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988600000003

第3章 少年时代(2)

谁料小阳明听后颇为不屑地回击父亲道:“父中状元,子孙世代还是状元否?”

王华道:“止我一世耳。汝若要中状元,还是去勤读。”

“哈哈,”阳明拍手大笑,“只一代,虽状元不为稀罕。”

简直是强词夺理、岂有此理,气煞个人啊!王华听后更为愤怒,也无耐心再跟这个顽劣小儿争论下去,拉过来就将小阳明痛打了一顿。

挨打也不改。除了每天跑去跟小伙伴们玩那些战争游戏,小阳明还极为迷恋象棋。某日,父亲下朝回来,见儿子又在对着一盘残棋比比画画、嘀嘀咕咕,而交代给他的读书任务却是半点也没完成。王华的暴躁脾气又来了,他上前一步,一脚踢翻了王阳明的棋盘,还不解气,又把散落一地的棋子收起来,一股脑儿扔进了河里。让你玩儿去!

那一次,父亲王华的举动可真是伤了王阳明的心了。为了表示自己严正地抗议,他特意作了一首诗悄悄放到了父亲的书案上,诗中写道:

象棋终日乐悠悠,苦被严亲一旦丢。

兵卒坠河皆不救,将军溺水一齐休。

读罢那首诗,王华又欣慰又愧疚,才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有多么不妥。之后好长一段时间,他看儿子的眼光都比以前柔和了许多。

父亲王华担心儿子豪放不羁,要严加管教;祖父王伦却不这么看,在他的眼里,他认定这个孙子天资聪慧,又胸怀奇志,将来必成大器。

一日,王阳明与同学一起走在长安街上,遇到一相士。那位相士冲着他左看右看,流露出满脸惊异之色,他对王阳明道:“吾为尔相,后须忆吾言:须拂领,其时入圣境;须至上丹台,其时结圣胎;须至下丹田,其时圣果圆。”彼时,小阳明年纪尚轻,并不能深深领悟那番话的意思,但他却把相士那席话深深地记在心里。后来长大成人,每静坐凝思,王阳明都不由自主地想起相士的那番话来。一位无名无姓的过路相士,却从他的面相上已经读出他的未来之路。

在学堂里,王阳明也不安分,常常和同学们开开玩笑,说说笑话;他也不会像别的孩子那样唯师命是从,用现在的话说,他是一个从小就敢于挑战权威的孩子。

某天在书馆里,王阳明很认真地问老师:“天下何事为第一等事?”老师回:“好好读书,将来像你父亲一样登第显亲扬名,即为天下第一等事也。”阳明想了想说:“登第做状元,恐怕不是天下第一等人。”老师问:“那么你说说什么是天下第一大事呢?”阳明不慌不忙地答道:“我以为唯有读书做圣贤才是天下第一等事。”

这话后来被父亲王华听到了,父亲极为不屑,对他说:“你的志向可真是大啊。”

是啊,在这位严苛的父亲眼里,如此顽劣不好好读书的孩子将来还要做圣贤,痴心妄想吧。古来状元一大把,能称得上圣贤的又有几个?

汉唐以来,儒生把科举考试作为加官晋爵显亲扬名的桥梁途径,并以此为做学问的根本目的。王阳明的私塾老师自然也这么想。十二岁的王阳明,并不能真正地理解圣贤的真正内涵,也不知道要成为一代真正的圣贤,要走多么曲折漫长的路,但他知道那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最高理想人格。对尧、舜、禹、周文王、周武王、周公、孔子、孟子等人物,他充满敬畏与向往之情。“读书做圣贤”是年少时代的他确立崇高人生志向的开端,而对“何为天下第一等事”的询问与思考,则表明十二岁的少年阳明已经开启了对人生与社会的思考。为了探寻这个问题的终极答案,阳明用他曲折的实践经历亲自践行回答。

幼年的成长环境,对王阳明的成长教育非常有利。父亲是状元,祖父是乡绅,可谓出自诗书世家;而父亲对他的严厉管教与祖父对他的疼爱恰恰互补,使他的性格得到全面自由的发展。这种少年时代的成长环境,对王阳明日后的成就所产生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成年后,他还发表过关于小孩子教育的观点:

