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2600000042

第42章 附录一 郭沫若译论选 (2)

折返日本将近两月了。这短时期中,日本有史以来罕曾有的大事件出了好几桩。我觉得好像是日本民族的人性觉醒期到了。再隔一向,再作详细的批评。

一九二一年十一月六日

论文学的研究与介绍选自《郭沫若论创作》,第633-637页。

最近读《小说月报》十三卷七号,见通信栏中,有万良濬君把翻译《浮士德》《神曲》《汉姆雷特》,未免太不经济的旧话重提。万君以为“以上数种文学,虽产生较早,而有永久之价值者,正不妨介绍于国人”,他是赞成翻译的。沈雁冰君的答函,说是“翻译《浮士德》等书……也不是现在且要的事”。他说“个人研究与介绍给群众是完全不相同的两件”;“因为个人研究固能唯真理是求,而介绍给群众,则应审度事势,分个缓急”。他话里还夹了一段笑谈,因为我不懂他的是什么意思,所以我也就不能涉及了。总之,沈君是不赞成翻译以上诸书的。

但丁的《神曲》,在国内的文学家中,究竟有没有人翻译,我不得而知。莎士比亚的《汉姆雷特》,田汉在从事翻译,其译品已经在《少年中国》上发表过一部分。歌德的《浮士德》,我早曾零星翻译过。前年六月,张东荪来函劝我从事全译,作为《共学社丛书》之一种。张君是认定《浮士德》有可译价值的之一人,我也是认为有可译的价值的,所以我当时也就慨然应允了。大概是因为有着两种事实,所以才生出经济不经济的问题来。所翻译以上诸书是不经济的人,我记得是郑振铎君。郑君在去岁夏季的《文学旬刊》上,发表过一篇《盲目的翻译者》的一段杂谭,其中便说的是这么一回事。《文学旬刊》我手中没有,并且把期数忘了。不便查考,恕我在此不能把原话引出了。我当时读了他那段杂谭的时候,本以为有讨论之必要,不过郑君劈头便在骂人,所以我就隐忍着,直至今日尚不曾说过只言片语。

我们此刻暂且把事实问题丢开,先就我表题所标的来讨论吧。

第一:文学的研究

文学研究的成立,当然有两个因素:(一)是研究的对象——文学作品,(二)是研究的人。人尽可随一己的自由意志,去研究古今中外的一切文学作品,这是很明了的理论,可无庸赘说。

第二:文学的介绍

介绍文学比个人从事研究的当然会多生出一个因素来,便是(一)文学作品,(二)介绍家,(三)读者。但是,这三个因素之中,介绍家是顶主要的:因为他对于文学作品有选择的权能,对于读者有指导的责任。

介绍家,如就广义而言,则学校的教习、演员、文学批评家、翻译家等等均能包括在内。他们的态度和方法,各有不同;此处的问题只是翻译的问题,我们只专就翻译上来讨论。要论翻译,这其中有两种过程不能混而为一。其一便是翻译的动机,其二便是翻译的效果。

第一:翻译的动机

我们试问:翻译作品是不是要有创作精神寄寓在里面?这我恐怕无论是怎样强词夺理的人,对于这个问题,一定会答应一个“是”。那么我们又问:翻译家要他自己与翻译作品时涌起创作的精神,是不是对于该作品应当有精深的研究、正确的理解,视该作品的表现和内涵,不啻如自己出,乃从而为迫不得已的移译?这个我想,无论怎样强词夺理的人,恐怕也要说一个“是”。那么,翻译之于研究,到底是一条线的延长,还是截然划然,完完全全的两件事呢?

