、施蛰存等人相识后,徐迟一生与诗意的命运结缘。即使他82岁时从武汉一处高楼纵身一跃的时候,他也在寂寞着、精彩着,在中国文学史上书写着一个纯净的、理性的而又狂热的人生。

徐迟生于1914年10月,原名商寿,浙江吴兴(今湖州)人。1936年夏,作为男傧相参加诗人戴望舒婚礼。9月,和诗人路易士一起协助戴望舒创办《新诗》。抗战爆发后,曾与戴望舒、叶君健合编《中国作家》(英文版),协助郭沫若编辑《中原》(月刊)。建国后,曾任《人民中国》编辑、《诗刊》副主编、《外国文学研究》主编、湖北省文联副主席、省作协名誉主席等职。

他是一位把自己交给时代的诗人,坚持到第一线的创作原则,在现实、科学、自然的世界,用通讯、报告文学等文体追寻大写的诗意。

抗战期间,1940年2月,他远赴广西到昆仑关抗战前线采访。

抗美援朝战争中,1950年,徐迟作为《人民中国》记者两次到朝鲜战场采访,写了《平壤被炸目击记》、《走过那被蹂躏的土地》等战地通讯。

思想解放之初,1977年10月,在《人民文学》发表报告文学《地质之光》后,紧接着又于1978年1月,发表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

1992年4月,78岁的徐迟访问希腊雅典,回国后开始重新翻译荷马史诗《伊利亚特》。而这之前,老人已经学会用电脑写作,正编辑长篇自传《江南小镇》和多卷本《徐迟文集》,出版游记《美国,一个秋天的旅行》。

诗人跋涉不止,他对一切新生的事物和未知的世界充满一种崇拜式的探险态度。正如,1945年8月,他在重庆《新华日报》公开发表《毛泽东颂》诗作一样,而全然不顾敌人的迫害。上世纪四十年代末,他翻译《瓦尔登湖》,把美国作家梭罗对自然的独语介绍到中国。

这首《中国的故乡》,是抗战诗篇中难得一见的“诗地理”之作,全诗聚焦西北宽厚的土地,却把着眼点系于“中国的故乡”,探寻华夏文化之根源、探问中国发展之路径,显示了诗人不一样的视角。作者在诗中提出了文化的故乡、生活的故乡相关概念,尤其是关于西北富饶资源的描写,“城头底下有城,/枕头底下有金”。更让人们看到了大西北蓬勃发展的可能。“新生代地层,古生代地层,/三层,四层,五层,层层的油。/石油是那么丰富的。”这样一种现代工业的气息是抗战诗篇中少见的。临近结尾,诗人发出三问:我们抗战的根据地在那儿?我们反攻的条件在那儿?我们胜利的基础在那儿?这是基于自然辩证法基础上的科学发问,显示了作者不同常人的世界观。

检录徐迟抗战诗篇,他既创作了《毛泽东颂》,又写了《人民颂》:

我颂扬人民的海洋,

用诗歌和譬喻来颂扬。

升腾的海洋——人民的世纪,

这是赢得战争与和平的时期。

在《持久坚强冷静》一诗中,作者告诫人们要有“远大的眼光”,“从重庆看到伦敦,/从扬子江看到莱茵河”,“从纽约看到莫斯科,/从南极看到北极/从苦痛的今天看到光荣的未来”。这不仅是对抗战将士的鼓励、对抗战前途的瞭望,更是心系未来,将古老中国置于世界之林。在战乱图存的年代,诗人站在荒凉的大地上眺望未来之中国、富强之中国、文明之中国,这般巨人情怀有谁能知?

徐迟注定要与报告文学结缘,他没有办法在一个变革时代拒绝新鲜的世界。2002年,中国报告文学学会设立的学会奖——“徐迟报告文学奖”,是对这位孜孜以求者最好的回报。他所报告的两个典型,一为地质领域的李四光,另一为数学领域的陈景润,获得极大的成功。这一方面缘于科学春天的到来,另外一方面在于诗人对科学世界的热情拥抱。他穿透岩石的坚毅目光、他穿越未来的思想,以及燃烧自己的那把火焰,感染了世界。

2014年10月,在徐迟诞生100周年纪念日,谢冕撰文说:在中国作家中,徐迟是富有自然科学知识的学者型的作家。八十年代他呼唤中国的现代化,其中包括了他的科学精神和环境保护意识。他写了数学家陈景润之后,接着写植物学家蔡希陶,就是出于这种对绿色的关怀。……徐迟那时有惊人的精力,他为了采访那些科学家,再远再难都拦不住他的脚步。他把诗歌的灵感和想象力融汇于自然科学的王国中。在伟大的新的文艺复兴中,他想的不光是文艺的再生,而是以科学精神荡涤现代迷信。他想的比别人更远,更前卫。

