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001100000006

第6章 品性教育(3)

分享,先要拥有

伊林娜

“小气”背后的原因

我带儿子酉酉在外面玩儿时,遇到过一个2岁多的小男孩,他奶奶带着他走近我们。5岁出头的儿子,已经掌握一些社交策略,看到男孩手里拿着的小车很感兴趣,便开始了“公关”:“我看看你的车,行吗?”小男孩本来就在新环境下有些迟疑,听到这话时像是被蜇了一下,攥紧小汽车,侧过脸去,避开了酉酉的请求。酉酉以为小男孩没有听见,就跟在他后面,又重复了一遍,然而小男孩更加地畏缩了。“小弟弟,我玩一下就还给你。”酉酉认为这样可以打消对方的顾虑,可是小男孩抱紧他的小车,干脆迂回地在前面跑起来,想要甩掉尾随在后面的这个喋喋不休的“打劫者”。男孩的奶奶脸上有些挂不住了,劝自己的孙子不要太拗,甚至有意地让我看到自己在数落孙子:“你看这孩子……”我一边对她示意:没有关系,不要责备孩子,一边赶忙将屡屡受挫的儿子揽到跟前,平息他渐渐涌起的愤怒,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家长的介入,以酉酉绝对的强势,小男孩可能真的会遭到“抢劫”。

为什么原来挺随和的孩子忽然变得“小气”起来?其实这背后隐藏的是孩子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进步——自我意识的萌发。婴儿并不能感觉到自己是独立的个体,他们不会认出镜子中或者相片中的自己,因此他们会在有新异刺激来吸引注意的时候,就不自觉地放开手中的玩具,不再想它了。然而到了2岁左右(甚至更早),孩子逐渐发展出了对自己身体特征和能力的觉知。

酉酉1岁8个月时正值圣诞节,当我把圣诞老人的红帽子戴到他的头上时,他会站在镜子前欣赏自己的样子。这表明他已了解到自己的外表是稳定的,而外加的东西是可变的。他对自己的称谓,在大约半年的时间里,从和别人一样称自己为“你”,到称自己“酉酉”,后来有时称“酉酉”,有时称“我”,最后终于变成了郑重其事的第一人称——“我”。

孩子在逐渐发现自己是相对于其他人存在的时候,会对自己的“所属物”进行试探性的控制,体会自己有多大能力,能够在多大程度上拥有“自主权”。这里的“所属物”包括他们的物品和玩具,还有爸爸、妈妈,以及身边与他们有关系的亲朋好友。于是他们对“我的”极为敏感,因为这能够证明自己是有能力的,更是有价值的,并且是完整的。

不要强迫孩子“分享”

当自我意识的幼苗还稚嫩的时候,家长的保护是非常重要并且关键的。强迫孩子将自己的心爱之物让给别人是不可取的,因为在成人眼中的有道德意义的“分享”对于孩子来说是无法理解的,他们只会觉得自己那个“我”被割裂了,“我”是不可控的,甚至是不重要的。当孩子被迫出让了自己心爱的玩具时,那种情感体验会非常糟糕。

也许你会担心若一味纵容孩子这样“自我”下去,将来会不会变成一个“自私”的人呢?事实上,孩子的这种“极端自我”的阶段并不会很长,因为他们会在与人交往的过程(社会化过程)中逐渐做出调整,我们需要给孩子时间,让他们自己做出取舍。之所以强调在自我意识发展初期保护的重要性,是因为2岁左右的孩子还不能听懂复杂的语言,更不能理解道德伦理和社会规范,他们只能通过行动来理解事物,所以强迫本身就给他们带来巨大的挫败感。如果没能塑造最初健康完整的自我,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孩子会不自觉地忽略自己的内在需要,而去做取悦别人的事情,然而,一个不能准确把握自己内在需要的人,在很大程度上也不能很好地把握别人的真正需要,这会在他们今后的人际交往中,造成难以逾越的障碍。

让“自我”健康发展

那么怎样做才能给孩子一个合适的社会环境,让他们有条件进行调整和平衡呢?

