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43300000003

第3章 引言(2)

1933年9月,沈从文入主天津《大公报·文艺副刊》,不仅《骆驼草》原来的写作班底悉尽进入,还增加许多新人。沈从文厌恶上海文坛商业风气,如今主持文艺副刊,便切切实实地贯彻他的艺术主张,维护文学的纯正和严肃性,抵制将文学沦为政治宣传品和游戏消遣品的错误倾向。新进的文学青年积极向这个刊物靠拢,沈从文也满腔热忱地扶植他们,使得这些年轻作者在艺术风格上与沈从文和在这个刊物上发表作品的其他一些已经知名的作家日渐接近。作家阵容颇为壮观:周作人、朱自清、冰心、杨振声、俞平伯、废名、沈从文、朱光潜、李健吾、凌叔华、林徽因、王鲁彦、蹇先艾、许钦文、巴金、老舍、张天翼、沙汀、艾芜、靳以、陈梦家、林庚、冯至以及何其芳、李广田、卞之琳、丽尼、陆蠡、萧乾、严文井、芦焚、田涛、王西彦、方敬、辛笛、高植等。1934年1月,郑振铎、靳以、巴金等主编的《文学季刊》在北京创刊;1934年10月,沈从文、卞之琳、李健吾又在北京创办了《水星》;1937年5月,朱光潜编辑的《文学杂志》又在北京面世。[26]北方作家由此有了更为广阔的驰骋天地。这几个刊物不仅使沉寂的北方文坛恢复了生机,使北京在五四文学运动之后再次成为(与上海抗衡的)文学中心,也成为京派文学赖以生存发展的土壤。京派至此达到鼎盛。1946年沈从文主办《益世报·文学周刊》、朱光潜恢复《文学杂志》,京派进入尾声。

京派不存在一个组织或社团的形式让人以有形的把握。在上述杂志上出现的作家,风格杂陈,没有理由都视为京派作家。在京派形成上,看法有些微不同;在哪些作家属于京派问题上,论者也有些出入。严家炎将周作人、俞平伯、何其芳、李广田、卞之琳、梁实秋、朱光潜、李健吾、李长之、废名、沈从文、林徽因、萧乾、汪曾祺分别作为京派散文、诗歌、理论、小说方面的代表作家,并确认京派作为流派是一个历史的存在,承认作为流派的地位。杨义则认为京派是“介于流派和作家群之间的文学群体”[27]。他所列的小说家是废名、沈从文、萧乾、老向(王向辰)、林徽因、靳以,理论家周作人、朱光潜、梁宗岱、李健吾,而又将废名置于“乡土写实派小说”中论述。吴福辉亦认可“京派的流派性质”。他在严家炎的小说家中又列入了芦焚,而理论批评他举了朱光潜、李健吾两位。李俊国倾向于将京派作为文学家群体,将沈从文、废名、朱光潜、萧乾、李健吾、梁宗岱、何其芳、卞之琳、李广田、芦焚、林庚、林徽因等列为京派作家,而将周作人、俞平伯等排除在外。

京派是一个流派还是一个作家群?这实际上是一个对流派的理解、界定问题,这个问题自然也就波及了作家的归属问题。应该说,京派作为一个流派存在是可以成立的。虽然没有正式结社、明确的组织或刊物名称等外在形态特征可供直接把握,但也有其他现象可以观察到流派意向:有一支大体稳定的风格相近的作家队伍;1936年《大公报》的评奖活动显露的流派意识;三十年代在《水星》编辑部定期举行的带有结社性质的文学聚会活动。如果说文学流派是在一定的文学思潮影响下文学见解、艺术风格相同或相近的作家自觉和不自觉的结合的话,京派更有理由、资格作为流派而存在。从《语丝》发刊词,到《骆驼草》发刊词、《大公报·文艺副刊》沈从文的《文学者的态度》(其意义作用也就是“发刊词”)、《文学季刊》发刊词、《水星》第1卷第2期编辑室告白、《文学杂志》朱光潜《我对于本刊的希望》以及复刊时的《复刊卷头语》、天津《益世报》沈从文的《文学周刊》编者言,贯穿着一个共同的东西,就是对文学的自由精神的吁求。而自由主义文学思潮是整个现代文学三十年中起起伏伏的一股重要的文学思潮。京派正是在自由主义的社会思潮、文学思潮的轴线上而集合凝聚。沈从文引发的两次论争——京派与海派之争和关于“差不多”问题的讨论以及与朱光潜、萧乾共同造成的四十年代关于创作自由反对党派政治干预文学的争论都为京派代表着鲜明的文学思潮提供了有力的佐证。京、海派之争为的是与庸俗浅薄的商业化写作区别开来;关于“差不多”的讨论,[28]则将京派与没有个性只有共性(“差不多”)的政治写作区别开来。四十年代后期的争论是关于“差不多”问题讨论的战火重燃,焦点更集中,争论也更激烈。

