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39500000005

第5章 《黄帝内经》养生原则(1)

一、整体把握

整体就是统一性和完整性,《黄帝内经》中就提出了整体观念,它认为人体与外界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而人体本身又是这一巨大体系的缩影(即人身小天地),也是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所以传统中医中所讲的整体观念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认为人体本身是一个有机整体,并从这一观点来认识和研究人体的生理、病理,以及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二是认为人与自然界也保持着统一的整体关系。

人体是由若干脏器、组织、器官所组成的。各个脏器、组织或器官,都具有各自不同的功能,这些不同的功能组成了人体整体活动的一部分。人体是以五脏为中心,配以六腑,通过经络系统“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的作用来实现的。这说明人体内部器官是相互关联的,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这就好比一台机械,是由多个部件组成的,每个部件的功能不同,只有这些部件统一协调起来,才能发挥最大的功效。

我们举个简单的例子,就拿饮食来说吧,食物需要经过消化、吸收、转输和排泄等整个过程,而这一过程是通过胃、胆、小肠、脾、肝、大肠等脏腑的分工合作、协调作用而完成的。由此可见,如果人体的某个脏器出现了问题,就会导致机体发病,并且会“殃及”到其他脏器。

大家都知道,当我们身体不舒服时,到医院去看病,医生就会说伸出舌头来看看,其实,这也体现了整体观念,舌头就好比人体健康的晴雨表,医生通过看舌头,就知道你的健康状况。《灵枢·本藏》中说:“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脏,则知所病矣。”因舌体通过经络的循行直接或间接地与五脏相通,所以人体内部脏腑的虚实、气血的盛衰、津液的盈亏,以及疾病的轻重顺逆等都可以呈现于舌,所以观察舌头就可以测知内脏之病理状态。

《黄帝内经》提出的整体观念对我国医学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也是中医与西医在治病上的最大不同,中医不会向西医那样哪痛医哪,而是找出其根源,因为同一种疼痛可能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找到了根源,才能药到病除。比如外感风寒病证,皮表受邪,可导致皮肤肌腠营卫不和,从而产生恶寒、发热、脉浮等症。这是由于肺与皮毛相表里,外邪袭肺,而使肺气不利所致。肺失宣肃,其气上逆,则引发生咳嗽。但咳嗽病证,既可以是肺脏本身的病变所致,也可以是其他脏病变影响及肺而发生的。如肝火亢逆,上炎灼肺,则亦可以发生咳嗽。

以上,我们说的都是人体本身是一个整体,一个小天地,除此之外,人类与自然界也息息相关。《黄帝内经》中有“生气通天”的论断,在《灵枢·岁露》中有这样的论述:“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强调人与外界环境的密切联系,也就是说,不仅人体本身是一个有机整体,而且人与自然也是一个有机整体。

自然界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同时,自然界的变化又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体。总之,自然界与人是统一的整体,人体疾病的发生、传变与转归,无不受自然变化规律的影响和制约。

《黄帝内经》根据五行学说,把一年分为五季:春温、夏热、长夏湿、秋燥、冬寒。在气候变化影响下,人也表现出春生、夏长、长夏化、秋收、冬藏等相应的生理变化过程。即使是一天当中,自然界的阴阳消长也是不断变化的,《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中说:“以一日分为四时,朝则为春,日中为夏,日入为秋,夜半为冬。”阴阳消长的变化对人体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在《素问·生气通天论》中就有相关的论述:“故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

区域差异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们的生理活动,通常人们会用小巧来形容南方人,而说到北方人则常用魁梧、高大等词,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江南地区地势低平,多湿热,所以生活在那里的人们腠理多疏松,体格多瘦削;而西北地区地势高且多山,多燥寒,所以人体的腠理多致密,体格偏壮实。这也是为什么南方人到北方来,不适应北方的气候,而北方人到了南方,同样不习惯的原因。

说到自然环境,不能不说社会环境,社会环境同样会影响人体的机能活动。《素问·疏五过论》中说:“故贵脱势,虽不中邪,精神内伤,身必败亡。始富后贫,虽不伤邪,皮焦筋屈,痿为挛。”说明社会环境的剧烈变动对人的身心机能的巨大影响,并且指出社会经济、政治地位的不同,也会使体质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

