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47300000007

第7章 筚路蓝缕(1939—1943)(4)

当时的昆明,是我国对外的国际交通要道,市面呈现出虚假繁荣景象。由平津内迁的清华、北大、南开等校组成的西南联大和北平中法大学,均设在昆明。加上原在本地的云南大学、昆明师范、昆明工专,大专院校共有五所(实际是七校),师生万余,成为西南方面知识分子集中的重要地区之一。大家目睹敌寇深入,国难深重,而国民党军队士气低落,一溃千里;再加政治黑暗,经济萧条,四大家族犹搜刮不已,人民生计日益困苦,已快要活不下去了。知识分子思想敏锐,感受最为深切,对当局在国家民族危急存亡之秋,仍私心自用,不惜在在倒行逆施,无不非常反感,常发出一针见血、痛加贬责的议论。

1942年,罗隆基到昆明西南联大,教授政治学课程。他以资深政治学者、国民参政会参政员的身份,加上热情、善言甚至雄辩,很快融入大后方的知识分子群体。当时大批著名的中国知识分子云集昆明,不仅积聚了强大的文化能量,也被艰危时局激发出了饱满的政治热情。他们向往民主,反对独裁,忧国忧民,纵谈高论,抨击时弊,渴望清明,为此放弃心爱的书斋生活,群起投身民主运动。这是一方开展民主运动、创建民盟组织的肥沃土壤。

潘大逵回忆说——

罗隆基、潘光旦是西南联大的教授,又是“民主政团同盟”的领导成员。他们都先我而到昆明。我来昆明不久,即1942年冬天,周新民应褚辅成之邀,来昆明任“国民参政会宪政期成会云南办事处”秘书。周是中共党员,曾与我同为上海各大学教授救国会的负责人。……适杜斌丞从重庆来昆,杜亦“民主政团同盟”负责人之一……经过多次聚会,大家一致认为形势于我们有利,在昆明开展民主运动的时机已经成熟……首先成立筹备小组。罗隆基、潘光旦、周新民、唐筱蓂和我都是筹备员。1943年春,我们开始分别联系各自熟识的朋友,争取他们参加“民盟”组织……经过我们的努力,西南联大、云大、中法大学等校名教授如曾昭抡、费孝通、闻一多、吴晗、楚图南、胡毅、王赣愚、尚钺、姜震中、吴富恒、陆钦墀、夏康农、朱驭欧……等人,以及在昆明的各界知识分子、社会活动家、知名人士李公朴、李文宜、辛志超、李德家、冯素陶等等都陆续加入“民盟”来了。

先生之风

刘清扬说往事

《文史集萃》第一辑有刘清扬的回忆文章,说起她早年的一段经历。由此可知,早期民盟成员中,很多人都有非同一般的历练,包括与中共早期领导人的交集。

该文中说——

十月革命确是给了中国人民以巨大影响……***是马克思主义宣传家,那时他正在北京大学担任图书馆主任,同时又是《新青年》和《每周评论》的编辑。……当时在北京与***一起的还有陈独秀、瞿秋白、邓中夏、张申府、高君宇(高尚德)、黄日葵等。……与***最接近的还有张国焘、于树德和我。……

1920年7月……***通过张国焘给天津写信,约我到北京谈话。我到北京见了***,他说:北京已经成立了一个共产主义小组,其中有张申府、张国焘等,希望我成为一个妇女成员。但是我拒绝了,这是我终身的遗憾。拒绝的原因是我和张国焘有一个感情上的沟壑。……

这次谈话之后,我就与张申府一起出国了。张申府是共产主义小组的成员,在出国的路上,他给我讲苏联革命的概况和共产主义的基本知识,提高了我的认识。因为张申府出国前已与***商量好,要在法国成立海外支部。我们到巴黎后,在1921年,就成立了中国共产党的海外支部。这时,我就加入了海外党支部。这个组织除由张申府发起外,郭隆真、张若茗、赵世炎等同志也都相继加入,紧接着我又介绍周恩来入了党。……1922年春,我与周恩来、张申府转到柏林,又在德国成立了海外党支部。

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

陈望道是民盟前辈,也曾是中共早期核心人物。有文章说他是“中共最早的五名党员之一”,中共上海地方组织首任领导人,曾被推选为上海出席中共一大的代表。届时未与会,后来又退党(1922年),皆与陈独秀有关。