首先,家庭中的每个人需要有比较明确的自我空间,例如父母的生活用品,如衣物、书籍等,和孩子的分开放置,有条件的家庭甚至可以从1岁以后就给孩子独立的房间。但这不能仅仅流于形式,这意味着,相互的“侵犯”是要引起冲突的。例如,在儿子能够分清物品的归属时,我就提醒他“这个抽屉是爸爸的,爸爸同意才能打开”“那个饮料是姥姥的,先问问姥姥才可以喝”……当然,我们在动他的东西时,通常也要一本正经地问问他“可不可以”。这样,孩子可以学会通过合理的沟通方式来达到自己的目的,满足自己的需要。

孩子当然不会十分自觉地遵守这个规则,但是当他“想要”的愿望遭到对方的拒绝时,这个规则会成为最好的解释。例如,当酉酉因为想玩萱萱的盒子却遭到拒绝而大哭时,我一边搂着他不让他冲过去抢,一边简单清楚地说:“那是萱萱的,那是萱萱的……”酉酉会很快平静下来,他不会质疑这个规则,因为正是这个规则帮助他处理了内心的冲突。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孩子在发展自我的同时,也在渴望规则,我们需要呈现的是他们可以理解的规则,并且遵守它。

其次,孩子的社会化仅仅限于家庭范围内是不够的,带着孩子外出玩耍非常必要。没有一个孩子是不喜欢户外活动的。在小区里的广场上,如果天气好,会跑满了大大小小的孩子,还有跟在一旁的大人。这样的环境要比家里复杂得多了,孩子有更多机会与别人打交道,有助于他们的社会化发展。

我儿子在2岁前,话还说不大清楚的时候,就学会了一句“换换”,这是他在想要玩别人的玩具又得不到允许时,姥姥教他的。那时,对方是个和他年龄相仿的小男孩,当酉酉把自己带的小车递到小男孩面前,指着对方手里的推土机说:“换换。”小男孩欣然接受了。自从有了这个“秘籍”,酉酉便自信、勇敢地自己找朋友了。为了让自己尽量地立于不败之地,酉酉很快就理解了人际交往的内在规则,他不与比自己大的孩子争抢玩具,眼馋的时候就在一旁等,绕着大孩子转圈圈,等大孩子将玩具放下才动手去拿,如果人家回来取,他就规规矩矩地还给人家,没有过多地抱怨。其实孩子是很明智的,只要家长处理得当,适时给孩子提出建议,促使他们思考并开发新的社交策略,他们绝对不会浪费这一次次让自己变聪明的机会。

大家谈

@小雪妈:我家小雪小时候也是这样,这种“抠门”行为是这个年龄段的共性。家长强迫孩子和别人分享,会让孩子觉得父母不喜欢他了,家长这时要耐心等待、引导,如果孩子实在不愿意与别人分享也不要强求。平时可以教给孩子,东西是分你的我的,别人的和公共的不能争抢,自己的也要学会和大家一起分享,这样会更加快乐。孩子听得多了,在实际交往中体会到分享的好处了,也就会懂了。

@泛泛沙鸥:分享对这个阶段的孩子来说是一个没有意义的词语,这时他们基本还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对自己的物品也有了“占有意识”,如果家长只是一味地对孩子说:“把你的玩具给小哥哥、小姐姐玩一会儿”,他可能会觉得受到侵犯,从而不愿意合作,如果家长换种说法,“对,这是你的玩具,他不会拿走的,只是先给他玩一会儿,然后你再玩……”可能会让孩子更有安全感,或许就会让出手里的玩具。因为你的话让他知道“分享不是痛苦的,他并没有失去什么”。“分享”的前提是“拥有”,一个人如果对他所拥有的东西没有安全感,是很难真正做到和别人分享的。

