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980000000024

第24章 乾隆的治天下之道

乾隆是个生逢盛世的太平皇帝,自皇太极到他这儿已经是第五代了。从历史上的经验来看,西汉东汉也好,两宋唐明也罢,到了这个时候的皇帝大都是坐吃山空的主儿,即使不是败家子,也多平庸无为。乾隆不同,他风流倜傥不假,治理天下也毫不含糊。

乾隆对康熙、雍正的治国方针进行了认真地反思,康熙以“宽”成功,但是因为过宽,遂使晚年吏治败坏,贪风盛行;雍正以“严”取胜,但因为过严,致使大案迭起,诛戮甚众,群臣惶恐。乾隆初拟定以“政尚宽大”为方针来治理国家,这无疑是正确的、适时的。然而,从严酷到宽容,从烦苛到宽松,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因为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转变,而且是一个很难实现的转变。之所以这样说,首先在于清朝诸帝皆一致强调“敬天法祖”,都以尽孝为律己治国之首务,均赞颂先帝是神纵英武,标榜自己是循皇父旧制扬先祖之业绩。

在这样的形势下,要指责前君的弊政并予以废除和纠正,是要冒很大风险的,有可能被扣上忤逆不孝、擅改祖制的罪名。打破“三年无改父道”陈规固然属于不易,还有更重要的一条,即是新君执政不久,威望甚低,所用大学士、军机大臣、部院尚书和督抚将军,基本上是先皇倚重的大臣,那些弊端多系他们经办,他们从中获得了巨大的政治利益,不少人就是凭靠苛刻而由末弁微员青云直上荣任大臣的,他们能紧跟新皇一起,无所保留地革弊兴利吗?

虽然面临层层障碍和不小的阻力,乾隆并未胆怯畏缩、犹豫迟疑。这位从小凭借皇祖皇父宠幸、个人才干突出于诸弟兄而君临天下的年轻皇帝,继承了列祖列宗勇于进取、善于制胜的传统,于是,他决心推行“以宽代严,气度恢宏”的才智。一个杰出的统治者,要勇于进取,敢于根据实际情况因时损益地制定政策。因时损益,即以自己拥有的全部权威,扫清实行新政道路上的障碍,使之能被执行,并且还要善于做思想论证,阐明自己政策的正确性和必要性,大张旗鼓地晓谕臣下和人民,竭力使他们信服。

乾隆告诫臣下:“一切官员,皆当自度力量识见,缓缓为之,不可为近功邀利之举。”即是说:欲速则不达,凡事要循序渐进,有病要慢慢医治,不可下猛药,以免适得其反。他还说:“当今之政,莫若谨守皇考13年以来之整理,而向日一二奉行不善,过于苛细者,渐次缓政,则吏治而民安,毋庸我君臣汲汲皇皇。”这其实就是乾隆的“宽缓”之举,反映了他初政时期所行方针的一些特色,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他执政60年的政治形势和方向。

自即位起,乾隆就毅然改弦易辙,以化解积存的社会矛盾,收拢人心,但他从感情上并不想伤害雍正的前政,从策略上又不愿让人觉察到国家有什么不安定的征兆,于是他巧妙地把改变施政方针的主动权交给了已经死去的雍正。在即位后宣布的大行皇帝遗诏中,乾隆很巧妙地把雍正王朝统治严苛的原因归罪于各级官员,而把转变指导方针的必要性解释为是“皇考遗训”,为自己更改先父政治方针找到了合法而无懈可击的理由,以使最大限度地减少革新的阻力,顺利实现政策的过渡。乾隆所宣布的雍正遗诏,其中说道:

“至于国家刑罚禁令之设,所以诘奸除暴,惩贪除邪,以端风俗,以肃官方者也。然宽严之用,又必因乎其实。从前朕见人情苛薄,官吏营私,相习成风,罔知省改,势不得不惩治整理,以戒将来,令人心共知儆惕矣。凡各衙门条例,有从前本严,而朕改易从宽者。此乃从前部臣定议未协,朕与廷臣悉心斟酌而后更定,以垂永久者,应照更定之例行。若从前之例本宽,而朕改易从严者,应照更定之例行。若从前之例本宽,而朕改易从严者,此乃整饬人心风俗之计。原欲暂行于一时,俟诸弊革除之后,仍可酌复旧章。此朕本意也。”

从另一方面来讲,所宣布的“皇考遗训”也不完全是乾隆强加在雍正身上的,雍正帝在世时为人精明无比,至执政晚期他原本想从宽治国。雍正帝曾经在“遗诏大意”中表示:“朕夙夜忧勤,惟体圣祖(康熙)之心为心,法圣祖之政为政。”只是到了晚年,他的政令苛严早已成为规定,若马上改行易帜,恐造成政治混乱,所以就想以潜移默化之法徐而更渐,来慢慢地改变,但因他寿命已到,无法实现自己的心愿了。在这样的情况下,乾隆要推出自己的新政,将康熙的“宽仁”和雍正的“严明”并用,既不宽大无边,也不繁苛累民,其核心宗旨即是“宽严相济”,采取执中政策。乾隆大帝少时既熟读《礼记》,又得祖父康熙真传,深知中庸是最高美德,并把它作为处理政事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自然在施政上有别于其父,他不仅成功地改变了雍正的某些政策措施,消除了很多弊端,并且提出了“中道政治”和“宽严相济”的施政方针,为自己的政策转变制造根据,进行舆论宣传。他为此而宣称:

“治天下之道,贵得其中,故宽则纠之以猛,猛则济之以宽。而称一张一弛,为文武之道。凡以求协乎中,非可以矫枉过正也。皇祖圣祖仁皇帝深仁厚泽,垂六十年,休养生息,民物恬熙。循是以往,恐有过宽之弊,我皇考绍承大统,振饬纪纲,俾吏治澄清,庶事厘正,人知畏法远罪,而不敢萌侥幸之心。此皇考之因时更化,所以导之于中,而整肃官方,无非惠爱斯民之至意也。皇考尝以朕为赋性宽缓,屡教诫之。朕仰承圣训,深用警惕,兹当御极之初,时时以皇考之心为心,即以皇考之政为政,惟思刚柔相济……以臻平康正直之治。夫整饬之与严厉,宽大之与废弛,相似而实不同。朕之所谓宽者,如兵丁之宜有恤,百姓之宜惠保,而非罪恶之可以悉赦,刑罚之可以姑纵,与庶政之可以怠荒而不理也。”

乾隆虽以“宽广”为方针,但也不忘律之以严。在他的新政刚实行了两个多月,就发现:“近日王大臣等所办事务,颇有迟缓疏纵之处,想以朕宽大居心,诸臣办理,可以无事于整饬耶?此则不谅朕心,而与朕用宽之意相左矣。”也许他这是借故显示皇父雍正严苛的正确性,表示自己对父道的至孝至敬,但他毕竟明白:在纠正一种政治极端的时候,必须谨防另一政治极端的产生,用今人的话说就是要防止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纠正雍正的苛严不算难,难的是要同时防止宽纵、因循的弊病抬头,重蹈祖父康熙晚年政治的覆辙。

在上面的谕旨中,乾隆一方面肯定了皇祖以宽治国方针的正确,认为这项方针使国家太平、人民安居乐业,全国一片欢乐景象;二是肯定皇父雍正的严猛是出于形势需要,为纠正过宽之弊,因而振饬朝纲,目的还是为了“惠爱”人民,究其用心而论,与康熙的宽大方针并不矛盾。最后,乾隆很巧妙地回到了主题,即正式宣布以宽治国,详细论证自己主“宽”十分必要,是因时制宜,以柔克刚,相辅相成,与皇父之政并不冲突,要求总理事务大臣认真体会自己的“宽大居心”和“用善之意”,严明振作,便能达到“常用其宽,而收宽之效”,并且要求臣子不能因此而流于废弛,否则自己将施以严惩。

无论是按照乾隆的说法还是在事实上,康、雍、乾三朝总的方针的确是一脉相承、并无差别的,只是具体的政策措施因时变异,各有特色。乾隆说雍正的严是不得已,是为了纠正康熙晚年宽纵之弊,而他自己修正雍正的政策,同样出于不得已。他说:“朕即位以来,深知以前奉行之不善,留心经理,不过欲减去繁苛,与民休息”,“朕自嗣位以来,蠲免租赋,豁除赔累,裁革积弊,广增赦条,无非惠保良民,使得从容休息,衣食滋植”。由此,乾隆认为他和康熙、雍正祖孙三代总的政治方针并无质的变化,只是因时制宜,针对政治上这样或那样的弊端而采取或宽或严的措施,仅是“酌量调剂”而非“轻议更张”。他说:“朕仰承皇考贻谋远略,一切章程,惟有守而不失,间或法久弊生,随时斟酌调剂则可,若欲轻议更张,不独势有不可,亦朕之薄德,力有所不能。”

为了能使新政得以顺利实行,巧用移花接木之术,在不变之中应万变,促使臣子心悦诚服地转变施政的态度,乾隆再三强调自己是在继承祖、父之业:“朕凡用人行政,皆以皇考为法,间有一二事酌量从宽之处,亦系遵奉皇考遗诏,并非故示优容。”看起来,乾隆是多么孝顺,什么都按雍正的政策办事,即使行使宽大措施,也是遵照父亲的遗命。无论其真假,仁义之心可鉴。这些都为他清除施政道路上的障碍奠下基础,使自己的目的得以实现,新政名正言顺地被臣民所接受了。

同类推荐
  • 簪缨世族

    簪缨世族

    扬鞭炎山,剑出留善,八千里河山踏遍。我自饮马月湖畔,复歌棠棣右江岸。挽江山,披赤血,复百战。刀山火海亦从容,白骨横天亦从容,何人教我肝胆恫。踏我袍泽血与肉,与我袍泽死生共。热血儿,岂畏死,山河重。
  • 背水行歌

    背水行歌

    大虞九十七年,国泰民安,风调雨顺,李牧之横扫安西道;唐东川灭倭邪马台;黄眉公把酒小昆山。孙瀚海,孙瀚海……,孙超孙瀚海,大虞九十七年萧山县县试案首孙超……,折柳者,绣衣卫,射雕者,等待孙超的岂止是科举、武道,更多的是背水而行。
  • 康熙末年殖民者

