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450500000002

第2章 文化反思(2)

当然,知识分子中不乏关注现实、感时忧国、心系苍生的人,而许多知识分子本来就生活在社会的底层,在他们成为知识分子之前,本来就属于王小波所说的“沉默的大多数”,譬如老三届一代出身的知识分子。但问题在于,当他们进入“话语圈”,以“话语”的方式来表达时——如前所述,非如此,他们就不能获得知识分子的印记,不能获得学术文化体制的承认。——话语所寄生的思想、主义、体系、知识、概念,已经形成了一个无法逃脱的话语规则和表达策略,限制、改造甚至阉割了他们关注现实的精神和对生活的真实感受、体验。由此可以解释,为什么那些在学术圈中不断掌握各种“话语权”的知识分子,在面对当代真实生活时,会感到那样困惑和匪夷所思。我们所拥有的话语既不能解释、说明社会的真实、真相,更不能改变社会的面貌。所谓“民间立场”“平民意识”,说到底也不过只是一种知识分子的话语。因为在话语系统里,民间、平民“他们无法表述自己,他们必须被别人表述”(马克思语)。而“话语圈”中知识分子的表述,与真实生活中的他们相距甚远!可叹的是,我们中许多人还自以为是启蒙的“精英”,是人民大众代言人,自以为自己的话语表达了人民大众的呼声、要求、愿望呢!因此,我想给包括自己在内的“话语圈”中人提个醒:“话语”固然有其学术化价值,但在现实面前,在说明世界和改造世界面前实际上是十分苍白无力的,种种“精英”“启蒙”之类的自恋、自大都是非常可笑的。而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关注民瘼苍生的知识分子,要发出自己的声音,同时也要发出来自生活和民间本身的声音,则需要走出“话语圈”的胆识。左拉说过:“为了确信我在生活,我需要铁锤打在铁砧上的音乐。”我也想说:为了确信我在生活,我不需要“话语”。

拒绝遗忘“文革”

——我的一次课堂经历

这是一次平常的文学理论课,我给中文系学生们讲授的内容是“诗歌体裁的美学特征”。当我说到诗歌文体的精炼、简洁特征时,忽然想到安徽著名诗人韩翰的小诗《重量》:

她将带血的头颅放到了天平上,

使一切苟活者失去重量。

这首诗作者写于20世纪80年代早期,在当时众多的以张志新为题材的诗篇中,这是最短的一首,但却以最凝练的形式和丰厚的内涵的统一获得了全国诗歌奖,并广为传诵,因此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想,以该诗作诗歌文体精炼、简洁的例证,是非常恰当的。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内涵,我打算先简要地介绍一下张志新其人其事。在介绍前,我有意识地问了一句:“你们知道张志新是什么人吗?”全班同学竟无一人作答。我还不死心,又抽问了几位同学,大家皆摇头,一脸茫然。有的同学甚至在座位上发出窃笑,似乎是觉得我老是追问这个问题有点可笑。

我的心不禁一阵悲凉。站在讲台上,我想得很多,思绪再也无法集中到“诗歌体裁的美学特征”上。我想,就算是“跑题”,我也要给学生们说说张志新。于是,我说到张志新是一位在新中国成长的美丽、聪慧、善良、情感丰富,富有生活情趣的知识女性,就是这样一位女性,在“万马齐喑究可哀”的“文革”时代,作出了自己的独立思考,勇敢地公开发出了自己的声音,不仅使天下男人汗颜,也使一切“做稳了奴隶”的中国的“苟活者”汗颜。就是这样一位女性,为独立思考、捍卫真理,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当她被绑赴刑场时,刽子手们害怕她仍然会发出自己的声音,残忍地割断了她的喉管……

教室里一片寂静。学生们全都睁大了眼睛,静静地在聆听着我的介绍。有的女生,眼眶里含着泪珠。

“难道我们不知道和遗忘这样的人不是一种悲哀,甚至是一种耻辱吗?”我以这样的反问结束了自己的介绍。话虽说得有些重,我发现同学们的表情却十分肃然。

我又有些感动了。当代青年人、特别是大学生们,并不如一些媒体和文艺作品中所描绘的,都属于“嬉皮士”“雅皮士”“美眉”“另类”,他(她)们中的大多数人,虽然在言行上有时表现出玩世不恭、游戏人生,但在内心深处仍然是追求理想、向往崇高、崇敬英雄的。所以,当他(她)们了解了张志新的事迹,便顿时产生出一种对为捍卫真理而献身的英雄的敬畏之情,如同他(她)们对屈原、文天祥、谭嗣同、鲁迅、闻一多等民族英雄和仁人志士的崇敬。然而,在此之前,他(她)们确实不知道张志新,甚至没听说过这个名字,这难道仅仅是他(她)们的过错吗?

