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08300000006

第6章 哭泣的木香花

二姐,是我的两位姐姐之一,也是排行最后的一位姐姐。按理应当叫幺姐,或者叫小姐什么的;说来说去,叫幺姐显得土里土气;叫小姐又觉得洋里洋气,现在而今眼目下,叫小姐还有一种骂人的意思在里面。但不知道我从来都没有这么叫过她,并不是我有什么先见之明,这只不过是一种习惯罢了。

二姐乳名木香,可我经常听到人们都叫她木稗子,当然也包括我家德高望重的阿公。在乡下,女孩子常以花卉冠名,希望女孩子家长大了像花儿一样美丽。可叫木稗子,就多少有那么一点贬义了。稗子者,败家子的谐音也。

二姐小的时候并不怎么逗人喜欢,别的甭说,你就看她那踏踏的鼻梁,圆盘似的脸蛋,胖乎乎的,用当今的话来说纯属丑小鸭一只。不过,她在我这个当弟弟的眼睛里,多少有那么一点霸道,甚至还有那么一点点凶恶。我有时既恨她,但又舍不得她。

二姐其实只比我大五岁,从小在一起玩着长大。

那时,我们村还没有修建山沟上面的水库和人民渠,一到冬天,家门前总是一大片碧波荡漾的冬水田。那时,我们家爱喂鸭子,天一见亮,二姐就带我和小妹阿珍一起去放鸭子。鸭们嘎嘎欢歌着摇摇摆摆跳进了冬水田,把头探进水里逮鳅鱼吃螺丝什么的。

二姐用竹竿敲来一块大大的冰块,用麦草管在冰块边缘吹出一个小洞,用草绳一拴,挂在田边的树枝上。我和小妹用树棍在冰块上当当地敲着,很有节奏也很欢快,敲的是结婚锣鼓。当然,这都是二姐教我们的。当我敲得忘乎所以时,一不小心,掉进了冬水田。我吓得哇哇大哭,毕竟那时我才四岁的孩子。我的哭声遭来了阿公的一阵大骂:木稗子,你这个短命的女娃子,还不快点把阿木拉起来!二姐也吓坏了,鞋子也没顾得脱,扑通一下跳进冬水田把我拉了起来。那时,我穿的是满襟长棉袄,浑身湿得落汤鸡似的。

二姐赶忙把我背回家,脱掉我的棉衣,把我捂在被窝里。她找来烘笼,把我湿透的衣服一件一件地烘干。

按照当地习俗,小孩子受了惊吓,要举行捞魂仪式的。如果一旦吓掉三魂七魄,孩子就没有小命了。所以,一定要把小孩子的三魂七魄捞回来。

天一断黑,母亲从米柜子里拿出两个鸡蛋,找来担泥巴的撮箕,带着二姐,来到我落水的地方。母亲摆上事先准备好的刀头(一种祭神用的方块猪肉),点上香蜡钱纸,把鸡蛋放在撮箕里,嘴里念念有词,在水里接连捞了三次。然后,一路喊着:阿木的三魂七魄回来没得?二姐跟在母亲的身后连连回答:回来喽!这一唱一和一直持续到家门。母亲把鸡蛋煮熟,放在我的枕头下面。捞魂仪式才告一段落。

第二天,母亲把鸡蛋剥开,观察鸡蛋蛋白的纹路有什么变化没有。还好,我的魂魄还在,只是感冒发烧了几天而已。

那时,大人要下地干活,带弟弟妹妹的任务自然就落在了二姐身上。二姐经常带着我们和院子里的发全、富员、冬娃、弥儿一起玩耍。那时虽然没有现在孩子们玩的积木、刀枪、电脑、游戏机什么的,但玩的花样也是多种多样,其实比现在的小朋友们还要快乐幸福得多。什么抓子、踢毽子、跳绳、捏泥人、藏猫猫、撵光堂(看谁跑得快)、过家家、唱儿歌、讲故事、老鹰抓小鸡等等,不管从内容到形式,真可谓花样翻新丰富多彩。

一个院子的小朋友们在一起,就像一家人一样。二姐从家里拿来豌豆、黄豆、苞谷籽什么的,在烘笼里烧着。她在小朋友面前一人放一块瓦片,就算是碗了。二姐把烧熟的豆子分发在每个人的碗里,就像母亲一样慈祥。小朋友们吃着香喷喷的豆豆,嘴里发出吧几吧几的响声,甜美得不能自已。富员和二姐同岁,理所当然就是这个家庭的父亲了。我想,那恐怕就是现在人们所说的过家家了吧。

