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099900000004

第4章 想做“奴隶”而不得,只有生存没有生活

——为何哲学家累着却依然穷困潦倒?

1.比“月光”更穷,比“劳模”更忙

2009年国内各大论坛都出现了“working poor”的字样,这个专有名词在国外被翻译成“穷忙族”。这个族群有工薪阶层,也有白领,他们比“劳模”更忙,可是却比“月光”更穷,令人咂舌。

2011年,马伟豪执导根据石康同名小说《奋斗》改编的电视剧掀起了收视狂潮,80后的生存和发展状况再次呈现在世人面前。

电视剧中陆涛等一批80后青年善良、勇敢而又富有智慧,涉足社会和职场之后始终坚持自己的理想,在现实生活和工作中经受挫折,在挫折中吸取经验教训,通过奋斗最终获得了成功。

艺术来源于现实,而又高于现实,《奋斗》中年轻人遇到的困难都能在现实中找到影子,但是结果却并不像电视剧中那般完美。你以“奋斗”般的热情不停地工作,不停地努力,但最后却发现自己的工作越来越多,却越来越穷,前途无望,那将是一种怎样的失落?

越忙越穷,越穷越忙,我们是名副其实的“穷忙族”。虽然我们拼命地工作,拼命地加班,却无奈地发现存折里数字的增长速度远不及消费得快,到头来依然无法摆脱“穷神”。就像《炮打穷忙》中说的那样,我们就像一头蒙着眼睛的驴子,停留在一个地方,日夜不停地拉磨,最后得到的仅仅是一捆干草而已。

“我是一直趴在玻璃窗上的苍蝇,眼巴巴看着前途一片光明,却怎么也找不到出路。”如果你是一名月光族,相信你看了这句话会深有感触,本觉得自己的努力会获得认可,会获得对应的报酬,会让生活更好,终了却发现不过是一厢情愿的幻想。

顺志在上海某大学毕业之后就留在了上海工作,他立志要在中国的经济之都闯出一片天地。

顺志为一家公司做渠道销售,他很努力也很用心,很快就过了试用期。他在工作中结识了女朋友小蕊,一晃眼两个人在一起已经两年了。

眼见着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了,小蕊总是埋怨顺志:“你看人家都买房子结婚了,咱们这样何时是个头啊,还要不要结婚啊?”

顺志也很郁闷,自己整天忙得昏天黑地,到头来每个月都紧巴巴的。房租、水电费、网费和交通费花掉了月工资的一大半,再加上和朋友交际,和客户应酬,每个月基本上都是“月光”,更别说买房、买车了。

房子、车子、孩子、票子,几乎都成了空中楼阁,原本人类最起码的生存需求,对于顺志来说是那样的求之不得。

顺志是典型的“穷忙族”,“日理万机”,“钱途”无望,郁闷焦虑,结婚遥遥无期。有人曾专门研究过类似顺志情况的人群,发现这群人有很多共同点:他们加班加点,一周工作时间超过54小时,可是到头来加薪升职没他的份,看不到丝毫前途;有的人薪资待遇不错,却总能把到手的钱花得精光,这些人一般都缺乏安全感;还有人停不下来,除了工作还是工作,稍一停就会产生罪恶感。

“租房愁,买房愁;结婚愁,生孩子愁;养房子愁,养父母愁;生活愁,事业愁……这些退却爱情瑰丽和烂漫光晕的现实,每天都在折磨着他们无奈但必须坚强起来的神经。”

尼采说:“唯有自己,才有资格成为自己的导师和内心的解放者。”无论是尼采还是柏拉图,哲学家们的一生一直致力于内心的解放,忙到昏天黑地,忙到地老天荒,他们能为了理想忍受贫困、饥寒,累并快乐着。

可你不是尼采,也不是柏拉图,你需要养家糊口,忙的时候你该想想自己忙的是否有道理,是否有意义,花钱的时候想想此次消费是否是必需的。瞎忙只会浪费时间,乱花钱只会让你越过越穷。

“穷忙”只能靠自己救赎,别拿别人的人生来衡量自己的生活,每个人的能力不同,机遇不同,生活自然也各不相同,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不要给自己确定超出能力范围的目标,这样只能徒增压力和烦恼,最终也不会获得理想的结果。

在起点相同的情况下你应该思考一下,为什么别人成功了,而我整天越忙越穷,越穷越忙?是否是给自己的定位不准确,还是因为选择的职业出现偏差?俗话说“女怕嫁错郎,男怕入错行”,选择之前不妨好好思量一下,三思而后行。

除此之外,你应该学会理财,合理消费,该买的买,不该买的一分钱也别浪费,谨防比“月光”还“月光”。

救赎自己,做劳模,与“月光”拜拜,不要累了身体也累了心。心累坏了,即便是正当壮年,面对巨大的生活压力,也只能屈服。

2.左肩挎着爱马仕,右手拿着iPad挤地铁

左肩挎着爱马仕,右手拿着iPad。弱弱地问一句,朋友今天你挤地铁了吗?

