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452400000008

第8章 论王弼对《老子》自然观的超越(3)

从本体论和认识论来说,我们可知《老子》的“道”还是一种法则和规律。“道法自然”,“反者,道之用”(第四十章)等,都是就宇宙万物的运行规律和法则而言的。不过,这个法则和规律在《老子》看来也是神秘不可说的:“明道若昧,进道若退。”(第四十一章)“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第七十三章)即使是圣人,对于这个法则和规律也感到困惑:“天之所恶,孰知其故?是以圣人犹难之。”(第七十三章)《老子》还说:“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第四十一章)而且,知识与这个“道”是不相干的:“为学日益,为道日损。”(第四十八章)这样,我们对于客观世界万事万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只能靠一种神秘的体验了。故从根本上说,《老子》的知识论与宇宙论是一致的。我们可以看出,《老子》中关于知识和真理问题,经常用一种神秘的体验代替日常经验的描述和论证。

王弼在解释宇宙万物的生成时,认为万物皆始于无,这个“无”是宇宙万物创生的本源。对于每一具体事物来说,“无”不仅是它生成之源,还是它的“本”,即本体。所以,“无”又属于本体论和认识论的范畴。王弼说:

天下之物,皆以有为生。有之所始,以无为本。将欲全有,必反于无也。[79]

还说:

物皆各得此一以成,既成而舍[一]以居成。居成则失其母……[80]

这里的“一”,就是“道”,也就是“无”。事物生成之后,“无”也就失去了。天地万物皆以无为本。“无”的意义是“将欲全有”,即是从整体上把握具体事物时才具有的。所以,这个“无”非是一实存,而是无存。“无”只是一种抽象,而没有实存的意义。既然“无”没有实存性的意义,天地万物的“本”也就是一种具有逻辑意义的抽象物了。王弼认为,这也是“本”的真正意义:

高以下为基,贵以贱为本,有以无为用。[81]

这里说得更清楚,“无”是与“有”相对而言的,“无”只具有逻辑和哲学抽象的意义,并非是物质性的概念。“有以无为用”,用冯友兰先生的话说,“意思就是说‘无’什么都不是,正因为它什么都不是,所以它才能什么都是”[82]。世间万事万物的“本”,只具有抽象的意义。我们可以看出,王弼把他的宇宙论思想推演到本体论。[83]这就是一般所概括的“以无为本”或“贵无论”的本体论。

对于王弼关于“无”与“有”的思想,当代学者有充分的解释。汤用彤先生在论述王弼的这一思想时说的:“盖万有非独立存在,依于无而乃存在。宗极既非于万物之后之外而别有实体,故曰与极同体也。”又说:“未有非于本无之外,另有实在,与之对立。故虽万物之富,变化之烈,未有不以无为本也。此无对之本体(substance),号曰无,而非谓有无之无。因其为道之全,故超乎言象,无名无形。圆方由之得形,而此无形。黑白由此得名,而此无名(……)。万有群生由之以成,而非器形之所谓生。形器之生,如此生彼,昭然二物。而宇宙之本,虽开物成务,然万物未尝对本而各有实体。”我们通常称之为即体即用、体用一如。王弼的这一思想成为当时玄学的一个重要特征:“玄学即体即用,实不可谓无用而有空洞之体也(体超时空)。”这对于《老子》的本体论思想是一个重大改造和发展。《老子》的“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的“生”,在王弼这里变成了“体用关系,而非谓此物生彼(如母生子等)”。[84]汤用彤先生此说言中了王弼哲学的精要。

冯友兰先生评论王弼这一思想时说:“总而言之凡是抽象的都是无,具体的才是有。抽象的必须依靠具体的,一般的必须依靠特殊的,才能显现出来。这就是他所说的‘无不可以无明,必因于有’。就是说无不能离开有。”他认为,王弼说的“将欲全有,必反于无也”,“意思就是,如果要对于‘有’有全面的了解,那就要回到无去”。[85]

楼宇烈先生的解释则更为具体:王弼的“无”和“有”,“既不能在时间上分先后,又不能在空间上分彼此。‘无’不是在‘有’之先,与‘有’相对而存在的某个实体”,“‘无’和‘有’只是一种本末、体用的关系。王弼所谓‘本’、‘体’,指根本或原则,所谓‘末’、‘用’指表象或作用”。[86]

