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79700000008

第8章 人的自我(2)

另外一个极端与此相反,一个人一旦免于贫困,便不惜一切代价去寻欢作乐,唯恐孤身独处。因为独处时,每个人将会反躬自省,他自身所拥有的东西会因此暴露无遗。因此,蠢材背着自己的可怜个性这个不可推卸的重担,日夜呻吟;而天才纵使栖身于最荒凉的环境之中,也能使之生气勃勃。故而塞涅卡说得极为精妙:“所有愚人都因厌烦自己而饱受折磨。”这正如耶稣的名言:“愚人生不如死。”我们发现,大体而言,一个人的交际有多么庸俗,他的精神就有多么贫乏与平庸。因为人生在世,无非是要么选择孤独,要么选择平庸。黑人是最擅长交际的人,正如他们总被智者所领导。法国报纸曾经有报道说,北美洲的黑人,不论是自由人或是奴隶,都喜欢扎堆锁在极小的地方,因为他们习惯仰人鼻息。

大脑寓居在人体中,是寄生虫,抑或福利的领取者。它是每个人辛勤所得的自由闲暇之地,在此,闲暇使每个人意识到他的意识的自由的享乐与个性。它也是人整个生存的结局或硕果,而人的生存无非辛苦与劳作。但大部分人的自由闲暇带来了什么呢?除了感官之娱的无聊与愚蠢,就是生活之无趣。阿里奥斯托说过,人们打发闲暇的方式有多么无聊,人们的生活就多么无价值。庸俗之人仅仅考虑如何消磨时间,而怀才在身之人则考虑如何利用时间。无聊之人饱受简单头脑之限,他们的智力也就不能做别的,只能沦为他们冲动的意志之工具。因此,如果暂时没有诱因让意志起作用,那么意志将偃旗息鼓,智力也无可发挥。不同于意志,智力需要凭借外在条件的刺激才能运作,结果庸人就可怕地压抑自己全部的能力,陷入无聊的境地之中。

为了应付这些无聊,人们偶尔会以琐碎而随便的动机为借口,去刺激意志,而意志进而奴役智力,并将智力所想之事付诸实践。这些动机与真实而自然的动机相比,就如同纸币比之于白银;因为前者的有效性是在无意间被意识到的。诸如打牌等游戏就是为这样的动机而发明的。没有了这些游戏,思想狭隘的人就拿触手可及的东西来敲敲打打。一支雪茄对他也是一个很不错的代替大脑活跃的东西。因此,打牌成为社会的主要事务,这种情况在所有的国家都一样。它是无聊的价值之标志,也是所有思想声明破产的先兆。因为它毫无思想交锋可言,人们仅仅是想赢牌,试图将玩家的钱收归己有。唉,可怜的人!

我不想有失公允地压制这种想法,即我们或许可以为打牌做出如下辩解。打牌也不失为日后进入世俗生活与社会生活的一种演习,只要我们通过玩牌,就能学到如何精明地运用那偶然且不可更改的既定手气(牌局),尽可能从别人那里捞到更多好处。为了做到这一点,人们要养成伪装的习惯,即使抓到一手臭牌,也要绽放灿烂的笑脸。

恰恰在另一方面,打牌也有使人堕落的危险。这种游戏的精髓无他,只在于竭尽所能——不管是捉弄他人还是玩弄诡计——从别人那里赢得自己想要的东西。然而,在游戏中所形成的习惯在人们身上扎了根,蔓延到现实生活中,于是,人们逐渐在处理人与人之间的事务上也这样做,乃至认为只要法律允许,自己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自己的优势去谋取所需。这样的例子在市民社会中日复一日地上演。

因为,正如我所说,自由闲暇不仅是每个人存在的花儿,更是每个人存在的果实。只有自由闲暇才能使人享有他的独特的自我,因此使人自身丰富而充实,这种幸福才值得称赞。然而,对大多数人而言,自由闲暇只会使他们成为一个碌碌无为的傻瓜,整天无聊透顶,成为自己生命的累赘。所以,我们应该庆幸:“亲爱的兄弟们,我们不是奴仆之后,而是自由之子。”

简而言之,一个国家很少需要进口,或者根本无须进口,这就是最幸运的国家;人也如此,一个人自有其足够的内在财富,就很少需要外部的帮助,或者能够自立更生。因为这种舶来品不但价格不菲、依赖他人、带有风险、引来麻烦,而且到头来成为本国产品的低劣代替品。

