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002300000014

第14章 独上高楼的寂寞先驱及其文化开拓与课程贡献(7)

落实上述“中国文学”课程大纲,首先无疑需要一一展开其中所列的抒情文学研究。在这方面,王国维亦是十分努力。在发表《文学小言》的同时,王国维便在研究屈原诗歌,示范如何揭示“屈子文学之精神”,欣赏屈原如何思索、表达自己的“特别之境遇”与“深邃之感情”。[232]1906年起,他又开始陆续发表诗词创作试验作品。两年后,其诗词研究作品也开始对外发布,其最著名的“中国文学”研究范本《人间词话》由此得以形成。王国维的“中国文学”研究随之由当初机械套用叔本华的哲学理论而达到了成熟的自主创造。[233]随着《人间词话》的推出,王国维不仅从内容上深化了此前以中国抒情文学为主的“中国文学”课程,而且依靠自创的“境界”理论,将“中国文学”课程目标升华为潜心感受中国抒情文学中由“真景物真感情”构成的优美“境界”。[234]

遗憾的是,和王国维此前在《教育世界》发表的一系列革新方案一样,《红楼梦评论》《文学小言》以及他的“中国文学”课程框架在当时也没能引起多大反响,王国维仍和此前一样寂寞,得不到教育界的理解与认同。《文学小言》发表时,王国维已离开江苏师范学堂,随罗振玉一起来到新成立的学部,负责编译和教科书审定。对于学部,王国维曾报以希望,认为非得由它“统筹全局”,“各地方教育”才可以定下“根本”。[235]但当置身学部后,王国维便发现并没有谁关心他所谓的包括以文学拯救人心在内的一系列“根本”问题,告别“教育学”已有一年多的他也因此被迫又在《教育世界》发表了一系列的“教育小言”。如其所言:

以中国之大、当事及学者之众、教育之事之亟,而无一人深究教育学理及教育行政者,是可异已。以余之不知教育且不好之也,乃不得不作教育上之论文及教育上之批评,其可悲为如何矣![236]

教育界实际是否“真无一人深究教育学理及教育行政”,这里无从知晓,只知道王国维自1906年重拾“教育学”起,批来判去,始终觉得周围都是以学术“致用”或“得利禄”之人。批判到1907年夏,他竟然把半年前去世的最后一位经学大师与著之勤师俞樾抬了出来,说俞先生“于学问,固非有所心得,然其为学之敏,与著书之学,至耄而不衰,固今日学者之好模范也。”现在本土这位难得的文化典范人物也离开人世了,“社会上”竟“无铺张之者,亦无致哀悼之词者”。[237]

说俞樾学问上没“心得”,只承认他为学“至耄而不衰”,又认为人心冷漠到无一“哀悼之词”,显然皆是情绪之语,目的是为了敦促“学术之绝久矣”的教育界自我反思,形成纯粹且坚毅的现代学术文化意志。但敦促到最后,王国维仍只能追问“然教育家中,其有强毅之意志者有几?”[238]这一连串的追问与敦促背后,是王国维自己的太多无奈与悲哀。其实,当时的“教育家”中,有许多“强毅之意志者”,只是其方向与王国维不一致而已。王国维构思、公布其“中国文学”课程大纲期间,意志无比“强毅”的梁启超也曾完成一本著作《中国之武士道》(1905年),说是“为学校教科发扬武德”,实际却是“为保皇派的暗杀活动寻找合理依据”,[239]堪称“恐怖的课程计划”。之后,他又忙于书信联络同志,“商组党事”,将“保皇会”改名为“帝国宪政会”。[240]

教育界另一位新一代革新领袖章太炎比梁启超还要“强毅”,他正忙于和“孙中山、黄兴等制订同盟会《革命方略》”。[241]教育界两大最有影响的革新领袖都无意把王国维辛苦勾勒的文学和文学教育当作“大事业大学问”,学术教育不过是激进政治的发动工具,由此可见王国维的孤寂处境及与历史主流方向的背离。1908年1月《教育世界》关门封刊,王国维更是连仅有的影响不大的发表空间都失去了,直到1911年罗振玉新办《国学丛刊》,王国维的发表空间才得以重建。但那时王国维已转向考古学,1898年底离开《时务报》以来为改革中国教育在“教育学”、“哲学”和“文学”等领域付出的寂寞学术文化革新努力都已化为记忆。

