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46400000004

第4章 目连救母故事缘起与衍化(2)

第二节 变文与目连救母故事衍化

目连救母故事缘起于佛教传说,唐代前后这一故事随波逐流、波涛起伏,进一步发展衍化。

中国文学艺术发展至唐,臻于昌盛,诗歌、散文、绘画、书法诸方面的造诣和成就,都是前所未有的。唐代文艺发展的一个显著趋向就是世俗化,文艺的题材内容、文字语言、视野对象大都转移到世俗社会,转移到日常生活。正如有人所论述的,唐诗之最要精神,在其完全以平民风格而出现,以平民的作家,而歌唱着平民日常生活之种种情调与种种境界。纵涉及政府与宫廷的,亦全以平民意态出之,那五万首的唐诗,便是三百年唐代平民社会之全部生活之写照。[6]

佛教自汉魏由印度传入,经两晋南北朝的发展和巩固,至隋唐得以繁盛。佛教在中国的发展过程也是佛教中国化、世俗化的过程,盛行于晚唐五代的中国佛教禅宗就是如此。四世纪末年月氏人昙龠等人输入“转读”之法,已使晦涩难解的佛教深入民间。至中晚唐,俗讲在寺庙里流行已广,唐赵璘《因话录》文淑僧者“聚众谭说”“听者填咽寺舍”的记载每每为论者所引。日本僧圆仁入唐,著《入唐求法巡礼行纪》,亦屡纪俗讲。俗讲不仅在长安,各地寺庙民间社邑亦频繁举行,流行极普遍。而变更了佛经的本文的俗讲,是为敦煌发现中之变文。[7]敦煌变文中有关目连救母故事的有:《目连缘起》、《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目连变文》和《盂兰盆经讲经文》[8]等。

目连故事随佛教进入中国后,其地位与影响在发展中愈益彰著。《洛阳伽蓝记》卷五“城北”记载:

至瞿罗罗鹿见佛影,入山窟十五步,四面向户,遥望则众相炳然,近看瞑然不见。以手摩之,唯有石壁,渐渐却行,始见其相。容颜挺特,世所希有。窟前有方石,石上有佛迹。窟西南百步,有佛浣衣处。窟北一里有目连窟。[9]

北朝佛教盛行的时候,佛十大弟子之一的目连在中原业已占有一窟。北朝如此,南朝更甚。南齐高祖萧道成,常于七月十五日送盂兰盆往诸寺中,供自恣僧。[10]梁武帝萧衍“溺于释教”在历史上是出名的,武帝于大同四年(公元538年)开设盂兰盆会,大开斋筵,广修盂兰盆供,供养十万众僧。[11]北齐颜之推以儒家传统思想作为立身治家之道,所撰《颜氏家训》被后人视为范示而遵依,该书卷七“终制弟二十”嘱言其儿辈:

四时祭祀,周礼所教,欲人勿死人其亲,不忘孝道也。求诸内典,则无益焉,杀生为之,翻增罪累,若报罔极之德,霜露之苦,有时斋供,及七月半盂兰盆,望于汝也。[12]

梁·宗懔《荆楚岁时记》:

七月十五日,僧尼道俗悉营盆,供诸佛。按《盂兰盆经》有“七叶功德,并蟠花、歌鼓、果实送之。”盖由此也。[13]

盂兰盆会因为提倡报恩孝亲,容易为中国人所接纳,至颜之推生活的时期,这项佛事活动已纳入中华民族民间祭祀、超荐祖先亲人的仪礼活动中,目连故事随之深入人心,为人熟知。

唐代,盂兰盆供更为奢丽。高宗时“国家大寺,如似长安西明、慈恩等寺……(皇室)每年送盆,献供种种杂物,及举盆、音乐人等,并有送盆官人,来者非一”[14]。“初唐四杰”之一杨炯作《盂兰盆赋》(《旧唐书·杨炯传》)铺排夸耀宫中出盂兰盆之盛,韩谔《岁华纪丽》称是“广为华饰”(卷三)。中晚唐时,目连故事在士夫文人中流传已广,致张祜将白居易《长恨歌》诗句譬喻为《目连经》。[15]并且,目连地位迅速上升。《父母恩重经讲经文》:

