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992200000009

第9章 南怀瑾非凡的商业智慧(6)

南怀瑾饱读诗书,自然懂得古人授权艺术。他明白敢于放权并善于放权是一个管理者取得成就的基础和条件。尽己之能不如尽人之力,尽人之力又不如尽人之智。在金温铁路建设过程中,授权是他的主要管理方式。

金温铁路建设投资总额高达172亿美元,在二十多年前的中国,这是一个很大的工程项目。1989年10月20日,南怀瑾派出其香港联盈公司和台湾方面代表尹衍梁和李传洪两人去浙江,同浙江省代表做了3天深入研讨,于10月22日签订了合作意向书,南怀瑾根本没有到场。1989年2月26日,双方正式签署合作协议时,南怀瑾也是让李素美签字,他只是做个见证人。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这是南怀瑾的一项重要管理智慧。高明的领导者往往能把员工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出来,通过聚大家之力和大家之智来达到管理的目的。当年汉高祖刘邦之所以能打败盖世英雄项羽,很大程度是懂得用贤才和善于向下属授权。他把带兵打仗指挥权交给了韩信,把计策谋略交给了张良,把后勤财务交给了萧何,通过合理的授权,创造了一个使能人充分发挥自己能力的平台。南怀瑾太清楚这些历史典故了,所以,当商量研究金温铁路如何通过开发房地产来弥补铁路建设的资金缺口和规划设计时,南怀瑾是这样说的:彭会记师讲铁路码头衔接问题要注意,陈(定国)博士、蔡(世亮)老板牺牲了自己的事情到杭州去看一看,将来其他方面及房地产,蔡老板口袋里另有妙计,我就在这里听命了。温州方面房地产和火车站设计也有问题,这次由姚(永棣)老师一路去,他学都市设计的,规划问题,去观察一番,再提出他智慧的意见,我是动不出脑筋来的,猛闯猛打,答应了就去做,就这样一个信念。

1993年2月,金温铁道开发公司班子走马上任时,南怀瑾也是这样吩咐的:“董宏,你大胆地做,铁路做不好,到上海盈亚集团公司来做,这事是一样的。在人事方面,我跟伟国也讲了,要抽人尽管抽。铁路凭杨国章一个人就能挡住。”这是多么信任的语言。南怀瑾的跟随者还有不好好努力的理由?

授权之后,专业的事情当然就由专业的人士去办了,南怀瑾就又回到自己该做的事情上——一个主事者应该担当的角色。随着金温铁路预算一路走高,他不得不想尽各种法子去寻找资金,但是他对于授权出去的事情,一直坚持自己的原则,给予充分的尊重。1993年8月15日,有着美国铁路工程建设经验的侯承业应邀担任金温铁路总顾问,从香港启程前往浙江丽水收集向国外银行贷款的报告书所需的材料时,南怀瑾特地交代,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一些事你看着办就可以了。这话让侯承业感到南怀瑾对他的充分信任,以至于他后来身体瘦了几十斤,仅用了3个月的时间,就走遍整个金温铁路建设工地,完成了高达数米的报告书材料搜集和写作。

修建铁路是一项大工程,南怀瑾是整个金温铁路建设的谋划指挥者,他知道单靠个人的努力是无法完成的。当一切准备就绪后,南怀瑾便开始通过授权的方式来催化整个项目的集体推进。1993年金温铁路刚上马,总指挥部就根据南怀瑾的意见,借力沿线政府组织了一批工作组深入到各地指挥开展“百日大战”,积极抢修工程。尤其是金华至缙云段,中层管理人员继续放权,积极吸纳周边民众参加义务劳动。从乡镇干部到普通百姓,政府民众齐心奉献,即便是在春节期间,大家也毫不懈怠,以饱满的热情和干劲毫不吝啬地为铁路建设出工出力,仅经过了一个多月的紧张筹备,建设铁路所需要的路基土石方基本上全部到位。

管理的最终目标在于提高经营绩效,许多管理思想的发展,均是针对效率的提高而来的,授权就是管理学中的智慧。邓小平说:“不管黑猫白猫,抓到老鼠的就是好猫。”领导方式也是如此,只要授权能够提升管理效率,增加管理者的领导力,那么就是合理有效的好办法。尽管金温铁路的修建历史已经蒙上了20世纪的尘埃,但南怀瑾逐层授权的领导方式却并没有过时,即使是今天,依然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研究。