当然,我最喜欢的是唱儿歌听故事。一到晚上,月亮从东边冉冉升起,在棉朵般的白云间穿行。我们坐在堂屋门前,守望着湛蓝的天空和皎洁的月亮婆婆。二姐教我们唱着:“月亮光光,姊妹烧香,烧死王大姐,气死幺姑娘”,“坐排排,吃果果,没得钱,割耳朵”,“张打铁,李打铁,打把剪刀送姐姐,姐姐留我歇,床上有跳疙(跳蚤),姐姐留我站,地下稀啪烂”一首首儿歌,把我带进了甜蜜的梦乡。

记得在一个漆黑的夜晚,乌云翻滚,狂风大作。大人们都到田坝对面的峰山校的操场坝里开会去了,后来听大人们说,他们在鸣放,团右派分子向同普的汤圆儿。鸣放者,大鸣大放也;团汤圆儿,就是在辩论的过程中,推推拥拥,你推过来,我推过去的一种斗争形式。那几天,小妹阿珍正在出麻子,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麻疹,又哭又闹的。二姐背着阿珍,手里拉着我,站在朝门前的竹林里放声地喊着母亲。在那样的夜晚,那样热火朝天的鸣放会场,母亲哪里听得到儿女的呼唤。小妹阿珍本来就在出麻子,再加上晚风一吹,就病上加病了。

待母亲回家,阿珍已经病得不成样子,着急得没有办法。那时农村的医疗条件相当差,要在八里路外的中兴场镇才有医院。在那样恶劣的天气,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还要走那么远的山间小路,请医生是不可能的。母亲只好用调羹粘上青油在油灯上烤热给她刨背。看来小妹阿珍真是福薄命浅,不到天亮就离开了人世,结束了她两岁多一点的生命。我唯一的妹妹小阿珍就这样离开了我们,到了她应该去的地方。若干年后,每当我想起我的小妹阿珍,我的鼻子总觉得酸酸的。要是阿珍活着多好,我也会有一位比我小的妹妹了啊!

第二天一大早,父亲含着泪水,用撮箕把小妹阿珍提出去安埋了。我们当地的说法,没有满12岁的小孩子死了,都是豆子鬼,是不会留坟头的。随便往那个沙凼里一埋,不管风吹雨打,还是猪吃狗啃,就此了事大吉。小妹阿珍究竟埋在什么地方,父母亲一直没有告诉我。想必,在清明前后,我也会去给我心爱的小妹阿珍烧一柱香的。

一到阴历二月,屋前的冬水田里蛙声阵阵,此起彼伏,这是找黄鳝的最好季节。天一断黑,二姐找来干竹竿,把它一根根锤破,作照明用的火把。她背着吧篓(装黄鳝和鱼的用竹子编成的小筐),用火点着火把,带着我一起去找黄鳝。

走出竹山,可谓伸手不见五指。只见得田野里星星点点的火把飘来荡去,欢笑声吆喝声不绝于耳。二姐赤着脚,一手拿着火把,一手拿着黄鳝夹子,在冬水田里找着黄鳝。我跟着二姐,从一根田埂走向另一根田埂。不大一会儿工夫,二姐就找来一满吧篓黄鳝。我和二姐高高兴兴地回到家,把找来的黄鳝倒进水桶里。第二天,母亲从酸菜坛子里抓来酸生姜酸海椒酸萝卜酸青菜什么的,做出一大碗香喷喷的家常黄鳝,那味道可好极了。

记得我上小学那一年,母亲带我到出嫁不久的大姐家去给满二十的大姐做生,那时,吃的集体食堂,生活虽然困难,大姐还是把我留在她们家玩耍。要开校了,二姐来大姐家接我回家读书。从内心来说,我不愿意跟二姐回去的。走的那天,天下着毛毛细雨,路又滑。走到半路,我又哭又闹地嚷着要回大姐家。二姐也不认黄,任凭我的哭闹,不依不饶地拉着我朝回家的路上走去。从那时起,我恨起了二姐来。

