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048900000027

第27章 拜天地孤独不成偶 入洞房凄凉又辛酸(3)

在整个人群之中,木兰特别感觉到牛太太的眼睛。牛太太那老女人的正方脸,狭窄而低的前额,长的嘴唇,宽而敏感的嘴,整个的脸,看来是有权有势的神气,也就是通常说的马脸,在眼睛和嘴之间那一段相当地长。那样的脸据说是精明的婆婆脸,也是掌权主事者的脸,清朝西太后的脸就是那样。男人有那种脸也是上等掌权主事的人。但是在女人,若集此奇异的感性、治国处世的才干以及强烈的情爱、深沉的仇恨于一身,其结果就令人不寒而栗了。此等人通常都是精明强干,风度可喜,圆滑随和。但是一旦决心要抓取权力,掠夺金钱,便如黄河决堤,天下无一物能阻止得住她。过去多少宫廷佳丽,其美貌虽远超过此等女人之上,但斗心机才智,则居于下风,终遭此等女人所诛除削减,多少青春王子也遭此等女人谋杀了!

曼娘天性不喜欢这样的人群。她觉得这只是要去某处进行的一种壮大热闹的活动,是去完成她无能为力的大事情,不过这种情况倒不无庄严肃穆、神圣坚决之感,她觉得是去应验她生来人世的命运,是早在她降生之前在天上就已经注定的命运。万事有其必然——万事悉由天定。未来之事固然不可知,但是在她心里,却没有怀疑,没有困惑。

伴娘近前来,把她的蒙头纱掀开一个角儿;因为新郎不能来,新郎的母亲曾太太拿着一个裹了红纸的新秤,用秤杆的一头,把新娘脸上的蒙头纱挑了下来。用挂着秤砣的秤这样做,是为了吉祥,因为是取个万事“称心”“称意”“万事如意”的意思。这时观众虽多,却是静悄悄的,随之立刻听到低细的赞叹之声,就如同一座十全十美的大理石雕像揭开了幕布。

曼娘一直低着头,往前机械般地移动,受人指示而行动。赞礼高唱:“下跪!叩头!再叩头!三叩头!起立!下跪!叩头!再叩头!三叩头!”她的膝盖就不由得弯下去。她觉得似乎是向曾家祖宗牌位行礼,虽然她没有新郎陪着,而是自己一个人行礼。她不是站在正中间,而是稍微偏右,地上靠左有一个下跪的垫子,原是新郎用的。

这时有两把椅子放在大厅的中间,新郎的父母被请到上面去就座,接受新娘的跪拜礼。公婆二人都穿正式官衣,曾先生戴着官帽,足穿官靴,胸前绣着正方形的彩龙花纹,看来人既魁梧,又庄严,但是两人都笑容满面。赞礼又高声唱新娘跪下叩头,曼娘又跪下叩头,又遵命站起。

她站起来后,又遵命向西而立,对着亲友。因为新郎染病在床,新郎新娘相向互拜自然免除,她只奉命行深深的鞠躬礼,先向媒人姚太太,后向桂姐和小叔子、小姑子,他们也都还礼。

然后,赞礼又高唱喜歌,祝新婚夫妇百年偕老,多子多孙,瓜藤绵绵。

新娘由伴娘陪同,后面跟着侍婢雪花、小喜儿,被引领走在铺好的红布上,穿过后面一个门,进入后院儿之时,又乐声大作,鞭炮响起。在一段典礼进行时,曼娘的母亲一直以闲散之身,在旁观看,现在才回到自己的院子去。曼娘缓缓迈步走过那个院子。三天以前,在一个安静的黄昏,就在那座院子里,一切她都觉得那么神秘。现在想起,犹如隔世。

她走上台阶儿之时,只觉得一片金红耀眼,墙上挂满了丝绸红帐子,闪烁着大金字。桌子椅子也铺着大红绣花儿布。门口挂着红绿彩绸,台阶儿上的地毡之上,也铺的是红布。一对新的红蜡烛,三尺长,上面有银字,插在中间桌子上的蜡扦上,左右有景泰蓝的花瓶儿和鼎。虽然是白天,蜡还点着,中间墙上挂着红帐子,上面是个双喜字,有三尺高。放炮竹后空气里弥漫着硫黄气味,似乎使曼娘觉得有几分昏昏欲醉。