我们的文化已经成为国家意识形态与商业文化的合谋。传媒、电视和图书里的历史,或是以清宫戏为代表的帝王将相的历史,或是“红色经典”再现的历史,甚至“样板戏”也可以堂而皇之地被再次搬上舞台、银幕,唯独“文革”这场人类历史上的大浩劫,难觅踪迹。因为这既符合意识形态淡化、消解“文革”历史的意愿,又投合商业文化娱乐消遣休闲的消费需要。无论是前者的“一切向前看”,还是后者的“一切向钱看”,都需要对“文革”的遗忘。在这种文化环境中,一个二十来岁的青年人或大学生,你又怎么能够指望他们像熟悉慈禧太后、康熙大帝那样熟悉“文革”和张志新呢?因此,当问张志新是什么人,他们除了一脸茫然,又能怎样呢?

如此一来,不要太久,当亲历“文革”的人们故去之后,“文革”岂不真的要被一代人彻底遗忘?这意味着什么呢?冯骥才在《一百个人的十年》一书附录里记录了几位“非文革经历者的文革概念”,请听听其中的几段:

一位大学一年级男生说:“如果叫我回到文革,我不反对,甚至很有兴趣。一是我不觉得文革怎么可怕,二是可能会感觉很新鲜。”

另一位高二女生说:“我想多了解文革,不知从哪里去了解。”

一位年轻的出租车司机说:“文革咱没见过,但比现在强!”

一位大一女生说:“那个时代有激情……现在无法生活得那样富于激情了。”

我想,如果他(她)们了解了张志新、遇罗克等人的故事,还会这样认为吗?

无论是作为“文革”亲历者,还是人文知识分子、学生们的老师,我都觉得自己有责任、有义务要把“文革”的真相,“文革”的危害和影响告诉同学们,我都要对同学们说:不要忘记“文革”。拒绝遗忘“文革”,就是拒绝“文革”悲剧重演。

于是,我在课堂上仿佛回到了二十多年前的“伤痕文学”“反思文学”时代,向同学们简要地讲述了“文革”的来龙去脉,介绍了新时期文学中反映和表现“文革”的文学作品,介绍了巴金的“要建造一座文革博物馆”的庄严呼吁,介绍了冯骥才的《一百个人的十年》中的片断……

教室外有人在唱着甜腻腻的流行歌曲,对面商业大楼上披挂的各种广告条幅赫然在目。说着说着,我忽然产生了一种孤独感。仿佛有人在耳边对我说:你说这些,难道不觉得不合时宜吗?

下课了,一位女学生走到我面前,说:“老师,我想从您那儿借《一百个人的十年》看看,图书馆里借不到这本书。”我欣然答允。我刚走出教室,听到一位男同学正在大声朗读我刚才介绍的北岛的诗《回答》:“告诉你吧,世界,我——不——相——信!”

质疑“实话实说”

很小的时候,大人们就对孩子说:要说老实话,做老实人,不撒谎、讲真话、诚实。这几乎是所有儿童接受的启蒙教育。所以,才有了“童言无忌”,才有了《皇帝的新衣》里唯一从孩子口中发出的“皇帝没穿衣服”的声音。遗憾的是,我们所生活的这个社会是一个由成人支配的社会,成人们为各种各样的利益、需要、欲望、目的所驱使,不断地制造着各种各样的谎言,欺人与自欺。更遗憾的是,儿童总要长大成人,而一旦融入成人社会,你和我也就自然而然地学会了讲假话。而当整个社会都在讲假话,譬如“文革”时期,除了《皇帝的新衣》里的孩子,作为成人,谁又敢站出来揭示事物的真相呢?凤毛麟角者有,如遇罗克、张志新、顾准等,但其命运,是大家早已知晓了的。

就这样,由成人支配的社会说假话,说假话的社会又造就了更多不讲真话的成人,如此循环不已。故鲁迅痛切地说中国是一个“瞒和骗的国度”。说假话的社会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从“文革”中走过来的“思考的一代”才发出了“我不相信!”的宣言。因此,打造“诚信社会”,成为今日重建信仰、信念、信任的第一要务,而具体的落实就是:从上到下,从官到民,从大事到小事,都要讲真话。