如果你是一名“北漂”或是北京土著,如果你经常坐地铁,你可能会发现北京的地铁里有很多亮点,不少人都是“有钱人”,左肩挎着爱马仕,右手拿着iPad。一边掐着iPad玩切西瓜的游戏,不时地拉拉自己的包,使其更显眼,一边望望地铁来没来,再看看周围有没有人关注自己,更准确地说是关注自己的爱马仕和iPad。一旦发现投射过来的目光,他们会立即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低下头继续玩游戏,其实心里已经乐开了花,因为钱并没有白花,自己因这些奢侈品受到的关注度提高了。

盲目的物质追求让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月光族”和“啃老族”的大家庭里来,一个挎着爱马仕的人去挤地铁如同一个身着西装的人在行乞,得到的不是尊重,不是羡慕嫉妒恨,而是鄙夷的眼光,及“二货”的标签。

人前高人一等,人后低人一等,这也反映了现代社会的一种常态,现在很多人都有攀比的心理,别人开“QQ”,你想着开“旗云”,别人开“旗云”,你想着开“旗云2”,别人开“旗云2”,你就想着换个系列,开辆“索纳塔”,总想比人高一个档次,可是实际上你的收入只能承担“QQ”的费用。

假如有人问你想不想要奔驰车,他可以帮忙10万元就可以拿下来,你买还是不买?“奔驰”在人们眼里是事业成功的标志,对那些喜欢攀比、盲目追求物质享受的人来说是不二之选,但你可能很难想到买车容易养车难的问题。

普通的家用车行驶100公里只需要7升油左右,而奔驰车行驶100公里耗油量高达28.5升。买奔驰车本身就是一项巨大的投资,再加上耗损和保养费,普通的上班族可能需要不吃不喝不睡,不停地工作才能开得起这辆奔驰车。

你可能盲目地追求过物质享受,而且也享受了物质追求,但同时你或许也为此付出过惨重的代价。

李玲毕业之后直接被一家外企录用了,外企的福利待遇好,李玲拿的工资也比同龄人高出很多,令人艳羡。

后来,李玲贷款在一个高档小区买了一个小户型的房子,又咬紧牙关花了20多万买了一辆Jeep—指南者。

李玲与一些老外和白领来往频繁,和这些人一起吃饭、聚会,老外喝红酒,李玲也养成了喝红酒的习惯,李玲和其他白领在一起谈论的都是施华洛世奇、百达翡丽等一些奢侈品品牌。为了维系这个圈子,李玲吃喝穿戴都是名牌,出入的都是一些很有品位的场所。

外人看来,李玲是个成功的女人,有车有房,不靠男人也能喝得起高档红酒,戴得起奢侈首饰,但是事实又是怎样呢?

一次,李玲得了急性阑尾炎,在医院住了一周,出院后她手头基本上没有多少钱了,银行又一直打电话催她还贷款,如果再拖下去房子和车子都可能被银行当作抵押品收走。

李玲心力交瘁,只好硬着头皮四处跟朋友和亲戚借钱,结果很多人都说:“你怎么会没钱?你的一个包包就值一万多,就别跟我这儿哭穷了!”“我还想跟你借钱呢,你有车有房,我们还在租房子,哪有款姐向穷小子借钱的道理?”“要是你没钱,那全世界的人都该要饭去了!”……

在外人看来李玲穿金戴银意气风发,前程不可限量,而今,因为虚荣耗尽钱财的她却是有苦难言。

不少地方尤其是大城市里的白领,有很多人和李玲一样,因为所谓的打入圈子而透支收入,因为追求物质享受而负债累累,他们没看明白,追求物质享受的前提是付出,盲目攀比、盲目追求物质只会让人生观和价值观变异、扭曲,让精神更加空虚,生活更加辛苦。

在杨绛先生翻译的柏拉图著作《斐多》中有这样一段对话记录:

苏格拉底:你认为一个哲学家会一心挂念着吃吃喝喝这类的享乐吗?

西米:苏格拉底,他绝不会的。

苏格拉底:对爱情的快乐呢?他在意吗?

西米:决不在意。

苏格拉底:好,还有其他种种为自己一身的享用,比如购买华丽的衣服呀,鞋呀,首饰呀等等,你认为一个哲学家会很在意吗?除了生活所必须的东西,他不但漫不在意,而且是瞧不起的。你说呢?

西米:照我看,真正的哲学家瞧不起这些东西。

如西米所言,真正的哲学家不会一心只想着追求物质,对于他们来说华丽的衣服不如平凡的现象,精美的首饰不如奥妙的哲理,饕餮盛宴不如志同道合的朋友在一起家常欢聚会。尽管他们的身体是累的,精神上却是享受的。

如果你也能像他们一样,不受物质的诱惑,不被虚荣蛊惑,将所有的精力都放在生活和工作上,相信你不会有多余的负担,不用承受额外的压力,你的生活会非常快乐,你的工作会很顺利,你的人生也将会变得很精彩。

物质追求是人的一种本能反应,也是人生理机体的需要。但是盲目的物质追求则超出了必备的范畴,更多的是虚荣心在作祟,与人攀比,用超出自己能力的支出获得一时的精神满足,实在是得不偿失。

你可能无法做到哲学家那般从容淡定,过着质朴的生活,但是你可以努力克制欲望,合理规划自己的人生,合理计划开支。在做出行动之前首先要评估自己的承受范畴和偿还能力,尽量做到不超支、不透支,让自己能在以后的道路上轻装上阵。

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既然选择了地铁,又何必非得拿爱马仕和iPad做装饰,还原一个真的自我可能会让你活得更轻松,更快乐。

3.今天,你“丁克”了吗?

