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51000000002

第2章 二月二

孙文武马不停蹄,带着个乏身子,就开始打听“地土”的事。说实在的,他动这么大的操持,离开山东热土,到这人生地不熟的关东,不就是冲着关东的“地土”来的吗。

房东老爷子给孙文武夫妻讲,这伯都讷地方,“地土”先有旗人屯垦,后有汉民开垦。汉民开垦荒地,不论是早先年的“跑马占山”,还是刨荒开地,都会由公署给丈清入册。文武夫妻听了,庆幸下关东这条路确实走得通。他们要尽快与村公所协商,按照村屯的规定,获准开荒种地,把根扎下。

东院老高家全家来看。拎来了一筐土豆瓤子、两棵酸菜。他们老家是冀东乐亭,打祖辈上就过这边儿了。高家大哥说,刨荒归刨荒,租佃归租佃。他让孙文武抢着租点地种,当年就见收成。

听邻居大哥指点,孙文武去了屯子东北角老张家,说明新来乍到,诚请帮扶,结果满意地租下了带青苗的两垧地。老张家是东大屯老户,有名的大家主,地产在全村数得上前三。说不定是早先年的跑马占山户”。听说“两家子”这个旧屯名,就是当初地方公署为占地的两户人家起的。究竟是哪两户,现已无从可查。

青苗一垧是小麦,一垧是高粱。

孙文武算不上种地的把式。父母本来满打满算培养他文武都占,但是他现在自愧要文不文,要武没武。“芒种开了铲”,他扛着锄头到了地头儿,把起一根麦垄就铲上了。这地身子太长了,直起腰瞅那头儿都瞅不清楚,一头晌就能铲两根垄。这大长垄要是赶着牲口趟地准出活儿,一个人铲,瞅着有点眼晕。

第二天,媳妇也扛着锄头一块儿来了。成仁领着妞妞在大人脚前腿后玩耍。二十一岁的文武媳妇,觉得来地里说说笑笑地干活,比留在家里好。成仁听不懂父母笑着说的是什么,可是,也真怪:父母亲乐乐和和劳作的样子,让他们这个五岁的儿子一辈子不忘。成仁长大后就愿意像父母亲这样过家。

入夏以后,两个多月没正经下雨。这要在山东老家,地非旱得裂璺不可。可这松江湾,让文武两口子服了:锄头下去,土沙塄塄儿的,旱不到哪儿去。

“有钱难买五月旱,六月连阴吃饱饭。”文武跟媳妇侍弄完麦子,又侍弄高粱。他俩把锄板往垄沟里深深地掏下去,往垄台儿上多培些土,往后高粱根儿好往上够。挂锄时,连阴雨来了,可是不论雨怎么下,地也不看涝。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经过这一旱一涝,文武夫妻俩更信这句老话了。这河湾地,土不黏,渗水,旱涝保收。

东大屯紧挨南江,文武领成仁去南江沿儿玩儿过水。江是沙底,水清清亮亮,一眼能看见水底下的沙子,白白净净的。脚丫子踩沙子去火。文武水性够说儿,钻到水里能半天不出来,会在水里换气。成仁在山东家跟父亲洗过海澡儿,也会打“狗刨儿”。爷俩玩儿完水出来,身子一两天都滑溜,快赶上洗海澡儿了。

真不愧是皇上亲口御封的“铜帮铁底松花江”——从胶东来的孙文武两口子,开始跟松江湾人一样,净说大江的好处。

这头一年下来,付完所有的租钱,孙文武家吃用之外,还有富余。山东老家的人知道了,还有张罗要来的。

路总有坡坡坎坎,人总有磕磕碰碰。

江封上了,开始“猫冬”了。孙文武跟媳妇合计:家里要办的事多着呢,猫不起冬,便把钱拿出来,不是说“张大脑袋张大头,人家买马他买牛”吗——孙文武牛也买不起,他买了两头驴,拴了一挂毛驴儿车,冬天能拉点脚。毛驴儿车到城里闲不着。