有效沟通,成功管理的手段

在现代的管理理念中,顺畅的沟通往往是成功的一半。南怀瑾对于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十分看重。1992年11月,他在给浙江省政府领导人的信中曾经写道:“过去我们双方沟通意见因交通不便,咨询阻碍,经过转告,或因了解水平不同,或因加入中间个人意见,因此而发生误解,妨碍进度,不胜枚举。”信件中的只言片语就足以证明这一点。

金温铁路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条中外合资修建的铁路,观念上和行动上开了风气之先,领先了国内民资参与铁路建设二十多年时间。我国政府在2013年才确定基层铁路建设和管理单位为公司制,鼓励民资参与投资经营。因此,南怀瑾在筹备和倡导金温铁路建设的过程中,也曾遭遇过前所未有的困难。在铁路建设的资金投入、工程建设以及产权归属、人事安排、经营管理等问题上,都出现不同的意见分歧,需要各方进行细致的规划和反复的洽谈商议,没有有效的沟通,合作是根本不可能达成或推进的。

南怀瑾是一个知晓人生经营的人,他在政治上主张“买票不如入场”,一生游走于国共两党和海内外政商学者之间,广泛结交仁人志士,积累了深厚的人脉资源,所以在做事的过程中,总能够得到足够的人脉支持。通过有影响力的人士居间沟通是他的一种经营智慧。在金温铁路建设需要同中央和地方沟通时,他聘请的全权代表许鸣真就发挥了很大作用。

浙江省政府请示中外合资经营金温铁路的报告曾在中央有关部委搁置很久,为此南怀瑾特地委派香港联盈公司总经理李素美和金温铁路工程指挥部总指挥杨国章,一同上京求教许鸣真老师,请他鼎力相助。南怀瑾明白,天下事都是如此,你看到了一个大前提,一个大远景,是造福国家和民族,但是大多数的人,看不到那么远。许鸣真曾在中央统战部工作,当过国防科工委的领导,儿子许永跃时在陈云身边当秘书,方便和各方沟通联系。在许鸣真的帮助下,有关批文很快得以完成。

所谓沟通,就是一个磨合、适应并逐渐建立起默契,达成统一意见和目标的过程。从1989年年末开始,南怀瑾便频繁与浙江省政府方面商讨金温铁路的修建计划,但两者的看法和关心的问题显然并不一致。浙江省政府方面认为,金温铁路最关键的问题在资金,只要资金到位,那么,修建自然不成问题。但南怀瑾在这个问题上,显然有着更为细致、深刻的认识。何况双方的思想意识、行为观念也不尽相同,抱定的价值观也是不一样的,出现分歧也在所难免。在和浙江方面的沟通过程中,许鸣真也起了关键作用。双方最初在上海会谈建设金温铁路时,南怀瑾就是委托许鸣真帮助洽谈的。后来和浙江方面出现意见分歧,也是许鸣真帮助协调的。如1994年因为中国银行不肯为金温铁路建设向国外银行贷款担保,金温铁道公司调整股份,引进铁道部出资参股,也是许鸣真从中帮助斡旋。

除了通过权威人士居间沟通外,借助书信往来,直抒己见,也是南怀瑾与各方沟通的重要手段。1992年11月22日,南怀瑾在给浙江省政府领导柴松岳和刘锡荣的一封信中,就曾直言不讳地说:“在贵方观念所急需的事,因立场不同,环境有异,贵方只要资金到位,铁路开工,便可万事大吉,其他确切不在考虑范围之列。其实资金不是问题,不需要怀疑,如果怀疑敝方资金有问题,贵方早应不该与敝方合作,另觅高明。与其先生等可知资金不是问题,那么,在开工所急需要的全线施工的计划书,及全线工程的明细价格估计书等,一直到了现在,我们没有看见一个字,岂不为一大笑话。”这话一针见血地说出了双方的问题所在,有利于双方避免分歧,妥善解决问题。

