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999900000001

第1章 常识不寻常

熊丙奇先生的新著《教育的挑战》就要出版了,嘱我写点文字。我很愉快地接受了邀请,因为我一直为这位敢说真话、为教育鼓与呼的朋友而感动。

丙奇兄是一个勤奋的写作者。在《新京报》、《北京青年报》、《东方早报》、《南方都市报》等全国报刊上,几乎每天都可以读到他的文字,尽管有些文章用了“冰启”等马甲,但我一看就知是他的笔法。我也在三个报刊上开了专栏,一个月一篇,就已经够忙乎了,但是丙奇兄的专栏大多是一周一篇,他的忙碌与勤奋可想而知。

丙奇兄也是一个智慧的学习者。其实他并不是教育的“科班”出身,认识他的时候,他还在上海交通大学的党委宣传部工作,所以,他的早期著作基本围绕着大学生教育问题展开,如《步入大学》、《成功宝典》、《大学生创业》、《高校学生工作者手册》、《青春档案》、《迈向成功》、《网络文明》、《直面就业》等。这些著作为他转向教育问题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但是,要想解决中国大学教育的问题,必须回到基础教育。所以,他与此同时又开始了漫长的学习过程。其中一个路径就是与教育学者对话。记得2004年,熊丙奇先生作为新浪网的特约记者,与我进行了一次很长的对话,我提出了教育的最大失误是不把人当人、教育改革的关键是要倾听民众的声音、应该让社会资本更容易地进入教育领域等观点。后来这篇访谈以《教育改革的方向》为题正式发表。

丙奇兄的可贵,不在于他说出了多少石破天惊的言论,而在于他守住了一份教育学者的良心,守住了教育的基本常识,敏锐地发现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教育问题。我百度了一下,关于熊丙奇的相关新闻约55000篇,其中2012年4月18—19日两天,丙奇就在各种媒体发出了以下声音:“大学校长被撤喜与忧”、“决策公开难行高校腐败不止”、“自主招生资格造假也应认定为作弊”、“一桩剪发引发的血案”、“幼儿园校车不应该被排除在保障体系之外”、“高考志愿,合适才是最重要”等,可以说,中国社会的每一个教育问题,几乎都有他的声音,他从来没有缺席。

这本《教育的挑战:别忘了教育是什么》是丙奇的第四本教育时评作品精选。在这本书中,丙奇围绕年度教育的重大事件,对事件背后的教育问题做出了深度剖析,并按照教育的价值挑战、教育公平的挑战、教育理念的挑战、教育模式的挑战、教师职业的挑战、教育管理的挑战、教育改革的挑战、教育国际化的挑战等八个方面进行了梳理。这样,一篇篇看似单独的文章,就有了强大的逻辑力量。

在有的人笔下,当今中国教育时评其实很好写,只需怒骂就能成文章,但丙奇不同。特别需要提出的是,他这本书,不是简单地指点江山信笔评论,不是幸灾乐祸地把伤疤揭开来示众,而是努力剖析教育问题产生的社会背景与文化土壤,尽力提出许多具体的解决方案。所以,他的这种建设性的批评,在浮躁的当下,显得尤为难能可贵。

在全书的结束语部分,丙奇深有感触地说道:“教育的本质十分简单,就是让人生活得更美好,为此,最重要的是给予孩子公民教育、生活教育、人格教育,但现在,教育被注入太多的非教育功能,因此,在这种教育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一代又一代,有不少也已经不知道教育的本质。另外,在长期政府、学校、社会责任不明晰的教育管理体系中,大家已经不清楚教育的权责边界,不知道政府拥有哪些教育权力,公民有哪些教育权利,在政府不履责,同时越权,自身权益受损时,还浑然不觉,有时甚至为政府越权管理的方式叫好。从这一意义上说,我国教育需要一场全民启蒙运动。”