一天,孙文武抽空赶着车去地里往回拉高粱秸。高粱扦完头之后还没顾得把秫秸拉回来。管咋的,这回自己有车拉了。车装好了往回赶,在离北大坑不远的地方,遇上了张六矬子。见六矬子有话要说,孙文武把车停下了。

“文武,年成挺好?”六矬子问。

“我到东大屯遇着了贵人,”孙文武乐呵呵地说,“六叔把青苗都租给我了。”

“咱们爷们儿往后越处越亲,”六矬子说到这儿停了一下,接着说,“可账目要清。”

孙文武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了。

六矬子不往下说,却抬头看车。车摽上架木了,高粱秸前后左右出梢,像个小秫秸垛似的。

毛驴儿着急了,这哑巴牲口也懂得奔家。

“六叔要用点秫秸吗?”孙文武试探着问,“编炕席呀?”

“文武,你这头一年就弄得挺囫囵。”六矬子说,“明年还想租吗?”

“六叔,我家日子‘耗子拉木锨——大头儿在后边儿呢。’”孙文武忙说。

“那得先把今年的……”六矬子看着孙文武慢吞吞地说。

“今年的?”孙文武说,“今年的租钱,我一个月前就送去了呀。”

“青苗钱呢?”六矬子还是慢吞吞地说。

“青苗钱也在里呢。”孙文武说,“一共是一百一十块官帖。”

“账上记的是一百块啊!”六矬子说,“回去好好想想。”

文武到家就把遇见张六矬子的事告诉家里的了。

像给刚着起来的火苗泼了一盆冷水似的,文武夫妻俩自打春天落脚儿,摊上了第一桩糟心事儿。

这是欺负后来的,还是大家主钱多,记不住这星星点点的了?是六矬子光知道往里算,还是有什么过意不去的?

吃点哑巴亏,认了呢?不行!那不背黑锅了吗!头一年就落下不好的名声,跳松花江都洗不清。

小成仁看出来父母的脸阴天了。

孙文武过东院去了。

把事情原委说完,孙文武问:

“这屯子有没有‘和事佬儿’?”

“没听说有。”老高大哥回答。

“谁是乡绅?”

“也没听说过。”

……

“去庙上。”老高大哥说,“遇到这样事,都去庙上。”

孙文武约上张六矬子,就手儿去了本村东庙。

进了庙,孙文武拜见了释爷,在香案上请了一炷香,跪下来,一字一板地说:

“老佛爷在上,村人孙文武,今为青苗钱,在老佛爷面前起誓:我要是真没付,一出门就……”

说时迟,那时快,六矬子赶忙上前弯腰将孙文武拽起,没让他把“让大车轧死”这话说出来。

“爷们儿,比画比画就行了呗,别说不吉利的!”六矬子说,“弄不好,我这不赶上咒……”

他没说出来“自个儿”,却高声说:“我信着你啦!往后看我的。”

六矬子付了香资。

二人走出庙门,身后传来“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小成仁看父亲又接着上街拉脚了。

小成仁说话一口山东味儿,屯子里叫他“小山东”。他话儿比同龄人少,心里可有事。

春天,麻燕儿从南边儿回来了,叼泥垒窝。小成仁看着南房檐下,燕窝一口泥一口泥地垒起来了。五月节前,他看见有小燕儿从窝里伸出脖子,张着嘴抢老燕子送回的虫子。小成仁不祸害燕子,他听说伤燕子害眼睛。

一天,一只燕子或许是抢虫子时身子探大了,掉了下来。小成仁要上前捡起,不料,麻鸭抢先将燕子啄去。小成仁按住麻鸭,要从它嘴里掏出燕子。哪承想,麻鸭一抻脖儿,就将嘴里的东西吞下去了。

太可怜了!眼睁睁地看着小燕崽儿进到鸭嗉子里,小成仁眼泪掉了下来。

他找了一块破渔网,请父亲把它兜在燕窝下边儿,雏燕安全了。

自打毛驴儿进家,小成仁更有营生了。父亲干活儿回来,有工夫还是愿意看《薛仁贵征西》,小成仁便玩儿似的把伺候毛驴儿的活儿担当起来。虽说是“小犟驴儿”,跟小成仁却顺顺当当的。

