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988600000002

第2章 少年时代(1)

1 瑞云楼内 阳明诞生

一般女人,怀胎十月,即可分娩产子。可郑氏已经挺着个大肚子安然过了十个月、十一个月、十二个月、十三个月,眼看着第十四个月又要过完了,她的肚子竟然还是没有丝毫动静。家里人再沉得住气,也急了。郑氏的丈夫王华天天盯着妻子的肚子,生怕有一点风吹草动被自己错过。最急的,当然还是郑氏的婆婆岑氏,她也是女人,女人走过的路她都已经走过来了,哪里见过这般光景。一小胎儿,竟然在娘肚里揣了十四个月还不肯出来。她无计可施,唯日日在佛前焚香祷告,求佛保佑,让郑氏他们母子平安,让那个未见面的小孙子或者小孙女早一点来到这个世界上。

那一天,是明宪宗成化八年(1472年)九月十二日,岑氏如往常一样焚香,在佛前祷告,然后如往常一样进屋休息。夜色渐深,岑氏也困了,闭上眼睛,不消片刻就有些迷糊。人老了,觉少,梦多。但岑氏从来没有做过那样一个梦,那分明不是梦,而是真的。她刚闭上眼睛不久,就觉得一片明艳的阳光破空而来,晃得她的双眼眼睑都飞快地颤动起来。紧随那片明媚阳光而来的是一朵又一朵的五彩祥云,飘悠悠地从天外而来。祥云之上,站着许多身着绯红衣服的男女神仙,他们击鼓吹箫,喜气洋洋。岑氏被那一幕给惊呆了,她眼看着其中一位仙人,怀抱一名小婴儿,自空中徐徐而降,朝他们王家院子走来。那位仙人径直走到她面前,把怀里的婴儿送到她的手上,开口道:“此子授汝。”

岑氏的脸一热,她都多大年纪了,已经儿女成群了。转念想起自己那个还一直挺着大肚子不见动静的儿媳妇郑氏,岑氏又乐了:“吾已有子。儿媳终日孝敬公婆,请将此子授伊。”

“可。”仙人抱着婴儿,转身往旁边郑氏住的房间走去……

岑氏醒了。

她推醒身边的丈夫竹轩公王伦,把方才自己做的那个奇怪的梦告诉给他听。竹轩公饱读诗书、见多识广,对这样奇怪的梦颇不以为意:“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你想孙子想迷了吧。”

说话间,外面天色已渐明。老两口儿正在那里争论着夜里那一幕是梦还是真,就听窗外儿子王华喜滋滋的声音扬进来:“生了。她生了。是个男孩儿。”

是的,王家人期待了整整十四个月的小婴儿,就在那一天降生了。这个婴儿就是日后写下一个个传奇的明代大儒圣贤——王阳明。

那一天,是明宪宗成化八年九月十三日(即公历1472年10月31日)。

那个盼儿盼红了眼睛的王家,即为浙江省余姚县王家。

在余姚,王家是响当当的大户。要是追根溯源从王家远祖说起来,还要回到东晋时代去。写下《兰亭序》的书法家王羲之即为王阳明的远祖。王家始祖原居山东琅玡县(今山东临沂日照一带),到王羲之时,王家举家迁至浙江会稽山阴县,到第二十三代王寿时,又迁到余姚县。

对于王羲之,想来世人都不陌生。他是东晋大名鼎鼎的书法家,被后人誉为“书圣”,因其曾出任右军将军和会稽内史,世称“王右军”。王羲之不仅草书和隶书冠绝古今,文章也写得精美绝伦。他的书法作品中,《兰亭序》享誉世界。这个踩着祥云降生的男孩儿长大后也擅长书法,从其书风中也可窥见其远祖王羲之的书法风韵。

王纲是王寿的五世孙,也是王阳明的六世祖,他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忠臣,也因文学造诣闻名于世。王纲早年无意仕途,晚年却受朋友力荐入朝为官,最终在任上为贼人所害。王阳明的第五世祖为王彦达,即王纲的儿子,他亲眼看见父亲王纲的惨痛经历,誓不为官,耕田种粮,侍奉母亲到终老。王彦达的儿子王与准也承袭父亲遗传下来的家风,闭门读书,高隐遁世。到了王阳明的祖父王伦这一代,王家这种埋头学问不慕仕途的家风依然盛行。