大抵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如草木之始萌芽,舒畅之则条达,摧挠之则衰萎。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譬之时雨春风,沾被卉木,莫不萌动发越,自然日长月化;若冰霜剥落,则生意萧索,日就枯槁矣。

——《传习录》中卷

这段话可谓王阳明的切身体会,经验之谈。王阳明不仅出生在一个书香家庭,这个家庭还能使他的天性获得自由发展,能够使他获得良好的正面引导。他少年时代的那些“神奇”之事,并不表明他真的具有“天赋神智”,而是与这种良好的家教分不开的。

4 巧用智谋 惩戒继母

人常言,男人一生有三大至痛:少年失母,中年丧妻,老年失子。很不幸,王阳明小小年纪即体味了这三痛之一。王阳明十三岁时,母亲郑氏因病去世,那是王阳明生命中第一次面临与亲人的死别剧痛,离他而去的还是最为疼爱他的母亲。母亲的去世对王阳明的打击非常大,很多天里,他不吃不喝,只哀哀地哭泣,沉浸在母亲去世的悲痛之中无法自拔。

在父亲的眼里,少年王阳明是一个顽劣不堪的孩子,他的用情之深,父亲根本无法体会。王华丧妻的悲伤显然比儿子丧母的悲伤要轻得多。那个年代,妻妾如衣裳,丢一件再来一件。王华原本就有一个爱妾,深得他的宠爱。郑氏去世后,这位爱妾名正言顺地升为正室,成了小阳明的继母。

继母和王阳明,他们两个互相看不惯。继母对小阳明冷言恶语,让他更加思念自己的母亲郑氏,也更加讨厌继母。可他亦非常清楚,继母深得父亲宠爱,他也奈何不得她。唯有耍点儿小花招儿,气她一下。

话说某天,少年王阳明到街上游玩,见街边有一卖鸮鸟的,正在那里把他的鸮鸟夸得天花乱坠,什么它能说会道、知天知地,什么它能知古知今、预言人生。王阳明一听便掉头要走,江湖骗子的小把戏而已。但他转而一想又乐了,他不信,有人会信,这只鸮鸟可以帮他的大忙啊。几乎未加犹豫,王阳明便掏钱买下了其中一只。拎着那只鸮鸟,他没回家,而是直奔街角一位老巫婆的住处。

到了巫婆处,王阳明如此这般叮咛了她一番,就拎着那只鸟回家了。

那是他送给继母的“礼物”。

说来也巧,那天继母刚好有事出去了,父亲上朝还没回家,王阳明轻而易举就潜进了继母的屋子,悄悄掀开继母的被子,将那只鸮鸟放到了她的被子底下。继母回来了,王阳明眼看着她大摇大摆走进自己的房间,又走向自己的卧室。片刻之后,屋子里即传来继母惊恐万状的惨叫声,那只鸮鸟也怪叫着扑扇着翅膀从屋门口飞出来,飞向院子上空,眨眼就不见了。继母脸色蜡黄,面无血色,从屋子里冲出来。

女人一般都经不起这样突然的惊吓,何况在民间还有这样一种说法:鸮鸟进屋,是一种不祥之兆。屋子的门窗都关得紧紧的,还挂着厚厚的窗帘,床上的锦被也铺得好好的,那只鸮鸟又是如何钻进去的?不是太蹊跷?

继母越想越怕,兀自坐在那里浑身抖个不停。小阳明这才不紧不慢地现身了,他装作对刚才事一无所知的样子,走到继母面前,询问发生了何事,让她如此惊慌。继母那会儿哪还顾得上平日里与这个顽劣继子的罅隙,一股脑儿把刚才发生的事又给小阳明说了一遍。

“是怪事。何不召巫者询之?”小阳明一脸严肃,心里却偷偷乐了个饱。因为他发现惊慌失措的继母正完全按照他既定的计划,一步一步沿着他设计的路线往前走。她依从了小阳明的建议,立即派人把街角的巫婆给请了来。

很快,巫婆就来了。一进门,那位巫婆就大呼小叫起来:“呀呀,家有怪气。”言罢,又盯着阳明继母的脸继续道,“夫人气色不佳,当有大灾晦至矣。”那一说,继母更慌了,她急急把方才怪鸟入屋一事向巫婆复述了一遍,并急切恳求巫婆赶紧为她驱妖降魔,替她消灾。