成仁个儿长高了。父亲赶着毛驴儿车去拉脚,就让他当小“掌包的”。

毛驴儿车空行时,孙文武坐在车耳板上,总愿意哼歌儿。他学会了松江湾这一带流行的民歌《伯都讷小调》:

金灿灿的太阳当空照,

松花江水三面绕。

……

这期间,指引孙文武来伯都讷的那位叔伯哥哥,也从松花江上中游辗转到这下游来了。他是应聘到新城府立满蒙校当先生。文武两口子感到喜从天降。是松江湾的风水好,还是老天照应?他俩一时闹不明白。

文武曾骑驴进城到满蒙校看过堂兄。入冬之后,知道堂兄宿火不足,都得围着被子灯下给弟子批改作业,文武送去了一车苞米秸。

成仁从话语里,听出来了父母对堂伯的敬重。

没想到,正月初一,堂伯从城里到乡下本家过年来了。

堂伯真正领略到了地跨亚热——北温带中国的“南船北马”。他骑着满蒙校种学田地用的役马,行走在冰封大地上。马打了铁掌,走得很轻盈。一路不时地遇着三三两两拜年的,穿的都是刚上身的新衣,通红的面庞流露着新正的喜悦。

这些,堂伯怎么也看不够,好像路人就是本家似的。

走上一个土岗,一下坡,就看见东大屯了。马一看见村落,脚步自然放快了。

到了村头,堂伯翻身下马,手牵缰绳大步走在村道上。

全是土坯房,平顶居多,起脊房十勾占一勾。院墙仅有半人高,站在院墙外能将十几丈长的院身一览无遗,“抱柱”的五个大字都能看清。主人坐在炕上也能将过往人马尽收眼底。女主人——随后还跑出来一个十来岁的小嘎——站在自家屋门外与堂伯搭讪:“你找谁家啊?”令堂伯又一次感到仿佛来到了游牧民族的毡包前,又一次感慨道:“名不虚传啊!真是‘王尔烈治理关东——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呀!”

是成仁最先看见大门外站着个牵马的。他自打生下来就没见着过这个人,可是大人都服了:六岁的成仁,竟能认出来这个人是“堂伯”。堂伯心里立刻热乎起来,感到这真是回到家了。他进院第一句话是:“这是孙家的血脉啊!”

堂伯坐在炕头,接受炕梢儿的孙文武隔着炕桌儿斟上的一盅盅酒,竟意识不到这是在关东还是在山东老家了。

小成仁兄妹三人在尽炕梢儿一一磕头,给堂伯拜年。堂伯从怀里给他们每人掏出来一个银圆压岁。这块银圆令成仁如获至宝,让他伴同一连串的记忆,珍藏了半个世纪。而这块银圆的失去,又让他说出了一句不合时宜的话。

听堂伯炕桌儿上的言谈,成仁如听天书,感到云山雾罩,可他愿意听堂伯说话的音调。

堂伯说:“这三江交汇之处,乃化内圣地。农耕、游牧、渔猎多种文明相得益彰,儒、道、释、回、耶和谐共处。自古就说,‘山环水抱必有(灵)气’。我看是‘水见三弯,年年平安’啊!我总像在做梦,是不是老天爷把他打造的多民族文化摇篮,空投到关外这里了。”

父亲也说这里是“地大心大”,人好相处。

“兄长什么时候把家搬来?”父亲关切地问,“搬来过好日子吧。”

“愚兄入世以来,同胞屡遭耻难。只要族国一日不兴,吾辈便一日不得高枕。”堂伯唱歌似的说,“‘位卑未敢忘忧国’啊!”

“是忧内还是忧外?”父亲问。

“‘内忧外患’啊!”

“‘内忧’怎讲?”

“还须制止‘长毛造反’。”

“‘外患’呢?”

“当防‘五羊(洋)吃尽中华草’。”

“以何防之?”

