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004600000004

第4章 遭遇“熊娃”——“斗法”!(3)

我知道,孩子对自己情绪的控制能力比较差,他们时不时地发点小脾气,有时不见得是什么异常现象,但过了头,就需要我们进行“纠偏”了。很多时候,作为一名老师,爱学生固然没错,但一味地满足孩子的要求,让他由着性子随意发展下去,最终只会害了他。于是,我打定主意,要和他“一决高下”!

这天自习课上,大缪又旁若无人地捧着一本漫画书看得津津有味,对我布置的课堂作业不闻不问,我提醒了几遍,大缪都当成耳旁风,完全不予理睬。我疾步走过去,没收了他的书,勒令他完成作业再看。他一看,自己的书到了老师的手里,又倒在地上大哭大闹了起来。

这次,我决定不理睬他。

“老师,大缪又吐了!”孩子们嚷起来。我淡定地挥挥手说:“没事,他一会儿就好,我相信他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大家安心做作业吧。”

就这样,大缪惊天地泣鬼神般地哭了整整半小时,我和孩子们都不理会他。他终于哭累了,突然站来说:“老师,是不是我完成作业,漫画书就可以还我?”我点点头,表示肯定。

大缪立刻擦擦眼泪,又拿着拖把把地板清理干净,开始静下心来做作业了。真是孩子的脸,六月的天!这时,我趁势夸奖道:“嗯,这回大缪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绪了,像个大孩子了!”

大缪被我这样一激,立刻正襟危坐,刷刷刷,三下五除二,很快完成了课堂作业。我也信守承诺,将书还给了他,并告诉他:“大缪啊,你已经渐渐长大了,眼泪这个武器是小婴儿使用的,它对你而言,已经过期了,以后可不能再用这个来威胁大人,我可是不予理睬的哦!”大缪不好意思地点点头。

你看,孩子并不总是常胜将军,如果撒手锏失效,他也会乖乖听命于老师。所以我们需要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动动脑筋,想想办法。要知道,教育学生也是在进行一场斗智斗勇的“战斗”,我们可不能在不知不觉中乖乖地做了孩子的“俘虏”,而是要帮助孩子成为自己情绪和行为的管理者。

难以对付的“暴力小子”

“呜呜……”随着一阵哭声,一帮孩子簇拥着一个正在号啕大哭的男孩来到了我的办公室。还没等我开口询问,孩子们就七嘴八舌地抢着向我汇报:“是小宬打的!”“小宬把他的鼻子都打得流血了!”“小宬是故意找茬的!”……

又是他!天天拎着耳朵对小宬说“不要打架,不要打架!”,怎么就是屡教不改呢?

小宬已经不是第一次骚扰别人了,他可是我们班有名的“熊孩子”。每天都会有很多孩子向我告状——“老师,我们在走廊玩游戏,小宬捣乱,我说了他一句,他就打我!”“老师,小宬要吃我带的水果,我不肯给他,他竟然冲到我面前来抢!”“老师,我要交本子,小宬故意将脚伸向过道,把我绊倒了,他却哈哈大笑!”……

这个小宬没有一天不打架闹事的,进办公室那是家常便饭,只要有人提起这个孩子,我的头都大了。

小宬也不怕老师,每当做错事,我若是批评他,他反而把头一扭,一副不服气的样子——“谁让他先惹我的!”“谁让他不理我的!”“切,他活该!”……总之,这孩子一向自觉有理,实际上全是他先给自己设定了某些特权,比如“谁先碰掉我的文具盒我就要打他”,俨然是班里的“小霸王”。

我匆匆走进教室,正琢磨今天这件事该怎么处理,忽然,一个尖利的声音传过来:“我让你们告,我让你们告——”“啪”的一声响,一本书飞了过来。原来,小宬正在教室里大发脾气呢!只见他满脸通红,额头上暴着青筋,胸口一起一伏喘着粗气。

顿时,我气不打一处来,我还没说什么呢,他竟然发这么大的火,好像自己受了天大的委屈。

“你又闹腾什么?”我也将自己的嗓门提高八度,强压着心头的怒火,心怦怦直跳。我们两人四目对峙,教室里鸦雀无声,等待着事情的发展。

“今天为什么又要打人?”我瞪着小宬。他头一偏,满腹怒气地说道:“谁让他骂我的?”

