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452400000003

第3章 两汉哲学自然观述略——以董仲舒 王充为中心[23](1)

汉代哲学自然观非常丰富,亦非常复杂。大略地说,有汉初的黄老之学,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论”,《淮南子》的阴阳元气说,《太玄》的象数说,《白虎通》和纬书的谶纬之说,王充《论衡》的自然观,以及张衡的思想、王符的《潜夫论》等。但我认为内在线索有二,一为以阴阳五行为核心的神秘主义,一为以老庄、荀子为主的自然主义。故本章主要从考察董仲舒和王充两个哲学家的个案入手,对汉代哲学自然观作一概述。

顾颉刚先生说:“汉代人的思想的骨干,是阴阳五行。无论在宗教上,在政治上,在学术上,没有不用这套方式的。”[24]这一说法可以说是抓住了汉代学术的一个根本。汉代人把阴阳五行运用在哲学上,董仲舒则是最典型的代表。

董仲舒,约生于公元前179年,即汉文帝元年,死于公元前104年,即汉武帝太初元年。《汉书·董仲舒传》言其“治国,以《春秋》灾异之变推阴阳所以错行”。阴阳五行说在战国时期即颇为流行。[25]按照刘向的说法:“阴阳家者流,盖出于羲和之官。敬顺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此其所长也;及拘者为之,则牵于禁忌,泥于小数,舍人事而任鬼神。”(《汉书·艺文志·诸子略序》)就是说,他们既从事天文历象和关于耕种农时一类的科学活动,也与祭祀鬼神活动有关。在今天所见的材料中,用五行之理来解释人类活动和自然现象的,影响较大的最早应是《管子》。《管子》中的《四时》、《五行》、《幼官》等篇章,将一切天文地象和人事活动,都纳入五行相生的系统中,要求统治者的行为要与五行相生之理相应。此外还有邹衍的五德说,即每个朝代都与五行中的一行相应,并按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都有兴盛和衰落。董仲舒则是集阴阳五行之大成者,提出系统的“天人感应”理论。他的《春秋繁露》仅“五行”一词见于篇目者,就有《五行对》、《五行之义》、《五行相生》、《五行相胜》、《五行顺逆》、《治水五行》、《治乱五行》、《五行变救》、《五行五事》等九篇之多。

冯友兰先生说:“董仲舒吸取了战国以来的阴阳五行的思想,虚构了一个世界图式,以说明他所认为是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秩序及其变化的规律。照这个图式,宇宙是一个有机的结构;天与地是这个结构的轮廓;五行是这个结构的间架;阴阳是运行于这个间架中的两种势力。从空间方面想象,木居东方,火居南方,金居西方,水居北方,土居中央。这五种势力,好像是一种‘天柱地维’,支持着整个的宇宙。从时间方面想象,五行中的四行,各主一年四时中的一时之气:木主春气,火主夏气,金主秋气,水主冬气。‘土者,天地之股肱也。其德茂美,不可名之以一时之事。故五行而四时者,土兼之也’(《五行之义》)。”[26]我基本上赞同冯先生的描述。

董仲舒认为:“天有十端,十端而止已。天为一端,地为一端,阴为一端,阳为一端,火为一端,金为一端,木为一端,水为一端,土为一端,人为一端。凡十端而毕,天之数也。”[27](《春秋繁露·官制象天》)这里的“十端”,既不能看做是元素,又不能看做是范畴,应该是宇宙的基本构成,或者叫基质。合起来之“天”不但是宇宙,而且还是万物的创造者和主宰:

天者万物之祖,万物非天不生。(《春秋繁露·顺命》)

天执其道为万物主……(《春秋繁露·天地之行》)

天者,群物之祖也,故遍覆包函而无所殊,建日月风雨以和之,经阴阳寒暑以成之。(《汉书·董仲舒传》)

天是有意志的,这个意志首先体现在阴阳和五行之气上。董仲舒说:“天地之气,合而为一,分为阴阳,判为四时,列为五行。”(《春秋繁露·五行相生》)这种阴阳之气,充满宇宙。“天地之间,有阴阳之气,常渐人者,若水常渐鱼也。所以异于水者,可见与不可见耳。”(《春秋繁露·天地阴阳》)从阴阳与万物的关系,我们可以看到基本的天意:“天道之大者在阴阳。阳为德,阴为刑;刑主杀而德主生。是故阳常居大夏,而以生育养长为事;阴常居大冬,而积于空虚不用之处。”(《汉书·董仲舒传》)而我们也能从阴阳五行来了解天的意志:“天意难见也,其道难理。是故明阴阳、入出,实虚之处,所以观天之志。辨五行之本末顺逆、小大广狭,所以观天道也。”(《春秋繁露·天地阴阳》)

