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82200000018

第18章 产品与技术(3)

分析搜索指数,查阅百度知道,是寻找用户需求的一个重要途径,这事我再强调一次。

跟随用户还是引领用户

这曾经是一场大讨论,因为某些自认为了不起的分析师说,乔布斯从来不听用户的,他只引领用户,这些分析师非常瞧不起跟随用户的人,特别是在他们眼里中国的用户都特别low,那些特别low的产品经理怎么能入他们法眼。

很多时候,用户并不会正确表述自己的需求,也看不清未来在哪里。我想到两个久远的案例,都是我年轻的时候在电视上看到过的。

最早手机出来的时候,特别大,特别沉,还特别贵,都是特别有钱的大款才会用。然后电视上就有采访,问普通老百姓,要不要用手机,老百姓就说,不需要不需要,那是大款用的,家里有电话,方便得很。当手机只是少数人产品时,其他人不会觉得自己需要手机,而且在这玩意很贵的时候,老百姓更不会觉得这和自己有什么关系。当年IBM对个人电脑的无视,也是基于此。那时候谁会认为家庭可以拥有电脑呢?

最早互联网出来的时候也是,当时互联网是个新鲜玩意,而且关于互联网是不是会带坏年轻人的讨论开始增加,那时候大众思想是啥呢?上网=不务正业,网上都是不健康的东西。我父母那时候就老说我,你能不能干点正事,别老上网。我解释多少次上网是工作,他们都还是根深蒂固地认为,上网就是玩,就是浪费时间。那时候媒体又去大街上采访,问北京市民,上网不上网啊,有些人就说,偶尔上;又问,如果不上网会怎样啊,都说,没影响啊。这还是20世纪末的时候的事情,到今天我们都知道互联网的席卷之势,但那个时候,用户看不到这种趋势。其实比普通用户看远一点,也没那么难,要从未来思考,而不是现状。比如手机会越来越便宜,网费会越来越便宜,内容会越来越丰富,所以使用手机、上网的门槛会越来越低,等等。

2010年还是功能机的天下,苹果开始攻城略地,2011年安卓的手机才刚刚开始有一点市场份额,当时所有互联网巨头的移动事业部都还把重心放在塞班上。但那时候我们在厦门已经开始强力普及公司使用智能手机,当时我跟同事们做分享、讲未来,我让大家判断,智能手机未来市场规模会有多大。请注意,那时候智能手机市场份额还很小(包含塞班在内),功能机依然是主流,当时我就给出了我的判断,智能手机会吞噬掉绝大部分功能机市场。这个依据的基础是什么呢?首先肯定是成本和价格的下降;其次是所谓孤岛效应,一种社交产品也好,或者类似智能手机,这样带有社交属性的产品也好,如果你身边的人都在用,而你不用,你就成为孤岛。别人一起联系,一起玩乐的时候,你插不上话,你被疏远,也许是无意的,但是你就被边缘化了,所以你必须和他们一致(别人有手机的时候,你没有,就成为孤岛;别人有智能手机的时候,你用功能机,也会成为孤岛),才能跟上大家的节奏,这就是原因。我当时说,以后大家出去玩,别人在手机上点点戳戳分享照片,你傻呵呵地不知道别人在干吗,你以后怎么跟别人玩。所以,智能手机一旦普及,立即就会席卷市场,后期用户会被前期用户的行为裹挟换机,毫无疑问。

当用户未处于孤岛,以及这个平台门槛太高、成本太贵的时候,用户不认为他需要这样一个产品。但这个平台门槛降低,孤岛效应体现的时候,用户的需求才会体现,这是一个重要的思路。

把握本质需求而不是盲从于用户的描述

下面说另一个重要思路,把握用户的本质需求。

用户往往基于自己的历史经验提出需求,而科技和文明的发展,可能对用户的诉求有了更好的满足,而用户不自知。我们看用户描述的需求,要理解他本质的诉求是什么,基于本质解决问题,才能避免一厢情愿。