在很多大城市中活跃着这样一群人,他们到了为人父母的年龄却选择了不生不养,继续过二人世界,他们被称为“丁克族”。

“丁克”在现实生活中颇受争议,老人们认为他们“不孝”,竟然将传宗接代的头等大事放置不管,也有人表示对“丁克”一族非常理解,虽然孩子会给家庭带来很多快乐,但这也意味着更多的责任和更重的负担。

张敬和田静是经过媒人介绍认识的,两个人相处了4个月便结婚了。张敬和田静都是很传统的人,希望让家庭生活更甜蜜,结婚第二年就有了孩子。

两个人都在工厂上班,工资并不高,结婚后勉强能维持家庭生活,但是有了孩子之后,田静的营养费、检查费等等花去了大部分的积蓄,孩子出生后,奶粉钱、学前教育……这些费用让他们的生活捉襟见肘,不得不向父母求援。

孩子的降临给他们带来了幸福与甜蜜,却更多的是负担和压力,两个人开始互相埋怨,因为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都能吵起来。久而久之,两个人的感情出现了裂痕。

著名作家王朔说:“孩子给你带来快乐,早就抵消早就超过了你喂他养他付出的那点奶钱,这快乐不是你能拿钱买的。这莫大的快乐,绝对的决定权,当然也在你的手上。”

可是当你真正面对这种状况,手里攥着的决定权就像一根针一样刺得你生疼,你想的不是孩子出生会给自己带来的快乐,而是担心依自己现在的状况适合要孩子吗,要孩子以后能养得起孩子吗。

在知名作家六六的小说《蜗居》里,生活在大城市的海萍生完孩子不到半年,就将孩子送到乡下母亲那里寄养,这个决定无奈而又必然。她与丈夫生活在租来的十平方米的小房间里,如果加上孩子,整间屋子就满了,而且这种环境根本不适合孩子成长。

海萍每次回娘家都是归心似箭,给儿子买一堆糖果,幻想着儿子和她亲昵的场面,可是小家伙却把妈妈看作是陌生人,在海萍的怀里挣扎,哭着要姥姥抱。

为了把儿子接到身边,海萍下决心要攒钱买一套房子。为此,海萍与丈夫吵架,甚至骂他没有出息,逼着他跟其父母要钱,还搜刮光了自己父母的养老钱,一人同时兼职几份工作,终于将房子买下来了。

如果没要孩子,海萍和丈夫可能生活得更轻松,丈夫不必将公司的船舶图纸卖给别的企业,也不会为此被拘留,海萍不会因为兼职拂逆领导,也不至于丢掉工作,双方的父母也不用拼上养老的本钱,生活也不会发生那么多不愉快的事情。

一个孩子扰了一家人的生活,不知道海萍是否后悔过没“丁克”?

张燕和林宇群是一对来自农村的夫妻,也是大学同学。两个人在大学相恋,整整谈了四年的恋爱,关系一直很好,大学毕业之后,经过双方父母同意便登记结婚了。

婚后,林家和张家长辈都希望他们找一份稳定的工作,有一份固定的收入,然后尽快要一个孩子。但是张燕和林宇群一直留在母校所在的城市工作,而且并没有要孩子的打算。

双方的父母都很生气。张燕对自己的母亲说:“现在社会竞争太激烈了,我和宇群都希望继续考研深造,以此能帮助事业更进一步。我们既然从农村走出来了,就希望能够在这个城市站稳脚跟,能够更好地生活。”

林宇群也劝自己的父母:“要孩子会增加我们的负担,会转移我们的精力,我们的努力也会因此而中断。”

双方父母无奈地说:“你们不要孩子将来会后悔的。”他们则回答:“不要孩子我们可能会后悔一时,可是有了孩子我们会后悔一辈子。”

张燕和林宇群的观念代表了一大批现代社会年轻人的想法,有的为了轻松生活选择“丁克”,有的为了事业发展选择“丁克”,有的人因为准备不足选择“丁克”……当你准备选择“丁克”之前最好想清楚为何选择这条路,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哲学家的思考方式和习惯和常人不同,他们总是不停地转换近、远角度来看问题。从近处看孩子让家庭生活更甜蜜,而从远处看孩子给家庭带来了各种各样的麻烦,比如说喂养、换尿布等,这是他们无法接受的。

因此,一些哲学家一直在要与不要孩子之间权衡利弊,并且最终将此事拖了下来。很多哲学家选择不要孩子,即使他们平时喜欢孩子,但与哲学和真理探索相比,孩子可能就不那么重要了。正如苏格拉底所说的那样:“这里有很多东西都是我不需要的。”

你不可能像哲学家一样放弃家庭、妻子,在自我的世界里一味地追求真理。要不要孩子对他们而言不是什么重要的课题,他们能放下的东西很可能是我们必需的。所以你不必像哲学家一样纠结,只要根据实际状况与自己的意愿做出选择即可。

中国人十分注重传统观念,而“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观念在民间已经根深蒂固。但是随着经济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文化程度也在不断提升,思想也在发生微妙的变化。

根据相关调查结果表明,从1990年到2012年中国各大、中城市的丁克夫妻数量不断增多,正在引领婚姻时尚。

生儿育女可以说是一种天伦之乐,也可以说是一种对家庭的责任。在经济条件、家庭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不妨遂了老人的心愿,这样也可以使大家庭更融洽。如果确实有困难,最好和家人平心静气地沟通,向他们解释清楚要孩子可能会面临的情况,争取家人的理解和支持。

孩子是甜蜜的负担,给我们带来快乐的同时,也带来了烦恼。因此我们常常感到纠结,怕为这份甜蜜买不起单,又怕老年的生活太孤独。

要与不要孩子是人这一生最重要的事情之一,慎重选择无可厚非,但是也不能因此搞得当下的生活凌乱不堪,更不能为此打乱以后生活的节奏。

这个世界上变数很多,或许这一秒因为沉重的生活压力养不起孩子,下一秒你却因为一个机会青云直上,赚得盆满钵满。所以不要着急做决定,更不要因为迟迟做不出决定而苦恼,该来的总会来。

4.孩子尚小,父母已老

如今很多年轻人感叹:生,容易;活容易;生活,不容易,原因何在?

