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970200000012

第12章 女人洞里有什么

任何一个从外面喧哗的世界初次踏入这女人山的人,再杂乱的思绪进了这个地界都会变得宁静下来,心灵在这里似乎能得到一次过滤和净化。当然,促使人会产生这样的感觉自然是女人山的苍翠和沉稳,女人河的俊秀和安详,女人洞的别致和沉淀。

女人山,一座依然沉睡的山,一座没有污染的山。可自从袁一平来到女人山后,女人山就热闹起来了。

首先,袁一平是袁海的儿子,袁海在女人山上山下乡那么多年,虽说给女人山没有带来什么,可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他还是老老实实任劳任怨的。就那么些年的早出晚归、同甘共苦,在女人山吃百家饭,睡茅草屋,这里的百姓也把他当山里人了。那种交往和朝夕的相处,自然形成了一种特有的质朴情感。袁海离开女人山后,山里人自然还在聊着袁海在女人山的话题。人就是这么一个习性,天天聚在一块时,并不觉得他存在的价值。可这个人一旦离开,时不时的就会想着他及他做的一切。女人山的大多数人都没有去过城里,也不知道城里是个啥模样,他们知道城里的一些人和事都是从袁海嘴里听来的。当时袁海还带来了一个自己组装的半导体收音机,那更是一个稀罕物。大家有事没事,都会来他这儿听收音机,要不找袁海聊天,聊城里那些稀罕人和稀罕事。那个时候的袁海,就是女人山人了解山外的一个窗口。

袁海一来一走,在这女人山尤如是平静的湖面扔下了一粒石子,虽然没掀起什么大的波澜,但还是在人们的心中荡起了阵阵涟漪。不过,从此女人山的人知道了山外的人同山里的人不一样,他们不仅聪明漂亮,而且说话的声音和做事的胆量都比山里人要大得多。那时的袁海就是这样一个人,人长得好,皮肤也白,说话不像山里人那般粗鲁,显得有文化。尤其是当时他出门时喜欢在那件深兰色的中山装上插上两支钢笔,特别让山里人羡慕,尤其是一些女性青年人。那个时候的人都说,插一支钢笔就不得了的文化,插两支钢笔那更是了不得。

说袁海聪明是说他学什么会什么,那时的女人山会写字的人不多,一旦到生产队里领起什么财物,就是鬼画符地签字,签完了字有的连自己都不认识。这都是没读书没文化带来的,袁海一看这样不太合适,让外人看了觉得可笑,他想来改变这些。有人问怎么改变?他说他来给每户人家雕一个私章,因他小时学过篆刻,这样大家领起东西来无论是老人小孩,只要带个章子盖个印就行了,这样也方便了许多不会写字的老人。袁海这一举动让女人山的人至今难忘,到今天家家户户都还保存着他刻的章子。

说袁海胆子大是因为女人山的男人都不敢进也不愿进女人洞,所以,就连有人问女人洞到底有多大多深里面到底有什么,女人山没有谁能回答得出来。就是听老人说过里面有女神,有傩神娘娘,于是从古至今大家只会对着女人洞顶礼膜拜,越拜就越神,越神就越拜。谁也没进去过,可袁海进去了,足足在里面呆了一个下午。那天真把大家给吓坏了,因为他是与大家打赌进去的。那天下雨生产队里没出工,一伙小年轻拖着要袁海去摸“牌九”,袁海说赌博没意思,赢了叫输了跳,不如找个地方去玩玩。他提出进女人洞去看看,看里面到底藏有什么宝贝东西。可等大家一走到洞前,一个个都想起了长辈的嘱咐和可怕的传说,打了退堂鼓。最后只有袁海打赌进去了,赌资很简单,就是他今天进洞的时间大家给他凑工分,算是出工。

这事在女人山非同小可,从来没人进的尤其是男人敢进的女人洞袁海进去了,村里人听了一个个直摇头咋舌,惊悚之后那一个个又笑,他能进去也好,看看里面到底有什么,是个什么样子。于是,当袁海拿着个手电筒进去以后,很多人就坐在洞外等着他。岂知,这袁海一进去就几个小时,整整一个下午也不见出来。这下村里人都急了,对着那几个打赌的直埋怨他们,说,人家一个城里来的学生崽知道什么,你们就把他赌进去了,这万一要有个什么事,出不来怎么办?还有人说,天黑要再不见他出来,我们大家就一起进去找他。