Windows因为安全问题饱受诟病,后来出了一个版本,叫作Windows Vista,安全有了极大提升,然后市场惨遭滑铁卢,为什么呢?为了安全牺牲了用户的使用便捷性,用户操作起来各种不爽,怎么会开心。如果他们能理解用户本质诉求,就不会犯这样的错误。

所以,当用户说,快快,给我一个安全产品保护我,他只是需要一个让他安心上网的东西,而你给了一个十八般保护结果让他没法上网的东西,他肯定怒了,卸载你没商量。这是很多产品人犯过的错误。

如何利用数据和日志,去了解用户的真实需求

第一条要说的,看日志。

最简单的处理,找一个用户IP出来,检索一下,分分钟就能获得这个用户的完整访问和操作轨迹。当然,前提是你真的记录了足够详细的日志。

作为产品设计人员,作为运营人员,通过对用户日志行为的跟踪,是可以设身处地地理解用户的心情,理解用户的处境,从而理解自己产品和运营中,是不是有一些不合适、不妥当的地方。

很多公司都会说,我们有数据分析部门,我们天天出数据报告,我们的工程师每天处理很多数据,但是回过头来说,这种看上去一点技术含量都没有的体力活,读日志,去揣度用户行为特征,其实价值异常巨大。而大部分公司,并没有人去做这样的事情,他们觉得自己有程序员,有数据库,这么low的事情为啥要去做。但真正的用户操作习惯,用户使用中细节的诉求,往往隐藏在这里。

那么有人就会问,那么多日志,我怎么知道看什么呢?

简单说就是通过数据对比和数据细分,对所有数据进行筛选,找到你认为需要关注的用户,然后把这些用户的行为特征拿出来,看一下。理解用户的诉求和挣扎。

例如说,你发布一款游戏出去,然后看到统计数据里,玩家流失率有点高(通过同行对比得到的结论),然后去细分这些流失玩家,发现在15级出现一个较大流失,这时候就要溯源,也就是把这些在15级流失的玩家的完整的行为记录找出来,一条条地看,理解玩家在干什么。比如,过15级有个BOSS任务,玩家去打,没打过,充钱去打,还没打过,又试了三次,还是没打过,这样玩家就流失了。你回头研究一下,发现玩家在这里挺绝望的,卡了两三天难以寸进,说明这个BOSS难度太高了。

基于一些常见的统计工具,或者自己开发的统计工具,去统计用户的行为特征、行为链路,然后和自己的预期设想对比,和历史数据对比,和同行数据对比,看看哪里和自己的预期不一致,寻找问题点。找到问题点后,通过这个问题点的边界条件,去筛选目标用户,然后人工去分析这些用户的行为记录。人工的目的是强代入感,真正把自己代入到用户的体验中,理解用户的不满,理解用户的挣扎,理解用户在使用中的困惑和障碍,然后优化产品,从而满足用户需求。很多人做到了天天看统计数据,看数据分析报告,但是没有认真去溯源,没有代入感,得到的结论往往是片面的,不求甚解的。

欲速则不达

我以前性格就挺急的,有个事情没完成、有个项目没做好恨不得赶紧熬俩通宵就搞定。后来发现急也没用,有时候你觉得只差一点点的东西,其实差得还是蛮大的,路要一步步走,饭要一口口吃。急躁冒进,犯了兵家大忌,很可能会出大问题。

中国古谚,磨刀不误砍柴工,先把准备工作做好,再来谈如何提高效率。

1.一个创业公司,业务发展不错,流量开始起规模,然后服务器开始抗不住,老板着急,花重金请巨头专家会诊,方案开出,这架构各种不对,重构,从存储到数据结构到开发环境全部改造。

这样对吗?巨头专家说的方案不能说不对,但是创业公司,还没到巨头公司这个体量,再从人才储备和积累来说,也没有这么深厚的基础。更重要的是,干活的技术人员,其实并不知道自己的系统问题在哪里,就要重构系统,用我的理解,就俩字——乱来。