因此,人们不能对他人与自身之外的东西有太多期待。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帮助是极其有限的,每个人最终只能依靠自己。因为人的本性最为关键。在此,歌德在《诗与真》中的那句脍炙人口的名言也有效:“所有事物终究都要溯本追源。”或者正如奥立弗·高尔斯密所说:

无论身在何处,

我们自己的幸福,

只能由我们自己去创造,去发现。

因此,最丰富多彩的资源只能是每个人的自我,由每个人的自我来造就。他越能成就自我,并据此越能够在自身中挖掘到自己快乐的根源,他就越幸福。亚里士多德的这句话可以说是至理名言:“幸福属于自足者。”因为按照其本性,所有幸福与快乐的外在来源,最不确定、最为困难、最为短暂,受制于种种偶然情况。因此,它们即使在最有利的情况下,也有可能轻易地消失殆尽。诚然,只要这些情况不为我们所控制,那么它们就无可避免地消逝。

当我们垂垂老矣,几乎所有的外部幸福必然走向终结。因为此时,风花雪月、嬉笑怒骂、打猎出游、社交激情,都离我们而去;甚至亲朋好友也撒手人寰。所以,一个人自身拥有的越多,他就越幸福。这些是人所拥有的最长久的东西。

无论在任何年龄段,人自身所拥有的东西才是、并一直是幸福的真实而唯一的源泉。我们在这个世界上一般所获无多,它到处充斥着贫困与痛苦。即使有人摆脱了贫困和痛苦,无聊仍在他身上的每个细胞中埋伏。此外,邪恶通常占据主导地位,愚蠢最有话语权。命运是残酷的,人们甚为可怜。一个内在精神富足的人,生活在这样一个世界里,就像在十二月之夜的漫天冰雪中,拥有一间明亮、温暖、欢乐的圣诞小屋。据此,拥有一个杰出且丰富的个性,尤其是拥有一个伟大的精神,是世界上最幸运的事,哪怕它最终如巨星陨落,结局未必幸福。

瑞典克里斯汀女王刚刚十九岁时,仅仅通过笛卡尔的一篇文章,还有一些道听途说来认识笛卡尔。这位哲学家与孤独为伴,已经在荷兰生活了二十年。对此,女王说过一句充满智慧的名言:“笛卡尔是所有人中最幸福的一个,他的生活智慧让我由衷地羡慕。”正如笛卡尔的情况一样,外在环境必须足够优渥,人们才能拥有自我本身。因此,《旧约·传道书》说:“智慧加上家业就有福了,喜见天日的人必得智慧相助。”

仰仗大自然和命运的恩赐(这种命运只是微薄的运气)的人,他会小心谨慎地照看他的幸福,确保它的内在泉源畅通无阻。为此,独立与闲暇是有必要的。故而,他会乐意过着一个节制、俭朴的生活来换取它们;其他人则与他截然相反,受制于享乐的外部泉源。他不因别人的诱惑而对世上的职位、金钱、厚利和荣誉有所指望,也不因向低俗的欲望与卑劣的趣味妥协的企图而出卖自己。如果面对这种情况,他就会遵照贺拉斯在写给梅塞纳斯[1]的信中所言去做。

为了追求外在福分,而抛弃内在品质,也就是说,为了谋取荣耀、地位、豪华、头衔与名声,将自己的安宁、悠闲与独立大把葬送:这是最愚蠢的人。歌德就干过这种事。而我以我的天才,坚定不移地走向另一条路。

我在这里所讨论的真理,即无限幸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品质,已经被亚里士多德正确地阐明了。在《尼各马可伦理学》中,亚里士多德说:“任何享乐,都以某种活动或者施展某种能力为前提;没有这些,享乐就无从谈起。”一个人的幸福存在于他的引人瞩目的不可阻挠的实践中,这些亚里士多德主义的学说,与斯托拜乌对逍遥学派伦理学的论述一致。他说:“幸福就是各人根据各人的天资高低,发挥能力,积极行动,获取成功。”在此,他对“能力”做出了一个根本的规定:为了使人类能够与包围他、折磨他的贫困做斗争,大自然武装人类所使用的东西就是能力。如果这场战争一劳永逸地结束了,那么这些能力就无处发挥,对人来说变成了负担。因此,他必须拿这些能力去挥霍,换言之,去毫无目的地使用这些能力;否则他将立刻陷入人类苦难的另一个根源[2]。

