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093300000005

第5章 心灵咏叹调(4)

此时,我忽然悟出了宗教的含义,宗教的教义正好是与商品经济相悖的:一个要出世,一个要入世;一个教人超脱忘我,一个教人斤斤计较;一个教人崇尚自然,一个教人崇尚金钱。这是两种截然相反的价值观。对于受难者、穷困者、弱小者,宗教就是最好的慰藉。

记得自己年轻时曾有相当一段时间在挫折痛苦中度过,渐渐产生了对宗教的皈依感:学会了忍让、宽容;学会了用心专一,心无旁骛,“任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变得冷静、超然,把许多事情看得很淡;瞧不起追名逐利争风吃醋,于是逃避竞争,寻求心灵宁静和自我解脱;赞美急流勇退,崇尚视富贵如粪土,敬佩“面对孤灯伴寂寥”的修行功夫;有意寻求痛苦的折磨,以为借此会变得崇高……所有这些与宗教相关联的情感和思想渐渐沉淀,形成当时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判断,以为在精神上达到了某种境界。以后,这“境界”愈是在利益角逐的情场、官场、生意场中,愈反衬出孤独、高傲和凄凉。

近些年来,由于不屑追逐,由于被冷落、被轻视、被欺骗,往往又产生了耿耿于怀的困惑,对以往所谓精神境界的正确性和永恒性表示怀疑,不知在“利”与“义”这两者之间,应该向哪一方倾斜。

这次去深圳的第三个感受是,新闻界一些不好的现象时有发生。从事新闻工作八年,类似的走穴活动大约参加了三次,这第三次使我对新闻“走穴”的印象坏透了。打个比方,好比一群强盗,打着一个冠冕堂皇的旗号,到处吃喝,还要让企业掏钱、送东西。装模作样请人家介绍情况,记上几笔,其实心里早就清楚那些东西根本发表不了,如果能发也是关系稿。更可恶的是那些从中牵线搭桥的新闻掮客,以帮助联系“新闻发布会”或“首都记者团”的名义向企业要钱。一伙人白吃白喝白参观之后,一拍屁股走人了,到头来企业啥也见不到,当了冤大头。

此外,有个“时装模特大赛”,企业主办费赞助费花了200余万,可组委会的几个人原来是一群光拿钱不干事的混混,组织工作做得乱七八糟,谁都对这次活动不负责,却都想趁机捞一把。有个姓陈的,原是歌舞团吹黑管的,前几年跑到香港,仗着国内的老关系,两头吃,大赚其钱;有个姓胡的,自称部队领导,搞军事情报,兼做反间谍工作,父亲是某部副部长,说话口气大得能一口吞下大象。“我有多重身份,如果把特殊身份拿出来,到哪儿都得放行”,吹得天花乱坠。还有个利女士,金鱼眼睛又描又画,像个妖精,然而活动能力超强,今天领你去国贸大厦顶层吃早茶、观市景,明天联系去卡拉OK跳舞唱歌,半夜喝了酒回家,第二天一早爬起来又来了,不知哪来那么多精力。我们这些“记者团”的人,就像一群木偶被人家牵着走,又像刘姥姥进大观园一般,被人家领着进行现代都市消费启蒙。

仅仅几天,见识了各色人等,发觉深圳这个地方真乃全国“各路英豪”汇聚纠缠之地。骗子多得很,可有关系、有本事、手眼通天的也大有人在,要想混得好,须八面玲珑、四处出击、巧舌如簧、左右逢源。这里没有同情,没有怜悯,没有谦恭礼让,只有利益关系。混得好就混,混不好就滚蛋,“深圳不相信眼泪”。

这是一座大熔炉,各色人等经过这熔炉的冶炼,才算在商品经济的初级班毕业出师。

在深圳,遵循商品经济的游戏规则,那些受传统教育较多的年长者往往不适应,常常抱怨人心不古,而年轻人就较能理解,较能适应。深圳商店里商品标价是没准的,按标价拦腰砍一刀,商家仍大有赚头。在深圳买东西要会砍价,不会砍价就会吃大亏,恰恰是那些年纪稍大些的老实人不会砍价,让人家轻易地就给涮了。而小年轻就可以拉下脸,分毫不让连蒙带唬,哪种人更适合在商品经济中生存呢?