可见王弼的本体论是“即体即用”、“体用一如”。在这个本体论思想中,《老子》所说的事物后面神秘的本体(例如“大音”、“大象”之类)便自然消失,不存在了。在王弼的哲学看来,“万有”就是事物的外在存在状态,“无”是对事物的整体的抽象。我们的日常经验活动所把握的就是“有”,而“无”则是我们从哲学的层面上,对于事物本质、本体的一种理性的认识。“无”与“有”这样一种体用关系说明,认识是一种与经验相关的活动,同时,又必须依靠理性的思维进行抽象把握,而非像《老子》所言,属于一种不可言说的神秘的体验。

由此可见,比起《老子》,王弼的本体论和认识论,具有非常鲜明的理性色彩,具有一般哲学本体论的清晰的逻辑和思辨内容。

关于王弼的本体论和认识论思想,以及王弼在关于本体论思考时所展示的思辨水平,在我们考察王弼的大衍义之后,会有更明确的认识。

《老子》中从对于“道”的描述,到他全部思想的表达,大都是采用比喻、隐喻、警句、寓言等方法。[87]这些表述及其思维方式,与《老子》的全部思想和观念是一致的。

现代人类学家一般都认为,原始人类或处于早期蒙昧时期的人类,在语言和思维方式上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使用具体事物的比喻和想象,而很少运用概念进行抽象。[88]从《老子》的思维方式和语言表述方式来看,无疑具有人类早期的思维特征。虽然《老子》思想中含有许多很深刻的辩证法,但这与思维和表达上的思辨方法还不是一回事。因为在原始人的语言表达中,也含有辩证法思想。这也可以证明《老子》的思想和观念与上古的原始文化之间,有着一种很直接、很亲近的关系。

王弼的哲学在思维和语言的运用上,则没有这些原始思维的特征,这突出表现在他的哲学思辨上。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他的言与意、一与多、常与变、动与静等理论中看出。由于篇幅的限制,本节只分析他的大衍义。因为,我认为大衍义涉及本体与现象、一般与个别两个哲学的核心问题。

据宋人吴仁杰《易图说》,汉代大衍义有京房、马融、荀爽、郑康成、姚信、董遇等数家。汤用彤先生在《王弼大衍义略释》一文中,提及郑、荀、姚、董、京、马等人学说。他认为,王弼的大衍义“立论极精,扫除象数之支离,而对于后世之易学并有至深之影响,诚中华思想史上之一大事因缘也”[89]。

《易·大传》云:“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又云:“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历代治《易》者对其中两点难以解说:一是天地之数与大衍之数的关系;二是大衍之数何以有一不用?今王弼之大衍义见于韩康伯之注引,主要涉及第二个问题。所以这里集中讨论第二个问题,即大衍之数何以有一不用。

为什么大衍之数有一不用?汉儒都以象数之学解之。例如,京房认为,五十者,十日十二辰二十八宿也。其一不用者,天地之生气也。马融认为,北辰两仪日月四时五行十二月二十四气,共五十,而北辰居位不动。荀爽认为,卦有六爻,六八四十八,加乾坤二用,乾初九勿用也;郑康成认为,天地之数五十五,以五行气通。凡五行减五,大衍又减一。姚信、董遇认为,天地之数五十五,其六以象六画之数,故减之而用四十九。[90]

与所有上述说法相比,王弼之大衍义则迥然不同:

演天地之数,所赖者五十也。其用四十有九,则其一不用也。不用而用以之通,非数而数以之成,斯易之太极也。四十有九,数之极也。夫无不可以无明,故常于有物之极,而必明其所由之宗也。[91]

冯友兰先生认为,不用之“一”是“非数”,但其余四十九要靠它才成为数。“那个‘非数’的‘一’实际上是没有的,所以也就是无。”就是说:“有万物就必须有一个‘万物之宗’。这个万物之宗,既然是万物之宗,它就不能是万物中之一物。如果它仅是万物中之一物,它就不能是万物之宗。”[92]