王伦(1421—1490),字天叙,王阳明祖父。王伦生而好竹,在他家房前屋后遍植绿竹;他则每日啸吟于林间竹下,弹琴吟诗,好不洒脱风流,人称“竹轩先生”,也称竹轩公。王伦早年秉承父训,一心读书,钻研学问,淡泊名利。他二十岁时,浙江当地的一些富贾大商,慕他才华、品德超群,争相把自家子弟送到其门下,求他教育点拨。而凡经过他教育点拨的学生,德行学业都大有长进。

而今,这个年过半百的老人终于迎来了自己最小的一位弟子——他最为钟爱的孙子。

王阳明的父亲,王华(1446—1522),字德辉,号实庵,晚年又号“海日翁”;因他曾在龙泉山的寺庙中读书,所以后人又尊称其为“龙山先生”。自王阳明的五世祖王彦达以来,王家世代隐遁,只知耕读,无意仕途,家境越来越贫困;这种现状到了王华这一代才有了改观。

王华自小生得聪敏,刚学会说话,其祖父王杰就常常抱他在怀,教他吟诵诗歌,而王华每次听完即能背诵出来。等到了读书年纪,他不但酷爱读书,还能过目不忘。对这个聪敏的儿子,其父王伦自然寄予无限厚望,而王华终不负众望,最终考中状元走向仕途,一改王家的贫寒家世,这还是后话。

听儿子王华急匆匆、喜滋滋来报,王伦这才信了老妻岑氏的梦——它不是凭空想象而来,它真的有一种寄予。那个小婴儿,他在母胎中整整待了十四个月,已经非同寻常——传说尧的母亲就是怀胎十四个月才生下尧的;他又是踩着祥云被仙人送来的,那更是一种吉祥之兆啊。想到此,王伦乐了,他对家人道:“就给这孩子取名云儿吧。”

云儿出生的那座小楼,就叫瑞云楼。

这座瑞云楼,历经五百余年风雨磨洗,数次整饬翻新,如今,仍静立在余姚县王阳明故居内。不过,它已变成清代的建筑样式了。

2云儿语迟 守仁聪慧

云儿在全家人的热切期待中,脚踩五彩祥云翩然而来。其祖父王伦喜得合不拢嘴,他亲自为他取名云儿,意思自然极清楚,为一份纪念,也为一份美好的期待,期待他日后依然如初临人世时一样,身畔时刻有祥云缭绕。

王伦把这个宝贝孙子当成了宝,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上怕摔了,天天把他抱在怀里,又是逗弄,又是之乎者也、长吟短诵,手把手地教他。在王伦看来,出生时即与众不同的孩子一定是个天才。可随着这个小天才一天天长大,家里的空气越来越沉闷了。这是什么天才啊,他分明就是一个小白痴。普通孩子到两三岁就满地乱跑、满嘴爹亲娘亲喊得人心酥软了;这个云儿,面对身边的亲人无动于衷,他不喊爹也不喊娘,他连最简单的音节也不会发,那张小嘴儿好像被什么胶住了一样,就那么终日闭着。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他五岁那年。

五岁的孩子还不会开口说话,这在自幼聪慧的王华看来简直无法忍受。母亲郑氏也急了,她怀了这孩子整整十四个月才生下他来,原指望他为她争光露脸,却是小呆瓜一个。家里人中,只有祖父王伦,一如既往。孩子不开口说话,他也着急,但他却从来没有放弃过“这孩子是天才”的梦想。云儿不开口,他依旧喜欢他,天天把他抱怀里,教他读教他念。每每在祖父摇头晃脑地吟诵之时,云儿总是显得特别安静,他瞪着一双大眼睛直盯着祖父的脸,这让王伦更加确信,这孩子不是一块凡材。云儿的那双眼睛会说话。

就这样,云儿在祖父及家人的呵护关爱中,不声不响地就长到了五岁。五岁的孩子,可以独自跑到门外去玩儿一会儿了。那一日,云儿正在门外和小伙伴们玩耍,从远处走来一身材高大、宝相庄严的僧人。只见他径直走到云儿面前,伸出手在他的小脑袋上摸了两下,叹息道:“好个孩儿,可惜道破!”说完,转身扬长而去。

说来也巧,那位过路僧人的话,刚好被旁边不远处的王伦听到。当他想追上去问个究竟时,僧人已经转过墙角看不见了。“好个孩儿,可惜道破!”王伦一路重复着这一句往回走,百思不得其解。可惜道破,可惜道破……王伦的大脑飞速旋转,猛然间眼前一亮:云儿,是云儿这个名字呵。这孩子踏着祥云而来,原本是多么好的事情,可他多么糊涂,偏偏就给他取了“云儿”这个名字。一份天机被道破了,难怪他到五岁还不会开口讲话。

