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045900000006

第6章 三人成众衣裳会 易牙媚献九珍汤

春天二月,遍野生出新绿,无数只紫燕欢叫着,飞掠在淄河之上。临淄城中和往年大不相同,城里大街小巷都挤满了人,车水马龙,好不热闹。赶车的人从衣着上看,有鲁人、宋人、曹人、郑人、卫人,也有离得较远的燕人、晋人、楚人、吴人、越人,甚至还有山戎、北戎、白狄、赤狄等蛮夷之族。车上装满陶器、青铜器、帛麻、果、粟、油、盐、鱼、鸡等物,看得人眼花缭乱。各国之人将满车货物推进东、西市中,互为交易,每赚十钱,便纳一钱与监市官吏。待到天晚,各国商人又纷纷住进大街中的馆驿之中,年纪较大些的便饮酒赌博,年轻些的便换了新衣,带着黄金美玉和成捆的铜钱,争先恐后地挤进遍街林立的女闾中。

有穿着红袍的官吏乘着轻车在各女闾之间巡游,不论是那他国的年轻商人,还是齐国的娇女艳妇,见到车来,就将铜钱恭恭敬敬地奉到车上。车中铜钱装满,红袍官吏便赶着车,驰进朝堂旁的府库之中。守库的禁卒在府吏的监视下,将一捆捆的铜钱整齐地码放在库房里。

库房中的铜钱,几乎堆成了山。每天都有绿袍官吏来库中取出这些铜钱,至楚地买来犀甲,至吴地买来长戈,至秦地买来硬弓,送至兵库中收藏。不时还有黄袍太监取出府库中的铜钱,至郑国、卫国买来轻若柳絮、艳若云霞的罗纱丝绢,送至国君的后宫。国君最宠爱的卫姬穿上那罗纱丝绢裁成的长裙,登上绘着彩凤金龙、垂着双重帷幔的高车,与国君同往北杏而去。

在护卫禁卒的护拥下,高车很快驰出临淄,行在城外的大道上。齐桓公拉开一角帷幔,向道旁的桑林中望过去。桑林中静悄悄的,只穿行着屈指可数的几个农人,再也见不到那娇声娇气唱着《猗嗟曲》的少女。

到底还是仲父有办法,把我齐国流传了几百年的“淫奔”之风说灭就灭了。齐桓公满意地想着。当初,他很担心这“淫奔”之风不能灭掉,使公室失了威信,以致他富民强兵、称霸天下的“新法”无法实行下去。

开始时,一些男男女女的确不将新法放在眼里,依旧成群结队去城外“淫奔”。管仲命令兵卒们将那些男男女女捉拿至城内,施以鞭刑,然后放出。不料有些男女挨了鞭刑,仍是不思悔改,又一次奔到了城外。而这次管仲则施以严刑,一捉到那些男女,立刻斩杀,毫不迟疑。那些男女人等中,既有公室贵族,亦有巨富子弟。齐国上上下下大为震骇,人人闻“仲父”而色变,再也没有人敢犯禁行那“淫奔”之事。

“主公,你在看什么?”一双嫩藕般的手臂从后面伸过来,绕在齐桓公的脖子上。

齐桓公回过头,看见了一张灿若桃花的娇美面容,更看见两粒乌黑的眼珠就似是滚圆的墨玉,掉落在桃花瓣上,滴溜溜地转个不停。

“美人!”齐桓公心中大动,一把将卫姬抱到胸前,手忙脚乱地撕扯着那艳若云霞的长裙。这辆高车长有丈二,宽有六尺,特地用来载着美女,以便在行猎出游的路上,也可寻欢作乐。

卫姬如蛇一样扭动着,躲着齐桓公的双手,娇声道:“主公,为什么王姬能做你的夫人,我就不能。我要做你的正宫夫人,我要做正宫夫人嘛!”

“王姬生在周天子家,天生就是做夫人的命。”齐桓公说着,好不容易才按住了乱扭乱挣的卫姬。

“就因为我没有生在周天子家,一辈子便是做人姬妾的命吗?”卫姬委屈地说着,眼圈红红,几欲掉下泪来。

“难道做寡人的姬妾,低了你的身份吗?”齐桓公厉声喝道。他扫兴至极,双手已从卫姬高耸的胸上移了下来。齐桓公最痛恨他在欢乐的时候,看见了女人的眼泪。他是堂堂的“霸国之君”,天下的女人都应该抢着与他交欢,并以此为乐。女人们怎么能在他的面前悲伤流泪呢?女人们又怎么敢在他的面前悲伤?

“能做主公的姬妾,自是小女子天大的福分,哪敢有怨意呢?我是在想,只有夫人生下的公子才是嫡子,不受人欺负,我要做夫人,只是为主公的孩子着想啊。”卫姬带着羞怯地说着。

“怎么,你有了孩子?”齐桓公大为恼火,瞪着眼睛问道。他厌恶女人身子愚笨的样子,见到后宫中哪个美人有了身孕,立刻就打发得远远的,不再召见。

“太医说过,像是有了孩子。”卫姬抚摸着腹部,低声说着。齐桓公这才发现,卫姬的腹部已经微微凸起。

“你为什么不早告诉寡人?”齐桓公皱着眉问,心里暗暗叫苦。卫姬有了身孕,他自然不能一路上在车中畅心所欲地寻欢作乐。徐姬、蔡姬、卫姬他都很迷恋。徐姬、蔡姬在外貌上比卫姬更美,然而于床笫之间,却远不如卫姬有趣。徐姬太过矜持,像王姬一样端庄。蔡姬又太天真,似儿童一样不解风情。他特地挑上卫姬同车,就是想在卫姬那柔若无骨的身子上获得最大的满足。

“主公,我现在不是告诉你了吗?”卫姬扭着身子,声音里溢满了妖媚之意。她从走进齐宫的第一天,就把王姬、徐姬、蔡姬看成了她的敌人。

王姬相貌平平,又体弱多病,看样子活不了几年,她真正的敌人是徐姬和蔡姬。卫姬渴望着她能够把徐姬、蔡姬从齐桓公身边赶走,以使她成为齐宫中唯一的女主人。她要把齐桓公尽量地“拖”在自己的裙下,远离徐姬和蔡姬。

唉!你现在告诉我,不是迟了吗?齐桓公在心里叹着,推开卫姬,仰天睡倒在车中。他真想命令高车转回宫中,把这讨厌的卫姬赶下去,让徐姬或者蔡姬与他同去北杏。然而他的喝令声到了口边,又硬生生地咽了回去。