“老妇当问诸家神。”

屋子正中,巫婆点好香烛,端坐椅上,又让阳明继母跪拜跟前。一番安排之后,巫婆闭目打坐,口中念念有词。忽然,那位巫婆睁开眼睛,阴寒凌厉的目光直逼阳明继母:“汝待我儿无礼。吾诉于天曹,将取汝命。适怪鸟即我所化也。”是王阳明的亲生母亲郑氏附体发声了。

“以后不敢,以后不敢……”阳明继母低头连连叩首,浑身颤抖不止。对小阳明的此番恶作剧,她半点也没有觉察,倒是对阳明生母的那番“警戒”深信不疑。

良久,巫婆才醒过来,向阳明继母道:“适才见到先夫人,意色甚怒,将托怪鸟啄尔生魂,幸夫人许以改过,方才升屋檐而去。”

阳明继母对巫婆千恩万谢,将她送走。回来又对小阳明百般抚慰,承诺以后再也不会对他无礼粗暴。

那次小小的恶作剧还真起了作用,此后,继母收敛了许多,再不敢对王阳明无礼蛮横。

一个小小少年惩治继母的小小恶作剧,在后来却被某些人不断地指责。有人指责王阳明小小年纪就善用权谋,有人说此举与王阳明提倡的孝亲相左。也许,这一切都太过言重了。这个小少年的举动,跟现今叛逆顽劣少年整治继母的行径其实是差不多的,他不过做了一件那个年纪的孩子都可能会做出的事。但其间所透出的智谋,也不能不让人叹服。

王阳明,在年少的日常生活中,已经表现出其不凡的智谋来。

5 考察三关 怀抱大志

明朝中叶以后,大明王朝内忧外患。内有洪涝旱灾频起,盗贼猖狂;外有异族对大明朝虎视眈眈,边境峰烟不时燃起。

王阳明十二岁时,鞑靼就曾大举入侵大同,明军战败。那一年,王阳明还在私塾读书。尽管他平日里看上去顽劣异常,但与一般的孩子相比,他的志向显然要远大得多。他读书不以求功名做高官为目的,却直指成圣之道。做圣人,首要的就是要关心国家大事。大明朝的种种困境,就那样落到了王阳明年少的心田里。

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王阳明十四岁,为了实现成为圣人的理想,他开始学习弓马之术,研读《六韬》《三略》等兵法书籍,并开始关心明朝的边疆事务。彼时的儒生们,多关注着科举功名,读书做学问也仅围绕着这一目的。他们做文章喜欢寻章摘句粉饰太平,几乎无人关注边防军事,更少有人舞枪弄剑研读兵法。在王阳明看来,那是儒生们最大的缺点。那样的儒生,有再多也无法满足国家的需要。

成化二十二年(1486年),王阳明十五岁,这年秋天,他又在家里掀起一场不大不小的风波。他莫名“失踪”了,且一“失踪”就是一个多月。也许是家人已经习惯了他这种天马行空似的做事风格,对于他的“失踪”,家里人倒也没有表现得太过焦急。尤其是父亲王华,他根本就没把儿子的突然消失定性为“失踪”。他也许去做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去了。因为从儿子近一二年来迷恋兵法、学习骑射的这些行为上,他已经有了隐隐的预感。这只小雏鹰正在慢慢长大,他呼扇着羽翼渐丰的翅膀要往外飞了。那么,由他去飞吧。飞累了,自然就飞回来了。

王华所预料的没错,一个多月后,王阳明果真回来了。与离家前的那个瘦弱苍白的少年相比,回来的这一个与之前那个简直是判若两人。人黑瘦,头发蓬乱,却是精神矍铄。他腰间佩带一把宝剑,对家人侃侃而谈,一副侠客模样。原来,在那一个多月的时间里,他带着两个童仆离家,去居庸关实地考察了明朝的北部边境,考察了“居庸三关”(居庸关、紫荆关、倒马关)。这些关隘都是明朝北部边境的重要关口,是防御北方少数民族入侵的重镇。

在后来王阳明弟子们为他写下的年谱中,弟子说他那年登上长城居庸关,“慨然有经略四方之志”。

所谓“经略四方”,也就是管理国家大政,为国家安全出谋划策,从军事上来说,就是要保四方边境安宁,保卫国土安全;从内部政治来说,则是要使政治稳定,使各行各业的人民都能够处于一种良好的生活秩序之中,经济繁荣,生活安定。(董平:《传奇王阳明》)

