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452400000004

第4章 两汉哲学自然观述略——以董仲舒 王充为中心(2)

董仲舒“天人感应论”的根本目的,是为现实的统治者服务的。这也是他作为《春秋》公羊学大师,以及整个今文经学的学术目的。天有喜怒哀乐,灾异是天的意志的表现,但天意是随人君的行为而变化的,所以,天意也是与人相关的。就是说,天可以制约人,制约人的目的也是为了人。人的行为要符合天意。这里好像有个循环。但实质上,天是外在的,人是内在的。

从哲学自然观的角度来说,董仲舒的学术在整体上是对先秦朴素的哲学自然观的另一种演进。在董仲舒天人严密对应的宇宙结构中,人和自然则处在一种神秘的对应关系中。可以说,这种关于人和自然之间关系的思想,有着对自然和人的一种独特的认识。但是,人和自然除了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之外,还具有相对独立的一面。在董仲舒的哲学中,如果分开来看,自然和人都失去了自身的独立价值,它们都是“天人感应”观念中互证的哲学材料。

董仲舒的学说当时即为汉武帝所接受,直到东汉章帝时代的《白虎通义》,他的理论还作为一种正统法典形式被统治者固定下来。而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不仅对整个汉代学术,还对后来一千多年的中国学术思想,都产生了很大和很深的影响。

王充,生于公元27年,即东汉光武帝建武三年,死于公元100年左右,即东汉和帝永元年间,是东汉最大的哲学家。他所生活的时代正是两汉之际,当时的今文经学非常活跃,谶纬之说达到鼎盛。一些儒生们把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论”发挥成了宗教迷信,对自然和社会现象都做了很多穿凿附会的神秘解释,有些则到了荒唐可笑的程度。面对这一现实,王充的哲学坚持知识必须以坚实的客观事实为依据,而把一切没有客观事实依据的臆测和玄想,称之为“虚妄”。他的代表作《论衡》的全部目的,就是批判这些“虚妄”。他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衡》篇以十数,亦一言也,曰:‘疾虚妄。’”(《论衡·佚文》)[33]所以,从哲学的根本观念来说,王充可以说正好是董仲舒的批判者。

从宇宙生成论来说,王充认为宇宙的最原始、最基本的物质是气,或称“元气”:元气,天地之精微也……(《论衡·四讳》)

天地,含气之自然也……(《论衡·谈天》)

上世之天,下世之天也,天不变易,气不改更。(《论衡·齐世》)

关于宇宙的外在形状,他说:“夫天者体也,与地同。天有列宿,地有宅舍。宅舍俯地之体,列宿着天之形。”(《论衡·祀义》)天就像一个盖,盖在上空,星辰附在上面,就像房子附在地上一样。“天覆于上,地偃于下,下气蒸上,上气降下,万物自生其中间矣。”(《论衡·自然》)但是,“天平正与地无异”,天与地之间的距离都是相等的,只是“视天若覆盆之状”,因为天离我们太远,由眼睛的错觉造成的。(《论衡·说日》)这就是所谓“盖天说”。[34]

世界万物是由气生成的。这可以说是汉人较为普遍的看法。[35]但王充认为,宇宙的生成是完全“自然”的,即自然而然,没有先在的目的:

天之行也,施气自然也,施气则物自生,非故施气以生物也。天不动,气不施,气不施,物不生,物不生,与人行异。日月五星之行,皆施气焉。(《论衡·说日》)

天之动行也,施气也,体动气乃出,物乃生矣。……天动不欲以生物,而物自生,此则自然也;施气不欲为物,而物自为,此则无为也。谓天自然无为者何?气也恬淡无欲,无为无事者也……(《论衡·自然》)

