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270400000008

第8章 汉末士风转型与文学新变(4)

都市的繁华对于那些宦游者来说,无疑是充满了诱惑。这种诱惑一方面会扼止住他们还乡之念的滋长,另一方面也会引发出其新的欲望或幻想。然而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人的某种欲望或幻想愈是强烈,它们的彻底破灭所带给人的失望和痛苦也愈深。这样,当汉末的那些宦游者在经历过长期的努力和挫折后而意识到其人生目的确实无法实现时,他们内心自然会充满伤感,充满忧郁。

内心的忧郁与伤感是需要排解的,对它们加以排解和宣泄,也是人的一种本能。只不过具有不同文化教养的人会采取不同的排解方式。由于汉末的游宦者均属读书之人,他们所采取的方式自然是通过诗歌。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古诗十九首,从本质上讲,乃是社会竞争中失败者的一组精神产品,而这组精神产品之所以对后世文人具有深远的影响,关键原因即在于历史进程中的失败者要远远多于成功者。甚至可以认为,历史上原本就没有成功者,所谓成功也只是相对而言的,因为人的欲望原本就远无止境。即使是贵为天子,秦皇、汉武,也还是希望能再成为神仙的。所以我们认为,古诗十九首的魅力能经久不衰,就是因为在历史进程中总有无限量的失败者存在。

另外,当古诗十九首的作者们以诗的方式来排解其内心的痛苦忧郁时,有两种意向最值得注意。

其一,强调人生短暂,年命易逝。像: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

“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

“所遇无故物,焉得不速客。”

“人生有何常,但恐年岁暮。”

“人生自有命,但恨生日稀。”

“人生无几时,颠沛在世间。”

通过强调人生的短暂,年命易逝。作者也间接表达出这样一层意思,即死亡对于所有人都是平等的,纵使自己现在不如那些王侯贵胄,但死亡终将会使双方走到一起。当表达出这层意思后,作者内心的痛苦和失落之感定会有所缓解,因为这样的表达实际上已将今后某一天才会出现的平等,提前带到了当下的意识。

其二,叙写妻子的相思,期企及内心困境。

如: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浮云蔽白日,游于不顾返。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千里远结婚,悠悠隔山坡,思君令人老,轩车来何迟。”

“昔为倡家女,今为荡人妇,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思为双飞燕,衔泥巢君屋。”

在这类诗中,作者丝毫也不写自己的内心活动,而是着力刻画妻子的孤苦心境,着力表现妻子的相思、期盼之情。在这样的刻画和表现中,作者同样可以将个人的悲怨伤感宣泄出来。然而明明是自己的内心怀有悲怨、伤感,却要借女性之口来加以表现,这乃是古诗十九首的作者们所创立的一种独特抒情方式。在这一抒情方式背后,隐含有汉末文人的独特心态。此心态的主要特征就是:为了减轻个人的精神压力,就需要构想出一个比自己还要失落的弱者形象。一旦有了这一弱者形象的存在,则个人的漂泊无依与无力自持,便似乎都多了一层依托。这当然属于虚幻的自我安慰,中国古代自秦汉后便再无真正意义上的悲剧,也与文人们习惯于这种自我安慰有直接关系。由古诗十九首作者们所创立的上述抒情方式几乎贯穿于中国整个古代文学发展史。