不过,显然不能因为反响不大而否认王国维系列文学实践的重要意义,且不说当代学术界早已把王国维视为和梁启超、章太炎一样重要的现代中国学术文化开创者,单从课程改革这一十分微观的角度来看其《文学小言》《红楼梦评论》等文学文本,便可以认为,哪怕它们在当时教育界一点影响也未产生,抑或王国维无法公开发表它们,也不能否认,这些作品本身始终是当时教育界难得的、极具现代意义的新课程与新教育。关于它们堪称当时教育界的新课程,此前在通过分析官方课程章程中的“中国文学”课时,便已做过论述。这里需要强调的是王国维文学课程的现代教育意义,即认识、安顿“人”在尘世间彷徨无依的精神与情感。

众所周知,传统文学教育强调传播孔孟之道,由此形成所谓“文以载道”的文学教育古典范式,张之洞等人即是在这一传统范式下设计了官方“中国文学”课程。但在政治、社会与文化皆已紊乱的现代历史变局中,这一传统文学课程范式显然已失去存在的合理意义。甚至整个传统纲常伦理教育体系都陷入了危机,所以梁启超、章太炎、罗振玉、张謇等先后从政治、农业、实业等领域出发,试图建立可以应对紊乱时局的新课程与新教育体系。

相比于那些紧盯某一现实领域的紊乱局面、影响更大的教育革新,王国维竟从超现实的哲学与文学视角出发,认为巨变时代最根本的教育挑战乃是以现代意义的文学(美学),来发展“人间情感”教育,使个体在世俗人间能够认识、安顿好自己的“情感”生命。王国维的教育选择可谓远离时局与主流,但也并非没有意义。他选择从形而上的哲学和文学角度改革教育,反倒可以创造意义更大的新教育。对此,王国维转向哲学、文学之前,便有清醒认识——其所谓的“感情苦多”,不光针对自己,也针对整个人类。推出《文学小言》后,王国维的思考更自觉、成熟。

最明显的标志便是,1906年起,王国维开始突破康德、叔本华的哲学束缚,改以“人间”这一既有现代西方哲学视野,又与本土文学关怀相契的“新概念”,来重新界定自家文学创作与研究实践的内容与意义。对此“人间”文学尝试,王国维本人自视甚高,认为自己的文学水平即使放在南宋以来的文学史上也只有“一二人”能比肩。如此高调,自然会遭来质疑。[242]不过,这里看重的是,由其文学创作与研究组成的“中国文学”课程可以被界定为是在实验一场意义重大的“人间情感”教育,这种教育是为了从其一贯坚持的悲剧“美学”高度,认识个体所处的被各种功利意志和势力争斗支配的世俗“人间”世界,同时通过“中国文学”创作与研究,为个体开辟心灵的世俗超越之路,实现康德、叔本华等现代西方哲人也在追求的高尚、美好、永恒的精神与情感生活。

谭佛雏也曾提示,王国维后来之所以用“人间”一词统领自己的文学创作实践,是为了揭示世俗世界是“一个‘只似风前絮’的人间,是无数‘精卫’充塞其中的人间,是‘浑如梦’而必须努力挣一个‘遽然觉’的人间。”[243]这也从另一侧面揭示了王国维的“人间情感”教育诉求。只是立足于如此通透苍凉的人间情感,必然会使王国维远离当时各路新“精卫”制造的种种现代历史潮流,他的一系列文学实践与“人间情感”教育也因此不被时人理解、接纳。然而各路新“精卫”能够否定、消除王国维所关注的“人间”世相与体验?如果到最后还是逃不掉,又该如何面对?

毫无疑问,兴于西方、并在“人间”广泛推行的“现代性”工程至今也未消除王国维当年看到的悲情“人间”世相:“道德堕落,本业衰微,货币低降,物价腾涌,工资之争斗日烈,危险之思想甚多。”[244]在“现代性”中沉浮的人类情感生命也仍处于王国维“人间”文学中所描绘的“无凭”状态。面对“现代性”的悲剧结构及其造成的情感无以安顿的局面,西方自叔本华起,建构起了一种文学或艺术的应对方式。今天,仍有胡塞尔、海德格尔、伽达默尔等一流哲学家在梳理与重建叔本华的文学或艺术教育传统,文学、艺术依然被视为安顿情感生命的上佳途径。[245]王国维也来自这一文学安顿传统,但却以自己的“中国文学”实践和真实优美的“中国文学”,比海德格尔等人还早重构了叔本华的“人间”终极关怀和文学(美学)教育传统。