思虑再三,王伦决定为云儿改一个名字,他为他取名“守仁”。

《论语·卫灵公》载:“子曰: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有足够的智慧,他的智慧是足以使他达到某种境界的;但是如果他不能以“仁”去保守那种境界,那么即使他获得了那种境界,也必定会丧失那种境界。“守仁”意为希望孩子能以“仁”去保守住他的天赋智慧。守住仁爱之心,也就守住天赋智慧,以至仁充沛,使爱遍满天下。祖父希望孙子日后能成一德才兼备的圣贤,从“守仁”这一个名字里,也足见出竹轩公对孙子的一片殷切期望。

不知真的是因为名字的缘故,还是到了小王阳明该开口说话的年纪,祖父为他改名为“守仁”后不久,他果真开口了。那一开口,真是不得了了。伶牙俐齿,思路清晰,常常是妙语迭出,让大人们惊奇万分。

某一天,小阳明在书房陪祖父念书,在祖父犹豫思索的间隙,他“哗哗哗”,把祖父以前念给他听过的书都流利地背诵出来了。那下可把王伦给惊到了,他忙问他是何时学会。“闻祖父读时已默记矣。”小阳明拱手回答,一脸的正经相,把祖父乐得胡子乱翘。祖父把小阳明抱过来放膝盖上,好好用胡子扎了孙子一番。

王阳明和祖父及家人一直生活在余姚老家,整个童年可谓是在家人的无尽呵护中度过。尤其祖父,对他更是疼爱有加。

成化十七年(1481年),王阳明的父亲王华中状元,被朝廷授予翰林院修撰之职,这一职务相当于天子的顾问或秘书,唯状元才能担任。第二年,成化十八年(1482年),为尽孝道,王华将王伦接到京城,小阳明随祖父一起进京。这一年王阳明十一岁。带着小阳明一路上可排遣旅途寂寞,也可让孩子见识山川风光、民情物态,增长见识;京城繁华之地亦是人文荟萃地,可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到了京城还能享受天伦之乐。王伦的打算着实不错。一路北上,小阳明就是他的一颗开心果。

是日,他们行至镇江金山寺,见天色已晚,便下榻此处。王伦为人侠肝义胆,朋友遍天下。在此地的一些朋友听说他们祖孙进京路过此地,便纷纷前来,在江边设宴赏月招待。

镇江位于长江南岸,和扬州隔江相望,金山顶上妙高台,自古就是文人雅客的观景之所。是夜皓月当空,夜风习习,放眼望去,江面上银光粼粼,波光闪烁,好不让人畅快。席间,各路朋友纷纷吟诗助兴,竹轩公也诗兴大发,却拈须苦思,良久无语——一向诗情沛然的竹轩公在那样的好风良月夜竟然找不到佳句,实在让人扫兴。这时,十一岁的阳明开口了,他随口吟一首:

金山一点大如拳,打破维扬水底天。

醉倚妙高台上月,玉箫吹彻洞龙眠。

微醉之际,披着月光倚在金山最高处的妙高台上远眺伸入到江水中的金山,这时的金山看起来仅有拳头大小,长江好像都被它刺破了。远处传来箫声,山洞里的龙也在这雅韵月色中醉了,沉沉地睡去。仙境一般的清幽境地啊!

此诗文字简朴,却气势非凡,境界宏大,意态潇洒。这样的诗竟出自一个年仅十一岁的少年之口,难怪小阳明一诗吟罢,举座皆惊,在座者纷纷夸赞竹轩公有一神童孙子。座中一人,想试一下小阳明的诗才,他对王阳明说:“少年人真是才思敏捷啊,我等自愧不如。你看啊,金山含月,月影婆娑,山房蔽月,水天空阔,能否以‘蔽月山房’再吟诗一首?”

王阳明丝毫不含糊,随即又吟道:

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

若人有眼大如天,还见山小月更阔。

“山近”而“月远”,便觉得月亮是小的,山是大的,事实上情况并非如此。如果人们能有“大如天”的双眼,便自然能够突破山大而月小这种常识的局限与谬误,从而得以全面而客观地了解事物。这诗歌的境界已超越世俗,充满禅诗的意趣,实在让人惊叹不已。给阳明出题的老者更是赞不绝口:“令孙声口,俱不落凡,想他日定当以文章名天下。”小阳明听罢,并不以为喜,倒反驳说:“文章小事,何足成名?”