@香朵儿:我家宝贝学会和别人分享,经历了一个有趣的过程。最初是任何东西都不准别的小朋友动;再到吃的东西可以有选择,但玩具不可以;然后是部分吃的和部分玩具;现在是对喜欢的朋友,基本上都可以分享。我发现在这个过程中,宝贝心里像是有个小账本,吃的东西没有了,我会再给他买,所以他就会拿出来分享,他喜欢的东西或是玩具给出去可能就没有了,所以就不愿意给别人。但如果他从别人那里分享到东西,他也会愿意和别人分享自己的东西,好像是在模仿一样。

专家点评

每一位家长都希望自己有一个阳光开朗、宽厚大度的孩子,因此,一看到孩子表现出“小气”“护食”“抠门”,就会忧心忡忡,生怕孩子走向自私自利的邪路。

安风涛和伊林娜两位家长提供的案例使我们得到启示,不需要无谓的担忧,我们可以采取科学态度,运用科学方法,逐步培养孩子健康成长。

小时候会有一个“护食”的阶段

人是由动物进化来的,兽性不可能完全消除,尤其是在人幼小的时候,“小气”、“抠门”、“护食”是人的天性。心理学家瓦龙曾经分析过:两三岁的孩子,他们正处在“混成阶段”,也就是他们虽然能够把自己与别人区分开,但对自己与自己的物品还分不开。维护自我,就包括维护自己的食物,因此“小气”就不奇怪了。不过,这时孩子是处在“前道德阶段”,他的“小气”和成人不一样,并不具有道德性质。

孩子不应该长期停留在“护食”阶段

“自我意识”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和要求,它是孩子逐渐脱离兽性,逐步发展成长的核心因素。孩子自我意识的发展,基础是自我肯定、自尊的需要,根据这个需要来调节自己的行为。但由于不同年龄对事物的主观理解不同,调节水平也会不同。两三岁的孩子对“自我”的理解,还包括他的食物,维护自我就包括维护自己的食物,因此,“护食”是他的必然行为。

但是,人和动物终究不一样,人在小时候虽然有一定的兽性,但社会化进程一天也没有停止。所谓社会化,就是人化,不断使自己脱离兽性,逐步成为一个真正的人。

正如安风涛说的:“护食”是人的天性,与人分享则是人的社会性。教孩子学会分享也是让孩子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伊林娜也指出:事实上,孩子的这种“极端自我”的阶段并不会很长,因为他们会在与人交往的过程(社会化过程)中逐渐做出调整,我们需要给孩子时间,让他们自己做出取舍。

怎样完成从“护食”到“分享”的过程

孩子自我意识的发展,绝不是孤立、自发的,而是在互动中发现自我、意识到自我,对自我提出要求。每个孩子都是在与环境、他人的共生及互动中走向独立的。其实,孩子是从他人与自己的关系中认识自我,是在逐步落实“分享”的过程中发展了自我。

所以在这个阶段,家长要善于引导孩子,通过交往发展孩子的自我意识水平,使孩子在交往中完成从“护食”到“分享”的发展过程。

家长在这个阶段要注意以下几点:

1.在交往中,满足孩子自我肯定、自尊的需要,启发孩子更好地认识自己。

正像伊林娜和“泛泛沙鸥”强调的:分享的前提是拥有,“每个人需要有比较明确的自我空间”。告诉孩子尊重自己的空间,也尊重他人的空间。

安风涛提供的案例“下次我有好吃的也会跟爸爸分享”,也生动地说明了这个道理:只有理解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拥有”,彼此尊重,才会产生“分享”的行为。

所以,要重视家长“风铃”的提醒:现在很多家庭错误地爱孩子,导致孩子喜欢吃独食,不会分享,从而也使孩子越发自私。我一直觉得家长应把孩子看作家庭中普通的一员,不要过分强调要把最好的给孩子。

2.帮助孩子在交往中得到不同的体验。

“泛泛沙鸥”主张“这是你的玩具,他不会拿走的,只是先给他玩一会儿,然后你再玩……”这让孩子有一种安全的体验。

安风涛主张,“当孩子与我们分享时,一定要接受,哪怕只吃一小口。最重要的是,我们要报以微笑和谢意,把这份快乐传递给孩子”,“当我们在和别人分享食物时,我们分享出去的其实不仅仅是食物,还有我们对对方的一份心意。对方在接受了食物和心意后会感到快乐,看到了对方快乐,我们也会觉得很快乐。同时,我们也期待着对方也一样能够同我们分享。”