过去世中,有一罪人,顶上常被热铁轮旋绕。问目连言,只为前生不孝父母,出来形状堪惊恐,见者皆言业障重;热铁轮于顶上旋,不论时节常疼痛。……佛交浊世男兼女,成长了真须孝父母;暮省朝参莫但(惮)劳,温床枕扇无辞苦。莫道耶娘怨恨生,承旨侯(候)颜交得所;不但人皆赞叹君,兼交贤圣垂加护。恭承侍养返心安,孝顺名应世上传;书内曾参人尽说,经中罗卜广弘宣。[16]

俗讲中目连仿佛要成孝的化身,问言孝事,与孔子门徒、大孝子曾参参差并举。在汉化俗化过程中,目连地位扶摇而上,步辇儒家崇敬的孝子之后。

变文是佛经目连救母故事的进一步衍化,是目连故事唐代世俗化最具代表性、最完整的例证。从佛经到变文可以看到目连故事汉化俗化的衍化轨迹。

一、姓名的变化。姓名变化,正是两种文化交融衍化的一个显著标志。唐释元应《一切经音义》卷六“目连”云:

上莫鹿反,下巨焉反。或言“目伽略子”者,讹也,则正言“没特伽罗子”,或云“毛驮伽罗子”,此乃从母为名。“没特伽”,此云“绿豆”;“罗”,此云“执取”,或云“挽取”。本名“俱利伽”,或言“拘隶多”,此从父名也。旧云“俱律陀”,不正也。[17]

又宋释法云编《翻译名义集选》云:

“目犍连”,正云“没特伽罗”,此云“采菽氏”,姓也,字“拘律陀”,树名也,其父母祷树神得之,因以为名,神通第一。[18]

两书解释略有异同,但目犍连为采菽氏或执取绿豆之意不差。《佛说盂兰盆经疏》说:“此人姓大目犍连,唐言采菽氏。彼国上古有仙,常食绿豆,尊者是彼之种族也。”该书并引《法华疏》云:

梵语摩诃没特伽罗,大目犍连也,此云大采菽氏。上古有仙居山寂处,常采菉豆而食,因以为姓,尊者之母是彼种族,取母氏姓而合其名,从父本名俱利伽,亦云拘丽多。旧名俱律陀讹也。

据此来看,菽、菉豆是古印度人喜食之物,因以为种族之姓,目连母亲属这一种族,故以种族之姓为目连之姓。这种以一样喜食之物来命名具有浓郁的民间生活气息,给人以亲切、纯朴之感,正如“罗卜”之于中国人。

佛经中目连俗字拘律[19],或是拘律陀[20],至变文完全改变了。“在俗未出家时,名曰罗卜”(《救母变文》),“贫道少生,名字号曰罗卜”(《目连变文》),“唯有一儿,小名罗卜”。(《目连缘起》)。去掉了异族洋味,变成具有浓郁民间生活气息的中国的“罗卜”,“罗卜”的由来与古印度国菽豆、菉豆的由来一样,都是民间喜食之物,与民间劳动生活息息相关。[21]它不仅仅是名字符号的异地更替,在名字的后面往往还有民族文化的具体内涵。

目连父亲名字亦值得注意。在佛经里目连父母没有名讳,至变文“阿耶名辅相”(《救母变文》),目连“阿耶”始有辅相的名讳。按辅相一词,佛经中屡见不鲜[22],但辅相是官名,而非人名。《杂宝藏经》卷三《辅相诡媾缘》:“迦尸国中,有波罗城,有二辅相,一名斯那,二名恶意。”辅相即宰相。[23]《魏书·卫操传》:“桓帝嘉之,以为辅相,任以国事。”《杂宝藏经》译于南北朝时,与《魏书》所记时代正合。佛经中之辅相,往往聪明巨富,心乐佛法,而他们的妻子却“愚痴邪见,不信三宝”,这与目连父母情况相似,也可能目连父亲曾做辅相之官。《佛说盂兰经疏》称目连“是王舍城中辅相之子,时人贵其种所以称其氏。”总之,发展至变文,辅相成了目连“阿耶”的名字,目连父亲有了姓名。但中国似乎不大见有姓“辅”的,而“辅”与“傅”谐音,其进一步的衍化就是以后的傅相,“傅相”是在进入戏曲后完成的。员外姓傅,又有了一个中国姓氏,成了地地道道的中国人。从“傅相”一词的衍化,也可看出目连救母故事中国化、世俗化的轨迹。变文的衍化还是初步的,当然这不仅因为“辅”未变成“傅”。