第二:翻译的效果

翻译的效果是依前项的动机问题而定夺。翻译家在他的译品里面,如果寄寓有创作精神;如果他于移译之前,对于所译的作品下过精神的研究,有了正确的理解;并且在他译述之时,感受过一种迫不得已的冲动;那他所产生出来的译品,当然能生出效果,会引起读者的兴趣。他以身作则,当然能尽他指导读者的义务,能使读者有所观感,更进而激起其研究文学的急切要求。试问,我说的这些话是不是可以成立?如果是时,那么,这种翻译家的译品,无论在什么时代都是切要的,无论对于何项读者都是经济的;为什么说到别人要翻译《神曲》《汉姆雷特》《浮士德》等书,定然寓有创作的精神,定然会发生莫大的效果;不过我以为凡为批评家对翻译品要下批评时,只能于译品成功之后,批评其动机之不纯,批评其译文之不适,始能因而及其效果,决不能预断其结果之不良,而阻遏人的自由意志。这种是专擅君主的态度。这种批评超过了批评家的本分太辽远了。至于雁冰君的论调,尤有个绝大的话病:他说“个人研究固能唯真理是求,介绍给群众,则当审度事势,分个缓急”,难道研究时可以探求真理,介绍时便可以把真理抹杀吗?这句话我不能了解。

至于说到古代文学作品有无介绍价值的问题,这是关于文学本身的问题,我对于《神曲》《汉姆雷特》还没有充分的研究,我在此不敢乱说。歌德的《浮士德》,说也惭愧,我虽然研究了几年,但是我也还不敢说我有正确的理解。不过据我研究的结果,据我所能理解的程度,它确有可以介绍的价值的。我相信,凡为真正的文学上的杰作,是有永恒生命的。文学与科学不同,科学理论多建立在由有限的经验结成的“假说”上,经验一长进,“假说”如随之而动摇,科学遂全然改换一次新面目。所以读一部科学史,可以看出许多时辰的分捕品,可以看出许多“假说”的死骸,极端地说时,更可以说科学史是这些死骸的坟墓。文学则不然。文学是人生的表现。人生虽然随时代而转变,但转变了的时代面貌却被保存于文学之中,而为后代借鉴。因而文学永有生命。我们能说一部《国风》是死文学么?我们能说一部《楚辞》是死文学么?——有人定要说时,我也把他没办法。

有人能说印度《吠陀经典》中许多庄严幽邃的颂歌是死文学么?有人能说荷马的诗歌,希腊的悲剧,索罗门的《雅歌》是死文学么?——有人定要说,我也把他没法。文学的好坏,不能说它古不古,只能说它醇不醇,真不真。不能说十九世纪以后的文学通是好文学,通有可以介绍的价值,十九世纪以前的文学通是死文学,通没有介绍的价值。文艺的青春化与原始化,正是同一的过程,近代欧洲艺术家对于儿童的艺术,对于原始人的艺术,极力加以研究,正是教导我们以这个消息。我们要介绍西洋文艺,绝不是仅仅翻译几篇近代作品,便算完事的。就是要介绍近代作品,纵则要对于古代思想的渊流,文潮代涨的波迹,横则要对于作者的人生,作者的性格,作者的环境,作者的思想,加以彻底的研究,然后才能胜任。即如泰戈尔的诗,在一般人看来,以为很容易了解了,然而对于印度思想:如婆罗门的教义《优婆尼塞图》(奥义书)的哲理,吠坛陀派的学说,若是全无涉猎,终竟是存着隔膜;就是印度历史也还要有点研究,不然,会连他《爱人的赠品》(Lovers Gift)诗集的第一首诗,我就包管读的人莫名其妙。据此看来,研究文学的人,不能有所偏枯,而文学的介绍与研究也不是完全两件事。

我在搁笔之前,再来谈几句话。我译《浮士德》,在前年八月初间,第一部早已译成;第二部比较难译,因为我没有多的时间,所以我至今还寄放着没有译下去。《浮士德》是一部很艰深的巨作,我也承认。不过唯其艰深,我觉得尤宜翻译,尤值得翻译。翻译成本国文字时,读的人总要比读难解的原文经济得多。有人向我说,原作太难,恐怕译出来时,读的人太少,于销路上不能畅行。这个担心恐怕是个确切的。因此,我的译稿在最近一两年之内,如能完成时,我愿意自费出版。假如能得一二素心人,读了我的译书,感觉得《浮士德》对于人生是切要的书,也还值得一读,不至于痛叹到不经济时,那我就可以感受着无穷的寂悦了。