正解是什么呢?你要先让人家明白负载卡在哪里,系统问题在哪里,数据索引是不是ok?应用程序是不是有不合理不完善的地方?你说重构就都好了,这些都不重要?下次出问题继续重构吗?你要让这个公司自己有学会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先学会搭建运维的监控和数据跟踪,学会基本的调优思路和分析逻辑,然后把当前紧要的问题解决掉,让系统先满足当前的业务需求,留下做深度升级的缓冲时间,再来讨论重构与否的话题。这样,有了基本的问题分析能力和处理思路,是否重构已经不是关键的问题了。

这是我一个虚构的场景,但是现实中类似的事情还是蛮多的。一些小创业公司仰慕某些巨头的技术架构、技术专家,觉得照搬一个经过实践验证的完美系统架构就可以解决一切技术问题,其实你连基本的优化逻辑都没掌握呢,你搭建起来就能用好?异想天开!

2.之前分享一些积分里程的案例,有些人就跑来问一些资源,实话说,我还真知道一些不错的网站,里程兑换表的计算合理清晰到位,转让价格也合理,我也一直在用这些网站的服务,但是我并不会一上来就推荐给朋友,为什么呢?还真不是藏私,简单一句话,如果你没有了解这个里程兑换的流程和潜在的风险,没有对这个东西的运作模式有完整清楚的认识,看到一个这样的网站,很可能会误解其所提供资源的价值和意义,可能一开心就买了一堆积分里程,然后突然发现根本用不掉,换不出东西,然后坐看贬值,跑来埋怨,我就成骗子了。

这里的学习成本,对于有些人来说,其实挺高的,所以,没有明确理解其运作模式之前,不要来问,问了也白问;如果你真明确理解了,大概也不需要问了,自己搜一搜都能找到,我也是搜索到的,就是那些关键词。

如果你连去深度了解的愿望都没有,连搜索的目标都不知道,就希望别人给你提供现成的一揽子方案,对不起,傻瓜式的自助平台在这个领域真的没有,给你的一定不是你想要的。

这也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有些看上去不错的资源、工具、社交场合,你没到这个境界和理解力,非想要不惜一切冲上去,可能会发现,完全不是你预期的样子,也达不到你所期望的效果,就会大失所望。还是先要达到一定的基础,能理解的时候,很多之前可望不可求的东西,可能自然而然就获得了。

3.一个不错的平台,觉得搜索有优化空间,请专家去讲优化方案,但实际效果并不是很好。后来我反思了一下,问题还是步子有点大,先不谈优化方案,先做一个搜索效果评估的数据支持平台,能够实现对效果的自我鉴定和对比评估,这个东西做出来后,就能比较容易甄别现状中的坏案例,发现问题点,然后再谈优化方案,这样才是一个合理的步骤。

很多时候,为什么欲速则不达,是因为需要有一个扎实的基础,好的基础才是提速的关键,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古人早就明白了。

4.技术人员,很多人都想走架构师路线,走高大上的路线,刻苦学习各种新技术、新名词、新概念,但是你们知道一个架构师是怎么成长起来的?天天看外文资料、看最新架构方案、看巨头的开源项目就成架构师了?才怪。

一个架构师最多的工作是看自己的运维监控数据、服务器日志,看业务场景中瓶颈系统的源代码和数据结构,然后不断思考和调整,寻求可靠性、成本、扩展性、安全性综合最好的方案,来优化和升级现有系统,进而不断迭代,不断反思曾经犯过的错误,然后逐步成长起来。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也会不断有目的地搜索其他开源系统和巨头的技术方案,但如果连最基本的业务场景瓶颈分析都不做的,连基本运维的日常都不盯的,你看那些是没用的。

谈谈产品和运营——所谓细节的探讨

细节为王一直是从事产品运营领域的一个口号,那么如何去理解什么是细节,以及细节究竟有多重要。

偏离目标的细节毫无意义

很多创业者和产品经理容易陷入一种自High情节,他们觉得自己找到了一种特别酷、特别有想象力的细节,或者基于自身以往的优势和经验可以将某个领域特别值得称道的细节移植到新的领域,他们信誓旦旦地认为这个细节可以颠覆现有市场领先者和巨头,然而,上线之后,寂静无声,连一点像样的反馈都没有。

我常举这样一个比喻,你说你喜欢坐夏利还是宝马,当然你喜欢坐宝马。现在有两辆车,一辆夏利,一辆宝马,不过我改一个条件,你要去机场,而夏利去机场,宝马去火车站,你选哪个?

