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2600000003

第3章 成功之道 (3)

1914年郭沫若赴日本留学。为了考取官费学校,他除了努力学习日文之外,还“拼命地补习科学”,“考入高等之后,科学方面是高等数学,如解析几何、高等代数、微分、积分,以及物理、化学、动植物学的讲习和实验”。在高等学校三年毕业之后,升入九州帝国大学的医科,学习了解剖学、组织学、生理学、医化学、病理学、药物学、细菌学、精神病理学等基础学问,还学习了内外儿妇、皮肤花柳、耳鼻咽喉、眼科齿科,乃至卫生学、法医学等临床学问。郭沫若“在医科开始的两年很感觉兴趣,那时所学的可以说是纯粹的自然科学,人体的秘密在眼前和手底开发了”。他“自己解剖过八个尸体,也观察过无数片的显微镜片”,进行过细菌实习、医化学和生理实习这些“引人入胜的东西”。1923年在日本九州帝国大学毕业,取得了医学士学位。

然而,郭沫若“虽然大学是毕了业,也得了医学士的学位”,但因17岁时重伤寒所带来的生理上的限制,两耳重听这种“耳朵的毛病限制”,使他“不能掌握听诊器,辨别微妙的心音和肺音的各种差别”,“医道学而未成”,他“不曾行过医”,“也没有意思行医”。 但事实上,这段学医经历,并非如郭沫若自己所说的“走错了路”,正如他后来所言,“虽然我并没有行医,也没有继续研究医学,我却懂得了近代的科学研究方法。在科学方法之外,我也接近了近代的文学、哲学和社会科学。尤其辩证唯物论给了我精神上的启蒙,我从学习着使用这个钥匙,才认真把人生和学问上的无门关参破了。”

在日本实验医学传统的熏陶下,学医阶段所掌握的这些科学知识为郭沫若日后翻译《生命之科学》这部科学巨著打下了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郭沫若自己也说“虽然我并没有行医,但我觉得我的医学知识比文学知识更有根底。” “我并不失悔我学错了医。我学过医,使我知道了人体和生物的秘密。我学过医,使我知道了近代科学方法的门径。这些,对于我从事文艺写作,学术研究,乃至政治活动,也不能说是毫无裨补。”对他从事翻译也何尝不是如此呢?

郭沫若在《生命之科学》译者弁言中指出,《生命之科学》“原作者之志趣是想把生物学和与生物学有关联的各种近代的智识作一综合化。但这个综合化是以大众化为其目标,以文学化为其手段的。”“这部书在科学智识上的渊博与正确,在文字构成上的流丽与巧妙,是从来以大众为对象的科学书籍所罕见。译者自己是专门研究过近代医学的人,同时对于文学也有莫大的嗜好,所以便起了这个野心,以一人的力量来这译这部巨制。”

同样,郭沫若翻译《美术考古学发现史》《隋唐燕乐调研究》《艺术作品的真实性》等著作,也得益于考古学研究的知识准备。在《美术考古学发现史》译者序中,郭沫若提道去年(1930年)年初我在研究中国的古代社会的时候,我感觉到要处理这个问题,关于考古学上的准备智识是不可缺少,我便选读了这部书。但我所谈的是日本滨田青陵博士的译本。滨田博士是斯道的专家,他所移译的书我相信一定是很有价值。结果和所预期的相符,我由这部书得到的教益真是不少,适逢其会我从前的一位友人新开了一家书铺,他写信来要我的稿件,我便起心翻译这部书。

二十年留学流亡生活:郭沫若翻译的经济动因

1914年,郭沫若抱着学本领报效国家的宏伟志愿踏上了赴日本留学的漫漫长路。出发时长兄给他的钱只能满足半年的需要。郭沫若为了能够在半年之内考取官费学校,不得不拼命学习。半年后,郭沫若如愿以偿,通过了日本第一高等学校特设预科第三部的入学考试,开始了正式的留日学习生活。留学期间,与安娜相识,有了自己的家庭。养家糊口便成了学习之外的又一重担。1917年8月,在第一个儿子要出生之前,“为面包问题所迫”,“曾向泰戈尔求过点物质的帮助”,他从泰戈尔等英译本《新月集》《园丁集》《吉檀伽利》三部诗集里选译的作品,辑了一部《太戈尔诗选》,用英汉对照,并加解释,“想寄回上海来卖点钱”,写信向国内的两大书店——商务印书馆和中华书局求售,但郭沫若当时“在中国没有人知道固不用说,就是太戈尔也是没有人知道的。因此在两家大书店的门上碰了钉子。”1918年暑假,他又译了一部《海涅诗选》,同样没有得到任何回应。