一位“诺贝尔奖”的获得者曾说起自己小时候的体验对自己一生的影响:最重要的是在幼儿园学到的“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拿”。

3.寻找比较好的调节方法。

“香朵儿”的孩子学会和别人分享的经历是——如果他从别人那里分享到东西,他也会愿意和别人分享自己的东西,好像是在模仿一样。

可以看出孩子通过交往,逐步找到了越来越好的调节方法。这时候,成人和孩子之间导向性的互动非常重要。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在家庭中寻找到比较好的调节方法。正如安风涛说的:家是帮助孩子练习分享的最佳场所,家里有孩子最亲近的人,有最宽松的环境。亲子间多做几次分享练习,让孩子从中体会到分享的好处和快乐,等到她出去与别人相处时,她就会知道如何去做了。

同类推荐
  • 写给青春期男孩的书(全集)

    写给青春期男孩的书(全集)

    《写给青春期男孩的书大全集》主要内容简介:青春期是人生中最重要、最宝贵的阶段,只有经过青春期,男孩才能从童年过渡到成年,从幼稚变为成熟,从家庭走向社会,最终成为一个成熟的社会人。对每一位父母而言,看着自己的儿子天长大,除了骄傲和自豪之外,面对青春期孩子越来越难以琢磨的内心,父母也会感到有些不知所措。面对青春期男孩出现的各种问题,父母必须认真分析原因,有的放矢地解决问题,在孩子的青春期与孩子一起成长。
  • 好妈妈 强儿子

    好妈妈 强儿子

    长踞美国畅销书排行榜教养男孩类图书前三!本书自2014年4月出版以来,获得了众多读者尤其是男孩母亲的好评,连续半年长踞亚马逊畅销书排行榜教养男孩类图书前三!读者们热情地在亚马逊与goodreads网站留言:“强烈建议那些踏上为人母之路的妈妈们读这本书。”“这本充满智慧的书是一张地图,帮助母亲变得足够好,从而培养出优秀的儿子。”“这本书讲述了男孩的独特需求,给妈妈们提供了温暖的鼓励和实际的建议。”“修复母子关系从来都不晚,母亲要学会处理自身的情感伤痛,不管情况是好是坏,要一直爱你的儿子。感谢作者带给我的启发”……
  • 别烦,我也有个淘气儿子

    别烦,我也有个淘气儿子

    吕巧菱,一个十二岁男孩的母亲,一直摸爬滚打在青少年教育的第一线。兼之孩子从小“顽劣成性”,又练就了一身与特别淘气孩子相处、引导、教育的方法。现在孩子在重点中学学习,虽常常调皮捣蛋,但不管是学习、思维、性格都非常优秀,可见其独特家庭教育是成功的。曾出版书籍多部。
  • 这样定规矩,孩子才愿听

    这样定规矩,孩子才愿听

    本书从理论和实践两部分教会家长朋友们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让孩子心甘情愿执行父母制定的规矩。理论篇着重介绍为孩子制定规矩的理论知识,包括制定规矩的意义、如何制定规矩以及如何执行规矩,这些都将为父母教育子女提供理论依据和行动指南;实践篇则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教会家长制定规矩,并让孩子配合,来执行规矩。不管是孩子的日常生活作息、学习、休闲娱乐,还是外出游玩,在书中找到对应的制定规矩的方法及执行要领。书中还讲述了如何培养孩子社交能力及培养孩子良好性格,这些对于孩子将来的发展,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 培养孩子好性格就这么简单