更可恶的是,有一次,母亲去赶场了,家里无人作饭。我刚从黑湾小学放学回家,二姐就吆喝着让我和她去山湾里的水井抬吃水。我从内心非常的不愿意,跟着二姐来到山湾的水井旁。二姐把桶绳栓在井杆上,从井里打上满满一桶水,叫我和她轮番着把水桶提上井沿。我远远地站在一边,根本就没有把二姐的话听进耳朵里。嘴里还不住地骂着那句常挂在嘴边的老话,二天哪个嫁人了,老子不得走哪个屋里去,最多吃根烟就走了。这句话,好像已经成了我的名言,生产队的大人们经常学来给别人听。不过,这话还真叫我言中了。二姐结婚时,我正在北京上学,没有机会参加二姐的婚礼,连她的喜烟都没有抽上一支。这是后话。

当然,二姐最气的也是这句话,她的气不打一处来,气呼呼地一个人把水提上来,解开桶绳,取掉井杆,不由分说地朝我掷来,井竹竿正好戳在我的眉骨上。顿时,鲜血直流,染红了我的小脸蛋。这一下,二姐可吓坏了。马上在田埂上找来巴茅,一边给我止血,一边哄着我回家给我拿好吃的。

回到家,二姐搬来木梯,从挑梁上的萝斗里,拿出做种的花生,给我装了满满一荷包。还一再嘱咐我不要把今天发生的事情告诉母亲,这我知道二姐是怕挨打。我坐在灶门前忍着疼痛,一边烧火,一边吃着花生。

这时,母亲从中兴场赶场回来。一到家门,看到家里没声没气的,就问二姐,阿木放学回来没有。二姐说,早就回来了,在灶门前烧火呢。母亲心想,平时赶场回来,阿木总是第一个跑到山嘴上迎接她。母亲总忘不了给这个最痛爱的小儿子买上一些水果糖块什么的,阿木拿着糖果,帮着母亲背赶场的背兜,高高兴兴地走进家门。

今天,母亲总觉得情况不对有点反常。她拿着糖果,走到灶门前,一眼就看到我的眉骨上鼓起一个大包,鲜红的血迹还挂在脸上。母亲心痛得什么似的,把我拉到堂屋门前,仔细地检查着我的伤痕。问我是啷个搞的,怎么会伤着这里,差一点就把眼睛整瞎了。按照二姐的交代,我吞吞吐吐地说,是自己不小心摔着的。母亲怎么也不相信,摔也只会伤着额头,哪能会伤着眉骨呢?!母亲说乖娃娃不能撒谎,要讲老实话。我看着母亲着急的样子,只好把情况如实地告诉了母亲。

这一下子,母亲可急坏了。从门背后拿起一根赶鸡的竹竿,不由分说地去打二姐。二姐眼快,拔腿就跑出后门,逃似的爬上屋后山梁。母亲骂着,你这个死女子,连一个弟弟都待不过,今后嫁到别人家里,怎么去待人家的兄弟姊妹,只有挨忙槌(洗衣服用的木棒)的!二姐逃出去后,午饭也没有弄到吃,天黑了才悄悄地遛进家门。

看到这一幕,我又心痛起二姐来。二姐虽然狠了一点,但自己也有过错,不然,也不会发生今天这样的流血事件啊!

二姐在母亲面前是不遭喜欢的,挨打挨骂那是家常便饭。记得刚读完初小,二姐就再也不想上学了。一天吃过早饭,该上学了,二姐怎么也不去读书。这可气坏了母亲,她让我拿着二姐的花书包,跟在母亲的后面,非得让二姐去上学。母亲拿着黄荆树条子,从这条沟追到那条沟,从这匹山梁追到那匹山梁,二姐跑得就像野兔似的,母亲怎么也追不上她。没有办法,二姐宁可在生产队干活,也不愿意去读书。从此,二姐放弃了学业,成天跟着大人们做活路了,一天能挣那么二、三个工分。

二姐在生产队里,当过记工员、赤脚医生,还是大队团支部的文娱骨干。那时,下午一收工,大队团支部就组织青年团员在峰山校的操场坝子里排练节目。有时,放学一回家,我就去给二姐作伴,到峰山校看二姐她们跳舞。排练的是当时最为流行的《社员是朵向阳花》、《太阳出来磨盘大》《麦浪滚滚闪金光》啊什么的,二姐的舞姿并不怎么优美,但跳得可认真了。一到五四青年节,我们大队团支部排练的节目,总是会被公社团委选上参加全公社的文艺汇演的。看着二姐在舞台上的出色表演,我这个当弟弟的总感到无比的自豪和骄傲。