具有文学思潮的鲜明底色,又有作品体现出的作家大体相似的文学思想、文化结构、艺术趣味、审美心态、取材特点、表现形式等,作为流派的整体轮廓也就呈现出来了。这主要通过几位核心作家来体现,他们有各自独异的艺术风貌,而在风格精神的深邃处又是相通的。京派在理论与创作上构成第一层次(核心)的作家是周作人、废名、沈从文;朱光潜、李健吾、凌叔华、萧乾、汪曾祺、林徽因、俞平伯、林语堂、梁实秋、卞之琳、何其芳、李广田、梁宗岱、李长之构成第二层次,他们在风格上与第一层次最为接近,在成就、地位影响方面略低于第一层次,艺术个性基本稳定,只有少数、部分的变异情况。第三层要广大一些,芦焚、王西彦、田涛、林庚、钱锺书、杨绛、靳以、梁遇春、程鹤西、曹禺、冯至、杨振声、丽尼、陆蠡、辛笛、曹葆华、李植、施蛰存……属于这个层次,是京派与外缘的一个十分模糊的边界。他们的文学思想、作品往往只是个别的、方面的、部分的与京派相接近,与京派只有短暂性的、某方面的联系或归属性。这批作家在艺术上与京派关系的亲疏深浅差异颇大,其中芦焚、王西彦、田涛、靳以几近于第二层次。芦焚感染着都市感冒,带着浓重的鼻音打着喷嚏,回到田野发狠呼吸乡村青草的气息、混合着腐殖质的泥土的气息。他有太多的激愤不能使他好好地安顿那个不安的灵魂。他与京派貌合而神移,“芦焚先生和沈从文先生的碰头是偶然的。如若他们有一时会在一起碰头,碰头之后却会分手,各自南辕北辙,不相谋面的”。“《里门拾记》的作者带着痛苦,也正是这点儿抑郁不平,这点儿趁热就吃”,“和《湘行散记》的作者的精神越发背道而驰”。[29]芦焚与京派的关系大体如此。王西彦亦在大公报时代与沈从文接近,受沈奖掖提携,他的第一个小说集就是沈从文提议并为之推荐出版的,连《夜宿集》的书名也是沈从文给取的。他对乡土的恋情是朴素的,他的作品也时而吹过沈从文式的清温的风,但时而使人打着冷冽的寒噤。靳以早期小说以个人独白式的低语叙说恋情,秉承了五四言情浪漫小说的格调,后来他反躬自省,在作品中扩大了社会性成分,而对人性的剖析于宽厚的同情中也很是包含着相当浓厚的苍远的命运之感。发表于《水星》的《离群者》、《求乞者》、《茫雾》、《天地》诸篇,浑然如真正的京派小说。然在他转变后的创作中不占有绝对优势的比例,在多数的社会性内容的作品里面,更多地闪烁着巴金式的人道主义光彩。田涛作为受京派影响的青年作家,在三十年代中,并不十分引人注意。他似乎有意收敛起一些自然乡土的幽秘的启示而展现土地裸露的荒凉,这与《湘西散记》之后的沈从文心态相当贴近,然而再往前,就难掩他的激越了。其他第三层次的作家也有这样或那样的与京派的联系,而在这之前或之后有了流派归属。如施蛰存早期用精神分析学创作小说,是新感觉派重要作家。1939年他在《文学杂志》(第1卷第2期)上发表《黄心大师》“既有西方小说的佳妙处”,又“能吸引中国旧小说的优点”,[30]清玄幽妙的传奇性与其以前的心理小说大异其趣,而传奇性是沈从文小说的一大优越处。施与沈很是相得,这篇小说算是一个见证。据说这是他最后一篇小说。辛笛、林庚则是后来九叶诗派的成员。陆蠡性情似废名,作品亦有京派之风,可算作京派作家,只是作品不多。丽尼、梁遇春散文则多有个人意气。他们虽非严格意义上的京派作家,但在当时营造京派社会性艺术氛围、扩大京派文学影响,无疑是起了作用的。甚至像沙汀、艾芜这样的左翼作家,个别发表于北方杂志的作品也起着这样的作用。