“不要‘长毛’邪教祸国,变法改制乃人间正道。”

孙文武低头不语是常态,可一听到堂兄把酒抒怀,像是听到了济世箴言,抬起明镜般的圆脸。成仁感到父亲就像是镜子,堂伯像是日头。日头给光亮,镜子就能反射出来。

“‘兔子是狗撵的,话是酒赶的。’酒桌无真言啊!”堂伯“哨”着结束了这席谈话。

坐在炕梢从头到尾倾听的成仁,听出来堂伯讲的“天书”不是猫三狗四,猪五羊六”,不是告诉人今年收啥,而是说该走什么“道儿”。长大成人之后,好几回事情头儿上,他想起堂伯的话,像是指路明灯。就是在堂伯身后,他还有明灯指引,很像孔明留的锦囊妙计。堂伯的锦囊妙计妙是妙,可它在有些年头还犯说道儿,使得孙成仁在众人面前引火烧身。他斗大字不识一口袋,却引领了东大屯的重大论争。这是后话——长大以后的话。

道走正喽,八成是越走越宽。

两年后,作为满蒙校先生的堂伯,被推为校长。成仁从村子大人嘴里,都能经常听到堂伯的大名——孙文秀。

文秀伯伯劝说父亲送成仁入满蒙校,接受启蒙教育。学费、书费由他当伯父的资助。父亲的圆脸又被照亮了。父亲何尝不愿意供孩子上学,怎奈自己半文半武,字笔虽好,也就是闲时看看唱本,忙时给村邻写写对子;庄稼活儿会干,可是力气不足,高高的个子弯不下腰来,是半拉庄稼人。靠着农闲拉点脚,才闹个五口人年挣年用。就算有点富余,事儿多着呢,供不起孩子上学呀。时来运转,让成仁到大儒门下去成人吧。

学校春季始业。那年农历偏晚,公历三月十五号开学,农历还没出正月——若不是这样阴差阳错,是好是坏不好说,肯定成仁的一辈子会是另一副样子。

农历二月二这天早晨,成仁匆匆地吃了几块猪头肉,两个黏豆包儿。父母亲昨天刀刮火燎地收拾了一后晌,贪黑把猪头扒上了。成仁早上吃的时候,觉得从腊月三十到今天,猪的浑身都吃遍了,还顶数这猪头肉香。他也知道二月二过完,这一个多月的“过大年”也就算过完了。他撂筷儿的时候,妈妈对他说,晚上回来再细嚼慢咽。

他带着满嘴的香味儿,半背着包袱皮书包,走出家门,在村西头——伯父孙文秀下马、上马的地方——依四天来的惯例,会上小同伴,像小马驹儿似的,欢蹦乱跳地朝城里走去。吃一个黏豆包儿的工夫到了西坟圈子。穿过横腰地,再吃一个黏豆包儿的工夫就到了“回回坟”——也就等于到了新城。

到回回坟的时候,成仁嘴里猪头肉的香味儿还不减。嘴里有味儿没什么说道,但是他提醒自己不能说出来。他知道猪是回民的禁忌,这是新城府人人皆知的。有一次,他和几个小伙伴到一个回族小朋友家去玩,院子里进来了一头邻居家的猪,回民女主人马上招呼:“黑子进院了,赶出去!”话音未落,她抢先一步,跑出屋子,随手捡了一块儿砖头儿把猪打跑了,沾了猪身子的这块砖头儿,她没再用手捡起来,而是一直用脚踢出自家院子。成仁深知回民禁忌严格。路过回回坟,跟路过西坟圈子不一样。西坟圈子可以横穿,回回坟离老远就觉得神秘,多少有点敬畏,不敢嘻嘻哈哈。今天,他不禁屏住呼吸,不敢张嘴。

进教室坐下来,他比前几天更加清晰地意识到:与他同桌的小男孩是回回,新城一带称之为“贵教人”。小男孩儿对禁忌不会那么严格吧?