兜了一圈,从“人间词”到“现代性”,再到海德格尔,都是为了表明,王国维的文学实践与“中国文学”课程可以构成一种意义重要的现代教育——“人间情感”教育。[246]就意义而言,这一教育或许比梁启超、章太炎、罗振玉等人的政治经济教育还要重要,是一种具有永恒意义的教育。当然,这些意义分析并未考虑清末教育界如何界定王国维的教育建构。不过,即使王国维的教育建构不被当时理解,恐怕也不能否定王国维的一番另类教育建构在清末教育界所具有的特殊且实在的革新意义。

罗岗便看到,清末以来,正是王国维不仅率先从理论层面确立了“审美”问题,使之从梁启超、章太炎等人关注的其他现实问题中独立出来,而且自觉将“审美”问题引入教育改革,从而使“美育”成为现代中国教育与文化重建必不可少的驱动机制。[247]这一敏锐历史发现并未专门从“人间情感”的角度探讨王国维文学实践的独特教育意义,却深刻揭示了王国维文学与文学教育建构实践在现代中国教育改革与文化认同重建中的重要意义。

探讨完王国维文学实践与“中国文学”课程的教育意义,该归纳一下王国维十年青春岁月(1899年至推出《人间词话》)期间的努力对于重建中国教育的文化认同有何意义。20世纪80年代以来,王国维开始被学界视为现代中国文化史上可与梁启超、章太炎并列的开山大师,[248]如今又被各界视为“国学大师”。但在本章考察的历史时空中,梁启超、章太炎的确一直走在中国历史变革的前沿与中心地带,而王国维则只是一个“感情苦多”的边缘青年学者。然而三个人中,正是这位“感情苦多”的边缘青年学子曾在当时尚未成型的“新学堂”体系中任职,并为清末中国教育贡献了一系列实实在在的学术文化与教育实践。

清末十年,两大骄子一直忙于筹划政治“改良”或“革命”,虽然也会涉足教育,但主要是在《新民丛报》《时务报》等“论坛”上发表教育改革意见,并且目的仍是为了政治变革,也因此向教育界传播了一系列难以把握的激进政治文化,其所造成的剧烈震荡直到今天时人也未认清。而籍籍无名的王国维则在抓紧一切时间苦读西方哲学与中国文学:最初的五六年里,除却“为生活故”,读书“日少则二三时,多或三四时”,只恨自己“非能终日治学问”。[249]到三十岁时,王国维已在教育学、哲学、文学等领域贡献诸多具有开创性的作品、讲义和课程,但他仍自责自问:“苟积毕生之力,安知于哲学上不有所得,而于文学上不终有成功之一日乎?”[250]

刻意关注王国维在学术、教育领域耕耘的日常状态,是为了更生动地呈现清末教育界的诸路革新活动:其中既有此前介绍过的梁启超、章太炎等人进行的最惹眼的政治变革,也有本章没有考察、但学界早有详述的诸多“思想”文化革新论战,如“惟泰西是尊”“欧化论”“国无学不立”等“思想”纷争,[251]还有就是王国维扎扎实实的学术文化与课程改革实践,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一系列学术文化作品、讲义和课程等现代文化成果。如果认为教师、学者的本业乃是耕耘学术文化与教育,而不是发起政治变革或展开思想论战,同时又相信,学术文化和教育实践才是重建文化认同的本位方式,那显然应该看重王国维的选择。

同样,也非得从上述本业与方式界定出发,才可能切实理解王国维对于清末教育界重建文化认同的特殊意义。进而言之,王国维1898年以来的寂寞出场及其此后十年常显孤独的学术文化革新与教育改革实践,让清末中国教育在被多路激进政治变革行动和政治文化宣传主宰的同时,也收获了一系列难得的哲学文学作品、讲义与课程。对于这些难得的“新文化”成果,当代学者自然可以批评其中的许多不足,但在当时(如王国维本人多次所言)急缺“真正的现代学者”的情况下,还有什么可以替代王国维的一系列哲学、文学与教育改革实践,并成为教育界重建文化认同的上佳方式呢。

