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449800000009

第9章 文学消费与大众传媒(2)

职业评论家的产生有着特定的社会原因和文化背景,与文学体制化、商业化、批评新闻化、人情化、刊物圈子化等关系密切。正因为有着这诸多原因,我们不能指望这些评论家去职业化,也许他们所能做的就是在从事职业化的评论同时,多一点业余评论家的自由从容的心态。——如果他们真的认为评论不仅仅是一种职业,同时还担负一种责任与使命的话。——这样,我们才可以说,职业批评家也可以写出好评论。[67]

文学在借助新闻传媒宣传、传播、推销自己的同时,自身也发生了诸多变化,使之更加靠近、适应大众传媒时代对文学的需求。一是作家写作方式的变化,创作成为一种职业,作家成为自由撰稿人,大众的文学消费需求制约着作家的创作,而这种需求往往是通过大众传媒反馈给作家的。换言之,大众传媒的发达,使靠写作谋生的作家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关注文化市场、关注读者。二是发表、出版方式的变化。过去作家往往将发表、出版作品局限在某些纯文学报刊和出版社范围内,而它们常常得不到大众传媒的青睐;为了走向大众文化市场,今日许多作家瞄准了那些被大众传媒看好的报刊和出版社,纷纷在此“亮相”,因此也就有更多的机会被宣传、推销。三是内容文体的变化。大众传媒关注、看好的往往是那些内容贴近现实生活,文体不拘一格,符合大众审美趣味的作品,由此导致文学走向通俗化,许多长期从事严肃文学或纯文学创作的作家也创作了类似“布老虎丛书”这样“雅俗共赏”的作品,而有的小说作家从写小说一开始就瞄准了影视市场,企望其作品能被制片人、导演看中,搬上银幕、荧屏,所以小说从内容到文体都更接近电视剧和电影。有的作家干脆直接给制片人写电视剧,从而获得了比创作文学作品更高的知名度和更丰厚的经济报酬。文化散文、生活随笔、新闻小说、戏说历史……各种文体应运而生,传统文学意义上的文体界限已被打破,跨文体写作盛行,大众文化市场和新闻传媒已经和正在创造着新的文学文体。四是文学刊物的变化。近年来许多纯文学刊物纷纷改头换面,重新粉墨登场,其共同特征之一就是在保持一定文学性同时,使之具有新闻性、大众性、综合性、娱乐性。《作家》就是一个代表,这家刊物公开声明:要办成中国的《纽约客》。也许不要多久,传统意义上的专供纯文学作品发表的刊物已不复存在,我们看到的只是大众传媒发达时代的报纸和杂志。而“网上文学”的兴起,使众多的网民们则连报刊也不用阅读,就可以了解、欣赏文学。以印刷文化作为载体的文学除了借助现代传播方式、途径传播、推销自己,似乎别无他途。

就这样,新闻传媒在制造了大众文化神话的同时,又粉碎了文学神话。作为大众文化的制造者和代言人,新闻传媒与文学消费关系日益密切,其对文学走向文化市场,赢得大众读者具有不同替代的作用,而文学在今日已不可能拒绝文化市场和大众读者,因而文学的新闻化便是不可避免的了。文学的新闻化是商业文化市场与新闻传媒合谋的产物。

二、文学能够拒绝新闻化吗?

