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054200000007

第7章 从异教徒到基督徒(7)

这种文化融合的最好实例,可在苏东坡给他的侍妾朝云的诗中找到。苏东坡——中国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伟大的儒家学者,在六十岁的时候,过的是被流放的生活。他的妻已死,而他的少妾在一〇九四年自愿随他到戍所惠州。朝云当时已成为佛教徒,而苏赞美她在对神(佛)的服侍上,像一个维摩天女。其中一首诗里,苏东坡谈及她把从前的歌衫舞扇抛在一旁,而专心致志于佛经与丹炉(道教)。待找到不死之药时,她将和他说再见而到仙山去,不再像巫峡的神女那样和他结成生死姻缘(儒家)。这首诗之所以比其他的诗突出,就是因为这种情感的奇妙融合。佛教维摩天女的意象在诗中重现。按照佛教的传说,天女从天上散花,花瓣落在圣者的衣服及身上时将会滑落,但却附着在那些仍有世俗情欲的人身上。

白发苍颜,正是维摩境界。空方丈、散花何碍。朱唇箸点,更髻鬟生彩。这些个,千生万生只在。

好事心肠,著人情态。闲窗下、敛云凝黛。明朝端午,待学纫兰为佩。寻一首好诗,要书裙带。

次年夏天,朝云死了,她在咽下最后一口气前,念了一句佛偈,而按照她的意思,葬在一座佛寺的附近。那首苏东坡题在她墓旁白梅树上的诗,是我所读过的最纤美的。

玉骨那愁瘴雾,冰肌自有仙风。海仙时遣探芳丛,倒挂绿毛幺凤。

素面翻嫌粉涴,洗妆不褪唇红。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

这是真的人生及痛苦、死亡、孤独的问题:用伟大的人类心灵来表达灵性与肉体的关系。在这里,人的心灵遇到了人生的问题,遇到它的悲凄和美。而耶稣用简单明了的方法解决了这些人生问题。

一、孔子那个人

如果现在来谈儒家的哲学,这是在我之前已有数千位中国学者写过的课题,我只能写出我自己对它的悟解、评价和阐释。我没有接受什么见解,也没有认为什么见解是当然成立的,我喜欢剥去孔子及儒家某些早已被曲解的见解和信仰。我的天性近乎道家,甚于因信仰而造就的儒家。那些新儒家已透过佛教徒的眼来看孔子的教训,为什么我不可以透过道家的眼来看孔子的教训?儒家与道家被视为中国思想中对立的两极:孔子是一个实证主义者,而老子是一个神秘主义者;孔子最关切的是人,而老子最关切的是宇宙的神秘和性质;孔子视宇宙为人的一部分,而老子认为人是宇宙的一部分。但从近距离来看,问题仍不是这样干脆和简单的。我认为,孔子对上帝与上帝意旨的关心、对宇宙的灵性性质的看法,已被儒家通常的实证主义所蒙蔽。因为道家有意深入,而儒家一切都在表面上,至少是假作如此。道家的思想家较能欣赏孔子及其教义的某些方面,且帮助他避免只注意显著的德行与生活的实际问题。我想考察孔子对死、上帝、上帝的意旨及人的灵性等较大问题的态度。

孔子生于公元前五五一年,私生子。他的父亲是鲁国三大名将之一,从下面这个故事中可见其勋业之一斑。有一次,他带鲁国的兵去攻一座城。当他的军队已有一半进入了敌人的城门,而另一半仍在外面的时候,敌人突然把城门放下。孔子的父亲看出敌人有诈,一手将城门举起,让他的军队全部退出。

孔子的父亲六十岁以后才娶了一个少女,即孔子的母亲,她是三姐妹中最小的。儒家的清教徒曾想尽方法来解释这段历史,以说明孔子并不是私生子,但我认为不必这样做。非婚生的子女常是很聪明的,这是自然的。“一切孩子都是自然的”,如一个法国贵妇所说,但我以为私生的孩子比其他孩子更为自然。意思是,这个孩子常是服从男女互相吸引的自然律、热烈的罗曼史的结果。其他记录似乎也支持这个说法,史学家司马迁记载,孔子父亲死时,孔子尚幼,他的母亲不愿意告诉他父亲坟墓的所在(他的母亲想瞒着他)。等到孔子的母亲死后,孔子已长成时,他才从一个乡下老太婆的口中知道父亲是谁及他坟墓的所在,使他可以把父母合葬在一处。孔子被描写为九尺六寸高,古代的尺是长一指距,或八英寸,那么用现在的尺来量是高六尺四寸。无论如何,他的绰号叫作“长人”。