在小说《蜗居》里的海萍抱怨道:“每天一睁开眼,就有一串数字蹦出脑海:房贷6000,女儿上幼儿园1500,吃穿用2500……孩子吃进去的奶粉进口的一百多块钱,拉出来用的尿不湿名牌的又要一百多块钱,无论进出都要钱,整个儿一双向收费!”

在现实生活中,像海萍一样的人很多,比海萍境况糟糕的可能更多,当海萍还想着还房贷的时候,他们可能还在绞尽脑汁想办法凑足首付款;当海萍还在为女儿幼儿园的费用苦恼的时候,他们可能还在为孩子上不起学而烦恼;当海萍还盘算着女儿这个月的奶粉花了多少钱的时候;他们孩子的奶粉钱可能还没有着落……

你也许会和大部分家长达成共识,养孩子是一项长远而艰难的工程:怀上孩子之后要选择一家医院保胎,进行B超等各种检查,开始注意给孕妇进行膳食搭配,还有胎儿教育、手术费、孩子衣物……

孩子出生前要忙里忙外,孩子出生之后又要开始算计长远,随之而来的各种麻烦和花销会让你觉得透不过气来。不禁让人怀疑,以前一个家里那么多孩子是怎么养活的。

2008年,林志和小荣小两口决定到北京打拼,将年仅3岁的儿子留在奶奶身边之后,便踏上了北上的列车,成为“北漂”一族。

林志和小荣都是初中毕业,很多公司都将他们拒之门外,眼见兜里揣着的钱已经快用光了,小两口愁眉不展,北京并不像他们想得那么好闯。最后,一家小饭店店主收留了他们,总算有了容身之所。

小两口在北京打拼了两年,终于开了一家属于自己的小店,经营状况还算不错。可是两年过去了,儿子也到了上学的年龄,为了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他们将孩子接到了北京。

可是接下来的事情可愁坏了小两口,林志和小荣跑遍了附近所有的幼儿园,发现每个幼儿园都已“爆棚”,很多和他们一样的外地家长早在一两年前就开始预约。

好不容易求爷爷告奶奶得到一个入学的名额,可是仅学杂费就7000多元,每个月还要交200元的基础教育费和300元左右的伙食费。

两个人辛辛苦苦赚来的钱基本上都搭在儿子上学上了。“钱一份份地赚,却是一沓沓地花,这就是生活!”林志无数次地这样感慨。

虽说我们正值青壮年,事业正值上升期,但这期间也是面对问题最多、承受压力最大的时候,孩子还小,吃喝拉撒都是一笔不小的费用,上学之后德智体美劳也需要花费不少心思。

父母这个时候也慢慢变老,体质好一点的老人还能自己照顾自己,体质弱一点的老人可能已经疾病缠身,离不开药物。

做儿女的我们自然不能将老人抛在一边,为了方便照顾,很多人将父母接到身边。现在很多人都是独生子女,我们需要一边照顾孩子和老人,一边要起早贪黑工作赚钱。一旦孩子或者老人住院,我们要从工作间隙挤时间或者干脆请假照看他们,这样势必会耽误工作和收入,无形中加重压力。

前一段时间报道过一则名为“北京公墓已无现墓,市民20万每平米全款购买期墓”的新闻,可见墓地的价格已经远远超过房价。人这一辈子真不容易,活着的时候为了房贷拼死拼活,死了还要给儿女留下比房贷还厉害的“墓贷”。

抛去墓地的价格,其他治丧用品的价格也是水涨船高。一件寿衣的成本仅仅五六十元,在市面上却标价三四百;一个最多几十元的普通骨灰盒竟然高达上万元,真是“死不起”。

2009年,一本名为《活着不容易》的书十分畅销,书中“桑狼语录”中这样写道:“没有透视镜,生活就像打麻将,很难确定下一张牌叫和三、六、九万,就像我无法预料今天,灵魂的三分之一给了信用卡,剩下三分之二给了女人、温饱和梦想……”

梦想支持着我们走下去,妻子给了我们同行的力量,温饱让我们感到欣慰,可是当信用卡逼着我们还款的时候,我们的脑海里只剩下这样一个声音——活着真累!