所以,深圳那地方有人爱,有人恨,有人一头扎进其怀抱,有人避之唯恐不及。在那里生存没有安全感,但处处存在机会。所以有人说,那是年轻人的世界,是冒险家的乐园。对于老年人、传统型的人,懒散的人,说得夸张些:犹如进了刑场。

有时我想,中国改革开放引入商品经济,也无形中带来了商品经济的价值规律和道德准则。这些以利益为原则,以金钱为尺度的行为规范,对传统社会的道德规范是一个强大的冲击。十九世纪资本主义在欧洲各国普遍推开,新兴资产阶级以其精明强悍登上经济和政治舞台,而那些没落贵族尽管抱着尊严、风度、自认高尚的道德,无可奈何花落去,这种旧道德的丧失令很多贵族青年文人困惑不解,于是用文学形式对资本主义的弊端进行批判,形成了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现代中国是否也在经历着由传统道德观向现代道德观的转变呢?

这又回到了那个古老的命题:在“义”与“利”之间,是“重利轻义”,还是“舍利取义”?

理智告诉人们:“利”往往是社会前进的动力,它像一柄冷光森森的长剑,带着邪恶、丑陋与血污,但披荆斩棘所向披靡;而“义”尽管崇高伟大,寄托善良美好的愿望,产生文化、艺术与宗教,但它却像一层温情脉脉的纱,一片虚无缥缈的雾,遮挡了历史前进的轨迹。

(1990年12月)

关于善恶报应

古今中外,恶人当道、好人遭殃的事,多得充斥于整部历史,挤得那些善恶报应、因果相依的故事只占很小一个角落。对当道的恶人,尽管人们心存鄙夷,但仍有不少人要表面上赔笑脸,献殷勤,甚至表忠心。

大多数人只承认现实、承认结果、承认权力、承认金钱。那些道德、善良、同情、无私之类的字眼儿,只对某些人的心灵和多数人的嘴巴有用。在现实利益的角逐中,在生存的竞争中,只能靠实力说话,而且强权总是会占上风。有时觉得,那些针对弱者的所谓赞美之词,其实是一种虚伪,不仅无益,反而有害。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说法,这与其说是规律,不如说是例外,是那些软弱无力的人们的美好愿望或自我安慰,与阿Q的“精神胜利法”源于同一心理基础。假如现实不去“报应”,善良的人们便会进一步麻痹自己:“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假如仍然无效,便只好寄托于宗教,寄托于来世,祈祷好人都升天堂,恶人都入地狱……

(1993年4月)

关于命运

命运这东西真令人琢磨不透。她像一个美丽的姑娘,有时对你表面亲热,有时又拒人千里之外;你想追求她时,她突然跑掉了;你心灰意懒时,她又纵容你、诱惑你,让你心旌摇荡;有时,她突然跳到你眼前,投入你的怀抱;有时,她给你留下美好的回忆之后,又让你备尝失恋的苦果。

如果说人生有什么最难把握的东西,那就是机遇和命运。你不知道怎样行动才对,未来的一切都是未知数。就算有了结果,也不知是好事还是坏事。你认为得到了什么,其实失去的更多;明明失去了,但无形中又得到了别的什么。总之,说不清,道不明。很多人既不愿意盲目瞎撞,又不知如何行动,往往在蹉跎之中,一辈子就耽误过去了。

我的一个堂姐因车祸去世了,留下一个男孩。丈夫与她感情甚笃,尽管日子过得紧巴巴,但一家三口很愉快。妻子故去给丈夫带来的伤痛自不待言。然而时隔不久,有人上门提亲。那女人也是一个丧偶者,同病相怜,一拍即合。她丈夫在国外开车,因车祸身亡,单位给她的抚恤、赔偿金十多万元。这个女人的文化层次、工作性质都强于堂姐,而且还有宽裕的住房。对于我这个姐夫来说,丧妻固然痛苦,但得到的却加倍丰厚;命薄的先去了,留下的往往因祸得福。

