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292600000009

第9章 三副对联

三副对联:两副同写吴宓一联,书者萧之亮、萧娴二前辈;一副写吴中蕃一联,书者谢孝思前辈。

一九七三年夏,在涂月僧前辈处借到两种难得一见的老书:《吴宓诗集》和陈衍《近代诗抄》,都是大部头,像四块砖,吴集一块,诗抄三块。耐着性子啃了,觉得诗抄太贪多,吴集看中了一联。吴集后附吴芳吉《白屋诗稿》,实际是两本诗集合册。用这种形式为亡友出书,绝无仅有。吴宓先生一生行事,又厚道又天真,这种小事也体现出来。

我喜欢的那联诗是:“造人时势原无据,慰我生涯幸有书。”上句只是陪衬,要的是下句。尤其这个“慰”字最惬予怀,真觉熨帖到了心灵。上句末字原文作“定”,即守则、定数,我觉得如用“据”,凭据、字据,似乎更到位一些,写时就径自改了。反正是自用,并不想伪称原文如此。定也罢据也罢,都与我无涉,有书就行。

读吴诗的那段时间,某日去白沙巷访学弟黎晓三,恰逢萧之亮先生在作画,趁机求他写了这副对联。这是一位特立独行的倔强老先生,遵义人,生于一九一一年。青年时代负笈旧京,学成后去上海,成为左联话剧活动的战士,终生服膺两个人:鲁迅和毛泽东。后因反感左联种种关门主义、宗派主义做法,大吵一架,拂袖而去。回到贵阳,组建“沙驼剧社”,开拓山城进步话剧活动。但我识荆时,早已绚烂之极归于平淡,他只是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图书管理员,而以诗书画印“四绝”为界内称道了。不久前召开纪念他百岁诞辰和画册出版座谈会,原贵州省话剧团团长王呐先生发言说:他五八年入黔,在贵州搞了几十年话剧,从不知道有萧之亮其人。直到几年前审阅贵州戏剧志稿,才知道眼皮下竟有这样一位话剧运动先行者级别的人物,不禁惊诧感叹。

我与萧先生接触不多,但印象鲜明。他虽然像别的老先生一样画花鸟、刻印章,却还是当年文艺战士的气概。有一次画友雅集,几位画家合作了一幅花鸟。萧先生端详一通,提笔道:这块石头是水泥做的,一碰就碎,我来给它加点钢筋。加完掷笔曰:这下就有硬度了!晓三在座谈会上说了件旧事:一次去半长庐看萧先生,见他在生气。一问,原来是刚在单位接待了两个北京来的外调人员,询问他有关左联的情况。当时这种外调活动极多,都是带着“既定方针”前来,软硬兼施,逼你做伪证。谁知萧先生不就范,一语惊四座:“有一天来了一位年轻漂亮的女子,求我给她写个剧本,我就给她写了《一件小棉袄》。后来才知道,她就是敬爱的江青同志。”外调者的来意,大约是搜求打周扬的材料,一听是这个,气得跳起来,说这是诬蔑敬爱的江青同志。萧先生把头上的帽子抓起来掷到地下,大声说:“我这顶帽子早该揭掉了!”不睬来人,扬长而去。萧先生向晓三说罢这事,得意道:“我在北京搞学生运动,那些人高马大的警察我都不怕,会怕你?!”话剧《一件小棉袄》是萧先生的代表作,在上海公演时很轰动。而所谓“帽子”,则指他因自动脱离左联,被诬为“叛徒”。一九八七年生病,执意自己医治,不相信医生的诊断。老朋友们再三劝说,他断然道:我的身体我有把握!后竟延误至于不起。得年仅七十,他本该再活许多年。那次我与晓三带着对联去半长庐补印,见他精神健旺,声音洪亮,对他说:萧先生,老杜的“丹青不知老将至”最适合您刻闲章了。他说:要刻的。前几天得到新出的大画册,果然刻了。

前几天观看萧先生作品展,其艺术成就,依我的孔见是:行书第一,以下是花鸟、诗、印。他的行书恰如其人,老辣刚劲中透出一股倔强之气。尤其那些题画小行书,非常精彩,很想一一拍照剪裁,印成一册专集。