中共一大召开前,为组织经费发放事,李汉俊与陈独秀发生争执。李要求陈为《新青年》垫付部分费用,陈认为这是主持《新青年》编务工作的陈望道所幕后指使。陈望道对此误解不肯默然,要求陈独秀公开道歉。陈独秀不肯,陈望道遂以放弃出席一大以示抗议。后来坚持退党,即便毛泽东派人做挽回工作,亦不回头。他非意气用事,实因深入研读马列主义原著后有其透彻理解。他是《共产党宣言》第一个完整版汉译本的译者。

马克思、恩格斯的名字,最早由外文转为汉字时,不知有几种译法。能确认的一个早期译法是陈望道确定的“马格斯”、“安格尔斯”。这七个字印于1920年8月出版的《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封面。

该书封面上,一幅蓝色的马克思坐姿半身图像占据绝大部分。图像上边有四行字,自右至左、自上而下依次为:社会主义研究小丛书第一种;共产党宣言;马格斯安格尔斯合著;陈望道译。其中“共产党宣言”五字较大。图像下边仅有三字“马格斯”,与“共产党宣言”五字同大。

据文献,此为陈望道由英文、日文版合译而出。陈氏祖籍浙江义乌,居分水塘村。1920年2月,他为躲避搜捕,从上海回到老家,未告亲友,住进柴屋。一块铺板架在两个长凳上,既当桌子又是床。地上放几捆稻草,算是凳子。对陈氏来说,这是上好的工作环境,可以专心致志地翻译此书。

两个月后,他把已完成的译稿带回上海,经陈独秀、李汉俊两人校对,准备出版。此后,上海的共产主义小组开办了又新印刷所,于同年8月印刷出版了最早的《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初版一千册当月卖完,9月份再版一千册,仍供不应求。

没有买到该书的读者纷纷询问于上海的民国日报社。为此,沈玄庐在9月30日的《民国日报》“觉悟”副刊发表《答人问〈共产党宣言〉底发行》。文中有言:“凡研究《资本论》这个学说系统的人,不能不看《共产党宣言》,所以望道先生费了平常译书的五倍工夫,把彼全文译出来。”沈氏还在文中提示:欲购书者可到法租界法大马路大自鸣钟对面的新青年社联系。

沈玄庐也是早期共产党人,后与陈望道大体同时提出退党要求。

陈望道所译全本初版《共产党宣言》的千本之一,如今陈列于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内一个不大的玻璃展柜。书的下方有陈列说明文字:“1920年9月在上海出版的马克思、恩格斯著作《共产党宣言》的第一个中文全译本,由早期共产党员张静泉的亲属捐献。国家一级文物。”

张澜兴办国立成都大学

张澜是杰出的人民教育家。朱德、罗瑞卿、任白戈等都是他的学生。

早在清末,张澜就在广安、南充等地兴办小学、中学、职业学校、慈善公益学校等。

他非常关注对青年的教育,积极设法为川籍学生留学法国解决资费并推荐担保。有不少留法学生回国后成为中国革命的中坚力量,如赵世炎、陈毅、贾子群、任白戈等。

1926年4月6日,张澜接受四川省公署任命,就任国立成都大学校长。他克尽时艰,多次与当局函达接触,落实办学经费,完成三校合并,解决办学用地及校舍安排。同时,大力改革时弊,力促“打开夔门,欢迎中外人士来川讲学”,广纳人才,亲为征聘,致使各方名师云集,海内外震响,文、理、法学院人才济济,国立成都大学声名远播。

在办学思想上,张澜以蔡元培为榜样,效仿当时的北京大学,实行民主办学,坚持“兼容并包,思想自由,学术自由”。从教职员的政治倾向看,包括国民党人、共产党人、国家主义者、托派人士……从思想倾向看,既有崇奉孔孟、精通国学的蜀中宿儒,也有思想激进的新派人物;既有留学归国的教授,也有不少外籍教师。据1929年统计,国立成都大学共有专任教师一百四十二人,其中教授、副教授八十三人,外籍教师二十八人,在当时由教育部立案的二十一所国立大学中排名第七。

当时的国立成都大学“囊括大典,网络众家”,各派思想自由传播,各种主张自由争鸣,学术团体、学术刊物比肩林立,赢得了“民主与科学堡垒”的称号。

——录自《中国民主同盟成都史实图文集》第52—54页

邹韬奋是否盟员

邹韬奋是我国文化出版界一位民主先驱,为后人景仰。当年,他是救国会主要领导人之一,救国会是盟内的三党三派之一。这本盟史札记中,很想把他写上。但在过去见过的史料中,没有以盟员身份讲述他的文字。

邹韬奋是不是盟员?就此请教民盟中央组织部资深工作人员。得到的答复是,多年来,他也想弄明白这个问题,为此还问过邹韬奋先生的后人,但其后人也说不清楚。此事也就只能暂付阙如。