北杏大会是他称霸天下的第一步,只能成功,不能失败。他身为一国之君,参加并主持这样的大会,是一件惊动鬼神的大事。若仅仅为了一个女人,他就令高车回转,一定会得罪鬼神。得不到鬼神的护佑,恐怕就会出现凶事,坏了他即将主持的北杏大会。

“主公,主公!你别睡,我唱个曲儿你听,好不好?”卫姬摇晃着齐桓公的身子柔声说道。

“好,好,你唱吧。”齐桓公不耐烦地说着,仍闭着眼睛。卫姬理了理已有些散乱的头发,婉转地唱了起来:

籊籊竹竿

以钓于淇

岂不尔思

远莫致之

泉源在左

淇水在右

女子有行

远兄弟父母

淇水在右

泉源在左

巧笑之瑳

佩玉之傩

淇水滺滺

桧楫松舟

驾言出游

以写我忧

这首歌曲名为《竹竿》,是许多年前一位卫国公主远嫁他国,思念父母、思念家乡,却又欲归不得,遂作此歌以抒心中所感。此曲令家乡的人们听了很为感动,人人传唱,成为卫国有名的歌曲之一。

歌曲优美而又哀婉,且贴近卫姬的心情,此刻唱出来,幽幽咽咽,如泣如诉,听得齐桓公也是双眼潮红,心头的不悦之意,像是春天的积雪,在阳光下渐渐融化。他不禁想起了当初避祸莒国时的情景,那时他身在恐惧之中,日夜思念故乡,也思念早逝的母亲。

啊,我的母亲也是卫国的公主,算起来,这卫姬还是我的表妹呢。除了齐国,这世上就数卫国与我最为亲近啊。看在母亲面上,我也不该对卫姬生气。不仅不该对卫姬生气,还应该对她多加抚慰才是。何况,卫姬一向对我服侍殷勤,又娇媚可人,并非别的美人可以相比。她有委屈,心中悲伤,也只是年少远嫁,思念父母故乡之故。

齐桓公心里升起一种前所未有的柔情,伸臂将卫姬紧紧揽在怀中,抚摸着卫姬如云的长发道:“虽然寡人不能给你夫人之位,可只要你生下的是男儿,寡人一定立为太子,决不食言。”

卫姬心中大喜,忙问:“主公,你……你说的可是真话?”

齐桓公正色道:“君无戏言,寡人乃堂堂大国之君,岂能虚言?”

“臣妾今生今世,都不会忘了主公的恩情。”卫姬感激地说着,使出种种柔媚之术,虽不能令齐桓公尽兴,也算是满足了他的满腹欲念。齐桓公有意在路上缓缓而行,直到大会之期的前一日,方才赶至北杏。

在他的想象中,此时各国诸侯早已赶到了北杏之地,正准备着“恭迎”他这位尊贵的大会主人。不想他下车之时,前来“恭迎”的国君只四位——宋公御说、陈宣公杵臼、蔡哀侯献舞、邾子克。这还不到他以周天子名义布告的各诸侯国中的一半。鲁、郑、卫、曹、遂等诸侯根本不认齐桓公这个主人的账,甚至连使者也没有派来一人。

齐桓公顿觉面上无光,草草与四位国君见过礼,住进馆舍中,尚未安顿下来,即召见管仲道:“诸侯如此轻慢我齐国,实为可恼。寡人意欲将大会之期延后,多派使者,催促鲁、郑诸国赴会,仲父以为如何?”

“不可。奉天王之命,会盟诸侯之盛会,久不行矣。今若改期,是为无信。如此堂堂大会,岂可无信。”管仲断然说道。他也没料到竟只有四国前来赴会。他本想就算有诸侯拒绝与会,也只一二人,不足损伤大会的尊严。看来在诸侯心中,已毫无半点礼仪之心,不用征战根本收服不了他们。在管仲心中,以仁厚大义立威诸侯的想法,已是他平生走出的又一招败棋。

“可是就这四国,能开成大会吗?”齐桓公问。

“能!俗云:‘三人成众’,今连我齐国,共有五位诸侯,已算‘成众’,完全可以开成大会。”管仲说道。在齐桓公面前,他自然绝不会承认自己走了一招败棋。

“虽说‘成众’,可还是太……太不像一个大会。”齐桓公遗憾地说着。

“此已足矣。今宋、陈、蔡、邾四国见我不备兵车,俱将本国兵车停于国界之内,真正成‘衣裳之会’矣。主公试思,除我齐国之外,当今天下谁能开此‘衣裳之会’?”管仲夸耀地说着。

“不错,如今礼仪崩坏,人人心存虎狼之意,要开此‘衣裳之会’,确乎非我齐国莫属。”齐桓公说着,心里不觉溢满了自豪感。

“鲁、郑诸国不来,定是心存观望之意。他们既是有心观望,我们纵多派使者,也难以令他们赴会。”管仲又道。

“为今之计,我们唯有顺利开成大会,才能使列国信服。”齐桓公点头道。

“对。我们这‘衣裳之会’开成了,势将震动天下。那时鲁、郑诸国必将遣使谢罪矣。”管仲笑道。

哼!他们到时纵然派使者前来谢罪,我也不会轻饶!齐桓公咬了咬牙,在心里说道。

周僖王元年(公元前681年)春三月初一日,天气晴朗,齐、宋、陈、蔡、邾五国诸侯相会在高坛之下,议论会盟大礼。

齐桓公对众位诸侯拱手言道:“王室久衰,政令不行于诸侯之国,致使天下大乱,逆弑之事多有发生。且恃强凌弱、以大伐小、灭国侵地等种种不义之战,遍于中国,四夷蛮族亦趁势攻掠我华夏诸邦,欲毁我宗族社稷。我华夏诸邦,实已至危矣。寡人奉天子之命相会众位,一为定宋公之君位;二为推一诸侯为列国盟主,扶助王室,抵御蛮夷之族。使华夏之邦大小和睦,不再争战。臣下若有弑逆之事,列国亦共讨之。如此,天下之乱,方可平定。”