一九二二年七月二十一日

论翻译的标准选自《创造周报》第十号,上海书店印行。

美的自行掩饰无损于他的美。丑的自行掩饰愈形其他的丑。人莫不爱美而恶丑,尤莫不欲增进自己之美而美化自己的丑。丑者的掩饰心理也是爱美的表现,但他的方法错了。西子蒙不洁则人皆掩鼻而过之,不洁之上即涂上五百层胭脂水粉,不洁仍是不洁的,只是徒劳。聪明的西子肯打盆清净水来把自己的不洁洗了,她才愈能显出是倾国倾城的西子。翻译也是这样。张东荪氏说翻译没有一定的标准,这在文体上是可以说得过去:譬如你要用文言译,我要用白话译,你要用达意体译,我要欧化体译,这原可说没有一定的标准。

但是这些所争的是在什么?一句话说尽:是在“不错”!错与不错,这是有一定标准的!原书具在,人的良心具在,这是有一定的标准的!我们所争的标准,就在这错与不错!这是显而易明的道理。譬如张东荪译的《物质与记忆》,成仿吾在《创造季刊》二卷一期上批评他错了,我们第三者看来也承认他是错了。张氏对于仿吾的批评尚无直接的表示,大概他自己也默认是错了。错了是只好认错,能进而感谢指摘的人,而自行改正,这便是真正的“人”所当走的路。指摘这一部错译的功劳,比翻译五百部错译的功劳更大:因为他的贡献虽微而他的贡献是真确的。这种人不独译者当感谢便是我们读者也当感谢。

误服了鸦片以为是健骨金丹,医生提醒我们说鸦片是毒药呀!我们豁然惊悟时,还是感谢医生?还是感谢鸦片贩卖者呢?最通用也是最丑劣的掩饰手段:无过于顾左右而言他。张东荪对于成仿吾的批评虽尚无直接的表示——我认他是应该有一番直接的表示:因为他把错译误了人,虽是出于无心,也应该出来向评者与读者道歉;假使他是不错,也应该说一番不错的道理。但是他进来在时事新报上倒很说了些关于翻译的话:譬如前引的翻译没有一定的标准,又譬如最近他答复人的信,说“译书不是名山事业,不必十分矜持,……对于翻译前途的负担而言,似乎被挑剔者比挑剔者所贡献更多”。

他说的这些话,连他自己也无十分的自信,我们看他用些“不必十分”和“似乎”等类的浮滑字眼,便不啻如见其肺肝了。连他自己也不能自信的言论,我们当然可以置之不辩;不过我所希望于张东荪氏的:是望他不要以为用这些浮滑的言辞便可以把自己的错译掩饰得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过而不改,是谓过也。前者是有器根的人,后者是不可救药的人。

六月八日,讨论注译运动及其他选自《郭沫若全集(文学编)》第十六卷,第137-149页。

同类推荐
  • 钱学森传(共和国科学拓荒者传记系列)

    钱学森传(共和国科学拓荒者传记系列)

    叶永烈所著的《钱学森传》开篇提问钱学森是什么样的科学家?由问而起,作者娓娓道出钱学森早年的故事、留学的故事、归来的故事、“两弹一星”的故事、最后的故事,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位辉煌而传奇的科学大家——共和国科学事业的拓荒者,新中国爱国留学归国人员中最具代表性的国家建设者,新中国历史上伟大的人民科学家:“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火箭之王”、“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
  • 白石老人自述

