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47300000007

第7章 筚路蓝缕(1939—1943)(4)

当时的昆明,是我国对外的国际交通要道,市面呈现出虚假繁荣景象。由平津内迁的清华、北大、南开等校组成的西南联大和北平中法大学,均设在昆明。加上原在本地的云南大学、昆明师范、昆明工专,大专院校共有五所(实际是七校),师生万余,成为西南方面知识分子集中的重要地区之一。大家目睹敌寇深入,国难深重,而国民党军队士气低落,一溃千里;再加政治黑暗,经济萧条,四大家族犹搜刮不已,人民生计日益困苦,已快要活不下去了。知识分子思想敏锐,感受最为深切,对当局在国家民族危急存亡之秋,仍私心自用,不惜在在倒行逆施,无不非常反感,常发出一针见血、痛加贬责的议论。

1942年,罗隆基到昆明西南联大,教授政治学课程。他以资深政治学者、国民参政会参政员的身份,加上热情、善言甚至雄辩,很快融入大后方的知识分子群体。当时大批著名的中国知识分子云集昆明,不仅积聚了强大的文化能量,也被艰危时局激发出了饱满的政治热情。他们向往民主,反对独裁,忧国忧民,纵谈高论,抨击时弊,渴望清明,为此放弃心爱的书斋生活,群起投身民主运动。这是一方开展民主运动、创建民盟组织的肥沃土壤。

潘大逵回忆说——

罗隆基、潘光旦是西南联大的教授,又是“民主政团同盟”的领导成员。他们都先我而到昆明。我来昆明不久,即1942年冬天,周新民应褚辅成之邀,来昆明任“国民参政会宪政期成会云南办事处”秘书。周是中共党员,曾与我同为上海各大学教授救国会的负责人。……适杜斌丞从重庆来昆,杜亦“民主政团同盟”负责人之一……经过多次聚会,大家一致认为形势于我们有利,在昆明开展民主运动的时机已经成熟……首先成立筹备小组。罗隆基、潘光旦、周新民、唐筱蓂和我都是筹备员。1943年春,我们开始分别联系各自熟识的朋友,争取他们参加“民盟”组织……经过我们的努力,西南联大、云大、中法大学等校名教授如曾昭抡、费孝通、闻一多、吴晗、楚图南、胡毅、王赣愚、尚钺、姜震中、吴富恒、陆钦墀、夏康农、朱驭欧……等人,以及在昆明的各界知识分子、社会活动家、知名人士李公朴、李文宜、辛志超、李德家、冯素陶等等都陆续加入“民盟”来了。

先生之风

刘清扬说往事

《文史集萃》第一辑有刘清扬的回忆文章,说起她早年的一段经历。由此可知,早期民盟成员中,很多人都有非同一般的历练,包括与中共早期领导人的交集。

该文中说——

十月革命确是给了中国人民以巨大影响……***是马克思主义宣传家,那时他正在北京大学担任图书馆主任,同时又是《新青年》和《每周评论》的编辑。……当时在北京与***一起的还有陈独秀、瞿秋白、邓中夏、张申府、高君宇(高尚德)、黄日葵等。……与***最接近的还有张国焘、于树德和我。……

1920年7月……***通过张国焘给天津写信,约我到北京谈话。我到北京见了***,他说:北京已经成立了一个共产主义小组,其中有张申府、张国焘等,希望我成为一个妇女成员。但是我拒绝了,这是我终身的遗憾。拒绝的原因是我和张国焘有一个感情上的沟壑。……

这次谈话之后,我就与张申府一起出国了。张申府是共产主义小组的成员,在出国的路上,他给我讲苏联革命的概况和共产主义的基本知识,提高了我的认识。因为张申府出国前已与***商量好,要在法国成立海外支部。我们到巴黎后,在1921年,就成立了中国共产党的海外支部。这时,我就加入了海外党支部。这个组织除由张申府发起外,郭隆真、张若茗、赵世炎等同志也都相继加入,紧接着我又介绍周恩来入了党。……1922年春,我与周恩来、张申府转到柏林,又在德国成立了海外党支部。