宋、陈、蔡、邾四国诸侯听齐桓公说出这番话来,大感意外,一时无言可对。他们以为此次会盟,只是为了定宋公之位,并无他事。若以定宋公之位来论,齐侯是主人,又奉有周天子之命,自然是会盟之主。但会盟之主的权威仅限于会盟而已,会盟散后,会盟之主便不复存在。可是听齐桓公的语气,此次会盟,定宋公之位尚是小事,而扶助王室,抵御蛮夷之族,推举列国盟主,方是大事。

在周朝初开国之时,天下共有千余诸侯。如此众多的诸侯,周天子没有办法个个都能直接管理,于是便挑选一些拥护王室,又有相当兵威的大国,令其为一方盟主,代周天子号令各位诸侯。盟主能号令的诸侯,少则数十,多则上百,好不威风。人们称这一方盟主为“霸主”。图谋当上这一方盟主的诸侯,被视为“图霸”。到后来,连周天子都衰弱了下来,这“霸主”之命,就更无人听从。各国诸侯已经有百余年不知“霸主”之名,更没有人想过要“图霸”,成为一方盟主。

“霸主”既受命于周天子,便不能任意而为,灭人之国,夺人之地。而兵威强大的诸侯,无不喜欢灭人之国、夺人之地,岂肯为了一个虚名,就受命于周天子,自缚手足?不想今日齐桓公却胸怀大志,居然要“图霸”,成为列国盟主。今日齐桓公若成为“列国盟主”,参与此会的宋、陈、蔡、邾则从此以后,势必唯齐桓公之命是从。齐桓公的举动,说得好听些,是奉周天子之命,召集诸侯会盟。说得难听些,是借周天子的名义,欺骗诸侯进入齐国,并企图不动兵威,就逼迫众诸侯臣服。

四国诸侯中,除邾为第四等子爵之国外,陈、蔡俱为侯国,而宋国更是一等公国。宋、陈、蔡既然都是千乘之国,又怎肯甘心臣服齐国?邾国虽然只是百乘小国,但也不愿轻易地臣服大国。

见四国诸侯一声不吭,齐桓公急了,目光屡屡向宋公御说扫去。宋公御说却装作在打量高坛上的旗帜,对齐桓公的目光视而不见。在五国诸侯中,他最年轻,才二十出头,英姿勃发,器宇轩昂。

本来,他对齐桓公非常感激。他倚仗着宋闵公嫡弟的身份登上君位,并无强大的实力为后盾,君位极为不稳。就在他惶恐不安的时候,忽听齐桓公仗义倡言,以周天子之命会盟诸侯,明定他的君位,不禁欣喜若狂。如此他就可以借诸侯之力,压迫国中的诸公子交出所掌的兵卒。诸公子若敢抗拒,就是与周天子和各会盟诸侯作对,就是乱臣逆贼。他就可以名正言顺地请来各国兵车,攻杀诸公子。但是他没想到,齐桓公不过是借为他安定君位的名义,来图谋“霸主”的称号。

哼!我宋国世世代代都受到周室尊重,若论推举列国盟主,理应推我宋国。可是眼前连我的君位,都要你齐侯来定,我又怎么能当上列国盟主?你齐侯如此安排,不过是有意拿我做台阶,使你登上盟主之位罢了。御说在心里愤愤地想着。

见宋公御说不说话,齐桓公的目光又向陈宣公扫去。陈宣公在五国诸侯中年纪和齐桓公最为接近,都是三十六七,正当壮年。然而陈宣公虽是人在壮年,却毫无“壮心”,也不喜欢别的诸侯有什么“壮心”。他听了齐桓公的一番话,已是心生妒意,加上他前来赴会并非是因为敬佩齐国,因此对齐桓公的目光,一样视而不见。

因为陈侯是帝舜的后代,身份高贵,被周王室选作婚姻之国,屡屡有公主嫁与王室。陈侯也因此自视甚高,不怎么愿意与国势虽强,而祖先只是臣下出身的齐侯来往。陈宣公本来不想赴北杏之会,只是考虑到宋是邻国,闹起内乱来,也与他陈国不利,又因为受了蔡侯的劝说,才赶到了北杏。

我来会盟,只是为了定宋君之位,可不知道还要推举什么列国盟主。陈宣公好不容易才将心中的话语留在了肚里。

齐桓公心里焦急起来,又将目光瞄向了蔡哀侯献舞。要是连他也不说什么,今日的大会只怕难以开成。邾子国势太弱,爵位又低,就算他愿意为我说话,也无甚威信啊。齐桓公想着,额上不觉沁出了汗珠,痒痒地异常难受,欲伸手去擦拭,又担心失了礼仪。

就在这时,蔡哀侯上前一步,对众人拱手施礼,说道:“天子明白宣示,会盟大礼,由齐侯主之。齐侯既是会盟之主,当然也是列国盟主。方今天下大乱,礼乐崩坏,齐侯倡行尊王攘夷之义,实为仁厚至矣。献舞深为敬慕,愿随时听从盟主之命,扶我王室。”他在五国诸侯中年纪最长,已近五旬,但说出话来,却是中气十足,清晰明朗。

蔡哀侯赶来参加北杏大会,完全是为了示好齐国。他不仅自己赶来赴会,还劝说世代的姻亲之国陈国国君与他一同来到北杏之地。在这之前,蔡哀侯还主动将女儿蔡姬作为王姬的陪嫁之女,送到了齐国的后宫。

蔡哀侯如此示好齐国,有着他不得已的苦衷。蔡国的始封之君,乃是周武王的同母兄弟姬度,被封于蔡地,都上蔡。后成王即位,尊称其为蔡叔。蔡叔因不满周公旦留在京城执掌朝政,与管叔姬鲜连同纣王的儿子武庚禄父起兵造反,结果失败被擒。周公旦杀了武庚禄父和管叔,将蔡叔流放于山野之地。蔡叔被流放后不久便死了,他的儿子姬胡在鲁国为臣,遵守礼法,谨慎温顺,忠于职事。周公听说后很高兴,请成王下旨,复封姬胡于蔡,让他承奉蔡叔的祭祀。姬胡去世后,儿子伯荒即位,侯位传袭,直至献舞。这时,南方的楚国强大起来,屡屡向中原侵伐,给了蔡国极大的威胁。蔡国被迫和邻近的息国结盟,相约共同抵挡楚国。