总之,《黄帝内经》整体思维是一种有机论思维,强调人体本身的统一性及人与自然界之间存在着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所以我们在对待疾病时要因时、因地、因人制宜,这也是中医学的重要特点——整体观念。

二、顺应自然

《灵枢·邪客》中说:“人与天地相应也”,这种人与自然相统一的特点被中国古代学者称为“天人合一”。《黄帝内经》中认为:人依靠天地之气而生成,顺应四时变化规律而生活。人只有顺应四时阴阳变化的规律,才能正常地生长发育,所以说天地是人类的父母。

四季的变化对人体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春温、夏热、长夏湿、秋燥、冬寒是一年中气候变化的一般规律。生物在这种气候的影响下,就会有春生、夏长、长夏化、秋收、冬藏等相应的适应性变化,同样的道理,人体也必须与之相适应,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提出春季人们应该“晚睡早起,在庭院中缓缓散步”,夏季人们应该“晚睡早起,不厌恶炎夏之日”,秋季人们应该“早睡早起,一般的起居时间与鸡的出入相仿”,冬季则应该“早些睡觉,早晨要等到太阳升起后才起身。”

大家都有这样的体会,秋冬季节是感冒的多发季节,气温忽冷忽热忽高忽低,在这样干燥,特别是多风的日子里,人很容易感冒,此时多为风寒感冒,它是风寒之邪外袭、肺气失宣所致。可见,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和变化也与季节的变化密切相关。

自然界中的阴阳消长变化,既有四时节律,也有昼夜节律。白昼为阳,夜晚为阴,人体也是早晨阳气初生,中午阳气达到顶点,到了夜晚则是阳气内敛,便于人体休息,恢复精力。《素问·生气通天论》记载有早晨、中午、傍晚三时劳作歇息的规律,如果违反了阳气在这三个时间的活动规律,形体就很容易受邪气的困扰而衰弱,现代科学也认为人体存在着许多生命节律。大家都知道,凌晨4点是一天中最危险的时刻,正所谓黎明前的黑暗,此时血压、体温变低,血液流动较为缓慢,血液浓度和黏稠度最高,所以最容易发生缺血性脑中风和心肌梗塞,尤其是一些老年病患者更应引起注意,并且此时也是疼痛最为敏感的时刻,往往是有些轻微的疼痛就能使熟睡中的人醒来。

《晏子春秋·内篇杂下》中有这样一句话:“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因为地域差异,同样,由于地域差异,人们的生活习惯和身体状况也会大有不同,如我国东部地区湿热体质较多;南部地区湿热体质和血瘀体质较多;西部地区气虚体质、阴虚体质较多,阳虚体质较少;华北地区湿热体质较多;东北地区气虚体质、阳虚体质较多。因此每个地区也各有其特有的地方病。关于地域与疾病的关系,在《黄帝内经》中就有相关的论述,如《素问·五常政大论》中说:“高者其气寿,下者其气夭,地之小大异也,小者小异,大者大异。故治病者,必明天道地理……”。

《黄帝内经》中提出的“天人合一、顺应自然”,与时下流行的回归自然的潮流是一致的,养生学中一再强调要“起居有常”,就是要人们顺应生命节律来安排生活起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三、和谐守度

与和谐密切相关的,我们听的最多的就是和谐社会,那么,和谐是什么?简单的理解,和谐就是一种平衡,一种美好的状态,社会需要和谐,家庭也需要和谐,人们不是常说,家和万事兴嘛,就是这个道理。

其实,人体更需要和谐,刚柔相济,阴阳平衡,饮食有节,起居有常,这都是和谐的体现,人体本身就是一个对立统一体,要想身体健,身体必须与外界环境想协调,而身体内部各个脏腑之间也要和谐,这样身体才处于最佳状态。《黄帝内经》中关于和谐守度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一)内外和谐。