编写这本札记的过程中,接触到了比过去所见更多的史料。至少有五条相关记载应有利于判断邹韬奋是民盟成员。

第一条,《中国民主同盟重庆地区大事记(解放前部分)》第21页记载:“1944年10月1日,重庆各界举行追悼邹韬奋逝世大会,到会八百余人。邹韬奋以争取民主参加民主同盟,其经营的生活书店,被国民党政府查封后,被迫出走,忧愤至死。”

第二条,《中国民主同盟重庆地区大事记(解放前部分)》第35页记载:“1945年7月24日,民盟举行纪念邹韬奋、杜重远大会。张澜在大会上致辞……”

第三条,民盟中央文史委员会为纪念民盟成立五十周年所编《我与民盟》一书,收有秦柳方署名文章《难忘的一段经历》。秦于1927年加入中共,1935年加入救国会,资格很老,其文说:“1944年9月,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改组为中国民主同盟。不久,我收到民盟组织的通知:‘救国会会员不办手续,成为民盟盟员。’从这时起,我也成为民盟的盟员。”

第四条,《我与民盟》第166页,吴大琨回忆文章中说:“中国民主同盟最初成立的时候……有所谓三党三派,三党是中国青年党、民社党和中国农工民主党;三派是梁漱溟先生领导的乡村建设派、黄炎培先生领导的职业教育派和沈钧儒先生领导的救国会派。我是救国会的成员,所以也就成了民盟盟员。”

第五条,中国人民救国会纪念文集编辑组所编《爱国主义的丰碑》一书,收有张启宗署名文章《争民主、反独裁、救中国——救国会后期斗争札记》,文中说:“中国民主政团同盟于1944年9月改组,从‘三党三派’的联盟,改组为有党派与无党派民主人士的联盟……救国会各地成员以个人身份参加民盟。”

据上述史料,本“零札”倾向于视邹韬奋先生为盟员。

邹韬奋说《生活》周刊

邹韬奋以救国会主要领袖人物的身份成为民盟成员。其广泛的社会影响,更多来自他主编的《生活》周刊与民众意愿、情感及需求的交融。他在《生活》周刊开设“读者信箱”,长年坚持解答读者问题,深受读者信赖。其中的文字结集出版后,发行总数约一百五十万册。在1930年代,这是了不起的文化成就。

1928年11月18日,邹韬奋写信给读者说——

《生活》周刊承社会不弃,最近因销数激增,来登广告的也与日俱增,大有拥挤不堪的现象,编者有时碰到朋友,他劈头第一句话就说:“好了!《生活》周刊可以赚钱了!”这句话很引起我的感触,就是《生活》周刊替谁赚钱?《生活》周刊赚钱何用?再说得直截了当些,就是《生活》周刊究竟是谁的?

要回答这个问题,编者先要说明我们办这个周刊的方针和态度。

我们办这个周刊,心目中无所私于任何个人,无所私于任何机关,我们心里念念不忘的,是要替社会造成一个人人的好朋友。你每逢星期日收到一个短小精悍的刊物,展阅一遍,好像听一位好朋友谈谈天,不但有趣味,而且有价值的谈天;你烦闷的时候,想想由这里看到的三言两语,也许可以平平你的心意,好像听一位好朋友的安慰;你有问题要商榷的时候,握起笔来写几行寄给这个周刊,也许可以给你一些参考意见,好像和一位好朋友商量商量。

我们办这个周刊不是替任何个人培植势力,不是替任何机关培植势力,是要借此机会尽我们的心力为社会服务。求有裨益于社会上的一般人,尤其注意的是要从种种方面引起服务社会的心愿,服务所应具的精神及德性。

一个人光溜溜的到这个世界来,最后光溜溜的离开这个世界而去,彻底想起来,名利都是身外物,只有尽一人的心力,使社会上的人多得他工作的裨益,是人生最愉快的事情。讲到编者的个人,不想做什么大人物,不想做什么名人,但望竭其毕生的精力,奋勉淬砺,把这个小小的周刊,弄得精益求精,成为社会上人人的一个好朋友,时时在那里进步的一个好朋友。

邹韬奋早年在南洋公学读书时,其校长便称许他品行如何纯良高致、谦和平易。校长称道的品行,他保持终生,也把其风范带进了民盟。

《中国民主同盟重庆地区大事记(解放前部分)》第21页说:“邹韬奋以争取民主参加民主同盟,其经营的生活书店,被国民党政府查封后,被迫出走,忧愤至死。”