同类推荐
  • 仰望星空魏书生

    仰望星空魏书生

    本书分为七大章,作者对魏书生丰富深刻,多姿多彩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以及他丰富深刻的哲学思想进行全面地研究、总结、评论,对他的巨大贡献和他在中国教育史上的地位予以评价。
  • 高阳版《胡雪岩全传》(全6册)

    高阳版《胡雪岩全传》(全6册)

    讲透一代商圣胡雪岩的天才与宿命,影响中国一代企业家的经典!马云读了两遍!胡雪岩传记小说至高经典,其他版本大多是这套书的删减版或改编版。高阳版《胡雪岩全传》出版40年来无可逾越,是商人必备的生存手册。胡雪岩从店伙计到大清巨富花了30年,倾家荡产只花了9天!“有井水处有金庸,有村镇处有高阳。”武侠小说有金庸,历史小说有高阳!高阳的历史小说,注重历史的真实性,又擅长讲故事,读起来轻松畅快,有读者评为“华语历史小说不可逾越的高峰”。翻开本书,看当代历史小说巨匠高阳,重现一代商圣胡雪岩的辉煌与宿命。
  • 名人传记丛书:沃尔特·迪士尼

    名人传记丛书:沃尔特·迪士尼

    名人传记丛书——沃尔特·迪士尼——动画世界的创造者:“立足课本,超越课堂”,以提高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让中小学生从课内受益到课外,是一生的良师益友。
  • 铁血宰相俾斯麦(下)

    铁血宰相俾斯麦(下)

    铁血宰相俾斯麦,是德国近代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和外交家,也是19世纪欧洲政坛的传奇人物。他不但统一了德意志,更创造了日耳曼民族的特殊性格。他的铁血政策深刻地影响了后来德国的政治走向,甚至可以说是他改写了欧洲的历史。当时对于俾斯麦的功过得失,人们褒贬不一,因而作者认为要想真正了解他很有必要对他的精神历史作一些深入细致的研究。在本书里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精彩的心理分析出色地完成了这一任务。在书里作者不仅仅描绘了一个因得胜而神采奕奕的将军形象,而且通过分析俾斯麦身上所特有的三种性格元素——骄傲、勇敢和怨恨——揭示了支配他一生如猛狮般能量不竭的缘由。
  • 仓央嘉措

    仓央嘉措

    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生于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卒于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在这个世界上,仅停留了短短二十四年。从一个穷困喇嘛的儿子,到至为尊贵的活佛,身居清静庄严的布达拉宫圣地,却向往自由率性的凡间。种种奇妙又无奈的际遇,使他看到了权势斗争下人心的险恶、扭曲,也懂得了人世间真正的纯朴、安宁,饱尝了俗世情爱的悲欢离合。他是活佛,也是温柔的情人和出色的诗人,爱情被他写成动人的诗歌,在藏汉各地代代流传。本书以评传体小说的形式,再现了仓央嘉措充满矛盾、痛苦,却因爱情的照耀而华彩灿烂的一生,并以其行事为中心,向读者展示了当时西藏风云变幻的政治局势,以及哺育诗人成长的西藏民间文化广阔图景。
热门推荐
  • 城市奇遇

    城市奇遇

    中篇小说《城市奇遇》讲述了一个农村青年,怀揣梦想,去城市打工。他在城里遭遇了难以想象的歧视,艰难困苦和欺骗。他最后也走到了杀人越货的道路。小说能让人们从这个故事反醒关于生存与发展的时代命题。
  • 好时光

    好时光

    自2006年出版第一本个人诗集,已过去六年。光阴荏苒,恍然如梦。这六年是青春岁月最真实的见证。生命中珍贵的善缘被一一遇见,疼痛和锤炼一一经历。也许得到和失去了些什么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在成长过程中心灵和智慧开启——瞬间的灵感,犹如冥冥之中不可言说神灵的指引和护佑、仁慈智慧的光芒顷刻注满,将我从黯淡、琐碎、奔波的尘世生活中提升、擦亮,看见那些“看不见的金黄”,听见“下午的麦田”的心跳……于是有了这本诗集,你所触摸到的呼吸……
  • 化城

