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2600000031

第31章 英语译作 (4)

在句子的翻译上,郭沫若兼用意译和直译法,并且做得相当成功。意译的句子要么更加生动形象,如:等一下他们会连我们的衣服都加税呢(Im convinced that when they once get a chance they will tax everything.),像笼里面的老鼠一样出去跑来跑去的(like a bloomin squirrel in a cage);要么化繁为简而表意确切,如,十分庄重地把酒瓶略略移了一下(circulating the decanter in religious imitation of the rising and setting of the sun)。

这些意译的句子都更符合中国读者的阅读习惯,便于他们的理解和接受。而对描述性的句子进行翻译时,郭沫若选择了直译法,给读者呈现出一幅幅肖像画,更显直观与客观。如:把嘴密闭着 (with pursed lips),面孔上有些担心的样子(his face concerned),有一种痛苦的表情现在她的脸上 (there is an expression of distress on her face.)。此外,在译文中,郭沫若自己的一些用语习惯也有所暴露,如:太打交道了(too fond of ),太来迟了(Im late),已经太夜深了(it was so late),你喝香槟酒太喝多了吗?(Youd had too much champagne.)。

翻译高尔斯华绥三部剧作的价值更多地在于它的社会影响力,在于它能否为当时的革命服务。正如《法网》引起了英国社会对法庭和监狱的反思,并最终对法庭和监狱进行了相应改革,它在中国的翻译出版以及在中国各地竞相上演,给处于困境中的中国革命群众极大的动力和鼓舞。苏雪林苏雪林(1897—1999)女,作家、文学家,1949年随国民党去了台湾。曾撰文攻击过鲁迅、郭沫若等左翼作家及发表过反共言论。曾百思不解地说:“郭沫若即使把西洋名著如高尔斯华绥的《银匣》和《法网》,史托姆的《茵梦湖》译错得连篇累牍,或在白话诗歌上,留下许多瑕疵,一样有人要读。” “错得连篇累牍”当然是夸大之词,一心跟着国民党走的她自然也是不懂得郭沫若翻译作品的社会功用的。

总之,郭沫若对高尔斯华绥剧作的译介,主要是从中国民主革命和新文学建设的需要出发,有意突出其作品的现实主义因素、批判主义精神,希望以此来激起人们对现有制度的不满和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同情与支持。郭沫若本人没有创作过反映当时现实生活的剧本,但对高氏的译介从某种意义上完成了他剧作直接干预现实的文学理想,并以此来号召中国剧作家效法高氏作风,创作出揭露中国现实生活中的阶级矛盾,抨击现存的社会制度的剧作来——可谓用心良苦。

《约翰?沁孤戏曲集》作者与作品

翻开世界历史的卷帙,不难看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复苏与文化的崛起总是纠缠交织。19世纪末的爱尔兰,在如火如荼的民族解放运动推动下,其文艺复兴也勃然而起。20世纪初的中国,在西方列强压制下的中华民族开始觉醒,一场文化领域的革命——五四运动揭开了中国文艺复兴的序幕。两国的文艺复兴运动都以宣传民主、自由、爱国为宗旨。

相通的文学主张和激昂的爱国热情引发了诸如鲁迅、郭沫若、茅盾等新文化运动先驱对爱尔兰近代剧的共鸣。他们欣赏爱尔兰剧,尤其是约翰?沁孤,进而将其作为“国剧运动”的旗帜。其中,郭沫若对沁孤的戏剧艺术分析得尤为精辟,他说:“爱尔兰文学里面,尤其是约翰·沁孤的戏曲里面,有一种普遍的情调,很平淡而又很精湛,颇像秋天的黄昏时在洁净的山崖下静静地流泻着的清泉。日本的旧文艺里面所有的一种‘物之哀’颇为相近。这是有点近于虚无的哀怨,然而在那哀愁的底层都又含蓄有那么深湛的慈爱。”郭沫若:《创造十年续篇》,《沫若全集》(十二)。郭沫若用诗般的语言既表达了对沁孤剧的热爱,又剖析了其剧本的艺术特征,哀而不伤,纯净含蓄。

沁孤的一生仅仅38岁,他活动于文艺上的岁月仅为7年,全部的著作只有8种。郭沫若翻译的《约翰?沁孤戏曲集》共6篇剧本:

《骑马下海的人》(Riders to the Sea)(1903);

《谷中的暗影》(In the Shadow of the Glen)(1905);

《圣泉》(The We11 of the Saints)(1905);

《西域的健儿》(The P1ayboy of the Western World)(1907);