邹韬奋逝世当年和翌年,民盟组织先后两次为他举行专题纪念会。

同类推荐
  • 妖神在唐朝

    妖神在唐朝

    传说每隔数年繁星如雨,红光汇聚,就是时间之门打开之时。陈墨无意之间被红光所伤,穿越成为李淳风的弟子,和师兄弟们一起热血江湖。
  • 大宋首富

    大宋首富

    苏小财回到神秘的农村老宅,发现地下室还有一间暗门,推开之后,走入了无尽的黑暗,点不着火,也打不亮光,渐渐失去意识……醒来之后,竟然漂浮在水面上,一群人站在高大的木拱桥上,正在打捞他!木拱桥如虹,木质商船来往如梭,纤夫们正在拉船,吆着低沉的号子,河岸边,骑驴的、步行的、乘驴车的、吆喝的小贩……这里怎么这么面熟?苏小财想了许久,这不是一幅画吗?自己穿越到了《清明上河图》中?既然桥下可以穿过来,不知道能否穿回去呢?苏小财正在思量,就被两个巡街的铺兵带走了……
  • 大叛贼

    大叛贼

    辛亥革命一声炮响震动九州,满清应声而倒……不对!等等!这是康熙朝?老天你玩我是吧?
  • 穿越唐朝之我是小王爷

    穿越唐朝之我是小王爷

    屌丝青年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突然就穿越到了大唐。哎呦我去,李世民居然是我爸。程咬金你笑什么笑,不要皮。不然我告我老爸。哼╯^╰。想要要读书,没有钱?没事我出钱,让你读书。
  • 从前的先生·盟史零札:1939—1950

    从前的先生·盟史零札:1939—1950

    中国“老牌理想主义者”的历史现场。一群“先天下之忧而忧”的中国知识分子,本性并不热衷政治,大多素以教育兴国、文化传承、乡村改造、扶助弱民为安心立命之地。无奈国运艰危,民生离乱,烽火连天,没有安放书桌的地方。他们走出书斋,抱团成势,组建“统一建国同志会”,继而改组为“中国民主政团同盟”,不靠武装、不图政权、不占地盘,只凭文化和思想力量参与中国政治,活跃在国共两党之间,形成可圈可点的政治风景。《从前的先生:盟史零札:1939—1950》在零碎史料中渐渐聚拢他们的思想和主张,呈现这一中国知识分子集团政治主张全貌的形成过程。精彩、渊博、厚重、亲切的先生们,排成了星汉灿烂的人物长廊。
热门推荐
  • 鬼医郡王妃

    鬼医郡王妃

    他是芝兰玉树,丹桂飘香,权倾朝野,手握重兵,令无数女儿家朝思暮想的燕郡王燕祁。她是医术高超,阴险腹黑,睚眦必报,令无数人为之头疼的揽医谷谷主云染,又名揽月公子。新文《摄国嫡妃》江湖传闻,阎王要人三更死,揽月留人到五更,人称鬼医。上元灯会,他和她初次见面,他把她抵在墙角,冷冷威胁:“别动,借个吻。”云染本想一针致他于死地,却在知道他身受重伤之时,出手救了他。云染,云王府嫡女,鬼节出生的她被称为不详之人,还是大宣京都有名的女魔头,杀人放火,无恶不作,其实一切只不过是一场捧杀。一朝高调回京,惨遭未婚夫退婚,立时引来无数冷嘲热讽,尼玛的当姐还是以前那个任人欺负的云染吗?下人找碴,不介意让你们上西天。姐妹设计,那就反设计回去。继母伪善,撕破你伪善的嘴脸,让你恶形现天下。祖母冷讽,毒舌气得你吐血,让你半身不遂。辗转得知,那退婚的未婚夫竟然就是她当初所救之人,云染大骂,燕祁,你个狗心狼肺,忘恩负义的小人,姐不收拾你就不姓云。一场花王盛会,使得他认出了她,亦使得她光芒大盛,艳惊天下,求亲的人踏破了门槛,令人不胜其烦。很快,云王府门前贴出了选婿的告示。“没通房,未纳妾。日后不偷人,不吃腥,只娶一妻,洁身自好者请进。”一道媒贴递了进去,上有燕郡王的生辰八字,外加四字箴言:“天作之合”。
  • 时光不再至此地