然而,实际上,董仲舒所关注的中心是人。他说:“天、地、阴、阳、木、火、土、金、水,九,与人而十者,天之数毕也。……起于天,至于人而毕。毕之外谓之物,物者,投所贵之端,而不在其中。以此见人之超然万物之上,而最为天下贵也。”(《春秋繁露·天地阴阳》)“莫精于气,莫富于地,莫神于天。天地之精所以生物者,莫贵于人。”(《春秋繁露·人副天数》)“天地人,万物之本也。天生之,地养之,人成之。”(《春秋繁露·立元神》)“人,下长万物,上参天地。故其治乱之故,动静顺逆之气,乃损益阴阳之化,而摇荡四海之内。”[28](《春秋繁露·天地阴阳》)天是万物的主宰,人是万物中居特殊地位之最贵重者。天与人的关系构成了高于其他关系之上的一种关系。他的全部学说,都在试图论述、证明这种关系。

在董仲舒看来,天与人的内在结构是相同的:

以类合之,天人一也。(《春秋繁露·阴阳义》)

天地之符,阴阳之副,常设于身,身犹天也……(《春秋繁露·人副天数》)

人身就是天的副本。比如说:“天以终岁之数,成人之身,故小节三百六十六,副日数也;大节十二分,副月数也。”(《春秋繁露·人副天数》)一年是三百六十六日,因此人体就有三百六十六个骨节;每年十二个月,人体就有十二个大的骨节。另外,天有五行,人有五脏;天有四时,人有四肢;天有昼夜,人有醒眠。这种对于人的看法,基本上是不符合今天对于人的科学认识的。不仅如此,董仲舒还认为,人的内在情感、意志,也与天相符:

人之形体,化天数而成;人之血气,化天志而仁;人之德行,化天理而义。人之好恶,化天之暖清;人之喜怒,化天之寒暑;人之受命,化天之四时。人生有喜怒哀乐之答,春夏秋冬之类也……天之副在乎人。人之性情有由天者矣。(《春秋繁露·为人者天》)

身之有性情也,若天地之有阴阳也。言人之质而无其情,犹言天之阳而无其阴也。(《春秋繁露·深察名号》)

就是说,人的一切,从物质的肉体到精神的存在,都是天的副本。这就更加牵强附会了。自然的春夏秋冬,与人之喜怒哀乐之间,本质上不会存在严格的对应关系。所以,在这个比附下,人对自身的认识,则基本上是一种近乎天真的妄断。不仅如此,董仲舒还给关于人的一些伦理规范找到了一个宇宙论的根源和基础。像仁、义这些人的道德品质,都是与天相关的:

人之诚,有贪有仁。仁贪之气,两在于身。身之名,取诸天。天两有阴阳之施,身亦两有贪仁之性。(《春秋繁露·深察名号》)

仁之美者在于天。天,仁也。天覆育万物,既化而生之,有(又)养而成之,事功无已,终而复始,凡举归之以奉人。察于天之意,无穷极之仁也。人之受命于天也,取仁于天而仁也。(《春秋繁露·王道通三》)

同时,人类的社会制度、结构、伦理关系、秩序,都是与天同构的:“是故仁义制度之数,尽取之天。天为君而覆露之,地为臣而持载之;阳为夫而生之,阴为妇而助之……”(《春秋繁露·基义》)“君臣、父子、夫妇之义,皆取诸阴阳之道。君为阳,臣为阴;父为阳,子为阴;夫为阳,妻为阴。”(《春秋繁露·基义》)“不当阳者臣子是也,当阳者君父是也。故主人南面,以阳为位也。阳贵而阴贱,天之制也。”(《春秋繁露·天辨在人》)“春主生,夏主长,季夏主养,秋主收,冬主藏。藏,冬之所成也。是故父之所生,其子长之;父之所长,其子养之;父之所养,其子成之。诸父所为,其子皆奉承而续行之,不敢不致如父之意,尽为人之道也。故五行者,五行也。由此观之,父授之,子受之,乃天之道也。故曰:夫孝者,天之经也。此之谓也。”(《春秋繁露·五行对》)“是故木已生而火养之,金已死而水藏之,火乐木而养以阳,水克金而丧以阴,土之事火竭其忠。故五行者,乃孝子忠臣之行也。”(《春秋繁露·五行之义》)就是说,五行相生的顺序,体现了君臣、父子、夫妇等所有的社会关系。