蔡国和息国都是陈国的婚姻之国,都娶了陈国的公主为夫人,蔡哀侯娶的是姐姐,息侯娶的是妹妹。后来息夫人回陈国省亲,路过蔡国,蔡哀侯殷勤招待,却在酒席上口出调戏之言,使息夫人很生气,回国绕道而行,避开了蔡国。息侯知道夫人受了调戏,大怒之下,竟派人告诉楚王说:“请大王假装来攻打我国,蔡侯必来援救,大王可趁势设下埋伏,击败蔡国兵车。”楚王大喜,依息侯之言而行,果然击败了蔡国兵车,并生擒了蔡哀侯。但同时,楚王又假戏真做,顺手灭了息国,将美丽的息侯夫人变成了楚王夫人。

蔡国并非弱小之国,国君虽然被擒,国土人众仍在。楚王一时无力灭掉整个蔡国,为显其仁义知礼,又将蔡哀侯放了回去。经此大变,蔡哀侯对楚国的恐惧已到了睡梦不宁的地步。他深知仅靠着结盟邻近小国,无法抵抗楚国的侵伐。蔡国必须与华夏诸大国结盟,才能保住宗族社稷。

华夏诸大国虽有十余之众,但真正能称为兵威赫赫者,只有齐、晋、秦三国。

其中秦国偏处黄河之西的渭水平原,周平王东迁之后才开始强盛起来,在中原各诸侯心目中,并无多大的威信。晋国处于黄河北岸的汾水河谷,国势虽强,却受到白狄、赤狄、骊戎诸夷族的包围,没有太多的力量顾及中原各诸侯。唯有齐国自姜太公之时,便奉周天子之命经常征伐各弑逆诸侯,有着喜好管理别国“闲事”的传统。中原各诸侯闻齐国之名,心里便敬畏三分,蔡哀侯便是那许多诸侯中的一个。别的诸侯对齐国的强大都深感忧虑,而他对齐国的强大,却是求之不得。只有一个强大的齐国,才能抵挡住另一个强大的楚国。蔡哀侯开始有意示好齐国,对齐国的盟会号召,立刻响应。

齐桓公欲“图霸”的野心,也出乎他的意料。他本想齐桓公虽然会有所作为,也只是如同先祖那样,显示一番征伐别国的兵威而已。但他在出乎意料之余,却是更为高兴。如果他与齐国订立盟约,虽说是自低身份,却获得了齐国的兵威。楚国若再侵伐蔡国,就是没将齐国放在眼里,齐国非发大兵救援蔡国不可。他既是如此想着,便直截了当地推举齐侯为列国盟主,毫不迟疑。

见蔡哀侯如此推重自己,齐桓公悬起的一颗心顿时落了下来,兴奋中把目光转向了邾子。邾国北邻鲁国,东邻齐国,一向在两国的挤压下苟且偷生,对齐、鲁两国,俱是不敢得罪。此时邾子依样画葫芦,把蔡哀侯的话几乎原封不动地重复了一遍。

“小白德才俱无,怎可身当列国盟主大任?蔡侯、邾子二君,实是过于推举小白了。嗯,我看这盟主之位,还是应由宋公、陈侯担当,方为正理。”齐桓公谦让地说着,目光再次向宋公御说和陈宣公扫来。宋公御说和陈宣公没奈何,也只得把蔡哀侯的话重复了一遍。两位国君都在心里大骂蔡哀侯献媚齐侯,丢尽了宗室诸侯的颜面。齐桓公又谦让一番后,便毫不客气地领着宋、陈、蔡、邾四国诸侯,登上了高坛。远远站在馆舍门外的管仲,一直紧盯着坛上的诸侯,心中总是扑腾个不停,直到此刻,方才安定下来。

依照礼法,在这样以周天子名义召集的盟会场合下,各国君的臣子只有等盟约立定之后,方可登至坛上。在盟约立定之前,各诸侯的臣子敢走近高坛一步,便是对周天子的大不敬,按律应将其丢进鼎中烹杀。管仲担心他不近前,齐桓公无法说服那些国君架子摆得十足的诸侯,难以立下盟约。现在看来,那些诸侯虽不怎么情愿,但到底还是登上了高坛。

齐桓公、宋公御说、陈宣公、蔡哀侯和邾子依次序排定,背南面北,在悠扬浑厚的钟鼓声里,向坛中虚设的天子之位,恭恭敬敬地行着大礼。其中齐桓公、陈宣公、蔡哀侯、邾子行的是臣下大礼,宋公御说行的是宾客大礼。礼毕,齐桓公招来内侍太监,拿出一份早就准备好的帛书盟约,递与众位诸侯。

宋公御说、陈宣公、蔡哀侯和邾子传看着帛书,见上面写道:

庚子年春三月朔日,齐小白、宋御说、陈杵臼、蔡献舞、邾克,奉天子之命,会于北杏,誓当共助王室,抵御蛮夷,扶弱济小,讨逆灭暴。有违此约者,列国当共讨之。

众位诸侯见盟约上只列齐国为首,尚无“霸主”之言,心里好受了一些,倒也俱是点头赞许。

齐桓公大喜,当即让众位诸侯在盟约上签上名号,并传命侍于坛下的列国臣子,俱至坛上,先对周天子之位行过大礼,然后饮酒为乐,庆贺盟约的签立。

酒过数巡,齐桓公不觉飘飘然起来,俨然以盟主的口气说道:“鲁、卫、郑、曹、遂诸国,竟然无视周天子之命,不来赴会,实为可恼,当共讨之。”管仲听了,大吃一惊,忙向齐桓公望过去,连使眼色。偏偏齐桓公对管仲的示意毫无察觉,仍是不停地说道:“鲁、卫、郑、曹等国,俱有千乘之兵,齐国虽强,战车毕竟有限,到时请各位发倾国之兵,随同寡人讨灭叛逆。”

宋、陈、蔡、邾四国诸侯听了,心中惊骇不已。尤其是邾子,他既不敢得罪齐国,也绝不敢去讨灭鲁国,脸上红一阵、白一阵,不知如何回应。除了邾子没说话,宋公御说也沉着脸,一声不吭。蔡哀侯心里虽惊,嘴上却连连应承:“当然,当然,敝国自当听从盟主之命。”边说还边向陈宣公使着眼色。陈宣公知道蔡哀侯怕他得罪齐国,只好也含糊着应承了几声。

齐桓公得意扬扬,连连举杯劝酒,手舞足蹈,全无“霸主”的威仪。盟约之会上的酒宴,直闹腾到晚,方才“尽兴而散”。各诸侯脚步踉跄,互相告礼着,走回馆舍中。

管仲直到这时,才有机会劝谏齐桓公道:“今我齐国兵尚未强,故以此‘衣裳之会’立信天下,非欲以兵威凌驾于人也。虽馆舍建造豪华,而仪仗并未盛陈,一切从简,正是欲向天下宣示我齐国仁厚恭顺之意,奈何主公才立盟约,便行征伐之事,岂非太急。”