二姐十六七岁那年,山梁后面的四木匠老婆找着母亲,要把二姐说给她的外侄儿做媳妇。据介绍,未来的姐夫姓文,初中毕业。可以说在当时当地算得上最有文化的人了,不能不说是一门好亲事。按风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那是天经地义的事。不在乎二姐答不答应,母亲毫不犹豫地把这件亲事答应了下来。

当年底,二姐夫应征当了兵,来到新疆乌鲁木齐。给二姐写来第一封情书,还寄来穿着军用皮大衣戴着皮军帽在雪山下照的全身照片。这是我第一次见到我未来的二姐夫,给我的印象还是满不错的。

母亲让我把姐夫的来信读给她们听,不过那时的情书,除了贤妹贤哥的,没有更多私人化的东西,无非就是什么相互激励的言语。因为二姐初小没有毕业,常用的汉字都认不完,字儿也写得鸡刨烂的一样,我只好替二姐代笔了。其实,二姐毕竟是姑娘家,没有什么好说的。只有母亲一边口授,一边让我代笔给姐夫回信。

时光荏苒,转眼几年过去了。我踏上北去的列车,进京读书去了。二姐夫从部队复员回来,很快就跟二姐结了婚。我小时候说过的话已经应验了,我不但没有去二姐家装舅子,连一口水都没有喝,一支烟都没有抽。这不是我不愿意去,而是读书请不到假。

后来听人们说,二姐的婚礼办得还算热闹。母亲是一位十分爱面子的人,生怕嫁奁不好被别人说闲话,就连竹山后面留给我做床的大柏树也锯了下来为二姐打了家具,什么柜子箱子架子床脚盆板凳应有尽有,八大挑八大抬搞得风风光光的。不过,这样的场面我没有机会看到。

几年以后,二姐夫在本村当了公办教师,二姐也为这个家生了两个大胖小子,日子过得红红火火的。在寒暑假回家探亲的过程中,我总少不了去二姐家。成家了的二姐,待我这个小弟弟可好了。二姐夫成天把我陪上陪下的,二姐杀鸡宰鸭,每顿好酒好菜相待。我简直成了他们家的座上宾!

岁月不饶人,转眼二姐就进入了知天命之年。做大生的那天,我还特意请了假去为二姐祝寿。这也是我第一次去为二姐祝寿,以前做生满十的,都是母亲在走动。母亲逝世后,作为娘家人,我就不能不去了。在当地流行着一句话:娘家人是女儿家的坚强后盾避风良港。如果失去了娘家人的关爱,女娃子就像失去父母的孤儿一样无依无靠了。

二姐做完大生的第二年,好像是国庆节前夕吧,她和二姐夫在自留地里栽完牛皮菜,刚一站起来,就倒了下去。二姐夫赶紧把二姐送倒吉庆镇医院抢救,一诊断,是高血压导致的脑溢血。经过一个晚上的抢救,没有任何效果。第二天,二姐夫和大外侄儿又把二姐送到县医院。二姐夫打来电话,我赶紧从市里坐上小车来到县城。二姐躺在一辆平板车上,手脚一点不能动弹。睁着双眼,可怜兮兮地望着我这个娘家的亲人。我看到二姐眼睛里充满着泪水,好像有很多话要说,可是连一句也说不出来。我的眼睛湿润了,鼻子酸酸的,喉咙好像有一根鱼刺哽得那样难受。

医生说,赶紧去交费,然后打CT,做手术。不然,最多也拖不过二三天。二姐夫从身上东搜西凑的,总共也只凑起六七百元钱。这点钱除了打CT,哪能住得起医院。住医院在现如今,不交够手术医疗费那是万万不可能的。

我的心也紧了,心想二姐不管怎么说,嫁到你家,没有功劳,总还有点苦劳,退一万步来说,总还为你家生了两个大胖小子啊!怎么能在这生死关头,就因为没有钱就这样放弃她那英年的生命?!作为我这个娘家人,无论如何都是不会答应的。

我看到二姐夫无可奈何的样子,心想,这几年小外侄儿读大学,的确花了不少钱,也拉了不少债。听说有一次,二姐夫为小外侄儿凑学费,跑遍了全村都没有借够,二姐夫急得发疯,走到人民渠水渠边,真想一头跳进水渠死了算了。

救人如救火,我赶忙拨通了原来在县委组织部一起共过事的老朋友阮二哥的电话,向他讲明了情况,请他给县医院院长打个招呼。一会儿,医生就来告诉我,先打CT,马上手术,然后再说费用的问题。我的心里踏实了许多,二姐总算有救了。心想,如果不是有这么一层关系,哪里有这个好事,二姐也就只有等死了。社会上流传着大病拖小病抗得了重病见阎王,这话确实一点不假。