在这个严密的天人结构中,顺命者昌,逆命者凶。因此,董仲舒提出,必须依照天理对人欲进行调整:“天令之谓命,命非圣人不行;质朴之谓性,性非教化不成;人欲之谓情,情非制度不节。是故王者上谨于承天意,以顺命也;下务明教化民,以成性也;正法度之宜,别上下之序,以防欲也。修此三者,而大本举矣。”(《汉书·董仲舒传》)人的情感和欲望必须与天理相合,才能顺命安生。

在董仲舒竭力论证“人副天数”(天按照天自己的结构来创造人)和“仁义制度之数,尽取之天”(天按照自己的结构来安排人类社会)的时候,我们发现,这一观念亦可以反过来说,即天的结构,或者说整个自然界,都具有人的本质特征。这里实质上存在着一个循环圈:人比附自然(天),自然(天)也比附人。所以,冯友兰先生说:“在董仲舒看来,人是宇宙的缩影,是一个小宇宙。反过来也可以说,宇宙是人的放大,是一个‘大人’。他实际上是把自然拟人化了,把人的各种属性,特别是精神方面的属性,强加于自然界,倒转过来再把人说成是自然的摹本。”[29]这个论断是十分准确的。譬如,董仲舒说:

天亦有喜怒之气、哀乐之心,与人相副。以类合之,天人一也。春,喜气也,故生;秋,怒气也,故杀;夏,乐气也,故养;冬,衰气也,故藏。(《春秋繁露·阴阳义》)

阳气暖而阴气寒,阳气予而阴气夺,阳气仁而阴气戾,阳气宽而阴气急,阳气爱而阴气恶,阳气生而阴气杀。(《春秋繁露·阳尊阴卑》)

这里的自然,完全是以人对自身的比照来想象的。天也“与人相副”,是一个放大的“大人”。在这个意义上,自然成了人的对应物。故自然界的一些现象,变成是人类行为的一种感应,也就非常自然,非常合理了。

物类相感是一种自然的感应,这是早期阴阳五行家的思想。战国时代的阴阳五行家认为,凡同类的东西,是可以互相感应的。董仲舒亦继承了这一思想。他说:“五音比而自鸣,非有神,其数然也。美事召美类,恶事召恶类,类之相应而起也。如马鸣则马应之,牛鸣则牛应之。……物故以类相召也。”(《春秋繁露·同类相动》)那么,既然天人同类,所以天和人可以互相感应,故“天有阴阳,人亦有阴阳。天地之阴气起,而人之阴气应之而起,人之阴气起,而天之阴气亦宜应之而起,其道一也”(《春秋繁露·同类相动》)。

董仲舒认为,天人感应,主要是天对人君、王者所作所为的反应。这一思想早在《尚书·洪范》中就有明确表述:“初一曰五行;次二曰敬用五事。”宋代蔡沈注曰:“在天惟五行,在人惟五事,以五事参五行,天人合矣。”[30]“五事”即人君的貌、言、视、听、思五种行动。这五种行动,如有不当,就会引起五行的变化,表现为四季的失常。而董仲舒则更详细地讲“五事”和五行相感应的关系。他说:“人主以好恶喜怒变俗习,而天以暖清寒暑化草木。喜怒时而当,则岁美;不时而妄,则岁恶。天地人主一也。”(《春秋繁露·王道通三》)他认为四时运行不当则岁凶;人君喜怒赏罚不当则世乱。“庆赏罚刑,与春夏秋冬,以类相应也,如合符。故曰王者配天……庆赏罚刑,当其处不可不发,若暖暑清寒,当其时不可不出也。”(《春秋繁露·四时之副》)尤其是赏罚,所以,大自然的太平与社会生活的盛世,自然灾害与社会动乱都是一致的:“世治而民和,志平而气正,则天地之化精,而万物之美起。世乱而民乖,志僻而气逆,则天地之化伤,气生灾害起。”(《春秋繁露·天地阴阳》)董仲舒还把这一观点联系到孔子,认为这也是“春秋笔法”。他说:“《春秋》之法,以人随君,以君随天。”(《春秋繁露·玉杯》)比如,地震、山崩、彗星等现象,“《春秋》异之。以此见悖乱之徵”(《春秋繁露·王道》)。[31]