再书此联的女书豪萧娴先生,贵阳人,生于一九〇二年,髫龄随父亲出黔,抗战时期流寓粤港等地,后定居南京,直至一九九七年辞世。她少年即以书法神童名动粤海,康有为见到她写的金文,题诗盛赞。在香港鬻字,于右任等为订润格,益加声名远播。我很早就听前辈老先生们说过她许多逸闻,以为是早已作古之人,没想到后来竟及亲见。一九八三年,南京电视台为她拍摄专题《大笔豪情》,摄制组随她重寻平生屐痕。父母之邦是少不了的,于是在金秋时节回到暌别半个多世纪的贵阳。市委夏页文书记是一位有文化的老革命,向来尊敬老艺术家,熟知萧老行状,对接待工作十分重视。他把这任务交给我们文联,强调“老人家打个喷嚏(指感冒先兆)都不行!”萧老抵筑后,他设宴为萧老接风,一桌十人,除了萧老和接待组组长廖公弦,其余八人都是省级黔籍老干部。老同志们还陪萧老在旋转塔观看市容夜景。萧老一共三次还乡。这是第一次,除拍摄专题片,还举办了盛大的个展。第二次是决定捐赠一百零一幅书法作品给故乡人民,吴志刚副市长专赴南京接来老人。举行了正式的接受仪式,双方宣读捐赠书和答谢书,李万禄市委书记承诺三事:建萧娴先生书法陈列馆,出版萧老书法集,编写出版《萧娴传》。会后,多人陪萧老亲自选定馆址。萧老兴致很高,登援古建筑大楼梯也不示弱。比较几处后,选定贵阳标志性文物甲秀楼景区内的古建筑翠微阁。第三次是亲临陈列馆(匾额是启功先生书写)开幕暨翠微园开放典礼,刘也强市长直接安排接待工作。开幕场面十分热闹,舞狮踩跷,鼓乐喧天,一片节日气氛。当时萧老腿脚已不太利索,坐轮椅观看。离去时坐进汽车,老人忽然说: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要回去喽!依依之情可掬。年余后,萧老在南京去世,享年九十五岁。故乡人就是以这个火热场面,作别这位年高德劭的乡贤。故乡对萧老的三项承诺,都一一完成。捐赠作品的交付,却因身边人士的猜疑,很经历了些波折。当然这是后话了。

萧老三次回故乡,我都参加了接待工作。刚到一两天,在花溪黄金甬道拍镜头。萧老和摄像师走在前面,我们远远跟着。天高云淡,窄窄的法国梧桐夹道,被阳光染成一条金晕朦胧的隧洞,满铺一路的落叶,在脚下脆脆响。左边是小山,右边是河,深蓝水面浮着散漫的金叶。萧老白发黄裳的矮小背影,就在这条金晕胡同里彳亍前行。后来这画面成了《大笔豪情》的片头。

一次在黔灵山休息室闲谈,因次日要经安顺去黄果树瀑布,我记起那位画蜡画像变魔术的苗女杨金秀,就向南京客人们讲述当年采访她的情景。萧老靠在沙发上,闭着眼似睡非睡,忽然睁眼道:去看看。说实话,这正是我的隐秘愿望:让两位年龄悬殊、距离遥远、却同样身怀绝技的贵州女性见一次面,会是很有意思的事。我立刻打电话请老友周青明安排。萧老本想去梅家庄杨家,但路况不好,又费时间,改为接杨金秀到黄果树宾馆见面。见面后,杨金秀当众表演,画了一根丈余长的直线,不用尺不折痕,凭手从两端起画,到中间衔接,无毫厘之差。接着画了些花草枝蔓、蝴蝶鱼形的局部,放下蜡刀说,画蜡费时间,萧老看看怎么回事就是了;带来一块画好的,送给萧老做“意念”。我问南京俞律先生观感,他说:“神乎其技!”我很得意这项活动的成功,后来写了一篇《高山飞瀑的女儿》,发表在人民日报《大地》副刊,纪念这次见面。后来萧老谢世,有一位女学生的悼念文字中说,萧老把那张杨金秀蜡画挂在床边,并且向他们说:我不如她。我读到这段话,非常诧异和感动。