帕斯卡尔说得好:“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用不着整个宇宙都拿起武器来才能毁灭他,一口气、一滴水就足以致他死命了。然而,纵使宇宙毁灭了他,人却仍然要比致他于死命的东西更高贵得多,因为他知道自己要死亡,以及宇宙对他所具有的优势,而宇宙对此却是一无所知。因而,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

斯宾诺莎完成了史诗巨著《伦理学》,但是这位巨匠靠打磨眼镜片为生;马克思这位天才哲学家一生穷困潦倒,孩子一个接一个离他而去,他甚至不能给他们买一口像样的棺材……

活着便是有意义,对于哲学家而言比生存更重要的是追求哲学真理,正如泰利斯所说:“别人为食而生存,我为生存而食。”

面对艰难的生活时,哲学家依然选择坚持信念,沿着自己的理想之路前行。虽然我们不是圣人,但是我们应该像他们一样坚守自己的信念,给自己信心,抱怨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既然生活已经是这样了,既然我们需要养家糊口,既然前面的生活无法预期,为什么不微笑着接受事实,努力地工作,用心地生活呢?让孩子知道你正在很努力地为他们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让父母为你的孝顺而欣慰,也给自己一个交代。

每个人都是矛盾的统一体,即便是世事洞明的哲学家,也一样活得很累。因为我们常常在犹豫、憧憬、抱怨中生活,夹在世俗的单行道上,不知道前方是什么,却只能硬着头皮走下去,因为没有回头路可走。

生活的另一个名字就叫“不容易”,它就像一只行驶在大海上的帆船,有风平浪静,也有惊涛骇浪。即便是哲学家,也无法预知明天是否会有更大的风浪,我们要做的是,把握好手中的舵,继续向前!

5.新生“宅居士”

“天很冷,我宅在家里一周了”“宅男算什么,被窝男come on”“放假了,我又要开始标准的宅男生活了”“请不要叫我宅男,请叫我闭家锁;请不要叫我宅女,请叫我居里夫人”……

如今“宅”已经成为中国的一种新型文化,是现代年轻人的一种生活方式,也是他们的一种生活态度。当“宅男宅女”逐渐淡出公众视野的时候,新生代“宅居士”让人们再次聚焦“宅”字辈。

根据一项调查结果显示,85.1%的大学生都属于“宅居士”,他们将自己的活动场所局限于学校、宿舍和家之间。在“闭家锁”和“居里夫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网络、漫画和日韩肥皂剧占据了他们大部分时间,学习和陪父母的时间少之又少。

很多“宅居士”都是独生子女,他们更喜欢自己和自己玩,偏好个人氛围,养成一种非常“自我”的习惯。尽管他们上学的时候有很多朋友,但是放假之后便是“各回各家,各找各妈”,生活又变成了一个人的世界。他们有时候觉得实在是无聊透顶,有的人会萌发一起出去郊游或者运动的想法,但用不了一秒钟的时间便被自己“宅”的思维拖沓下来。

你可能和很多大学生一样,上大学之后学习环境宽松,除了上课会有一大把的时间,很多人看看猫扑,登登校内,或者看个电影、电视剧,青春就这样被腐蚀掉了。你如果突然想要改变这种状态,试着出去和人交往,安静下来做一份兼职工作,你会很难适应这种改变,觉得这世界太嘈杂,根本不是你想要的,甚至连话都懒得跟人讲。

于是,我们身边有这样的人开始出没:平时话不多,一棒子打不出个屁,却在QQ上聊得欢天喜地,一万个人都说不过他一个;平时不声不响,一副窝囊的样子,打开他的微博,却发现脏话连篇,俨然一个痞子流氓……

对于“宅居士”而言,没有地方可去,没有事情可做,没有方向可努力,这些都是他们“宅”的原因。但是他们有想法,有见解,有脾气,于是借助网络或其他媒介表达、发泄。

张少康是北京一所大学的学生,平时在学校的时候除了上课,便是和同学“宅”在宿舍上网打游戏。时间长了,他发现周围的兄弟都有了女朋友,再也没人整天陪他玩游戏了。他下决心改变自己的生活,多出去走走。

张少康开始组织朋友和同学一起去KTV唱歌,大家一起凑份子,AA制大概只要20元左右。

但时间久了张少康发现,自己只是个陪衬,那些“麦霸”能从开始把麦,唱到最后,而且自己会唱的歌也就那么几首,去KTV的频率远远超过他学习新歌的速度,算来算去还不如待在宿舍里玩游戏省时省力。

当人们解决了基本的温饱问题之后便开始追求更高的物质享受,现代人约会、聚会都讲究情调,讲究氛围,出入西餐厅,吃牛排,喝咖啡,看电影手里还要抱桶爆米花和可乐,逛街更是不管需要与否大包小包地买,这些对于你来说可能都是一项巨大的“财政支出”,也促使你选择“闭家锁”。

不仅如此,经济社会有一个缺陷就是很多人很多时候靠钱说话,大家在生活中都喜欢比较。比如过年你去朋友或者同学家里拜年的时候,长辈聊天之余会问,“今年多大了,找女朋友了没有?”“在哪里工作,工资多少?”“女朋友是哪儿的,干什么的,准备什么时候结婚?”之类的问题;长辈之间聊天常常涉及孩子,“老李家的闺女考上了名牌大学”“老张的儿子在政府机关上班”“老王的孩子一个月能赚一万多块钱”……

你如果曾经遇到这种事情,相信会非常尴尬,因为你上的大学不如李四,工作的地方不如张三,赚的钱不如王二麻子多,无论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面对这些“嘘寒问暖”或者交流,你更愿意“闭家锁”。

但是如果你把心“宅”死了,那么你的生活会变得很糟糕,偌大的一个世界只剩下你自己,那将是多么可怕。现在有一种说法是“技术宅”,如果你把“宅”变成一种自我生存的手段或者调解方式,那倒不失为一种智慧。

冯悦是南京某大学的大四学生,大四以后课程很少,她便利用课余时间兼职做打字员,由于打字需要电脑,所以冯悦必须整天待在宿舍里,她不可避免地成了“宅”一族。

冯悦每个周末都会给家里打电话,向父母报告自己的近况,让二老放心。时间长了,冯悦开始对这种例行公事的报告略感麻木。直到放寒假回家,父母整天乐呵呵地陪着她,照顾她,她才感受到阔别已久的家的温暖。