天黑时,正当大家在准备手电筒和火把的时候,袁海竟不声不响地焉不拉机地走了出来。哦一一!顿时大家齐涌了上去,那股亲热劲,像是离开了十几年似的。可袁海没有进去时那份精气神了,像是霜打雨淋了,灰头土脸,从灶窝里钻出来一样。那身上的衣裤还都是湿漉漉的,又像是从水里钻了出来。不管怎么样,出来就好了,大家的担心都没了,可猎奇心又都来了。纷纷问他洞里面到底有什么,洞里面到底有多大,问他这几个小时到底是怎么过来的,在里面这么长时间都干了些什么。可袁海怎么也不哼声,只是大家问他什么他就点头什么。问里面是不是很大很深,他点头;问里面是不是有水,他点头;问里面是不是有女人,他点头;问里面是不是像人传的有龙宫有定海神针,他点头;问里面是不是真有傩神娘娘,他更是连连点头。一听有傩神娘娘,大家都奇了,真有傩神娘娘?傩神娘娘是什么样子?袁海还是点头,点头是什么意思?大家猜不到,怎么进洞几个小时出来像变傻了似的。

突然,有一人上前就给了他两个耳光,这一打,不仅把袁海打懵了,把在场的人都打懵了。紧接着,听到了袁海发出的那一声“哎哟”!这一叫,大家都乐了,都明白了这打人的那用心良苦。这人就是今天的老村长。

以后,袁海就陆陆续续告诉大家,傩神娘娘就像庙里的菩萨一样端坐在洞壁上,像是一幅壁画,又像是一尊与洞里的石头天然一体的雕塑。她的模样他记下了,他总有一天会把她雕刻出来。于是就有了以后袁海送给母亲的那个小小的傩面具雕像。

看来袁海说女人洞的情况与女人山老人传言下来的话很相似。老人说女人洞里的水可流到海里,老人说女人洞就是以前的龙宫,老人说女人洞很早很早以前就是傩神娘娘的家。就袁海的这一次进洞,让女人洞比以前更加神秘了。

袁海回城后,女人山的人常常还在说着袁海,说这个袁海一回城就没有回过女人山。还是老村长与他有些联系,透露了一些消息,说袁海家境不好,家里没有什么背景,父亲就是一个普通的装卸工,所以他回城也是最后一批落实政策回的城,没有像其他人走什么路子。父亲是集体单位,于是他回城后就在街办厂子做临时工。看临时工长期这样下去也不是路,他向街办申请,干脆做个体户,利用自己的特长开一家雕刻厂,也就是做给别人雕刻章子类的活。街办一看回城知青自谋职业符合上级精神,就很快给他申办了一切手续,能照顾能减免的都优先于他。可刚刚走上以篆刻为生的袁海,一时还不懂如何经商,所以起步生活得也很艰难。不知咋的,“袁海在城里活得很艰难”这一消息由老村长进城传出来之后,女人山的人这才知道城里不是什么人都好混的,城里也有穷人,从那个时候起大家也都理解他原谅他同情他了。有的人还冲着老村长还开玩笑说,你给袁海打个电话,要城里不好生活的话,就叫他回我们女人山来,只要种好了自己那一亩三分地,保证饿不死。咱这里要山有山要水有水,环境好空气好,说不定在这里生活比在城里还要多活几年。

老村长传没传话不知道,可现在,袁海没来,袁海的儿子袁一平来了。

大家一见那高高大大的袁一平,这才觉得人变得太快了。该老的都老了,他们老了,袁海也老了,他也不会像他们想象的来女人山种地了。可唯一没变的就是女人山,就是女人洞。见过袁海儿子的人都说,袁一平同他父亲长得很像,尤其是那走路、说话的神态,就是一个模子铸出来的。还有,袁海是左撇子,袁一平也是。于是,大家都围着他一说一笑一乐,回忆调侃着袁海在女人山时的情景,说得袁一平也闭着嘴“吃吃”直笑。