目标都没搞明白,细节制胜有用吗?

做产品,要认真体会用户的目标,所谓认真体会,并不是看到产品的表象就行了,就好比以前我举过的例子,终端安全产品的目标是安全吗?这是表象,实质是要上网爽,安全工具把一些让用户上网不爽的东西滤掉,才是真正的目标,所以很多安全公司做了很多所谓更安全的创新,但因为过于烦琐的设置和授权许可,反而让用户上网更不爽,自然无人买账,这个道理不明白的,统统被360干掉了。

同类推荐
  • 销售中的行为心理学:没有卖不掉,只有不会卖

    销售中的行为心理学:没有卖不掉,只有不会卖

    销售就是一场心理博弈战,如果你想成功地卖出产品,必须把握住客户的心脉,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成功的销售员一定是一个伟大的心理学家,他能成功打开客户的心门、消除他们的疑虑、卸下他们的心防;他能在洞察客户心理、了解客户喜好的基础上引导客户的消费行为,激发客户潜在的购买欲望;他能在遇到难缠的客户的时候,利用心理战术,抓住并操控客户心理,化解销售难题!本书结合心理学、消费学、营销学等多方面的知识,针对销售活动中的常见问题,对销售人员在销售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如何应对。
  • 沃顿商学院最受欢迎的思维课

    沃顿商学院最受欢迎的思维课

    沃顿终身教授格兰特发现,我们大多数人能被划为三类:付出者、互利者和获取者。获取者只关注谋求利益,互利者愿意等价交换可预期的好处,而付出者则是不同寻常的一类人:他们乐于分享,不求回报。那这三类人在工作和生活中的表现有何不同?格兰特教授潜心研究10余年,认为在商业社会“分享”与“合作”的时代主题下,付出者从长远来看更可能成功。究竟是哪些因素使一部分付出者成了牺牲者或垫脚石,另一部分却跃至成功阶梯的顶端?格兰特对此深入挖掘,指引我们发展适合自己的社交风格,选择有效的付出方式,以实现可持续的成功。
  • 电话销售细节大全集

    电话销售细节大全集

    销售工作需要很强的综合能力,尤其需要较强的沟通能力,而电话销售这种单线交流的工作模式更是如此。本书摒弃了枯燥的理论阐释,从电话销售中的实际经验入手,深入浅出地解析了电话销售中的话术秘诀,对用电话赢得客户的关键细节加以分析与反思体会。通过本书的学习,您能全面掌握电话沟通的关键细节,迅速提高个人能力,大大提高销售业绩,成为优秀的金牌电话销售员。
  • 企业合同管理实用大全

    企业合同管理实用大全

    本书从如何进行有效的合同管理入手,以合同管理实务操作为重点,介绍了企业合同的订立与效力、内容与履行、变更与解除、重点与难点、风险与绩效、陷阱与防范。书中选用了众多具有典型意义的案例,结合法律知识全面而深刻地对企业合同各个流程中可能出现的关键问题加以解析,并提出解决与应对方案,为企业合同管理提供了系统性的参考,具有很强的实践指导意义。
  • 自媒体终极秘诀

