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988600000004

第4章 少年时代(3)

这样宏大的抱负与志向,很难让人把它们与一个十五岁的少年联系到一起。可它却实实在在地发生了。想象一下那种场景都是让人无比震撼的:天苍苍,野茫茫,在北方苍茫的天空下,一位少年执剑登上长城高处的险关,长风猎猎,掀动他的衣角发梢,却吹不乱他投向四野的坚定目光。那一刻,他哪里像一位十五岁的少年,倒像一位胸怀天下的志士,正在深情满怀,也豪情满怀地俯视着这多难的人间。

那一个多月里,王阳明不仅仅是登上险关独抒胸臆去了,他还做了很多具体琐碎的事。他走街串户,走访了许多人家,向在关内居住的人民详细了解了关外少数民族的各种情况,包括他们的种族、历史、生活习惯,以及历史上人们对他们是如何防御的,如果他们一旦突入关内应该如何反击……他还仔细地了解了居庸关一带的地理地貌、山川形势、道路交通以及各要塞关隘的兵备情况。除此之外,王阳明还与少数民族群众实际接触,他与当地青少年一起骑马射箭,练习骑射之术。彼时的边关并不太平,常有胡儿骑射来犯,见有胡儿来,王阳明丝毫不惧,上马就去驱逐,以致那些人见到这个少年的影子就落荒而逃。

每一个少年的世界,都曾有过五彩绚烂的梦。情窦初开的少男少女,怀揣的是地老天荒的粉色梦;渴求功名显亲扬名的少年,怀揣的是金榜题名的金色梦;而一心成圣怀抱大志的少年王阳明,他的梦,则充满神奇的英雄色彩。在边关考察期间,他竟然梦到了一个自己从来没有见过的人——伏波将军马援。他不但梦到了他,梦中,他还亲自到了他的伏波庙里去拜谒。

伏波将军马援(公元前14年—公元49年),扶风茂陵人(今陕西兴平东北)人,东汉武帝时期的名将。马援最初在北方以畜牧为业,王莽朝时出仕为官。后来追随光武帝,因讨伐羌族有功,被封为伏波将军。此后马援又屡立战功,先后平定了交趾叛乱,征讨匈奴和乌桓,讨伐南方武陵玉溪蛮族暴动等。老年时,再次出兵匈奴,最终病死疆场。马援曾深得光武帝的信任,是一位彪炳史册的大将军。

马援曾说:“大丈夫立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年老时,马援主动请缨出击匈奴:“方今匈奴、乌桓尚扰北边,欲自请击之。男儿要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手中邪?”

对于马援的故事,王阳明已经在有关书籍里读了太多,他早已是矗立在他心目中的大英雄。那天阳明从外面考察回来,一天的疲倦奔波使他很快就沉入梦乡。那一夜,王阳明第一次在梦里真真切切地见到了他仰慕已久的大英雄。梦里头,马援将军的面容若隐若现看不真切,可王阳明的那份激动心情却是经久不去,一直到梦醒来,他还在为那种饱胀的热情所激励鼓舞着。一首《梦中绝句》就是在那样的心情之下挥笔写下的:

卷甲归来马伏波,早年兵法鬓毛皤。

云埋铜柱雷轰折,六字题文尚不磨。

——《梦中绝句》(《王文成公全书》卷二十)

那时,王阳明还不能想到,四十余年后,他真的迈进马援将军的伏波庙,而现实中的场景竟然与他十五岁时在梦中见到的情景几乎一模一样。王阳明与马援,冥冥中是怎样的一份情缘啊!