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

陈望道是民盟前辈,也曾是中共早期核心人物。有文章说他是“中共最早的五名党员之一”,中共上海地方组织首任领导人,曾被推选为上海出席中共一大的代表。届时未与会,后来又退党(1922年),皆与陈独秀有关。

中共一大召开前,为组织经费发放事,李汉俊与陈独秀发生争执。李要求陈为《新青年》垫付部分费用,陈认为这是主持《新青年》编务工作的陈望道所幕后指使。陈望道对此误解不肯默然,要求陈独秀公开道歉。陈独秀不肯,陈望道遂以放弃出席一大以示抗议。后来坚持退党,即便毛泽东派人做挽回工作,亦不回头。他非意气用事,实因深入研读马列主义原著后有其透彻理解。他是《共产党宣言》第一个完整版汉译本的译者。

马克思、恩格斯的名字,最早由外文转为汉字时,不知有几种译法。能确认的一个早期译法是陈望道确定的“马格斯”、“安格尔斯”。这七个字印于1920年8月出版的《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封面。

该书封面上,一幅蓝色的马克思坐姿半身图像占据绝大部分。图像上边有四行字,自右至左、自上而下依次为:社会主义研究小丛书第一种;共产党宣言;马格斯安格尔斯合著;陈望道译。其中“共产党宣言”五字较大。图像下边仅有三字“马格斯”,与“共产党宣言”五字同大。

据文献,此为陈望道由英文、日文版合译而出。陈氏祖籍浙江义乌,居分水塘村。1920年2月,他为躲避搜捕,从上海回到老家,未告亲友,住进柴屋。一块铺板架在两个长凳上,既当桌子又是床。地上放几捆稻草,算是凳子。对陈氏来说,这是上好的工作环境,可以专心致志地翻译此书。

两个月后,他把已完成的译稿带回上海,经陈独秀、李汉俊两人校对,准备出版。此后,上海的共产主义小组开办了又新印刷所,于同年8月印刷出版了最早的《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初版一千册当月卖完,9月份再版一千册,仍供不应求。

没有买到该书的读者纷纷询问于上海的民国日报社。为此,沈玄庐在9月30日的《民国日报》“觉悟”副刊发表《答人问〈共产党宣言〉底发行》。文中有言:“凡研究《资本论》这个学说系统的人,不能不看《共产党宣言》,所以望道先生费了平常译书的五倍工夫,把彼全文译出来。”沈氏还在文中提示:欲购书者可到法租界法大马路大自鸣钟对面的新青年社联系。

沈玄庐也是早期共产党人,后与陈望道大体同时提出退党要求。

陈望道所译全本初版《共产党宣言》的千本之一,如今陈列于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内一个不大的玻璃展柜。书的下方有陈列说明文字:“1920年9月在上海出版的马克思、恩格斯著作《共产党宣言》的第一个中文全译本,由早期共产党员张静泉的亲属捐献。国家一级文物。”

张澜兴办国立成都大学

张澜是杰出的人民教育家。朱德、罗瑞卿、任白戈等都是他的学生。

早在清末,张澜就在广安、南充等地兴办小学、中学、职业学校、慈善公益学校等。

他非常关注对青年的教育,积极设法为川籍学生留学法国解决资费并推荐担保。有不少留法学生回国后成为中国革命的中坚力量,如赵世炎、陈毅、贾子群、任白戈等。

1926年4月6日,张澜接受四川省公署任命,就任国立成都大学校长。他克尽时艰,多次与当局函达接触,落实办学经费,完成三校合并,解决办学用地及校舍安排。同时,大力改革时弊,力促“打开夔门,欢迎中外人士来川讲学”,广纳人才,亲为征聘,致使各方名师云集,海内外震响,文、理、法学院人才济济,国立成都大学声名远播。

在办学思想上,张澜以蔡元培为榜样,效仿当时的北京大学,实行民主办学,坚持“兼容并包,思想自由,学术自由”。从教职员的政治倾向看,包括国民党人、共产党人、国家主义者、托派人士……从思想倾向看,既有崇奉孔孟、精通国学的蜀中宿儒,也有思想激进的新派人物;既有留学归国的教授,也有不少外籍教师。据1929年统计,国立成都大学共有专任教师一百四十二人,其中教授、副教授八十三人,外籍教师二十八人,在当时由教育部立案的二十一所国立大学中排名第七。