孔子童年为季氏牧牛羊,所以严格地说他是一个牧童,曾经学习做过许多粗鄙的事。但由于自修,他仍成为当时第一流的学者。五十多岁的时候,他被任为鲁国的中都宰,升迁为鲁司寇,且摄相事。在这里他有机会将他关于社会和政治的学说付诸实施,但因把握实权的鲁国贵族们对他失望而被罢免,正如柏拉图被西那库斯的暴君戴奥尼夏罢免一样。后来他辞职,离开他的祖国到外国(城邦)周游,共历十四年之久。像柏拉图一样,他想再度从政,但失败了,因为在他心中有他的革命理想,且相信只要他有机会,他知道怎样将它实现。这个失意的时期,同时也是孔子成就最高的时期。他常陷入困境,被人嘲笑、拒绝,数次被逮捕及拦劫,但他却始终保持温良恭俭让的态度,有一位伟大的儒者曾指这一点为他性格中最感人的一面。因为在这个时期,他显示出他真正的力量。没有一个国君愿意认真接待他或授予他权柄,门徒们都灰心失望,但孔子仍乐天安命。当他被逮捕或拘留时,他习惯唱诗或朗诵,而且自弹一种乐器来伴奏。他继续研究历史。经过多年的浪游,他最后回到祖国,当时他的几个门徒都已在政府做事。因此他以一个“大老”——官吏老师的身份回乡,在他七十二岁那年去世。就在他生命中最后的四五年里,他着手做最伟大的工作,即专心编辑古代的作品,写下他一生对历史的研究。这些书留传下来,就是儒家的五经。

新儒学的清教徒们总是尝试把孔子描绘成一个拘执小节、具有尊严的圣人。他们把他弄成一个缺乏人味、完美的圣人。事实上,孔子是他那时候的塞缪尔·约翰逊[6]博士,最怕受人尊敬。根据《论语》的记载,他曾做过几件使那些正统批评家骇异的事。那些正统家惊呼:“一个圣人,一定不会做这样的事,这些经文显然是后人窜入的。大哉孔子!”我只提及一个记载在《论语》中的事例。孔子对那些佞人与伪善者的反感就像耶稣对法利赛人的态度一样。一天,有一位这类学者来见孔子。孔子吩咐仆人告诉那位来访者他不在。然后,为表示他对这个叫作孺悲的人的深恶痛绝,他做了一件很无礼的事。当那个来访者仍停在门口的时候,他拿起自己的弦乐器来唱歌,“使之闻之”。孔子曾一再地说,“乡原,德之贼也。”“过我门而不入我室,我不憾焉者,其惟乡原乎!”有一次,他描写当时从政者为“斗筲之人”。又有一次他真的拿起一根杖去打一个他非常不喜欢的人的胫,且称他作“贼”。这是孔子礼貌的标准。

孔子就像石头一样坚强,生而有不竭的精力,能忍受工作上极度的紧张,他说自己,“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他善感,而且多情。《孔子家语》记载说:

孔子适卫,遇旧馆人之丧,入而哭之哀。出使子贡脱骖以赠之。子贡曰:“所于识之丧,不能有所赠,赠于旧馆,不已多乎?”孔子曰:“吾向入哭之,遇一哀而出涕,吾恶夫涕而无以将之,小子行焉。”

可见他对心腹弟子友善而温柔。他写了一本书,名为《春秋》,是令当时统治者们惧怕的标尺。他说:“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春秋》在统治阶级的圈子里面引起了很大的骚动,因为他对篡位者做了严厉的裁判。在这样的环境中,当一个人和他的时代不能协调时,孔子显示出一种坚强不屈及对自己的可笑处境保持幽默感的混合性格。周游列国时,孔子和弟子们被某座小城的官吏拘留,甚至绝粮数天,因此实际上陷于饥饿。数天之后,许多跟随者都饿得不能起来,但孔子仍继续奏弦乐自娱。

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

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孔子知道弟子们心中愤愤不平,于是他把子路召入。

(子)曰:“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乎?奚为至于此?”