当听说袁一平是来承包女人山女人洞的,是来投资的,是来赚钱的,而且是同女人山的人一块儿赚,有的人就愣住了。说一代更比一代强,说当年的袁海独闯女人洞肯定发现了什么,要不今天怎么会让他儿子来承包女人洞?拿女人洞来赚钱。大家想想也没有什么,承包就承包呗,女人山女人洞,静静地躺在这里多少年了,谁也没想过女人洞能赚钱,也没想过用女人洞去赚钱。山里人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现在要靠洞吃洞了。只要有钱赚,何乐而不为。可有的人闲话就出来了,说这叫赚的什么钱?女人洞是傩神娘娘留给女人山的宝物,咱再穷也不能靠这个卖钱啦!

说这个话的不是别人,正是方方的婆婆,袁福贵的母亲,大家都叫她云母。之所以叫她云母,那是因为她一天到晚都是板着一张脸的,从没有人看过她笑,也不道她心里想的什么。都说她是女人山最难打交道最难说话的人,她就像是女人山的云,猜不着看不透,于是乎大家都称之为云母。也怪,云母虽是开玩笑叫出来的,可她居然也答应,那是因为她知道是在叫她。就这样,日子一长,习惯成自然,云母也就成了她的代名词和尊称了。有人一听是她这样说,就反驳说,不就是一个石头洞吗,你还真以为是个女人脱光了裤子坐在那儿?这只是一个叫法而已。那街上卖的老婆饼,还真的买回来了就能做老婆?这样有钱不赚,傻瓜蛋!

对对对,女人山女人河,叫得这么好听,我们女人山的男人还不是有找不到女人的,原因就一个,没钱!云母让大家这样一说,也不哼声,照样板着脸,用那对眯缝眼傻傻地盯着别人。

其实,凡是女人山的人都知道,云母的反对是冲着方赛男来的。那是因为袁一平这次来女人山是住在她家的,而方赛男对他又特别热情特别好,几乎把他当自己的儿子一样。开始她还以为这袁一平是方方的男朋友,后背地里一打听,根本就不是。自然,她对方赛男的仇视还是从他那不争气的儿子袁福贵身上开始。她也弄不懂,儿子与她离婚后那么多年怎么后来又让她给粘上了。粘上了不说,还竟粘出了一对双胞胎女儿。应该说这是好事,既然有了女儿两人就可以去补办一张结婚证,乡下像这样先生孩子后去扯证的事多着呢,可方赛男偏偏不去。这下可让她们娘儿俩一点子脸面都没了,这算怎么回事?于是,她对方赛男是一百个不满意,可她又没有一点什么办法。那是因为她也完全知道自己那个没用的儿子袁福贵,在乡下婚也离了两次,都是因为女人生不出孩子离的,可一离婚后,他原来的女人同别的男人就生了,这让人不可思议。所以她也听人背后说,是袁福贵自己有病,不中用,跟个太监差不多。一听这话,在乡下,做母亲的知道儿子这辈子完了。这就是后来她发现儿子又偷偷地与方赛男在一块偷欢她懒得去管的原因。

在乡下,男女之间这样偷鸡摸狗的事常有。城里叫偷情,在这山里叫偷吃野食,也叫偷“冷饭”吃。乡下人没事做,有老婆的天一黑就搂着老婆上床做那事。没老婆的吃完晚饭就出去串门,谁和谁好、谁和谁有那事大家都知道,可谁也不去捅破。在这山里,男人找不到老婆没有女人是让人笑话看不起的。这也算是她这个母亲对儿子一些行为的理解。