当时的国立成都大学“囊括大典,网络众家”,各派思想自由传播,各种主张自由争鸣,学术团体、学术刊物比肩林立,赢得了“民主与科学堡垒”的称号。

——录自《中国民主同盟成都史实图文集》第52—54页

邹韬奋是否盟员

邹韬奋是我国文化出版界一位民主先驱,为后人景仰。当年,他是救国会主要领导人之一,救国会是盟内的三党三派之一。这本盟史札记中,很想把他写上。但在过去见过的史料中,没有以盟员身份讲述他的文字。

邹韬奋是不是盟员?就此请教民盟中央组织部资深工作人员。得到的答复是,多年来,他也想弄明白这个问题,为此还问过邹韬奋先生的后人,但其后人也说不清楚。此事也就只能暂付阙如。

编写这本札记的过程中,接触到了比过去所见更多的史料。至少有五条相关记载应有利于判断邹韬奋是民盟成员。

第一条,《中国民主同盟重庆地区大事记(解放前部分)》第21页记载:“1944年10月1日,重庆各界举行追悼邹韬奋逝世大会,到会八百余人。邹韬奋以争取民主参加民主同盟,其经营的生活书店,被国民党政府查封后,被迫出走,忧愤至死。”

第二条,《中国民主同盟重庆地区大事记(解放前部分)》第35页记载:“1945年7月24日,民盟举行纪念邹韬奋、杜重远大会。张澜在大会上致辞……”

第三条,民盟中央文史委员会为纪念民盟成立五十周年所编《我与民盟》一书,收有秦柳方署名文章《难忘的一段经历》。秦于1927年加入中共,1935年加入救国会,资格很老,其文说:“1944年9月,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改组为中国民主同盟。不久,我收到民盟组织的通知:‘救国会会员不办手续,成为民盟盟员。’从这时起,我也成为民盟的盟员。”

第四条,《我与民盟》第166页,吴大琨回忆文章中说:“中国民主同盟最初成立的时候……有所谓三党三派,三党是中国青年党、民社党和中国农工民主党;三派是梁漱溟先生领导的乡村建设派、黄炎培先生领导的职业教育派和沈钧儒先生领导的救国会派。我是救国会的成员,所以也就成了民盟盟员。”

第五条,中国人民救国会纪念文集编辑组所编《爱国主义的丰碑》一书,收有张启宗署名文章《争民主、反独裁、救中国——救国会后期斗争札记》,文中说:“中国民主政团同盟于1944年9月改组,从‘三党三派’的联盟,改组为有党派与无党派民主人士的联盟……救国会各地成员以个人身份参加民盟。”

据上述史料,本“零札”倾向于视邹韬奋先生为盟员。

邹韬奋说《生活》周刊

邹韬奋以救国会主要领袖人物的身份成为民盟成员。其广泛的社会影响,更多来自他主编的《生活》周刊与民众意愿、情感及需求的交融。他在《生活》周刊开设“读者信箱”,长年坚持解答读者问题,深受读者信赖。其中的文字结集出版后,发行总数约一百五十万册。在1930年代,这是了不起的文化成就。

1928年11月18日,邹韬奋写信给读者说——

《生活》周刊承社会不弃,最近因销数激增,来登广告的也与日俱增,大有拥挤不堪的现象,编者有时碰到朋友,他劈头第一句话就说:“好了!《生活》周刊可以赚钱了!”这句话很引起我的感触,就是《生活》周刊替谁赚钱?《生活》周刊赚钱何用?再说得直截了当些,就是《生活》周刊究竟是谁的?