萧娴先生书法成就很大,但最令我赞叹的,是那一份宠辱不惊、安详自在的尊严。常说的“不卑不亢”,尚带有意为之痕迹,不足形容真正的淡泊宁静。再就是她写起大字来,那股“心中有我,眼底无他”的豪情。她有一副对联就写的这八个字。在贵阳的照片,有一张正捕捉到她写完最后笔画,大笔随余势高高扬起的瞬间。

几年后读吴中蕃诗集,又喜欢上一副联语:“莺闲常选树,鱼旷不吞钩。”就求谢孝思前辈写了。吴中蕃字滋大,明末清初时人。参加过南明永历政权的反清复明活动,曾授重庆知府职。永历失败后,回到贵州。后来吴三桂在云南谋划反清,派专使邀了他去。去后察觉吴是借复明大旗笼络人才,为他实现皇帝梦,就佯狂摔砚,回到贵阳,隐居于南郊芦荻寨。诗作有《敝帚集》《断砚草》等。《桃花扇》作者孔尚任在北京偶然读到吴诗,大为震惊,在《敝帚集》序文里承认,过去以为贵州这样边僻之地根本没有诗人,现在见到这样足以同江南中原名家相抗衡的优秀诗人,才恍悟不是没有,而是不知。其实,同样优秀甚至更加优秀的诗人,贵州还有不少,但总是难被通都大邑、权势话语所知闻,甚至故意视而不见。这副联语写于隐居芦荻寨时期,借景物寄托心境。心无挂碍,任我游止;身无贪欲,钩饵何施?

谢孝思先生也是贵阳人,生于一九〇五年。平生遇两位恩师:人生之师黄齐生和艺术之师吕凤子。卢沟桥事变后,他以达德学校校长身份,发起和组织教育界爱国救亡活动,还典当老宅资助黄齐生先生赴延安考察,屡受国民党地方当局威胁迫害。后吕凤子先生在四川璧山创办正则艺专,召他前去协助。抗战胜利后,随国立社会教育学院迁至苏州。新中国成立初期,他在政协工作,联合地方人士呼吁保护并修复苏州园林。这一卓见,受到华东军政委员会领导的重视,付诸实施。他出任市文化局局长兼园林修复委员会主任,主持这项工作。当时的苏州园林,迭经连年战乱,已毁坏殆尽,有的名园成了军马厩。他根据自己对园林艺术的研究思考,依靠专家和匠师的集体智慧,采取搜集零散旧件集中使用的办法,以留园为试点,三年间修整恢复著名园林和名胜三十多处,继而建立专业化保护管理体制。苏州园林以此起死回生,凤凰涅槃,最终荣膺人类文化遗产。改革开放后,在全国性的城市西化风中,苏州也出现了旧貌要为新颜让路的动向。谢老忧心如焚,不断呼吁,不遗余力。甚至多位老友私下劝他:你已尽了人事,当止则止罢。但他不屈不挠,最后竟以类似间谍片的情节,上达天听,终得部分解决。在苏州园林列入人类文化遗产后,作家陆文夫曾说:这当然值得庆贺,但如果我们少犯了些错误,现在列入名录的应当不仅是苏州园林,而是整座苏州城。

谢老享年百又四岁。最后几年,苏州市给了他最好的医疗生活条件。祝贺他百岁大寿时,《姑苏晚报》连续三天连载长文,介绍谢老生平。文中说,苏州建城两千多年,有两位外地人士对古城贡献巨大,一位是阖闾时代的伍子胥,一位是共和国时代的谢孝思。听说苏州市政协还编了一本书叫《一个人与一座城市》,说的就是谢老和苏州的情分渊源。

谢老对苏州和贵州都有故乡情结。他不惮劳累,两次组织苏筑书画联展,亲率亲陪,向苏州艺术家赞美贵州山水,向贵州艺术家赞美苏州园林,都是如数家珍。苏州朋友说,谢老有两句永远不变的开场白:“贵州是我的故乡,苏州是我的第二故乡,两个故乡我都爱。要问哪个故乡更美,我说两个都美,春兰秋菊,各有佳色。”我能证明此非夸张。

夫人刘叔华先生也是一位画家,出自吕凤子、潘天寿大师门下。她爱竹入迷,自号竹痴。她的墨竹,笔墨、境界均不逊古贤。诗也作得很好,颇得“触景生情,因事起意,眼前景,口头语,自能沁人心脾,耐人咀嚼”(《瓯北诗话》)之致。二老志趣相投,伉俪情深。出则同观名山大山,归则共莳小园花木,对案则同画互题,五十年如一日,是人们艳羡的神仙伴侣。惜刘老先谢老数年仙逝。