《补锅匠的婚礼》(The Tinkers Wedding)(1908);

《悲哀之戴黛儿》(Deirdre of the Sorrows)(1910)。

《骑马下海的人》是沁孤最为著名的作品。写一老妇的公公、丈夫和儿子三代人都死在海中,但仍要以海为生的人的宿命性。老妇在幻觉中看到亲人骑着马一个个从身边消失,而大海依旧。剧末,老妇终于觉得儿子死光了,自己也终于解脱了,“他们全走了,大海再也不能加害于我了……谁也不会永远活着的,我们也不埋怨什么了”。戏中充满了阴郁、忧愁、悲苦的情调。

沁孤的戏曲集中也有喜剧,如《补锅匠的婚礼》。正如郭沫若在《〈约翰?沁孤的戏曲集〉译后》中所评价的那样:

……他所同情的人物都是下流阶级的流氓和乞丐。他的每篇剧本里面都有一种幻灭的哀情流荡着,对于人类的幻灭的哀情,对于现实的幻灭的哀情。但他对于现实,对于人类也全未绝望,他虽然没有积极的进取的精神鼓动我们去改造这个人类的社会,但他至少是指示了我们,这个虚伪的、无情的、利己的、反复无常的社会是值得改造的。他的世界是很狭隘,但是世间上那一处的世界和他这儿所表现的是两样的呢?在这个世界未能根本地改造以前,他所藉以为唯一的安慰,唯一的解脱的,是人类心中尚未完全消灭的一点相互间的爱情。爱的力量他是极端地尊重着的。

影响及评价

沁孤戏曲集的翻译对郭沫若的历史剧创作不无影响。1925年5月,郭沫若译成《约翰?沁孤戏曲集》。6月写成历史剧《聂嫈》。对于沁孤的影响,郭沫若毫不隐讳:

《聂嫈》的写出自己很得意,而尤其得意的是那第一幕里面的盲叟。那盲目的流浪艺人所吐露出的情绪是我的心理之最深奥处的表白。但那种心理之得以具象化,却是受了爱尔兰作家的约翰?沁孤的影响。

郭沫若的戏剧,也都是历史悲剧。他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个形象丰满、个性鲜明的悲剧人物,如屈原、婵娟、高渐离、聂政,刚正不阿,不畏强暴,热爱祖国,虽然最后都失败了,然而他们的牺牲却又是有价值的,是为着崇高的理想和美好的愿望。郭沫若的悲剧充满尖锐的冲突,他成功地利用这种充满冲突的悲剧激起人们的正义之气,化悲愤为力量,读他的史剧总能让人热血沸腾,而不是眼角发酸,这是沁孤与郭沫若戏剧的不同之处。

沁孤剧中的用语多是爱尔兰的方言。据沁孤自己说,剧中人物的对白几乎没有一句是他自己创作的。沁孤曾长期住在阿兰群岛,在那里他研究当地方言,人物,民俗。之后他开始运用自然淳朴的语言来创作关于农民生活的剧作。把农民和农民的语言搬上了舞台,给当时优雅而沉闷的英国舞台送进一股新鲜空气。但这也为该剧的翻译设置了障碍。郭沫若在《约翰·沁孤戏曲集译后》中说:

我们中国的语言是有千差万别的,究竟该用哪一种方言去译他?要单用一种方言翻译时,又恐怕看的人不懂。没有法子,我只好仍拿一种普通的话来翻译了,这在使多数人能够了解上当然可以收些效果,但于原书的精神,原书中各种人物的传神上,恐不免有大大的失败了。

这部戏曲集的最大遗憾之处在于没用方言翻译,不能形象再现沁孤剧中的偏僻乡村生活。方言写作本身就是沁孤剧的最大的语言特点,用一种普通的话来翻译只是权宜之计,也不符合郭沫若的翻译理念,在翻译的具体方法上,郭主张“意译”与“风韵译”,郭反对对文学作品的直译,他认为在保留原著的内容和精神的同时,尽量地增强其艺术性,“对于原文的气韵尤其不许走转。原文中的字句应该应有尽有,然不必逐字逐句地呆译,或先或后,或综或析,在不损及意义的范围之内,为气韵起见可以自由移易。”用普通话替代方言实是减损了原作的气韵,削弱了其艺术性。

