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449800000006

第6章 文学消费与文学出版(3)

文学期刊出版大变革。文学刊物作为一种文学出版物,虽然不同于一般的文学图书,但同样面临着文学出版与图书市场的关系问题。自90年代开始,文学刊物的读者便锐减,刊物发行量大幅度下降。据陈丽报告:“上海现在仅存的4家纯文学刊物:《萌芽》1985、1986年前的发行量35万份,现2万份;《收获》1986年的最高达百万份,现在10万份左右;《上海文学》1978、1979年达40多万份,现在2万份左右;《小说界》现在也只有3万份。”[50]与此同时,文学刊物主办部门大多由过去在经济上给国家包下来到“断奶”,自找市场、自负盈亏。这两方面因素使得90年代的文学刊物一直处于惨淡经营之中。为了摆脱困境,实行刊物自救,自90年代来,许多家文学期刊纷纷调整、变革办刊宗旨,围绕读者的需求设置栏目、组织稿件、精心装帧。归纳起来,大致有几种情形:(一)改变刊物方向,面目全非,走向大众文化市场。如辽宁《作家》一改“先锋文学”面目,成为一份供白领阶层消费的文化时尚杂志;(二)以“大文学”、“大文化”理念办刊,办成学术文化品味较高的文学、思想、文化类综合刊物,由此赢得了知识文化界的读者,如《天涯》、《黄河》等;(三)保持严肃文学品位,但以发表先锋性、实验性的新生代作家和所谓“另类”作家的作品吸引青年读者,如《大家》、《芙蓉》等;(四)追求雅中有俗、雅俗共赏,面向普通读者、底层读者。如《山西文学》主要面向乡镇、农村知识青年,《小小说选刊》面向大中学生。凡此种种,不一而足。总之,当前中国的文学期刊大多处于变革之中,变中求生存,变中求发展。应该说,文学期刊的主办者们面对文化市场的严峻形势,为了刊物的生存和发展,是尽心尽力了。但文化市场有它自身的发展规律,文学刊物也有其自身性质、特征,往往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从总体情况来看,上世纪末的文学期刊改革并未取得成功。除了极少数刊物,如《天涯》、《大家》等已逐渐在文化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外,大多数最终效果不尽如人意,甚至出人预料。如《小说家》原本专发小说,1999年伊始却把重心转移到了文学史和文化史学上,提出了一个宏大而响亮的口号:“为20世纪中国文学结账”,开辟了“中国小说奖批评”、“百年屐痕”、“坐看沧桑”、“风雨如故”等栏目,推出了一些引人注目的文章。但办了几期,不仅失掉了许多固有的读者,且遭到多方非议,导致中途夭折,主编易人,又改回了“中短篇小说仍是本刊的主打精品”的老路子上。以发表新生代作家作品为主要内容的《芙蓉》苦心经营,读者群依然难见增加。《山西文学》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与原来的设想差距甚大。[51]与此同时,像《作家》这样面目全非的改革却受到了来自文学界的众多批评。有人撰文批评改版后的《作家》“散发同《上海服饰》一样的脂粉气息,思想和艺术的深度已被放弃,形式与装饰的表面化成为潮流”。“失去了灵魂,迷失了方向。”[52]文学刊物真是不改难,改亦难:一方面即使改版,也仍然难与已在大众文化市场上占领摊头的一些休闲、娱乐、实用类杂志竞争,大众读者仍然表示冷淡;另一方面又由于淡化、放弃原先坚持的文学立场、品位、格调,而受到来自文学界和文化界的批评,真是“两头不落好”。那么,文学刊物的出路究竟何在?该怎样改革才能既在文化市场上得以生存、发展,又不致失去文学刊物自身性质、特征?看来这些问题都留给人们在新世纪里继续探讨、摸索解决。

三、在文学与出版之间——文学出版中的几对矛盾

在谈论文学社会学的研究对象、范围时,德国文学社会学家阿尔方斯·西尔伯曼认为:“文学社会学是一门专门的社会学,或者说是一门应用社会学,其研究对象是社会、作家、出版和图书业、读者(观众)、文学欣赏标准相互作用的混合体。”[53]因此,将连接文学生产与消费的文学出版作为文学社会学的一个主要研究课题,是题中应有之义。但正由于如此,文学社会学言说文学出版,着重的是出版,而不是文学,换言之,着重的是作为图书读物的文学产品的生产、流通与消费,即前述的“文学事实”。当从出版角度言说文学,人们首先考虑的不是文学的自身价值,而是它的社会价值和消费价值。汉斯—诺贝特·菲根甚至认为:“文学社会学把文学作品看作是社会现象,而不是艺术现象,因此根本谈不上什么审美价值。”[54]然而,既然是文学出版,就必须一方面要以文学自身特性和价值为前提,另一方面以有利于文学自身生存和发展为目的,由此构成了文学与出版既相互依存又相互矛盾的关系。诚如罗贝尔·埃斯卡皮所言:“如果我们想理解文学现象,我们就必须以一种纯属文学的特性来观察它。这正是文学社会学的一个基本困难,因为它要求用社会学的方法论来作出文学的盖然判断。”[55]