谢老是一位非常可爱的老先生,开朗旷达,风趣平易,我辈“乡后学”们都乐意见到他。矮小清癯,步履轻捷,三十年间,总是一点不见老。乡后辈们见他惊喜:“谢老还是这样仙健,一点没变!”谢老笑道:“是的。没有进步。”他有两句口头禅:“好极了!”“我很快活!”心境如此,能不高寿?

我曾给自己拟过一个课题:黔人的“山民性格”。本文写到的三位前辈,都是理想的研究对象。

※※

附记:最近为拍附图照片,清找字画,发现书友四川刘云泉先生、贵州黄济云先生都应我之请,写过吴宓那联诗句,因未付装裱,写此文时没想起来。

同类推荐
  • 半亩荷塘留清梦

    半亩荷塘留清梦

    《半亩荷塘留清梦》收录了朱自清先生的46篇经典散文。这些散文在内容上或是写亲友间的交往、家庭里的琐事,或是写真实的见闻和感受,或是发表真实的议论,虽然题材上较为狭窄,但是思想内涵极为丰富,包含了作者对社会与时事的思索以及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半亩荷塘留清梦》中作品构思精巧,文笔秀丽,语言质朴,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作者的创作面貌,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和可读性。
  • 悲伤的迪尔德丽

    悲伤的迪尔德丽

    《悲伤的迪尔德丽》是约翰·米林顿·辛格和叶芝共同完成的著名爱情悲剧。它改编自爱尔兰神话中迪尔德丽和康纳尔王的传说。迪尔德丽出生时,便有预言说,她会出落为美人,有卷曲的黄色发辫和迷人的灰绿色眼睛,但国王和领主们会为她发动战争……迪尔德丽长大后,康纳尔王要娶她做王后,但她却有了情人纳西。于是,康纳尔王派兵杀死了纳西三兄弟。最后,迪尔德丽在他们的坟前自刎而亡。此剧是一部辛格生前未完成的三幕悲剧,后来由叶芝和辛格的遗孀莫莉·奥尔古德继续完成。
  • 你不爱自己,谁来爱你

    你不爱自己,谁来爱你

    这是一本关于爱的散文诗歌集,作者兰心以其亲身经历,抒写着爱的自我修复与救赎、安全感来自我们自身、打开心,让爱进门、那些美好的际遇、你不爱自己,谁来爱你等诗情画意的美文,既是散发着《爱的正能量》的心灵鸡汤,又是《心宽如海》的温暖沐浴。常年旅居海外的作者,更添一份《问佛》《修一颗温暖有爱的心》的感恩之心。而对爱情、幸福的解读,成为帮助年轻人选择生活的实用指导。
  • 塔木德

    塔木德

    本书是对塔木德的选编,选编内容为对人生有帮助的部分,剔除了宗教味比较重和宿命迷信部分。是不错的人生指南。
  • 谜一样的孩子

    谜一样的孩子

    “科伦拜恩枪击案”中13名师生被枪杀,并有24人受伤。随后,持枪者埃里克·哈里斯和迪伦·克莱伯德饮弹自杀。案发后的20年里,迪伦的母亲苏珊一直生活在那一天所带来的难以言喻的哀伤和痛苦中。她深爱的、精心养育的儿子做出了如此惨绝人寰的事情,而作为母亲,她居然对儿子的不对劲儿毫无察觉。她错过了哪些本可以察觉的征兆?她本来可以采取什么行动,来避免悲剧的发生?案件发生后的每一天,苏珊都在苦苦追寻着这些问题的答案。书中,她毫不掩饰、开诚布公地记录了自己是如何一步步接受这不可思议的现实的。她将自己的日记、迪伦留下的录像和文字,以及无数与精神方面专家的面谈资料整理后,和盘托出,呈现于世。她希望个人的顿悟和诠释能够帮助更多的家庭在孩子遇到困境时予以识别和及时干预。
热门推荐
  • 夷坚志全集