正是出于上述这一切,一些年前,当我看到中央电视台推出谈话类节目《实话实说》时,确实激动不已。我觉得它的出现本身是一种标志,标志着对曾经的“瞒和骗”的历史反思,对诚信社会、对讲真话的呼唤和倡导。虽说它只是电视的一个谈话类节目,但由于其所处的主流媒体位置,“实话实说”的旗帜对于社会风气的改善和人们行为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所以,这些年来,我始终是《实话实说》的最忠实观众,几乎一期不漏地收看。应该说,该栏目由于编导的精心策划,几位优秀主持人的主持,使它深受广大电视观众欢迎,已经成为央视收视率较高的一个品牌栏目。特别是在栏目创办初期,确实体现了“实话实说”的风貌,使国人为之一振,奔走相告。首先,那些期的选题都是“实话”,即与广大人民群众利益息息相关,普通百姓关注、忧虑、困惑的,而又常常为有关方面回避、淡化的社会热点、难点、焦点话题,如贪污腐败、社会治安、下岗工人、官僚主义、爱情与道德等。其次,针对这些“实话”,栏目确实做到了“实说”。这既体现在主持人的倾向、嘉宾的态度、现场观众的反应上,更体现在他(她)们谈话的方式和内容上:开门见山、直来直去,不绕弯子,不回避问题、矛盾,谈事论人,一针见血,且能透过现象看本质,揭示问题的要害,不怕犯忌。许多观众在观看中常常忍不住击节而起,他们觉得“过瘾”,因为栏目说出了他们或是没有想到或是想到不敢说的真话,而这些真话又是上关国计民生、下关社会风气的“盛世危言”,决非阿猫阿狗、一地鸡毛的闲话。

然而,不知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也不知是何缘由,《实话实说》栏目渐渐变味了。初期的锋芒没有了,初期的严肃性日益被搞笑娱乐所代替,初期的人文关怀精神日益被游戏态度所消解,初期的对社会问题、矛盾的正视,对社会难点、热点、焦点的关注,越来越让位于四平八稳的、无关痛痒的、鸡毛蒜皮的、开心一乐的话题和言说。尽管主持人仍然是优秀的,尽管我每期仍在收看(毕竟这个节目的独特性是其他节目所法替代的),但在我的印象中,《实话实说》背离它的初衷似乎越来越远,已经越来越像是一个综艺娱乐类节目了。

这当然也无妨,或许收视率会更高。但既然栏目冠之以“实话实说”,而出于主流媒体在人们心目中的位置和人们对讲真话的期盼,面对今日的《实话实说》栏目,我们就有理由质疑:首先,选择什么样的“实话”来作为言说、谈论的对象?是热衷于那些无关痛痒、无伤大雅、琐碎平庸的,甚至粉饰现实的所谓“实话”,还是关注和选择那些百姓普遍关心的而又常常由于各种原因被掩饰、淡化的社会真相、问题、矛盾、热点、难点、焦点,作为真正的“实话”话题?其次,“实话”如何才能做到“实说”?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轻描淡写、言不由衷地说一通,甚至以游戏方式来冲淡真实的严峻,以搞笑态度来稀释真话的锋芒,还是正视实话,说透实话,说得有些人坐不住,说得有些真相再也无法掩盖,说得有些假话再也无法欺人与自欺?总之,在我看来,优秀的、名符其实的“实话实说”节目,一是说的确是有意义、有价值的“实话”,二是“实话”确实“实说”。二者缺一不可。而现在的该栏目,在这两方面都有待反思、改进。观众对《实话实说》栏目的这种批评和要求,本身就是一种“实话实说”,它一方面体现了广大电视观众对央视品牌栏目的热爱和呵护,更重要的,如前所述,人们对于这个栏目的特别关注,表达了大家对于“人人愿说、能说真话,真话真说”的一种期盼和呼唤。说到底,“没有有效的反对意见,民主制度便无法实现”(李普曼《不可缺少的反对派》)。

附记:当我这篇文章写后不久,央视《实话实说》,还有《读书时间》等栏目已被取消,栏目的几位主持人也开始主持收视率更高的娱乐类节目。这真是个“娱乐至死”的时代啊!