“不事征伐,这列国盟主的称号,谁肯理会?”齐桓公不以为然地说道。

管仲见齐桓公酒气熏人,不好再说什么,只得告退。馆舍外已是满天星光,管仲徘徊在高坛之下,心事重重。

唉!列国虽饱受战乱之苦,又面临夷族侵伐之害,却仍是如此不明事理。我华夏诸邦,只有订立盟约,互为救援,才能保全宗族社稷啊。而诸邦之中,除了我齐国,谁能成为盟主?谁又有能力成为盟主?无力主盟而强盟之,必害人害己,于事无补。看来要让这些不知礼仪的诸侯之国听我齐国之命,还不知要费多少力气呢……

夜色深沉,各处馆舍内的烛光都熄灭了,唯独宋国君臣居住的馆舍内,仍是烛光通明,直到拂晓时分。

次日清晨,齐桓公尚未起床,内侍太监们慌慌张张跪倒在门外,禀告道:“宋君御说故意让馆舍里烛光明亮,却在半夜里偷偷乘车走了。”齐桓公闻言大怒,立即召来管仲,要派轻车追击宋公御说。

“昨日立盟,宋公今日便背之,不将其擒回杀之,我这个盟主说话还有人听吗?”齐桓公怒气冲冲地说着。

“宋公来此,本为议定君位。今盟会之礼已行,君位已定,其不感念我齐国议定之功,反无礼之甚,确乎该杀,然此刻尚非其时也。”管仲口中劝道,而心里却说,宋公不辞而别,其实是怕主公逼其出兵,攻伐鲁、郑诸国。宋国之乱,本为伐鲁而起,岂肯再次擅动兵车,与邻国为敌?况且宋国都城之内尚未安定,又怎能兵伐别国呢?他懊悔此次会盟大礼,没有将鲍叔牙请来“监视”齐桓公。有鲍叔牙在,齐桓公决不会酒后失礼,口出“狂言”。他许多不便说出的话,也可借鲍叔牙之口传入齐桓公耳中。

“此刻不是其时,什么时候又是其时?”齐桓公恼火地说道。

“宋虽无礼,毕竟是与盟之国。昨日立盟,今日便伐与盟之国,天下诸侯闻知,会作何想?”管仲问道。

“这……这么说,就罢了不成?”齐桓公悻悻地问。

“当然不能罢了。宋公不辞而别,是为蔑视王命,日后当请王师伐之。其实为今之计,倒是要先对付那拒不赴会的鲁、郑诸国。鲁、郑诸国不奉王命,伐之名正言顺。”管仲说道。

“不错,鲁、郑诸国不奉王命,轻视寡人,应该先征伐他们。”齐桓公点头道。

“鲁国的先祖是周公旦,为宗室诸侯之首,极受尊重,只要降服了鲁国,其余诸侯,均不足道矣。”管仲道。

“正是。寡人恨鲁,更甚于恨宋。”齐桓公不觉兴奋起来。

“征伐鲁国,为的是尊王大义,非为私恨也。”管仲正色说道。主公好胜之心太重,征伐之欲太甚,我若仍以大义相劝,只怕反倒会引起主公的猜疑。毕竟我曾经是“叛臣”啊。虽说主公称我为仲父,但我自己,却绝不能以仲父自许。

“不显兵威,何人知道尊王大义?”齐桓公笑道。

“宋国不辞而别,显示各诸侯对我齐国尚存猜疑,口从之,心未必从之。征伐鲁国,就不必让陈、蔡、邾等国出兵了。”管仲说。

“也罢,此等诸侯胆小如鼠,让他们从征,说不定反倒坏事。”齐桓公道。

“欲征鲁国,须先伐遂国。遂国地狭人寡,灭之不难。”管仲道。

“是啊,鲁国是大国,不听王命,还情有可原。遂是小国,居然也敢蔑视寡人,实是可恼。”齐桓公恨恨地说道。

“遂国向来依从鲁国,灭遂,必能震骇鲁侯之心。”

“遂国向来不服寡人,此次寡人定要将其生擒,献于太庙。”

“遂国易灭,鲁国难灭。只要鲁侯心服,愿奉齐国为盟主,就已足矣。”

“如鲁侯果然心服,饶他一命,也就罢了。”齐桓公勉强说道。他知道管仲并不想在此时此刻炫耀兵威,能使其愿意征伐鲁国,已是不易。他应该适可而止,不必“得寸进尺”。他既然称管仲为仲父,就要对管仲表示出相当的尊重之意。

齐桓公与管仲商量已定,走出馆舍,与陈、蔡、邾三国诸侯相见,再也不提“请各位发倾国之兵,随同寡人讨灭叛逆”的话。陈、蔡、邾三国诸侯松了口气,趁机表示告辞之意。齐桓公当即答应,摆宴相送,并亲自乘车,将三国诸侯送出十里之外。

诸侯们都已离去,齐桓公也该回往临淄,整顿兵车,先灭遂国,再伐鲁国。然太卜算定五日之后,国君才宜离开北杏。管仲只得先回到临淄,整顿兵车。齐桓公留在北杏,等待吉日。

北杏之地甚是荒僻,遍地野草却少有林莽。野物不多,只一些狼、狐、兔、鼠之类。齐桓公性喜游猎,可是在野草间奔忙一整天后,并无什么收获,只得扫兴而归。他对狼、狐、兔、鼠之类的小野物不感兴趣,只想猎获虎、豹、熊、犀、野牛、野猪等庞大威猛的野物。

平日在游猎之余,齐桓公最爱与宠姬们嬉笑欢乐。可是这次他只带着卫姬一人来到了北杏。偏偏卫姬这几天身子不适,呕吐不止,不仅不能给他带来半点欢乐,反而让他见之生厌。齐桓公回到馆舍,却不愿走进内室,闷闷地在廊柱间徘徊着。

忽然,悠扬的乐声自内室响起,一个甜美的声音在歌唱一首郑国歌曲,曲子歌颂了青年猎人英俊而又勇武。齐桓公极喜欢这首郑国歌曲,尤其是在行猎之后,更要听宠姬们唱这首歌曲。此刻听到卫姬的歌声,齐桓公心中的郁闷顿时飞到了九霄云外,立刻奔进了内室中。但见在众乐女的环绕下,卫姬长袖飘飘,且歌且舞,娇媚动人。

齐桓公似喝醉了一般,脚步踉跄,拥着卫姬一阵乱蹦乱跳,直到累得瘫倒在席上,呼呼直喘粗气。卫姬仍是精神十足,半跪在齐桓公身边,轻轻捶打着齐桓公的肩背。

齐桓公大感舒服,问:“爱姬今日如何好了,不再呕吐?”