婚礼进行之时,平亚的母亲和桂姐必须离开平亚的屋子,雪花也充当新娘的丫鬟。新娘轿子一到,雪花穿得漂漂亮亮,打扮得花枝招展,她得忙着到前院去,只留下一个女仆照顾平亚。新娘一进入平亚的院子,雪花又往前院去看为新娘准备的一切是否已齐全完备。照平常,一群女客是随着新娘挤进洞房的,但是曾太太和桂姐安排好,只许有几个人进去,向亲友解释说人太多会打扰新郎——那天她是特别小心,口头上是避免说一个“病”字。必须先进去的是伴娘、小喜儿、雪花。大家又商量好,随后进去的是桂姐,再后是木兰、莫愁。可是木兰的母亲一定要借这个机会看看平亚,自然曾家同意。曾太太则陪同别的客人到第三客厅,大家在那儿吃茶点。

平亚躺在床上,盖着粉红的新被子。他知道那是他的大喜之日,也感觉到屋里的一切都成了红颜色,那桌子上高烧着一对喜烛,芦苇的烛心偶尔会噼啪响一声。外面准备东西的声音使他觉得有点儿厌倦。那天早晨也没敢给他换衣服。新娘的花轿来临,丝弦乐器的演奏,鞭炮的响声,把他从瞌睡中吵醒。雪花曾进去告诉他婚礼即将开始,她要离开一会儿。十分钟之后,没有什么动静,他觉得没精打采,又打瞌睡,直到后来听见音乐声,镇定了一下,知道自己清醒过来,知道那是他婚礼中的音乐,心中纳闷:雪花走了多久,自己睡了多久,为什么新娘还没进来。过了一会儿,女仆进来用手轻轻触动他,告诉他新娘就要进来了。这时他才算真正清醒过来。

他看见新娘由人陪伴着走进屋来。曼娘的新娘面纱已经摘下了,看见这屋子改变得这么多,简直没法子认出来。伴娘把她一直引到床前,因为按照习俗应当让新人坐在床边。平亚想动一下。桂姐制止他,他又躺回去,气喘吁吁的。伴娘在这种时候,有好多吉祥话儿、合辙押韵的词句挂在嘴边儿上。她说了“鸾凤和鸣”等词句,又说因为新郎新娘没曾交拜,现在新娘应当拜新郎。曼娘双手提襟,屈膝为礼,然后转身坐在床上,免得使新郎难堪。

按礼俗,新娘应当默然静坐,不应当说话。新郎自然也不能说话。曼娘坐在床上,才觉得好像到了个事情的结束,不管是什么事情吧。说也怪,她并没有像事先想象中那么害怕,而现在紧张可怕的事情已然完毕。一看屋里都是熟悉要好的人的面容,心里很喜欢。最让她觉得心里安慰的,是看见木兰的脸,木兰正看着她微笑。她看了看木兰,也微笑一下。曼娘觉得以前在这个屋子待过,颇觉可喜。桂姐、雪花也都是熟人,自然比一般新娘所见的一切都是陌生,要好得多。木兰过来向新娘新郎道喜,别人随后也过来道喜。

木兰的母亲来问候新郎,平亚这时头脑清楚,能够认出她来,用微弱的声音称呼她。他说话清楚了,人人都欢喜。

木兰的母亲说:“平亚,给你道喜。你有这么个好新娘,靠了她的好运,你很快就好了。”

这时候,曼娘按规矩,始终不应当看新郎一眼;现在姚太太既然开口说话,她有机会向他那边瞟了一眼。她看见了眼前躺着的自己一生中最重要的人,而照顾他早日康复也是她最重大的责任,她觉得心情特别宁静,也觉得非常欣慰。平亚现在是在她手心里,万一平亚的病不能好,也不是她的过错。

平亚回答姚太太说:“多谢您。我好了之后过去给您道谢。”他的胳膊动了动,他说:“我能起来坐一坐吗?”