达官显贵最受这些苦难的折磨,对于他们的痛苦,卢克莱修已经有一段描述,一针见血地说出他们的遭遇;时至今日,人们在每个大城市都有机会看到这种情形:

他经常离开舒适的豪宅。如果他待在屋子太久,心生厌烦,他马上又走出家门。然而在外游荡并未让他感觉更好,他重返家中;或者他骑马飞速赶往乡间别墅,就好像屋子着了火,他必须前去抢救。可他刚刚跨过门槛就哈欠连连,于是蒙头大睡,试图忘记一切;又或者他再一次回到城市,在那儿自娱自乐。

这些公子哥在年轻的时候,难以控制自己旺盛的体力与情欲,但在年老之时,唯有精神能力得以留存。到后来,他们失去了精神能力,或者精神能力没有充分发展,以致没有为谋生学得一技之长,结局自然相当悲惨。因为既然意志是唯一无法摧毁的能力,那么他们就受激情的刺激——比如豪赌这种必然诱人堕落的恶习——而被鼓动起来。

一般而言,每个无所事事的人会根据自己的现有能力,选择与自己的特长相符的玩乐方式,比如打球、下棋、打猎、画画、赛马、赏乐、打牌、作诗、研究纹章学或者哲学等。我们甚至可以系统地研究这些爱好,借此反思所有人类能力之外在表现的根源,这也就是三种基本的生理能力。据此,我们可以观察到在它们中不带任何目的的玩乐,它们是三种可能的享乐方式。每个人具备这种或者那种能力,据此从这三种方式中选择与自身相适应的生活方式。

首先是人类新陈代谢的能力所带来的乐趣,它包括饮食、消化、休息和睡觉。在一些国家,这些快乐被所有人认可为全民性娱乐活动。

其次是发挥体力所带来的乐趣,它包括散步、跳跃、摔跤、跳舞、击剑、骑马以及类似的体育活动,它们就像狩猎活动一样,甚至出现在格斗与战争中。

第三类是心灵感受的乐趣,它包括观察、思考、体验、赏诗、绘画、奏乐、学习、阅读、冥想、发明、哲思等。

关于不同乐趣的价值、层次和相对作用,有各种各样的见解,读者自会补充。

每个人都明白,我们的乐趣总是以自身能力的运用为前提,而幸福是由于乐趣的经常重复。幸福越大,那就要求作为前提的能力也越高级。心灵的感受比人的另外两种基本生理能力更为优越,人的这两种基本生理能力在动物身上也同样存在,甚至比人类更强。与动物相比,人在心灵感受方面拥有绝对的优势,也是人远胜于动物之处,这种优势没有人会否认。心灵感受属于我们的认识能力,因此这种优势使我们享受认识的乐趣,亦即所谓的精神乐趣。心灵感受越强,那么乐趣就越大。[3]

要想使凡夫俗子乐于去做一件事,就得激励他的意志,使他对这件事产生兴趣。然而,对意志的持续刺激并非纯粹只有好处,换句话说,这涉及痛苦。当一个人寻找一个有意的刺激,确切来说,借助微不足道的兴趣,甚至这种兴趣只是暂时而简单的,我们就可以发现其真正的痛苦。这种兴趣就是在上层社会无处不流行的纸牌游戏,它只是对意志的一种无关痛痒的刺激。[4]

反之,拥有卓越精神能力的人能够激情万丈地纯粹去认识事物,而那虽有一腔热血、但内心贫乏的人,全然无法触动到他。这种认识活动使他处在一个与痛苦绝缘的地方,一个与神偕乐的仙境。而其他人的生命在混混沌沌的日子中流逝,在他们看来,创作与奋斗对个人福利没有半点助益,他们也因此难逃各种各样的苦难。一旦他们停止为那些目标去奔波,面对那真实的自我,他们就被不可摆脱的无聊所俘获。对此,只有情欲的狂野烈焰,才能为这等暮气沉沉的愚昧大众带来一些活力。