我非常赞同丙奇的判断和呼吁,几年前,我也提出了“回到教育的原点”,希望开展一个全民的教育大讨论,通过讨论,让全社会更加深刻地理解教育,知道教育应该做什么,教育的底线在哪里,什么是好的教育等等。当我们不停地大声疾呼创新时,往往会忽视,“旧”的精彩之处是创造“新”的坚实基础。教育的常识,恰恰需要我们辨析、继承、坚守。丙奇的意义,在于他主动承担了这份责任。愿他永秉此心、奇笔制胜,在中国教育的全民启蒙讨论中,且行且歌且评且谏,用笔用心,书写出自己不寻常的人生。

朱永新

2012年4月19日晨,写于张掖

同类推荐
  • 用生命的母语做教育:陶行知与杜威教育思想对比研究(谷臻小简·AI导读版)

    用生命的母语做教育:陶行知与杜威教育思想对比研究(谷臻小简·AI导读版)

    这是一本以“草根立场”,揭示杜威、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异同之处,以反思和启示当下教育的学术研究类著作。什么是教育?如何教育?这本书给你答案。
  • 十个怎么办:民生热点面对面

    十个怎么办:民生热点面对面

    本书以新华社播发的相关稿件为基础,再编辑深加工,并配发新华社播发的有关图片图标漫画,全面生动地讲述了当前重要民生热点话题,涉及教育、就业、医疗、收入分配、养老、食品安全等内容,通俗易懂、观点准确,适合党员领导干部、时政爱好者和广大公务员考生参阅。
  • 广播电视艺术学通论

    广播电视艺术学通论

    本书奉献给读者的是作者对于当今广播电视艺术的审美创造、文化传播、艺术功能、产业理念及实践等诸多问题的思考与探索。本书是一本关于广播电视艺术学的基本理论著作,书中对广播电视艺术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进行了准确界定,研究分析广播电视艺术的构成要素、功能及其属性,并在此基础上试图建构起关于广播电视艺术学的概念范畴及知识体系。
  • 从地震的视角审视中国的崛起

    从地震的视角审视中国的崛起

    一个国家的崛起,不仅需要经济的发达、军事的保障、科技的进步,还要有社会力量的崛起、民族精神的崛起,一个国家民族士气、凝聚力的崛起。而汶川特大地震,对中国而言,是一场巨大的灾难,但也将一个正在崛起的中国全方位的展现给世界。
  • 男人的声音:16位“性别平等男”讲故事

    男人的声音:16位“性别平等男”讲故事

    《男人的声音:16位“性别平等男”讲故事》介绍了16篇精彩的高校演讲实录,16位与传统的“大男子汉”不—样的男人,分享他们的生命历程与性别思考。16个男人千姿百态的故事,有一个共同特点:他们都不认同于传统的男性角色,不认同于二元划分的父权体制,或从理论,或从实践,或从自身做起,反思、颠覆传统时性别角色,重新构筑着与女人的关系,挑战着性别不平等的父权社会。他们或是从事学术研究的男性性别平等主义者,或者致力于终止针对妇女暴力的行动家,或者致力于改变农村妇女儿童生存处境的公益达人,或者是正在从事传统上女性从事的家庭和社会角色的男人,或者是致力于推动性别多元平等的社会活动家,或者本身便是性别多元的实践者,如变性人、恋裙装者、颠覆性别二元划分的酷儿……聆听他们的故事,聆听“不一样的男性声音”,开启你自身与性别有关的全新思考!
热门推荐
  • 虫洞

    虫洞

    现代物理学研究认为,宇宙中存在黑洞、白洞和虫洞。黑洞具有超强的吸附力,物质一旦陷落进去便无法逃脱;白洞与黑洞恰好相反,其不但不吸收物质,还不断向外释放物质;虫洞即爱因斯坦最早提出的时空隧道,是介于黑洞与白洞之间的桥梁。在《虫洞》一书中,作者以白洞隐喻生命之诞生,以虫洞隐喻生命之旅程,以黑洞隐喻生命之死亡,试图围绕虫洞这一神秘的天体物理现象和物质运行规律重新认识世界和解读生命。
  • 跟谁都能聊得来