1918年9月,郭沫若携妻带幼从冈山到福冈时,从驻东京的留学生管理处预支来的八、九两个月的96元官费,在支出了搬家费、旅费和8月份一家人的生活费用以后,已经所剩无几了。去办理入学手续时,郭沫若手头只剩下因重新调整留学生的官费而增加的24元补贴和长兄郭开文特意从北京汇来恭贺入学的70元。然而,第一学期的学费就得交纳40元,还必须购买价格昂贵的医学教科书和德文原版参考书。每月的房租加上一家三口的生活费用支出,像一副沉重的担子压在郭沫若身上,使得他喘不过气来。到福冈时,家庭经济上的极端拮据每每使他窘态百出,就连一部分学习上必不可缺的参考书也被他好几次典当又赎回。郭沫若当时的生活窘境可见一斑。

1920年3月次子博生出生后,郭沫若一家四口都靠郭沫若的助学金过活,经常买五分钱烤红薯当“全家的中饭”,只有逢到“临时有了稿费收入或者刚刚领回助学金”,才偶尔“从箱崎车站买回一种叫‘驿便当’的饭盒”,那就算“一顿佳肴盛餐”了。郭沫若虽然常常向家乡的父母求助,然而乐山的老家本来就不很富裕,即使尽了最大的努力,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郭沫若的贫困生活,因此,依靠写作和翻译赚取稿费以维持生计,便成了此时郭沫若从事翻译活动的动因之一。

1923年4月,郭沫若拿到医学士学位后携家人起程回国。因拒绝了重庆一家英国人办的医院的高薪聘请,带着家人到上海后一直没有固定的职业。后来郭沫若被指派为学艺社的人所创办的私立大学筹备委员会成员,并预定为该大学的未来教授。因学校未开学而闲着的郭沫若为了维持一家人的生活,决心翻译《资本论》。他定了一个五年译完的计划,要求商务印书馆出版,希望在翻译期间由商务印书馆每月供给他若干生活费。这个想法得到了学艺社的朋友们的赞成,然而,在商务印书馆的编审会上却没有得到通过。这样一来,计划也就只好是计划了。

翻译《资本论》的计划既归失败,郭沫若开始向商务印书馆卖稿,过着卖文的生活。除了创作之外,他陆续地卖了不少译文,屠格涅夫的《新时代》、河上肇的《社会组织与社会革命》、霍普特曼的《异端》、约翰?沁孤的戏曲集、高尔斯华绥的《争斗》等都是在这前后一二年间先先后后化成了面包。

1924年4月,郭沫若为了解生活上的燃眉之急,开始翻译《社会组织与社会革命》。他“埋头五十多天,从清晨工作到深夜,终于译完了全书。他将这部20万字的译稿寄给了商务印书馆。谁知出版商只答应出书后抽版税,不同意预支稿酬,靠译书解燃眉之急的想法落空了。郭沫若只得将日文原书送到当铺,当了五毛钱,救了一次急”

我现在深觉得曾经做过一次卖笑生涯的人真正是不容易改邪归正的呢。在日本住了半年以上,除译书糊口而外,偶尔瘾发,前前后后也做过将近二三十万字的文章。郭沫若:《〈小品三章〉序》,《郭沫若集外序跋集》。

郭沫若在《孤鸿——致成仿吾的一封信》中说:“穷得没办法了,做小说没有心绪,而且也没有时间。我只好把这剩下的一本《新的一代》的德译本来翻译。我从七月初头译起,译到昨天晚上才译完了,整整译了四十天。”

郭沫若流亡日本期间,起初有创造社的资助,经济上还算过得去,但到了1929年2月,由于创造社被封闭,该社每月供给的一百元生活费从此断绝。他为了“顾及到生活”,“对于古代的研究不能再专搞下去了”,不得不将“力量又移到了别种文字的写作和翻译”上来。

1931年8月,所译小说《战争与和平》第一分册(上)由上海文艺书局出版。郭沫若当时“生活十分窘促,上海的一家书店托人向我交涉,要我翻译这部书,我主要的为要解决生活,也就答应了”。由于“书店要急于出版,我是边译边寄,书店也就是边印边出”。待“译到了将近一半的光景,书店因为营业困难,不能继续出版”,“就把译笔停止了下来”。

结语

“翻译工作很重要而且很费力”,不是仅仅懂一点外文,会使用词典就能够胜任的。那些带有投机性质的译书家们,“只看书名可受社会的欢迎,便急急忙忙抱着一本字典死翻,买本新书来译。有的连字意的针对从字典上也还甄别不出来,这如何能期望他们译得不错呢?”他们顶多是一些靠翻译来获取名利的译士罢了。