在金温铁路上马伊始,金温铁道公司许多干部职工还不清楚自己的职责任务时,南怀瑾也是通过书信来沟通的。当时他曾给公司同仁写过两封长达近万言的长信,细致阐述了公司的宗旨、业务、组织、管理等事项。他在信中说:“我写此信致敬诸位同仁的目的,是在既已就位的岗位上,应认清本公司的宗旨、精神与工作方向,然后能在同一认知的目标,互相沟通各就各位努力,单独奋斗,通力合作。”目的清晰明了。

在20世纪90年代,电话、网络远远没有今天发达,当时南怀瑾与各方面的沟通主要是通过信件以及熟人转达。此外,他还有一个个人特征鲜明的沟通方法,就是通过讲话录音来实现。在一些重要会谈和重要场合,南怀瑾因为种种原因不能亲临现场,就事先把个人意见讲话录制好,让有关人员带到现场播放。这种录音沟通方法有许多妙用,一是不会因中间转达者过滤漏水,误传或漏掉个人的真实意见,具有真实性;二是可以留存备查,作为依据;三是避免一些面对面沟通时不方便表述的意见阐述。1992年9月,李素美、蔡世亮、姚永棣等到上海、杭州谈合作建设金温铁路事项时,南怀瑾就是通过录音讲话向浙江方面表达自己的意见。

组织机构越是庞大,领导者耗费在沟通上的时间和成本也就越多,南怀瑾深知有效沟通的重要性,所以他不厌其烦地写信、开会,为的就是提高工作效率,进而提高管理效率。通过各种有效途径的沟通,在某种程度上消除了与合作方的意见分歧,强化了公司内部的凝聚力,创造了和谐的外部作业环境,有力地促进了事业的发展。

制度管理,实现“人治”的捷径

制度与文化是企业管理中两个最基本的管理手段。一个优秀的企业一定是一个制度完善、管理规范、文化共享的企业。因为企业管理制度是企业为求得最大效益,在生产管理实践活动中制定的各种带有强制性义务,并能保障一定权利的各项规定或条例,是实现企业目标的有力措施和手段。它作为员工行为规范的模式,能使员工个人的活动得以合理进行,同时又成为维护员工共同利益的一种强制手段。因此,企业的各项管理制度,是企业进行正常经营管理所必需的强有力的保证。科学的管理制度可以大大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创造一个融洽、竞争、有序的工作环境。

中国古代历史上曾有“儒法之争”,儒家主张人治,或称德治、礼治,将天意、道德、权力融为一体,强调以德取天下,以德治理天下,认为国家应该由具有高尚道德的明君贤臣通过道德感化来治理;而法家则主张依靠法治,则主张国家主要应由掌权者通过强制性法律来治理,提倡“法、术、势”,强调“务法不务德”。尽管南怀瑾从投身金温铁路建设开始,就未曾想过赚钱扬名,为的是造福社会民众,崇尚德和礼,但在具体经营管理企业时,他很清楚“人治”存在种种不可避免的弊端,容易造成管理经营上的阻塞和混乱,即便是整个工程的管理队伍中有不少他的学生,他还是选择通过建章立制进行管理,用制度去管人。

1992年2月26日,根据南怀瑾的授权,香港联盈兴业有限公司代表李素美与浙江省政府有关方面签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第一份中外合资修建铁路的合同。这份合同十分清楚详细地写明了双方的责任与义务,其中包括双方的出资比例、股权分配转让方式、总投资金额以及资金的具体注入办法等。

值得一提的是,合同中对于公司的管理框架也做了十分详细的规定,确定“合资公司董事由9名董事组成,由合营双方以书面方式委派,其中甲方委派3名,乙方委派6名,董事长由乙方委派,副董事长由甲方委派,另设名誉董事长两名,甲乙方各委派一名”。该合同还对董事的任期和权限等进行了详细说明,这种董事会负责的管理制度来源于西方现代化的管理方式,是一种类似于三权分立的权力制衡制度,能从一定程度上避免“任人唯亲”、“专政独裁”等传统管理问题,从企业初建立就为确立制度管理创造条件。