    化城

    有人为出人头地,不惜一再降低底线;有人给人灌“鸡汤”自己饮苦酒,却甘之如饴。新的自媒体时代,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明星。读读吧,这就是你我的“化城”。偷来的锣儿敲不得——酱紫知道,却让自己做了回掩耳盗铃的笨贼。有胆做贼,有心吃肉,就得有身硬骨头去扛打。电话那端林晓筱的斥骂排山倒海汹涌而至,酱紫每次试图分辩都被兜头打了回来,后来她就沉默地挨着,林晓筱的攻击越来越高能,酱紫几次想吼回去,可到底忍住了,忍得整个身子微微战抖。嘟嘟嘟的断线音响起了,酱紫才松开微微痉挛的手,任由电话掉在床上。
  • 官卿官道行

    官卿官道行

    一个千年不死的妖女在寻死路上数次邂逅的故事
  • 一文钱创天下:李嘉诚的创富奇迹

    一文钱创天下:李嘉诚的创富奇迹

    李嘉诚如何把握商场良机,如何做大?李嘉诚如何兵不血刃以7亿搏60亿?李嘉诚如何连续多年稳踞全球华人首富宝座?……想了解富豪李嘉诚的财富创造之道吗?本书通过三条主线来深刻剖析李嘉诚的财富秘密:财富人生,财富管理,财富能力。全书涵盖了李嘉诚的人生每一个阶段,从细节上阐述李嘉诚财富产生的原因,过程,方法,途径,环境,以及他在创富过程中表现的能力,甚至详细描述了李嘉诚在几笔重大生意中的具体操作方法,堪称一部创业实战指南。
  • 神奇植物科学美图大观(青少年神奇世界科学图文丛书)

    神奇植物科学美图大观(青少年神奇世界科学图文丛书)

    《神奇植物科学美图大观(青少年神奇世界科学图文丛书)》针对广大读者的好奇心理和探索心理,全面编撰了世界上存在的各种奥秘未解现象和新探索发展,具有很强的系统性、知识性和神秘性,能够启迪读者思考、增长知识和开阔视野,能够激发读者关心世界和热爱科学,能够培养读者的探索和创新精神。
  • 毛泽东与东周列国志

    毛泽东与东周列国志

    毛泽东熟悉历史,其中有一段是东周列国,也就是从周平王迁都洛阳到秦始皇这段悠久的故事。六经皆史。他从小就读古书,有如《论语》、《孟子》、《庄子》等;凡先秦诸家著作,无所不读。
  • 是枝裕和人间三部曲

    是枝裕和人间三部曲

    1.是枝裕和三部高口碑、高人气作品原著小说。是枝裕和亲撰,以细腻如水之笔,抒写家族之歌与人间情味。2.是枝裕和说,《步履不停》是他必须要写出来的故事,久违的家庭聚会,欢笑背后是深藏在彼此心中不曾说出口的秘密……3.《比海更深》是他有了孩子之后,以父亲为视角创作的作品,与《步履不停》相比,人生不同阶段的创作,抒发了不一样的感悟。4.《小偷家族》惊世骇俗的情节,发人省醒的主题,上映后引发大范围讨论。十年来,是枝裕和关于人性和社会的所有思考,都在这个故事里。在很多意义上,它超越了以往的作品,聚焦弱者的生存法则和跨越血缘的至亲至爱,彻底地刺穿每个读者的心。
  • 伍神

    伍神

    潇潇茫茫,存活于世间,又是为何,是为了成佛,还是成魔?佛魔终究一念之间,合十成佛,入邪为魔,入佛还是入魔……少年念念,沧海之大,人海之茫,不枉此生,终究还是成了非佛非魔……无名孤儿。王者收养。苦苦栽培。看少年苦苦修行成功逆袭为王。
  • 重生豪门影后

    重生豪门影后

    前世,她是亚洲娱乐圈最耀眼的新星,却死于第三者的算计,以吸毒滥交死亡的新闻登上头条! 重生之后,她是剧组默默无闻的道具小妹,唯一有的是前世的勤奋和演技! 她发誓:这一世绝不会放弃事业,这一世绝不会迷醉于爱情,这一世你们欠我的都要还回来! ------- 人品完败,请大家慎跳此坑,给小草点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