第三节 抒情小赋的流行

枚乘创作的《七发》,开启了汉大赋的繁荣。在汉景帝、武帝之际,辞赋的创作达到了高峰,不断有新的辞人出现,辞赋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盛。司马相如凭借着《上林赋》,进入了官宦生涯,这在汉代历史上开创了以辞赋做官的先例。司马相如的辞赋代表着汉大赋的最基本特色。《西京杂记》卷二载司马相如答友人论作赋云:“相如曰:合綦组以成文,列锦绣而为质。一经一纬,一宫一商,此赋之迹也。赋家之心,苞括宇宙,总览人物,斯乃得之于内,不可得而传。”这种总览人物,苞括宇宙的恢宏气度,使得汉大赋富丽繁华,气势磅礴。但是在其中,汉大赋也蕴藏着危险。在汉武帝之时,汉朝国力空前强大。《汉书·食货志》载:“至武帝之初七十年间,国家亡事,非遇水旱,则民人给家足,都鄙廪庾尽满,而府库余财……众庶街巷有马,仟伯之间成群,乘牸牝者摈而不得会聚。”这种繁华的气象,令人大度从容,面对天下一统,汉武帝飘飘然有凌云之志。这个时候,辞赋的创作就趋于符合君主的审美趣味。因此司马相如在武帝之时,能够以辞赋得官,这是汉代的第一例。君主的审美趣味变化之后,辞赋的创作就产生了变化。到了西汉末,国力衰减,内城空虚,人主式微,外戚专政,原先辞赋因为人主的欣赏,能够可以营造出一种气象磅礴的氛围,但是当审美主体转变之后,辞赋的创作随机迎来了危机,原先的大赋,现在已经不再畅销了。扬雄率先看出了其中的危机,“雄以为赋者,将以风也,必推类而言,极丽靡之辞,闳侈巨衍,竟于使人不能加也,既乃归之于正,然览者已过矣……赋劝而不止明矣。又颇似徘优淳于髡、优孟之徒,非法度所存,贤人君子诗赋之正也,于是辍而不复为。”扬雄认为辞赋仅有审美功用是不够的,他要将辞赋归之于正,也就是说要让辞赋从属于更高的标准。随后扬雄便抛弃了辞赋,《法言·吾子》:“或问:‘吾子少而好赋?’曰:‘然。童子雕虫篆刻。’俄而曰:‘壮夫不为也!’”他意识到辞赋的审美作用,并不能带来实际的效果,甚至还会造成负面影响。

到了东汉,张衡对西汉以来极力铺陈、内容空洞的大赋进行了抨击,“相如壮上林之观,扬雄骋羽猎之辞,虽系以‘喧墙填堑’,乱以‘收置’落纲,卒无补龄风规,只以昭其愆戾也。”在《论贡举疏》中,他认为汉赋“医国理政,未有能焉”。王充认为大赋“文丽而务巨,言眇眇而趋深,然而不能处定是非,辨然否之实,虽文如锦绣、深如河汉,民不觉知是非之分,无益于弥为崇实之化”。随着越来越多的文人学者对大赋的批评,司马相如笔下那种夸张声势的大赋,便逐渐衰落了,取而代之的是抒情小赋。

抒情小赋主要有这样几大类:

一、社会批判类,如赵壹《刺世疾邪赋》。在这篇辞赋中,赵壹充满了对时局的不满与怨愤,愤恨腐败官场,唯小人是用。赵壹处于桓帝之际,此时宦官擅权,奸贼当道,纲纪紊乱。《后汉书·党锢列传》云:“逮桓灵之闲,主荒政缪,国命委于阉寺,士子羞与为伍,故匹夫抗愤,处士横议,遂乃激扬名声,互相题拂,品覈公卿,裁量执政,婞直之风,于斯行矣。”在这样昏暗的政之下,官职甚至可以肆意买卖。《后汉书·桓帝纪》延熹四年载:“占卖关内侯、虎贲、羽林、缇骑营士、五大夫钱各有差。”买卖风气,一时骤起,汉祚之衰落,由此可知。官职买卖,始自汉安帝永初三年,“奏令吏人入钱谷,得为关内侯、虎贲羽林郎、五大夫、官府吏、缇骑、营士各有差。”(《安帝纪》)其后世风日下,买卖官职之风愈演愈烈,汉灵帝甚至开立西邸,买卖官职,“初开西邸卖官,自关内侯、虎贲、羽林,入钱各有差。私令左右卖公卿,公千万,卿五百万”(《灵帝纪》)赵壹感慨于时局之混乱,小人之得志,而贤人却仕途无门。他将这种败坏的风气,归结于春秋以来,战祸侵害,人为利所侵蚀。“春秋时祸败之始,战国愈复增其荼毒”在这样的时代,德政无法救世,赏罚甚至不能扬善惩恶。汉家王朝,遂为奸党所把持,“佞谄日炽,刚克消亡。舐痔结驷,正色徒行”。而在延熹九年,又发生了党锢之祸,得势的小人残害忠良,赵壹亦不免为其陷害。赵壹抨击这些阉党,“所好则钻皮出其毛羽,所恶则洗垢求其瘢痕”,奸臣当道,贤士尽忠无门,纵有满腹经纶,终不能逃脱迫害。在《刺世疾邪赋》的末尾,赵壹假托秦客,为诗以抒愤懑,“河清不可俟,人命不可延。顺风激靡草,富贵者称贤。文籍虽满腹,不如一囊钱。伊优北堂上,抗脏依门边。”