当然,肯定王国维的特殊意义,并不意味着只要拿出世界认可的哲学、文学便可以为现代中国教育重新确立文化认同。肯定王国维仍是为了强调这一点:相比于发起政治变革和政治文化宣传,投身学术文化与教育实践才是重建文化认同的本位方式,这一点也正是王国维留给教育界后辈的最基本的经验启示。至此顺便还值得一提的是,1911年1月,转入史学的王国维曾在《国学丛刊》公布自己的文化重建思考,其中他再次批判那些着急就文化问题给出新答案的人,视之为根本不懂文化(“未尝知学”)的“不学之徒”。[252]这一批判依旧夹杂了王国维一贯的怒其不争情绪,但它仍可以为考察民国教育界新一代革新后辈有何文化表现提供一条有趣线索——希望教育界新一代后辈能多出真正的好学有学之人。

同类推荐
  • 做温暖的“老班”

    做温暖的“老班”

    《大夏书系·做温暖的“老班”》共分为三辑——思考篇、实践篇、启示篇,思考篇呈现了作者对教学中遇到的问题的深刻剖析,提出了自己独到的看法;实践篇呈现了作者强大的行动力,班主任在成就学生的同时不要忘记成就自己;启示篇呈现了作者强大的阅读力和敏锐的反思力,书评和影评都围绕教育展开,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民间藏书(阅读中华国粹)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民间藏书(阅读中华国粹)

    阅读中华国粹系列是一部记录中华国粹经典、普及中华文明的读物,又是一部兼具严肃性和权威性的中华文化典藏之作,可以说是学术性与普及性结合。丛书囊括古今,泛揽百科,不仅有相当的学术资料含量,而且有吸引入的艺术创作风味,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作。文献典籍为统治者所垄断,民间没有收藏流传,是中国图书萌芽时期的突出特点。
  • 中外寓言

    中外寓言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审计理论与实务

    审计理论与实务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与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加强审计监督,完善审计监督体系,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也为审计监督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审计监督在规范经济行为、打击经济犯罪活动、维护正常经济秩序、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旳健康发展、促进企事业单位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保护社会公众的利益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 羊脂球

    羊脂球

    本书是一本莫泊桑的短篇小说精华选集。莫泊桑是法国文学史上的短篇小说之王,与欧·亨利、契诃夫并称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一生创作了三百余篇短篇小说。他的风格属于自然主义文学流派,具有非常冷峻的现实色彩。通过辛勤创作,他把现实主义短篇小说的艺术提高到了一个新境界。甚至,他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就是由他的短篇奠定的。本书收集了以他的名作《羊脂球》《项链》等为代表的一批最能表现他的艺术成就的短篇小说,共29篇。
热门推荐
  • 逆袭祖宗十八代

    逆袭祖宗十八代

    已上架,求首订~我的十八代祖宗跟我抢“女神”?我替我十八代祖宗“泡”公主?古代不务正业贵公子一朝变职场菜鸟,冲冠一怒为红颜,连带升职加薪!现代办公室老罐头转眼成官场新丁,夫妻组团打配合,玩转平步青云!这个魂穿不正经!所谓地表最强逆袭,要从祖宗十八代开始!朝代架空,人物杜撰,故事虚构,没有原型!放心大胆入坑,结局已经想好了!跪求小可爱们点击收藏评论三连!笔芯~ps:古今互穿,你要的古言、现言、职场、官场、宅斗、宫斗、权谋……逆袭祖宗十八代里统统都有!
  • 顶级悬案:犯罪史上的八宗惊世疑案

    顶级悬案:犯罪史上的八宗惊世疑案

    FBI心理画像师约翰·道格拉斯独家解读“世纪犯罪”!在《顶级悬案》中,有着“美国现代福尔摩斯”之称的联邦调查局调查员约翰·道格拉斯以专业的思维、入微的眼光对八个著名谋杀案(其中包括“开膛手杰克案”、“丽奇·伯登案”“林德伯格案”、“黑色大丽花”、“黄道十二宫案”等,涉及家庭谋杀、名人绑架、性工作者集中被袭等多种情节)进行了扣人心弦的分析,并对罪犯的心理展开了全面深入的侧写,对包括罪犯的犯罪动机、罪犯的演化和发展、犯罪后的行为、警方行动方式、现场保护原则等都进行了深入而细致的研究。
  • 美人何处

    美人何处

    她本是史书工笔里的一个女子,源起于桃花夫人,只是谁都不知晓她的那段往事。在当年但凡是上了年纪的老人,都听过这么一段故事。但是每个人都是讳莫如深,不肯多提一言。据说当年的她倾倒天下颠覆江山,据说当年的她令山河失色日月无光,也据说,当年的她雷厉风行手段狠辣……只是,再多的史书笔墨染就的也不过是一个影子罢了。那宫墙倾轧,波诡云谲,看她如何扶摇直上,平步青云!看她风华绝代,万人拥趸!
  • 我曾仗剑走天涯