大家都说:“不要。”

现在按照习俗,新娘新郎该同进合欢酒,是一杯酒,一碗猪心汤,汤里自然还有别的东西,取二人同心和好之意。别的风俗可以不管,这个不能不照办。合欢酒是新郎新娘两个人单独在屋里时,才联杯共饮的。雪花搬进一个炕桌儿来,放在床上,一切准备好之后,大家退出。伴娘想在屋里伺候,桂姐把她叫出去,自己进屋告诉曼娘这只是个形式,平亚随便尝一点儿就可以。

门关上之后,曼娘坐了一会儿,向平亚看看,满脸含羞,心里猛跳,说不出话来。平亚向她伸过手来,她忙把自己的手给他,平亚软弱地握住说:“妹妹,现在你不能离开我了。”

曼娘说:“你赶我走,我也不走的。我是来伺候你的。为了我,你也得要好。我什么都愿为你做。我宁愿不眠不休,一直把你伺候好。”

平亚细声说:“我不能起来跟你一同行婚礼,心中真觉得对不起你。你看,我这么虚弱。”

曼娘说:“你不要想这个。”

“一切都顺当吧?”

她回答:“一切都顺顺当当的。”

“妹妹,为难了你。”

“你静静地躺着,什么都会平平安安的。”

曼娘站得贴近他,但是床上有炕桌儿,她头上又戴着好高的凤冠,上面有好多珠串穗子,动作好不方便。

她说:“咱们俩必须进合欢酒。”说着拿起两个酒杯,把一个交平亚说:“你能拿吗?”平亚接过去,手发颤。曼娘拿起另一个酒杯,很快碰了碰平亚手里的酒杯。没等平亚的酒洒出来,就接过来,把两个酒杯放在桌子上,因为她不会喝酒。

她又拿起汤勺儿来,从碗里舀了一片猪心,一点儿汤,把碗端近平亚,想喂他。可是平亚躺着,她的凤冠又沉重,她实在没办法喂他。她的手激动得发颤,刚让平亚喝了一点儿汤,汤就从他嘴里流出来,她连忙想把碗放下,汤就洒在新被子上。她把碗放在炕桌上,从上面架子上拿下一块毛巾来擦他的脸和脖子,发现自己的衣裳也弄脏了。

平亚说:“再给我一点儿心。”

曼娘说:“刚才我本想给你。”于是用象牙筷夹了一片心给平亚。可是平亚说:“你先咬一点儿。”曼娘咬了一点儿,把其余的递给平亚,平亚吃下去。

平亚说:“今天以后,只要你伺候我。”

婚礼就这样完成了。

同类推荐
  • 老赫的乡村

    老赫的乡村

    插队知青老赫走进了大山。由此他的命运也就被这大山里的一个又一个插曲打上了深深的烙印。离去许多年后又重新回村时,他有了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怀,这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怀呢?命运老赫这辈子走进大山,是命运。而命运是难以抗争的。童年在天津,老赫住洋楼,眼里除了楼房平房就是平房楼房,于是以为整个地球就是这样的。
  • 曾国藩1:血祭

    曾国藩1:血祭

    修订老版讹误106处!一字未删,原貌呈现手稿!唐浩明独家作序认可版本!阅读收藏最佳版本!政商必读!最受中央国家机关干部欢迎的10本书之一,中纪委“读书推荐”栏目推荐学习。柳传志、宗庆后、白岩松鼎力推荐!历史小说巅峰之作,关于曾国藩最权威、最好看、最畅销的读本。了解千古名臣曾国藩的唯一经典,读懂国人处世智慧的殿堂之作。依据人民文学出版社三卷本《曾国藩》编校而成,全新修订原貌呈现。
  • 炼心

    炼心

    企业内部,总经理有着相对的垄断权力。一个大公无私的企业家,会竭尽全力让企业飞速发展,让员工收入同步增长。可是,总经理在管理企业,谁来管理总经理?总经理玩权,企业资产和企业员工能不在股掌之中?企业中的人、财、物无不在玩弄之列,甚至企业中女员工的姿色,也让居心不良者窥视。
  • 郭公案(上)

    郭公案(上)

    《郭公案(上)》是短篇故事集,包括“第一编”“第二编”“第三编”,共17个故事。第一篇中的故事的关键词是“欺昧”,第二编的故事的关键词是“人命”,第三编的故事的关键词是“谋害”。比如第一编的第一个故事“欺昧之富户重骗私债”讲的就是乡民刘知几向本乡富户曾节借了纹银一百两,后来去归还时,双方未立字据。曾节昧起心来,去状告刘知几借钱不还。郭爷明察后做出了公正的判决。
  • 七年之痒(全新修订版)

    七年之痒(全新修订版)