《黄帝内经》认为,人起源于自然的运动变化,人与自然息息相关,在《素问·宝命全形论》曰:“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素问·六节藏象论》曰:“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神乃自生。”这都说明天地是人类的父母,没有天地,人类就不复存在。在《素问·天元纪大论》又曰:“在天为气,在地成形,形气相感,而化生万物矣。”它的意思是,人类的行为可以影响自然,自然的变化也可以影响人体。

人与自然必须达到“天人相应”的状态,才能健康的生存,《灵枢·本神》曰:“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如果机体无法适应自然环境的变化,就会引发疾病。《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祸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

总之,人与自然是互相联系、互相依赖的和谐统一体,顺从自然的规律性,才能保持人与自然的协调统一,才能避邪防病,保健延年。

(二)情志和谐。

《素问·举痛论》曰:“百病生于气”、《素问·五运行大论》曰:“逆其气则病”。这说明情志失常是导致气机失调的主要原因之一,并往往损伤内脏,《灵枢·百病始生》曰:“喜怒不节,则伤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

由此可见,保持身心和谐具有重要的意义。《黄帝内经》认为“精神不进,志意不治”,如果情志刺激超过了机体的调节范围,则导致疾病的发生。因此,保持身心和谐,形神平衡,自能“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以及“形体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数”。

(三)于饮食中调和谐。

民以食为天,《黄帝内经》从我们民族生存环境的实际情况出发,设计了科学合理的营养方案,在《素问·脏气法时论》中提倡了“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这也是一种和谐,如果饮食不节,就会发生疾病,如《素问·奇病论》所说:“多食膏梁厚味之品,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

《黄帝内经》揭示了饮食结构和疾病发生的关系,提出了合理的饮食方案,而西方国家的人们多食用肥美、甘甜、高热量的饮食,从而致使多发一些现代病,如糖尿病、肥胖症、高血压、心脑血管病等,由此可见,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在饮食文化领域的展现。

《黄帝内经》还很重视饮食与四时、季节的关系。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就提出:春“在味为酸”。夏“在味为苦”,秋“在味为辛”,冬“在味为咸”,长夏“在味为甘”。人们应根据四时气候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的食物。

我国中医养生三大和谐的比例为7:2:1,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三分调七分养,这种顺其自然占养生十分之七;三分调中的三分之二是自己调心,即“心态的和谐。”剩下三分之一的是“身体的和谐。”

四、形神兼养

“形神合一”思想是中医养生的重要指导思想,此养生方法,可以使人达到“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的境界。那么什么是形神合一呢?意思是说,在养生过程中既要注重形体养护,更要重视精神心理方面的调摄,正所谓“形神兼养”、“守神全形”和“保形全神”。

古人认为:“形恃神以立,神须形以存。”如何才能做到“形神兼养”呢?《黄帝内经》指出:“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具,而尽终其天年。”意思是说,重视生活规律、调节饮食、锻炼身体,才能保证身体健康,精神才能健旺。具体说来,形神兼养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静养神。

以静养神的思想始于老庄,在老庄之后,《黄帝内经》第一次从医学的观点提出了神在养生中的作用,提出了静为养生之本。指出“静则神藏,躁则消亡。”过于躁动,神不内守,会耗伤气血,扰乱阴阳,损伤脏腑。这说明了以静养神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说起以静养神,人们总会想起做经打禅的道士、和尚,其实,在古代,道家静坐,佛家静坐,儒家静坐,医家更崇尚静坐。静坐的方法简单,只需要精心坐下,自然地放松身心即可,不过,要持之以恒,方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静坐对现代都市人来说,更是一种修神养性的好方法,在都市中生活的人节奏更加快、压力也相对较大,再加上都市的热闹、嘈杂,找一方净土是非常难的,何不闭目养神,排除杂念,静坐一会儿,这对精神和体力的恢复都是很有帮助的。

(二)以动养神。

动与静是对立统一的两种养生方法,古人早有“动以养形,静以养神”的说法,方法虽然不同,但目的则是相同的,都是为促进和恢复机体气血流畅和平衡。这里的以动养神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脑要动,二是身体要动。