同类推荐
  • 伊利亚随笔

    伊利亚随笔

    《伊利亚随笔》荟萃了英国著名作家查尔斯·兰姆最出色的随笔作品,堪称十九世纪英国文学的瑰宝。在这些随笔中,兰姆以“伊利亚”为笔名,从日常作息、家长里短切入,将平生感念娓娓道来;随笔主题既与兰姆本人的独特经历水乳交融,又浸淫于广阔深挚的人道主义氛围,纤毫毕现地展示了英式随笔的至高境界。
  • 与病魔抗争的日子

    与病魔抗争的日子

    本书的作者是一位母亲,她的儿子走过了漫漫12年对抗艾滋之旅。自从1983年孩子确诊之后,她便加入了刚刚起步的休斯顿艾滋病基金会。在本书里,她讲述了自己帮助他人的故事,以及做这些事情时,她是如何怀抱着希望,想要找到一种方式,应对自己无可避免的厄运。当然了,正如您将在本书中读到的,没人能够做好准备,接受如此巨大的打击。本书记叙了作者看护独子和其他无数艾滋病患者时,自身得到的成长。就连她的志愿者同伴们都不堪这种恶疾带来的重负,更加深切地体现了那种绝望和悲伤。 本书出版后仅5个月,作者就于2008年5月31日,在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市的难度图书博览会上获得了银奖。
  • 世界最具品味性的小品随笔(5)

    世界最具品味性的小品随笔(5)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醒来的森林

    醒来的森林

    《醒来的森林》是美国自然文学之父、著名散文家约翰·巴勒斯的成名作。在书中畅游,可以倾听森林百鸟的音乐盛会,欣赏鸟类筑巢可谓是鸟类的百科全书;在享受鸟语花香和自然的清新之余,还能增添对原野与丛林的兴趣与知识,明确一种对待大自然的态度,唤醒我们内心深处柔软、细腻、沉睡的诗意。
  • 毒品凶猛

    毒品凶猛

    某位外国禁毒专家为中国作了个测算,若不加以强有力的遏制,到2010年,中国将有1000万~6000万的吸毒者。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呢?如果一列火车能乘载3000人,那么至少需3000列火车才能装载下这1000万吸毒者;如果天安门广场能容纳10万人,至少要100个天安门广场才可以容纳这1000万吸毒者。要知道,欧洲许多小国的人口总数也没有达到这个数字啊。即使按目前最保守的105万的吸毒者数字来算,中国每13000人中有一个吸毒者;如果发展到1000万人在吸毒,那么十年之后,中国每1300人中将有一个吸毒者。
热门推荐
  • 异界的艾泽拉斯

    异界的艾泽拉斯

    我叫夏恩,我来自异界,我是位法师。我追寻奥术的真理,我探求不朽的秘密,最终响应世界的呼唤。“吾主,您把你的王座高举,直到天上。您是晨曦之星,黎明前最明亮的星辰。”催更群:③零零③②①零⑥⑤答案:好船
  • 如何经营一家最赚钱的餐厅

    如何经营一家最赚钱的餐厅

    本书以实用为目的,从客户管理、员工管理、设施管理、物流管理、财务管理、品牌管理六大方面,结合正反两方面的实战案例,为读者揭秘餐厅的经营之道,让读者更加清楚如何经营一家赚钱的餐厅,是一本真正速战速决的餐厅赚钱的秘籍,也是餐厅老板经营一家最赚钱餐厅的实战手册。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帅哥,站住!

    帅哥,站住!

    碰上像朴野阳这样的高傲自大、攀龙附凤、学校风云人物NO.1的超级大帅哥,我是能躲则躲,但是却为了‘吃’丢弃尊严跑去告白!碰上像崔白伊这样的自我保护意识很强、内心寂寞、学校冷酷心狠大哥大的超级大帅哥,我是顺其自然,然而却为了‘计’戴上面具去安慰!三角形,三条边,三个角。我们三个各自站在一个角上,三条边把我们紧紧套牢。“帅哥,站住!”不管是两年前我和朴野阳发生了什么,还是朴野阳和崔白伊之间的关系,或者是崔白伊和我因为脸上的疤痕有联系。我要的是最后完美大结局!
  • 福尔摩斯探案(大全集)

    福尔摩斯探案(大全集)