子路愠,作色而对曰:“君子无所困。意者夫子未仁与?人之弗吾信也;意者夫子未智与?人之弗吾行也。且由也,昔者闻诸夫子:为善者天报之以福;为不善者天报之以祸。

今夫子积德怀义,行之久矣,奚居之穷也?”

子曰:“由,未之识也。吾语汝,汝以仁者为必信也,则伯夷叔齐不饿死首阳;汝以智者为必用也,则王子比干不见剖心;汝以忠者为必报也,则关龙逢不见刑;汝以谏者为必听也,则伍子胥不见杀。夫遇不遇者,时也;贤不肖者,才也。君子博学深谋而不遇时者众矣,何独丘哉?且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谓穷困而改节。为之者人也,生死者命也。是以晋重耳之有霸心生于曹卫,越王勾践之有霸心生于会稽。故居下而无忧者则思不远,处身而常逸者则志不广。庸知其终始乎?”

子路出,召子贡。告如子路。

子贡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夫子。夫子盍少贬焉?”

子曰:“赐,良农能稼不必能穑,良弓能巧不能为顺,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不必其能容。今不修其道,而求其容,赐,尔志不广矣,思不远矣。”

子贡出,颜回入。问亦如之。

颜回曰:“夫子之道至大,天下莫能容。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世不我用,有国者之丑也。夫子何病焉?不容,然后见君子。”

孔子欣然叹曰:“有是哉,颜氏之子!吾亦使尔多财,吾为尔宰。”

孔子似乎很难和女人处得来,他休了妻。他有一次说过一句贬抑女人的话:“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在其他方面,孔子并不是一个容易服侍的人。他太太发现他有许多奇怪的癖性:他要右袖比左袖短一点以便于工作,他坚持睡衣必须长过他的身体的一半。他对食物吹毛求疵,使他的太太感到为难。《论语·乡党》篇对孔子的习惯有详细的描写,据说孔子不吃这样,又不吃那样。我想每餐一定都使孔太太大伤脑筋。素菜可能不够多,肉可能切得不够正。这些事情,如果她有时间,她倒可以注意。但他坚持要饮家酿的酒,吃家制的干肉。有一天家里的肉脯已经用完,她不得不急于在外面买,却发现他拒绝吃现成的肉脯时,她已经打了一半主意要离开这位“伟大”、难以侍候且好吵闹的学者。等到她再发现她的丈夫因为她忘记把姜放在桌上而拒绝进食的时候,更坚定了她离开的决心。但当有一天她发现这位好人因为肉切得不够方正而拒绝食用,她只有走开,让他去找每次切肉都能切得四四方方的女人来服侍他。他是一个对食物多么挑剔的人(这不只是欣赏美食方面的挑剔,而同时坚持它要弄得适当地送上来)。

刚巧,孔子和他的儿子、孙子,都曾出妻。由于孔子的独子和孙子都面临一个高难度的技术问题——人对出母应守丧多久,从而使我们间接知道孔子孙子的儿子也曾面临相同的问题。曾子——谈孝道的大哲学家,孔子孙子子思的老师,也曾为他的妻子没把饭蒸熟得罪了婆婆而把她休了。无论如何,在孔子一生中,大部分时间过的是单身汉的生活。

孔子信天和天命。他说自己五十岁的时候已知天命,且说:“君子居易以待命。”上帝或天,如孔子所了解,是严格独一的神,但在民间信仰中,则有许多神祇。有一次,有人问他:“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何谓也?”而孔子回答说:“不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孔子有一次病得很厉害,有人建议他“祷尔于上下神祇”。孔子回答说:“丘之祷久矣。”他很注意祭祖,他说“祭如在”。大家都知道孔子不大注意死后的生活,至少他教训中的主调是如此。另一方面,《论语》一再记载他对死者同在的敬畏和虔诚之心,同时也记载他所最“慎”的事情是“祭”与斋。换句话说,孔子假定神是高高在上的,用神秘微妙的方法来领导人事的进行,他对《易经》的兴趣显示他深信命运。他一生注意对古代宗教祭祀方式的历史研究。我们必须假定宗教祭祀这个主题曾对他有很大的魔力。例如他说:“知其(禘礼)说者之于天下也,如其示诸斯(掌)乎?”