诚哉斯言。

同类推荐
  • 红骨:黄励烈士传

    红骨:黄励烈士传

    黄励(1905-1933),化名张秀兰,湖南益阳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0月赴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28年随瞿秋白到柏林出席世界反帝大同盟会议。1929年到海参崴参加太平洋地区职工代表会议,并留会议书记处工作。1931年秋回国,任全国互济总会主任兼党团书记。1932年7月任中共江苏省委组织部长。1933年4月在上海被捕,解来南京,7月牺牲于雨花台。
  • 以爱的名义

    以爱的名义

    《以爱的名义》是一本散文集,里面通过亲情难忘、心灵美好、乡村风情、街市缩影、古城遐想、思索自然、人文写真、旅途见闻和乡镇记忆九个部分,写出了作者在生活中的所感所想。作者深入生活,含着对故乡、对乡亲的深厚感情,用他清新朴实的笔触描写了一个个的“小人物”,完整的体现了大众百姓的真实生活。文章语言简练,但却让人读后有着深深的体会。
  • 驿路尘花

    驿路尘花

    《驿路尘花》之所以动人,之所以吸引人读下去,就是因为作者聪明地抓住了人性中最柔软的“情”。亲情、友情、爱情、对底层人的同情、怜悯之情,让人生朵朵尘花都溢满温馨、爱意!
  • 鲁迅散文集

    鲁迅散文集

    本卷收录了鲁迅的经典散文《野草》《朝花夕拾》等。其散文极具讽刺、启迪的意味,是思想十分深刻的启蒙篇章。
  • 回望点滴

    回望点滴

    读想读的书,听想听的课,学想学的知识,做想做的事,成为想成为的人。我希望学习、修身、养性,我希望心安理得、快乐自得、问心无愧。
热门推荐
  • 风暴和风暴的儿子

    风暴和风暴的儿子

    诗集精选诗人、导演王强诗歌作品近百首,涉及诗人熟悉的人和事、暴风骤雨般的社会变革、某一刻的日常生活以及激越的内心。在这些诗中,诗人常常是一个置身事外的观察者,这使得他的诗如同沉稳的镜头,客观、节制、准确,超越了自我辩解和安慰,进入更广阔真实的世界;而在向外注目观察的同时,它们更向内探寻、奔突,从日常中发展出戏剧性,从平凡中攫取意味深长的部分。诗人对巨大的魔力抱有热望,向往遥远、神秘、恐惧,乃至充满危险和被禁止之地,因此,不管多么微小和平常的事物都写得惊心动魄,让我们被他重新发现的世界所吸引,被他语言和情感的风暴击中,愿意跟着他,沉浸在那具有悲剧色彩的每一个细节的漩涡之中。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从一开始我就知道你是鬼

    从一开始我就知道你是鬼

    都是短篇鬼故事,里面穿插着一个厌世的鬼差。各种脑洞,各种不堪。因为人有执念,活着艰难,死了也不能安生。倒不如放下。
  • 正版天师

    正版天师

    《小日华符》:可采集日之精华,使用后可壮阳气,恢复精力。对妖魔鬼怪有极强的杀伤力。《小月华符》可采集月之精华,使用后可补魂气,恢复精神。对妖魔鬼怪亦有极大补益。《小五行符》:可聚五行之素,金符可聚金芒,锋锐异常;木符可催生植物,水嫩多汁;水符可凝水精,甘甜可口;火符可生火焰,炙热无比;土符可化土精,饿时可以果腹。
  • 人生五大抉择:用经济学原理做出改变命运的决定

    人生五大抉择:用经济学原理做出改变命运的决定

    人生的紧要处只有那么几步:上大学、求职、找对象、做父母,以及健康管理。怎样才能在关键时刻做出正确的选择,本书作者运用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指出了一些在做决策时的基本原则。比如,运用比较优势理论来选择职业会带来巨大收益,了解市场如何发挥作用能较少寻找结婚对象时的不确定性,理解外部性原理能帮助你想清楚是否该生和什么时候该生孩子。等等。作者还运用他所主导的一项对美国1800万青少年为期10多年的研究的数据,来证明这些关键选择带来的后果。本书即是一本经济学的通识读本,也是一本具有实用指导性的生活读本,适合20岁左右的年轻人阅读。
  • 平凡之路大波澜