方赛男不同儿子去扯结婚证,肯定就有不扯结婚证的原因,儿子没办法,她也没办法。渐渐地这对双胞胎长大后她竟然发现,她们根本不像她儿子,不仅长相不象,而且脾气性格完全不一样。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现实来说,这就不是他的种……她只有打掉牙往肚里咽。她心里一直暗暗地在排着队思衬着,这双胞胎不是她儿子的,那又是谁的呢?有人背地里传是老村长的,那是看到这双胞胎是老村长接的生,生下又把她接进了自己的家,那般热情在帮助关心她。可依她对老村长的了解,她不信,他不是那种人。那还有谁呢?她从村前一个个排到村后,可一个个都让她给否定了。既成了事实,生米做成了熟饭,她只有将错就错,给儿子出主意,要他无论如何也要从小带一个孩子在自己身边,这样才带得亲,长大后也许还有一些父女感情。

袁福贵想想也是,自己是个什么人,心里是清楚的。虽然外面暗传他是个没用的男人,他知道这贬得自己很厉害,可他也没去反驳。从自己两个女人不生育把她们给离了,可离婚后的她们俩反而都有生了,这还有什么好说的呢?说实话,听了这消息后,袁福贵一时站着尿尿都尿不出来。难道自己真的有病?表哥老村长就暗示他也去城里检查一下,可他没去,他不敢去。他很害怕那检查的结果,就像有的人明知自己有病不去看医生一样,他怕那对自己死刑的宣判。这样不去检查就当什么也没有,走在外面自己还是个男人。说心里话,后来与方赛男的偷欢,除了男人的本性以外,他也是悄悄地在利用方赛男检查一下自己的性功能状况。所以说,母亲能看出来的东西他也全都看出来了,他只是不说出来罢了。他没有像母亲那样暗暗地在琢磨着那个男人是谁,那是因为方赛男本身就是他的女人,是他先睡了的女人,现在离婚后又是他的,他要不睡不也是别人的,只要方赛男愿意让他睡,何乐不为?他关心的倒是这两个女儿,女儿是谁的对他来说已经不重要了。如自己那个东西真的有问题,那自己就永远没有孩子没有后了。真是天助于他,这次与方赛男偷欢后她竟然说有了,不知是天意还是弄巧成拙?虽然一算时间和月份,属早产,她自己也这样说。可这早产就意味着……他不管那么多,认了,自己毕竟有后了。所以他现在考虑的是两个女儿以后同他的关系,亲不亲最能体现。乡下不也有无生育的抱养别人的孩子带得同自己的孩子一样亲的吗?于是他遵母意,决定带着圆圆进城打工,其中的酸苦只有她们母子俩心里知道。

这次袁一平来到女人山,看到他与方赛男走得那么近,说心里话云母心里是有几分嫉妒的。开始她还听说方方与袁一平在城里是大学同学,后一打听,什么狗屁同学,根本就没有那么回事,他们俩只是在一个大学读书而已。看这对双胞胎在她们身边都长这么大了,与她和儿子都没有这份亲情,袁一平一来,竟与她像是有不解之缘。你说她能不生气吗?气也没处发泄,于是,眼下机会来了,她不分青红皂白,首先就是反对这件事。

反对归反对,可她却来真的。袁一平与村里订了十年的承包合同,而且连乡长都同意了。经老村长同意在进女人洞前划了一块地做进出的大门楼,可那块地正是她家的菜地,袁一平找了她几次她就是不答应。她也知道,不答应关系就得僵,为这事老村长找过她,村里也有不少人多多少少替她说过话,几乎一边倒。惟一没找她的就是方赛男,这下可算是卯上了,像是一把刀子戳在了她的心窝。说心里话,她这次故意这样做,就是想把方赛男引上门来找她。她知道方赛男恨她,她也是想为当年方赛男与儿子结婚没有怀上孩子让她赶出家门的这件事做一个缓和。可她的如意算盘竟打错了,方赛男没来,她所有的颜面失尽,连下台的台阶都没了。

这天,她没事又来到了自家的这块菜地上,她知道,袁一平肯定会来。哪知,她刚走到这,老远就发现袁一平在比比划划,旁边站着的还有一个人,那就是方赛男。见他们在别人的一块菜地上比划得那么用心,她有点失落了。他莫是要改过地方,不要她家的这块菜地了?如是这样,她不仅前功尽弃,得罪了全村的人不说,也得罪了袁一平。关键是得罪了方赛男和那一对双胞胎。这以后的关系……一想到自己的儿子,云母有些害怕了。