第二类是艳情小赋,如蔡邕《青衣赋》、张衡《定情赋》。蔡邕的《定情赋》全文不过三百余字,但描摹之细致,神韵之悠扬,竞藻逞辞,对后世影响颇大。蔡邕的声望,在当时已名噪一时,《后汉书》载孔融和蔡邕之间的交情,“与蔡邕素善。邕卒后,有虎贲士貌类于邕,融每酒酣,引与同坐,曰:虽无老成人,且有典刑。”《文心雕龙·诔碑篇》亦对其评价甚高,“孔融所创,有慕伯喈,张陈两文,辨洽足采,亦其亚也。”孔融仰慕蔡邕,为文以其为准则,蔡邕影响之大,可见一斑。在《青衣赋》中,蔡邕描摹了一位静美的女子,她虽然出身卑微,但是盼丽而有淑质,妩媚而又多姿,蔡邕在文章开头便写到“金生沙砾,珠出蚌泥”。在这首诗中,蔡邕还借用《诗经·卫风·硕人》典故,来赞美这位女子,形容她的美好,“盼倩淑丽,皓齿蛾眉。玄发光润,领如螬蛴。”因此在文章末尾,蔡邕明确地表明了对其的思念。“停停沟侧,噭噭青衣。我思远逝,尔思来追。”这篇《青衣赋》刻画之细致,描摹之生动,确实为不刊之作。并且这篇文章似乎有所寄托。文中虽流露出明显的爱慕,但终归礼仪,止于中正。所以陶渊明《闲情赋·序》云:“初张衡作《定情赋》,蔡邕作《静情赋》,检逸辞而澹泊,始则荡以思虑,而终归闲正。将以抑流宕之邪心,谅有助于讽谏。”

张衡《定情赋》文字寥寥,但却耐人寻味。在《定情赋》中,张衡描述了一位貌美无双的女子,甚至表示对她的思念,“思美人兮愁屏营”。如果将《定情赋》和其他诗文联系起来,这篇辞赋或许带有更多的寓意。同《同声诗》、《四愁诗》一样,这些文章中都出现了美人意象,这个意象或许并非仅仅只是一个女性形象,其中蕴含着张衡对君王的忠诚,因为自屈原开创骚赋以来,美人香草遂成为君子忠诚的表现。唐吴竟《乐府题解》云:“《同声歌》,张衡所作也。言妇人自谓得幸充闺房,愿勉供妇职,不离君子……以喻臣子之事君也。”《文选·四愁诗序》云:“……时天下渐弊,(张衡)郁郁不得志,为《四愁诗》,依屈原以美人为君子,以珍宝为仁义,以水深雪雾为小人,思以道术报贻于时君,而惧谗邪,不得以通。”因此《定情赋》中所描述的美人,或许是张衡的托身自喻,张衡所想表达正是对君主的忠诚。

同类推荐
  • 文爱艺全集(全集)

    文爱艺全集(全集)

    这是一本青春流行诗。空灵、隽永、真纯、飘逸且有趣。它以忧郁、迷婉、清新、和谐的美学流动,在众多青年朋友中流行,它似乎是一座用诗建造的青春偶像,或是精神家园中与人共同呼吸的草坪,亲切而顽强地征服他人的心灵并被他人所接受。文爱艺的抒情诗中,柔肠百结、无法申述的情状是魅人的,同样富于魔力的是精致的概括,它通常以结论式的句型作用于人的知解力。闪烁中的肯定,肯定下的闪烁,把概括指向不定性和深邃性,柔和的渊谷和鸟瞰的伟岸同时出现在读者脚下。
  • 品味的记忆

    品味的记忆

    香港著名教授,穿行欧美亚三大洲,在旅游和美食中寻找故乡。郑培凯在台湾生活了二十年,在美国生活了三十年,现在又在香港生活了十五年,何处是他乡,何处是故乡?对他而言,既暧昧又吊诡,既真实又虚幻。这将近一百篇文章,多半是作者过去十年到处游览的经历,以及品尝饮食佳肴,记载各地风土特色。在他乡与美食中,作者在有意无意间寻找着家乡的记忆。
  • 一念之间,美好恰到好处