要回答这个问题,编者先要说明我们办这个周刊的方针和态度。

我们办这个周刊,心目中无所私于任何个人,无所私于任何机关,我们心里念念不忘的,是要替社会造成一个人人的好朋友。你每逢星期日收到一个短小精悍的刊物,展阅一遍,好像听一位好朋友谈谈天,不但有趣味,而且有价值的谈天;你烦闷的时候,想想由这里看到的三言两语,也许可以平平你的心意,好像听一位好朋友的安慰;你有问题要商榷的时候,握起笔来写几行寄给这个周刊,也许可以给你一些参考意见,好像和一位好朋友商量商量。

我们办这个周刊不是替任何个人培植势力,不是替任何机关培植势力,是要借此机会尽我们的心力为社会服务。求有裨益于社会上的一般人,尤其注意的是要从种种方面引起服务社会的心愿,服务所应具的精神及德性。

一个人光溜溜的到这个世界来,最后光溜溜的离开这个世界而去,彻底想起来,名利都是身外物,只有尽一人的心力,使社会上的人多得他工作的裨益,是人生最愉快的事情。讲到编者的个人,不想做什么大人物,不想做什么名人,但望竭其毕生的精力,奋勉淬砺,把这个小小的周刊,弄得精益求精,成为社会上人人的一个好朋友,时时在那里进步的一个好朋友。

邹韬奋早年在南洋公学读书时,其校长便称许他品行如何纯良高致、谦和平易。校长称道的品行,他保持终生,也把其风范带进了民盟。

《中国民主同盟重庆地区大事记(解放前部分)》第21页说:“邹韬奋以争取民主参加民主同盟,其经营的生活书店,被国民党政府查封后,被迫出走,忧愤至死。”

邹韬奋逝世当年和翌年,民盟组织先后两次为他举行专题纪念会。

同类推荐
  • 今成山贼几载年

    今成山贼几载年

    十天前还在精心打扮,盛装出席前女友的婚礼。一场大醉醒来后却发现自己穿越到了某朝某山某屋里?从醒来后的茫然,不知所措,到现在和山贼们打成一团。可谁知山贼是山贼,经常和中央朝廷扳手腕?家国天下事,事事难脱身。先活着,活着再努力去吃肉喝酒。
  • 冉魏霸业

    冉魏霸业

    永嘉之乱,匈奴、羯、鲜卑、羌、氐五胡乱华,中原大地随之十室九空,尸骸盈野!而汉家衣冠被迫南渡,这世间仅剩下几百万的汉儿,亡族灭种在即,谁来拯救这萧瑟的河山?“云从龙,风从虎,功名利禄尘与土。望神州,百姓苦,千里沃土皆荒芜。……” 且看一个历史爱好者重生为冉闵,如何仗三尺剑,叱咤风云,扫除华夏膻腥! PS:新书《秦有锐士》上线了!写历史上的秦武王嬴荡,喜欢战国历史,喜欢大秦帝国的朋友可以去看看。 请多多支持,谢谢。
  • 爆笑中国史

    爆笑中国史

    一本让你笑破肚皮的书,网络红人麻辣解读中国历史上哪些传奇的事儿!
  • 逆变1589

    逆变1589

    一个21世纪的精英“业务猿”,由于一场车祸,穿越到了明朝万历年间,原本打算平淡度日的他,意外从了军,抗倭、退蒙、败满,名声大噪,后因神宗的赏识,进入朝廷中枢。另一方面,原本早早就成了亲的他,却桃花不断,少妇、萝莉、女匪,各式美女一一靠近,他是采还是采呢?就在他一步步走向人生巅峰的时候,其最大的敌人出现了,男主究竟何去何从……
  • 庶子权臣

    庶子权臣

    一朝穿越,华夏杀手之王司徒旭成为大齐王朝镇远侯府的庶子,生母柔弱无心机,父亲糊涂耳根软,主母为子不归家,姨娘心肠歹毒又狠辣,好吧,为了生存,咱装次纨绔。
热门推荐
  • 太初神界

    太初神界

    斗魂大陆,每个人的体内都潜藏一种的力量,武魂。觉醒武魂,成为魂师,便有机会成为至强者,从而掌握自身的命运。地球忍宗之主陨落战乱年代,意外重生斗魂大陆,因缘巧合之下,得以进入斗神学院分部……从而,踏上了魂师之路。
  • 致亲爱的你