“他骂你什么?”

“没听清,不过,他肯定是在骂我!”小宬白白眼说。

这简直是无理取闹,胡搅蛮缠!我怒气冲冲,又不能发作。对于小宬这样的孩子,你如果不让他心服口服,再怎么罚他也没有用。班级里那么多双眼睛看着,我也不能让自己下不了台。

突然,灵机一动,我一板脸,对小宬喝道:“你居然骂老师,太不文明了!走,我们去见校长!”

小宬一愣,甩开我的手,叫起来:“你胡说!我什么时候骂你了!我骂你什么了?”

我立刻学着小宬的语气,头也一偏,翻翻眼睛说:“没听清,不过,你肯定是在骂我!”

这一下,全班同学都明白了,大家哄笑起来。小宬立刻脸红了,嘟囔着什么,坐了下去。他总算不对自己那些看似有理的霸道特权振振有词了。

有时候,对于这样自以为有理的“小霸王”,不妨以彼之道还施彼身,依葫芦画瓢,让孩子体验一下不平等条约的害处。他服气了再教给他如何合理地处理人际间的小冲突,比如提醒对方做错了事要道歉,自己不能解决的矛盾请老师帮助等。

终于,小宬承认了自己的错误,还给我留下了一份保证书。然而,我却觉得这件事情远没有结束。因为小宬写过很多的保证书,我的办公桌里保留了一沓。可是诅天咒地地“保证”了以后呢?没过两天,还是继续犯错!在他看来,写保证书和写作文一样,编个故事似的。如何才能改变小宬这样的“暴力小子”呢?我决心好好地了解他的情况,找准教育方法。

暑假里,我去小宬家家访。不难发现,他之所以如此霸道,是不当的家庭教育方式所致。小时候,小宬是外公外婆带大的,他捉弄两位老人,他们不但不生气,反而更宠他。他就认为捉弄别人能得到别人的喜欢,上学后便继续捉弄人。同时这孩子也认为“捉弄”是一种“玩法”,因此每次和同学发生矛盾总认为别人不对,自己和他们“玩”,他们怎么就玩不起呢?

也正因为在家里,大人们都宠着他,小宬只要在外面受了半点委屈,家长就不分青红皂白一味地迁怒别人。孩子“欺负”别人的行为得到支持,他在学校里便更有恃无恐地继续“欺负”行为,同时也承受不了同学、老师对他这种行为的责备,常常为一点小事大发雷霆,情绪失控,“小霸王”的个性也就这样慢慢形成了。

其实,这两年,小宬的父母也觉出了端倪,对这个孩子的问题也很着急,但是显得束手无策。小宬的妈妈几乎是每天一条短信:“老师,小宬今天表现还正常吗?”“今天他打人没有?”“今天孩子没有乱发脾气吧?”……这位无奈的妈妈,为孩子操碎了心。可偏偏很多次,我都只能告诉她孩子在校的情况非常糟糕。

怎么办呢?小宬的妈妈很是苦恼。但我觉得,如果孩子的家长也能够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愿意配合老师对孩子进行行为纠正,孩子的教育问题就已经成功了一半。

我告诉小宬的妈妈,孩子的问题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不会管理情绪,就是他不能恰当地去表达自己的情绪,而是通过破坏的方式来表达;二是不会规范行为,他不是很清晰地知道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自我控制能力还不够。

先教孩子表达情绪吧。每次小宬犯错后,摆出一副怒气冲冲的样子,决心与我对抗,我不再一味指责,而是心平气和地跟他谈感受。我告诉他“本来老师是很喜欢你的,但你这样做,我很难过,我很伤心,我很不高兴”,这样的感受给了孩子积极行为的假设,决心与一切对着干的“小刺猬”就会柔和下来。这时候,再让孩子试着把自己的感受说出来,教会他如何调节自己的情绪,少冲动,不暴怒,多考虑其他同学的感受。

说到纠正孩子的行为,我利用了小宬的一个优点——特别爱帮老师的忙。一有空,我就让他为我擦下黑板,帮我发些本子,并夸奖他是个能干的孩子,小宬也就忙得不亦乐乎。往大里说,这属于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往小里说,这完全是我的小计谋——以前不是有个故事,说要想除掉杂草,最好的办法不是用手拔,不是用锄头锄,也不是用火烧,而是让庄稼占据这片旷野——孩子的成长也是这个道理。你看,这娃都忙着做好事,就没有时间做坏事啦!