“龙抬头”的雀跃拨动了成仁的好奇心。他将“小大由之”笔头拿掉,让同桌用嘴含上笔杆上端,自己从笔杆下端猛地吹过去两口气,而一口也没往回吸。他想起花和尚鲁智深吃了狗肉之后的乐子事儿。

拿回笔杆,成仁以恶作剧心理,等着看小同桌也报以恶作剧的笑脸时,他便知道坏事了。

同桌白皙皙的小脸,突然变得不是个好白。更吓人的是,他马上用手捂住嘴,猫下腰,一声一声地往上呕。原本寻思,他对这多咱也没尝到过的味道会感到新奇。万万没想到,他全身从内里往外排斥这汉民最喜欢的香味儿。

“我这不赶上坑害他了吗?”成仁扶着同桌走到教室外。

成仁双腿发软。

“他要是有个好歹,我还不得蹲‘笆篱子’。”成仁暗暗想。

头一节课,成仁看同桌还能挺得住。

上第二节课,小同桌儿慢慢缓过来了,能随着全班照常大声朗读。成仁谢天谢地,心想:再可别开这样玩笑了。

让成仁万万没想到的是,这两节课的工夫,在教室外边,学校对猪头肉事件”做了紧急处理。

间操时间,全校学生照例在大操场上列好了队,所有老师面对学生站在本班前面。走上台来的不是带操老师,而是校长。

整个操场肃穆无声,操场四围古柳上的乌鸦却趁机叫了起来。“惊蛰乌鸦叫”嘛。成仁还想起来明天就是“春分地皮干”。

孙文秀校长语速舒缓、吐字清晰、抑扬顿挫地宣布:

今天——民国元年三月二十日,农历壬子年二月二,我们新城府满蒙校发生了一个有违校名、有损校风的事件。

听了开头,成仁便知道坏菜了。

多年潜心研读儒学,在孙文秀内心深处养成了对于个体生命自由的尊重。他又得风气之先,开始接受汉、满、蒙、回、藏等民族统一的思想,共和的理念。他不无自豪地勉励全校师生员工,做一个优秀的满蒙校人,做一个优秀的新城府人。他说,我们江湾平原这里一千多年来多民族和谐共居,是中华大家庭的缩影。

校长讲到这里,让孙成仁温习了前年正月初一听的“天书”。

在这有全体学生参加的操场大会上,孙校长略去了对于刚刚发生的辛亥革命有限的负面批评。

半个小时前,在议事厅会议上,他指出革命党人断送了康梁变法道路。武昌起义后,中国南方革命风潮膨胀,一些心怀叵测者趁势树起反正旗,借反清名义,施行种族主义行为,广州城四处流布“杀尽满人”的传言。满洲贵族金大人,光绪三十一年开始任知县,铁面无私,政绩可嘉,百姓拥戴。辛亥一起,当地劣绅、地痞趁机报复,把金知县像死囚似的捆绑在车上,身上挂着贪官污吏牌子,让他带领全家游街示众,最后他与全家被害死。孙校长忧虑南方乱象向北蔓延。他提出,要防患于未然,“新城府”还是“新城府”,松江湾就是松江湾,松江湾像松花江水一样缓缓向前。

操场大会最后,他以校长身份向今天的受害者——景姓小同学深表歉意,并郑重宣布,给予“一年二班孙成仁同学”记大过处分,留校察看一年,以观后效。

当天放学,孙文武来接孙成仁了。在此之前,满蒙校一位工友骑马来东大屯向孙家做了通报,并嘱咐家人对成仁多做开导、安慰。父子俩一路低头无语。

走进家院,已临傍晚,母亲以晚霞似的笑脸欢迎成仁。

晚饭成仁没再吃一口猪头肉。

第二天上学前,成仁突然表示要主动退学。父母只好同意,一人说“没有攥着喜鹊絮窝的”,一人说“不能赶着鸭子上架”。

孙文秀校长诚恳挽留无效,便当着孙文武面儿给了孙成仁一句赠言:“条条道路通罗马。”见成仁做不解状,又恐误解,孙校长随口说了一句有中国特色的赠言:“人人皆可成尧舜。”

父子俩又是低头无语地走回。母亲又以她那朝阳般的笑脸迎接成仁。

冷不丁出的“猪头肉事件”,冷不丁来的退学举动,让孙文武夫妇一时看不明白儿子心里想的是什么。儿子心里是阴还是晴?父母像做扣儿似的都不再碰儿子的这块“二月二创伤”,却焦急地察看着儿子的底细。

成仁心里压根儿就没有“黑色的二月二”。堂伯今年二月二的操场训话比那年正月初一的酒话实际,步步踩在路面上。这是满蒙校给他上的第一堂启蒙课。他知道他犯的错误,说浅,没那么再浅的了;要说深,还真是深不见底。要当个满蒙校人,就要先懂得尊重同桌。不懂这个,别说当满蒙校人,连当松江湾人也不够格。他知道自己违背了“天书”,坏了松江湾的风气——也就是“松江湾的风水”吧?