上述对我国新时期文学出版现状的透视,从一定程度上证实了这一点。处于社会文化转型期的文学出版,从出版理念到出版方式,都有了突破性的变化与改革,初步完成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使出版真正成为一种与图书市场连接的生产,由此推动了文学出版事业的发展、繁荣,培育、开拓了广阔的文学图书市场,不仅为广大读者提供了比以往任何时期都要更加丰富的文学消费品,也为众多作家和以写作为职业的人提供了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加充分的生存空间和发展机会。但是,与此同时,我们看到: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出版难或者是出版后在图书市场上受到冷落;反之,被文学出版部门青睐的畅销书中却常常是良莠不齐;文学出版越来越着重名人,着重包装,着重炒作,着重作品的时效性、时尚性、趣味性,着重以图书市场的读者消费需求作为文学出版的标准,着重对文学创作的策划、干预、制作。这一切,单独从出版角度来看,也许无可非议,其内在因素是受图书市场制约。但它们在很大程度上是以牺牲文学自身特性、价值为代价的:文学追求不朽,出版讲究现时;文学着重自我,出版面向大众;文学崇尚个性化,出版讲究策划和集体制作;文学追求美学价值,出版关注消费价值;等等。因此,从文学的角度来看当前文学出版,我们就无法否认:90年代以来文学的被社会冷落和边缘化,纯文学的生存艰难,文学创作上的媚俗与商业化、粗制滥造,文学精品的贫乏,文学大师的呼之难出,文学队伍的后继乏人等等属于文学的问题,固然与社会大环境有关,有着多方面复杂因素,但与文学出版的现状无疑是关系密切的。对于文学来说,文学出版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文学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文学出版,如前所述,没有发表、出版,就没有事实上的文学;另一方面,文学出版又常常促使文学改变自身特性而服从市场规律。文学出版也因此陷入了两难境地:作为文学生产和消费部门的文学出版和作为守护和发展文学的文学出版之间,无论是在出版理念、对象、标准上,还是出版方式上,都是既存在着相互联系的一面,又常常存在着矛盾、相悖之处。尤其是处于今日社会文化转型期,这种矛盾、相悖显得更为突出、尖锐,在文学和出版之间游移的文学出版,常常存在着“选择的困惑”。

归结起来,这些矛盾、相悖主要是:

一、文学的审美价值、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消费价值的矛盾。

同类推荐
  • 徒然草·方丈记

    徒然草·方丈记

    《徒然草》是一部内容广博的散文随笔。作者吉田兼好将一生的丰富阅历和明达见识融入到简短随性的文字中,既有处事警语、经验感悟,又不乏奇闻逸事、四时风物。当这幅由243段短文构成的长卷缓缓展开时,日本镰仓末期的社会风貌以及吉田兼好汰尽浮华的禅悟之心跃然纸上。《方丈记》成书于1212年,被誉为日本隐士文学的巅峰之作。是作者鸭长明回忆生平际遇、叙述天地巨变、感慨人世无常的随笔集。这部作品对日本的文学、历史、思想等各方面都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被日本珍视为文化瑰宝。
  • 万荣民谣

    万荣民谣

    本书内容包括:端阳酒 五谷歌、想媳妇 盼情郎、俏姑娘和懒婆娘、一年四季好吃喝、你拍一 我拍一、女儿要嫁庄稼汉、小姑妯娌亲家母等。
  • 第四病室(人文阅读与收藏·良友文学丛书)

    第四病室(人文阅读与收藏·良友文学丛书)

    《人文读与收藏·良友文学丛书:第四病室》以一个病人的十八天日记,真实地再现了旧中国苦难复杂的现实生活中小人物的生存状态。在第四病室里,有钱就能享受到特权,没钱就只能在病床上哀号等死。住院病人要自己另外花钱买药和生活用品,工友的冷漠无情,医生即使有再高超的医术但是没有特效药品也无法挽救病人的生命,病人的生存困境被赤裸裸地体现出来……而如此人情淡漠,环境恶劣的第四病室,却依然顾客不断。全书以第四病室内病人谈话的内容为主,传达出作家对生命的追问及人道主义的悲悯情怀。就像作者在全书最后说的:我们每个人“应当变得善良,纯洁,对别人有用些”。
  • 我们的六七十年代

    我们的六七十年代

    随着年龄在悠悠漫漫中增长,当年,我们这些风华正茂的六零、七零后们已经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四十不惑,甚至五十而知天命的年龄。在这即将老去的岁月里你会发现,我们更容易回想起那些远去的最浪漫的童年时光。当同龄人聚在一起,不再意气风发地指点着江山,而是共同回忆着我们那么多的曾经与往事,然后不约而同地感慨一句:唉!我们都老了。但是,我们曾经年轻过,我们曾经浪漫过。
  • 闲来拾得满袖香

