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259200000004

第4章 隋唐五代社会组织(4)

即勿论此,得旌表者,亦未必真笃行之人。《旧五代史·晋高祖纪》:天福四年闰七月,尚书户部奏:李自伦义居七世,准敕旌表门闾。先有邓州义门王仲昭,六代同居。其旌表,有厅事,步栏前列屏树乌头。正门阀阅一丈二尺,二柱相去一丈。柱端安瓦桶,墨染,号为乌头。筑双阙一丈,在乌头之南三丈七尺。夹街十有五步,槐柳成列。今举此为例,则令式不该。诏王仲昭正厅乌头门等制,不载令文,又无敕命,既非故事,难黩大伦。宜从令式,只表门闾。于李自伦所居之前,量地之宜,高其外门。门外安绰楔。李自伦《新史》列《一行传》,此句无外字。门外左右各建一台,高一丈二尺,广狭方正,称台之形。圩以白泥,四隅漆赤。其行列树植,随其事力。其同籍课役,一准令文。王仲昭之所为,不必论矣,令式所载,亦岂与筚门圭窦相称?固知名闻于朝者,皆丁多族大有力之家,其居隐约而真有至行者,则名湮没而不彰矣。可胜叹哉!

宗法久与事势不宜,然士夫尚狃于旧习。《旧书·职官志》:九庙之子孙,继统为宗,余曰族,宗正。此王室之制也。元德秀以有兄子不娶,已见上节。柳宗元既贬谪,与京兆尹许孟容书曰:宗元于众党人中,罪状最甚,神理降罚,又不能即死,犹对人语言,饮食自活,迷不知耻,日复一日。然亦有大故。自以得姓来二千五百年,代为冢嗣。今抱非常之罪,居夷僚之乡,卑湿昏雾,恐一日填委沟壑,旷坠先绪,以是怛然痛恨,心骨沸然。茕茕孤立,未有子息。荒州中少士人女子,无与为婚,世亦不肯与罪人亲昵。以是嗣续之重,不绝如缕。每春秋时飨,孑立捧奠,顾眄无后继者,懔懔然欷歔惴惕,恐此事便已,摧心伤骨,若受锋刃,此诚丈人所共闵惜也。伏惟兴哀于无用之地,垂德于不报之所,以通家宗祀为念,有可动心者,操之勿失。虽不敢望归扫茔穴,退托先人之庐,以尽余齿,姑遂少北,益轻瘴疠,就婚娶,求胄嗣,有可付托,即冥然长辞,如得甘寝,无复恨矣。其哀痛迫切,至于如此,此真孔子所谓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者也。亲族之自私,益以男统之专横,则虽姑姊妹,女子子,其情本亲者,其出亦遭摈斥矣。鲜于仲通弟叔明,为东川节度使,大历末,有阆州严氏子上疏,叔明,阆州新政人。称叔明少孤,养于外族,遂冒姓焉,请复之。诏从焉。叔明初不知其从外氏姓,意丑其事,遂抗表乞赐宗姓。代宗以戎镇寄重,许之。仍置严氏子于法。此莒人灭鄫之义之流失也。然人情终难尽违。故司空图无子,以甥为嗣,为御史所劾,而昭宗不之责。西河公主初降沈氏,生一子,再降郭铦,铦无嗣,遂以沈氏子为嗣,《新唐书·郭子仪传》。则且取及妻之前子矣。父母之恩,不在生而在养,子孙之孝亦然。《五代史·晋家人传论》云:古之不幸无子,而以其同宗之子为后者,圣人许之,著之《礼经》而不讳也。而后世间阎鄙俚之人则讳之。讳则不胜其欺与伪也。故其苟偷窃取,婴孩襁褓,讳其父母,而自欺以为我生之子。曰:不如此,则不能得其一志尽爱于我,而其心必二也。安知养子之专于为养,正野人之质直而能务民之义乎?彼其意,岂必讳所养为所生,然而终不能无欺与伪者,则各亲其亲,各子其子之既久,徇其名而忘其实,使之不得不然也。安得复见大同之世,使老有所终,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哉?然唐世禁以异姓为后,意尚在于维持宗法,而非借此以争财产。近人笔记云:宋初新定《刑统》,户绝赀产下引《丧葬令》云:诸身丧户绝者,所有部曲、客女、奴婢、店宅、资财,并令近亲转易货卖,将营葬事及量营功德之外,余财并与女,无女均入以次近亲,无亲戚者,官为检校。若亡人在日,自有遗属处分,证验分明者,不用此令。此《丧葬令》乃唐令。观此,知唐时所谓户绝,不必无近亲,虽有近亲,为营丧葬,不必立近亲为嗣子,而远亲不能争嗣,更无论矣。虽有近亲,为之处分财产,所余财产,仍传之亲女,而远亲不能争产,更无论矣。此盖先世相传之法,亦不始于唐。秦、汉以前有宗法,秦废封建,宗法与之俱废,萧何定《九章》,乃变为户法。宗法以宗为单位,户法以户为单位。以宗为单位,有小宗可绝,大宗不可绝之说,以户为单位,无某户可绝,某户不可绝之理。故《唐律》禁养异姓男,《户令》听养同宗,乃于可以不绝之时,而为之定不绝之法,《丧葬令》使近亲营葬事,使亲女受遗产,乃于不能不绝之时,而为之定绝法。此乃户法当然之理,固不能以上世宗法之理,用于户法也。观此论,可知唐时所谓承嗣者,当与财产无干,绝非如近世所讥:口在宗祧,心存财产,其言蔼然,其心不可问者也。然女适异姓,不必复能奉养其父母。亲女不能养,同姓之人,又莫之肯养,则如何?则于其犹有财产者,不得不听其立一人焉以为后,责之以生养死葬,而以其遗产归之矣。此犹以财产与之相贸耳。此唐、宋之法所以变为近世之法,虽觉其不近于人情,然在财产私有之世,固为事之无可如何,且不得不许为进化也。