他的思想中还有美学的一面,他对音乐的挚爱显示出他性情的敏感。他差不多每天都唱歌,而当他喜欢别人所唱的一首歌时,他“必使反之,而后和之”。孔子说他小时候在邻邦齐国听到一篇伟大的作品,“三月不知肉味”。这可能有点夸张,但它确能指出他对音乐的爱好。他曾形容音乐为教育的金顶,这正足以显出他是那一类的哲学家,他常常显现出对人心世道不可见的影响力。

二、沉默的革命

孔子首先被认为是个箴言者。这种印象来自孔子在《论语》中多方面的谈话。《论语》像一本记录日常言语的书,没有连贯的上下文与谈话的背景,也没有经过编辑手续排好次序。因此,甚至中国学生都很难贯通他思想的主旨,更不要说西方学生了。但我们仍可考察出孔子思想的两个主题——人的问题和社会的问题。因为孔子是个教育家,对借个人的修身来改革社会有兴趣,而他同时也是个社会哲学家。

同类推荐
  • 烛光喷薄

    烛光喷薄

    在这危机关头,是千字文拯救了我的写作。千字文短小,伏案写作不过一小时就成了。于是,上下班的路上即兴构思,目睹物事,神思飞扬,一点意趣凝成了。稍有空隙,拔笔书写,一篇小文很快便问世了。无疑,千字文成了我表达情思,延续创作的最佳文体。
  • 弃的故事

    弃的故事

    本书是台湾小说家骆以军1995年自费出版的同名诗集修订版。在前半部分中,作者以“弃”这个意象为核心,将大量富含想象力的故事凝缩为幽微曲折的抒情诗,虚幻意象与真实情节重叠跳跃,描绘末世时空、荒凉情境、宿命悲愁及人我疏离之感,提出其惊世骇俗的“遗弃美学”,反向试探存在的意义和爱的可能。而在本书的后半部分,“爱”仍旧是贯穿其中的主题;然而,跨过二十余年,作者已是“疲惫但或更宽容些,朝暮年余生蹒跚前行,无有奇想”的中年大叔,笔下文字更显温情洞彻。年轻时的虚无惶惶一一沉淀,重返遗弃之前,世界那该有的尊严和美丽形貌。
  • 痛并明白着:一个渐冻人医生对生命的温情凝望

    痛并明白着:一个渐冻人医生对生命的温情凝望

    本书是一个35岁的医生的自传。35岁不是写自传的年龄,但作者说“我真的不知道我有没有那个‘福气’活到日落西山,我更不知道我果真有幸活到白头苍苍时,是否还能动得了笔,写得了字。”她是一个22个月时就被确诊为肌肉萎缩症的患者,是一个一出生就注定了要残疾一生的人。但她实现了自己当一个医生的理想。在人们的眼里,她是一个传奇,是一部励志的大书。她却说她所做的一切都不是勇敢的行为,只是在命运的安排下尽量过好自己的生活而已。由于作者是一个医生,她对身体的痛苦和生命的体验异常细腻、敏感、丰富、独特,笔下展现出了人的生命之美,其中对于理想的追求的描写,对于生死的感悟更是感人心魄。这是一本难得的生命教育之书。
  • 思想者的盛宴:聆听大师内心深处的声音

    思想者的盛宴:聆听大师内心深处的声音

    无论生活曾经给予了我们什么,还是生活曾经使我们失去了什么,我们都应以博大的胸怀和豁达的心灵,去容纳和洞察所有的痛苦和欢乐。一个活着的人,有思想才有意思。有思想,并非是要我们一定成为思想家或哲学家,而是要我们对自己的人生有一些自己独特的看法,有一些对生命的感悟。每天给自己十分钟的时间静静品尝,梳理自己的思想,走好铺在脚下的每一个日子。
  • 采贝: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大学生诗辑

    采贝: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大学生诗辑

    本书共分十二期,收集了许多由名家所做的中国现当代诗歌,如泉州二题、太阳·月亮等。
热门推荐
  • 时代的精神状况(译文经典)

    时代的精神状况(译文经典)

    本书“高屋建瓴地回顾了西方人‘时代意识’的起源,分析了资产阶级革命的精神原则,讨论了科技进步的文化前提及其对社会形态变迁的作用,讨论了民主政治与贵族理想之间的对立。全书以实存哲学式的反思作底线,描画了与西方社会现代化进程相伴随的精神文化的巨大震撼以及这种震撼留给当代西方人的困境。凡此种种,均探及西方文化的精神传统与现代性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内在冲突”。
  • 时光几许烟雨