郭沫若曾向翻译界推荐过苏联的翻译经验:“苏联译一首中国诗时,懂得中文的人先把意思译出来,然后再让懂得诗的人把它加以诗化。一首诗的翻译分两步走,固然可以完成好,而文学家兼翻译家的郭沫若则把这两道工序一人一次完成了。作为20世纪中国文学与文化殿堂里的巨匠,郭沫若东西方文化视野之开阔,古今中外学识之渊博,精通外文语种之多,翻译成就之伟大,是现代文学家、翻译家难以比肩的。

同类推荐
  • 生存,并不是苟活:鲁迅传

    生存,并不是苟活:鲁迅传

    鲁迅在中国现代文学史、思想史上拥有独一无二的地位。毛泽东说:鲁迅为“中国的第一等圣人”、“现代中国的圣人”,“我算贤人,是圣人的学生”。本书记录了一个同学、同事、终身挚友眼中的鲁迅。许寿裳于日本留学期间与鲁迅相识,并结为终身挚友。鲁迅去世后,他多次撰写回忆文章,内容翔实,感情深挚,文笔淳厚。许寿裳笔下的鲁迅,不是神,而是人,是和我们一样的普通人;但另一方面,他和我们大多数人所习惯的人是不一样的,是一个特别的人,因为特别所以稀少,因为稀少所以我们需要鲁迅。许寿裳是最能理解鲁迅的同时代人,鲁迅的伴侣许广平在给许寿裳的信中说:“回忆之文,非师莫属!”
  • 千古英雄

    千古英雄

    郑成功既是一个顶级英雄,又是一个完人。他不但文武双全而且品德高尚,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难得的人物。郑成功最突出的是忠君爱国,在国难当头时他挺身而出,力挽狂辛阑;劝降面前,他大义凛然,铁骨铮铮,是中国人民族气节的典范。占领金门、厦门后,他不是偏安一隅,而是挥师北上抗清复明,志在中兴,可见他对国对人民的忠心。更可贵的是,收复台湾时,危难之际,他身先士卒,导航在前,不愧是顶天立地的英雄。他既有雄心壮志,又善于隐忍磨砺,十年生聚,卧薪尝胆,枕戈泣血十六年终于收复了台清。更难得的是他既是大将,又是模范丈夫,家庭和睦,夫妻恩爱。他还是个孝子,是个忠孝两全的人。他既指挥作战,又体恤下士。他是一个最关爱兵士的将领。
  • 生命的画卷

    生命的画卷

    父亲,母亲,水乡青草育童年,消逝,我的母校,出了象牙之塔——关于前国立艺术专科学校的回忆和掌故,歧途,忆初恋,家贫,个人奋斗,误入艺途等等。
  • 中国古代宦官传

    中国古代宦官传

    宦官是中国古代专供皇帝、君主及其家族役使的官员。先秦和西汉时期并非全是阉人。自东汉开始,则全为被阉割后失去性能力而成为不男不女的中性人。又称寺人、阉(奄)人、阉官、宦者、中官、内官、内臣、内侍、内监等。中国封建社会里皇宫中专用宦官侍奉皇帝及其家族的制度。它是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特有产物。历史上多次发生宦官专权、干预朝政,对中国封建社会政治有重要影响。《中国古代宦官传》本书讲述了“秦朝宦官赵高、东汉宦官张让、唐代宦官李辅国”等等一些宦官的故事。
  • 大家风貌:潘耀明说文化名人

    大家风貌:潘耀明说文化名人

    本书作者潘耀明受著名国学大家曹聚仁先生的影响,从事当代中国作家的研究。他曾在20世纪80年代初,率先对沈从文、巴金、叶圣陶、艾青、王蒙等几十位当代著名作家进行访问和评介,记叙他们在“文革”中的经历,以及 “文革”结束后的生活及创作情况。本书的相关文章,极具史料价值。此外本书还涉及白先勇、陈映真、聂华苓等港台及海外作家,全面展示了中国文坛的大家风貌。
热门推荐
  • 倾国倾城小仙官

    倾国倾城小仙官

    朱雀宫前,咏毓一身红衣似火。白玉阶梯上群臣跪拜,高呼:“参见女君。”她潋滟一笑。
  • 打造毕加索

    打造毕加索

    她是普通的法国留学生,是从不不去美术馆的艺术小白。一个偶然的经历,她接触到一个全新的行业。全新的生活,像是童年所期待的那样穿着礼服出入宴会。然而繁华背后的勾心斗角,教会了她真正的成长。只是,在这觥筹交错间她是否还保持那份初心......
  • 火影之鬼面

    火影之鬼面

    一封神秘的邮件将空泽带入火影的世界。“这个世界需要和平。”一位斩魄刀,身披灰白色披风的说道,眼睛闪出异样的色彩。
  • 主上,别太拽!