    跟谁都能聊得来

    会聊天的人更受欢迎。会聊天,新朋友就会一个接着一个来!超级聊天学通过实例分析了聊天高手具备的修养,传授您打破沉默的聊天方法,教您运用巧妙的聊天手法来展开与接续,进而培养出让场面热闹的聊天能力。您只要依照本书的方法循序渐进地修习,就一定能够成为聊天高手、交际大王。
  • 全能世界架构师

    全能世界架构师

    “安德烈大师,我们想要个剑与魔法的世界,您看能不能……““《哈利波特》《冰与火之歌》或者《指环王》,你们随便选一部吧。”“安德烈大师,您能不能给我们设计一个恐怖世界?”“行啊,我这里有《闪灵》《逃生》《寂静岭》,选一个?”这是安德烈在异界成为全能世界架构师的故事。
  • 次元之黑魂系统

    次元之黑魂系统

    继承黑魂与只狼的传承,进入我英的世界混日子,陈锋表示还是清闲自在。欧尔麦特:“一切已经没事了,你如果要问为什么。。。”陈锋从后面捂住了欧叔的嘴“没错,我来了。”
  • 侠不曾亡

    侠不曾亡

    这是一部传统武侠作品。不玄幻,不穿越。我不期待靠它赚钱。只是写给怀念纯粹武侠的某个你以及我自己。作为一个八零后,永远忘不了那些抱着武侠小说夜读的日子。向那些曾经的武侠巨匠致敬。
  • 如月中天

    如月中天

    啊,一脸纯良的金陵首富朱家二爷对我笑了!他是不是喜欢我!诶?好烦,以后的孩子要叫什么名字?哦,认错人啦?诶诶诶?帅小伙等等,不如你拜我为师吧?我会修仙!小道姑破旧的道袍下藏着满满的脑补。开什么玩笑?道姑就不能喜欢帅小伙吗?道姑就不能吃肉吗?今天我月小小不仅要泡男人!还要大口吃肉!
  • 春闺玉堂

    春闺玉堂

    十二岁的方幼清,从姑母家重头再来。谁害父流放,谁夺她性命,谁让她一生努力化为乌有?她誓要查清这一切缘由,再不让今生重蹈上世覆辙。然上有姑父朝堂大员,一家之主;中有婶母虎视眈眈,机关算计;下有姐妹心机叵测,手段层出;另有仆妇丫鬟迎高踩低,狐假虎威。她这位表小姐,无依无靠,无权无势,如何从寄人篱下中拼搏而出?春闺褴褛,玉堂锦绣。圆上一世的遗憾,补这一生的美满。
  • 蓦然回首君犹在

    蓦然回首君犹在

    她的出现,就像一抹明媚的阳光,照亮了他孤独暗淡的生活。她用自己所有的爱来替他抚平伤痛,陪他走出困境。她成为了他唯一的牵挂和努力的动力,他决心要用一生来好好守护她。然事与愿违,为了她的发展,他选择忍痛分手只身离开。在异国他乡他仍默默在关注她,思念她。而她则误以为他爱上了别人,痛不欲生,只得寄情于工作,在事业上取得了很大成就。多年以后,他功成名就华丽归来,想给她最好的幸福。但她对他怨念已深,始终不肯原谅。在历经诸多波折之后,误会终于解除,原来他的心一直都在,未曾离开过。痴情总裁终抱得美人归。
  • The Wizard

    The Wizard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哈佛优等生最欣赏的200个人生故事

    哈佛优等生最欣赏的200个人生故事

    这是一本关于哈佛人生智慧的书,从做人、做事、性格、交往和处世等方面遴选了哈佛优等生最欣赏的200个人生故事。阅读这些经典的人生故事,可以从中感触到哈佛精神的精髓所在,能够感受到自己是在与哈佛大师进行深层的沟通。不可否认,这些人生故事就像哈佛给予的人生忠告,品味它们,就好像浸润在智者的思想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