当年马援平定交趾叛乱归来,在国境内立了一根铜柱,上题“铜柱折,交趾灭”六个字。而今当年的铜柱早已被云没雷轰折,可马援的英雄事迹却永远不会磨灭。这首诗中所表现出的英雄气概着实让人惊叹。

明朝自立国以来,其北部边境一直不安宁。当时的蒙古各部在被称为“小王子”的达延汗的领导之下,力量壮大,时时与明朝发生边境战争。就在王阳明十五岁这年,蒙古“小王子”还侵入甘州,明朝的将领战死。这件事对王阳明的触动很大,在他看来,要想做圣人,就必须有能力保境安民,而实地考察十分有必要。所以,他就领着两位童仆去了边关。

考察三关归来,再看大明王朝被内忧外困所扰,王阳明忧国之情顿生。他把自己关在房间里,认认真真给皇帝写了个奏折,把他此次去边关考察的种种情状据实写出来,其中包括了他不成熟的军事思想与御敌方略。他甚至想效仿当年的终军,让皇上委派他直接上阵杀敌。

终军是汉武帝时期的一名侍臣,博闻多识,文采飞扬,官至谏议大夫,后来主动请缨,去劝说南越王归顺汉朝。南越王表示愿意归顺,但是南越的大臣却极力反对,他们发兵攻打南越王和汉使者,终军亦被杀害,时年二十余岁。终军少年时就胸怀大志,赴长安时,步入函谷关,关吏给终军“”(即如今天通行证。以帛制之,上面写字,分作两半,出入合符,方能通行。)终军说:“大丈夫四游,必取功名,出关何用此物?”说完弃繻而去,此即“终军弃”故事的由来。王阳明对这个故事,早已烂熟于心。

彼时石英、王勇在京城周围一带肆意掠夺,又有秦中石和尚、刘千斤作乱。王阳明想请求皇上,由他亲自带兵征讨刘千斤、石和尚。

一封奏折,洋洋洒洒几千言,直写得王阳明热血沸腾。他不眠不休地写了几天才写好。写完后,他将那封奏折直接交给了父亲王华,打算由他递交给皇上……

王阳明对父亲说:“欲以诸生上书请效终军故事,愿得壮卒万人,削平草寇,以靖海内。”

对于儿子莫名玩“失踪”这件事,作为父亲的王华已经表示了最大限度的宽容;王阳明回来了,平平安安地回来了,王华没吼也没打他;后来又见他整日把自己关在屋里,抄啊写啊,王华也容忍了。他以为那是儿子收心,要一心攻读诗书了。可当他接过儿子递过来的那封所谓的奏折,打开它看到上面满篇的豪壮之语时,他还是被震撼了,尽管那里面不时闪烁的思想火花也让这位父亲觉得开心与骄傲,可他还是把儿子狠狠地训斥了一通:“汝病狂也!书生妄言取死耳。”真是初生牛犊不怕死啊。这等于是妄议朝政,是作死啊。王华再也不能由着儿子任性胡为了。

王阳明倒也听话,从此,真的再不敢言及此事。

王阳明沉迷于兵法研究,又亲自到边关实地考察,回来后壮志满怀地写下了他的“经略大志”,准备报效国家,实现他做圣人的理想,不想却被父亲王华一顿穷批,也只好收起心性,重新回到书斋来,乖乖读书做学问了。

6 阳明格竹 疲累落疾

明朝的读书人,都极推崇宋代朱熹的学说,将朱熹视为孔孟之后最伟大的圣贤人物,朱熹的书也就成为读书人的必读之书。王阳明从边关考察归来,欲上书皇帝直陈边务,却遭父亲一瓢冷水浇下来。父亲训斥他读书人要以读书为要,王阳明渐渐把那颗躁动的心安定下来,决定步入读书经仕的正途。正是抱着这样的想法,王阳明才开始对朱熹的学说与著作潜心学习研究起来。

朱熹的思想当中,“格物致知”这一观点流传已久,也广为人接受。多少读书人津津乐道于“格物致知”,却只一味地全盘照搬接受,从来没有人去深入地实践过,更不会对此提出半点质疑。

朱熹的“格物致知”,通俗来讲,“格物”就是与事物面对面,“致知”就是达到对这一事物的本质的了解。所以,“格物致知”大意就是说,在我们的生活中,在面对一件事物时,要争取弄明白每一件具体事物的道理,如此天长日久地积累,对具体事物的知识与道理了解得越来越多,最终就可以达到无所不知的境界。