不知是袁一平没有看到她的到来还是故意不理采她,他们比划得很专心。一见这场面,她对着这边故意咳嗽了几声,以示自己的存在。果然,一听见咳嗽,见是她来了,袁一平马上笑嘻嘻地走了过来,笑道,哎哟云母,是您来呐!您看,您这菜园子的菜长得真好。云母说,是哦,在村里,我这菜园地可是数一数二的,要不咋会舍不得让给你。袁一平说,我知道,在乡下,自家的菜园地就像自家的孩子一样,天天都离不了的。哎我说小袁呐,你咋同你爸一样聪明的,你爸他当年给我们每家每户刻了一个章子,让我们领东西方便多了!现在你呀,脑子一转又会赚大钱,会从城里来到我们这里,想着用女人洞来赚钱,我们女人山祖祖辈辈可没想过这事。云母这番话像是故意在调侃,要不怎么扯到刻章子上去了。可叫袁一平听来还真琢磨不出她真正的用意,是真在夸他脑子聪明好使还是故意在笑话他用女人山的那个洞来赚钱呢?

方赛男站在那没挪动地方。

云母。袁一平学着同村里人一样称呼她,又说,您老人家不知道,这女人洞是女人山祖辈留下来的宝贝,我们这样做也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它开发它。

保护它……唉!云母叹息道,这是好事,可你刚刚也说了,乡下人菜地就像自家的孩子一样,我把它让给了你,那我咋办?

听云母说话的口气变了许多,袁一平立马说,如云母您愿意,我就用别人的一块菜地给您换,保证不比您这块菜地差,怎样?

云母说,换……谁家的地?

袁一平说,方大妈的。

一听说是方赛男的,云母她知道那是一块上好的菜地,又肥沃离村子又近,是老村长特地照顾分给她的,为这块地她曾经与老村长争执过。现在他用这块菜地来换自己这块菜地,不仅自己有台阶下又不吃亏,而且事情的发展还可以一举几得,何乐不为呢?云母很爽快地就答应了。

好,太谢谢您了!袁一平笑着马上拉了根绳子,用削好的木桩在这边钉了起来。

你……见袁一平在钉木桩,云母失声张口大叫了一句。

怎么啦云母?袁一平不知发生了什么,转身问道,我这桩钉错了吗?

云母说,没、没……

袁一平问,那是……线拉得不直?

云母说,不、不是……

见云母这样大为吃惊失色,袁一平一下弄不明白,问,那……嘿嘿!云母尴尬地在解释说,我、我是说,你也是左手……左手……哦,你是说左撇子?袁一平轻松一笑,像我老爸,左右都行。

这时,云母还在傻傻地盯着袁一平看,看着看着还在点点头,此时,谁知道她心底突然爆发出了一个天大的问号,她皱了皱眉,慢慢地移动着步子在往回走,边走还在边回望着袁一平……岂知,这一切,都让方赛男尽收眼底,她也皱起了眉头,死死地在盯着远去的她。云母这一举动,袁一平觉得有几分好笑,又有几分奇怪。见她走后,他对走过来的方赛男说,方大妈,她这是怎么啦?

方赛男摇了摇头,说,不知道。

袁一平笑道,方大妈,你真有办法,还是你这激将法用得好,不然她哪里会这样爽快地把这菜地让出来?这下马上就可以开工了!

方赛男点了点头说,打铁要趁热,你就赶快开工吧!