在董仲舒看来,天与人的感应,从表面看是自然无痕迹的,但却有一种内在的互动,就像弹琴一样:“故琴瑟报弹其宫,他宫自鸣而应之,此物之以类动者也。其动以声而无形,人不见其动之形,则谓之自鸣也。又相动无形,则谓之自然,其实非自然也,有使之然者矣。”(《春秋繁露·同类相动》)像历史上出现的一些祥瑞,是社会昌盛兴旺所造成的感应。比如:“周将兴之时,有大赤乌衔谷之种,而集王屋之上者,武王喜,诸大夫皆喜。周公曰:‘茂哉!茂哉!天之见此以劝之也。’”(《春秋繁露·同类相动》)[32]所以,一些自然的特殊现象,就成了对人君的褒奖或警示。

同类推荐
  • 卓尔不群的世界思想

    卓尔不群的世界思想

    思想家代表了他所在的时期的智慧最高水平,思想家的贡献影响到社会的各个领域,甚至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本书介绍了重要的思潮和思想家,为读者了解思想史提供了捷径。
  • 心量越大,好事越多

    心量越大,好事越多

    宽广的心量除了跟与生俱来的气质有关系外,还需要靠后天的觉悟和修行来逐步拓宽。星云大师在本书中具体而微地刻划出人间万象与众生实相,深入浅出的探讨世间的问题与人生的哲理,从生活、工作、艺术等各个层面,分享了修身养性方面的智慧。以宽己之心容人,心量越大,福报越大。我们的心量有多大,就能够完成多大的事业;如果我们能够包容一家,就能够做一家之主;能够包容一市,就可以做一市之长;能够包容一国,就可以做一国之君;能泯除一切对待,包容整个法界,就可以随缘应现,逍遥自在,成为法界之王。
  • 孟子七讲

    孟子七讲

    儒家代表作之一的《大学》,与《中庸》、《论语》、《孟子》合称“四书”。但我们现在通常看到的《大学》是二程及朱熹对原本《大学》改编、注解而成的。南先生认为《大学》原文本来就是儒家追求“内圣外王”之道的集中表述,逻辑严密,文气通顺,粲然可观,不必加以篡改。为了向大众揭示原本《大学》短短千余字中所包含的微言大义,先生特依据西汉小戴所传曾子《大学》原经,对其本旨重新加以阐释。
  • 老子与道家学派

    老子与道家学派

    本书对道家思想进行了概说,并介绍了道家哲学的代表人物和道家思想的精髓及历史上的显现。
  • 如果我们错了呢?

    如果我们错了呢?

    《如果我们错了呢?》是美国知名哲学思维畅销作家查克·克洛斯特曼挑战传统文学、文化与科学知识的上乘之作。在本书中,克洛斯特曼从奥卡姆剃刀定律谈到鲍勃·迪伦,从“超对称性”宇宙谈到斯蒂芬·金在2112年的文学地位,从时间的本质谈到NASA对摇滚乐发展的意义。通过谈论这些或传统或流行的知识,他不断向读者发问:如果换个角度,是不是这些被称为“事实”的东西就会被推翻?我们确信十足的观点有多少经得住时间的考验?究竟看问题重要还是看未来重要?
热门推荐
  • 那个你深信着的人

    那个你深信着的人

    畅销书“艾玛-霍顿浪漫悬疑推理三部曲”的最后一幕即将拉开……婚后的艾玛幸福地认为噩梦终已烟消云散,不料一个惊天阴谋正等待着她。心怀鬼胎的指控与始料未及的真相给艾玛和朋友间埋下了猜忌的种子,威胁着昔日的友情。很快,随着丹的失踪真相浮出水面,艾玛必须要为自己而战。本书充溢着保罗-皮尔金顿标志性的起承转合,悬念迭起。这三部曲的最后一部凭借着诸多意想不到斩获大西洋两岸众榜单首位,并达到超三百万的下载量。如果你自以为了解真相,不妨再想一想。
  • 本王子在地球的那些年