经营管理是一项极其复杂的工程,即便遗漏的只是一个小小的细节,也很有可能造成巨大损失,“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并非危言耸听。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有过错不要紧,关键是制度能够把个人过错所造成的不良影响消减到最小。因此,南怀瑾十分重视运用规章制度来管理企业,运用法律协议约束合作伙伴,推动双方合作和金温铁路建设顺利进行。对不遵章守规者,坚决给予批评呵斥。

前述受南怀瑾写信批评的金温铁路温州联办章主任,擅自做主动用合营公司的美元存款,兑换人民币做生意,明知是得不偿失,还一意孤行。南怀瑾严厉指责其在财务运作上不合公司作业原则,要求其遵守制度,按月报送月报,按年报送年报,及用种种合法手续去办理。

南怀瑾在和浙江省政府合作建设金温铁路过程中,最大的意见就是对方不按契约办事,有合同不照章执行。如只知道借钱,不按合同约定去开发土地生钱;如公司章程约定每年一次的董事会,在1995年改为浙江省政府委派董事长后拖延了两年,需要调高概算,需要盖章时才开。这个意见,也是南怀瑾主张通过建立制度来实现“人治”的重要体现。

同类推荐
  • 洛克菲勒写给儿子的38封信

    洛克菲勒写给儿子的38封信

    本书是洛克菲勒写给儿子的38封家书。洛克菲勒白手起家,成为历史上超级富有的人不是偶然,而他对于如何获得成功,如何在磨难中发展自己等,所思所想,句句精辟。本书的动人之处在于洛克菲勒不仅仅在教导儿子如何赚钱,更重要的是,他告诉了我们应该怎样活,怎样活得有尊严且能为社会创造更多价值。
  • 对症下药

    对症下药

    每个人因自身个性不同,表现出不同的治人之道,而敢说硬话在曾国藩治人哲学中颇为明显,或者说是曾国藩治人决断的一项突出表现。这与曾国藩的明强不倔的性格有极大关系。因此,在治人之上,就应区别性格,“对症下药”。在有关催眠的课堂上,通常会引介病人到学生面前,并且对病人的个人背景资料作详细的调查,其中一个病例印象非常深刻:有一天,一个显然具有强烈宗教倾向的中年妇女在女仆陪伴下柱着拐杖出现在我的诊室。她大约五十八岁左右,而且左脚罹患麻痹症长达十七年之久。我让她坐在一张很舒适的椅子上,然后请她将一切告知我。她开始一五一十地叙述整个生病的经过以及所受的痛苦。最后,我打断她:“好了,现在没有时间再多说了,马上要将你催眠。”
  • 给人生每日的心灵感悟

    给人生每日的心灵感悟

    本书将人生的哲理、感悟与生动的故事集于一体,从小文章里体会大智慧,从中我们可以读到智者的睿智、学者的思考、长者的经验。短小精悍的文章教我们用一种简单的思维化解生活中的问题,用一种平和的心态面对复杂的人生,此时你的人生会豁然开朗,生命的追求、人生的感悟就升华到一个新的境界。
  • 低调做人高调做事大全集(超值金版)

    低调做人高调做事大全集(超值金版)

    在人的一生中,能够立定根基的不外乎两件事:一是做人,二是做事。会不会做人,决定一个人的事业成败和人生走势;会不会做事,决定一个人的成就高低和生存状态。低调做人, 高调做事。一个人如果做到这两点,就能够不断地发展与成就自己。陈荣赋、张凯编著的《低调做人,高调做事大全集》将低调做人、高调做事的细节一一呈现。《低调做人,高调做事大全集》取材于我们熟悉的生活,通过生动有趣的实例和简洁的分析,将做人做事的智慧加以系统总结以供你参考,语言平实、活泼,娓娓叙来又无哗众取宠之意,目的是启迪你的智慧,让你在烦躁的生活中顿悟人生之道。
  • 改变你自己

    改变你自己

    格登·史密斯说过,他曾经见过的最幸福的人就是在德兰德斯的防御工事上劳动的一个奴隶——他仅有一条腿,相貌极其丑陋,身上还戴着沉重的锁链。
热门推荐
  • 美学之路

    美学之路

    就是金手指炸了,即然是有这么个大框架,不用怎么自己想介始什么的了。本文,看了就想喷,也许有可能喷得懒得喷。。。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演说的秘密