同类推荐
  • 渴望

    渴望

    阿淘深深地低下头。阿龙一直在瞒着他,可他何尝不是在瞒着阿龙呢?他想起那根紫色碎光的水笔,在太阳光下荧荧地闪着光,晃了人的眼睛。而且,阿龙的爸爸是不可能给他买那么多玩具的,怎么可能呢?那灰色的蜻蜓在天上飞,他爸爸连看都不看一眼——大多数时候,他都当阿龙是个可有可无的人。他是他的爸爸,怎么能对阿龙不抱一点希望呢?他们都失望了,无论是阿龙还是阿龙的爸爸,他们从彼此的身上看不到一点希望的影子。
  • 玛格丽特·杜拉斯作品系列套装(全集)

    玛格丽特·杜拉斯作品系列套装(全集)

    玛格丽特·杜拉斯电子书系列套装(套装共14本)包含下列精选作品:《情人 & 乌发碧眼》,《物质生活》,《夏雨》,《扬·安德烈亚·斯泰奈》,《成天上树的日子》,《英国情妇》,《阿巴恩,萨巴娜,大卫》,《广岛之恋》,《写作》,《痛苦》,《夏夜十点半钟》,《广场》,《劳儿之劫》,《昂代斯玛先生的午后》。
  • 历史的记忆

    历史的记忆

    白云森万没想到,这头狡诈而凶猛的狮王在赴黄泉之路的时候,还会给新二十二军留下这么一道荒唐无耻的命令。他自己死了,不能统治新二十二军了,就把它作为礼物送给了日本人……望着滚滚涌动的灯火,望着手中的枪,孟新泽觉得自己又回到了炮火隆隆的战场,仿佛民国二十七年那个灾难的五月十九日刚刚从他身边溜走……为这奇迹,卸甲甸人付出的代价太大了,一千六百人倒下了,永远躺在这片焦土上了。卸甲甸的男人们被一场血战吞噬殆尽。这里成了寡妇城、孤儿城……
  • 阿来长篇小说全集Ⅱ

    阿来长篇小说全集Ⅱ

    此全集收编了阿来老师的所有长篇小说力作::《格萨尔王》耳熟能详,经典的长篇历史小说,作为阿来最让人期待的作品多次被搬上大银幕;《空山》三部曲与《尘埃落定》可谓艺术思想上的双峰,小说的结构艺术格局是阿来在艺术上新的探索,它呈现出与《尘埃落定》完全不同的风貌。如果说《尘埃落定》是封闭的结构,完整的故事,《空山》则由于表现“一个村庄秘史”的重大主题,而采用共同的文化,共同的背景,不同的人和事构成一幅立体式的当代藏区乡村图景,即所谓“花瓣”式的结构方式;《宝刀》则是阿来最容易被忽略的作品,但又是不得不读的另类小说,作者在小说里,努力说明这是一个远离信仰和神话的时代。
  • 鱼王

    鱼王

    甫跃辉, 1984年生,云南保山施甸县人,复旦大学首届文学写作专业小说方向研究生毕业,师从作家王安忆。在《人民文学》《大家》《花城》《中国作家》《青年文学》《上海文学》《长城》等文学期刊发表中国短篇小说。获得2009年度“中环”杯《上海文学》短篇小说新人奖。
热门推荐
  • 十两相思

    十两相思

    宋熹微穿越到古代的时候还是一个奶娃娃,十三年的古代生涯让她彻彻底底的伪装成了古代人。因为听闻穿越来的前辈们太过招摇而落下的悲惨结局,她决定安安分分的过这一辈子。可是,那个行事大胆,处处透露着诡异的人又是怎么回事?莫非是同道中人?不,那是夫君大人!
  • 盛世绝宠,一品驭蛇狂妃

    盛世绝宠,一品驭蛇狂妃

    前世她无欲无求,只想跟心爱的男人简单生活,却落得个被亲姐夺爱脸容尽毁,爱子惨死就连死后也被亲人除家谱的命运。这一世她势将乾坤颠覆,只心守护想守护的人,就算毁天灭地双手粘满鲜血也不顾及,而那些曾残害的她前世渣人就抹干净脖子等着吧。姨娘伪善,拆穿你的美人画皮面,让你颜面尽失,名声扫地。庶姐算计,让你身败名列,无颜存活与世。一支竹笛,换出千万条毒蛇曼延,从此整个天下为她倾倒……他是身份不凡,却被亲人抛弃的破落王爷,却惟独对这个众人眼中的疯癫女一见倾心。不顾她已定亲他人,强意娶亲。甚至为了他,不惜整个颠覆江山,一心护红颜。--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废柴二小姐凰妻不好骗