    白石老人自述

    本书为齐白石老人的人生自述。书中其从出生的家庭、成长经历、求学过程、平生阅历、艺术造诣等方面进行自述,文中所自述的文字不掩饰,不玩弄笔调,以诚挚的心情,说质朴的事实,表现出白石老人那朴实无华、充满乡土气味和感情深挚的风格。本书讲述了更真实的齐白石,作为权威性的研究资料,使读者更了解其艺术道路的演变过程,同时也让读者更深入的了解白石老人的艺术生涯。
  • 中国大发明家的故事

    中国大发明家的故事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在这个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为了中华民族的发展和兴旺,一批批优秀人物前赴后继,不懈努力,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 踏遍青山人未老的李四光

    踏遍青山人未老的李四光

    本书介绍了李四光的生平,内容包括:石头风波、求学经历、心向祖国、崭新的生活、地质力学的萌芽、石油之战、开发地热、“再给我半年时间”、李四光故居与“李四光小道” 等。
  • 名人传记丛书:海伦·凯勒

    名人传记丛书:海伦·凯勒

    名人传记丛书——海伦·凯勒——身处黑暗,光照世人:“立足课本,超越课堂”,以提高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让中小学生从课内受益到课外,是一生的良师益友。
热门推荐
  • 证词

    证词

    这是刁斗在他的小说《证词》(《证词》发表于上世纪末的一期《收获》里)里出现的一封信。男主人公早早写好这封信,交代离婚的妻子让女儿貂蝉背到烂熟。到他被半夜叫醒,要去坐牢的时候,他让女儿在电话里背诵这封信。貂蝉将醒未醒,出于本能背着这封似懂非懂的信。我眼中到目前为止最好的中国当代小说,从叙事结构来讲,和我最钟爱的韩国电影《薄荷糖》有异曲同工之妙,同样是隐去了最主要的情节,然后通过细节的提示,让读者去猜想和建构那个没有讲出来的故事。另外,主人公对待生活的态度和不经意间透露出的真知灼见,都令人动容。是一部可反复观看,回味无穷的小说。
  • 修仙那些年

    修仙那些年

    今朝有酒今朝醉,莫笑凡尘三千事。饮罢一壶忘一事,不胜人间一场醉。
  • 小青梅超萌哒

    小青梅超萌哒

    【已完结】【青梅竹马、超级甜宠文】“小哥哥,你有女朋友吗?没有介不介意有一个?有了介不介意换一个?不想换介不介意多一个?”初见,锦乔对隔壁的小哥哥一见钟情,从此开始了日常撩男神的生活。“如果有一天,我说想你了,不是说这天想你了,而是这天我憋不住了。”“我喜欢你已经超过两分钟了,不能撤回了。”“你现在不珍惜我,我告诉你,过了这个村……我在下个村等你。”……后来的后来,她挽着别的男生笑颜如花,“二哥,这是我男朋友!”他冷冷一笑,“当初是谁说做人要礼尚往来,她喜欢我,我就得和她在一起?”【月逐江水,我逐你,落叶归根,我归你……从问候到情话,从校服到婚纱,全世界70.57亿人,我的故事里,只有你的名字。】
  • 我是碧草十二楼

    我是碧草十二楼

    高山重重,深涧暗渡,幽谷径入。一日,来了一个年轻男子,并不向村里人介绍自己,也不把自己当外人,怪异、简单却说不出的舒服的衣着,清瘦却健壮、温文尔雅的举止,如一道阳光,照进了眼前这个不过几十户,数百人的小村落。随后村里老人家们发现,他并不是不想告诉大家,而是——他真的忘了自己叫什么,以前是干啥的,来自于哪里,怎么就走到了这里。他也不是不讲从前,而是特别愿意讲,只是他讲的,没有人能听得懂,那完全是陌生的、与他们毫不相干的世界的事情。村里的一位多少念过些“四书、五经”,堪称有些文化的长者从他嘴里常出现的一句话“十二楼前生碧草”中,给他挑拣出一个诗意的名字“碧草十二楼”,姓碧草,名十二楼。这个名字曾经让村里的孩子们“疯狂”了很久,一个有着五个字的名字的人,太有趣了。关键是“十二楼”喜欢这个名字,他欣然接受,莫名的喜欢,谁叫都答应。日子就这样溜光水滑地过去了。直到有一天,随着村里唯一一个出去见过世面,却又忽然回来的大学生——旺仔的回归,“十二楼”现象激起了他浓厚的兴趣。在旺仔“上窜下蹦、坚持不懈”的努力下,十二楼也在一点点地记忆回归,只是,事情却变得越来越不尽人意,甚至惊心动魄······
  • 教导异界娱乐圈