这天,王阳明读书时看到朱熹在书中提到“众物必有表里精粗,一草一木,皆涵至理”。朱熹的意思是,天下万物,包括一草一木,皆包含事物之理。看来,要想弄明白天下事物天理,就得从格一草一木的“分殊之理”开始。正好父亲就职的官署中有一片青青的翠竹,阵阵清风吹来,那满眼的翠绿竹叶在风中轻轻摇曳,王阳明常常看得入了神。那些轻轻摇动的竹子上,到底蕴含着什么样的真知天理?是否真如圣人朱熹所言,只要每天认真对着这片翠绿的竹子“格”,就能明白其中天理?这一年,王阳明已经十六岁了,他依旧在孜孜不倦地寻找着成圣之路。也许,格竹是条不错的途径。

说做就做。正好有一位姓钱的同学,也同王阳明一样沉浸在朱熹的“格物致知”说中,二人一拍即合,推开一切事务,搬个小凳来到竹林,开始专心致志“格竹”。可他们看啊,想啊,从黎明到日落,从日落看到星光满天、夜露打湿了衣裳,依旧看不出那上面的所谓“理”来,人倒是越来越眼昏花,脑糊涂了。那位钱同学,勉强坚持到第三天,终于支撑不下去,他病倒了,就此宣布自己“格竹”失败。王阳明却不甘心,他以为那位钱同学精力太弱,所以才导致格竹失败。自此后,他更加努力地“格”,几乎到了不休不眠的地步。

高强度的体力耗费与脑力付出,终于把王阳明也击倒了。连续格竹七天之后,王阳明已是毛发蓬乱,眼圈儿发黑,眼里横七竖八布满蛛丝一样的血丝。更糟糕的是,他还高烧咳嗽不止,整个人瘦了一大圈。那竹子是再也不能“格”下去了,再“格”下去就把自己的小命“格”进去了。王阳明自然是万分沮丧,他对那位钱同学说:“看来我们做不成圣人了,你看我们格一物都这样困难,又哪来力量来格尽天下万物。”

通过格竹做圣贤的梦,也就此破灭了。那次格竹不但没让王阳明找到成为圣贤之道,还给自己的后半生留下了一个终生不愈的病根——咳嗽。多年后,他还常常受此旧疾困扰,苦不堪言。

人说失败是成功之母,可那次格竹失败,对王阳明来说却是一次极大的打击。他百思不得其解,自己明明按圣人书上所言来“格物”的,为何却不能“致知”。

其实,跳出当事人的角度站在高处,今天的我们再来回头看,就不难理解阳明格竹失败的原因了。他其实是错会了朱熹的意思。朱老夫子提出“格物穷理”“穷天理”“明人伦”是他的“格物穷理”的根本,但又不仅仅局限于道德和人伦,而是将其扩展到自然界的万事万物。范围虽然扩大了,但其大纲根本还是人伦道理。朱熹的观点,天下万物虽然在表面上看起来各有不同,但从本质上说,所有的事物又都存在着最根本最普遍的理,他将这个理视为“天理”,但就每一个独特的事物来说,事物又各有各的“理”,也就是“分殊之理”。要想弄明白事物之中存在的天理,自然要从具体事物的“分殊之理”开始。

王阳明此举,无异于舍本而求末,舍弃了人伦道理,而只就一草一木去探寻其理;其方法也不对,他想一口吃个胖子,直接从竹子这件事物中就探知到万物一理,怎么可能?

其实,当时很多人也类似王阳明,对朱熹学说的精髓并不能真正地理解,这在朱熹在世时已是一种普遍现象。朱圣人曾对此无比苦恼,在给陈齐仲的书信中,他就曾说:“且如今为此学而不穷天理、明人伦、讲圣言、通世故,乃兀然存心于一草一木、一器用之间,此是何学问!”这些忧虑,朱圣人其实早在自己的著述中谈到过,可惜那时阳明年少轻狂,总想走捷径成圣人,可能就略过了那一节,直接进入“格物”环节。

正是欲速则不达,成就圣贤的路可没他想象得那般快捷容易,没有风雨磨砺,没有血与泪的洗礼,哪里那么容易就出一个圣人?