以往数十年中,中国人活得很拘谨。国家的大环境把每个人管得死死的,个人选择的余地很小。如今不同了,世界变化很快,各种各样的机遇跳到人们面前,供人们去选择、去把握。许多新观念、新思想对原有的价值观形成了强烈的冲击。对于机遇,年轻人比较容易接受,他们可以轻易地改变过去追求的目标,去追求新的目标,他们未来的天地很广阔。对于中年人、老年人,再改变就不那么容易了。

由于以往所受的教育,本人过多地接受了比较保守的人生哲学,信奉知足常乐、顺应自然、鄙薄物欲、淡然处之,同时讲究执着追求、用心专一、有所不为。以为人的一生只能干一件事情,于是死守着过去曾经追求的东西,把种种新的机遇,统统视为诱惑,或不屑一顾,或背过脸去,装作看不见。我追求得并不狠,不像某些人那样玩命;我比较散淡。另一方面,我又很执着,不愿轻易放弃,总是一点一点地接近目标。

如今,外面的诱惑越来越大,新的机遇越来越多,常常搅得我心神不宁。于是,我找出种种理由来自我安慰,说服自己入定,就像佛教徒一样眼观鼻,鼻观心。然而,常常是一遇新的刺激又把持不定。于是我这样想:其实人生有许多种哲学,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积极,一类消极,关键看本人的处境和心境。如果觉得自己有力量,有能力,不安于目前的境况,可以选择积极进取的人生哲学;如果自己觉得软弱,受过不少挫折,便自然用“知足常乐”、顺天应时、执着专一来安慰自己。执着是对的,固执就不好;灵活好,变化无常就不好。怎样掌握分寸?因时、因地、因人而异。从来没有永恒的一成不变的真理。也许我上次改变是错的,这次改变就不一定错,关键看结果。

在这个多变的时代,常常令我的思想发生各种变化,渐渐觉得过去执着追求的一些东西,是不是那么回事,值不值得。自以为精神高尚,也许并不如此。

前不久,一个大学同学向我诉说了他的苦恼:他看到不少人发了大财,腰缠万贯,觉得自己十多年孜孜追求伏案写作得到了什么?不值。人生这辈子不就是让自己活得舒服些吗?想想我们这些小知识分子,为了职称,为了房子,争呀,奔呀,到头来,不知赔了多少笑脸,多少精力,领导高兴,才赏你那么一点儿;再看那些私营业主、小老板,想咋干就咋干,谁也管不着,手头有几十万存款,就不再受那窝囊气了。

他的话确有道理。现在正是好时候,改革的潮流使很多人的命运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几年前我到大连采访,一个养鸡个体户的经历令很我感慨。钱有了,贡献大了,各种名誉也跟着来了,记者、官员轮番上门。过去他的领导,一个区团委书记,也辞掉公职跑到他手下,给他做部门经理去了。过去的一条小虫,如今成龙。

(1993年6月)

贫困的哲学和哲学的贫困

依本人目前的收入水平,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就公职人员而言,也就这些,跟发财比相去甚远。今日听说单位里一人拉来赞助款25万元,仅提成一项就抵本人几年的收入。所以要想赚钱,就得像这位哥们,利用工作机会,结识名流,特别是企业家,只要马屁拍得好,喇叭吹得响,到时自然会分得一杯羹,或赏得一块肉骨头。

时下社会上纷纷扬扬的下海经商热,烧得人们晕晕乎乎。朋友相聚,三句话便扯到赚钱上。东一笔买卖,西一桩生意,钢材、汽车、化肥、水泥,从大宗生产资料到小型家用商品,在曾经的一群笔杆子、书呆子口中滚来滚去,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其实多数是空头支票,最终的结果就像肥皂泡——吹大到一定程度,自然破灭,踪迹全无。

然而,人们仍乐此不疲,似乎十桩里面总有一桩能成,成一桩就是一笔大买卖,顶好些年工资。细想想,在神聊中沟通了信息,开阔了视野,还激发了想象,促进了消化,总不是件坏事情。