其实在第二层次作家中也存在要逸出京派的倾向存在,如萧乾、何其芳、李广田等。萧乾部分作品游离于京派趣味之外,但相当部分作品宜不作如是观,尤其是四十年代关于自由主义论战中他是京派重要辩论手,[31]似没有理由将其视为已非京派的作家。何、李在抗战之后基本脱离京派,将他们作为京派作家是就他们在三十年代前期的文学活动范围内而言的。

至于林语堂和梁实秋,在文学思想方面与周作人同归自由主义,于小品文建设皆有大功。林语堂、周作人均以提倡闲适的艺术人生小品而相契,对林语堂提倡“幽默”,周作人亦撰文支持,将林语堂视为京派风格散文家,以其与周作人在观念上相互支持(林语堂对《新文学的源流》撰文评价,颇为赞赏周的“性灵”、“个性”论以及明小品文与现代散文关系的说法,并用来丰富他的幽默理论),归于京派不算勉强。但是在其1926年离开北京后主要居住在上海,所办刊物亦在上海,将其视为京派又似与“京派”之名难符,既称京派,就不能不考虑作者居住地或作品发表刊物的地域因素(虽亦有文发表于北方文坛,但数量很少)。当然这不是一个原则性问题。梁实秋在三十年代前期活动于北方文坛,其主要文学活动体现在三方面,与鲁迅及“左倾”作家争论;理论学术研究和翻译。其思想理论特点在于崇尚理性标榜古典。他的“人性论”与京派创作实践有一定的观念联系,然而并不是作为京派理论家在对京派创作影响中显示其理论作用。虽重在学术与翻译方面,视为京派作家似无不可。

相对于京派小说而言,其他体裁类别的研究则相当薄弱。京派的文学批评和研究已经起步,[32]而京派散文、诗歌的系统整体研究却未见端倪,是否也存在京派戏剧?如果存在,有哪些作家?曹禺是不是应为京派戏剧家?李健吾、林徽因的戏剧是否也体现了京派的总体特点?这样的研究有无为我们提供一些有关京派的新的知识的可能?这些仍只有期待研究来说明。

京派文学的艺术价值随着研究的进展人们也获得越来越多的认识。京派作家在语言、文体、表现形式方面多样化的实验,在突破小说艺术成规上,对中国现代小说是具有革命性的。尤其是沈从文,为散文化小说开辟了多种艺术途径。其叙述方式灵活多变、漫无际涯而又操纵自如,在他手中既成的小说体裁变成了一种介于小说与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却并不类于古典笔记小说。无论什么样的题材、事件、人物,一经他流美的语言点化濡染,立即熠熠生辉。他的确是中国现代作家中的一位文体家、语言魔术师。废名则谋求小说与诗的结合,而使小说成为一种诗化小说文体。与沈从文相映成趣的是,他对语言的使用异常的吝啬,几乎不肯多用一个字,他的小说语言至今尚未见有人能成功地模仿。周作人的散文,平实的语言而尽曲折回廊之致,难见首尾,不知起自何时、终于何处,如接受一场智力测验,须得用全部心智去领会其妙处。诗化、散文化小说文体使京派小说家对抒情写意的表现形式倚重,而不乐意采取“客观”显示的叙事方式,这与他们选择的情感方式相关:用爱去拥抱人生,“为人类‘爱’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33]。而不是用憎去揭露现实的丑恶。这与鲁迅完全不同。鲁迅对京派的情感方式颇不能苟同:“至于文人,则不但要以热烈的憎,向‘异己’者进攻,还得以热烈的憎,向‘死的说教者’抗战。在现在‘可怜’的时代,能杀才能生,能憎才能爱,能生与爱,才能文。”[34]