    时光几许烟雨

    苏芋洛与司翎的婚姻有名无实,在夏楚楚给她发了一条挑衅的短信后,苏芋洛一气之下去了酒吧,在那里遇到了大名鼎鼎的陆少陆宇宁。第二天上班,听说司氏要与陆氏谈个大合作,当看到对方的大boss时,苏芋洛震惊了,这不是在酒吧遇到的那个男人吗?司翎一家的刁难,陆宇宁的热情温柔,职场上的风起云涌,父母死亡的隐情……前面,到底是真相,还是另一个阴谋?
  • 佛说不空罥索咒经

    佛说不空罥索咒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完美生物漫威游记

    完美生物漫威游记

    一道从天而降的金色雷霆,将萧恒从现实中一头劈到了各路大神层出不穷的漫威世界。 穿越过程中产生的某些意外,使他的身体异化成了一颗微小的单细胞。 以这颗细胞为原点,萧恒迅速踏出一条凶残的重口味进化之路……(PS:本文剧情以完整的漫画而非电影宇宙为主,当然由于古早漫的凌乱和编剧的某些吃书设定,剧情会跟漫画略有不同,仅当某个编号平行宇宙看待即可。)
  • 斯文败类的离婚守则

    斯文败类的离婚守则

    连子涵对一个女人感兴趣的话,会主动去撩她,撩了之后发现喜欢她,就撒开丫子不要脸的追对方。许诺对他而言就是这样的女人。他与许诺结婚四年,见面次数屈指可数,更别说聊天了,倒是离婚的那天一连见了两次面,然后他发现,他的前妻挺有趣的。连子涵:“我觉得我们俩挺般配的,要不我们去复个婚?”许诺:“连先生,好马不吃回头草。”离婚一时爽,追妻火葬场?连子涵笑道:不存在的。
  • 你的过往我的余生

    你的过往我的余生

    年少时青春里,人来人往,余生中想要记住你
  • 灵店诡谈

    灵店诡谈

    你有着不可能实现的愿望吗?只要你肯付出相应的代价灵店都可以满足你的愿望
  • 乾隆皇后之富察传

    乾隆皇后之富察传

    富察瑾瑶,四阿哥弘历的嫡福晋,乾隆最宠爱的皇后。三年的偶遇,两人心中就早已放不下彼此,嫁给你是这辈子最幸福的事。原本善良的瑾瑶,随着后院女人的增加,孩子的薨逝,慢慢开始改变。弘历,不管你有多少女人,今生你只能宠爱我富察瑾瑶一人。瑾瑶,不管你对哪个女人下手,朕都不在乎,朕要的只是你。
  • 刀剑安山海

    刀剑安山海

    大宥朝积重难返,少年天子欲挽狂澜于既倒,重振大宥;世间礼义崩坏,人心不古,老神仙欲重整风气再俗淳;天下动乱,老翁只想阖家欢乐,不料树欲静而风不止,堂堂君子,却被称作“人屠”;小儿无知,擂台之上结识两义兄,三人同行,对这乱世是好是坏?又能掀起怎样波澜?
  • 奈何情深只为你

    奈何情深只为你

    (青梅竹马+专情至宠)富家千金顾一念立志成为编剧圈最具影响力的编剧,来改变一下编剧在娱乐圈话语权微之甚微的地位。怀揣梦想带着满腔热血踏进编剧圈,她从零出发从一个小小编剧助理做起。“你一个小小的编剧助理有什么资格在这指手画脚?”遇到女配为了在剧中得到更多出境的机会而要求编剧在原剧本加戏的情况,她提出意见却遭呵斥。好,一个小小的编剧助理没有话语权,那她成为一个主笔剧本的编剧总有话语权了吧?“顾编剧,投资方才是金主,他们就是捧红旗下的艺人才投资的这部剧的。您就动动笔给配角加加戏,大不了就把集数拉长一点也没什么的。”“不行,如果给配角加戏导致整部剧严重注水,到时候毁了整部剧更红不起来。”为此她得罪投资方,险些被封杀。一路跌跌撞撞她终于成为一名有影响力的编剧,却在这时候却陷入她欺负某二线女星的丑闻中。亚洲偶像男团成员之一的秦深,在有1亿粉丝的微博为她发言。其经纪人劝阻他不要趟这趟浑水,他霸气侧漏男友力十足说了一句,“我的女朋友,我不护着谁护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