同类推荐
  • 家常食材饮食宜忌

    家常食材饮食宜忌

    本书分为五谷杂粮类、蔬菌类、肉类、水产类、水果干果类、调味品类、饮品类七个章节,讲述各种家常食材的饮食宜忌。本书基本涵盖了常见的食材,每种家常食材的基本信息全面,全面解读选购宜忌、烹调宜忌、食用宜忌等各种饮食宜忌,还列出对应的相宜食物和相克食物,让广大读者全面了解各种家常食材的各类饮食宜忌。
  • 国学养生密码:国学精粹与百姓养生

    国学养生密码:国学精粹与百姓养生

    《国学养生密码:国学精粹与百姓养生》取国学中养生文化的精髓,编录成一套可运用于实际的养生方案,使之成为您身边的保健医生和养生导师,使您真正做到内修外炼,在压力和忙碌中运用国学并学会养生。“养生”一词,始见于道家的《庄子·内篇》。我国是一个非常注重养生的国度,儒、释、道等国学在形成过程中,养生文化都是其中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
  • 心理健康阳光女人

    心理健康阳光女人

    拥有积极的心态,可以帮助你更客观、金面地认清周围环境。拥有积极心态的人懂得在各种场合使自己保持良好的心境和稳定的情绪。境遇不佳时,会鼓励自己克服困难、勇往直前;志得意满时,又懂得使自己时刻警醒,不至于迷失。拥有好的能力固然是好事,但如果没有一副好心态,那么好的能力不仅无益于人的发展,反而成了缔造幸福人生的桎梏。在现实中,好心态比起好能力来,往往使人更快地适应环境,取得来自各方面的认同和事业的成功。
  • 怎样吃不得病,得了病怎样吃大全集(超值金版)

    怎样吃不得病,得了病怎样吃大全集(超值金版)

    追求健康将会是未来社会的一大趋势,就像美国的趋势观察家所发现的,从前的美国梦是追求享乐富足,最新的美国梦则是一种追求健康的狂热。中医养生学告诉我们,自然界许多食物可作药用,许多药物可作食用,欲健康、长寿,除注意生活规律、锻炼身体外,注意合理营养,适当服用药食补益之品,乃是行之有效的重要措施。
  • 如何活过100岁

    如何活过100岁

    现在,人们的生活环境、经济条件都大为改善,稍加注重科学养生之道,活八九十岁也不算“古来稀”,年过百岁也不是天方夜谭。关键是你想不想活一百岁,要不要活一百岁,敢不敢活一百岁。只要深得养生精髓,把目标定在一百岁也不算出格。为什么?因为人的理论寿命要比这长得多。将来如何轻松活过100岁,做个惬意的老寿星呢?《怎样活过100岁》从近百位长寿老人的饮食、运动、心态、环境等多角度进行分析,借鉴《本草纲目》等传统医学精髓,以及国内外较前沿的科学养生保健方法,梳理了百岁老人历经实践验证的养生之道,将其浓缩为简单实用的长寿秘籍。内容全面,方法实用,观点权威,科学性和实用性并存,是居家必备的养生保健全书。
热门推荐
  • 气场

    气场

    气场这一概念,由美国心灵励志大师皮克·菲尔博士提出。自从他提出这个概念以后,气场学说就风靡全球,到今天,气场已经成为我们每个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人和人的相处一定会涉及到气场。气场不仅是成功法则,更是可以呈现一个人修养、经历、气度、格局的综合魅力指数的人生必修课。本书从生活实际出发,揭示气场的意义,点明提升气场的技巧,并帮助读者认识气场的本质其实是交际影响力,而想让自己的气场变得强大,就要有旺盛的精力、健康的体魄和强大的意志,最重要的是不断磨炼自己。
  • 吾乃通天大圣

    吾乃通天大圣

    然而这个时候,林烨却重生成了六耳猕猴,当他修为大成,已成仙道之时,却发现他和一群妖王,只是佛,道两教之争的棋子,最后的命运只有惨死。林烨为了要改变命运,携带了‘最强系统’,统领百万妖众,势必要改写佛教,道教,天宫,妖族之间的命运。……数百年之后,林烨携带百万妖众,再次席卷而来。“吾乃通天大圣!”“此番前去,必定,踏天门,碎云霄,闹三界,破六道!”“神挡杀神,佛挡杀佛!”
  • 浮生味