过去追求精神生活的知识分子如今面临选择的困难,在知与行、精神与物质、自我修养和利益角逐之间左右徘徊,犹豫不定。一些人毅然下海,赢得一阵掌声和暗暗的妒忌;过后有人呛了海水,迫不得已爬上岸,又换来一阵嘲笑和私下的庆幸。当然,也有少数人乘上大轮船远航,或沉入海底被“淹死”。

就大多数知识分子而言,基本上是一种矛盾心态:面对日益窘迫的收入,的确想改变一下。当为生活所迫时,那点面子就顾不得了。君子不言利?当今的君子就该言利,理直气壮地言利。教授卖茶叶蛋并不丢人,家里寒酸表面愣充有钱才丢人。对有些人而言,除了内心里胆怯以外,还觉得生活的目的还不能仅仅为了几个钱。过去写作、做学问、搞研究,如今虽然不实惠了,但那毕竟是一种事业,一种精神追求,乃至一剂自我安慰的心灵良药,如果一下子抛弃了,有些舍不得。一切围绕着金钱和利益打转儿,把赚钱当成过去写文章做学问一样去追求,总觉得丢面子、不甘心。

时下最聪明的解决办法,就是“脚踩两只船”,利用工作之利业余之便,寻找赚钱的机会。如今提倡第二职业,提倡经济活动中的中介行为,似乎没什么不光彩的;同时,本职工作照做,文章照写,精神追求、道德修养,并不因为赚了点小钱而不安。其实一切都很正常,甚至精神产品因有参与经济活动的实践而更丰富、更实际,没有了浮夸和虚伪。

当然,两全其美是很难了,其结果也许是:赚钱不多,学问也做不好。但这样总比“贫困的哲学”和“哲学的贫困”都要强些。

(1993年2月)

梦幻少年

少年时代有一段日子,常常睡午觉,而且睡得很沉很沉。一睡半个下午,魂魄不知到何方远游。当触电般醒来时,半个脑袋总是木木的,仿佛知觉一时不知去向。迷迷怔怔地坐上好一会儿,那飞去归来的魂魄才慢慢地聚回脑窝。

同类推荐
  • 梦非梦:张记书微篇小说精选

    梦非梦:张记书微篇小说精选

    那时候,他们俩都是山旮旯里的放羊娃,他外号叫羊球,他外号叫羊蛋。大概羊球羊蛋总连在一起吧,所以,他们俩就像火柴棒离不开火柴盒一样形影不离。
  • 青春雕像

    青春雕像

    本书主要内容为:红玫瑰,少女,读你, 知音,星,网,你的眼睛,你的眼睛,颤栗,季节。
  • 述而批评丛书(全11册)

    述而批评丛书(全11册)

    《述而批评丛书(全11册)》套装共包括:《旋入灵魂的磁场》《销魂者考》《竭尽全力的轻盈》《写在文学史边上》《感受即命名》《珀金斯的帽子》《自我的踪迹》《先锋之刃:一份新世纪文学备忘》《在结束的地方开始》等书。
  • 宋词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

    “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词至两宋,神韵兼备,名家辈出,于是各种选本层出不穷。《宋词三百首》为上彊村民选编,初版于民国甲子年(1924年),原是为子侄觅句诵习的蒙学读物,兼收各流派之名篇,共收录词人八十八家,词三百首,是流传最广、最具代表性的宋词选本。本版《宋词三百首》以上彊村民所编之作为底本,详加注释,并做细致赏析,同时辑录陈廷焯、唐圭璋等历代名家的点评,以提高读者阅读的审美兴味。
  • 唐诗宋词全鉴

    唐诗宋词全鉴

    唐诗和宋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珍贵遗产,是一座浩大的文学艺术殿堂,也是中国文学史上令人仰叹的高峰。它能丰富人的知识,陶冶人的情操,充实人的精神。本书精选了唐诗宋词中最具代表性的篇章,通过作者简介、原文、注释、鉴赏几个版块,进行了精准的阐释,便于读者更好地领悟唐诗宋词的美学内涵,由此增强内在的人文修养。
热门推荐
  • 十二门论疏