    培养孩子好性格就这么简单

    有什么样的性格,就有什么样的人生。一位教育家曾说:“性格所具有的一切特质是人的成功与幸福最根本和最直接的影响因素,而帮助孩子发现自我价值并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是父母送给孩子的最珍贵的礼物。一个具有良好性格的孩子,往往比别人更容易获得成功。”但性格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培养出来的,特别是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正是一个人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这时如果父母注重对孩子进行积极的性格培养,那么孩子长大成人后就会成为一个具有健全人格的人。天下没有完美的孩子,也没有完美的父母。但是,任何父母只要用心就能找到一些培养孩子好性格的方法,让孩子从小就自信、阳光、活泼、乐观、坚强……
热门推荐
  • 快穿之这个脑袋又不好使

    快穿之这个脑袋又不好使

    想当年顾果果是一个智商极高的人,学什么会什么,自从遇见坑高智商的系统君后,每一次都会穿到低智商的人身上。“系统君你敢还我以前的脑袋吗?”“对不起,您的智商以欠费,无法沟通”“……”
  • 底哩三昧耶不动尊威怒王使者念诵

    底哩三昧耶不动尊威怒王使者念诵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快穿之女主只想和你谈钱

    快穿之女主只想和你谈钱

    芊墨是万年难见的金钱妖,妖如其名,爱财如命。后来她被一只叫做“不做妖艳贱货”的系统绑定了。绑定系统时。系统:之后你要做出淤泥而不染的白莲花不能再爱钱了。芊墨:不,我不然后每个世界。芊墨:系统,他真他妈的帅!一颗鸽子蛋明晃晃地带在白皙修长的无名指上。系统:你怎么又嫁给了大佬???一直在和钱争宠爱但一直争不过的大佬男主vs外貌柔柔弱弱内心妖艳爱财女主
  • 冬病夏治与调养

    冬病夏治与调养

    所谓冬病夏治,是对一些冬季容易发作或加重的疾病,在病情相对缓解的夏季进行适当的调治和补养,以预防或减少发作,乃至根治的特殊疗法。该法属自然疗法范畴,有着悠久的历史,起源于“天人合一”的中医理论。人体的阳气与自然界一样,生于春天,盛于夏天,收于秋天,藏于冬天。如果人体阳气不足,在寒冷的日子里就容易受到风寒袭击,导致一些慢性病症频繁发作或加重,比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阻塞性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等。寒冷还可以引起血管收缩,导致人体免疫功能下降。所以冬季也是心脑血管疾病、胃肠道疾病、风湿性关节疾病的高发季节。夏季是全年气温最高、阳气最为旺盛的时候。
  • 剑定情义

    剑定情义

    江湖辈人轮流出。一代天骄胜过一代天骄。江湖儿女,一剑一刀一枪封测往事
  • 读律心得

    读律心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王晋康科幻小说精选3:终极爆炸

    王晋康科幻小说精选3:终极爆炸

    与刘慈欣齐名的当代科幻名家。12次斩获中国科幻最高奖——银河奖。1997年国际科幻大会银河奖得主。2010年世界华人科幻星云奖长篇小说奖得主。迄今为止最全版本——王晋康最经典科幻小说精选集!
  • 再不相遇就老了:听席慕蓉谈爱情

    再不相遇就老了:听席慕蓉谈爱情

    真正的爱情不用太过浓郁,更不用每天都将山盟海誓挂在嘴边。只需在我最美丽的年纪,没有错过你。只是在我这一生的长路中,你从不曾缺席。有时候,甚至于你我真的擦肩而过,我们仍然能微笑着回忆对方,这也是爱情。 本书通过席慕蓉对爱与青春的阐释,带给人们无尽的禅思:青春短暂倏忽易逝,可能我们刚害羞而欣喜地牵了手就要说再见,可能你就要长久地埋葬在我的过去。可是离开的两个人仍然能够坦然的去迎接新的爱情,甚至更加学会珍惜新的人。这便是不完美的青春所赋予我们的爱情宝藏。
  • 武林新秩序

    武林新秩序

    静世习武,乱世救苍生,理想不仅是想象,也会最终成为现实。
  • 我爱的人只有你

    我爱的人只有你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句话可以说是对男主人公最好的解读了。事业的成功,带给他物质的满足,可是爱情的缺口却只有一人能填补,这就是韩强和张欣茹的爱情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