在大众传媒发达与文化消费的时代,文学与新闻传媒的关系是一把双刃剑:如前所述,文学要走向社会,走向大众,进入文化市场,必须借助新闻传媒;而文学一旦过分依赖新闻传媒或者被其控制,就必然要以文学特性的丧失,文学所代表的文化精神、作家自我的丧失为代价。正如米兰·昆德拉所言:“文化的精神会在新闻的嘈杂声中消失。”[68]他认为:“大众传媒的精神是与至少现代欧洲所认识的那种文化的精神相背的:文化建立在个人基础上,传媒则导致同一性;文化阐明事物的复杂性,传媒则把事物简单化;文化只是一个长长的疑问,传媒则对一切都有一个迅速的答复;文化是记忆的守卫,传播媒介是新闻的猎人。”[69]米兰·昆德拉这里所谓“文化的精神”也包括文学的精神,它在本质上是个人化的、独立的、自由的、超功利的和具有永恒性的,而新闻传媒在本质上是同一化的、受制约的、现实的和流行的,其出发点是现实意识形态的需要和大众的趣味时尚。文学之于新闻传媒的意义、价值,不在于它的美学理想、艺术风格、对人生的形而上的探索和个人化的心灵世界,而仅仅在于它是一种文化现象或一个社会事件。新闻传媒关注的是文学的非文学方面,包括作品出版和发表的背景、内幕,作品所产生的社会效应和引发的事件,以及作家的秘闻,等等。正由于如此,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从来都不是靠传媒而成为优秀的,它们的美学价值和社会意义是通过时间与读者的检验而获得的。反之,由于它们本身所反映和表现的内容与形式常常是与传媒精神不同的超越具体时空,指向人生存在永恒与艺术发展未来的方面,因而在当时往往被新闻传媒所冷落,新闻传媒甚至与官方意识形态、大众时尚合谋,对其加以围攻、扼杀。西方自有新闻传媒以来,陀思妥耶夫斯基、卡夫卡、惠特曼、普鲁斯特、劳伦斯、帕斯捷尔纳克、索尔仁尼琴等伟大作家的作品都遭遇过类似的命运。中国的情形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也正由于如此,从来伟大的和优秀的作家都是拒绝新闻化,拒绝成为传媒中的“新闻人物”。他们恪守的箴言是:“作家要靠作品说话”,“作家的自我仅仅存在于他的作品中”,由此而使自己与那些在传媒中频频出现的官员,大亨,体育、歌唱、影视明星等“公共人物”、“大众情人”划清界线,不愿意在传媒的喧嚣中丧失自我,在短暂的新闻效应之后被遗忘。因为“被新闻控制,便是被遗忘控制。这就制造一个遗忘的系统,在这系统中,文化的连续性转变成一系列瞬息即逝、各自分离的事件,有如持械抢劫或橄榄球比赛”。[70]川端康成得知自己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时,第一个反应竟是对妻子说:“不得了,到什么地方藏起来吧!”对此后而来的报纸、电台、电视台不间断的采访、拍照,他感到极大的厌烦和倦意。[71]古今中外大凡优秀的作家都视文章为寂寞之道,喜爱孤独的。在没有传媒和传媒不发达的时代是这样,在传媒高度发达的时代他们也能这样,如钱锺书拒绝接受《东方时空》的采访。英年早逝的王小波生前默默无闻,他自觉地作为“沉默的大多数”中的一员,多次声称:“信不过话语圈”。——这“话语”当然包括新闻传媒。尽管传媒聚焦他的去世,但那主要是着眼于一个具有某种新闻效应的文化事件,真正使王小波在死后获得读者和社会承认的是他的小说和杂文。

然而,事实却是:在这文学消费的时代,文学在一定程度上正在被新闻化。君不见,在新闻沸沸扬扬的炒作中,一部平庸的作品成为“精品”或畅销书,一个平庸的作家(甚至算不上作家)成为世人关注的“名人”。原本了无生气的文坛变得热闹起来,走向“繁荣”。新闻传媒近年来如此钟情于文学,并非要守护某种“文化的精神”,而是出于商业文化宣传的需要,迎合大众趣味时尚的需要,它关注的是当代文学的时尚效应、名人效应、商业效应、新闻效应,而非文学自身的精神。它在解构主流政治意识形态的同时,又以商业消费的意识形态来解构文学,企图将其纳入以大众文化为标志的“后现代文化”。这种后现代文化的特征,弗雷德里克·杰姆逊概括为:主体的消失、深度的消失、历史感的消失、距离的消失。哈贝马斯则称“后现代主义是中产阶级品味庸俗者的大逆流”:

陈腐不堪的内容与不真实的图景结合为一,板滞的习俗与高科技相拼凑融合,通俗文化的废墟跟高度个人化的、以消费主义方式装饰起来的荒诞之物掺杂结合。文明的垃圾堆用塑胶掩饰起来,普遍的实质溶化成自恋,一种完全失去个性、变成陈词滥调的自恋。[72]