目连之母称青提夫人或靖提夫人,无姓,进入戏曲后称刘青提、刘四真、刘氏四娘等。

二、救母报恩思想。目连救母与中国传统儒家孝亲思想是契合一致的,这也是目连故事在中国能够流传、受欢迎的原因所在。变文目连故事的思想已经发生变化,已纳入中国传统儒家思想之列,与孝子董永、郭巨、孟宗、王祥等相提并论,虽然识心见佛,强调布施,敬信三宝,而在根本上是立足于儒家文化土壤。不仅母亲身亡,目连“三年至孝”遵循儒家礼仪,更主要的,“思忆如何报其恩德,唯有出家最胜”,出家降为实现报恩孝亲目的的手段。上天入地,也不再是用以显示神通,而是为了表现其救母的意志和毅力。这在后来的目连戏表现得尤为突出,感人至深。报恩孝亲既可以救母脱离地狱,还可以“一往迎亲忉利天受快乐”。

三、佛经救母梦幻迷离。目连起落于天佛和地狱两个极至世界,目连一出现已经“得道”、“得六通”,能以道眼“观视世间”,往返佛与饿鬼之间,救脱母亲,完全离开了现实尘世。然而唐代的变文却将佛经描写的神话世界转换至人间,并以人世凡尘为故事起带,敷演人、神、鬼三人世界,将一个虚无缥缈的迷离故事改变成一个鬼神夹杂、奇异浪漫的传奇故事,从而贴近了人世生活,为众多的观众所喜爱。目连在变文中已不是释典上的神衹,而是一位回归人世,具有不畏艰险、百折不挠斗争意志的人物。

此外,目连变文情节奇特,气魄弘伟,想象力丰富。这一故事在佛经里比较简单,不很完整,至变文,才使这一故事自成起讫,首尾完整,敷演出洋洋长篇。如郑振铎所评价:“唐人的《大目犍连变文》在其间,虽显得幼稚、粗野,而其气魄的伟弘,却无多大的逊色。”[24]作为对民众传教的工具,变文语言是半白话,韵散相间,诗文结合,逐段铺叙,有说有唱,堪称口语说唱文学之祖,对后世影响甚大。

是变文真正启开目连故事走入世俗的那扇门,奠定了后世目连戏的基础。

第三节 目连与地藏源流关系

目连与地藏的关系问题,是目连文化研究深入的显现。这是一个有趣的现象,引起一些学人的关注和探讨。这种探讨,有的较为慎重和稳妥,如其标题所示:《论川剧目连受封地藏王之缘起》[25];有的则遵循这样一条“逻辑线”:“地藏的前身曾经是女性,目连的后身是地藏,目连于是是女性,婆罗门女、光目女就是女目连”。[26]“目连的法名就叫做地藏。”[27]将目连等同于地藏王,把一个原本不十分复杂的关系复杂化了,造成了不应有的混乱。其实,目连与地藏的关系,不仅在印度佛教典籍中昭昭然,东渐华夏后,在民间的作用和地位也自有别,二者不同的演绎发展所体现的文化内涵是不相同的。“合二而一”趋向是一种文化因果,而非“历史”真实,更非目连等于地藏的依据。

地藏,梵文Ksitigarbha,音译为“乞叉底蘗婆”。《地藏十轮经》谓其“安忍不动犹如大地,静虑深密犹如秘藏”,故得名“地藏”。地藏菩萨在过去很多世中,曾为长者子、婆罗门女、国王、光目圣女,多次发誓愿:“我今尽未来际不可计劫,为是罪苦六道众生,广设方便,尽令解脱,而我自身方成佛道。”[28]“若不先度罪苦,令是安乐,得至菩提,我终未愿成佛。”[29]在释迦既灭、弥勒未生之前,尽度六道众生,拯救诸苦,始愿成佛。有关地藏菩萨的经籍主要有:佚名译《大方广十轮经》(附《北凉录》)十卷,隋菩提登译《占察善恶业报经》(又名《地藏菩萨经》)二卷,唐玄奘译《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十卷,唐实叉难陀译《地藏菩萨本愿经》二卷,善无畏等译《地藏菩萨仪轨》等。在中国,地藏与观世音、文殊、普贤并称为中国佛教四大菩萨。

《地藏菩萨本愿经》有地藏在过去世时,为婆罗门女、光目圣女救母故事二则。“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云:

同类推荐
  • 承德避暑山庄散记

    承德避暑山庄散记

    一个人不可能走遍天下,览尽风光。如果有个风光集中、景物荟萃的地方,一览知天下,那可是人生一大乐事。巧啦!我就是生活在这样一个地方——承德。我是1955年至1958年在承德念高中,1971年又来承德工作,一直到如今,前前后后在承德生活了40年,和承德产生了深厚的感情,把她视为我的第二故乡。如今,我已到了“古来稀”之年,三个子女全在北京,他们动员我和老伴去北京过晚年。可我们舍不得离开承德,坚意要在承德生活下去。承德在300多年前只是居住十几户游牧人家。
  • 国宝

    国宝

    为了使广大读者对国宝有一个比较清晰的了解,本书从各个领域选取了六十余件有代表性的国宝,进行系统的编排,力求突出知识性和趣味性。每件国宝都配有精美的图片,便于读者阅读和欣赏。我们希望通过这本书来激发广大读者,特别是青少年朋友对国宝的关注和热爱,从国宝中了解我们民族的历史、文化,并自觉地去保护我们的国宝。包罗万象的名家字画、精美的陶瓷器、金银器……这一片片历史的残骸,它们记录了大量的文字信息,诉说着时代的变迁,自己也成为了传奇。不管是历史的残简碎片,还是体系完备的煌煌巨制,都是民族的魂魄,中华的瑰宝。本书中介绍的每一件国宝,都是一个鲜活的生命,它们向人们展示了我们国家辉煌灿烂的文化。
  • 建筑艺术之美——博物馆篇

    建筑艺术之美——博物馆篇

    《展览的建筑与建筑的展览:著名设计师演讲录》为“时尚廊—雅庄公司设计沙龙”从2012年3月到2013年3月邀请的九位著名建筑师——姚仁喜、简学义、邱文杰、林州民、刘晓都、黄声远、张雷、王昀、潘冀的演讲录,他们以博物馆建筑为主题,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讲述设计的灵感,延续Idea Exchange的理念,激发更多关于建筑设计的灵感。读者从中既可以近距离地了解设计师们富有生命力的作品,也可以从中了解其设计经验和成功秘诀。时尚廊—雅庄设计沙龙自2010年8月开始,由雅庄建筑与时尚廊合作,以《What is home——家》、《跨界》、《建筑与时尚》、《展览的建筑与建筑的展览》等多个主题,举办“时尚廊—雅庄设计沙龙”,至2013年3月已成功举办20期。已出版第一辑演讲录《建筑与时尚》,旨在给设计师及热爱设计的相关人士以更多机会去了解设计师的成长之路。
  • 达·芬奇笔记

    达·芬奇笔记

    1651年,一位名叫拉斐尔·杜弗里森的法国出版商根据达·芬奇笔记手稿整理出版了《达·芬奇笔记》。笔记手稿非常随意,稿纸凌乱,没有排序和编码,有的甚至是达·芬奇用左手写成的反书——后人需拿镜子才能破解。手稿无所不谈,但中间不连贯,同一页稿纸上有可能开头说天文,中间谈声音原理,最后说色彩,许多文字写在稿纸边缘。这些即兴的议论,闪耀着真知灼见的光辉,给后人以无穷的智慧的启迪。配上达·芬奇手绘的图片,本书具有极高的欣赏和保存价值。
  • 美国电影艺术史

    美国电影艺术史

    《美国电影艺术史》是一部全面阐述美国电影艺术发展脉络的著作,其显著特色在于将权威的美国电影理念与生动的好莱坞电影创作结合在一起,将清晰的美国电影历史与鲜明的电影艺术家个性结合在一起。将主流的商业电影表现与多元的美国社会文化及哲学美学背景结合在一起,打通专业性与大众性之间的壁垒,形成一种深入浅出、雅俗共赏的写作风格,让读者在轻松阅读之中汲取美国电影的文化素养。
热门推荐
  • 不悟

    不悟

    初相见他是人人欺负的落魄皇子,而她也只是洗衣局里小小的宫女。二十年的相伴,她只为他痴狂,为他双手沾满鲜血,助他君临天下纵使他爱的不是她,娶的人也不是她,她也要陪在他身边,成为他身边第一个站在朝堂上的女人和他后宫里唯一的女人,即使受尽天下人谩骂可那个自己最爱的人,为了他做尽所有荒唐事的人,却想置她于死地。“可若还有来世,我要你自幼便要爱慕我,崇敬我,为我扫除一切障碍,却要眼睁睁看着我,爱着一个,娶了另一个,两个却都不是你。你要爱我爱到痴狂爱到人尽皆知,却始终得不到我的全心全意,你要被我无数次的误会,伤害,为我流这一生仅有的几次眼泪,最后还要为我而死,死后也不得安宁这样,方才不负我这一生。”
  • 大周中兴