    演说的秘密

    这将是一本非常简洁的书,阅读起来将非常地轻松……上篇——恐龙格鲁的故事。本篇讲述了一个美好而感人的故事,由小恐龙格鲁带你进入神奇的恐龙世界,感受奇迹由何成就!下篇——恐龙格鲁的训练。本篇把演讲成功的秘密归为四个商数:智力商数、情感商数、体力商数和心灵商数!每个商数中有一些关键的法则,所有提及的法则都将成为你致胜的法宝。最英勇的人也一定是最信仰法则力量的人。
  • 科学家论语

    科学家论语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文献与研究》编辑部自2007年以来,以“世事评忆”为题,陆续编发了我国一些著名科学家的有关论语,引起读者的高度关注。这些科学家人都亲历了中国近现代目前许多重大事件,对20世纪中国历史进程中旧与新、落后与进步、曲折与胜利等有切实的感受和对比。因此,他们在评忆、论语中对新中国、中国共产党、中国社会主义的认识,对中国知识分子、中国科学家的责任的看法,对人生目的和价值的思考等,有其独到和深刻之处。为此,我们将李四光、华罗庚、杨振宁、李政道、钱学森、钱伟长、袁隆平等人的评忆内容,以《科学家论语》为名,结集出版。
  • 真世抄录

    真世抄录

    姻缘,因你而起,我不愿错过;苦果,因你而生,我甘愿亲尝。生生苦终,世世轮回,天覆地灭,执手不弃。——真世抄录,抄得是一众痴情人儿,录的是一册荒唐事儿。
  • 农村留守妇女

    农村留守妇女

    在当代中国,有这样一个女性群体,因为产业结构发生了变化,她们的丈夫外出务工,她们被定义为“留守妇女”。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叶敬忠先生作过比较系统的留守妇女调查研究,他在《阡陌独舞:中国农村留守妇女》一书中指出:“自20世纪80年代始,大量已婚男性劳动力外出到城市务工,农村留守妇女现象随之出现。丈夫外出务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家庭收入水平,改善了家庭生活,但因为丈夫在家庭中的缺席,留守妇女独自承担起了农业生产、子女抚养、老人赡养等家庭责任,因而面临劳动负担和心理负担同时加重的困境。”另有课题报告称,目前我国有近5000万留守妇女,劳动强度高、精神负担重、生活压力大,是压在她们头上的新的“三座大山”。一位长期研究中国留守人口的学者认为,“当代中国留守妇女的数量之大、承受负担之重,不仅在中国历史上,就是在世界的现代化进程中,都是少见的。”
  • 别具一格的蹴鞠与马球

    别具一格的蹴鞠与马球

    《别具一格的蹴鞠与马球》中讲述的马球,古称击鞠,即骑马打球,是一项古老的体育活动。在我国唐朝时期,马球运动非常流行,从宫廷到民间 都有广泛的开展。唐以后,马球运动不断发展演变,走向衰落,却同时向周边地区不断传播,甚至传向海外,成为今天的马球运动。
  • 破红芪

    破红芪

    她是百年的孤鬼,他是佛祖座下的伏虎罗汉。后来,她转世了,做了七世的尼姑。最后一世,才遇到了陈阿虎。却烟消云散,化为须有。佛祖大发慈悲,把阿芪散破的魂魄收集在一颗念珠上,在后来,那颗念珠被佛祖赠给了伏虎罗汉……
  • 重生终结者

    重生终结者

    陶晴的工作内容:搞穿越,灭绝重生!陶晴的工作原则:人开挂,我开大挂!陶晴的工作理念:谁重生,我整死谁!陶晴的工作目标:附身好,天地不知!陶晴的工作现状:综以上,噩梦一场……重生终结者,陶晴喜欢这个职业,因为可以享受斗来斗去斗死人的过程,更因为可以碾转在不同的时空,然后身临其境却又冷眼旁观他们的喜怒痴怨嗔……直到有一天,她自己沦陷在别人的故事里……
  • 不朽人皇

    不朽人皇

    随着万年一次的仙渊之争面临再度开启,大陆各方势力蠢蠢欲动,只为一窥仙机。也因此,一个风云际会的大时代正在到来。书友群:590718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