汤用彤先生说:“故太极者(不用之一)固即有物之极(四十有九)耳。吾人岂可于有物(四十有九)之外,别觅本体(一)。实则有物依体以起,而各得性分。如自其性分观之则宛然实有,而依得性分之所由观之,则了然其固为全体之一部而非真实之存在。”[93]

我认为,这里的关键在于“不用而用以之通,非数而数以之成”的“一”,即太极的描述。这里的太极或“一”,就是其余四十九之“极”。这表明,它是存在于万物之中,而非独立于万物之外的“宇宙之源”。它的本质特性是“不用之用,非数而数”。除了太极之外,任何事物都不具备这一特性,也就是体用一如。而以前汉儒之解,都将“一”与“四十九”分为二物。“一”或为元气,或为不动北辰等,“四十九”或为日月,或为五行等,绝无体用相即之意。故汤用彤先生说:“王弼以为天地万物皆以无为本。本者宗极(魏晋人用‘宗极’二字常相当于宋儒之本体),即大衍义中所谓太极(一作大极)。太极无体(邢昺《正义》引《论语释疑》),而万物由之以始成……夫有生于无,万物由无而有。王弼曰:‘本其所由与极同体。’(《老子》六章注……)盖万有非独立存在,依于无而存在。宗极既非于万物之后之外而别有实体,故曰与极同体也。”[94]这个“无”就是太极,是宇宙之最高本体。“太极无体”,意即这个最高的本体,乃“非于万物之后之外而别有实体”,而是即体即用之“无”。

同时,“夫无不可以无明,必因于有,故常于有物之极,而必明其所由之宗也”。这说明,万事万物都必须呈现为现象,没有现象无从展示本体;而每一事物在它的现象外,还有它的本质,它存在的理由。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王弼关于现象与本质关系的一个完整的本体论思想。所以,汤用彤称王弼之大衍义,为“尽扫宇宙构成之旧说,而纯用体用一如之新论者”[95]。我们可以看出,汤用彤先生认为王弼的哲学已经是相当精致的理论了,表现了很高的思辨水平。在中国哲学史上,达到这样高度思辨水平的哲学家,还是不多见的。

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再来回顾一下王弼的“自然”观。王弼《易·复卦彖传》注曰:

复者,反本之谓也。天地以本为心者也。凡动息则静,静非对动者也;语息则默,默非对语者也。然则天地虽大,富有万物,雷动风行,运化万变;寂然至无是其本也。故动息之中,乃天地之心见也。若其以有为心,则异类未获具存矣。[96]

这里,王弼把事物的现象和本体划分为二,而作为本体的“道”、“无”、“本”,就是指自然。从这里可以看出,王弼的哲学本体论,应该说是一种具有很高思辨水平的纯粹哲学化的本体论。哲学本体论的思考不同于一般的实用思考或智慧。王弼这里的“道即自然”的思想,是即体即用,体用一如,是一种思维水平很高的本体论。比较起来,《老子》的“道法自然”在实用的智慧上,无疑是很深刻的,但作为一种本体论,是很贫乏的,会导出逻辑的循环:自然—道—自然。从“道法自然”这一哲学的表述,表明《老子》对于事物本体的追问,实质是安于现状的描述上。因为,“自然”一词的意义,在这种本体论的追问中,立刻消解,马上转化为一种模糊的现象描述。我们由此可以看出《老子》在这里所存在的认识上,至少是表述上的无力或无能。

当然,中国古典哲学是在宋明理学时,才达到体系和逻辑完整的巅峰。不过,如前所述,王弼这里的“自然”,也是一种“理”,距离理学家们的“理”,在思辨的历程上已经不远了。而查《老子》五千言,则无一“理”字。[97]

余敦康先生认为王弼把包括自然和社会在内的整体,分为本体和现象两个层次,本体即无,现象即有。他说:“现象是人们的耳目感官所接触到的,本体则隐藏于现象之内,无状无象,无声无响,视之不可得而见,听之不可得而闻。现象是本体的表层,本体是整体的深层。本体支配现象,是万事万物所不得不由、不得不依、不得不归的根本。……与《老子》相比,这是一种更为纯粹而明确的本体论。这种本体论自然而然地把本体与现象之间的关系问题突出为首位。”他还说:“如果说在先秦的原典中,本体论的思想不是那么纯粹,混合了许多杂质,经过王弼的提炼,就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境界了。……王弼以后,传统的天人之学中的神学色彩是剔除了,宇宙生成论的成分是减少了,而改变为一种较为纯粹的本体论的理论形态。这就是王弼的玄学创新的划时代的哲学意义。”[98]