在另一方面,具备超凡脱俗的精神能力的人,拥有一个思想丰富、生机勃勃、充满意义的生存。他为有价值、有趣味的事情操劳,一旦他沉浸于其中,他将在自身中赢得高尚的享乐的一个泉源。赋予他以外在刺激的,是大自然的杰作,以及对人类事业的考察,还有各个年代、各个国家的天才的不同成就。这些东西实际上只有他才会完全享受,因为只有他才能完全理解它们,感受到它们。由此,在他那里,所有那些东西都获得了永恒的生命,它们真正向他敞开自身;而其他人作为临时的看客,对此只是一知半解而已。

当然,为了做到这些,他比别人多一个需求,一个去学习、观察、研究、冥想、实践的需求,因此也是一个自由悠闲的需求。因为,正如伏尔泰的教诲所言:“没有真正的需求,就没有真正的快乐。”这样的需求是他能够享受属于他自己的快乐的条件,尽管这种快乐被其他人弃而不顾。丰富多彩的自然之美、艺术之美与精神杰作,即使它们在那些凡夫俗子的世界中无处不在,也毕竟只如暮年老朽眼中的青春佳人。由于其思想,一个人蒙神垂爱,除了过自己的私人生活之外,还过另外一种生活。这种生活是一个理智的生活,是他生活的真正目标,为此,他将私人生活视为这个目标的手段;而其他人必然将肤浅、空洞、苦恼视为自己生存的目标。

同类推荐
  • 菜根谭

    菜根谭

    本书为明代洪应明收集编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集。每篇文章都有:原文、译文、相关链接。
  • 现代新儒家直觉观考察:以梁漱溟、冯友兰、熊十力、贺麟为中心

    现代新儒家直觉观考察:以梁漱溟、冯友兰、熊十力、贺麟为中心

    本书为教育部课题成果。在中国现代哲学史上存在着这样一个现象,即早期现代新儒家都推崇直觉方法。本书试图由此挖掘早期现代新儒家四位先生关于直觉问题的思想资源,梳理出直觉理论脉络,并以问题为中心,彰显直觉在达到形上智慧中的功用;力求为直觉找到真正的根基,在一个更加真实的立场中实现直觉与理性的辩证融通,彰显人性的真实性、丰富性和自由。
  • 白昼之子:六十年代学人独白

    白昼之子:六十年代学人独白

    本书是作者对自己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的心路历程的一次梳理——“文化热”的狂飙,研习中国古代哲学的耽乐,遭遇流俗文化的偏激,创办刊物的磨砺,身处异国的旷逸,农村田野调查的贴地,还有撰写时评专栏时对民气及文化复兴的期待。
  • 渊海子平

    渊海子平

    这本《渊海子平(最新编注白话全译)》是“中国古代命书经典”系列之一。《渊海子平(最新编注白话全译)》将原书古文逐一对译成白话,并加上必要的提示。《渊海子平(最新编注白话全译)》将原书中明显错误之处在遵照原义的基础上予以订正。书中的错字、繁体字等一律改正为简化字,但原书中有的论述虽有欠妥之处,为忠于原著,则不予改动。
  • 哲学大师谈人生

    哲学大师谈人生

    吴光远主编的《哲学大师谈人生》立意在于聆听现代西方的思想大师们讲人生哲理,包括四篇内容:《尼采:不做“好人”做强者》《弗洛伊德:欲望决定命运》《马基雅维里:我就是教你“恶”》《弗洛姆:有爱才有幸福》。尼采、弗洛伊德、弗洛姆、马基雅维里等思想大师的人生观由他们自身的文化环境所决定,未必全然适应今天的中国人,读者朋友们在阅读《哲学大师谈人生》,了解西方哲理时,务必带着自己的眼光,批判地吸收。
热门推荐
  • 最强转生之剑仙

    最强转生之剑仙

    玄九幽连续三天三夜在一款仙侠游戏之中爆肝,终于成为了游戏里面最强的存在,可是却在刚刚到达第一名的时候,却因为过于疲劳,从而晕倒,当他醒来的时候,自己已经成为了游戏里面掌控的角色。修仙最强之人?不,其实我只是他的弟子而已。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娇妻在上:宝贝,快关门

    娇妻在上:宝贝,快关门

    “你又想怎么样!”程一诺怒瞪着头顶的男人,咬牙切齿。男人邪魅一笑,云淡风轻:“你出不去这个门!”“你,无耻!”“不信你可以试试,看看没有我的话谁敢让你出去?”为了女儿,她不得不靠近那权势滔天的男人,却不想一步一步沦陷,直至无法自拔。--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像花儿一样开放(原创经典作品)