为了说明万物自然而生,他以天地为例:“何以知天之自然也?以天无口目也。案有为者,口目之类也。口欲食而目欲视,有嗜欲于内,发之于外,口目之求,得以为利,欲之为也。今无口目之欲,于物无所求索,夫何为乎!何以知天无口目也?以地知之。地以土为体,土本无口目。天地,夫妇也,地体无口目,亦知天无口目也。使天体乎?宜与地同。使天气乎?气若云烟,云烟之属,安得口目!”(《论衡·自然》)这种说法当然过于简单、直观,但是,对于破除自然的外在目的论,是有一定意义的。

王充认为,万物的产生并非有一个外在的安排。如果说,这里面存在某种秩序,那也是一个偶然。比如说:“天者,普施气万物之中,谷愈饥而丝麻救寒,故人食谷、衣丝麻也。夫天之不故生五谷丝麻以衣食人,由其有灾变不欲以谴告人也。物自生而人衣食之,气自变而人畏惧之。”(《论衡·自然》)不过,在批评自然目的论时,他把自然万物的产生譬之喻夫妻生孩子:“儒者论曰:‘天地故生人。’此言妄也。夫天地合气,人偶自生也,犹夫妇合气,子则自生也。夫妇合气,非当时欲得生子,情欲动而合,合而生子矣。且夫妇不故生子,以知天地不故生人也。”(《论衡·物势》)其实,夫妇结合,阴阳交媾,生子就具有一种可能性。这里不排除偶然性,但必然性是存在的。可见看出,王充的这一说法是不恰当的。把自然纯粹看成是一种偶然,对自然的认识就不可能排除一种片面性。

虽然万物是自然产生的,不过,王充认为,人类不能绝对地无所作为,人还要有所为,而所为也要顺从自然,能为则为,不能为则不为:“然虽自然,亦须有为辅助。耒耜耕耘,因春播种者,人为之也。及谷入地,日夜长大,人不能为也。或为之者,败之道也。”(《论衡·自然》)对待外在世界如此,人对待自身更应如此:“物自生,子自成。天地父母何与知哉!及其生也,人道有教训之义。天道无为,听恣其性。”(《论衡·自然》)其实,这里的“听恣其性”,就是任其随意,不作干涉,也是一种无能为力。

在王充看来,人也是自然中之一物:

夫倮虫三百六十,人为之长。人,物也,万物之中有知慧者也。其受命于天,禀气于元,与物无异。(《论衡·辨祟》)

夫人,物也。虽贵为王侯,性不异于物。(《论衡·道虚》)

俱禀元气,或独为人,或为禽兽。(《论衡·幸偶》)

然则人生于天地也,犹鱼之于渊,虮虱之于人也。因气而生,种类相产。万物天地之间,皆一实也。(《论衡·物势》)

人之生,其犹冰也。水凝而为冰,气积而为人。冰极一冬而释,人竟百岁而死。(《论衡·道虚》)

具体来说,人有精神和形体,来源于阴阳二气:“夫人所以生者,阴、阳气也。阴气主为骨肉,阳气主为精神。人之生者,阴、阳气具,故骨肉坚,精气盛。精气为知,骨肉为强,故精神言谈,形体固守。骨肉精神,合错相持,故能常见而不灭亡也。”(《论衡·订鬼》)精神和形体的关系,就像谷米与袋子一样:“人之精神藏于形体之内,犹粟米在囊橐之中也。死而形体朽,精气散,犹囊橐穿败,粟米弃出也。粟米弃出,囊橐无复有形,精气散亡,何能复有体而人得见之乎?”(《论衡·论死》)“形须气而成,气须形而知。天下无独燃之火,世间安得有无体独知之精?”(《论衡·论死》)所以,王充认为,人有生必有死。这与天地阴阳不一样:“天地不生,故不死;阴阳不生,故不死。死者,生之效;生者,死之验也。夫有始者必有终,有终者必有始。唯无终始者,乃长生不死。”(《论衡·道虚》)