“馆舍中有一庖人善调五味,闻听妾身不适,遂进九珍之汤。妾饮之如同甘露,顿觉神爽身轻,又能伺候主公了。”卫姬说道。

“不错,近日饮食,大是精美,比宫中之味更为可口。”齐桓公也不觉赞道。

“既是如此,主公何不将此庖人带回宫中,日日品尝美味?”卫姬问。

齐桓公心中一动,命牛滚儿传庖人前来,他有话要问。不一会,牛滚儿已将一个年约三旬、身体胖大的庖人带进了内室。

“雍人易牙,见过主公,愿主公万寿无疆!”那庖人跪倒在地,连连磕头。

这万寿无疆的颂语,只有在朝会大礼之时,齐桓公才会听到。此刻他见一庖人也会以此颂语行礼,心中大为高兴,问:“原来你是雍人。听说此地人多为巫者,不知是也不是?”

“正是,小人先前也曾为巫。”那叫作易牙的庖人答道。

“哦,原来你也是巫者。怎么又成了庖人呢?”齐桓公大感兴趣地问着。

“巫者,专以神鬼之语骗人钱财,实为邪人。主公贤明英伟,人人称赞。小人生为主公之臣民,实为万幸,岂敢以鬼神骗人?故洗心革面,学庖人之艺,为盛世良民。”易牙又磕头说道。

齐桓公大喜,道:“你不做邪人,愿为良民,实为贤者。寡人今欲带你回宫,命你为宫中司庖,你愿不愿去?”

“主公天恩,小人岂敢不从。”易牙心中狂喜,连连磕头,砰然有声。宫中司庖,虽然仍是名列匠人,却为庖人之首,已算是个“官儿”了。

“你也不必如此多礼。只要你能善进美味,寡人自是大有赏赐。”齐桓公说着,话锋一转,又问,“你那九珍之汤,为何名为九珍?”

“九珍,乃燕窝、蜂蜜、牛乳、樱桃、酸李、苦杏、熊掌、鹿胎、猴脑和之而成,有身之妇人最宜进食。”易牙道。

“原是如此。九珍之中,燕窝最是难得,听说须趁涨潮之时,乘小舟于海岛,攀高崖而采之,不知是也不是?”齐桓公问。

“正是。只不过臣之燕窝,得之甚易,乃有人常常献之耳。”易牙道。

“这人能将此珍贵之物献上,倒也忠心,但不知其人为谁?”齐桓公问。

“此乃小人之友竖刁也。”易牙答道。

“竖刁,哪个竖刁?”齐桓公皱眉问着,他又想起了微服“淫奔”的不愉快之事。竖刁在巧妙地掩饰了他的“淫奔”痕迹后,曾至宫门求见他,要他兑现诺言,允其入朝为官。齐桓公也答应了竖刁的请求,让其去见鲍叔牙,量才授予其官职。后来听说鲍叔牙让竖刁做了市吏,专管收税。

“小人之友竖刁,曾蒙主公厚恩,赏为市吏之职,感激不已,常怀报效之心。因见小人在此侍候主公,特献家藏燕窝,使小人得以做成九珍之汤。”易牙道。

“啊,想不到那竖刁竟对寡人如此忠心。”齐桓公感叹道。

“竖刁在小人面前,无日不称颂主公,因欲求见主公而不得,以致体病,奄奄一息。小人不忍见其病亡,冒死恳求主公,请赐其晋见。”易牙再次磕头说道。

“什么,那竖刁不能见到寡人,竟至病倒了吗?”齐桓公大为惊异。

“小人不敢欺骗主公。竖刁常言,他父母早亡,心中已将主公当作了父母,一日不见便睡之不宁,食之不安。”易牙道。

“难得竖刁竟如此敬爱于寡人,实为贤者,寡人回到都城,自当召他入宫相见。”齐桓公感动地说着。

“主公如此天恩,实为古今少有,小人感激不尽。”易牙涕泪交流地说道。

“你爱友如此,实为大义之人。寡人今日不仅得一良庖,还得一贤臣矣。”齐桓公高兴地说着,竟破格让易牙留在内室,与他一同观看女乐,并饮酒助兴。易牙诚惶诚恐,不敢抬头,一副憨厚之相,饮得两杯,便呛得脸红脖子粗,举止失措,引得齐桓公哈哈大笑。

吉日来临,齐桓公拥着卫姬,乘高车回到了临淄。易牙跟在车后,依然是那副诚恐的憨厚之态。管仲亲率百官,至城外迎接齐桓公。齐桓公下车慰勉百官一番,然后在百官的簇拥之下登上朝堂,接受百官的祝贺——祝贺主公已成列国盟主,威名震于天下。

什么列国盟主,前来立盟的诸侯只有四个,中间又跑了一个,这算得是列国盟主吗?哼,说什么威名震于天下,分明是丑名传于天下。齐桓公高坐在朝堂之上,脸上笑着,心里却满是懊丧之意。

管仲看出齐桓公内心的不悦之意,下朝之后,没有回到他的相国府中,而是驱车直向鲍叔牙家中奔来。他是鲍叔牙府中常客,不须通报,便可直入内堂之中。鲍叔牙正坐在案前,翻动着一堆堆的竹简,眉头皱成一团。

“鲍兄,你好清闲,近来连朝堂也不上了,只在家中纳福,累得我有三个月没听一回郑卫歌舞。”管仲一进来就抱怨道。

“我这‘纳福’可比上朝还累多了。”鲍叔牙抬起头说道,眼中全是血丝。

管仲不待主人吩咐,已坐在案旁的侧席上,问:“这不是市税之简吗?理应为库吏查看,怎么鲍兄倒看起来了呢。”

“有人告发说市吏收税,多有私贪之事。我让府吏查看,府吏说市吏个个清廉,告发之人,纯为私怨报复。想我职掌官吏升迁,此等事必须访查明白,故将府库中的市税之简,全收来仔细查看。”鲍叔牙说道。