    平凡之路大波澜

    理想是做一名出色的外科大夫,却阴差阳错成为了一名出色的酒店大厨。
  • 衔枚忘春归

    衔枚忘春归

    五代十国后期,天下纷争久。百姓困苦,民不聊生。墨家弟子叶一枚,应谍入南唐后宫;拨弄风云,斗智斗勇,波光诡异,谍战献力献策。皇帝两弟弟心仪她。威赫霸气晋王赵晟义,正妃侧妃美人在侧,还想娶她入府。自入樊笼,无甚有趣。七王爷赵良笙与女主,情投意合共患难,想一生一世一双人。无奈,亲娘耿太妃太难搞。姑娘叹一声:男人都靠不住,本姑娘要搞事业!大小姐带领青木堂,在东京汴水河畔,开商号钱庄布庄茶楼戏楼,走华丽丽的挣钱养家之路。晋王不入军营不勤朝政,右将军不专心金吾卫值;抢着去见叶大小姐。兄弟俩争风吃醋,为她大打出手。皇帝盛怒:“兄弟反目因她起,此妖女不可留!”木掌门:“皇上,你杀她不得!她不能享滔天权势,却有资格享富贵荣华!”————————————————————版一:“你,就仗着我喜欢你;完全不顾颜面,想怎样就怎样?”“喜欢我?你屠我兄弟姐妹,欲将墨家铲除;是什么道理?护我敬我的亲人,你下得去手?”版二:“不做宋室王爷,不拿宋皇俸禄,可好?”“好,是好;……没有俸禄,拿什么过活?”“现成的饭,你不想吃?”“真的?……”某公子大喜;“这软饭,吃定了!”
  • 江南碧血(二)

    江南碧血(二)

    望楚堂中走出的人四十来岁年纪,一身书生袍袖,却是个敦厚儒者。另有三名弟子跟在后面随侍而出,也都如司徒逸等六人一般,头戴白玉。儒者走出堂前五步,向着天台上众弟子轻轻招了招手,跪礼的众人轰然站了起来,整齐划一。而后他负手挺立,转目看向孤立圈中的聂轻尘。聂轻尘望着他,半响没有言语,眼中却似有纷杂湿润的光色在跳动。沉默了好一会儿,他弯腰行礼,极其沙哑地问候道:“陈大侠,久违。近来,一切可好?”陈渭城微微一笑,言道:“确是久违。有个师弟在外面作恶,弄得门楣蒙羞,你说,好是不好?”
  • 重生之乔少宠妻

    重生之乔少宠妻

    我以为人生就应该如夏花般绚烂,却不料人生是闭卷考。没有考纲重点,只能自己一步一步的摸索,然而叶笙却一步错,步步错。年轻的生命止于那个冬天。重生一世,作为一个异能者,我定要改写我的人生。在校当学霸,即使到了那热血的军营,也是最亮的那颗新星。不料遇上了他。呵呵。。说好的铁血,冷酷的教官呢。这个在我眼前卖蠢,闷骚,撩人的小妖精是谁。三观都被颠覆了。却不知这货就是一头腹黑大尾巴狼。乔爷实力护妻。且看叶笙如何在商战硝烟与权利游戏中掌控全局,游刃有余。【本文情节,纯属虚构】
  • 女皇请你狠一点

    女皇请你狠一点

    宋清瞳,北秦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荒淫无耻,死于男人的算计!双眸再睁,她已非她。唇边一抹狡黠的微笑,她是来自现代的超级腹黑女,谈笑间,将一切算计踩在脚下。曾经人人避之如蛇蝎,如今却引来桃花朵朵,他们是真心爱她,还是另有所图?当淫荡背后的真相一点点揭开,她该如何抉择?【片段1】“宫里什么时候请的道士?”宋清瞳见一位道士打扮的人坐在凉亭里。“皇上说的是青峰观的主持吧,三个月前您邀他进宫讲道。”玉儿回答。“他到现在还没走?”“皇上以全观道士的性命威胁,留他在宫里,赐封文贵君,还准他穿道服。”宋清瞳脚底一滑。“不止文贵君,法良人和澄良人也是皇上礼佛时顺道捎回来的。”玉儿唯恐天下不乱补充道,她看见文贵君对面坐的好像是澄良人,还是一次说干净为好。【片段2】“皇后有话不妨直说。”宋清瞳放下茶盏,扯了半天没见他说正题,她的时间很宝贵。“……这些天,皇上一直召华贵君侍寝?”上官潋月犹豫一下,板起面孔问。“皇后有异议?”宋清瞳好整以暇,原来他拐弯抹角就是问这个。“华贵君出身低微,不配令皇上诞下龙子。”宋清瞳扑哧一笑,嘲弄道:“皇后的意思是,你更有资格?”“皇上以为如何?”袍袖一展,将她圈进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