    废柴二小姐凰妻不好骗

    遇见你,是棋逢对手,是温柔宠溺,更是,一生归宿。遇见你,是命运所至,是岁月缱眷,更是,一生所爱。
  • 广播电视艺术学通论

    广播电视艺术学通论

    本书奉献给读者的是作者对于当今广播电视艺术的审美创造、文化传播、艺术功能、产业理念及实践等诸多问题的思考与探索。本书是一本关于广播电视艺术学的基本理论著作,书中对广播电视艺术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进行了准确界定,研究分析广播电视艺术的构成要素、功能及其属性,并在此基础上试图建构起关于广播电视艺术学的概念范畴及知识体系。
  • 中华国学经典读本:荀子

    中华国学经典读本:荀子

    《荀子》为战国时人荀况所著,是一部阐述先秦儒家思想的著作。从知识论的立场上批判的总结和吸收了诸子百家的理论主张,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明于天人之分”的自然观、“化性起伪”的道德观、“礼仪之治”的社会历史观,并在此基础上,对先秦哲学进行了总结。本书由荀况编著。
  • 公子朝闻道

    公子朝闻道

    这是一个羽化飞升的世界。这里有修炼神魂的神灵和仙人,分为鬼仙、人仙、地仙、真仙、金仙、天仙。这里也有磨练肉体的武者和侠客,分为武士、武者、武师、宗师、大宗师、武王、武神、武圣、武帝。神灵、仙人、武者、侠客……构成了一副光怪陆离、玄妙梦幻,且平凡飘渺的仙侠画卷。
  • 三销系统:促销、倍销、狂销方案策划及实施

    三销系统:促销、倍销、狂销方案策划及实施

    从产品打造到营销方法的实施,从促销的方法和技巧展开,到倍销成功的几个因素等,最后真正实现倍销,狂销以及打造一个倍增的营销团队,实现真正让产品畅销起来的营销境界。通过对营销理念和思维的重新认识,学会如何促销,如何打造营销动力系统,并且在此基础上,结合当下经济环境和营销环境的改变,积极打造新的营销方法和系统,不断探索新的营销手段去适应新的经济发展。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第一绝色:腹黑五小姐

    第一绝色:腹黑五小姐

    前世的她,是个腹黑神棍,不学无术,天天拿着黄符招摇撞骗今生的她,带着复仇的使命穿越而来,一路扮猪吃虎、装萌卖乖。表面上萌妹子,背地里使绊子!搅得霄家鸡犬不宁!都说霄家五小姐,天生废材,灵根未开,是个妥妥的废人某女细眉微挑,自神境掏出各大神器神兽,一一排列。她蛮阔气地道:给你们开开眼,不收钱!……自她重生以来,一路开外挂,幸福指数直线飙升!只是,老天妒忌她啊!半路杀出来个妖孽皇叔!霄卿儿痛哭流涕:早知道当初就不该上他的贼车!某男剑眉轻瞥:我给你一个重新组织语言的机会。我是一个地方可以了谢谢美女姐姐好了嘛你不是应该买的。我
  • 作家笔记(毛姆文集)

    作家笔记(毛姆文集)

    “我从没说过自己有凭空编故事的本领;我往往需要一个事件或是一个人物才好动笔,不过我总是运用想象力、创作力以及戏剧感,把素材变成我自己的东西。”毛姆如是说。从一八九二年他十八岁开始,毛姆就养成随时记录各种创作素材的习惯,这一习惯他一直坚持了五十多年。一九四九年,已经七十五岁高龄的毛姆从他保存的十五册笔记、备忘录和旅游札记中精挑细选并加以简明的按语,出版了这本《作家笔记》。这无疑是毛姆最为重要也最为真实的作品之一,等于是在正式放弃虚构文学创作后将他“写作素材的仓库”亦即他创作的终极秘密公之于众了。虽然之后还出版了《随性而至》和《观点》这两本随笔和评论集,《作家笔记》可以看作毛姆一生文学创作的起点和终点,是他对自己一生漫长的文学生涯的告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