同类推荐
  • 传习录

    传习录

    本书是中国明代哲学家、教育家代表人物王守仁流传最广的著作。王守仁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大儒,其精通儒家、道家、佛教各家学说,且具非凡的军事才能和精深的文学造诣。本书是他的语录和论学书信集,包含了王守仁哲学思想的主要精华,是研究王守仁思想及心学发展最重要的资料,在中国哲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 当代学者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东欧和苏联学者卷(上)

    当代学者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东欧和苏联学者卷(上)

    汇集了当代学者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种种解说和阐释,使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当代境遇凸显出来,使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时代课题的联系多方面地显示出来。这套丛书所选材料中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并不一致,它们之间的差别有时非常大甚至可能是对立的,但也正因为如此,这些研究材料的作用和意义就会是多重的,其中所包含的一致、差别和对立能够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提供不同的参考维度,提供较大的思考空间。
  • 南怀瑾的人生禅学课(智者人生系列)

    南怀瑾的人生禅学课(智者人生系列)

    该书主要以南怀瑾著作为本,讲述人生苦乐、爱情、得与失、名利、幸福生活等,通过大师的人生经历、言行举止、著述,来讲述如何在尘世中修心的人生哲学。
  • 柏拉图传统的证言

    柏拉图传统的证言

    《柏拉图传统的证言》论述了希腊柏拉图学园的发展历史,学园的历任园长(包括亚里士多德、安德罗尼科等)的历史贡献和成就。同时,论述了环地中海地区的希腊文化对周边国家的影响和亚历山大图书馆的历史等。本书一方面历时性地阐明了柏拉图《对话录》和《法律篇》中模糊不清的方面(既包括原始手稿,也包括直至16世纪末期的拉丁文和阿拉伯文译文),另一方面,有助于人们对一些关于解读柏拉图《对话录》思想理论和知名评注引起关注。本书的翻译填补了希腊柏拉图学园在国内的空场,对于希腊哲学专业和热爱希腊文化的爱好者,了解柏拉图学园的历史和希腊文化在环地中海的影响,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 行走,一堂哲学课

    行走,一堂哲学课

    改变世界走向的思想,都是走出来的!“走路”并非人想象的那么简单!无论悠闲漫步,还是沿计划好的道路健行,行走令我们暂时摆脱各种世俗的责任义务,回归简单的“移动两足动物”。不少哲学家都热衷走路:尼采不断行走,以对抗剧烈头痛,直到再也无法挪步;兰波靠行走释放年轻的激情与灵感,内瓦尔则是为了抹去他的忧伤。卢梭只有在行走时才能够真正地思考、写作、创造、获得灵感,只要一看到桌椅他就感到一阵恶心。梭罗喜欢走到大自然中去冥想。“走路”终究没有大多数人想象的那么简单。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重生暖婚:全能娇妻宠如命

    重生暖婚:全能娇妻宠如命

    【坑勿入】他,高门权贵,疏离淡漠,腹黑薄情,却宠妻如命。“都说新晋影后是个神经病,不近男色,我偏不信!”她,暗夜女王,至尊千金,性子乖张,人美心狠。“我若喜欢一个人,得不到,我便毁了他!”*初见,她利用他。“没想到近距离的傅影帝,更加美的勾人魂摄人魄,啧啧,看看这双风流眼,要了多少小姑娘的命。”后来,她悔的肠子都青了。*重生前,她意外惨死。重生后,她只想肆意的活着,并护所有至亲周全。从此,她是学校女学霸,商界女精英,娱乐圈影后,异能界女王……*在颁奖晚会上。主持人提问影帝影后,“在《浮生微暖》戏里,你们是人人艳羡的恩爱夫妻,那么在戏外,你们是否会假戏真做呢?”某男宠溺的看了眼身边的女人,薄唇轻启,“我们一起虐过渣,一起数过星,一起喝过酒,一起杀过敌,一起旅过游,一起演过戏,你觉得呢?”*后来的后来……天堂地狱,她在哪儿,他便在哪儿!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石板塘(上卷)