手术很成功。在二姐头颅上凿了一个小洞,从里面抽出大半碗淤血,这是治疗脑溢血的最好办法。二姐的性命保住了,我的心里多少得到了一丝安慰。

第二天,我带着大外侄儿,来到乡政府,找到在乡农经公司当会计的老辈子(叔叔),为二姐治病贷了3000元款,又从我的存折上把仅有的1000元取出来,终于交齐了住院的费用。

二姐出院了,住院治疗费总共也就只花了4000多元钱。二姐虽然从死亡线上挣扎了过来,但也给她带来一定的后遗症。她的半边手脚再也不能像从前那样行动自如,到哪里都离不开一根拐杖。语言上也造成一定障碍,虽然勉强可以说那么几句话,但说得很含糊,就像牙牙学语的孩子一样。

一次,我在大姐夫的陪同下去看望二姐。一走进她的家门,二姐夫正在一边给二姐洗脸漱口,一边给她按摩瘫痪的手脚。我被这一场景深深地感动,突然想起了少来夫妻老来伴那句常言话,这话的确一点不假啊!

二姐一看到我的到来,兴奋得不得了,满脸的笑容,就像秋天盛开的菊花,嘴里也在依里哇啦的不知道在说些什么。二姐的话语,虽然一句我也没有听懂,但我早已心领神会了。

吃过午饭,我去跟二姐告别,说明自己工作很忙,要回单位去了。只见二姐依里哇啦的说着什么,两行热泪不由自主滚了下来。看到这一场景,我不忍心让二姐难过,只好改变一下口气,说和大姐夫到吉庆场镇去玩一下,等一会儿就回来。二姐好像心里舒服了许多,脸上露出了灿烂的微笑。

同类推荐
  • 草岚风雨

    草岚风雨

    本书以30年代北平军人反省院里的一场殊死斗争为背景,着意塑造了尹坚、詹英等共产党人和爱国青年的英雄群像。他们舍生取义的浩然正气感天地泣鬼神,斗争艺术的高妙超卓又使人击节解颐。同时塑造的敌军法处长、法官、看守等也都颇有个性,不落俗套。
  • 回沪记

    回沪记

    出租车只好停在后门,因为前门不开,前门是属于余家外婆的,不让人随便进出的。我至今仍不明白为什么大家都叫她余家外婆。其实她还没有做外婆。她丈夫早死了,只留下个三十好几还没出嫁平时又很少回家的女儿。但大家还是叫她余家外婆,似乎是只要有女儿就不怕做不成外婆似的。余家外婆深居简出,不许任何人进她的房间,也很少同别人搭讪,再说前门是她家的正房,也不便让人当过道。只有后门是属于大家的。从后门进去是灶片间。一幢楼六家人家全挤在里面做饭。所有的人要进自家的房间都得从后门进,其中包括余家外婆。这样前门就失去了门的功能。余家外婆索性在门前堵上了一个装饰玻璃柜,房间也就多出了好些实用面积。
  • 在迷茫中追寻

    在迷茫中追寻

    小说讲述的是一个乡镇企业家的成长故事,也是一部乡镇企业的发展史。退伍军人李辉豪是一个拥有崇高理想和信仰的人,他退伍回家后,为了爱人田玉玲,放弃了到国有单位工作的机会,来到一家街道小厂,开始了艰苦的创业历程。在夫妻二人的共同努力下,他们的街道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夫妻俩也成为优秀的乡镇企业家。就在李辉豪大刀阔斧,准备大干一场时,由于陈旧的管理模式,他的企业逐步陷入困境,他自己也很长时间陷入了一种迷茫和痛苦中。最后在亲人、朋友的帮助与支持下,李辉豪重新振作起来,把自己的企业带出困境,体现了现代军人的一种豪气,一种正能量。
  • 嫌疑人

    嫌疑人

    弋舟,1972年生,青年新锐作家。有长中短篇小说200余万字,见于《作家》《花城》《人民文学》《天涯》《青年文学》《上海文学》《大家》《中国作家》《山花》等文学刊物。著有长篇小说若干。
  • 谁能够喜怒哀乐自由

    谁能够喜怒哀乐自由

    人物:杜山里,四十二岁,自由摄影师;可人,二十五岁,自由广告人;杜妻,四十岁,美容院老板;杜鹃红,十九岁,大学生何连胜,四十九岁,馆员;时间九十年代后期。
热门推荐
  • 万古最强系统