    像花儿一样开放(原创经典作品)

    善读精品美文,拾取久违的感动;体悟百味人生,感受成长的快乐。阅读其间,时而在惊险悬疑的案件中梀然而惊,时而为体察入微的真情潸然泪下,时而又涌动着想针砭时弊的激情……掩卷而思,人性的美丑,世事的善恶,人生际遇的变幻无常不禁让人感慨万千。
  • 古希腊悲剧喜剧全集3:欧里庇得斯悲剧(上)

    古希腊悲剧喜剧全集3:欧里庇得斯悲剧(上)

    权威版本:以剑桥勒伯古典版古希腊文本为依托,收集所有古希腊的传世戏剧作品。名家名译:古希腊罗马文学、文化专家张竹明教授和王焕生教授倾十年之功,从古希腊原文精心译成。全新亮相:绝版多年,全面修订,装帧升级,典雅尊贵,极具收藏价值。大奖作品:曾获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第二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第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重大奖项。位于地中海东北部的希腊,是欧洲文化的摇篮,人类戏剧的最早发源地。古希腊悲、喜剧都与酒神庆典和民间滑稽演出有着血缘关系。
  • 风流小浪底:一个副市长的工作手记

    风流小浪底:一个副市长的工作手记

    揭开了举世瞩目的跨世纪工程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神秘的面纱,速写出这个“封闭型”工地风流人物的翩翩英姿。它让你了解这个由世界银行贷款、50个国家水利专家参与的高难度工程拉开帷幕的艰难步履,让你领教被世界工程界奉为圣经的《菲迪克》条款的神圣性、权威性,让你惊叹合同部主任李淑敏钻研《菲迪克》条款锲而不舍的精神,让你欣赏总经济师何有源巧妙运用《菲迪克》条款的娴熟技巧,让你领略世界公认的高级环境工程专家鲁德威格老人一丝不苟的学者风范,让你聆听意大利承包商马西莫·马尔亘涅对中国建设的铮铮良言,让你叹服总监理工程师李其友协调承包商与业主关系游刃有余的高明手腕。
  • 女扮男装偷心伪殿下

    女扮男装偷心伪殿下

    为了寻找离奇失踪的哥哥,林彤女扮男装潜进圣约翰学院内部,成了学院里人见人骂的“娘娘腔”。可是不知从何时起,这“娘娘腔”竟然变得该死的帅气,不仅俘获了一大波女生的芳心,就连三大校草也天天围着她转!OMG!这是什么校级团宠宝贝啊?
  • 超神学院之纪元纷争

    超神学院之纪元纷争

    本文章大概介绍的是,在地球步入超神时代之后,有两位普通的少年,被雄兵连挑中,进入了超神学院,开启了他们的崛起之路。
  • 我的绯闻老公

    我的绯闻老公

    这是我首创的第一本小说,以豪门世家,平民百姓家千金爱情路为主。写豪门总裁与平民千金从相识到相知再到相恋,最后结婚到因小三介入不得不分手,再到总裁追妻的艰辛路程。男主是一个颜值逆天的帅哥,他的父亲和爷爷是有钱人家,而他的母亲却是人人都不看好的工作,他的妻子来自平民家庭,受尽自己婆婆的陷害,差点被赶出家门,女主和男主的爱情路受尽了曲折,可还是不负艰辛。他们的爱情经历了相知相伴相许相爱,最后一世一双人
  • 大臣与海鸟

    大臣与海鸟

    《大臣与海鸟》是作者发表的首部寓言童话集,其中14篇为1992年作品,其余183篇作品为近几年创作。作品多以一个个曲折离奇、匪夷所思的却又似合乎情理的动物幽默故事体现世间百态。很多故事短小精悍、惟妙惟肖。有些作品通过故事主人翁命运及生活状态的起伏来表达作者对当今世界某些社会问题的关切和忧虑;有些作品赞美了弱势群体所表现出来的强大生命力和高度智慧;很多作品在曲折荒诞的情节中富含哲理,发人深思。作品表达了作者对真善美的讴歌,体现了作者平等博爱、崇尚自然和科学生活的思想。不少故事情节曲折,高潮迭起,主人公在绝望与失望中辗转,在悲哀与喜悦中翻腾,让读者在故事中流连忘返,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