“这市吏私贪之事,恐怕难免,只要数目不大,也不必管他。”管仲笑道。他和鲍叔牙行商之时,和各国市吏都打过交道。深知市吏私贪,乃为天下通病,很难禁绝。

“不,我齐国正为求霸之时,须官吏廉明,忠心公室,绝不容私贪之风遍于国中。”鲍叔牙肃然说道。

可是至清之水,必致无鱼啊。这句话已到口边,管仲又咽了回去。他知道鲍叔牙认准了的事,就一定会坚持下去,谁也难以阻止。

“不知你查出了几件市吏私贪之事?”管仲问道。

“说起来实为可恼。我只查了东市,便发觉其中九名市吏中,竟有八名私贪,少者私贪万钱,多者竟贪至百余万钱。”

“啊,竟有贪至百万钱吗?”管仲大吃一惊,难以相信地问道。他身为仲父,名列相国,每年的俸禄折算起来,也不过百余万钱。而市吏官位极卑,连下士之衔也不能得到,谁知贪得竟与他相国的俸禄不相上下。

“市吏贪钱已达百万,而库吏居然称其个个清廉,只怕亦是贪得不少。待将这些市税之简查完,我当立刻进宫,奏知主公,将这些私贪的市吏,全都杀头,并将其子女妻妾抄没,罚为奴隶。”鲍叔牙说道。

“市吏如此不守国法,理应严刑诛杀。然其私贪之钱既有多少之分,其刑亦有轻重之别。贪钱较少之吏,可止诛其身,不必抄没其子女妻妾。”管仲说道。

“贪百万钱是贪,贪一钱是贪。凡贪者,必俱以严刑处之,否则,不足以震慑人心。”鲍叔牙毫不退让地说道。

见鲍叔牙如此坚决,管仲不好再说下去,转了一个话题说道:“从这市税之简上,当可看出府库存钱多少,不知今年又能增加几何?”

“从市税之简上看,今年府中存积之钱,当可近亿。比这往年,已多出十倍矣。”鲍叔牙兴奋地说道。

“如此,今年之内,兵甲便可足备,十五乡之军,亦可练成。”管仲说着,也很高兴。

“此乃老弟之功也。不然,以我之庸才,国家何能得此财用?”

“鲍兄也太谦虚。若无鲍兄,管仲早已是死囚矣,焉能享今日相国之荣?”

“老弟之法,处处皆妙,唯有一策,似是不妥?”

“哦,此乃何策?”

“女闾之策是也。往日我齐国之人,虽好色而不贪利。今日我齐国之人,贪利之心甚于好色,盖有财用方能得女色耳。许多齐之良民,为求一进女闾,不惜白昼行劫,掠夺商旅之财。即这私贪之市吏,亦是为了多有钱财,可以遍游女闾矣。”鲍叔牙不快地说道。

“请问鲍兄,若无女闾,各国商旅之人,会云集临淄城中吗?”管仲问。

“我也知道,老弟行女闾之法,是为财用。不过,长此下去,女闾之害恐怕会大于所得之利。”鲍叔牙说道。

“待国中民富之后,教以礼法,可除其害也。”管仲道。

“民之财用,尽入女闾之中,何以能富?”鲍叔牙不悦地说道。

“今日主公临朝,很不高兴,只怕不日就要点兵出征?”管仲无法说服鲍叔牙,干脆不理鲍叔牙的话头,自顾自说道。

“有管老弟在,此次出征,定当凯旋。”鲍叔牙道。管仲一回到临淄,就曾仔细将北杏之会的经过告诉了鲍叔牙,解释他不得不同意征伐鲁国的原因。鲍叔牙素知齐桓公的脾气,对于当上了“列国盟主”的主公回朝之后反倒不高兴之事,并不如何惊诧。

“十五乡之军尚未练成,我还是不想与鲁国轻启战端。能以无形之战胜敌,便尽量以无形之战胜之。”管仲说道。

“妙。我近日常观太公所遗兵法,亦言胜敌者,无形之战,方为上战。”鲍叔牙道。

“所谓无形之战,实为因势逼敌归服之法。只要势成,自可以无形之战胜于敌国。”

“老弟是说,我齐国已占胜势,可以逼服鲁国?”

“势因人造耳。造势不难,难在主公征伐之欲太甚,到时恐怕并不愿行此无形之战。”

“只要老弟仔细讲清其中利害,主公定会听从老弟之言。”

“可有些话,我还是不宜告知主公。所以此次出征,我想劳动鲍兄大驾,以便随时劝谏主公。”

“这……”鲍叔牙犹疑起来,“老弟既为相国,当权位专一,此亦为当年太公对文王所言——一者之道,近于神,非一,不能治国。近些时来,我已绝口不言军国大事,连主公自北杏而还,也不上朝致贺。此正欲老弟权位专一,治国图霸矣。今又随主公出征,于老弟一者之道,岂非有碍当不利于国矣。”

“鲍兄苦心,弟岂有不知,然国事至大,不可太过拘束,事急之时,宜应从权。况主公尊鲍兄为师,鲍兄对于军国大事,自有劝谏之权。”管仲道。

“东郭牙素称忠直,职为大谏之官,也可对军国大事行劝谏之权。”鲍叔牙道。

“军机之事,稍纵即逝,不能有丝毫耽误。东郭牙虽然忠直,然非主公敬重之人,只恐主公不会听从其谏,反倒失了军机。”管仲道。

鲍叔牙想了想,苦笑道:“既是如此,我只好从老弟之命,随同主公出征一回。”

管仲大喜,拱手一礼:“有鲍兄相助,吾无忧矣。”

同类推荐
  • 黄鱼小说三题

    黄鱼小说三题

    我来讲一件事情。去年,政协出了一本文史资料专辑,专讲我们地方的抗战历史,其中记载了一九四几年某月某日,日寇小股部队途经县城烧杀掠夺的经过。我并不是要跟大家来讲抗战方面的事情,在这方面,我知道得不多,讲不了,而且——我的思路在这里打了岔,需要理一理。我觉得一个人要跟别人讲一件什么事情,其中必有缘由;有了缘由,他了解这件事情就会比别人多,就有好讲的了。
  • 王跛子既往病史