他后悔也晚了。听大人说,马蹄窝里也能淹死人。我这就是,但是我淹不死。洗海澡淹不死我,松花江沿儿淹不死我,东大屯的东大泡子,那么深也淹不死我。村里人叫我“小山东”,山东家河多水多,还靠着海,好像孩子生下来往水里一扔就会浮水。

成仁暗下狠心要记住这第一课。为了记住这一课,他不用学校记过、察看,他要自己开除自己。

学孙文秀校长那么大学问,比上天还难;像父亲这样做一个反光镜不是也走不错路吗?他心里亮亮堂堂的。

他对父母说:“我要在家学[1]!”

母亲随口说:“老天爷饿不死瞎家雀[2]。”

就这样,“小山东”只不过是个代号,“孙家雀”才是孙成仁的外号。

同类推荐
  • 万能管家吉夫斯4:行啦,吉夫斯

    万能管家吉夫斯4:行啦,吉夫斯

    笑足一个世纪的文学经典,英式幽默的黄金标准!本书改编英剧《万能管家》口碑爆表,经典形象深入人心!少爷伍斯特的亲朋好友再次陷入了一系列麻烦中:好友果丝找到了真爱,却苦于不知如何开口;表妹与未婚夫因为一点儿小摩擦,婚约岌岌可危;姑妈把钱输了个精光,与丈夫的关系一度十分紧张。就这样,三场恋情纷纷亮起了红灯。面对如此艰难困境,伍斯特决定伸出援手,不料大家早已达成共识:唯有找吉夫斯,方是明智之举啊。受到冷落的伍斯特,一气之下决定将吉夫斯晾在一旁,亲自出马,一心只为向各位证明:咱们伍斯特可一点儿也不比吉夫斯差。可是,事实果真如此吗?
  • 地底奇人(卫斯理珍藏版)

    地底奇人(卫斯理珍藏版)

    2006年珍藏版。一位奇异的盲者主导的一宗大买卖,导致一死一重伤的惨剧。破案的线索竟落在一隻纸摺的猴子上。一名神秘莫测的女郎突袭卫斯理,挑起他寻根问柢的本性。误打误撞下,卫斯理夜探巨宅,发现案件的玄机,就在一位隐世多年的奇人身上……《地底奇人》这个故事,是想写一些中国传统帮会中的奇人,结果,也还是只写成了一个传奇故事。这个故事有它的重要性,因为在这个故事中,引出了卫斯理故事中一个极其重要的人物:白素。
  • 卡

    女儿生病了。赵小青的女儿出生才十个月。平日里,晚饭后的这段时间,总要倚在学步车里戏耍一会儿才睡的。可是今天,赵小青刚刚端到手里一碗红椒炒米饭,还没顾上吃几口,小家伙就又抹眼泪又抓脸,烦躁不安地啼哭起来。赵小青急忙丢下炒米饭,把女儿从学步车里抱到床上,脱掉女儿的小衣服,给女儿垫上小枕头,光屁股底下塞了块柔软的尿布,然后盖好被子。做完这一切,赵小青侧身躺在女儿旁边,一只胳膊环着枕头,另一只手隔着被子轻轻拍打着女儿。嘴里念叨着,睡吧,睡吧,小宝宝快睡吧……小家伙终于睡着了,赵小青也打起了盹。
  • 爱情偏执狂

    爱情偏执狂

    一个人,如果没空,那是因为他不想有空;一个人 ,如果走不开,那是因为不想走开;一个人,对你借口太多,那是因为不想在乎所以,该收手时就收手吧,不要偏执地再爱他了。
  • 花已非花(中国好小说)

    花已非花(中国好小说)