    我曾仗剑走天涯

    (本书暂停更新!新书《剑主已疯》火热更新中……)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五胡乱华之际,看一个生活在乱世的平凡小子怎么成长为匡扶正义,劫富济贫,快意恩仇的江湖传说。这里有重情重义,力挽狂澜的武悼天王!这里有奸诈多端,不择手段的魔教之人!这里有玄机道术的济世道人!还有可歌可泣的凄美爱情!爱恨情仇皆在仗剑走天涯……
  • 浸血的鸡冠花

    浸血的鸡冠花

    张三当上老板,身后跟着鲜靓的小蜜;李四中了大奖,三年换俩老婆;就连刚脱贫的王五,也曝出了一夜情的绯闻。跟人家一比较,于连元觉得自己的日子没法过了,身为工商银行金库保管,成天面对的除了厚厚的铁门,就是林岚那张肚肺脸。章静路过小区门口。于连元感觉眼前一亮,眉开眼笑地招呼道:“章老师,早上好!”章静面带微笑回应了他。于连元嘴里忙着喊好,眼睛可没闲着,几秒钟的工夫就在章静身上溜了两遍。这位大美人几天前刚搬进他家对门。面对如此温柔高雅的单身女人,怎不让人想入非非。
  • 昨夜星辰昨夜你

    昨夜星辰昨夜你

    沈亦×林沐子逗比双学霸的高中生活。为了争夺成绩的龙头,沈亦和林沐子总是暗暗较劲。表面上你侬我侬,背地里却总是比拼谁又多做了一套真题卷。“老二,你这怎么行?物理卷纸都能扣十二分?”“沈亦!你还是先把你的英语提到一百四再说吧!”(已完结,he。)周御×宋淼小混混与乖乖女的互相救赎。面对学业下降,母亲斥责,同学的压力。宋淼渐渐支撑不下去。而傻乎乎的整天没个正形的周御就成了她生命里唯一的救赎。初次见她,她那种不服输的认真劲儿,周御一下子被吸引,在逐渐的相处过程中,周御感情加深。宋淼也在周御的一次次陪伴里表明了心意。(完结撒花~be!be!be!)
  • 神偷毒医,误惹腹黑帝君

    神偷毒医,误惹腹黑帝君

    表面上,他们——一个是,被家族舍弃的花痴草包小废材。另个是,中毒身体孱弱的花美男七殿下。而实际上,他们——她,来自二十一世纪的王牌特工神偷,萝莉般的天真软糯外表,实则睚眦必报,狠绝无双!最擅长扮猪吃老虎,琴棋书画样样不会,坑蒙拐骗件件在行。而他,是腹黑狡诈的尊贵殿下,更是抬手间天地为之变色的绝世强者。至于为何非要把自己搞成这样子,他的回答是……白小怜发誓,自己真的只是想坑点钱!谁曾想,唯一一次失手,竟把她整个人都搭进去了!此后,被某男日夜啃噬,连渣渣都不剩……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漫威之幸运值系统

    漫威之幸运值系统

    这是一个关于主角穿越到漫威世界不正经的故事,获得了幸运值系统,他的目标就是要得到一个亿的幸运值积分,从而才能够在灭霸啪的响指当中活下来。可是这个漫威世界似乎混了什么奇怪的东西。死侍——小紫薯我们一起快乐的玩耍哟占卜:前期我是英雄,后期为毛成反派了?占卜:我家的女儿有点不对劲...告诉我,怀孕了六个月的媳妇生出来了一个怪女儿。客串斯坦李:占卜!你到底从其他世界带了什么玩意过来!萌新求票票,求打赏,求订阅!
  • 一周教会宝宝上厕所

    一周教会宝宝上厕所

    吉娜·福特是英国最受欢迎的育儿专家,30多年来亲手照看过300多名新生宝宝,有丰富的育儿经验,是英国上流社会及许多知名人士抢着预约的育儿顾问。多年以来,吉娜被认为是最受全球欢迎的“超级保姆”,她的工作地点遍及世界各地。她曾被英国时尚杂志《Hapers&Queen》评为全英十大著名产科护理员之一。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