军人好畜假子,则原于胡俗,与欧《史》所谓闾阎鄙俚之人者,又自不同。《两晋南北朝史》已言之。隋、唐之世,此风仍不绝。如张亮在唐初,有假子五百是也。中叶后藩镇跋扈,宦官亦窃握禁军,乃相率以此市恩,事已散见诸篇,不俟缕。突厥默啜尝请为武后子。唐人吕炅,为回鹘奉诚可汗养子,遂从其姓,曰药罗葛炅。索元礼,胡人也,薛怀义初贵,元礼养为假子。观行之者为谁,而知其俗之所自起矣。《五代史·赵凤传》:张全义养子郝继孙犯法死,宦官、伶人冀其赀财,固请籍没。凤上书,言继孙为全义养子,不宜有别籍之财,而于法不至籍没,刑人利财,不可以示天下,则假子不得别籍异财,亦与真子同。此无足怪,假子固部曲之伦,部曲亦奴隶之类,奴隶固未有能自有其财产者也。为假子者,地位自必较假父为卑,若其不然,则亦可养为弟。吴少阳与吴少诚,同在魏博军,相友善,少诚得淮西,多出金帛邀之,养为弟是也。《旧五代史·李存信传论》,以李克用之养子,拟诸董卓之畜吕布,卓与布,固亦渐染羌俗者。要之胡人进化浅,不知家族之外,更有何伦类耳。张亮弃故妻,更娶李氏,李私通歌儿,养为子。又有富人养流浪之人为子者,如李让之于孔循。此等则其俗既已盛行之后,人又从而效之,亦未易枚数耳。