沁孤的剧本之一郭沫若译为《西域的健儿》,也有译为《西部好汉》,现普遍译为《西方世界的花花公子》并再次登上舞台。从当代人的眼光来看,从文字的顺畅和是否忠实于原著来看似乎后者胜于前者。然而,一部书的书名或一篇文章的题目与作品本身不能被孤立开来,就像是一扇窗户,我们总能借之窥探一二, 而不是被其误导。译一部作品也是如此。首先我们应忠实原著,忠实于原著的题目,同时也应从读者的角度考虑,即能让读者从题目上大致了解感受作品的一些内容精神,不能产生误导,即题目与作品本身一致。

“花花公子”一词,毋庸置疑为一贬义用语,指代那些纵情享受寻欢作乐之徒,本剧中多次出现这一词,尤其结束时,店主女儿失声痛哭“我失去了唯一的playboy”,该剧中的“花花公子”指男主人翁,而整出戏不能看出他是一个沉溺酒色之人。另外,题目中的“西方世界”也容易产生歧义。当今国人口中的西方世界特指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所以整个题目容易让读者想象一个挥金如土追逐声色的西方纨绔子弟。从文中我们可以看出所谓的西方世界应是爱尔兰的一偏僻乡隅。这样看来,《西域的健儿》或《西部好汉》则更为忠实原文。郭沫若在20世纪20年代初就指出翻译家应具备的条件之一是“对于原书要有理解”,既要理解内容也要理解其气韵,这样才能忠实于原著。

另一部戏剧《骑马下海的人》,初看此译名似乎欠缺妥当,但一旦看完该剧本,尤其是老妇人产生幻觉,看到一个个儿子骑马消失于眼前,读者才真正体会原著中那种无奈的悲哀,而郭沫若的译名将这种悲哀演绎得更为幽沉。当下也有人将其译为《葬身海底》,精练、简单直白、具有现代感,但欠缺舞台剧的浓郁文化底蕴,哀婉却又不及郭沫若的翻译,更适合电影译名。应该说,翻译是具有时代性的,不同时代的人对同一作品具有不同的感受和认识,不同的译者对原作内涵和情韵的把握除了个性的翻译技巧、实践经验和理论素养外,不可避免会留下深深的时代痕迹。

《生命之科学》作者与作品

《生命之科学》1929年3月开始在英国以期刊形式出版,每隔一周出版一期,出到1930年5月第三十一期上,才全部出完。之后又将全部汇集成为了三大册。郭沫若的《生命之科学》是汇集本为蓝本翻译的。

同类推荐
  • 心理大师:弗洛伊德(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心理大师:弗洛伊德(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名人创造了历史,名人改写了历史,那些走在时代最前列、深深影响和推动了历史进程的名人永远会被广大人民所拥戴、所尊重、所铭记。古往今来,有多少中外名人不断地涌现在人们的目光里,这些出类拔萃、彪炳千古、流芳百世的名人中,有家国天下的政治家,有叱咤风云的军事家,有超乎凡人的思想家,有妙笔生花的文学家,有造福人类的科学家,有想象非凡的艺术家……他们永远不会被人们忘记!
  • 告诉你一个比尔·盖茨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比尔·盖茨的故事

    本书从比尔·盖茨的幼年写起,一直追溯到他成为技术天才、商业巨人、世界首富的伟大历程,记录了比尔盖茨经过自己的艰难奋斗,终于登上成功的顶峰,创立了微软公司,成为一个时代的传奇。
  • 胡适传

    胡适传

    胡适,一个相当复杂而又影响颇大的历史人物,他是新文化的战士,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代表。他的思想历久而弥新,他的影响在海峡两岸十分深远。本书以史家之思、作家之笔为胡适立传,使读者对胡适的一生有深入的了解,给读者以深刻的启迪。 史传之有褒贬评赞,自古而然,也是史学工作者的职责。评论的关键,在于“出以公心,实事求是”八个字。须以传主行实为脉络肌肤,做到理由事生,浑然一体,不谀不诬,公允精当。笔者有志于此,对胡适一生的思想业绩,褒其所当褒,贬其所当贬,惟求按实而论,析理居正,作客观公允的评价……
  • 汉武大帝

    汉武大帝

    汉武帝刘彻是一位赫赫有名的皇帝。既重文治、又重武功,毕生致力于加强中央集权统治,在中国历史上创造了许多个“第一”。是他,第一次在确立儒家思想为统治思想,由此开启了中国封建社会二千多年以儒家思想为统治思想的先河;是他,第一次北击匈奴取得光辉煌胜利,坚定地维护了国家主权和边境安宁;是他,第一次派遣使臣通使西域,开辟了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是他,第一次平定四方,开发江南、西南和西北地区,拓展了中国的政治版图……汉武帝时期的中国,是一个真正统一,幅员辽阔,民族众多的强大帝国,不仅称雄于世界的东方,而且威扬四海,誉满天下。从此以后,中国人的始称“汉人”,古华夏族始称“汉族”。
  • 世界最具传世性的思想巨人(1)