    教导异界娱乐圈

    地球最后一名飞升者重生娱乐业匮乏的平行世界,阴差阳错地开启了某个倒霉蛋的传奇生涯。发专辑,拍电影,做游戏,闲来无事写个小说,用地球文化玩转蔚蓝娱乐圈,这么文艺的修仙者就问你怕不怕?顺便,这位小神仙,还有点爱国。
  • 地球联盟者

    地球联盟者

    从将军成为草根,再从草根走向巅峰。伏南经历一个又一个地球的灭亡。怪物滋生,人口减少,活着的唯一希望,是寻找最纯净的净土,迁移。多个平行世界里,每一位英雄都有属于自己的使命,他们撕开獠牙战斗,只是为了:活着。“战斗崛起少数英雄,毁灭多数人类。你站在世界的最高点,脚下没有臣民,最后失去活着的意义,这就是结局。”绝地求生的境地,她打击着所有的英雄。他们收起獠牙,放下恩仇,同气连枝,只为推翻她的定论。后来。人们称他们为“地球联盟者”。而他们,称她为“先驱”。
  • 被掩埋的巨人(双语版石黑一雄作品)

    被掩埋的巨人(双语版石黑一雄作品)

    公元六世纪的英格兰,本土不列颠人与撒克逊入侵者之间的战争似乎已走到了终点——和平降临了这片土地,两个族群比邻而居,相安无事地共同生活了数十年。但与此同时,一片奇怪的“遗忘之雾”充盈着英格兰的山谷,吞噬着村民们的记忆,使他们的生活好似一场毫无意义的白日梦。一对年迈的不列颠夫妇想要赶在记忆完全丧失前找到此刻依稀停留在脑海中的儿子,于是匆匆踏上了一段艰辛的旅程。他们渴望让迷雾散去,渴望重拾两人相伴一生的恩爱回忆——但这片静谧的雾霭掩盖的却是一个黑暗血腥的过去,那是一个在数十年前被不列颠人的亚瑟王用违背理想的手段掩埋的巨人。一个神秘的撒克逊武士肩负使命来到这片看似平和的山谷,他那谦逊的外表背后隐藏着怎样秘而不宣的动机?他的使命带给这个国度将是宽恕的橄榄枝还是复仇的剑与火?而亚瑟王最后的骑士高文则决心用生命守护国王的遗产,因为守护它就意味着守护最后的和平。记忆与宽恕,复仇与和平,四人的命运不可避免地交织在了一处,而结局只有一个。
  • 清宫传带着滚蛋找四爷

    清宫传带着滚蛋找四爷

    新书《四爷请扶好四福晋的马甲》火热连载中穿成四爷小老婆,嗯,这工作不好当!
  • 凰医帝临七神

    凰医帝临七神

    (原名《焚尽七神:狂傲女帝》)前世,她贵为巅峰女帝,一夕之间局势逆转,沦为废材之质。魂灵双修,医毒无双,血脉觉醒,一御万兽。天现异象,凰命之女,自此归来,天下乱之。这一次,所有欺她辱她之人必杀之!他自上界而来,怀有目的,却因她动摇内心深处坚定的道义。“你曾说,你向仰我,你想像我一样,步入光明,是我对不起你,又让你重新回到黑暗。”“你都不在了,你让我一个人,怎么像向仰你?!”爱与不爱,从来都是我们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带走了所有的光明与信仰。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