    康熙末年殖民者

    一觉醒来,重生到类似康熙年间,并且为四省海关总督魏东亭庶子魏启元,原本登不上历史的人却帮助家族国家站立在世界的巅峰,康熙渐老,九龙夺嫡,依靠自己对历史的了解在这个大形势下帮助家族正确战队,选择了未来皇帝的阵营,同时创建了魏家商行,把权利扩展到世界各地,东印度公司和西印度公司的确还是占领了那么多的殖民地,但是最大的股东却变成了一个华夏人,靠着系统给咱的帮助,用最廉价的商品为武器,以船舰利炮为后盾,杀向了全世界....
  • 我去种个田

    我去种个田

    本书已腰斩,后续内容改头换面之后在另一本书中。
  • 历史的个性:江湖

    历史的个性:江湖

    读历史知人性,学为人处世的智慧。《史记》是我国首部以描写人物为中心的历史巨著,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司马迁以其传神的笔触为我们刻画了众多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这些历史人物风采各异,也具有不同的个性。正是这些个性融合在一起,经过岁月的积淀形成了我们现在共同的心理结构。在《历史的个性:兵家》和《历史的个性:江湖》两本书中,作者分别对《史记》中的一些军事家及江湖人物,如孙武、孙膑、廉颇、赵奢、白起、李广等,以及四大公子、三大游侠、五大刺客等,进行了现代化的解读。带读者回到两千多年前,从个性的心理层面去分析那些人、那些事,无限地接近他们,让读者直达历史人物的心理深处。
热门推荐
  • 杂藏经

    杂藏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绝品武神

    绝品武神

    被鉴定为修炼废物的杨家少主,被一尊强者残魂附身,竟然发掘其乃是传承万载的无上体质!一门盖世奇功“神魔百炼劲”,让其一步一步踏上修炼界的无上巅峰!一句“诸天万界,唯我独尊”,响彻大地,谁敢不服?
  • 炮灰女配逆袭指南

    炮灰女配逆袭指南

    功德值与气运值十分低的顾晚棠死后,遇见了福运系统666。666福运系统:“宿主,做任务可以迎娶高富帅,走上人生巅峰。”顾晚棠看着相貌还算可以,但是脾气十分大的某人。666福运系统:“宿主,功德值、气运值可以兑换系统商城里面所有的物品。”顾晚棠看着自己为负的功德值跟气运值。666福运系统:“宿主……”顾晚棠直接将系统屏蔽了。
  • 魔妃是个萌妹子

    魔妃是个萌妹子

    史泺没了爹却在半道上捡到个哥哥,这哥哥对她还挺好,有了哥哥史泺从此就过上了被哥哥宠的日子,进了仙门又被师父宠着,生活可谓美滋滋~
  • 处世感悟

    处世感悟

    为人处世要讲究方圆之道。“方”是原则,“圆”是变通。只知“方”,少权变常碰壁,一事难成;只知“圆”,多机巧却是没有主见的墙头草;“方圆有致”才是智慧与通达的成功之道。“天圆地方”意指天地自然之形态;“外圆内方”总括修身处世之要义。“方”是原则,是目标,也是本质;“圆”是策略,是途径,也是手段。总之,万变不离其宗,“圆”是万变“方”是宗。
  • 我真的没有嗜杀成性

    我真的没有嗜杀成性

    再次睁眼的时候,唐枫发现自己融合了另一个世界的记忆,还附带了一个简单粗暴的系统。当修炼变成了刷级,人生成为了游戏,你又该如何改写那注定卑微的命运?唐枫:“当初我没得选,但是现在,我想做个好人!”
  • 巨星们的糕点屋

    巨星们的糕点屋

    刚经历了亲妈跑路和亲爹殴打的元鸥得到了一个只能种植的空间,她本想就这么低调而骚气的过完自己的一生,但是天不遂人愿,国内最大的娱乐公司突然搬到了仅有一街之隔的对面!于是元鸥平静的生活被彻底打破了……
  • 生活的隐喻

    生活的隐喻

    这是一本深度文艺患者的随笔集,记录了作者近些年来游走世界各地的心得体会,从日本到巴基斯坦,从迪拜到尼泊尔,由所见所闻引发的所思所感,或工作或旅行,或长或短的文章,或人或景的摄影作品,无一不展现着一个佛系文艺中年心底最敏感、最细腻、最柔软的情感世界,以及世间万物的样子,从一点一滴中去探寻生活的细微真相。
  • 散文随笔之晴天雨天

    散文随笔之晴天雨天

    睛天,你陪我看日出。雨天,我伴你采露珠。余生有你,不再孤单。
  • 龙傲汉末

    龙傲汉末

    刘天一不小心穿越到了三国时代,和刘备抢张飞,关羽,重用的赵云,得郭嘉,抢貂蝉作小妾。大乔,小乔,额还是留给孙策周瑜吧。看他怎么闯出一片属于自己天地。江山,我已经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