    致亲爱的你

    我记得每一个细节。我知道他长得很帅,我知道他穿衣服很考究,我还知道他很喜欢戴Patek Philippe的手表,却唯独忘记了他是谁。我猜,当年在佛罗伦萨的陆先生一定有颗异常柔软的心,他知道我从未置身其中,所以也从未提及。我眼睁睁看着对他的喜欢,一日日的聚沙成塔,一日日的千江汇海,波澜壮阔的,像是要写成诗似的。“你以前认识我吗?我是不是忘记了什么?”“不认识。”他没有骗我,但是他也没有告诉我——根本没有什么前世,我们的相遇不过是发生在被我忽略的今生。不期而遇,由遇而爱,一爱一生。
  • 从今以后我做主

    从今以后我做主

    这个世界,妖魔纵横,宗门嶙峋,看叶小九一步步从一个小人物成为这个世界的主宰
  • 大国崛起1467

    大国崛起1467

    十五世纪末,大航海时代前夕。 来自共和国的灵魂穿越为霍亨索伦家族的勃兰登堡选侯腓特烈二世本应早夭的独子约翰。适应了这个时代后,他想起了两件历史大事:第一,波希米亚国王伊日被教皇保罗二世于1466年12月开除教籍后,波希米亚王国再无正统。第二,勃艮第公爵查理一世(江湖人称大胆查理﹙头铁?﹚)于1477年战死于洛林公国首都南锡后,幅员辽阔的勃艮第领地继承权属于其独女玛丽公主,而约翰只比她大了不到五岁。自他穿越到这个世界后,历史的车轮被推向了另一条轨道:未来的勃艮第公爵查理一世成了他的教父。腓特烈二世对勃兰登堡选侯国进行了一些比较大的改革。……
  • 一宠到底,池少请签字

    一宠到底,池少请签字

    为了和他结婚,罗伊用了一些手段。以为终究要开始幸福。可是婚姻却依旧让她如此的痛苦。前女友挺着肚子归来,婆婆小姑子耀武扬威。三年的隐婚让她最终递出离婚协议书。却被男人讽刺,当场撕毁协议,“怎么,得到了自己梦寐以求的婚姻,这么快就腻了!”她只是轻轻的一笑,“我错了,我以为只要努力,就可以有爱情。”男人冰冷的靠近,讽刺的笑着,“想要离婚,没门。除非我死,不然别妄想。”死?她从来都不曾想到要这样子的结束,如果这是他想要的,那么如他所愿吧!池封爵一辈子都没有想到,这个女人竟然会这般的疯狂,而更加没想到,自己的心竟然会这般的疼痛。
  • 武神灭天

    武神灭天

    一个不屈少年,一块神秘龙印,一段不朽征途。逆境崛起,绝处逢生。踏天道,灭苍穹,战逆九天十地。
  • 下雨不打伞

    下雨不打伞

    谢念亭没想到有人能这么大胆不过是好心帮了看起来无助弱小又可怜的学妹一下这个看起来无助弱小又可怜的学妹就一直粘着自己了这年头还流行死缠烂打这招?谢念亭哼了一声“绝对,绝对不会给你得逞的。”
  • 哈佛财商课(修订本)

    哈佛财商课(修订本)

    本书结合哈佛大学的教学理念与哈佛精英的理财案例,指出了大众在投资理财的路上普遍存在的错误观念,带领读者全面了解并深入学习了当下最热门的七种理财方式:储蓄、房产、黄金、股票、基金、债券、外汇,并且给出了切实的忠告,避免盲目投资。百年哈佛专为中国家庭量身定制的极简理财课,教你更聪明地利用手中的金钱,让金钱为你工作!
  • 长生奇谈

    长生奇谈

    懵逼树上懵逼果,懵逼树下你和我。懵逼树前排排坐,一人一个懵逼果。
  • 华语广播电视媒体语言研究

    华语广播电视媒体语言研究

    华语广播电视媒体使用的语言,作为华语广播电视的信息传递媒介,是受众直接感受的信息要素。世界范围内的各种华语媒体,使用着各不相同的声音。一个媒体使用什么样的声音,看似是简单的问题,实际上却包含了各种考虑。世界范围内各华语媒体所使用的语言,有更多语言之外的因素在起作用。分析华语媒体使用的语言,不仅可以了解媒体语言本身的形成和发展过程,还可以了解与媒体语言相关的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因素。本书就是力图通过观察和分析各种华语广播电视媒体及使用的语言,引发人们对华语广播电视媒体使用的语言及相关问题做进一步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