谱系之学,虽犹不绝,见第十七章第一节。然人之于此,实已无畏之之心,故通假、贩粥等事,纷纷而起焉。张说与张九龄叙为昭穆,此或爱其才,罗绍威厚币结罗隐,与通谱系昭穆,此盖慕其名,已非尊祖敬宗之义。其甚者,李敬玄久居选部,人多附之,三娶皆山东士族,又与赵郡李氏合谱。李义府既贵,自言本出赵郡,始与诸李叙昭穆。无赖之徒,拜伏为兄叔者甚众。给事中李崇德,初亦与同谱叙昭穆,及义府出为普州刺史,遂即削除。义府闻而衔之。及重为宰相,乃令人诬构其罪,竟下狱自杀。杜正伦与城南诸杜,昭穆素远,求同谱不许,衔之。诸杜所居,号杜固,世传其地有壮气,故世衣冠,正伦既执政,乃建言凿杜固,通水以利人。王锷附太原王翃为从子,以婚阀自高,翃子弟亦借锷多得官。挟势利以相交,不得则流为怨毒,其弊遂有不可胜言者。然究犹皆士大夫也。又其甚者,薛怀义本姓冯,武后以其非士族,令改姓薛,与太平公主婿薛绍合族,令绍以季父事之。李揆见李辅国,执子弟之礼,谓之五父。宣宗宠信左军中尉马元贽,马植为宰相,遂与通昭穆。此岂特衣冠扫地?元载父昇,本景氏,曹王明妃元氏,赐田在扶风,昇主其租入,有劳,请于妃,冒为元氏,则转为小人常态,不足怪矣!