王阳明格竹,不但没有找到成圣之路,反倒把自己的身体搞垮了,那可真够王阳明郁闷的。回望自己探寻圣人之道,真是充满波折。练习骑射,边关考察,被父亲斥责为不务正业异想天开;读书学圣言,又格物失败,正是实践成圣难,读书成圣也难。至此,王阳明开始对自己曾经的理想产生了一丝怀疑,读书做圣人,真的适合他吗?真的可视为人生头等大事吗?朱子的圣言学说真的就那么高不可攀,放之四海而皆准吗?王阳明的心开始飘忽游移了,他不但对自己成圣人的志向产生怀疑,也开始对朱熹的著述论说产生怀疑,那并不是通往圣人境界的平坦大道啊。天下种种新的观点与学说,无不是在对旧观点旧学说的怀疑中迈出第一步的。也许,就是从那一刻起,那一颗叫作心学的种子已被他不知不觉植入心里。

种种通向圣贤的道路都被堵死了,王阳明的日子陷入一种前所未有的迷茫中。他整日病恹恹,百无聊赖,不知道自己还能做些什么。如此一来,因格竹受损伤的身体越发糟糕下去,如何调理自己的身体就成了眼下阳明最为关心的事情。他的目光也从朱圣人的圣贤书中移开来,转而去向那些神仙养生之学。神仙养生之学,是否能帮助王阳明恢复他的健康,又是否让他从中寻找到圣人之路?

同类推荐
  • 蒋介石全传(下)

    蒋介石全传(下)

    蒋介石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人物,他作为旧中国统治阶级的代表和最高统治者,曾经统治中国22年,其后又统治台湾27年,前后近50年。蒋介石(1887—1975)浙江奉化人,名中正,幼名瑞元,谱名周泰,学名志清。1907年入保定全国陆军速成学堂。1908年留学日本。1908年加入同盟会。1910年日本振武学校毕业后,入日本陆军第十三师团第十九联队为士官候补生,辛亥革命后追随孙中山,曾参加反对袁世凯的活动。1923年赴苏联考察军事政治。1924年回国后任黄埔军校校长,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军长。1926年先后制造“中山舰事件”、“整理党务案”,打击共产党和革命势力。后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主席,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主席。率师北伐途中,于1927年发动了“4·12”政变,在各地清党,第一次国共合作公开破裂。1928年任南京国民政府主席,不断进行新军阀混战。1931年“9·18”事变后,任军事委员会委员长,推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围攻红军革命根据地。1936年“西安事变”后,被迫接受抗日主张,实行第二次国共合作。1938年任中国国民党总裁,三民主义青年团团长。
  • 雷军:人因梦想而伟大

    雷军:人因梦想而伟大

    人生充满着期待,梦想连接着未来。雷军一直有个梦,就是建一个受世人尊敬的企业。他不仅建立了属于自己的受人尊敬的企业,也在帮助别人实现心中的梦想。
  • 为什么偏偏是朱元璋

    为什么偏偏是朱元璋

    他是一个不可思议的人:从一无所有的乞丐变成唯我独尊的帝王,率领农民义军打败纵横天下的蒙古铁骑,风雅文弱的南方士民在他的手下变成了逐鹿天下的雄师,果断与谨慎,权谋与机变,信任与多疑,铁血与怀柔,在他的身上奇异结合,他就是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六百多年来,他被称为是影响中国人性格最深的帝王,我们每个人骨子里那种虽谦恭却傲岸,虽卑微却昂扬,即便潦倒也不肯放弃理想的性格,在他那里得到了最完美的诠释。
  • 林徽因画传

    林徽因画传

    以流畅自然的文字记叙一代才女林徽因的传奇一生,并配以数十幅精美珍贵的历史照片,图文并茂地讲述既是建筑家又是诗人的“第一才女”林徽因的一生,感受这位美貌与智慧并重的才女的精彩人生。
  • 巴蜀奇人(巴蜀文化丛书)

