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459200000001

第1章

【献给埃尔韦·索尔】

父亲常在郊区火车上拾到些书,也在垃圾箱旁边拾到书,它们仿佛是在有人去世或搬家以后白白赠送的。有一次他找到了一本《乔治·蓬皮杜传》。这本书他读了两遍。在普通的垃圾箱旁还有成捆的过时的技术书籍,但他不去拾。母亲也读了《乔治·蓬皮杜传》。他们都对这本传记感兴趣。在这以后,他们寻找“名人传记”——丛书的名字——但再也不曾找到像乔治·蓬皮杜的传记那么有趣的,也许是因为这些传主的姓名对他们来说很陌生。他们在书店前的旧书摊上偷这种书。“传记”是很便宜的,书店的人也就随他们去了。

父亲和母亲喜欢读乔治·蓬皮杜的生平故事,甚于所有的小说。他们对这个人感兴趣不仅仅是因为他名气大,而是因为这本书的作者是按照普通人所共有的生活逻辑来讲述乔治·蓬皮杜的生平的,虽然他出类拔萃。父亲仿佛成了乔治·蓬皮杜,母亲仿佛成了蓬皮杜的妻子。那种生活对他们并不陌生,甚至与他们本人的生活也有某些联系。

孩子们除外,母亲说。

对,孩子们除外,父亲说。

他们乐于阅读传记是因为从中看到人的一生在做什么,而不在于知晓某些使命运变得幸运或不幸的特殊意外事件。何况就连这些命运有时的确也何其相似。在读这本书以前,父亲和母亲并不知道他们的生活与其他人的生活竟如此相似。

所有人的生活都一样,母亲说,孩子们除外。对于孩子,我们什么也不知道。

对,父亲说,对于孩子,我们什么也不知道。

父母一旦开始读一本书就一定读完,哪怕它很快就显得枯燥乏味,哪怕它用去他们好几个月的时间。爱德华·埃里欧的《诺曼底森林》就是一例,书中没有讲到任何人,自始至终只有诺曼底森林。

父母是外国人,来到维特里近二十年,也许二十多年了。他们在维特里这儿相识、结婚。他们一次次地换居住证,如今仍然是暂住者。从那时起,是的,很久以来就是这样。他们这种人找不到工作。从来谁也不愿雇用他们,因为他们本人也不太清楚自己的来历,又没有专长。他们呢,也就不再强求了。他们的几个孩子也出生在维特里,包括夭折的老大。多亏有了这些孩子他们才有了栖身之处。自第二个孩子出生起,他们分到一套拆毁了一半的房子,等着迁入低租金住房。但是那座低租金住房一直没有建成,于是他们仍然待在原处,两间房,一为卧室一为厨房,直到后来——他们每年添一个孩子——市镇让人用轻型材料盖了一间宿舍,通过走道与厨房相连。七个孩子中最大的两个,冉娜和欧内斯托睡在走道里。剩下的五个孩子睡在那间宿舍里。天主教救济会送给他们一座完好的柴油炉。

孩子们就学的问题从来就不成其为问题,无论是对市政厅的职员、对孩子还是对家长而言。有一次这些家长竟然要求派一位老师去他们家里给孩子上课,回答是:多么狂妄,还会提什么要求。就是这样,事情就是这样。在市政厅有关他们的全部档案里都提到这些人缺乏诚意并且不可理喻地顽固到底。

这些人读的书或是从火车上,或是从书店的旧书摊上,或是从垃圾箱旁边拾到的。他们的确申请过进入维特里市立图书馆,回答是:太过分了。他们不再强求。幸好在郊区火车上可以拾到书,幸好有垃圾箱。父母亲生了许多孩子所以领到免费的乘车证,可以经常往返于巴黎和维特里之间。特别是在他们花了一年时间读完乔治·蓬皮杜的传记以后。

在这个家庭里有一次还发生过另一个有关书籍的故事。那是初春时发生在孩子们中间的。

当时欧内斯托的年龄大概在十二到二十岁之间。欧内斯托不识字也不知道自己的年龄,他只知道自己的名字。

事情发生在隔壁房屋的地下室里,它可以称作棚屋,它的门总是为孩子们开着,每天太阳落山以后或在寒冷或下雨的下午,他们可以在等待晚饭前进去避一避。在这间棚屋里,在中央暖气管的通道下,小弟弟们在瓦砾中找到了那本书。他们将书带给欧内斯托,欧内斯托久久地看着它。书很厚,黑皮封面,厚厚的书前后都被烧透了,不知是被什么工具烧的,但肯定是威力强大的工具,例如喷火枪或者烧红的铁棍。烧坏的地方是一个整整齐齐的圆洞。洞周围的书页完好无损,完全看得清。孩子们曾经见过书店橱窗里的书,也见过父母那里的书,但从未见过被如此横加践踏的书。年岁小的弟妹们都哭了起来。

在这本烧坏的书被发现后的几天里,欧内斯托进入了沉默状态。整个下午他把自己关在棚屋里,与烧坏的书单独相处。

然后,欧内斯托突然记起了那株树。

那是位于柏辽兹街和卡梅利纳街交叉处的一座花园。卡梅利纳街上几乎总是空无一人,街的坡度很陡,一直延伸到下面的高速公路和维特里的英国港。花园四周有用小铁桩撑住的栅栏,一切做得很完美,就像那条街上其他的花园一样,它们和这个花园一样大小,形状也一样。