在新闻传媒所给人带来的名利的诱惑下,当代众多的作家已经或正在加入后现代文化消费的大合唱。他们身为作家,却不甘寂寞,一心要成为影视明星式的新闻人物,所以不仅对新闻传媒的关注做不到疏离、拒绝,反而投其所好,频送秋波,自觉地要使自己新闻化。于是,或是以新闻传媒关注的热点、焦点作为自己的创作题材、主题、内容,创作中自觉迎合商业文化消费趣味、需要,以期赢得青睐;或是竭力给自己的作品进行包装,以迎合传媒的宣传口径;或是借助新闻传媒,通过他人吹捧自己和自我推销;或是无中生有、小题大做、屎里觅道地制造事件、争端、官司,使自己成为引人注目的新闻人物。这种种向新闻传媒献媚的“诗外功夫”,使这些人在大众文化市场上名利双收,这是传媒对他们的回报。然而,传媒是个靠不住的朋友,一旦他们无法通过上述途径、方式成为传媒关注的热点和新闻人物,新闻传媒就会遗弃他们,他们也就很快地被遗忘。所以,他们得不断地追逐热点、制造事端,使自己始终处于新闻传媒视线之内。当然,也有一些人是靠他们的作品成名的,或者说,在新闻传媒关注他们前就获得了社会和读者的承认。但是他们禁不住成名后被传媒关注的诱惑,从不情愿到半推半就到越来越自觉地主动接受采访,频频出现于电台、电视上,大谈自己经历,参与各种事端,成为与政府官员、企业家、影视明星等公众人物相媲美的“电视知识分子”。与此同时,他们的创作越来越成为一种重复性的技艺批量生产,原先的那种体现文学精神的形而上的思考与个人对人生、生命的独特感悟淡化乃至消失了,代之的是后现代式的“怎么都行”、“削平深度”、“零度写作”。正应了米兰·昆德拉的话:“小说家一旦扮演公共人的角色,便把自己的作品置于危险之中。”

由上可见,文学的新闻化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作家主体人格的丧失和对大众文化的媚俗。除此之外,文学批评的缺席和失语也是一个重要的缘由。在文化市场业已形成、文学已进入文化市场的今天,文学批评远没有形成一种能预先影响、引导文学创作导向和大众文学消费需求的力量和机制,而文学批评做不到的,新闻传媒却能做到。如前述新闻式的评论,它既可以控制作家的创作方向,也可以左右读者的文学消费需要,文学要在文化市场中生存和发展,便不得不依赖新闻传媒的宣传、炒作、包装。而文学生产与消费一旦被与商业文化关系密切的新闻传媒所控制,必然带有很大的盲目性、人为性、随意性、投机性、突发性和标准混乱、价值错位。由于真正意义上的文学批评的缺席和失语,文学生产和消费之间缺乏一种正常的、准确的、健康的供求关系运行机制,文学家与读者都被传媒制造的“文化信息噪音”所迷惑、所左右,前者为迎合传媒需要而生产,后者的消费需要受传媒左右。在这种情形下,文学要想拒绝新闻化,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文学:拒绝新闻化”的命题除了向当代作家人格提出追问之外,也在呼唤着不受传媒左右的、真正意义上的、坚持文学特性和价值标准的文学批评。

三、电视文化时代的文学的不可替代性

当代社会大众传媒的发达是以电视文化为标志的。我们生活在电视文化中心的时代。“回家看电视”,几乎成了一句世界通用的口头语,电视涌进家庭,使它已成为每个家庭与每个社会成员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电视以其直观性、形象性、迅捷性、大众化、娱乐性、综合性的特长,和兼容新闻、艺术、娱乐、社会服务和公共教育等多种功能,几乎征服了所有的人,同时也深刻地、全方位地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难怪美国作家戴维·哈博斯坦将电视称为这样一种设备:“在我们生活的那些能感觉到的和不能感觉到的方面,它都比报纸、广播、教堂更重要,更有支配力,而且在70年代飘浮无定的美国,电视常常比家庭更重要,比政府更有影响,更有力量。”

电视占据我们精神文化生活最重要的位置是其所创造、传播的大众娱乐艺术。据有关机构调查,我国电视观众约8亿,其中文艺节目收视率为60%,每晚电视文艺节目观众高达4亿。多数人看电视的第一目的是娱乐消遣,每晚8~10时的电视观众人数最多,这个时段主要播放的是电视剧,被称为电视的“黄金时间”。人们读书看报的时间越来越少,文学作品日益受到了冷落。那种因为一篇小说、一首诗而街谈巷议的“文学热”已成明日黄花,代之而起的是由电视激发、产生的流行歌曲热、MTV热、小品热、电视剧热。其中尤其是电视剧,始终是人们的宠儿。它成为我们这个时代文化生活中最流行、最广泛、最共同的话语,它包容、抹平、拆解了种种文化上的差异。一位大学教授与一位目不识丁的老妪可以就一部电视剧找到共同话题;而不同频道在相同和不同时段播放的不同题材、内容的电视剧则又可以满足各类人的各种文化消费需求,使所有的人无法拒绝电视文化,而日益冷落以文学读物为主体的印刷文化。