于是,京派作家为读者展现出这样的一个艺术世界:竹林掩映中的茅舍、清澈的菱荡和菜畦、傍着河岸的古柳和农家(废名);明月之下的野山,青年男女幽会;吊脚楼的灯光映照着绰约的河中帆船,有水手燃着废缆上岸;沿着幽静青翠的山峦,一条清冽的河缓缓流过,守着这河、这山的,有一条渡船、一个老人和一个少女(沈从文)。这些自称为“乡下人”的作家们用饱蕴情感的笔,复活着关于故乡的记忆,大自然怀抱中宁静和谐的朴居生活,纯良、淳厚的优美人性。“粗糙的灵魂、单纯的情欲”,新鲜而奇异。热烈的放荡、粗俗的撒野,映现出未被文明污染的真实性情。在雄强与朴讷、温和与宽容、青春与衰老中,有苦亦有乐,有血亦有泪,有爱亦有憎,然而并不现生的黯然与狰狞,有的是生的一份欢喜、一份真诚、一份庄严、一份期待、一份对命运的默然承担,在那些男人和女人、老人和儿童多姿多彩的生命中洇晕开来。

同类推荐
  • 捕鱼者说

    捕鱼者说

    《捕鱼者说》收录了《终于能管你一回》、《心境》、《失眠》、《张山的相好》、《后妈》、《女人》、《捕鱼者说》、《福婶的心情》等近百篇微型 小说作品。
  • 2016年诗歌选粹

    2016年诗歌选粹

    本书精选了2016年度发表在国内文学报刊的优秀的120篇诗歌作品。分别为阿翔的《旅程传奇》,安德的《故地》,安吾的《摇晃的人》,阿卓日古的《短诗两首》等。这些诗歌呈现多样化的特点,内容有深度,无论从思想性、艺术性,还是可读性来讲,都极具代表性。
  • 后来我们说

    后来我们说

    青春是什么,也许青春是我们不禁意间丢失的那块橡皮,也许是被风胡乱吹起的头发。也许是阳光从树缝里撒下,也许是河面颤抖的莲花。青春是美丽的故事,是我们说不完的诗……
  • 每条路都有不得不跋涉的理由

    每条路都有不得不跋涉的理由

    陈晓辉、一路开花主编的《每条路都有不得不跋涉的理由》精选了当代最为精华的篇章。用心去看,去领悟,或许有的故事会给你以智慧的启迪,有的会让你感动落泪,有的会带给你特别的感受,有的则会让你会心一笑……
  • 世故人情

    世故人情

    这是一本由钱理群选编的文集,所谓“世故人情”主要是一种人生智慧与政治智慧。全书节选了22位在现当代文学史上享有盛名的大家如鲁迅、老舍、聂绀弩、郁达夫、叶圣陶等人的散文和小品文,通过选入的这46篇文章向读者展现了一个个鲜活而又充满情趣的精神世界。选文短小精炼,意旨深远,语言幽默,是诸多大家人生经验的凝练总结,是他们长时期的思考琢磨融铸成的智慧隽语,给人启发。真诚,不做作。
热门推荐
  • 先生,请收留小女子

    先生,请收留小女子

    她在最狼狈的时候被他施以援手,从此一步步攻城掠地俘获她芳心,可在抱得美人归时,却突然放了手。是真爱,是阴谋,是利用?还是不得已?
  • 余生,永不相见

    余生,永不相见

    她永生永世都不会忘记,那个雨夜,他亲手打掉了他们的孩子,将她关在地下室。她倒在血泊中,被老鼠啃噬,差点死去。而他却和心爱的女人共筑爱巢,夜夜笙歌。霍翊晟,余生,你我永不相见!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清宫唱晚(完)