    世界最具传世性的思想巨人(1)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热门推荐
  • 王阳明:神奇圣人的16堂心学课

    王阳明:神奇圣人的16堂心学课

    本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读阳明心学的传世典籍《传习录》,深入浅出地阐释阳明心学知行合一的核心理念,让今天的读者轻松领悟阳明心学的神奇智慧精髓,修炼内心强大的自己,获得幸福完美的人生!
  • 你来了,他在哪儿:非诚勿扰给女人的十二堂婚恋幸福课

    你来了,他在哪儿:非诚勿扰给女人的十二堂婚恋幸福课

    舞台上的光头孟爷爷,全民丈母娘黄老师,一张嘴能辣出你眼泪的乐师傅,死萌死萌的财神爷,每期的24位俏丽的女嘉宾,他们一起调侃着男人与女人,解读着爱情与婚姻的游戏规则,告诉女人们该如何“脱光”,告诉女人们做出最正确的选择,告诉女人们该如何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
  • 笑傲江湖(第一卷)(纯文字新修版)

    笑傲江湖(第一卷)(纯文字新修版)

    《笑傲江湖》系海外新派武侠小说代表作之一,其不仅靠跌宕起伏、波谲云诡的情节引人入胜,更能于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性格,塑造出数十个个性鲜明、生动感人的文学形象。如豁达不羁、舍生取义的令狐冲;娇美慧黠、挚情任性的任盈盈;阴鸷狡诈、表里不一的岳不群;桀骜不驯、老谋深算的任我行;冰清玉洁、相思痴恋的仪琳;虚怀若谷、萧条离奇的冲虚以及逃避纷争、寄情于各自喜好的“江南四友”,打诨插科的“桃谷六仙”,皆可为武侠小说的人物画廊增添异彩。
  • 开黑之超神外挂

    开黑之超神外挂

    参与者:方墨。作为外挂玩家的方墨,只想说,我们不一样。
  • 都市美女总裁的超级保镖

    都市美女总裁的超级保镖

    一切都要从,差点被戴绿帽开始,未婚妻被人下药,辰枫被逐出家门,这一切不是以为别的,都是因为……他是个不能修炼的废物,他生于一个古老的修真家族,辰家在商场上呼风唤雨,建造了一个商业帝国。但是在家族内部,还是以修真为尊,他这样的废物,自然是不容的……且看弃少如何崛起,修炼无上境界,将所有敌人都轰成渣渣!
  • 卡耐基写给成功男人(全集)

    卡耐基写给成功男人(全集)

    无论是事业还是生活,可以说,成功是男人的*目标。但在追求成功的过程中,很多男人会自觉或不自觉地陷入一些误区,这些误区让他们步入了人生的败局,与成功失之交臂,从而使自己的一辈子居于平庸的境地。有成功就有失败,有快乐就有悲伤,现实生活就是这样,可以说它残酷,也可以说它不近人情。说什么已经无所谓,重要的是男人要用什么样的心态去面对一个又一个困境和坦途。
  • 走过小半生

    走过小半生

    回忆自己从走上社会十多年来所经历的那些人、那些事,还有自己的些许感悟。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微茫缝隙

    微茫缝隙

    机甲是这个世界上人类赖以生存的东西,但也有一个是例外,种植师。和阡域,是一个种植师。也许是觉得在种植上遇到了瓶颈,从没想过进入学院的她,要进去景苍机甲军事学院,种植系,为此她还要变换身份,进入了学院。蔚审言刚刚离开的寝室就被别人占了,是个种植系,不知道为什么这个人有点奇怪哦!以书为名,他盯上了和阡域,然后发现了她的秘密。也许就只是那第一眼,就注定了之后的事情!和阡域收获了意料之外的东西。
  • 封神双龙传(5)

    封神双龙传(5)

    商纣无道,群魔乱政,两名身份卑贱的少年奴隶,被偶然卷进神魔争霸的洪流之中。他们一个性格沉稳、温文尔雅,有着超凡的感悟力;另一个古灵精怪、活泼机智,满身的市井顽童气息,却聪明绝顶。二人由魔入道,亦正亦邪,却又非正非邪,不断完善自身的绝伦武艺与玄奇法术,并得到了上古神器龙刃诛神与轩辕圣剑,终成一代伟业,被三界众生奉为人皇、天帝,傲然封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