    一念之间,美好恰到好处

    此书通过优美的文字对经典古诗词进行了新颖且透彻的解读,将古诗词中传递出的人生哲理、人生态度与古典文学和历史故事融会贯通。古时的君子把人生的美好、愿望、理想与抱负都融进了自己的诗词之中,他们的诗词是一道点亮夜色的灯盏,指引着我们追逐的方向。这就是我们心中呼唤的君子情怀,以诗为剑让人间正道成为一座永恒的雕像。
  • 最后一个匈奴(上)

    最后一个匈奴(上)

    这是一部高原的史诗,陕北这块曾经让匈奴民族留下深深足迹的土地上,在二十世纪发生了改天换地的变化。主人公一家三代人,背负着历史的重负繁衍生息,艰难生存。他们见证了黄土高原上人们的坎坷命运,也见证了红色革命的火种在此保存并形成燎原之势的历史。
  • 我的红黑时代

    我的红黑时代

    主要收录季羡林回忆“文化大革命”的文章,以《牛棚杂忆》为主,收录部分涉及该时期经历的回忆性文章,内容涉及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大批斗”“牛棚”生活、一边当门房一边偷偷翻译蜚声世界文坛的印度史诗《罗摩衍那》……这些在今天的读者看来如同天方夜谭、惊心动魄的经历,恰是作者经历了深刻的反思、观察、困惑和期待之后留存下的刻骨铭心记忆。一如作者所言,回忆这段往事,只是希望后来者能从中吸取教训,避免重蹈旧辙。
热门推荐
  • 侯门弃女之妖孽丞相赖上门

    侯门弃女之妖孽丞相赖上门

    新文《首辅娇娘》已开,欢迎跳坑。*一觉醒来,穿越到一个历史上没有的朝代,乔薇无语望天,她是有多倒霉?睡个觉也能赶上穿越大军?还连跳两级,成了两个小包子的娘亲。看着小包子嗷嗷待哺的小眼神,乔薇讲不出一个拒绝的字来。罢了罢了,既来之则安之吧,不就是当个娘吗?她还能当不好了?养包子,发家致富。不为恶,不圣母,人敬我,我敬人,人犯我,虽远必诛。杏林春暖,侯门弃女也能走出个锦绣人生。小剧场之寻亲:“囡囡呐,婶娘可算找到你了!你当年怎么一声不吭地就走了呢?婶娘找你都快找疯了!你还活着真是太好了,跟婶娘回家吧!一个女人赚了那么多银子,在外头多不安全呐!”某花枝招展的妇人,拿着帕子,“伤心欲绝”地说。“你不关心我孩子,倒是先关心我银子,真是好疼我呢!可是我们认识吗,大婶?”乔薇一脸冷漠。小剧场之寻妻:小包子领回一个容颜冷峻的男人:“娘亲,叔叔说他是我爹。”乔薇莞尔一笑:“乖儿子,告诉你爹,要证明自己的身份,应该怎么做?”小包子翻开金册子,一板一眼地说道:“叔叔,如果你真是我爹的话,先背好《乔氏家规》一百条哦!”
  • 娇娇西楼

    娇娇西楼

    文案一:一朝穿越回到架空朝代——高龙国,且看李娇娇如何上演年度史上最催人泪下的古代生存大戏。突如其来的结婚诏书,三番五次的深情告白,稀里糊涂的中毒昏迷,阴差阳错的情愫暗生......真真假假,虚虚实实,风起云涌的皇位之争下深埋着多少往事阴谋?刻骨铭心的一段感情里又包含了多少虚情假意?李娇娇最后总算确认了一件事情——那就是沈珏利用自己,从没有爱过她,对自己只是逢场作戏而已。但为何十年期限终了时,李娇娇心如死灰想要回到现代却未能如愿以偿?去问那个正在大齐新帝沈西楼被窝里撒娇卖萌,喜滋滋坐上了国母之位的口是心非的女人吧!文案二:一别经年,再见时她扬言要拆了他的后宫六院,他的贴身太监小声嘟囔,“嗨,那就是个摆设……”后来她才知道这个男人这些年为了自己没碰过任何一个女人。从前她惹了麻烦,他瞒着她悄悄给她摆平;现在她喜欢鸢尾,整个皇宫从此再没有别的花;满朝上下都知道当今圣上英年有为,说一不二,平复了山河,整顿了旧制,这天下就没有他搞不定的事。却没见过私下里,在面对某泼皮小女子的无理取闹,打滚撒娇时,他也只有温声慢语轻哄的份。
  • 重生之锦绣凰归