    清宫唱晚(完)

    如果穿越是真的,让我回到有你的时代,哪怕只为看你一眼...四爷:“记住……爱新觉罗家的人……是没有心的!”十三爷:“你的,我什么都要……就是不要同情!”十四爷:“连为你撑伞的资格都要剥夺吗?!”九爷:“看来,你低估了自己!”还有八爷,还有太子,还有十八……谁吻了谁的唇;谁牵了谁的手;谁对谁的情至死难休……
  • 我在仙界用数学知识修仙种田

    我在仙界用数学知识修仙种田

    穿越前:这该死的高数,竟然如此的甜美。穿越后:修仙,太好了!没有考试,没有数学。结局:这个矩形阵法有点眼熟啊,这不是矩阵嘛!为什么修仙也要学数学。真香警告:运用了数学知识之后,修为提升了,田也好种了,法术也会了,数学真好,最爱数学,欧耶。书友QQ群:569388718
  • 特工重生:公主开挂啦

    特工重生:公主开挂啦

    “晨报新闻:今晨九时许,一居民楼八楼某住户因为夫妻争吵将年仅两岁的女儿从楼上摔下致死,现已将涉事人员拘捕审讯。”“靠。这什么新闻,大清早的就让人这么血腥。相爱干嘛要吵架,吵架干嘛要迁怒于人,迁怒于人干嘛要选择最无辜的孩子,迁怒最无辜的孩子干嘛要摔孩子出去。”江语晨嘟嘟囔囔的埋怨,不怪她,谁不知道有个名词叫起床气,大清早的听见这么灭绝人性的新闻谁能不生气。很快的洗漱完毕,……
  • 为美剧世界献上灵气复苏

    为美剧世界献上灵气复苏

    推门入道乘风去,回首已是百年身。心心念念思旧人,不料已是漫威魂。意外穿越,又有系统傍身,有人选择乘势而起,搅乱漫天风雨,或是为华夏崛起而奋斗,或是为一己之私大开后宫,而林太一在知道自己至少能够活到普通人极限的120岁之后却选择了枯坐深山百年,为的却是将自己的影响降到最低,然后再见父母妻儿一面……然而,他来到的是一个以美漫为主的西方影视世界。“那么就让我来为这个美丽的世界献上来自异界游子最为深沉的祝福吧!”双眸中闪过一丝疯狂,林太一嘴角露出了一丝微笑。PS:已经完成《X战警之逆转未来》、《X战警2》魔改版副本、《钢铁侠1》、《无敌浩克》,当前进行的衍生副本为《恶灵骑士》,请要看漫威的从六十四章开始阅读。
  • 赢在高考心情

    赢在高考心情

    世界本来就是一朵微笑的花,高考也是。但是偏偏有些人就将它们视作魔鬼、梦魇。懂得欣赏,才能有所得。当你对它们微笑,才能看到它们的美好。高考原本就不是什么炼狱,而是一场风景。也许终点并不是最重要的,当你享受这场磨砺带给我们的种种给予,你就会最终走到你想到达的地方。享受现在吧,享受这本书为你带来的心灵的盛宴吧!
  • 总裁要够了没

    总裁要够了没

    那一晚,从酒吧到酒店,他才知已婚的她竟还是一个女孩。从女孩到女人,她只当被蚊子咬了一口,却,从此惹上了那个男人,女人星星眼望之的小鲜肉。终于有一天,她才知她一直自以为是小生的男人竟有着无比显赫的身世,再也甩不开。
  • 一根水做的绳子

    一根水做的绳子

    这是一部化腐朽为神奇的爱情小说,就像作者在后记里说的炒鹅卵石下酒一样。水做的绳子是什么样的绳子?这只有通过人物的爱情和命运才可以得到解释。阿香十六岁的时候就把身子给了老师李貌,但他们的爱却是疼痛的……作家鬼子是一位叙述故事的奇才,他的故事总是与众不同,他的文笔充满了悲悯,他的细节直人人心,他知道读者的心在哪里,也知道人物的心在哪里,让你缠绵,让你惊醒,让你震撼,让你沉思,尤其关于小人物的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