    万古最强系统

    【精品必读】【全网最火】【年度热门作品】废物?错!我可以吊打一切天才!泡妞?错!等着被妹子撩才是王道!一位21世纪名牌大学的学生,带着极高的智商与情商,穿越到了万古大陆。“本来智商与情商就高,现在还获得了万古最强系统,那我岂不是要无敌?”看着万古最强系统展示出来的一系列功能,杨霄陷入了沉思……(本书官方QQ群:639241632。轻松爽文,愉快使用。)
  • 小野风狐

    小野风狐

    狐狸山下被喊作妖怪的狐狸之子,树下的第一次相遇还没来得及绽放就匆匆逝去的爱情风狐逐步卷入妖魔的怪谈。结识各类游侠怪客,见识人心的魑魅魍魉。一边成熟,一边疯狂!法师,排山倒海,飞天纵地,逍遥天地之间,辗转于九天之外。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情韵流渡

    情韵流渡

    该书是作者的一部随笔集,涉及作者对生活的感悟体验、从政期间的经历提炼、做人处事的态度以及对人生价值观的理解和探讨等等,分为“修养篇”“哲理篇”“做人篇”“处事篇”“事业篇”“情感篇”“人才篇”和“智慧篇”,共八个篇章。
  • 紫色童话书

    紫色童话书

    安德鲁·兰十二色童话全集,让孩子在最美的故事里学会善良、乐观、勇敢。小朋友们好!想和哈里·波特一样吗?知道英国小朋友都在看什么书吗?嘘!这个秘密可从不轻易告诉别人。记清楚啦,是安德鲁·兰爷爷的十二色童话。想认识美丽的仙女吗?想学神奇魔法吗?想和王子去打巨人吗……小心,有可怕的食人妖和大飞龙!不多说了,还等什么——欢迎你来到安德鲁·兰的彩色神奇世界!
  • 成大事者处世101箴言

    成大事者处世101箴言

    人生的价值何在?是必须考虑的问题。生命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只有一次。追求生命的成功,追求生命的意义,这种成功和意义就是生命的价值。要想取得这种价值,就必须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无限潜力,对自己很是忠诚。同时要培养自己的能力,要有大眼光,要懂得学习,无论处于什么样的境况,都可以通过学习来丰富自己的生命价值。没有谁能够阻挡你对自由的向往,对生命价值的追求往往就是对自由的向往。一个人要想追求自由就不能有太多的得失心,就要重新认识自己的价值,自己的财富并非金钱一种,包括自己的人品、才华等等都是难得的财富,比金钱更宝贵。懂得生命的价值还在于自己要懂得保全自己,不要将最宝贵的一次生命轻率地交托出去。
  • 诸天漂泊

    诸天漂泊

    写小说的时候大概想写这些世界西游,完美,遮天,一世,魔童,仙剑,真三,风云,覆雨翻云,天下第一,三少爷,李寻欢,陆小凤,射雕三部曲,笑傲,剑雨,流星
  • 七里樱

    七里樱

    年少时,我们,似乎成为了世界的主角,遗憾过,苦恼过,伤心心过,但庆幸的是在那个即将逝去的青春里,你世界的男主随着四季辗转在你身旁,陪你笑,陪你哭……终有一天,你发现他只是喜欢你身边的那个人而已…“你知道的,我喜欢她哎。”“没事…”至少我的青春,你来过就好。
  • 散文(2017年第2期)

    散文(2017年第2期)

    《散文》创刊于1980年1月,是我国第一家专发散文作品的纯文学刊物。创刊之初,便确立了思想上追求高格调,艺术上追求高水准的办刊宗旨,二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使得《散文》成为一份高雅纯净,独具品位的刊物,推出了包括贾平凹、赵丽宏、詹克明、李汉荣等在内的大批优秀散文作家及作品,得到了广大读者和社会的认可。从创刊至今,《散文》一直以它独特的魅力力证着自己的存在,坚持呈现当代中国巅峰笔意,鼓励作者表达发现,呈现了一种罕见的沉思的品质和悲悯情怀,是当代文学界尤其是散文界极具分量的文学读本,在读者、作者、文学评论者心中地位崇高,影响遍及海内外华人世界。
  • 地球大炮

    地球大炮

    著名科幻小说家,雨果奖获得者,刘慈欣老师的短篇科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