最后,我还要感谢小宬的妈妈,她在家花费了很多时间,耐心地陪孩子读书。千万别小看读书的作用,有时候,一个人有思想了,就有自尊了,有自尊了,就会收敛自己的戾气。多读书,读好书,自然就不会再去打架了。

之后许久没有人告小宬的状。我每天走出办公室,只觉得久违的太阳终于从乌云中露出了笑脸,阳光洒在地上,暖暖的,让人沉醉,走进教室的脚步也变得格外轻快!

一剂“妙方”治“心病”

都说孩子不会装病,但我总觉得这句老话也有保不准的时候。这不,刚一接班,我就碰上一个奇怪的小“病号”。

第一天做操,音乐刚一响,阿浩就急匆匆地跑到我面前请假,说自己想吐。我探询着摸摸他的小脑袋,他立刻表现出萎靡不振的样子。于是,我挥挥手,让他回教室休息,还叮嘱他要多喝水。

没想到,这个小“病号”问题还挺严重——一到做操铃响,他必定声称自己要呕吐。这可就奇怪了,他的呕吐反应来得特别准时,每天喇叭里音乐一响,分秒不差地立刻发作。哪有这样的病,我有点怀疑,莫不是这娃找的借口,以此逃避做操?

于是,有一回我没有准他的假,并告诉他,体质差更需要锻炼,再说做操也不是什么剧烈运动,没什么大不了。一看我坚决的样子,阿浩愣住了,他立刻不说话,指指自己的嘴,然后冲到走廊一头的水池边,干呕了起来。这一来,我倒是被吓着了,关切地细问他的病情,想要打电话给家长说说这孩子的身体情况。

可阿浩却满不在乎地说:“老师,不用打电话,我这情况我爸妈早知道了,老毛病了,一直不好。”其他同学也作证,说阿浩从一年级起就是这样,反正不能做操,一做操就要呕。看到他们言辞凿凿,我也就半信半疑接受了这个奇特的病因,准了阿浩的“长病假”。从此,一到做操,他就成了唯一一个坐在教室里望风景的孩子。

这呕吐的毛病还没好,阿浩又开始肚子痛。因为语文课临时调到下午,我告诉学生,下午两节课连上,大家要完成一篇作文。一听这话,阿浩突然捂着肚子,开始喊痛。我扶着他到校医那儿瞧了瞧,没发现有什么问题,可是这疼痛似乎愈发厉害了,他脸色苍白地蹲在地上。

我一看这情形,天!别是急性阑尾炎发作,这可不是闹着玩的,于是赶紧联系家长。没想到,这电话打过去,孩子的爸爸倒是个淡定的慢性子,他对我说:“没事,让他坚持一下!”然后,让我将电话给孩子,他对儿子说:“爸爸没空,妈妈和奶奶也没空,没人去接你,你就克服一下,说不定一会儿肚子就不痛了!”

真是太不关心孩子了!听了这位爸爸的回话,我刚想表示愤慨,没想到,第一个跳出来的居然是一分钟前肚子痛得死去活来的阿浩。他怒气冲冲地跑回三楼的教室,说要拿上校园卡,给家里的奶奶打个电话,一定要让家人把他接回去。

看到他火冒三丈的样子和健步如飞的背影,我顿时明白了——这小家伙是在装病呢!他楼上楼下跑了三遍,打了N个电话,就是没人答应接他,我以为他可以不用继续装病,安心学习了。

没想到,下午的作文课上,阿浩人没影了!看着空空荡荡的座位,我心头一惊,这孩子哪去了?问问午自习时在教室里的数学老师,她说,孩子自称有奶奶来接他了,就理好书本,背着书包走了。走了?一刻钟前,他还在郁闷没有家人来接他,怎么一下子就走了?