    大周中兴

    西周末年,朝纲不振,一场国人暴动逼得天子出奔,下落不明,朝野上下,暗流涌动——贪官横征暴敛,诸侯离心离德,四夷趁势作乱,巫教死灰复燃,致使大周礼崩乐坏,民不聊生。就在这时,一群布衣之臣横空而出,站在历史的十字街口,扶大厦之将倾。他们能否成为大周的救命稻草?能否实现空前绝后的中兴大业?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 漂

    去找许定明吗?不知怎的,自从与他从那个度假酒店回来后,我就一直不想再见到他了。我觉得我的人生与许定明的人生差距实在太大了;我甚至觉得事实上已经不能再接受他的任何恩赐或“美意”了,包括他对我善意的同情和怜悯……然而,等来到北京火车站的售票窗口前,我还是犹豫了。尽管在这之前我已经想到过若干个下一站的地方了,甚至确切地知道我该去什么地方,只是临到真要出发的时候,我才发现,其实真正的下一站,对我来说,可能永远都是难以确定的,或者说,都是处在虚无缥缈中的……
  • 一段残缺美

    一段残缺美

    一段爱情,一段暧昧,回首时,已是一段残缺的美好!
  • 御剑阁之潜龙在渊

    御剑阁之潜龙在渊

    吾辈习武修道,便是要除掉那些位高权重却祸国殃民的窃国之贼!还百姓一个海晏河清的治世!
  • 穿到天上当神仙

    穿到天上当神仙

    没人要的老阿姨竟然穿成了天上的小帝姬?但要想继位成帝君,不仅得历大劫、受八苦、遭天雷孽火之苦,还要……斩姻缘!可怜了一票在屁股后面哭着喊着要追随的天君儿子、龙太子和学霸帅哥。唉……追爱之路好不艰辛,但不管天界凡间,你走到哪,我就跟到哪儿……
  • 凰城胭脂殇

    凰城胭脂殇

    ——太阳决定向日葵的方向,而你决定我的悲伤!经年后,当她冰冷的尸体躺在他的怀里他才幡然醒悟,原来至始至终他爱的人都是她。她的一生就属于雪,生生死死都回归雪,穿越到莫名的时代,彼时她是一只雪妖,他是高高再上的魔界之主修罗宫的圣君,他救她一命,只因为她是他爱的人的好朋友。于他只举手之劳,于她确是一见倾心的情深意切。他不爱她,她以为爱情只是一人饮酒冷暖自知,她可以无怨无悔直到最后。直到他绝情绝爱后念念不忘的却还不是她。这场独角戏她再也唱不下去了,既然要绝情绝爱就让她逃离这场爱而不得的痛苦吧!她说:我终生的等候换不回你刹那的回眸!他说:看错了心,择错了城,在充满的遗憾的国度里孑然一身孤独一生!
  • 时光托我予情书

    时光托我予情书

    如果有一天,你收到来自十年后你的来信,你会怎么想?是把它当个笑话,还是煞有其事的认为它是真的?接下来,请你静静的聆听一个故事。一个关于爱与被爱,以爱为名的谎言。——我亲爱的乔七姑娘,你好。【南风过境,时光慢递,恰似故人来】
  • 所有坚强都是柔软生的茧

    所有坚强都是柔软生的茧

    《所有坚强都是柔软生的茧》是一本特别的书,它不会给你讲道理,只是把街头巷尾的故事娓娓道来。但我保证看《所有坚强都是柔软生的茧》的时候,你会想起某位为情所困的朋友、开朗逗比的兄弟,或者多年前还很幼稚的自己;想起某段独行的陌生街道、惊心动魄的旅程,或者一直想忘却忘不掉的记忆;想起某个流连沉醉过的小酒馆、烟火缭绕的路边摊,或者再也未曾回去的校园。《所有坚强都是柔软生的茧》全书30个故事,它们讲爱情、讲友情也讲亲情,所有的事和人,可能曾经也在你的眼前,可能就在你身边。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