    自媒体终极秘诀

    微信公众号、微博、个人电台、YY直播、QQ空间……你有多少个自媒体账号?你是否也曾希望,自媒体的粉丝能突破四位数?甚至,能用自己的自媒体赚钱,实现财务自由?刘阳先生的《自媒体终极秘诀》,可以让你的希望,不再仅仅是希望。自媒体是什么?如何运营自媒体?怎样用自媒体赚钱?《自媒体终极秘诀》从这三个角度入手,为读者答疑解惑。自媒体的定位,自媒体的内容制作要点,自媒体的推广,自媒体的品牌运营及维护,自媒体的赢利模式,自媒体的商业策略,自媒体的未来趋势……
热门推荐
  • 武证仙道

    武证仙道

    一朝魂穿异世,携带前世华夏武学记忆的张合以武为始,步入修行一途。天选之子,还是机缘巧合?一路机缘不断,得圣人传承,感悟至强之道。关注武证仙道,带你领略不一样的修行之旅。
  • 苍天在上

    苍天在上

    《苍天在上》为陆天明创作的反腐倡廉长篇小说。章台市的女市长和公安局长,因为涉嫌贪污案件,先后死于非命,并且,凶案现场被他人伪造。究竟谁是幕后黑手?高级工程师黄江北临危受命,出任章台市代理市长,他面对的是扑朔迷离、真假难分的困难局面。在这种危急情况下新任代理市长黄江北励精图治、市委书记沉着应对,使得章台市一起千万元公款挪用大案终于被侦破,副省长的问题被揭开。小说主题积极向上,宣扬了人间正气,抒发了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这个影后有点辣

    这个影后有点辣

    凌薇一跃成为当今最火的国际影后。回国后,她和他再次相遇,她冷眼拒绝。面对他的威胁,她所做的一切全部都是被迫。被迫结婚……被迫生孩子……最后,还被迫永远和他在一起。
  • 游戏战杀神

    游戏战杀神

    【叮,获得系统安装包,正在安装系统】……【安装进度:25%】……【安装进度:50%】……【安装进度:75%】……【安装进度:100%】……【叮,安转成功】……【叮,恭喜宿主获得新手大礼包,是否打开礼包】……【打开成功,恭喜宿主获得中级游戏技巧×1】
  • 星河若有来生

    星河若有来生

    一个误会把她推向了深渊以至于万劫不复,若有来生…“你喜欢的人都要跑了,你不去追?啧~”“!这不是还有你嘛。”“握草!不行”“嗯?”……你走。“我不喜欢欠谁”“所以?”
  • 聊聊童年

    聊聊童年

    每个人对待父母都有不同的态度。那么,你呢?你对父母是什么样的态度?你爱他们吗?你恨他们吗?如果你不清楚的话,就来看一下我所得的体会,感悟。
  • 我家王妃无敌手

    我家王妃无敌手

    她,医术精湛,本是受人追捧的妙医门门主。却被人迫害致死!一朝穿越,身中剧毒!她竟变成面容尽毁的罪奴?尊严被人踩踏在地上!就连活下去都成了奢望?可她不仅要活着,还偏偏要活得精彩!手握金针能医天下绝症;失传丹方轻易练成!当年陷害她的人,畏惧得跪地求饶!嘲笑过她长得丑的男人,纷纷上门求亲!传闻最烦女人的九王爷带儿子上门,“娘子,嫁我可好?”“王爷,我们不熟!”王爷将两个萌包子推上前,“叫娘亲!”“本姑娘只娶不嫁!”“本王带上十里红妆,倒贴成么?”人人都说惊世绝绝的的九王爷,嚣张跋扈,目中无人。却偏偏把她捧在手心,谁也说不得,碰不得,更是动不得!
  • 掌控了情绪就掌控了人生

    掌控了情绪就掌控了人生

    情绪看似简单,却能够左右我们的人际;情绪看似平常,却能够掌控我们的人生。《掌控了情绪就掌控了人生》告诉你如何掌控自己的情绪,拥有强大的内心;如何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沉淀自己的品格,在立身处世时做到从容淡定、不卑不亢;如何面对人生的挫折与压力,采取强有力的行动,走向成功、获得幸福。
  • 顾先生你媳妇掉了

    顾先生你媳妇掉了

    本文系史上最甜文,欢迎入坑,群号935356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