回家之后,冯悦总是尽量将工作计划在白天完成,这样父母下班回家以后,她可以有更多的时间陪他们出去逛街,陪他们锻炼身体。

刻苦钻研并不等于闭门造车,“宅”在书房的哲学家最多能达到个人思想的高峰,而真正的哲学家是生活的行者,能从生活和游历中发现真理。

当文艺复兴的火种传到法国,蒙田在意大利旅行了17个月。他熟稔罗马的历史,他关注宗教和政治斗争、关注平民生活,走在路上的蒙田与“宅”在书房里的蒙田有很大的不同。

德国大文豪席勒对蒙田的作品给予高度评价,他跟自己的朋友说,蒙田的旅行笔记比他的随笔集带给读者的画面更丰富。

大哲学家尚且走出去看看世界,找寻生活奥秘,我们又怎能让人生与生活脱节,让自己远离社会,将快乐和幸福拒之门外呢?

当然,很多哲学家也是正宗的“宅派”,或者归于深山老林,名曰“居士”,以为这样就可以逃避这个世界的肮脏、纷杂,让心境更加幽静、豁达,让身心得到完全的放松。

不可否认,有些人确实达到了凡人无法达到的境界,取得了一般人永远无法取得的成绩,但是更多的人是在逃避,逃避压力、逃避人际、逃避困苦。然而,这些东西就如空气,无论你逃到哪里都将无处遁形,而且因为“逃”,你将更加疲惫,倒不如坦然面对,迎难而上。

如果你是一个“宅居士”,如果有一天有一个人对你说“出去走走吧”,如果你有空,那么千万不要拒绝,到外面去会让你接触更多的社会信息。“宅”只会让你止步不前,自我束缚,你应该试着让自己从宅变成“技术宅”,从“技术宅”变成“骏马型人才”,只有这样你才能经久不衰。

6.沦为房奴那一刻,觉得累也值得

诗人海子的一句“我想要一座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听上去非常浪漫,然而,如今很多人为了买一座房子,改变自己的生活,背负上“房奴”的重担,还款还到白发苍苍,背着房子末路狂奔,想想真是令人心酸。

电视剧《房奴》道出了很多人的心声:“攒钱的速度永远赶不上涨价的速度……如果30年还完贷款,利息都滚出一套房子来了。”

虽说现在社会进步许多,但是很多人尤其是老一辈人的思想观念仍然传统保守,他们认为没有房子的家是不可靠的,在家和房子之间画等号,这让追求恋爱自由、结婚自由的青年男女不得不正视现实经济状况,有的情侣甚至因此分道扬镳。

《房奴》播出之后,在年轻的“80后”群体中引起了剧烈的震动,因为电视剧剧情正是他们正在经历的苦楚。

费溪和易萧萧彼此相爱,且将谈婚论嫁提上了议事日程,但是这其中的复杂程度远远超出了他们的想象。

双方在“先买房,还是先结婚”这个问题上争论不休,纠结于“嫁给房子,还是嫁给感情”,最终引爆矛盾。易萧萧在母亲的压力和苦口婆心的强大攻势下,最终屈服于“无房不嫁”的传统观念。两个人虽然后来买房结婚,却也沦为“房奴”,开始了悲惨的生活逆转。

如果你是易萧萧的母亲,可能也不会答应让自己的女儿嫁给一个没有房子的穷小子,因为居无定所意味着生活不稳定,没有人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去过苦日子。在很多父母眼里,想要靠两个人的感情来维系不稳定的生活,这种婚姻不会长远,况且随之而来的孩子、户口等问题都会很麻烦。

《蜗居》里海萍宁可吃咸菜、方便面,也要攒钱买房子,在她眼里,在大都市里有一个落脚点,一家人能够生活在一起,这就是最幸福的事情。海萍的心理正反应了大部分“房奴”的真正想法,穷其一生之力买一套房子成为房奴们追求“幸福”的真实写照。

石磊出生在偏僻贫穷的贵州山区,通过努力考上了北京一所高校,并且认识了现任女朋友华玲玲。石磊喜欢华玲玲的善解人意、温柔可爱,而华玲玲喜欢石磊的才华横溢、忠厚老实。

石磊毕业之后在一家外企工作,待遇不错,而华玲玲则考进了银行系统,这天造地设的一对真是羡煞旁人。

眼见两个人都到了结婚的年龄,这段感情也该有个结果了,石磊和华玲玲决定和华父华母谈谈结婚的事情。可是当两位老人得知石磊的家庭状况无法买房的时候,一口拒绝了这桩婚姻。在华玲玲的苦苦哀求下,两位老人最后答应两个人贷款买房。

两个人牵着手幸福地走进了婚姻的殿堂。然而,童话终归是童话,恋爱时的花前月下、风风雨雨都是浪漫,让相爱的人越走越近。但是婚姻的性质发生了改变,生活必会将王子与公主打回原形,等待他们的是艰难的现实。石磊与华玲玲这对佳人,终究也逃不过这既定的规律。

婚后,虽说两个人的薪资待遇不错,但是房贷的巨大压力仍然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石磊和朋友的应酬明显减少,华玲玲也尽量少买衣服和化妆品。