我赶紧给孩子的爸爸打了电话,他爸爸肯定地告诉我,家里没有人会来接他,因为这个孩子经常装病,一回家就百病全消,家里早就达成一致,他打电话求援,一概不理。

可是,孩子人呢?我三步并作两步,跑到校门口一看,这娃正躲在校门口的门卫室,和两个保安叔叔闲聊,还开心地手舞足蹈。看我一推门进来,他愣住了,又装作肚子很疼的样子,可怜兮兮地说:“老师,我奶奶可能一会儿就来接我了,我肚子实在疼得厉害……”看到他会演戏的样子,我真是又好气又好笑。

看来,这个“装病”的法宝他已经用了不止一次了。我知道,孩子不是天生会用装病来控制大人的,他之所以这样做,根本的原因是大人对于病中孩子的要求会降低,给予其过度的满足,即所谓的“生病为大”,于是孩子就将生病作为愿望满足的工具,而且可能以前效果极佳,屡试不爽,所以才成为他的“保留节目”。

对这样的娃该怎么办?这时,我想到了一个小故事——

一个男孩因为自己小时候带他的老保姆总是给他讲有关天堂的故事,于是他非常向往那儿,因为在天堂里不用学习,不用干活,每天还可以吃上美味的鲸鱼肉,喝上可口的葡萄酒。在这样的憧憬中,他逐渐对生活失去了兴趣,不吃不喝,就想着尽早步入天堂。

这可把父母急坏了,他们不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孩子失去生活的热情乃至生命。他们请来一位智者,这位智者看见孩子就惊呼:“他已经死了!你们为什么还让他在家里,他应该去天堂了!”父母大惊失色,把孩子装进棺材,孩子却很开心自己终于可以到天堂了。

同类推荐
  • 中国广播文艺理论研究

    中国广播文艺理论研究

    本书沿着中国广播文艺的发展脉络.对各种广播文艺形式的艺术特征和意境营造的细密之处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诠释.具有极强的时代性和创新性。其理论性和实用性的有机融合是写作的主要特点。
  • 报人成舍我研究

    报人成舍我研究

    本书共分三部分:专题研究论文、成氏原著文选及相关附录文献,其中成氏原著文选为成舍我离开大陆前发表的主要新闻学文章,在大陆地区首次集结出版,可为相关研究者提供第一手的原始资料。本书第一次提出了成舍我独特的“二元一体化”办报模式,并对其新闻思想与办报理念进行了多角度、纵深化的详尽分析,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 中日相互报道的难点与误区

    中日相互报道的难点与误区

    中日两国由于历史与现实的原因,在新闻报道中难免产生摩擦,遭遇难点与误区。卓南生教授从日本媒体对大众进行舆论诱导的三大常用手段入手,指出日本大众在国际问题上容易达成高度共识的原因。同时指出日媒报道的国际新闻实质上反映出其根深蒂固的“自我中心”与大国意识。在以上两方面的铺垫下,卓南生集中分析了奥运时期日本媒体在西藏问题、毒水饺问题的操作以及钓鱼岛事件中日媒的姿态与角色。最后,卓南生指出了中国对日报道的三大误区:简化日本人士对华态度、不恰当使用“反日”、“排日”等易引起民族对立问题的词语,以及报喜不报忧的片面报道形式。
  • 医学发展的人文与科学问题

    医学发展的人文与科学问题

    北大微讲堂是北京大学为学生开设的科普讲座,邀请各学科教授、名家、院士等,讲解内容权威却又通俗易懂。二十一世纪医学的快速发展,使得对疾病的治疗效果得到显著地改善。随着医学模式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社会—心理医学医学模式的转变,医学生和临床医生的人文素质与科学精神的修炼已经成为临床医学所面临的重要挑战。临床医生,医学生,研究生等群体在实践中如何培养自身的人文素质,面对医学科学的快速发展,如何找到医学中的真谛,发现医学中的科学问题,直接影响现代医学的发展。科学精神的培养与训练,人文素质的提炼与升华,将引领二十一世纪新一代医学工作者迎接医学科学发展的挑战。报告者长期工作在临床和科研的前沿,将用自身的经历,和研究生们共同探讨医学发展中的人文与科学问题。
  • 心语