同类推荐
  • 愿你的世界里,有最皎洁的月光

    愿你的世界里,有最皎洁的月光

    本书是延参法师的静心之作,凭借他多年的人生感悟和智慧沉淀,针对当下人们都会遇到的焦虑、迷茫、浮躁、烦恼等问题,揭示出生命中那种美好的爱、宽容、善良以及不朽的信仰。书中将人生智慧与生活体验相结合,借助人人都可能经历的人生故事,通过画龙点睛般的心语点拨,使读者有醍醐灌顶之感,使每个人都能在困扰和迷茫中获得平静、智慧与愉悦,让自在诗意充盈每个人的生活,使我们能以一种淡然、放下、开放的姿态从容面对生活,感受美好、纯洁、简单却幸福的人生,心有明月常皎洁。
  • 高清海哲学思想讲座

    高清海哲学思想讲座

    本书依据作者开设的本科生课程《高清海哲学思想讲座》的讲课录音整理而成。高清海教授是我国改革开放新时期最有创见、影响最大的哲学家之一,也是吉林大学哲学学科的主要奠基者。他的理论创新的勇气和学术思想极大地推进了我国哲学研究的风气和研究范式的改变,对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也产生了广泛影响。本书主要依托高清海教授几个重要学术阶段的代表性论文,围绕这些论文,作者在比较广阔的理论背景下阐述高清海哲学思想的当代意义,力求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本书主体分为六部分。序言从总体上介绍了高清海教授学术思想的特点、原则以及学习高清海哲学思想的意义。第一讲主要介绍高清海教授哲学原理教科书体系改革的工作。第二讲主要讲解高清海教授实践观点思维方式和哲学观念变革。第三讲主要解读高清海教授的类生命与类哲学思想。第四讲详细解读了高清海教授的哲学遗嘱。附录部分为作者介绍和评述高清海教授的文章。
  • 马克思主义研究资料:经典作家著作研究II(第12卷)

    马克思主义研究资料:经典作家著作研究II(第12卷)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央编译局陆续编译出版了大量国外学者关于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成果。为了满足当前学界的需要,让这些宝贵的研究资料发挥更大的作用,中央编译局《马克思主义研究资料》丛书课题组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对这些资料进行了精选,分为“经典著作研究”、“基本理论研究”、“版本和传播、编译以及生平事业研究”和“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四个部分重新编辑出版。
  • 空间与城市哲学研究(谷臻小简·AI导读版)

    空间与城市哲学研究(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我们正在步入城市社会。城市具有深刻的人文性。城市是多样异质文明要素的空间化聚焦,是文明的核心标志,发展的核心场域,是人之社会性、创造性的对象化实现与呈现。城市社会的生成与转换、成就与问题具有高复杂性、高综合性,亟须进行哲学沉思、人文关照。本书对空间哲学的若干基本问题、城市哲学的若干基本问题、城市正义的若干基本问题、城市化的若干基本问题进行了反思。本书是作者“人文城市学”研究系列的第一卷,提倡一种综合性、具有人文底蕴的城市观、城市发展观。
  • 庄子

    庄子

    《庄子》是继《老子》之后体现道家学说的一部极其重要的作品,是庄子及其后学所著。现今通行的《庄子》一书,分为“内篇”、“外篇”、“杂篇”三部分,共三十三篇。全书以“寓言”“重言”“卮言”为主要表现形式,继承老子学说而倡导自由主义,蔑视礼法权贵而倡言逍遥自由,在先秦诸子散文中独树一帜,是一部洋溢着浪漫主义的散文集。
热门推荐
  • 神仙炼丹点铸三元宝照法

    神仙炼丹点铸三元宝照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调皮女生:爱上王子

    调皮女生:爱上王子

    她调皮可爱,却又脾气火爆冲动,爱打抱不平,他冷酷无情,处事完美无缺,命运的邂逅让他们相遇,还有他们的朋友的恋情哦!
  • 改变你一生的态度

    改变你一生的态度

    态度决定人生:积极的态度能为人带来有意义的人生,消极的态度则会使人生变得黯淡无光。
  • 纪连海评点史记(上下册)