劳累与贫苦渐渐占据了两个年轻人的心,累着却依旧摆脱不了贫苦,石磊因此脾气越来越暴躁,甚至抱怨华玲玲一家人当初为何苦苦相逼,质问她,到底是看上了他的人还是他的房。

华玲玲更是委屈,一堆的追求者中她唯独选择了石磊,不顾家人反对,要照顾家,还要没日没夜地上班替丈夫分忧解难,眼见青春一步步走远,却连件几百块的衣服都不舍得买,孩子也不敢生,如今连丈夫都嫌弃她,她觉得她是世界上最为苦逼的女人。

埋怨、委屈、吵闹代替了恋爱时的卿卿我我,双方都觉得彼此变了,变得现实、势利、蛮不讲理,觉得对方都“露出了狐狸尾巴”,怀疑将彼此的爱磨蚀得所剩无几。

终于,两年后,他们走进了民政局,当初无限欢乐地从这里走进去,如今却凄惨地从这里走出来,为的,不过是一栋房子。

面对空荡荡的房子,石磊和华玲玲曾无数次感叹:爱原来如此廉价,廉价得抵不过一栋房子。

房子原本可以成为一处温暖的港湾,却因为高额的房贷将看似牢固的感情彻底毁灭,让婚姻变得如此不堪一击。

曾听有人说“哪里有你,哪里就是家”,买房子的目的是建立一个家,当这个初衷背离了这个目的之后,有了房子,却没了家。

热播电视剧《房奴》中,伊世清贷款买房之后,轻松的生活便离他而去。当他把钱借给兄弟渡过难关之后,还房贷没了着落,被银行起诉,如果再补不上缺口,新买的房子就有可能被强制拍卖。为此,他疯狂地借钱,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挪用公款……

如果没有房贷,伊世清不会丢掉尊严四处求爷爷告奶奶,不会陷入绝境,不会与妻子的感情亮红灯。

房贷对于大多数人而言会限制他们的生活,降低他们的生活质量,哪怕很小的一个变故都可能会打破生活的平静。

感情是婚姻的基础,房子是两个人盛放感情的器皿。如果两个人没有感情,再好的器皿也无法让婚姻幸福;如果两个人的感情经得起风雨,哪怕是破房陋屋也是温暖幸福的家。

当妻子生命危在旦夕的时候,伊世清卖掉了还未偿清贷款的新房,并且将自己的肾捐给爱人,此时,他的爱人才感觉到了真正的幸福。虽说患难见真情,何必要等到灾难降临时才懂得房子相比爱而言,是如此一文不值?

所以,房子与人相比是次要的。婚姻不在于他给你一所多大的房子,而在于他有多爱你,他是否愿意为你付出他的全部。如果你只能得到一座房子,却得不到他的真爱,幸福就在门外,可它就不属于你。

苏格拉底为自己建造了一所小房子。他的邻居很不解,问苏格拉底:“您是一位令人尊重的大人物,为什么要盖这么小的房子呢?”

苏格拉底回答道:“这所房子虽然小,但如果它接纳的是我真正的朋友,那么我会很快乐。”

你如果能如苏格拉底一样豁达,不以房子大小悲喜,能够看透真正的快乐,那么你也许就不会太纠结于有没有房子,房子面积大小。

两个人在一起重要的是感情,在经济不允许的情况下,与其花费很大一笔钱买一栋房子,每天都过着还贷的日子,不如好好想想如何经营自己的爱情,帮助彼此将事业做强做大,待成功那一天,经济条件准许的情况下买一所真正“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大房子。

还款还到白发苍苍,不如年轻闯一闯,背着房子末路狂奔,不如夫妻齐心奔小康!

同类推荐
  • 曾国藩冰鉴(第五卷)

    曾国藩冰鉴(第五卷)

    《冰鉴》以冰为鉴、明察秋毫,以神为鉴、相骨 识人。办事不外用人,用人必先识人,识人必先观 人。古今中外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可以说是有成 有败,为使大家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不受任何影 响,特编辑了此书。本书通过对人体的神骨、情态、 刚柔、容貌、须眉、气色、声音这七个部位的论述, 以达到正确观人、识人、用人的目的。在这里我们不 谈论观人、识人、用人的大道理,只希望大家在观 人、识人、用人方面能够获得厚益。
  • 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

    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

    作为20世纪走红的哲学家,尼采是一个大学教授,一个诗人,一个哲学家,一个孤独的漂泊者。他杀死了“上帝”,但他不是传说中的那个恶魔。他是一个真实的人。他的癫狂和孤独之下,是面对人生难题的无比真诚——在传统价值全面崩溃的时代,人如何重新确立生活的意义?本书把尼采当作一位人生哲学家看待,以生命意义之困惑和寻求为主线,把尼采思想的各个主题,包括权力意志、价值重估、超人等,贯通起来加以阐释,饱含知识分子的个体感悟和时代激情,重现一个真实的尼采——影响了整整一个时代的伟大哲人、一位无比真诚的人生哲学家。本书曾引起广泛而热烈的时代共鸣,深深影响吴晓波、王军等一代知识分子。
  • 理想国(经典超译本)

    理想国(经典超译本)