第三节 人口

版籍之法,唐代为详。《旧书·职官志·户部》云:每一岁一造计帐,三年一造户籍。《通鉴》:开元十六年(728),是岁,制户籍三岁一定,分为九等。县以籍成于州,州成于省,户部总而领焉。户籍在府、州、县属户曹、司户,见《新书·百官志》。每定户以仲年,造籍以季年。州、县之籍,恒留五日,当作十五日。《食货志》云:州县留五比,尚书省留三比。省籍留九日。籍必岁上。《新书·百官志》:职方,凡图经,非州县增废,五年乃修,岁与版籍偕上。《食货志》云:天宝三年(744),天下籍始造四本,京师及东京尚书省、户部各贮一本,以备车驾巡幸,省载运之费焉。可见是时为政者,于户籍必时加检阅也。定籍之意,实重赋役,而计生齿转居其次,故户必定其等第。定等之法,颇病烦苛。《食货志》:开元二十五年五月,敕定户口之时,百姓非商户,郭外住宅及每丁,一牛不得将人货财数。可见其概。职是故,人民恒思流移,而域民之法,遂不得不严。《职官志》:凡户之两贯者,先从边州为定,次从关内,次从军、府、州。若俱者,各从其先贯焉。乐住之制,居狭乡者听其从宽,居远道者听其从便,居轻役之地者,听其从重。《户部》。其法可谓颇密。《李抱玉传》:抱玉于代宗时上言:臣贯属涼州,本姓安氏。以禄山构祸,耻与同姓,去至德二年五月,蒙恩赐姓李氏。今请割贯属京兆府长安县。许之。因是举宗并赐国姓。《新书·李晟传》:以临洮未复,临洮郡,即洮州。晟,洮州临潭人。请附贯万年。诏可。徙贯至烦敕许,虽晟等大臣,事体与编氓有异,亦可见其法之严。《旧书·方技传》:崔善为,贞观初拜陕州刺史。时朝廷立议,户殷之处,得徙宽乡。善为上表,称畿内之地,是谓户殷,丁壮之人,悉入军府,若听移转,便出关外,虚近实远,非经通之议,乃止。则法之所许,亦有时而靳之矣。自狭乡徙宽乡者,得并卖口分田,则并为法之所求。然《新书·李栖筠传》言:栖筠为浙西观察使,奏部豪姓多徙贯京兆、河南,规脱徭科,请量产出赋,以杜奸谋,诏可,则奸民虽徙户殷之处,仍自有其规避赋役之方矣。规避赋役,不外宦、学、释、老及色役,而诈称客户者尤多。《旧书·杨炎传》:凡富人多丁者,率为官、为僧,以色役免,贫人无所入则丁存。故课免于上,而赋增于下。是以天下残瘁,荡为浮人,乡居地著者,百不四五。户籍清厘,事甚不易。《苏瑰传》言:武后时十道使括天下亡户,初不立籍。人畏搜括,即流入比县旁州,更相廋蔽。瑰请罢十道使,专责州县,豫立簿注,天下同日阅正,尽一日止,使柅奸匿。岁一括实,检制租调,以免劳弊。可见州县造籍,久成虚文。《李逊传》:子方玄,为池州刺史。钩检户籍,所以差量徭赋者,皆有科品程章,吏不得私。常曰:“沈约年八十,手写簿书,盖为此云。守令能如此者,盖百不得一矣。”宇文融奏置劝农判官十人,并摄御史,分行天下,括得客户凡八十余万。然《旧书·杨炎传》言:开元中不为版籍,人户寝溢,堤防不禁,丁口转死非旧名,田亩换易非旧额,贫富升降非旧第,户部徒以空文总其故书,与武后吋州县不阅实,而必别遣十道使者,其事正同。两税法之精意,亦不过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十八字而已。然《新书·食货志》,载贞元时陆贽上疏,言今徭赋轻重相百,重处流亡益多,轻处归附益众。有流亡则摊出,已重者愈重,有归附则散出,已轻者愈轻。廉使奏吏之能者有四科,一曰户口增加。《旧书·宣宗纪》:会昌六年(846),五月五日赦书:观察、刺史交代之时,册书所交户口,如能增添至千户,即与超迁,如逃亡至七百户,罢后三年内不得任使。夫贵户口增加,则诡情以诱奸浮,苛法以析亲族。所诱者将议薄征则散,所析者不胜重税而亡。则民之流犹如故也。职是故,着籍之民,与生齿之数,乃大相悬殊。《旧书·职官志》:四万户已上为上州,二万户已上为中州,不满为下州,六千户已上为上县,二千户已上为中县,一千户已上为中下县,不满一千户,皆为下县。《旧五代史·汉隐帝纪》:乾祐三年七月,三司使奏:州县令、录、佐官,请据户籍多少,量定俸户。县三千户已上,令月十千,主簿八千,二千户已上,令月八千,主簿五千,二千户已下,令月六千,主簿四千。又《周太祖纪》:广顺三年十一月,诏重定天下县邑。除畿、赤外,其余三千户已上为望县,二千户已上为紧县,一千户已上为上县,五百户已上为中县,不满五百户为中下县。以吾侪耳目之所听睹,县有不满五百户,其上焉亦仅余六千者乎?《唐明宗纪》:长兴元年九月,阶州刺史王弘贽上言:一州主客,才及千户,并无县局。臣今检括,得新旧主客,已及三千。欲依旧额,立将利、福津二县,请置令佐。从之。括得之户,再倍于本,可见漏籍者之多。《王正言传》:孔谦谓郭崇韬:“魏博六州,户口天下之半。”五代人户,见于史者,仅周显德六年(959),其数为二百三十万。详见下。若以六州生齿实数,与举国着籍之数较之,恐尚不啻及半而已。契丹之去相州,大肆屠戮,其后王继弘镇相州,于城中得髑髅十余万,见第十三章第四节。赵思绾之叛,入城时丁口仅十余万,及开城惟余万人,见《旧五代史》本传。此皆以一城言,岂有一州户止数万者邪?