    浮生味

    多事悲人境,万古只青天。曾听闻,浮生阁主有着神鬼莫测之能,可以肉白骨,活死人,但从不踏出凤栖山一步。你可知,在等谁?
  • 价值超百万的口才密码

    价值超百万的口才密码

    在现代社会中,人与人彼此之间的依存度越来越高.作为沟通与协调的重要武器口才也就显得越来越重要。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可见会不会说话是何等重要。不会说话,不讲究口才艺术,很有希望办好的事情也会办砸。而良好的口才,恰到好处的表达,不仅能带来顺畅的沟通,还能给人带来自信与融洽的人际关系。
  • 西方排名头号侦探

    西方排名头号侦探

    一九八一年十一月的一天早晨,住在亚特兰大辛尔斯区公寓的米开尔·麦娜像往常一样六点半起了床,七点半上班去了。她是一家银行的职员。八点半,和麦娜住在同一幢楼的一个十几岁的男孩在楼梯上上蹿下跳地锻炼身体时发现了一个钱,包。前些日子男孩向麦娜借过钱,认识是她的钱包。男孩就将钱包送到麦娜家。麦娜的父母连忙打电话给女儿所在的银行。银行说没见她上班。麦娜的父母慌了手脚,和邻居一起在楼房里寻找起来。后来他们在楼顶的平台上看到了悲惨的一幕:麦娜一丝不挂地歪在那儿,遍体鳞伤,显然受尽折磨。
  • 暗夜舞蹈(郭小东文集)

    暗夜舞蹈(郭小东文集)

    华年而逝,不知所终,李斯特的消失,成了一个无解的谜。这位由知青到大学教授的人物,是一个异数。他的生存有太多的困惑,他的爱情有相思的绝望,他的成功隐藏着幻变和虚无,他在最绚烂之时诀别浮华,消遁于无形。他的一生,如舞者在暗夜中舞蹈,无人做伴也无人喝彩,他始终在黑暗与虚无中移动,在最绚烂之时,如耀眼天际的流星,以自身的陨落穿越空旷,照亮星空。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王爷的绝色悍妃

    王爷的绝色悍妃

    新文《暖婚甜蜜蜜:宁少,强势宠》已发,请亲们多多支持!杀手?特工?天才?她都不是,她是笑颜如花、腹黑凶猛、狡猾如狐的兰府家主。想毁她清白的,被剁掉小指扔出去喂狗;想霸她家业的,被逼死在宗庙大殿;想黑她名节,让她嫁不出去?sorry,她一不小心搞定了权倾天下、酷炫狂霸拽的摄政王大人!他:“夫人,外面盛传我惧内!”她眨巴眨巴眼睛,一脸无辜:“哪个不长眼的乱嚼舌根,拉出去砍了!”他:“我!”她:“……”
  • 锦晓甚微

    锦晓甚微

    15岁的张晓,涅槃重生。青春阳光,永远带着笑,对生活充满热爱对父母充满关心对仇人........呵呵.....绝不以德报怨总之,这辈子要肆意洒脱要弥补遗憾
  • 血泪

    血泪

    那个夏天,我再也写不出什么东西了。意识到这一点,是在一个热得出奇的日子,我坐在电脑前,手指不停地敲击键盘,把自己脑子里想的东西全印在屏幕上。过了很久,我实在撑不下去了。于是一股脑儿地把它们全删除了。接着我就意识到,我再也写不出东西了。天气真的很热,屋子里透不过气来。我走到街上,想去找点儿事做,要不然我就是好好地散散步也行。现在是下午,我走过一家又一家各种各样的铺子,喝茶的、吃饭的、卖烟的、卖酒的……夕阳照射着每一家小店,它们像穿上了血红色的外衣一样,很有光彩。最后,我走进了一家小酒馆,我想好好地喝上几杯,好好地忘记不该记得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