    时光不再至此地

    《时光不再至此地》以寻找儿时伙伴王林为主线,勾勒处一个乡村少年的成长历程,文中描述了清新无忧的童年,日渐懂事的少年,以及初涉社会的青年,让我们从中寻找到自己的影子,跟随刘海洋一起经历蜕变成长。在这文字的前半篇章,作者以惯有的流畅笔风描述了刘海洋的童年时光。在主人公刘海洋日渐成长读大学步入社会的过程中,作者的叙述风格又显成熟老练,情节发展顺利成章却又出其不意,让人读罢觉得过瘾又回味无穷。作品中,那两个少年的影子跃然纸上,挂着鼻涕牛牛的刘海洋,总是跟在刘海洋身后的王林,以及二人之间看似清淡的少年友谊。
  • 美人有点甜

    美人有点甜

    大名鼎鼎的帝国司令,死后却重生在了另一个世界。君莫离仰天长叹——如果上天要我珍惜这重活一世的机会,那我偏要浪费!诶,前面那个蓝孩纸,就是你!我有个恋爱想跟你谈,先触及灵魂再走向婚姻的那种~听说你有很多仇家,没关系,我护着你,你嫁我好不好鸭~~【1V1互宠,一本女强文,小甜饼送给大家】
  • 子不语(古典文库)

    子不语(古典文库)

    本书又名《新齐谐》,是一部笔记小说集,也是一部作者刻意为之的志怪集。本书版本较多,有乾隆五十三年随园自刻本、嘉庆二十年美德堂刻本、民国三年上海锦江书局石印本等。此次整理,以随园自刻本为底本,校以他本,改正了若干错讹。为普及本故,不出校记。又考虑到本书的读者群,故删去若干篇目,仅保留篇题。
  • 养小录

    养小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重生萌妻:刚好遇见你

    重生萌妻:刚好遇见你

    【重生宠文,1V1男女主】五年的感情却抵不上一套房子,渣男一家连同小三使计陷害,最终害的她家破人亡。重生后,她只想虐虐渣男、整整小三。却不料遇见只手遮天的豪门总裁,一言不合就要把她娶回家!“我不想嫁入豪门!”“我不想再过勾心斗角的生活了!”他说,“从现在开始,你只有三个选择:第一,嫁给我!第二,我娶你!第三,上述选择二选一!”
  • 悠悠种田记

    悠悠种田记

    远离城市的喧嚣,只有田园悠悠。莫名地穿越到陌生的地方,只有破旧的农家,小萝卜头弟弟,再就是一轮明月袖清风。当此贫穷是悲摧。农家小院里,要想东篱把酒黄昏后,一院菊花对南山的生活,还要自己多多努力才行。有女主必有帅哥,此帅哥要会倒酒采花。。。。。。只采自己院子里的菊花。采花花的帅哥对福妞说:”你只是一次试验而已,好好的体会你的菊花、南山、酒生活,不要把你的爪子乱放。。。。。。犹其是放到俺身上来。“福妞醉眼看花花:”你的皮肤好细腻,好好检查一下,你不会采过花花后都自己泡澡吧。。。。。。等等我,我也来。穿越竟然只是一个试验,一次对平凡人的考验。当最后的关头到来,时间窗口闪烁着并招手呼唤:福妞,回来到原来的世界吧。回首看一下一片绿色世界,有绿色食品,自己种的;绿色水果,自己摘的;绿色的猎物,自己打的;绿色的男人,不!是吃俺的喝俺的,全绿色养着的男人。。。。。。福妞问自己,再顺便问一下身边高大英俊的帅哥,再问一下需要照顾的小萝卜头弟弟:“我们回去吗?”本书是纯农家种田文。请多多支持正版订阅。抱养:憨厚的小有栓-------------------被爱心多多的泪泪珠大人抱养可爱的小有财-------------------由顺琪沣大人慷慨赠予推荐朋友们的书:《睿敏皇贵妃》《凰权》《暖香》《侯门正妻》《侯门嫡女》《祸水皇后》《君爱美人妾爱钱》《朕本红妆》《傲风》《离婚》
  • 恋此欢颜醉余生

    恋此欢颜醉余生

    小时候,最大的努力就是记住她的样子,情起却不自知。多年后重逢,他说:“你好啊!老同学。”某人一把揪住他衣领:“谁是你老同学,赶紧给我换个称呼。”他顺势身子往前一探,气息交融。“未来媳妇怎样?”“……”“未来好像有点远……那叫媳妇吧!”“滚……”【暖宠?每日微/喂糖?很皮~~】
  • 直播大唐

    直播大唐

    28世纪,青年米小四意外来到大唐,做起了一名主播,凭着超级科技,步步生莲,直播生涯风生水起,从一个默默无名的小主播,成长为带主播的传奇人生!
  • 天道文娱霸业

    天道文娱霸业

    这是一个小草根助推一个大国的文娱事业扬威全球万国来朝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