    夷坚志全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猎龙师的黄昏

    猎龙师的黄昏

    猎龙师出山,但是天下真的有龙么?权谋算尽,一个小小猎龙师何以登堂入室,身居庙堂?二十年前,深宫之中,失踪的婴儿,被送向何方?
  • 我是天下第三宗师

    我是天下第三宗师

    “首单免费,你将无偿获得高级筑体丹一枚。”“你完成了首次消费,奖励神级武道身法一部。”“年关将至,开启年终大促,你将以白菜价购入神器、功法。”……罗澈穿越到玄土世界,脑子里多了个系统,各种福利根本停不下来。嗯,这里的每个人,都为了变成宗师级的破玄师而拼尽全力,为什么我觉得还挺容易的呢?……看着被打爆的大boss,罗澈嬉皮笑脸地说:“别灰心,输给我不丢脸,毕竟我是天下第三。”“那……前两位是谁?”“空缺。”
  • 一床旧梦

    一床旧梦

    佳禾从梦中醒来,发现身边躺着一个女人。有一刻她以为自己没有醒,自从用了这架明代黄花梨拔步床之后,她就常常做一些奇怪的梦,梦中一切清晰得如同真实,醒来再回想,又记不得了,只记得是怪诞的,与真实根本搭不上边。佳禾略动了一下,发现女人一条手臂正搭在自己腰间的被子上,这表示什么呢,自己醒来看见女人?还是梦到了女人?她又闭上眼,居然发花痴了,还成了同性恋。心里觉得好笑,男朋友萧鹤驻外三个月了,自己白天上班,寂寞的晚上经常上网到后半夜,也许过于疲劳了吧,才会产生幻觉。
  • 暗流之门

    暗流之门

    我到底想写什么呢?大概是众生相吧,所以到底谁是主角也不是太重要。得到穿越之门的人们肯定不能再安于贫穷和半开化状态,但却也会在懵懂的野蛮碰撞中走出自己的畸形道路。是的,他们的文明将如同曲柳怪松。
  • 雪球专刊第077期:业绩为王

    雪球专刊第077期:业绩为王

    六月底七月初的股灾正在慢慢远去,灾后买什么股票才靠谱显得尤为重要。股灾之后,业绩为王。随着2800多家上市公司陆续披露中报,上市公司的业绩重新受到投资者的重视。如何选择业绩好,成长性强的股票?如何才能坚定信心,长期持有优质股,并获得丰厚回报?本期《雪球专刊》或许能为你提供部分答案。
  • 曾有你的心动

    曾有你的心动

    她是望族孤女,为了家族基业,妥协付出。他是名门之后,无欲无求的服从命令是他的天职。一纸婚约,两本证件,套牢了他们,也绑紧了两个家族。她心思纯洁,即使遭受背叛,依然坚信世间一切皆美好。他自有他梦中的濯清涟,却愿助她完成使命。他和她,抵抗着相爱,各持顽强,殊不知彼此就像两只刺猬。想要依靠,却刺痛了彼此,想要拥抱,却伤害了对方。在漫长的时光中,他们还是融入了彼此的骨血;当期限一到,站在天秤的两端,才发现这才是他们这一生最难承受的疼痛……【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混元八景真经

    混元八景真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可爱的中国

    可爱的中国

    本书收录了方志敏烈士狱中完成的作品:《方志敏自述》《可爱的中国》《死》《清贫》《狱中纪实》《我从事革命斗争的略述》《在狱致全体同志书》《遗信》《记胡海、娄梦侠、谢名仁三同志的死》等。作者文中洋溢着为国为民献身的爱国思想和爱国热情,表现出一个共产党员英勇无畏、视死如归的精神和意志。
  • 与校痞同居的日子

    与校痞同居的日子

    他是我的男神,我第一眼看到便认定的男人,他却说别爱上我,我对你没有任何男女之情,只限于妹妹,仅此而已。什么?妹妹?该死的,我才不要妹妹……我说:“郁神殿,两年之内我一定会让你爱上我!”但他却说:“呵呵,做梦!”为了这个目标我使出浑身解数,然而他却无动于衷,最终我陷入绝望,冲他嘶吼:“可是既然不爱我,为什么要呵护我、保护我、爱护我?”但他却说“我明确地告诉自己要远离你,但是……我的心却早已爱上了你!”--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