    心语

    本书旨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收集和整理一些具体的资料,并通过一些较为典型的学困生案例尝试对学困生存在的现象、形成的原因、解决的办法进行探讨。
热门推荐
  • 穿越异界从种植开始

    穿越异界从种植开始

    赵值身为新世纪的富二代,享受宝马奔驰,村内的村花,以身相许,谁知夜深人静竟然掉入井中,穿越异界农家人,一切又要从头开始?
  • 甲乙日历

    甲乙日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无数灯火选中的夜(中国好诗·第二季)

    无数灯火选中的夜(中国好诗·第二季)

    说到冯娜,作为阅读者很容易会想到——云南(出生地)、广州、少数民族、图书馆、女性、“85后”。冯娜的诗歌淡然但非寡淡,或者像她在诗歌中所说的像“偏狭的桉树”。那种俭省和留白的话语方式总是让人想起藏区的道歌。冯娜懂得放也懂得收,很多诗作的结尾仿佛一个人的手掌在有水汽的玻璃板上停留。具体来看,冯娜近期的诗歌主要分为四个空间区隔,而实际上它们彼此间又是相通的——出生地、南方、北方、精神生活的空间。从空间角度来说,冯娜的诗歌是有具体指向的,但是反过来看这些空间实际上是互相穿连、交织起来的。它们一起呈现出来,恰好又是彼此关联而又相互分开,呈现了现代性经验的复杂性与可变性。
  • The Rifle and Hound in Ceylon

    The Rifle and Hound in Ceylon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偏爱我的陆先生

    偏爱我的陆先生

    一开始,宋书颜以为自己耳朵出了毛病。“医生,我耳朵好像有点问题,我昨晚上听到手机响了一整夜。”“现在呢?”“还在响,一直关不掉。”“哦,那我建议你去重新挂个号,换个科室看看。”“什么科?”“精神科。”“……”*宋书颜玩了一整天的游戏,然后的她的手机就开始有猫饼了,莫名其妙的能接到许多陌生人的电话。绝望少妇,“救救我好吗,我还不想死!”失恋女学生,“我要是从这里跳下去,他会不会后悔拒绝我?”孤寡老人,“囡囡,你什么时候回家看妈妈?”外卖101次,“外卖吗,我要一杯可乐,一包薯条,一份炸鸡。”奇葩哈士奇,“汪,汪汪,汪汪汪!”……“喂,幺幺零吗,我被骚扰了,肿么办?”通话静默几秒,宋书颜听到一个干净清冷的男声,好听的男低音丝丝绕绕,透进她心窝。“抱歉,我是陆然。”陆然?给她看过耳朵的陆医生?卧槽,那个蛇精病!*这是一个爱与被爱的故事,世界之所以美好,只因为我遇见了你!——治愈系甜甜暖宠文,放心入坑,我接着你哟~
  • 佛说金色王经

    佛说金色王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心是孤独的猎手(双语译林)

    心是孤独的猎手(双语译林)

    《心是孤独的猎手》是美国女作家卡森·麦卡勒斯代表作,小说通过变换叙事角度的方法,描述了一群徘徊于孤独的人们。故事发生于20世纪30年代的一个美国南方小镇,主要围绕主人公——哑巴辛格,以及他身边的人物展开。辛格的沉默疏离让他在人们眼中蒙上了一层神秘睿智的色彩,人们试图向辛格倾诉内心,但辛格根本无法理解他们,转而把全部的感情筹码压在了安东尼帕罗斯身上。直到安东尼帕罗斯去世,他也离开了这个世界。
  • Cambridge Pieces

    Cambridge Piece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赢在责任

    赢在责任

    世界五百强金牌员工的成长法则,阿里巴巴、百度等知名企业的优秀员工吐血推荐。赢在责任,就是赢在职场。责任是员工与企业缔造双赢的关键;责任是员工在职场获得成长、实现个人价值的关键;如何培养、树立、增强内心的责任感?本书将告诉你答案。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