    主上,别太拽!

    她是初入江湖的小菜鸟,却因阴差阳错救了身中秘术变成孩童的他;他是江湖上让人闻风丧胆的冷血大魔头,本无根亦无心,却为她驻了足,生了情爱。狭路相逢,当盈春的暖风撞上万年积雪的冰峰,是缘,还是劫?可他甘之如饴,执迷不悟。他说:“此生宁负天下也绝不负你,你若离开,我便血洗整个武林。”她说:“任穷凶极恶十恶不赦又怎样,我只看得到他的温柔和深情,谁也比不了。”小剧场:“你不会是喜欢我吧?”她问。“就你?”他嗤鼻以对,“哼,我还没疯!”后来——被激怒的他将她手腕一扯,压在了墙上,强势地吻了上去。“你这是什么意思?”她满脸通红。他目色幽深,一脸鄙夷道:“面对你的愚蠢,我终于疯了呗。”
  • 遇见你是最美好的一件事

    遇见你是最美好的一件事

    平凡女孩陈雨熙遇上留学归国的宋阳宇,两人却因小事成为了很好的朋友,就在那一天,陈雨熙放弃属于原本自己的幸福,成了宋阳宇的明媒正娶的妻子……
  • 种田文之二嫁

    种田文之二嫁

    嫁不出去的老姑娘顾昕慈突然桃花运旺盛起来,然后她千挑万选,终于确定嫁了村里最出色的小伙子云瑞。不过后来云瑞回到故里,还是一门心思要娶回自己的妻子,造就了一段佳话。虽然顾昕慈嫁了两次,但嫁的都是一个人,这不是皆大欢喜嘛~简单来说,就是两个好青年相识相爱的过程,其实男主他也是个高大上的人物。
  • 月亮和六便士

    月亮和六便士

    本书中的故事发生在20世纪初,思特里·克兰德本是伦敦一个富裕的中产阶级股票经纪人,与家人过着安逸稳定的生活。对艺术的渴望驱动他舍弃一切,远离妻子和孩子,在巴黎以画家身份过着贫穷的生活。几年后,思特里·克兰德辗转来到塔西提岛,近乎原始的风土人情让他寻找到自我,在创作上达到巅峰。在那里他娶妻生子,因麻风病去世,随后妻子根据其遗愿将他最卓越的创作付之一炬。相传思特里·克兰德的原型是法国印象派画家高更。本书采用第一视角,以讲述人的回忆与他人的口述交织描写了思特里·克兰德的人生,是毛姆全盛期的作品,自1919年出版后,在世界范围引起轰动。
  • 我本炼炁士

    我本炼炁士

    炁(qì)为何物?先天之精,天地之元也,非气亦非氣!虚空生炁,炁足生神。古之炼炁士,炼化天地元炁为己用,大能者可翻江倒海、摘星拿月,令人闻之心折!今有少年周庆,幼得炼炁士少许传承,数载入道,便显威能,然而到了最后,他才发现自己的修行之路已经断绝,长生无望……寻仙求道,炼炁长生,终成泡影乎?书中所说诸般修炼法门,并未证实是可行之法,诸位切勿照此修行!否则后果自负!
  • 寂寞的心(中国好小说)

    寂寞的心(中国好小说)

    孤独寂寞的灵魂,在意外中相遇。鲁新奇在寂静的夜晚接到了陌生女人的电话,互诉对婚姻的迷惘;潇扬在雨夜邂逅带墨镜的女子,重新找回生活的希望;陈小绮偶遇街边少女,共同拾起过去的温暖记忆。人生并非寂寥落寞,就算失意也不必感到绝望。三段意外的人生插曲证明着:我们所爱的人们永远会在身边相伴,即便是陌生人也能在人生的道路上相互慰藉。无需为困窘的处境太过紧张,美好的人生才刚刚起航。
  • 重生枭妻帅炸天

    重生枭妻帅炸天

    黑枭女王遇袭重生,睡了前世死敌大BOSS!宿敌在枕边,日夜不停战。可为何他画风突变?不但帮她虐渣斗白莲,还帮她复仇查凶手。顾九爷:弄死我的不正是景大少你吗?景少委屈:世上最痛苦的是你喜欢一个人,费尽心机接近,没等表白对方挂了。世上最幸福的是你喜欢的那个挂了的人,死而复生,还活在你床上!【酸爽独宠,1v1】此文又名《我一定遇到了假的死敌boss!》《死敌boss每天都想扑倒我》《我虐死敌千百遍,死敌待我如初恋》《死敌boss总想是热心教我开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