    十二门论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盛宠萌妻:校霸少女逆袭记

    盛宠萌妻:校霸少女逆袭记

    沈子音校霸出身,外人面前话少冷傲,自己人跟前怎么疯狂怎么来,而在陆庭跟前不仅服软还小鸟依人。两人相‘亲’,所以相爱。说好等她三年,只是沈子音留学归来,等到的却是陆庭结婚的消息。等事情真相大白之时,沈子音已不再是当初那个小女生,且看陆司令如何披荆斩棘踏上追妻之路……
  • 看经济穿越剧(吴晓波细说商业史05)

    看经济穿越剧(吴晓波细说商业史05)

    “吴晓波细说商业史”系列图书为全数字系列产品,是对《激荡三十年》《跌荡一百年》《浩荡两千年》的补充。该系列整理了吴晓波近年来所写作的文章,了解中国百年商业的风雨历程,再现那些可歌可泣的历史商人,探寻中国商业百年变迁,深入中国商人企业家精神内核。《看经济穿越剧(吴晓波细说商业史05)》:翻看历史与当下,发现历史总在不断重演。
  • 中国教育(修订版)

    中国教育(修订版)

    本书从教育制度、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民族教育、特殊教育、民办教育、教师发展、教育科研、教育信息化、教育投入、教育开放13个方面全面回顾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教育的发展历程,重点阐释了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与宝贵经验,并描绘了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远景,集资料性与知识性于一身,具有权威性。
  • 双面娇妻:BOSS哪里逃

    双面娇妻:BOSS哪里逃

    为彻查哥哥惨死真相,白倾倾牺牲色相,女扮男装潜入大魔王战男神身侧。斩妖除魔,软磨硬泡,跟踪耍赖……白倾倾无所不用其极。本以为可以完成任务后全身而退,可谁能告诉她,为什么被男神当哥们儿宠啊?--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绝地虫生

    绝地虫生

    黑雾降临,虫族入侵,人类何去何从?重回现世的“传说级”魂铠斗士唐傲松能否重塑辉煌?猎杀已经开始!你做好准备了吗?末世行事,不圣母,不BB,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干就完事了!!
  • 南山东篱

    南山东篱

    《南山东篱》是作者的一本散文集,分为“难舍故土”“当年记忆”“林泉之间”“说三道四”“并非闲话”“海阔天空”六辑,部分文章曾发表于《小康》和《农家书屋》等杂志。其中有难忘的故乡景物和风土人情,有悠闲享受生活的旅游见闻,有洞察社会冷暖的真知灼见……抚今追昔,说南道北,虽名南山东篱,悠然之思,却能引人共鸣,令人立志舒怀。
  • 凰医帝临七神

    凰医帝临七神

    (原名《焚尽七神:狂傲女帝》)前世,她贵为巅峰女帝,一夕之间局势逆转,沦为废材之质。魂灵双修,医毒无双,血脉觉醒,一御万兽。天现异象,凰命之女,自此归来,天下乱之。这一次,所有欺她辱她之人必杀之!他自上界而来,怀有目的,却因她动摇内心深处坚定的道义。“你曾说,你向仰我,你想像我一样,步入光明,是我对不起你,又让你重新回到黑暗。”“你都不在了,你让我一个人,怎么像向仰你?!”爱与不爱,从来都是我们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带走了所有的光明与信仰。
  • 亲爱的,你怎么不在身边

    亲爱的,你怎么不在身边

    从年少时的无话不谈,到青年时提及对方时的讳莫如深,晁晓颜和詹梓俞这一对,通过几次三番的分手事件,共同验证了一件事,那就是离了他(她),也不是完全不能活下去的。无非是,成夜成夜的睡不着觉无非是,在听说他(她)身边出现了可疑分子后,会心里难受上几天无非是,在真正意识到可能会永远失去他(她)时,也会一并把自己给丢了。所以亲爱的,为了彼此的生活能照常运转,请让我留在你身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