    七年了,你痒了没有?热播剧《七年之痒》原著小说,“中国婚恋第一人”高克芳成名作。你和你的他是否正罹患以下症状:你在他眼前晃荡,他视而不见;他在你眼前晃荡,你心里骂他犯贱;脾气点火就着,恨不能—拍两散;到后来干脆省点儿力气,懒得生气;夜里失眠多梦,白天恍如做梦;他背着你睡,你看着天花板睡;你抱他他抱你,就像左手抱右手;有一天,你惊觉你和他有半个月甚至一个月没那个了,而此时,你的梦里、你的心里出现了另一张异性面孔……
热门推荐
  • 厚黑丛话(套装共6册)

    厚黑丛话(套装共6册)

    《厚黑丛话》是作者把旧日作品和当时新近的感想糅合写之,中间许多说法,已越出厚黑学范围,而仍名之为《厚黑丛话》者,因种种说法,都是从厚黑学生出来,犹之树上的枝叶花果,是从树干生出来,题以厚黑二字,示不忘本也。
  • 吴乘窃笔

    吴乘窃笔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飞越盲区

    飞越盲区

    七十年代末,一群青年男女走进了军营,笼罩在他们头顶的仍是那片盲区。他们为各自的理想努力着,然而他们却陷入了生活的盲区,他们追寻着、沉浮着……这方充满魔幻的盲区,使他们迷惘、困惑,然而,他们并不甘心沉沦,他们用青春和生命为代价,寻找着生活的座标。小说以父子飞行员前赴后继不屈不挠地奋力穿越地域和人生的“盲区”为主要线索,赞颂了两代军人一往无前的英雄主义品格,在空灵的艺术风格中寄意遥深。
  • 梦飞仙之末世称雄

    梦飞仙之末世称雄

    青年陈坦之因为爱情与女友双双殉情跳江,不料女友获救,陈坦之却被淹死。死后一缕幽魂来到阴间被送上投胎转世的大转轮,因为无钱贿赂鬼吏,被送到了隋朝未世去投胎。在隋末乱世中陈坦之挣扎徘徊,终于走上了反隋之路,并在血与火的考验中成长为一代枭雄,开创了属于他的英雄霸业……
  • 荣氏家族如何富过三代

    荣氏家族如何富过三代

    这是一本为你指点迷津的财富胜经。本书针对人们普遍关注的“创富难,守富更难”和“富不过三代”的社会现象,从创业和守业的各个角度进行透视,分析、全方位、深层次地揭示了打造可持续财富的战略、战术。
  • 贵女多娇

    贵女多娇

    和铃万万没有想到,自己会被母亲毒死。能够死而复生当真是让人惊喜,重生到十三年前,更是让人快活的不能自持。和铃一身红衣,捏着小铃铛坐在墙头晃荡腿儿,这么多仇家,该从哪一个开始算起呢?且看病娇萝莉分分钟打脸,分分钟作死,又分分钟开挂的畅快虐渣经历。
  • 飞鱼奇缘

    飞鱼奇缘

    一夜宿醉,醒来后相恋三年得女友提出分手。就这样我被莫名的甩了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仙尊求加点

    仙尊求加点

    击杀了暗夜魔神,拾取了神术永夜诅咒!击杀了万古妖王,拾取了天赋兽血沸腾!击杀了太初鬼圣,觉醒武神金身,从此不死不灭!捡到一只小黄鸡,加点就进化成了真凤!想种一朵花,加点就种出了一个绝世花妖!偶得小片羊皮书,加点就成了上古神通术!南海仙子求他加美貌点。东海龙神求他加血脉点。灭境至尊求他加魔化点。这是一个穿越成属性面板,在异界疯狂加点,一边搅动风云,一边修长生的故事。“仙子请留步!我给你加错点了!给你加的是体重,你现在三百斤啊!”
  • 相逢如初见 回首是一生

    相逢如初见 回首是一生

    追思家乡的亲人挚友、灵山秀水、民俗风情和童年趣事,以唯美的语言寄托浓浓的乡愁,既有对回不去的年少时光的感叹,又有对自然纯朴乡风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小院竹篱,春水秋月,一切还是初时模样。外婆于花荫里闲穿茉莉,外公于厅堂独自饮酒,母亲在菜圃打理她的蔬菜瓜果,父亲则背着药箱,去了邻村问诊。而我,坐于雕花窗下,看檐角那场绵长得没有尽头的春雨。原以为星移物换的岁月,只老去那么一点点沧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