    巴蜀奇人(巴蜀文化丛书)

    展现了作者对于稗官野史和民风民俗这类下里巴人式的东西的熟稔。他为我们开辟了另一条道路:历史后花园的隐秘小径。
热门推荐
  • 我为什么要写作(小经典系列)

    我为什么要写作(小经典系列)

    乔治·奥威尔不但是最著名的反极权小说的作者,还是著名的英语文体家、第一流的散文家以及头脑清醒、目光犀利的文学评论家。《我为什么要写作》选入作者《如此欢乐童年》等著名忆旧、纪实作品以及《我为什么要写作》、《政治与英语》等著名论文。
  • 混沌魔尊

    混沌魔尊

    一个从坟堆中刨出的婴儿,身藏惊天之秘,以天骄之姿强势崛起,一步步揭开身体暗藏的可怕真相。背负家族的血仇,心怀守护至亲的信念,浴血杀戮,执戟而行,与天争命,当真相浮出水面,却又是晴天霹雳……
  • 地球求生指南

    地球求生指南

    一个滞留在地球的外星科考员,想要活下去真的很困难呢。我,外星人,打钱!
  • 末世之男神的笑面萝莉

    末世之男神的笑面萝莉

    冥冥之中遇见你,我生命的幸运。——苏阎秦安安,末世令人退让三尺的笑面萝莉。可又有谁知,她的威名是由身边一个个亲人用生命教导而换来的。而她活下去的支撑点也只是因为那一句——活下去。一时大意,她丧了命。但她回到了那个一切悲剧还没发生的开始。今生她遇到了另一个让自己活下去的人。————————————————他与她素不相识,第一次合作两个人的默契却意外的好他,末世之中最为强大的存在,在某一天他有了一个甜蜜的守护——秦安安。乱世间,看两人如何携手共闯末世!!
  • 绝世狂妃临天下

    绝世狂妃临天下

    生命中没有爱情的人,不知为何,竟会爱上你
  • 致敬加泰罗尼亚(奥威尔作品集)

    致敬加泰罗尼亚(奥威尔作品集)

    1936年西班牙内战爆发,奥威尔来到加泰罗尼亚,参加了反佛朗哥政权的西班牙马克思主义统一工人党民兵部队。他在前线待了近6个月,直到被狙击手击中才不得不回国休养。基于这段经历,他以黑白胶片般冷静的语言客观展示了战争的艰辛、民众的热情、局势的变幻、媒体的歪曲,讲述了对战争的理解,剖析了战争的表象与实质,揭露了关于内战的谎言。
  • 天神大人带回家

    天神大人带回家

    因为某些原因,天界众神无法管理其它世界,有着无限时间和生命,又没有事干,缺少娱乐的众神便联手开辟了一个特殊空间,打造出了一个与众不同的世界,有了舞台,怎么可以没有演员呢?于是,天神选中100人,赐予神力,成为神使,投放到这个特殊世界中十年后,世界的某处会升起一处绝顶,上面会有十个王位,当十个王位全都坐满游戏结束,世界会被重置,胜出者会回到原来的世界并被满足一个愿望
  • 画中仙之有生年

    画中仙之有生年

    因为画中仙的长生之术而引发的江湖纷争仍在继续,只想肆意江湖,潇洒一生的墨染始终不得安宁;武林盟主霍衍的寿命一点点走到尽头;打着复仇旗号,杀死亲人同门而被墨染割袍断义的卿水水也为长生而盯上了画中仙。一场血雨腥风悄然而至。
  • 珍居田园

    珍居田园

    卖了她,还要谋害她弟,卖身钱还要养这群白眼狼,呸!哪有这么好的事!看她如何让这群白眼狼赔了夫人又折兵!可是,弟弟,咱没家了。穿山越岭,带领幼弟寻找悠然田园,建设他们的幸福家园!
  • 宗伯集

    宗伯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