    福尔摩斯探案系列是开辟了小说历史“黄金时代”的不朽经典,一百多年来被译成57种文字,风靡全世界,是历史上最受读者推崇,绝对不能错过的侦探小说。 阿瑟·柯南·道尔编著的《福尔摩斯探案大全集(超值金版)》充分忠实于原著,在借鉴前辈译家风格、手法的基础上,也纠正了以往译本的很多错误。注重于寻求更接近原著灵魂的真实表达,寻求故事之外更接近于那个时代的深刻内涵,并能更加符合时下读者的阅读感受。《福尔摩斯探案大全集(超值金版)》通过合理的版式设计,使原著的全部内容能够在一本书中精美呈现。而且选用质量上乘的轻薄纸张,控制书籍的厚度和重量,不至于笨重不堪。
  • 傻王的代嫁丑妃

    傻王的代嫁丑妃

    她是西楚国丞相府不受宠的庶女沐心冉,天生丑颜成笑柄,受虐多年含恨终;她是现代的顶级杀手,亦是妙手神医,却因一枚硬币,魂入异世,重生在沐心冉身上,睁开双眼,未及适应,已被塞入花轿代妹出嫁。*新郎是谁?是年仅十三岁便成为天下四公子之一的西楚睿王爷!难不成天上掉馅饼?错错错!曾经的天才王爷已经成了人尽皆知的傻王爷。丫的,还奇怪她这个爹不疼娘不在的庶女一朝成凤了,原来是只被拔光了毛的落魄凤凰!靠!姐为一毛硬币舍身忘我,一个偌大的王府竟然给姐吃咸菜稀粥?还有这些比主子还嚣张的狗奴才打哪里来的?老虎不发威,千万别当是病猫;拔毛的凤凰那也是凤凰,岂是尔等小杂碎能欺压的!治恶仆,惩毒妹,进了宫里找皇上,干什么?算账呗!“皇上,这是您十年来欠王府的账!”掏出一张纸,上面密密麻麻的字。钱有了,奴才听话了,闲来无事捣鼓捣鼓草啊药的…嗯,生活似乎朝着美好的方向发展。“娘子——”一声软软的呼唤传来。擦!忘了还有个傻王爷夫君没甩掉!*“娘子,我要和你一起。”某男抱着枕头过来。“滚回自己窝去。”某女小脚一踹,某男瞬间滚到床角下。“娘子——”某男从地上爬起来,两眼泪汪地叫道。某女很霸气地吐出一个字:“滚!”“娘子,管家把门锁了。”某男无奈地叹了口气。某女沉默了一会儿,掏出九根金光闪闪的长针,“要在这也行,先让我在你身上扎几针吧。”某男抽了抽嘴角,小心翼翼地瞟了眼她手上耀武扬威的金针,忽的嘴角一扯,笑得好不灿烂,“行!等我把他叫醒,扎完了再换回来。”【简介小白文不小白,请看正文。】
  • 斩乾坤斩日月

    斩乾坤斩日月

    三千世界,九山八海,无我不断。一剑斩乾坤,一剑斩日月,纵横天下,谁敢为敌?
  • 我真不是锦鲤

    我真不是锦鲤

    我有一座恐怖屋?深夜书屋?(?皿?)恐怖画风吗?不不不!这是一本类似于《银魂》那种吐槽画风的文。……故事就从江小白被一条鲤鱼抛了个媚眼开始……
  • 台儿庄涅槃

    台儿庄涅槃

    本书稿以中国抗战史上的名城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区重建为线索,回顾了1938年在中国抗战史上写下浓重一笔的台儿庄大捷的前因后果,重现了中国军队如何在抵御外侮的正面战场上取得自鸦片战争以来的第一场胜仗,从而为抗战胜利做出巨大贡献的全过程。台儿庄大捷是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光辉结晶,本书更浓墨重彩地描述了台儿庄古城的重建始末,献礼给血浓于水的海峡两岸,献礼给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 卦妃天下

    卦妃天下

    本文已由悦读纪出版,出版名《盛世繁华为君倾》,当当淘宝都可购买。夜摇光,风水世家传人,一眼看贫贵,一卦晓祸福,一言论生死!就算穿越成为古代农户小媳妇,她一样可以财源广进,风生水起!等到谈婚论嫁时,夜摇光问:“钱是我赚的,你是我养大的,小人恶人是我打的,魑魅魍魉是我驱的,权贵豪富欠的情是我的,我要你干嘛?”某男端着一张长得越来越妖孽的脸凑上前:“夫人负责赚钱养家,扫清天下,为了不失宠,为夫自然要保证永远貌美如花。”于是,某女就这么嫁了!权倾天下,不如有你;世间永恒,唯神仙眷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