同类推荐
  • 马背上的青海(龙仁青藏地文典·散文卷)

    马背上的青海(龙仁青藏地文典·散文卷)

    著名藏族作家意西泽仁题写书名,阿来、吉狄马加高度评价并推荐本书。收录了龙仁青翻译、在当代藏族母语文坛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五位作家的作品。五名藏族母语作家,六篇藏文化题材的小说,带你领略雪域高原的人性之美,原初之美。也许你一生都无法踏上那个神秘、浪漫的地方,本书是一个机会。
  • 瞿秋白文学精品选

    瞿秋白文学精品选

    本书收录了著名散文作家瞿秋白先生的众多文学作品,其中包括诗歌、散文和报告文学共计20余篇。读者能够从作品中,窥探到一位二十世纪最具代表性的知识分子在追求真理和探索中国光明未来时的心路历程。
  • 梦笔生花集

    梦笔生花集

    全书收录散文随笔百余篇,共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心灵咏叹调、风景调色板、人间情景剧、芸芸众生相。作者“用一双冷静的眼、一颗真诚的心和一支独特的笔”观察生活、体验人生、描摹世相百态,他在书中分享了自己几十年的人生经历和生命感悟。书中还配有精美手绘漫画近百幅。
  • 不见黄河心不死:黄河传说故事

    不见黄河心不死:黄河传说故事

    浙江文艺出版社编著的《不见黄河心不死——黄河传说故事》为山海经故事丛书中的一册,为我社早期山海经丛书的再版本。内容均以从民间搜集整理的传说故事为主,且各册都有一个核心的人物或主题,内容丰富,风格活泼,保留了很多的民间智慧,体现了民俗风情与历史面貌。《不见黄河心不死——黄河传说故事》内容围绕黄河主题,将从民间搜集整理的传说故事进行合理。
  • 文学理论:求索与反思

    文学理论:求索与反思

    本书是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专题文集之一种。本文集收入的绝大部分论文写于2004年至2010年之间,大体分为两辑,第一辑论文主要针对新世纪文学理论中出现的各种新的问题与争论,浮躁与颠覆,作出应有的回应;有鉴于当今人文科学中实用工具主义与功利主义的横行,就人文科学方法论问题、人文科学性质的核心问题行了初步探索与阐述。第二辑论文主要侧重于反思,过去六十年间,文学理论经历了曲折而巨大的变化,在复苏与建设中取得了重大成绩而有所创新,但在反思与评价方面则歧见纷呈。本辑论文本着历史主义的原则,在具体的历史语境中追寻各个时期出现的问题,进行理论清理与阐述,给以大体合理的定位与总结,以利文学理论的继往开来、创新与发展。
热门推荐
  • 玉箓资度解坛仪

    玉箓资度解坛仪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魏书生的教育特色

    魏书生的教育特色

    本书既注意挖掘魏书生特色教育方面的实践成果,又力求向读者展示一位立体的、有血有肉、有灵魂思想的魏书生。全书遵循由实入虚、由形叭神、由术入道的顺序,从介绍魏书生的思想特色开篇,依次介绍教学特色、班级工作特色、管理特色和成长特色。读完全书,或许让你越到后边越深刻,越到后边越高远。如果耐心地读完全书,相信对一线的教育工作者如何实施特色化教育,对如何通过学习魏书生使自己真正得到提高,都会有所帮助的。
  • 规则小姐和大笨熊先生

    规则小姐和大笨熊先生

    拒绝潜规则的隐藏千金,和住在玩具熊里的高冷傲娇总裁会擦出怎样的火花?明明是为了躲避脑残才假扮的男女朋友,可最后怎么就纠缠不清了呢?呵,某男斜睨着狭长的双眼都睡了这么久了现在想分开?不存在的。二哈一个激灵看向男主人,嗯有杀气。
  • 福尔摩斯探案全集:恐怖谷

    福尔摩斯探案全集:恐怖谷

    《恐怖谷》为长篇小说,是系列第七部。叙述的是伯尔斯通庄园主人道格拉斯不幸惨遭杀害,尸体旁边留有卡片,上面潦草地写着用数字和字母组成的字样。道格拉斯临终前和妻子提起一个叫“恐怖谷”的地方,说自己身陷“恐怖谷”,无法逃避这场灾难。福尔摩斯解开了密码,却也卷入一场杀人案中,几经波折,福尔摩斯最终抓获了隐藏在黑暗中掌握众人命运的黑手。小说中所写的平克顿侦探卧底的斗争方法,后来很多惊险作品都有借鉴模仿,即所谓“打入敌人心脏”的战法。
  • 鬼帝绝宠:皇叔你行不行