真是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小狂人儿。小阳明此语一出,满座人都面面相觑,竟然不知如何作答。

王阳明的“狂”与“才”在少年时代已显端倪。

3 顽皮少年出语不凡

和祖父到达京城后,在父亲王华的安排下,王阳明入私塾读书,开始接受儒家经典的系统训练。

在祖父王伦的眼里,王阳明是一个聪敏可爱的天才;在父亲王华的眼中,他却是一个调皮顽劣不听话的“坏学生”,天生不守规矩,又天生会玩儿。王华不知道在儿子那个小脑袋瓜里到底装了多少玩儿的花招儿。

对于父亲安排给他读的书目,小阳明似乎没有多少兴趣,他常偷偷从家里跑出来和外面的孩子们一起玩“战争游戏”。他自制了大大小小的旗子,让小伙伴们举着,侍立四周;他是大将,坐在中间,指挥着大家忽左忽右,排兵布阵,俨然一副大将军的样子。

王华知道后大怒,呵斥道:“吾家世以读书显。安用是为。”

小阳明一点也不示弱,反问父亲:“读书有何用处?”

倒把王华问了个愣怔,想了半天,他才讪讪道:“读书则为大官。如汝父中状元,皆读书力也。”这个答案,连王华自己也觉得俗不可耐。可细想,读书人,最终不就为博得一个功名,显亲扬名、光宗耀祖吗?

同类推荐
  • 贝多芬传(青少版名著系列)

    贝多芬传(青少版名著系列)

    在《贝多芬传》这本传记里,罗曼·罗兰以极大的热情提醒人们关注那些最不为人注意的伟人特点。贝多芬作为普通人的一面,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展示在人们面前;贝多芬一生所展现的英雄主义也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雄伟地展示出来,激励着无数的崇拜者。
  • 朱德交往纪实

    朱德交往纪实

    朱德是新中国的缔造者之一,又是开国“十大元帅”之一。从20世纪初开始,他先后参加了辛亥革命、反袁斗争、南昌起义等著名历史事件。长征途中,它不仅与毛泽东有过亲密无间的合作,还与博古、王明及张国焘等势力进行了坚决的斗争。从解放战争中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到被授予元帅军衔,戎马一生的他功成名就。在他波澜壮阔的一生中,朱德的交往经历十分复杂,书中对朱德在不同时期与不同人的交往,有选择的做了安排,相信读者能从中受益匪浅。
  • 告诉你一个托尔斯泰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托尔斯泰的故事

    精选了托尔斯泰人生中富有代表性的事件和故事,以点带面,从而折射出他充满传奇的人生经历和各具特点的鲜明个性。通过阅读《告诉你一个托尔斯泰的故事》。我们不仅要了解他的生活经历,更要了解他的奋斗历程,以及学习他在面对困难、失败和挫折时所表现出来的杰出品质。
  • 抗战时代生活史

    抗战时代生活史

    本书是“陈存仁作品”之一本,与《银元时代生活史》可以看作是作者自传两部曲。书中描写了上海沦陷后,作者目睹的日军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的残暴行径以及个人跌宕起伏、大喜大悲的生活经历。书中所述情节曲折离奇,曾被美国某大学中国同学会改写为话剧剧本,在美国多所大学上演。这是一部上海版抗战史话,记述了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可读性强。
  • 我所知道的张学良

    我所知道的张学良

    本书曾于2003年1月初版。全书以弥足珍贵的“三亲”(亲历、亲见、亲闻)史料,记述了张作霖统治时期、西安事变前后、西安事变后张学良被审判前后和张学良被软禁等各个时期的张学良将军。内容丰富,感情真挚,对研究张学良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热门推荐
  • 楚暮倾城

    楚暮倾城

    当初你对我爱理不理,现在我让你高攀不起!当冷面公子遇到任性小姐,到底是落花有意流水无情还有两情相悦死不承认?公子面虽冷,心却热,千般万般只对一个人好,小姐任性刁蛮只是为了隐瞒过去情意......江山易改,两派纷争,宫闱宅斗,世事变迁,唯有一颗爱你的心从未改变!
  • 娱乐魔王

    娱乐魔王

    平行世界,灵气复出,全球布武时代降临。同时各路妖魔鬼怪横空出世,野鸡天上飞,蚯蚓满地跑,(只要不是池中物,一遇风云变化龙。)“大爷你说什么?给我功法收我为徒?不不不,我不要功法,也不要武技,我只要RMB和人气。”“大魔王?还给我一座山,让我当大王?一座山就想收买我?还敢在我面前称魔王?揍你丫的……”【萌新力作】求推荐、求收藏、求评论,喷子绕道……【聊天群756812320】
  • 爱不过一场少年梦

    爱不过一场少年梦

    每个人都在生活里挣扎,当余一长大成人,拼凑出父母的爱情,又回味自己的成长后,他发现这辈子辜负了两个女人,一个是他母亲,一个是她。。。
  • 认知商:如何认清现实与错觉?