    本书以一位女性奕芳为主角,将一群小人物的性格特征、心理活动描绘得淋漓尽致。在本书中,我们看到作者回到了写实传统,扎根于现实土壤,关注重大社会问题,希图直面时代并发出自己的声音。
热门推荐
  • 一个人张灯结彩

    一个人张灯结彩

    各色底层人物的艰辛生活在老警察的尽职尽责中一一展现,理想的持守在心灵的寂寞中散发着人性的温情。老黄每半月理一次头,每星期刮两次脸。那张脸很皱,像酸橘皮,自己刮起来相当麻烦。找理发师帮着刮,往靠椅上一躺,等着刀锋柔和地贴着脸上一道道沟壑游走,很是受用。合上眼,听胡茬自根部断裂的声音,能轻易记起从前在农村割稻的情景。睁开眼,仍看见哑巴小于俊俏的脸。哑巴见老客睁开了眼,她眉头一皱,嘴里咿咿呀呀,仿佛询问是不是被弄疼了。老黄哂然一笑,用眼神鼓励哑巴继续割下去。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一世锦繁

    一世锦繁

    「可能会有种游戏向的感觉,改编自一个朋友小学时候混网的经历,可能三观不正,不成熟」来来往往的人那么多,不都是在长大的过程中学会了逢场作戏吗。长大不就是该撕开那层戒备吗?你以为你是什么猫猫狗狗该对所有人都好?她是Candy,甜到悲哀,轻易融化。
  • 斗龙战士之默恋

    斗龙战士之默恋

    他叫东方末她叫蓝天画她叫百诺他叫洛小熠他叫凯风她叫沙曼他叫欧阳零她叫路子园他是世界的宠儿她是树林的公主她是光之公主他是火焰之子他是海的的宠儿她是一个沾满血的弃儿他是家族里骄傲她是家族里的耻辱「我不甘啊啊!」「为什么?要这么对我?」「洛小熠,我恨你!」「是不是无法挽回了?」「我们,不适合在一起」「不是说好一起面对的吗!?你这个逃兵!」「别让我想到你了,会难过,会痛啊!」「我累了…爱累了…」原创,不许抄袭战斗风加恋爱风
  • 红楼之黛玉新传

    红楼之黛玉新传

    此文与曹公文有相差,此文是一个冷性高傲的黛玉,那一日,守护灵河的小白龙舍掉龙珠护住绛珠的肉身,便注定了她要将真心付于君心。红楼之黛玉,灵性女儿,一身高傲,冷然面对大观园里的算计,她是林家的女儿,爹爹的掌中宝,她要替林家争光,不屈于人下。人不负我,我不负人,人若负我,我必负人。如果有亲不喜欢此文,请绕道,但请不要言语攻之,我们是二十一世纪的文明人。如果亲喜欢的话,请进来坐坐,笑笑奉上香茗一杯。-------------------------------------------------------------------------------------------感谢美编做的封面,很漂亮。谢谢1978601、0812、05114437719、720、109的鲜花,感动中,来个大大的拥抱嘛。感谢意109的钻钻,恨么一个。
  • 普超三昧经

    普超三昧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破天武神

    破天武神

    一个毫不起眼的轮盘!一个两世为人的少年!万年前的一切将慢慢的浮现在世人的面前!!!韩凌风,一个江湖上的“仁义侠客”,却穿越到一个无法修炼的废物身上。看他如何靠着一个神奇的轮盘完成‘废柴的逆袭’,在这片陌生的大陆上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以武破天,以武成神!
  • 十年一骁如知秋

    十年一骁如知秋

    最美好的爱情,莫过于从校园到婚纱。而对于夏知秋而言,最美好的事莫过于那年初夏,遇到了刚刚搬到她对门的莫骁……。从此,初中,高中,大学,不管夏知秋再怎么上学堵,放学堵,莫骁对她都不冷不热。眼看大学就要毕业,大家各奔东西,夏知秋即将放弃的时候。莫骁将户口本“啪”地一声拍到夏知秋的面前,“明天我们去领个结婚证,庆祝毕业好不好?”1v1宠文。
  • 毗耶娑问经

    毗耶娑问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