    鬼帝绝宠:皇叔你行不行

    前世她活的憋屈,做了一辈子的小白鼠,重活一世,有仇报仇!有怨报怨!弃之不肖!她是前世至尊,素手墨笔轻轻一挥,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天下万物皆在手中画。纳尼?负心汉爱上她,要再求娶?当她什么?昨日弃我,他日在回,我亦不肖!花痴废物?经脉尽断武功全无?却不知她一只画笔便虐你成渣……王府下人表示王妃很闹腾,“王爷王妃进宫偷墨宝,打伤了贵妃娘娘…”“王爷王妃看重了,学仁堂的墨宝当场抢了起来,打伤了太子……”“爱妃若想抢随她去,旁边递刀可别打伤了手……”“……”夫妻搭档,她杀人他挖坑,她抢物他递刀,她打太子他后面撑腰……双重性格男主萌萌哒
  • 陆少,你老婆跑了

    陆少,你老婆跑了

    从一开始的认识就是为了血,所以夫妻之情也渐渐成了血色的交易:苏熙芮:“我给你父亲献血,你娶我。”陆泽林毫不犹豫:“好!”当她没了利用价值,等待的只有抛弃——“苏熙芮,你这种人尽可夫的贱女人,你配得到我的爱吗?”那一张张的裸照拍在她脸上,苏熙芮无话可说。重新归来,“陆泽林,你会为你做过的付出代价!”陆泽林眼中含笑:“苏熙芮,我等你好久了,等你……来要回你所有的一切,然后毁了我……”
  • 笙歌散尽晨曦愿

    笙歌散尽晨曦愿

    他,是她整个青春认真喜欢的人。她,是他一直以来重要的红颜。可一场突如其来的意外,他们之间越走越远……他说:“顾小溪,我们不要再见了!”她说:“陆辰,我不要再喜欢你了!”后来,他们再次重逢;她,成为了他此生永远的回忆。他,再也没有遇到过更好的人……
  • 王者之传承

    王者之传承

    失去了记忆的铠从沙漠走出,开启了一段寻找记忆的旅程。
  • 空间药女

    空间药女

    玩着农场也能穿到另一个时空?还得了一件了不得的随身空间玉玦?这不是自己一直坚持玩着的QQ农场吗?金灿灿的黄金土地,逍遥自在的各色观赏鱼,还有珍禽异兽的牧场……身在异乡为异客的苗吟舒来不及感叹,就朝着忙碌的生活走起。空间内外马不停蹄,种草药,养鸡鸭,溜萌宠,带着奶娘、小包子奔小康。啥米?同病相怜的小正太为报答她要以身相许?好吧,看在长得绝色容颜还是标准的潜力股的份上,咱就笑纳了!夜黑风高时,骑着飞马约会咱内定小相公。纳尼?老死不相往来的老家人终于想起了自己?眼皮直跳,绝对是祸不是福,还是赶紧放养着睚眦好防身。买噶!皇家人也跟着来凑热闹,这都是要闹哪样?幸福的生活眼看着就要脱离既定的轨迹,某女不淡定了:相公,咱们还是出游吧!**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只为博看倌莞尔一笑,消磨众亲闲暇时光!
  • 不可修炼的法神日常

    不可修炼的法神日常

    修炼是不可能修炼的,这辈子不可能修炼的。打坐又不敢打,就是睡觉这种东西,才能勉强维持得了生活这样子。梁家,一个本隐于地界的“没落”世家,如今只剩下梁兮这一脉七口人,梁家便为传承而入俗世。这里没有华丽的战斗,没有背负使命的重担,只有梁兮眼中平平淡淡的日常。圣光:武天,即便我们勇者圣堂早已没有了勇者继承人,也要与你这魔王继承者作对到底。梁兮:可惜你不知前勇者曾是旧魔王的小迷妹,现是旧魔王的小娇妻。武天:老大,你的表情有点怪,是不是在想什么坏事情。……萧小焱:这就是龙神留下的宝藏吗?梁兮:我不会认错,这是我家拉货小龙的鳞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