    闲来拾得满袖香

    这本书以亲情、师生情为主,父母和老师是成长中女孩们的阳光,他们给迷茫的孩子们引路,给阴天的迷茫者带来阳光。但孩子与父母的“战争”似乎永远都不会停歇,代沟、渴求、理解、期望值等等都可以成为矛盾点。我欠你幸福,必由我弥补,我相信唯有情深方可永恒。如果我有足够的时间去苍老,我就有足够的时间学会珍惜。
热门推荐
  • 木叶的不靠谱

    木叶的不靠谱

    小贺同学一不小心摔死穿越到异世界–火影里去了。身为前世废柴宅的他有着超乎寻常的固执,就是不杀人,不伤害别人。因此被村子不理解,一直被孤立,但他愿意中二下去,既然都穿越到异世界来了,怎么能不放飞中二之魂呢?就这样,木叶来了一位异世界的不靠谱。
  • 圣者战神

    圣者战神

    少年本是一位普通的高中学生,因为梦想走上了战士的道路,他发现这个世界不在只有普通人,变种人、机器人、狂暴兽、克隆人层出不穷。而他是否又能够克服种种磨难,发现真正的自己一步一步走向成功,成为地球最强乃至太阳系最强的战士。[辣鸡熊的第一本书,希望大家喜欢。]
  • 求医不如求己(身体健康篇)

    求医不如求己(身体健康篇)

    你了解自己的身体吗?或许你经常从镜子中看到自己的身体,或许你知道不少的生理卫生常识和医药健康知识,于是,你自以为对自己的身体了如指掌。试问,你知道你的身体为什么能长久而有力地运转?你能说出疾病如何有损人体机制?你知道如何预防和治疗各种身体不适或疾病?健康是人体的最佳状态,它是人体器官和系统的存在状态和运作状况的反映。健康意味着身体没有任何疾病,其内外环境处于一种均衡的正常状态,并且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
  • 三月薄凉

    三月薄凉

    她,云瑶一个被家族完美打造的联姻19岁女孩。会中国舞,芭蕾舞,古筝,插花等,都是大师级别。他,穆倾尘一个电竞男神,在队里担打野.队长,全国赛亚军,打不好就要回家继承家族企业的20岁男孩。她从学校出来发誓要逃离家族的控制做回自己。可那有这么容易,在落魄的时候遇到他...小奶狗?女强人
  • 一场红尘事

    一场红尘事

    独居风雨已飘摇,邪欲异氛且未消。正道人间鸿鹄志,武林豪杰路遥遥。江湖红尘一段事,恩怨情仇一场缘,茫茫众生,但有一念,便都是戏中人。人不染红尘,红尘自染人。
  • 魔剑问情传

    魔剑问情传

    胭脂香,英雄冢。挥剑落,情断肠。人皆有情,魔剑无情!
  • 人类的生活:能源科学知识3(青少年科普知识必读丛书)

    人类的生活:能源科学知识3(青少年科普知识必读丛书)

    本套丛书分海洋、航空航天、环境、交通运输、军事、能源、生命、生物、信息、宇宙等十册。收录词条约五千个。涉及知识面广阔且精微。所包含的内容:从超级火山、巨型海啸、深海乌贼、聪明剑鱼……到地核风暴、冰期奥秘、动物情感、植物智慧……;从登陆火星、探访水星,到穿越极地,潜入深海……既有独特的自然奇观,又有奇异的人文现象;既有对人类创造物的神奇记述,又有人类在探索和改造自然过程中面对的无奈、局限,以及人类对自然所造成的伤害,自然对人类的警告……
  • 如果生命只剩一百天

    如果生命只剩一百天

    如果你的生命剩下最后一百天,你会做什么?陈耀,一个不务正业的酒鬼赌徒,整天混吃等死,当被告知脑癌晚期,死亡真的来临之后,他陷入了无限恐慌。还在上幼儿园的可爱女儿,年迈多病的父母,默默付出的妻子……
  • 此爱无边

    此爱无边

    【女频一组C班签约作品】金融危机下,四个拥有强势背景的少爷小姐如何面对扑朔迷离的商界危机?她与他那段浪漫而短暂的爱情缘何中断?她与他又有着怎样的爱恨纠葛?复杂的关系,剪不清理还乱的爱情,让四位少爷小姐挣扎于坚持与放手的困境。最后,在真相公开的那一刻,相爱的人如何才能冲破一切枷锁,与心爱的人长相厮守?
  • 神魂天行

    神魂天行

    绚烂的魔法,纵横的剑道,修魂一路多亡魂众生汲汲,追求的道与理又在何方,是长生,还是神血染苍穹封神一途,群雄并起,至尊之路多尸骨逆天改命,苍凉悲壮,到底又改变了什么是谁无形的大手,以天地为棋,众生为力,百万年的布局,走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