    重生之锦绣凰归

    谢谨画其人,肤白貌美,大胸,长腿,上马张弓,下马理家,称得上是皇城一枝花,可惜上辈子眼瞎心盲做了人继妻,帮着人上位,赚钱,救命,养孩子,样样都干,结果夫君成了皇帝,皇后不是她,落的断筋毁容乱刀分尸的凄惨下场。重来一次,谢谨画还是肤白貌美大胸长腿,只是这一次,她要做一个安静的美女子,绝不再为她人做嫁衣,顺便将上辈子的仇痛快的报了。再顺便,将上辈子错过的人勾入怀中。男主:我比你小三岁,咱们不太相配。女主:我知道你自卑,没关系,日久生情,日子长了就习惯了,我不嫌弃你年少。男主:......--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造士

    造士

    大学毕业分配到某中学任教的青年教师辛怀玉面对校内外纷纷扰扰的世俗生活始终执守教育信念,不为所动,最终成为一名受人敬重的人民教师的曲折人生经历。
  • 仙路攀登

    仙路攀登

    长生不老!超脱天地!万劫不磨!所谓修仙,便是一条不断升华生命,不停向上攀登的道途。在这条道路上,充满了崎岖坎坷。既无终南捷径,也无方便之门。唯有一步一脚印,一步一攀登,不断向前迈步,方能超脱彼岸。
  • 椋川之笑

    椋川之笑

    世界上只有一个真理,便是忠于人生,并且爱他。施椋川暴躁易怒,家世显赫,是云城一中人人都不敢惹小霸王,众人怕他惧他,又忍不住偷偷仰慕他。直到有一天,他褪去了一身的刺,眉眼温柔又专注的抱她。众人恍然明白,施椋川只有一个真理,便是忠于她,并且爱她。
  • 影响中国历史的100位历史名人

    影响中国历史的100位历史名人

    中国历史长如江河、浩如烟海,历史人物更是林林总总,数不胜数。如一代枭雄曹操;神算子诸葛亮;精忠报国的岳飞……每一个历史人物的背后都蕴藏着一段扣人心弦的传奇故事。本书《影响中国历史的100位历史名人》点击历史人物100位,助你收获超凡智慧。
  • 易经之释龙指归

    易经之释龙指归

    传说“江山一统”的王气被张若手持秦惠文王宝剑压制在成都某个地方。东汉初年蜀地道家能人纷涌出现,都想将这道王气纳入自己家族,以此希望获得一统江山帝王伟业。如何将秦王宝剑拔出?如何获得这道王气?各方人士展开了争夺、联手,再争夺.......
  • 风云雷电

    风云雷电

    本书梁羽生武侠小说“天骄系列”中的最后一部。讲述了南宋后期以风、云、雷、电为首的少年英雄反抗外族的故事。宋、金时期,武林之中英雄辈出,一班青年侠士名声鹊起。其中尤以“风、云、雷、电”四人最为著名。“风”是黑旋风风天扬;“云”是云中燕;“雷”是指水浒英雄凌振的后人“轰天雷”凌铁威;“电”是指来自江南大侠耿照之子“耿电”。本作讲述的正是以四位少年侠士行侠仗义,抗金抗蒙血腥侵略的英雄事迹。
  • 东野圭吾严选TOP10合集

    东野圭吾严选TOP10合集

    读完这些书,才有资格谈东野圭吾!哪些东野圭吾的作品,值得首先阅读?本集收录了最广泛认可的东野TOP10作品,包含:《秘密》、《白夜行》、《解忧杂货店》、《黎明之街》、《嫌疑人X的献身》、《恶意》、《新参者》、《放学后》、《红手指》、《谁杀了她》,让你不再错失最精华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