同类推荐
  • 三国外科风云

    三国外科风云

    在这个年代,医者,虽然是受人敬仰的职业,但是,在这个乱世,却没有多少人愿意干这一行。自古乱世出英雄,而他,靠着自己一双巧手,靠着自己机敏的头脑,成为了属于这个时代的英雄。这是一名刚毕业的医生,在一次120出车时发生了车祸,醒来发现自己躺在一张破旧的木板床上,全身酸痛......没错,他穿越了,几经波折,为了生存,为了回到现代,他竟然一步步成为了三国时期的名医,用他的一双手拯救了那个年代无数的百姓、士卒和将军……那个啥,小说嘛,不要较真,要说没有历史错误当然是不可能的。对于历史矛盾点,大家可以敬请提出哦,但那些骂街的,我可是睬都不睬的哦????QQ群:641893884
  • 三国之超级御兽系统

    三国之超级御兽系统

    【火热新书,免费阅读】穿越成袁绍的二儿子袁熙。袁绍刚消灭公孙瓒,任命袁熙为幽州刺史,全权处理幽州事务。有个强大的老爹做靠山,手握雄兵,可逐塞北。有个系统叫超级御兽,虎豹熊狮,任由差遣。没事发明点东西,赚的盆满钵满。改革军政,发展内政,组建真正的虎豹骑、熊狮骑。谁敢觊觎河北,先问我袁熙。
  • 民国就是这么生猛04:袁氏称帝

    民国就是这么生猛04:袁氏称帝

    独家史料,新锐观点,中国版维基解密“幽默讲史新掌门”雾满拦江彪悍开讲民国史历史长河波涛汹涌,传奇人物各领风骚!民国这趟列车,在历史的轨道上,高速行驶着!汽笛长鸣,呜民国列车驶入了“袁世凯时代”。称帝前异象连连,是天命所归,还是北洋集团运作的结果?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袁世凯到底签署了没有?孙文运作的“十一条”,又是怎么回事?明知称帝违背历史潮流,袁世凯为何依然称帝?小凤仙因蔡锷而出名,史上真实的小凤仙究竟是怎样的?袁世凯最器重段祺瑞,两人后来又为什么有了激烈的冲突?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洪宪帝国”轰然倒塌?这所有所有的疑问,“幽默讲史新掌门”雾满拦江将用他特有的麻辣、幽默、深刻,向你道来。
  • 扶苏三国

    扶苏三国

    一夜醒来,竟然变成了传说中的草包刘琦……妖魔鬼怪,魑魅魍魉,不一样的三国之旅。
  • 假面储君

    假面储君

    同年同月同日同母所生的皇室双生子,一个生下来就是太子之尊,一个却被无情的抛弃。十八年后,这个饱经风霜,喝着狼奶长大的孩子终于回到了皇宫……普通群:861030972vip群:230566246(2000粉丝值)
热门推荐
  • 嵩山野竹禅师录

    嵩山野竹禅师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最后一个强者

    最后一个强者

    是强者终会踏上逆天之路,而最后一个强者确却手摇铃铛踏上了诺亚方舟!!
  • The Life of Francis Marion

    The Life of Francis Marion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五代十国原来是这样

    五代十国原来是这样

    唐失其鹿,群雄逐之。盛世繁华的大唐,已在历史的烈火中化为一堆残墟废烬,霓掌羽衣的风流,早成不堪回首的伤痛。天下汹汹,谁得其鹿?唯兵强马壮者能为尔。五代十国,常被认为是残唐之余,枯燥乏味,远不如相同历史轨迹的三国。任何一个历史时代都是悲壮的,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魅力,爱与恨,刀与火,绝望的呐喊,五代十国同样拥有。本书力求从涉及五代十国的《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辽史》《资治通鉴》等乱如麻团的史料中,分析辩驳,寻找挖掘出最接近时代的历史真相。五代十国能绝世风流者三:帝王中柴荣,大臣中冯道,诗词中李煜。柴荣才是结束唐末以来战乱的最关键人物,只天不假年,否则必将成为唐太宗那样的千古一帝。冯道在乱世中王朝扶杖入相,天下礼敬,他的处世之道,于今人生存大有裨益。李煜的人生悲剧,那一篇篇和着血泪的词文,触动着每一颗柔软的心灵。柴荣、冯道、李煜,书写着五代十国最为华丽的时代篇章,但五代十国的风流人物何止千百。铁血朱温、风流李存勖、仁厚郭威,狡黠王建,疯狂刘岩,志大才疏李璟,以及无数名臣名将,他们用自己的人生悲喜剧,共同打造五代十国这一绝美的历史大戏。五代十国的精彩,扣人心弦,在他们的热血风流中,后世的人们可以从中品味出人性的真实。
  • 吾剑永恒