    纪连海评点史记(上下册)

    《史记》是中国的一部纪传体通史,由西汉武帝时期的司马迁花了18年的时间写成,与《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本书收入本纪4章,点评五帝、秦始皇、汉高祖、吕太后。世家7章,点评齐太公、楚世家、越王勾践、范蠡、陈涉、萧相国、留侯张良。列传21章,点评韩非子、外戚、伍子胥、孟尝君、平原君、廉颇蔺相如、屈原、吕不韦、淮阴侯韩信等20多位人物。
  • 万妖神帝

    万妖神帝

    一场密谋豪赌,让林岩父亲败于太当山山主,林家中落,遭受族人怨恨的林岩被族兄推下悬崖却意外进入到万妖界中,千年磨炼,让林岩成为万妖领袖,却在渡劫之日,遭受部下七大妖王联手袭击,被逼入轮回境中返回千年前人界中。再度归来,面对昔日背叛族人,欺压林家的太当山,林岩唯有一剑斩之,他要用直接的行动向天下证明:属于他的,任何人也都别想拿走,伤害他的,都将付出代价!
  • 天地余录

    天地余录

    天地传说,人间故事,都有写不尽的不仁,叹不完的无奈。尘事难录尽,百代争英雄。
  • 我有一群超神玩家

    我有一群超神玩家

    在万界交汇之地赫诺,当魔法师、异能者、修为者同场竞技,谁又能取得最后的胜利。流岸看着精彩刺激的战斗叹了一口气道:“我虽然打不过你们,但我有一群超神玩家啊!”当玩家与各路‘NPC’相遇,不要跟他们讲道理,因为他们不讲道理。狭路相逢就是刚,各种骚操作之下,彼此之间又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看玩家如何凭借他们的聪(瞎)明(姬)才(巴)智(干)改变万界,把赫诺搅得天翻地覆。下面是玩家们的搞事时间……
  • 走进游戏

    走进游戏

    这是一位被游戏所伤的玩家心中的游戏世界以另外一种方式重温那一款铭刻青春的游戏你好,阿拉德,我来自地球
  • 寻三生之邪后很嚣张

    寻三生之邪后很嚣张

    嗜血戾气的她,是被封印了千年的极阴邪灵,当千年后在恶灵岛破封而出。出生为半妖的她,是被伊韵家族之人所隐藏起来培养的天才,却因家族中人的嫉妒而被追杀至凶地赤寒山.当满含杀意的她最终成为上了伊韵家族天才的她,这嗜血又傲娇的性格是如何掀起这世界的风云?(小情节)“小妹妹,我们是凤灵学院的学生,来此是历炼的,你呢?怎麽一个人留荡在赤寒山之中?”“我叫瞳蝶”。“嗯。”荀英珊珊微笑着回应。沉默了一会儿。“我的名字叫瞳蝶”。“嗯。”荀英珊珊微笑着点头。好,然后呢?“瞳蝶是我的名字。”众人默:“......”...男女主1vs1推荐前文:情落千年之与伊人共眠
  • 噬魂师之印

    噬魂师之印

    请将我封印,用你驾驭灵魂的力量我甘愿穿越千年的岁月与荆棘。那一世,她名为尉迟重华,出身于一个著名的术数大家族,是精通阴阳历法之数的奇女子。却因为家族触犯龙颜,沦为官妓,十六岁的时候就被赏给一位薜大将军为妾。寒冬腊月,大军被围困在边塞苦寒之地,弹尽粮绝。这位称她为爱妾的薛大将军,即使领兵征战也要把她带在身边的薛大将军,却遗忘了“与汝誓同生死”的誓言……千年之后,她自认斩断尘缘。遇见谁,都不过是逢场作戏的周旋;“爱”上谁,也不过是早有预谋的利用。可遇见他,为何成了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