    认知商:如何认清现实与错觉?

    通常,我们坚信自己的所见所感都是真实存在的,我们的记忆也都是准的。我们都生活在自我认知的世界里,这个世界经由我们的认知创造而来,同时也影响着我们对待周遭世界的看法与行为。事实是,这个世界不一定是真实的存在,还可能充满了种种错觉。我们对世界的认知制于自身认知商的高低。布莱恩博士是美国久负盛名的眼科专家,他从眼病患者对世界的错误感知入手,提出了认知商的概念。他认为,认知商是指如何解读事物,以及利用我们的经验来区分现实与幻想。他结合哲学、医学、心理学、神经科学、脑科学、社会学、生物学等方面的知识与精彩案例,指出人类认知商因为受各种因素影响而处于低水平,这也导致我们对周遭世界的认知出现了错觉,进而做出错误的决定。但认知商并非不可改变,它是可以后天习得的,它起始于意识,需要勤于练习,オ能形成习惯。布莱恩博士在书的最后给出了评估和提升认知商的方法,以帮助读者更好地认识自己,重新审视自己看待世界和做出决定的方式。我们是如何在心理和行动上看待和对待这个世界的,这本书的主要目的就是回答这个问题。
  • 异世精灵王

    异世精灵王

    王天宇身患癌症,痛苦的生命消失殆尽后却神奇地重生在异世界。来到异界的王天宇发现这个世界复杂得无以复加。三大板块上种族怪异。并且自己出生的家竟然是一个国家神秘的守护家族。拥有这样一个家势本应该满足的王天宇却发现自己老爹在家族并不得宠,感恩老爹的疼爱,王天宇偷进家族圣地《血墓》,在里面巧得三生精灵。古老神奇的三生精灵会带来怎样的转机?王天宇靠三生精灵能改变自己父亲在家族的地位吗?带有前世记忆,遍览各种小说的王天宇他会怎么来走重生穿越异界之路?
  • Obliterate夜幕永存

    Obliterate夜幕永存

    2210年,许多曾经还能在地图上占有芝麻之地的小国几乎被全部吞并,国家间的正面战争结束了,而在暗处的较量,从来不会结束。
  • 古玩入门:知道这些就够了

    古玩入门:知道这些就够了

    何为古玩?它是怎么产生的?什么东西才能叫“古玩”?那么个破玩意儿怎么就漫天要价,买家却不能就地还钱?你家收藏的破烂之中,没准儿就有几件价值连城的“古玩”!
  • 快穿徒手撕cp

    快穿徒手撕cp

    肖晓一个名副其实的宅女小说作者,在家中码字中途上个厕所,出来后她的世界就发生了变化。她被神“选中”成为改写女配命运的人,并拆散主cp,攻略各种人物。她还拥有一个萝莉系统外挂,这个系统比较特,特别迷糊。不过肖晓不在乎,她脑洞无限大,有各种技能加持,不怕。“我为什么会被选中?位面任务只有我一人吗?最终我的结局是什么……”“你的疑惑会随着任务的完成一个个解开,不要着急,你现在的首要任务是完成指定任务,加油哦!肖晓姐姐!”
  • 网游之妖时代

    网游之妖时代

    血染皇城帮会有两个大杀招:场控第一的布阵师辣手摧花、奶四海的牧师云初雨晴。敌帮流氓部落的帮主喜欢挖墙脚,位置挖的好,城墙也能挖倒。本帮血染皇城的帮主也喜欢挖墙脚,位置没挖好,直接把自己给埋了……
  • 相似的伤口

    相似的伤口

    从慕尼黑工业大学完成硕士学业后,我回到了北京这个孤独的城市。大学期间的女朋友已经嫁为人妻,生活节奏和方式同国外相比也有所不同,北京对于土生土长的我而言,竟然有点陌生。好在,工作并不难找,在高中当教师的父母也还都健康,周而复始的生活重复了将近半年之后,我开始打算找个女朋友。当我和同事李明说起这件事情的时候,他一脸惊讶的表情,让我有点受伤:“哥们儿,是说你已经清汤寡水面一年了么?”我不愿承认,但是干巴巴的笑容还是出卖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