    吾剑永恒

    一人仗一剑,一剑退群雄,莫问有归处,青锋不留名。
  • 冷皇霸爱:第一宠妃

    冷皇霸爱:第一宠妃

    苦命女子穿越成为平民百姓,寄人篱下可怜兮兮的,命运让她认识了情设意合的人,可半路杀出个强权的一国之君,霸道地抢了她入宫,成为君王最爱的心尖宠……
  • 断食

    断食

    断食是当前风靡全球的瘦身排毒疗法,通过一段时间不吃食物,让超负荷的内脏得到休息,还能让体内的垃圾与毒素排出体外,并达到减肥、助孕、增强免疫力、延缓衰老等效果。当其它的减重法都不能达到预期效果时,断食肯定能让你减得最快,减得最多,最不易反弹!本书是国内第一本完整收录目前正流行的13种断食方法的全集,5位断食大师的实践经验总结。书中真实展现了13种断食方法的体验日记,分析每种断食方法的优缺点、适合人群及实践注意事项,让您最快速了解.
  • 混沌七星塔

    混沌七星塔

    众神之墓守墓者韩家弟子韩炎,为寻找解决家族灭绝问题的办法,走入韩家禁地,遇到了世界上仅存的唯一一个神——孙悟空,一个可以穿越无数时空的神,得到了一个宝物——混沌七星塔,来到了流云大陆。混沌七星塔,起作用便是抽奖,一层一个种类,功法,宠物,坐骑,丹药,宝物,材料,奴仆。
  • 悍妃难嫁:腹黑邪王狂追妻

    悍妃难嫁:腹黑邪王狂追妻

    她是大锦北相国府嫡出的大小姐,天生不足,实是囚禁于祠堂的牲畜。她是西凉靖亲王府唯一的嫡郡主,丧父葬母,几次三番的被置之死地。当她变成了她,说她、羞她、欺她、辱她、笑她、骂她之人,她皆十倍奉还!不容、不避、不怕、不由、不尽、不任所有,接招她有何惧!他眉间一点朱砂痣,谪仙出尘——却能参破天机。一双眼眸逆天改命,仅仅只是——求她一世安然。
  • 百鬼夜行中短篇集:百器徒然袋—雨

    百鬼夜行中短篇集:百器徒然袋—雨

    《百器徒然袋——雨》,是以正传中的主角之一榎木津礼二郎为核心人物展开的三个中篇故事。榎木津在正传中,凭借能够看见他人记忆的特殊能力,与京极堂一起破除迷障,祛除妖邪;而在这部以他为主角的中篇里,京极堂则退居二线,配合榎木津异想天开的破案思路,完成了“鸣釜”、“瓶长”与“山颪”三个推理故事。榎木津在本作中的表现更加恣意奔放,令人既感痛快,又觉治愈。“徒然”二字在日文中,是“时光缓缓流逝”之意,鸟山石燕为自己的妖怪图集取名《百器徒然袋》,既有“于不同时间收集而来的百器故事”之意,也有“百器经时间流逝成灵”之意。故事中的“我”,因侄女遭到不幸而愤慨,却又因自身力量微薄,无法与凶手乃至整个社会的偏见相抗衡,直至结识榎木津后,才借助他“神”一样的行动力,使事件圆满解决。先前看似徒劳的四处奔走,此时也终于展现出意义所在。“徒然”未必徒劳,经时间累积而来的力量仍然可以令人有所期许,也正是本作令人感到温暖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