    本王子在地球的那些年

    本王子并非穿越而来,却在地球上东穿西越,又是电影,又是漫画,又是游戏。撕裂空间,看清本源,这个地球到底发生了什么状况,本王子才不想当什么救世主,本王子是为了逃命才来到地球的好不好?请把拯救世界,维护和平的任务交给别人吧。大牛何在?快快护驾!
  • 初恋大萌想

    初恋大萌想

    学校来了一个从英国来的转校生,见到他的一刹那,安吓得差点背过气去,不会那么巧吧!!怎么她逃到任何地方都摆脱不了埃蒙?!而将来要开始的校园生活又会变成什么样子,真是末解的谜团啊!
  • 网王之属于你的世界

    网王之属于你的世界

    在两人都还不知道的情况下,就产生了误会,当他远走德国的时候,她就知道,他们……再也没有了以后。
  • 口才心理操控术:提高语言能力,提升人生品质

    口才心理操控术:提高语言能力,提升人生品质

    口才心理操控术让你在工作和学习中,读懂人心,赢得青睐,取得骄人成就;让你在人际交往中,把握心理规律,提升自我魅力,拥有更广的人脉;让你在与人交谈时,占据主导地位,吸引众人目光;让你在日常生活中,掌控爱情和家庭的节拍,找到幸福的真谛。本书通过对说话、自我、形象、处世、社交、职场、谈判、管理、爱情、家庭等各个方面的把握,让语言发挥它最大的魅力,让语言成为征服人心最柔软、最甜蜜却也是最锋利的武器。
  • 我的专属梦境游戏

    我的专属梦境游戏

    虚拟梦境设备?这是什么鬼?“用来做白日梦的?没兴趣。”“什么,百分百虚拟现实?一个晚上能当半年用,还能从现实中复制一个角色?嗯,真香。”“第一个梦境,当世界其他所有人都消失,只剩下我一个?”PS:群,696714917本书改编漫画已经上线,下载个腾讯动漫APP,搜本书书名即可找到,欢迎大家去看漫画版。
  • 湮灭之天

    湮灭之天

    【本书世界观较大,请做好心理准备】被宙斯欺骗后被杀的混沌之神,其苟延残喘的灵魂被冥王救下,为防止被发现,将其倾倒在最低级最低阶的世界中。且看正文混沌神如何才能再次走上巅峰!突破极限!解开束缚!最终碰到那不可触及的天!!!书友群:458746835
  • 毛诗古乐音

    毛诗古乐音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请君问取月倾城

    请君问取月倾城

    我叫清欢,生来仙体,无父无母,头两千年被禁足在月宫里,调皮好动,还爱惹事,后三千年去到那终南山,拜师学艺,刻苦修行,还...在这里,与他相识,知道了何为动心,何为相思。然后,阴差阳错的踏上了另一个征程。亲情、友情、爱情,人生八苦,酸甜苦辣、爱恨情仇体会了个遍。她经历着,成长着,快乐着,痛苦着,勇敢着......名为“前尘往事”的车轮在裹挟着她于洪流中前进,一点点变强,无论身心。————————————————我叫陌桑,出身尊贵,天资不凡,却从未体会过,那所谓的父母人伦,性子清冷寡淡,从不喜与人打交道。直到遇上了她之后,他所有的冷静自持,从容自若都消失不见,甚至....————————————————清欢:喜欢你这件事,就那么自然而然地发生了。陌桑:在这段感情中,我并非先动心的那个,却是陷得最深的。陌桑: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清欢:我浑浑噩噩经历过所有,做过天上仙,受过万人谴,以为注定分离......我守着我的地狱,你信奉你的神明,而你却回首一眼,告诉我......这是人间。此书可甜可咸,有哭有笑。?
  • 倾世丑妃:皇子要逃婚

    倾世丑妃:皇子要逃婚

    被至信之人所害,她带着滔天怨恨席卷重来!凤籽,二十一世纪毒医一把手。一朝身死,稀里糊涂落入烟柳之地变成傻子凤甄籽。一觉醒来,莫名涌入的星点记忆让她的人生开始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嫡姐欺,嫡妹辱,还有一个仗势欺人的老母。可惜,她是凤甄籽,欺她的,她还回去。辱她的,她骂回去。至于这老母,她自然是要好好待她去。然而,这忽然跳出来的男人又算怎么回事?“想要阻止本宫?那就看你有没有这个本事了。”只是,这条路坑坑坎坎,到最后,却发现这个男人的身份和自己的身份并不是想象中那样简单,凤甄籽,又该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