    《理想国》是西方政治思想传统的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柏拉图最重要的一篇对话录。在这个对话录里柏拉图建构了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乌托邦,人类的正义与善是这个乌托邦的主题。这部作品不仅是柏拉图对自己此前哲学思想的概括和总结,而且是当时各门学科的综合,它探讨了哲学、政治、伦理道德、教育、文艺等等各方面的问题,是西方哲学家公认的“哲学大全”。译者在领会原著者思想脉络的同时,于编译中巧妙加入了现代理解与思考,缩小了阅读中的历史距离。行文简洁、有力,一改以往译文的晦涩拗口。该译本可从任何一页翻开阅读,精致的排版与精巧的开本适合随时、随地、随意、随性翻阅,特别适合非专业、非学术人群。
  •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本书采用1876年典藏版法文原著,在此版本上进行翻译。译文尊重卢梭当年应第戎学院征文而执笔的写作原意和部分词汇的专业用法,更加精准流畅。开篇导读,帮助读者对卢梭以及对这部著作进行一个提纲概括式的了解,减轻名著入门难的障碍。本版新增卢梭当时于论文写成后又添加的19个补充注释,使读者更加全面的了解卢梭在写作过程中的哲学思辨,延伸的知识也令本著作更加立体。还收录当年日内瓦著名博物学家博纳(Bonnet)以菲洛普利(Philopolis)的笔名写信反对《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后,卢梭亲自雄辩答复博纳质疑的回信,是值得收藏的经典版本。
  • 人生之路如何走过

    人生之路如何走过

    本书是从叔本华的诸多著作集中选取了数十篇具有代表性的文章,内容涉及人生、哲学、美学、道德等诸多方面,基本反映了叔本华人生哲学的主要思想和理论。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小说课

    小说课

    该书为散文随笔。由名家学者为大众撰写的一套介绍国内外文学和文化“大家”及其著作的导读性通识读物。讲述作家和作品的故事,帮助大众了解和汲取古今中外文学成果中的内涵和智慧。本选题采用散文和随笔的形式,语言力求浅显易懂,雅俗共赏,兼具通俗性与文学性,符合普通大众的文化需要。本书为著名作家毕飞宇对《红楼梦》、《水浒》、《项链》等作品的精到解读。
  • 乔布斯你学不会

    乔布斯你学不会

    “史蒂夫·乔布斯,苹果公司创始人,在他的带领下,“苹果”成为IT界首屈一指的公司。并且创造了iphone、ipad等一系列改变世界的科技产品。10月5日“苹果”教父乔布斯去世了,人们开始期盼另一个乔布斯式的人物出现。然而乔布斯是独一无二的,不是谁想学就可以学得会。《乔布斯你学不会》从创业、管理、用人、创新、品牌、挑战这六大方面展示出乔布斯与众不同的思想。《乔布斯你学不会》每一段语录都发人深省,解读部分精彩深入,智慧小语更是画龙点睛。当你认真学习了乔布斯的精神和智慧,就算无法成为另一个乔布斯,也一定会受益良多。”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虐弑纪

    虐弑纪

    芸芸众生下,我就好像被神所抛弃的尘。我叫辛尘,作为学生的我因为三年来的梦而使我的人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地上散落的碎屑,玻璃渣与血成为了这个世界的主色调。曾被当做梦境的世界成为了现实,利爪、重锤、刀锋……都如同镜花水月般接踵而至,我要活下去并且找出这场阴谋的真相。谜底,宛若死亡之花般悄然绽放……
  • 葬荣

    葬荣

    天纵奇才,五年退隐,一朝为情出山。“阿素,助我可好?”“好。”美人一笑艳四方,愿为情字赴沙场。战事四起,大获全胜,随之而来,却不是温柔缱倦,而是阴谋弥漫。“将军,你不觉得,此事过于蹊跷吗?”“不可能!”万分信任,终不及权利迷人眼。“咯咯,钟离凝素,天纵奇才,美艳不可一方,但,那又如何?”“你可知,相比于你的才略,本宫南屿公主的身份,才是如今他需要的。你就且,安心去吧!”十万将领,皆埋黄土,只因功高盖主,令人忌惮,除之而后快!“应黎,你我,恩断义绝!”
  • 凡与道之安南夫人外传

    凡与道之安南夫人外传

    中国古代神话与西方最大的区别在于:在西方神话中神并不占绝对优势,凡人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可以打败神;在中国古代神话里凡人完全成了砧板上的肉,即便有一些僧道能够降妖除魔,也都是依赖法宝。只凭人类的武艺、力量、智慧与团队合作能否打败神仙呢?希望本书可以打开一个全新的视角。
  • 欢喜创业欢乐游

    欢喜创业欢乐游

    71年出生的于洋在大学毕业后想自己创业,却被霸道的父亲野蛮阻止,于洋是乖乖就范还是“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呢……
  • 一等弃妃

    一等弃妃

    上官尉寒脸色铁青,额头上青筋暴涨,咬着牙恨声说道,拳头捏得咯咯作响,别以为她是太后,自己就不敢动她了,这样伤害了妍儿,他绝不会让那个人好过!容妍的脸上也是一点表情也没有,早就猜到是这样的结果了,她不会再忍下去了。纤长浓密的睫毛眨了眨,波光潋滟的眸子里一闪而逝的寒光,她安静的凝视着丈夫,红唇微微动了一下,清冷的说道,“寒,动手吧,我不想再忍受这样的气了。”上官尉寒握紧她的手,……
  • 七月星空有风吹

    七月星空有风吹

    命言神兽天泽族一夜亡魂,曾经最相信和亲近的人,忽然冷漠。神器星罗盘的丢失,到底隐藏了什么不能为辛月所知的秘密?开挂什么?不存在的。这里只有一路掉挂的血泪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