    王跛子既往病史

    作品以催眠师这样一个特别的旁观者的视角,从“被催眠状态”这个全域视角,从王跛子这个底层小人物的视角,去观照人性、社会、价值的扭曲和变形,展现了一个光怪陆离、五味杂陈的现实浮世绘和人性的黑洞和深井。另外,小说以精神病学调查为体例,以既往病史为架构,以疾病病名作为章节标题,具有隐喻,暗合异型的人性社会病态,使小说结构设计精巧、大开大合。小说充盈着浓郁的悲悯情怀,充满了对人的内心精神世界的关注,是一部底层小人物声名狼藉的心灵传记,一张人性画皮的基因遗传图,一部透过个人和家族病史,犀利洞察隐秘人性,烛照幕帘重重的社会史、精神史、思想史的时代绘本。作者杜书福,江西省作协会员。
  • 温州人发财日记

    温州人发财日记

    这是一本披露温州人如何发财致富、向穷人传授发财秘笈的自传体小说。在最常见的行业,用最普通的方式,最平庸的温州人——我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发财之路。现在的我有了钱,有车有房,有自己的工厂和店,和老婆孩子过着幸福的生活。我之所以把自己的发财故事写出来,是因为这个世界上仍然有无数人像我当初一样——穷困潦倒、迷茫无助。我想告诉他们:我的成功,你也可以复制!
  • 一个高考落榜生的成才之路

    一个高考落榜生的成才之路

    1998年夏天,对于我来说是一个黑色难耐的季节,也是我人生路上品尝到挫折与痛苦的一个苦夏。这一年,我高考落榜了。在世俗的眼里,考上大学是当今社会走向人生正道的第一个关口,可17岁的我却偏偏在人生这个最紧要的关口重重地摔了下来。七月里,每个家长都在拿孩子的成绩互相攀比着。考得好的,无疑是很长面子的一件事情,得意地在人前炫耀。而那些子女成绩一般的家长,也只好在人前打着哈哈,背地里掩饰不住伤心和失望:一是为自己多年来含辛茹苦好不容易拉扯大的子女在这个所谓的“黑色七月”交给他们的一份并不满意的答卷,二是为子女今后的命运担忧。毕竟,在我家乡所在的那个小城里,高考成绩是衡量子女今后的人生能否成功的关键,也是茶余饭后人们最好的谈资。
  • 独自去偷欢

    独自去偷欢

    刻字、打印、印刷店的老板娘朱文楠被论坛中一个标题为“吹响集姐号,没事去偷欢”的帖子吸引,为确认其ID“花里胡哨”是否就是坛友“浪里白条”,同时也是出于生活的平淡无聊,决定与弟弟朱文钢、好友王絮飞一同前去集会。在海滩边面对一群男男女女的混乱热闹,没有见到“花里胡哨”的朱文楠陡然失去了兴趣。独自回到店里,却意外发现一直与店员沙沙约会的“飓风”就是“花里胡哨”。另外,在朱文楠还不知情的情况下,一直忙于工作的丈夫朱军与店员小林有了发展……
热门推荐
  • 中国城市品牌突围:兼论以人为本的城市品牌观

    中国城市品牌突围:兼论以人为本的城市品牌观

    在全球化、民主化趋势以及城市化进程加速的冲击下,品牌战略已成为中国各城市获得城市竞争力、提升城市价值的一个重要手段,但就目前而言,真正通过品牌运作而获得成功的城市为数不多。城市品牌的问题和出路何在?本书秉承“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对此进行了探索。
  • 驿路尘花

    驿路尘花

    《驿路尘花》之所以动人,之所以吸引人读下去,就是因为作者聪明地抓住了人性中最柔软的“情”。亲情、友情、爱情、对底层人的同情、怜悯之情,让人生朵朵尘花都溢满温馨、爱意!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重阳注五篇灵文

    重阳注五篇灵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部落冲突之异界

    部落冲突之异界

    尧宇意外穿越到了部落冲突的世界,他运用建筑系统称霸了主世界,然后去了夜世界用领主系统称霸了夜世界,又去了天神迹……称霸了……然后又……。。。
  • Following the Way Fellowship of Prayer 2018

    Following the Way Fellowship of Prayer 2018

    Ash Wednesday is February 14, pgsk.com does it mean to be a follower of Jesus? How do we walk with him along the way? Our annual Lenten devotional offers daily reflections and prayers to help guide and deepen your journey with Jesus this Lenten season. Purchase copies for yourself and all members of your congregation!
  • 九阳帝尊

    九阳帝尊

    一场奇遇,一头比山岳还要大的金翅大鹏,成了少年楚晨的分身,从此他获得了进入神墓的资格,神墓中有仙女冰封在玉棺之中,有上古仙器灭天辟魔神梭……无数的丹药法宝,神符圣兵,全部由他随意拾取!
  • 大清皇宫里的女人们

    大清皇宫里的女人们

    后宫,一个女人不想作战却别无选择的战场!一朝成为帝王的女人后,开始为男人而活,为生存而战。那些顶尖绝色的皇宫里的聪慧女子,她们在历史的万道霞光中,叱咤风云、深谋远虑、锐意进取、血泪悲欢,谱写了一段段凄美的史诗。读悲情故事,叹红颜薄命。她们,之所以言其特殊,因为封建时代后妃的身份决定了她们作为一个女性的情与爱是可以被忽略不计的,而事实上能够真正与帝王产生感情的后妃廖廖无几。好在清王朝毕竟还有那么几个性情皇帝,自然也会制造出一些风花雪月的故事。
  • 荒唐成宠

    荒唐成宠

    渣男老公出轨,被抓奸在床,还理智气壮说娶她是为了她家财产,财产还没到手就这么拽。安若宁可不是任人欺凌的主!这婚,必须离。然后,她抱住了金贵的大腿。男人竟然说:“想让我帮你,除非你嫁给我。”这么会趁火打劫哼!嫁就嫁,大不了事成之后再离婚,反正又不是第一次。结果……“女人,你想跑,问过我没有?”
  • 诗舞祭

    诗舞祭

    本书是一部以文学为主的散文集,分说诗、谈色、评书、创意四部分,“说诗”收《我的学诗经历》、《诗舞祭》、《奥斯维辛的诗意栖居》等文,“谈色”收《情色和身体》、《瘦美的重担》、《后殖民孽债》等文,“评书”收《症状写作》、《生死一囚徒》、《会心的漫游》等文,“创意”收《榆树下的省思》、《流年知多少》、《母语之根》等文。共计收文3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