    石板塘(上卷)

    洞庭湖南岸那一大片低矮的丘陵上,有一座孤零零的高山突兀而起。那山呈带状,高低起伏,绵延百里,很像一条卧伏的蚕虫,故名卧蚕山。但卧蚕山只是地图上的名字,老百姓并不这么叫她。当地人最重风水,起房盖屋时,讲究“前有照,后有靠,左右山环水抱”。卧蚕山巍然耸立,气势雄伟,形状颇有点像照壁,且终年郁郁葱葱,风光秀丽,还有许多历史遗迹、离奇传说以及名人的活动踪影。
  • 豪门弃妇:影帝,别过来!

    豪门弃妇:影帝,别过来!

    "即墨嫣嫣,跨国集团的千金小姐,却也是个人人耻笑的傻子!一朝撞击,她恢复清醒理智,却撞破丈夫与别人在床上……本以为继续装傻就可以摆脱丈夫那个噩梦,没想到,一个个坏消息接踵而来!父亲病故,家产被夺,她也在一夕之间变成了豪门弃妇……温亦阳,影视界的神话,众多女生追捧的天王巨星,却独独对她一个弃妇爱不释手,霸道守护……什么前夫旧爱,什么渣男小三,敢碰他的影后,统统收拾再说!"
  • 未来水地球

    未来水地球

    科学家预言在公元2300年时,地球进入水世界,将来的人类将跟鱼一样生活在海洋当中,这一切的始作俑者,竟是人类本身造成的。人类文明在公元2160年,就已经突破基因技术,通过改变基因就能长寿,因此世界人口剧增。地球的温室效应到了临界点,导致南北两极的冰山消融,起初是超级龙卷风和超强海啸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在灾难面前人类却显得那么的渺小和脆弱,并且在灾难面前展现出人类的阴暗和光明的对立面。为了能解决极端气候,以常乐山为代表的科学家们绞尽脑计,终于想到了解决的办法,将灾难化解。可是地球两极冰山消融,已经是无法挽回,常乐山唯一能做的就是将人类平安的度过这一阶段,将来的是好是坏还靠人类自已掌控。
  • 与情共处

    与情共处

    本书写的是一个初入职场的大学生肖晨的情感医治经历。学财务的肖晨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得到一份跟人力资源有关的工作,她原本以为这个是上天的眷顾,让她实现自己的理想,没想到进入一场“骗局”。她在经历了职场上的种种挫折之后情感受到很深的伤害,情绪开始变得起伏不定,然后她学会了每天戴着“面具”生活,虽然如此,她的心却备受煎熬——她需要承受满足别人“角色期望”的压力和自己缺乏安全感的恐惧,她的整个人际关系也一团糟。后来,她认识了心理咨询师叶淑,在叶淑的启发和引导下,她开始一一面对自己身上存在的种种问题,通过面对现实——面对责任——面对自我——原谅与被原谅——重新开始的实践——重拾信心这样一个治疗过程,她的情感得到了医治,并找回了“迷失的自我”,最终成为一个成熟的职场女性。
  • 魔法在上

    魔法在上

    百万字完结老书【末世之我是妖怪】,有兴趣的可以去看一看,不是同一个作者号哦~~苏陌是一个以为自己穿越了的重生失忆人士。嗯···准确的说,是半精灵!身具全系魔法天赋【可把她牛逼坏了】的苏陌以为自己能靠着游记里主角的待遇撩拨小正太吊打白莲花从此走向人生巅峰,却没曾想她靠肌肉也能做到这一点······脑子闲着没事儿干太无聊,总得给自己找点乐子。于是,她盯上了练宝宝【魔法中召唤系的特有技能】。某小毛球:我眼睛眨啊眨啊萌死你!
  • 一恋情深

    一恋情深

    她是身名狼藉的女人,有人说她手段狠,有人夸她技术好。她们结婚三年,他不碰她。终于等到这一天,他甩出离婚协议,“你想要的东西已经到手,咱们离婚!”
  • 神仙传奇故事

    神仙传奇故事

    这是一本与众不同的佛陀传记。它的特别在于不仅生动地再现了悉达多成佛的人生经历,而且通过一个个故事,清晰明了地讲述了佛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