然而,这座花园单调之极,没有任何花坛,没有任何花朵,任何植物,任何树丛。只有一株树。孤单单的。这株树就是花园。

孩子们从未见过这种树。在维特里,也许甚至在全法国,它是唯一的一株。它可能显得平凡无奇,不引人注意。然而一旦人们看见了它,便终身难忘。它不高不矮。树干像白纸上的线条那样挺直。圆盖形的枝叶浓密而美丽,仿佛是刚出水的美发。然而在这些枝叶下,花园是片沙漠。由于缺乏阳光,那里长不出任何东西。

这株树的年龄不知有多大了,它对季节交替、温差变化无动于衷,处于绝对孤独之中。在这个国家的书籍里也许再也找不到它的名字。可能在哪里再也找不到它的名字。

在发现那本书几天以后,欧内斯托去看那株树,他在树近旁的山坡上,面对树周围的栅栏坐着。后来他每天都去。有时去那里待很久,但总是独自一人。看树这件事他从未向任何人说过,只有冉娜除外。奇怪的是,只有在这里,弟妹们才不来找他。

先是被烧的书,然后是这株树,也许是这些开始使欧内斯托发了疯。弟妹们是这样想的。但怎样发的疯,他们想永远也不会知道。

一天晚上,弟妹们问冉娜怎么看这件事,有什么想法。她呢,她认为那株树和那本书的孤独状况肯定使欧内斯托大为吃惊。她呢,她认为欧内斯托肯定将书所受的折磨与孤树所受的折磨归结于同一种命运。欧内斯托曾对她说,当他发现了那本烧坏的书时他想起了那株被圈住的树。他将两件事想在一起,想如何使它们的命运在他欧内斯托的头脑里和身体里相互触及、结合、混杂,直到他接近生命中一切事物的未知数。

冉娜又说:欧内斯托也想到我。

然而弟妹们根本听不懂冉娜的话,他们睡着了。冉娜没有发觉,继续讲那株树和欧内斯托。

自从欧内斯托对冉娜谈过这事以后,冉娜便觉得烧坏的书和那株树成了欧内斯托的财产,欧内斯托的发现,他用双手、眼睛和思想触摸过它们,并将它们赠送给了冉娜。

人们认为欧内斯托在当时还不识字,但是他说在烧坏的书里读到一些东西。他说,就是这样在无意中读到的,甚至根本不知道自己在读书,然后呢,然后呢,他不再有任何怀疑,他是否弄错了,是否真的读过书,甚至读书是怎么回事,像是这样还是那样。最初他说自己是这样尝试的:完全武断地赋予某个字形一个最初的含义,然后根据这个字所假定的含义给接下来的第二个字另一个含义,如此这般,直到整句话表达了某种合乎情理的东西。因此他明白阅读像是一个自发的故事在他身上的不断发展。就这样他认为自己看懂了,书中有一位国王,他也是外国人,统治了离法国很远的一个国家。这已是久远以前的事了。他认为读到的不是许多国王的故事,而是在某个时期某个国家某位国王的故事。由于那本书被烧过,这个故事只剩下了少许,仅仅是有关这位国王的生活与活动的某些片断。他讲给弟妹们听。但他们表示怀疑,对欧内斯托说:

“你这个傻子,你不识字,怎么能读这本书呢?你从来也不会读书的。”

欧内斯托说的确如此,他也不明白自己不识字怎么就读懂了呢。他自己也有几分窘惑,并且对弟妹们说了。

于是他们大家决定核实一下欧内斯托的话。欧内斯托去找了一位邻居的儿子,他上过学,此刻还在上学,他的年龄很确定,十四岁。欧内斯托请他看看自认为读懂的那些书页:那儿,在书的上半部,到底讲的是什么?

他还去看了维特里的一位小学教师。此人有文凭,年龄也准确无误,三十八岁。这两人说的话几乎完全一样:这是一位国王的故事。小学教师又加了一句:他是犹太人。两人回答中的唯一区别就在于此。随后欧内斯托很想让父亲核对一下,但父亲溜掉了,逃避了这个问题,只说应该相信小学老师的话。在这以后,小学教师来家访,劝父母送欧内斯托和妹妹上学,并说他们没有权利将如此聪明、如此渴求知识的孩子关在小屋里。

那弟妹们呢?谁去管他们?欧内斯托问。

他们自己管自己,母亲说。

母亲同意小学教师的话,她说他来得正巧,小弟妹们应该习惯见不到欧内斯托,早晚有一天他们必须不依赖欧内斯托,何况早晚有一天他们都会相互分离的,永远分离。最先,他们之间迟早会有个别人离去,然后,剩下的人也会消失。就是这样,这就是生活。关于欧内斯托,他们忘记送他上学了,对欧内斯托产生这种疏忽也很自然,不过欧内斯托迟早也该摆脱弟妹们的纠缠。这,这就是生活,实实在在的生活,仅此而已。离开父亲或者上学,这是同样的事。

于是欧内斯托进了塞纳河上维特里的布莱斯·帕斯卡尔市立学校。

他上学后,弟妹们每晚等他回来。他们藏在市镇的一块地里,它曾是苜蓿地,又长满了草,人们将孩子们的旧玩具,旧踏板车、旧童车、旧三轮脚踏车、旧自行车、还是旧自行车都扔在那里。当欧内斯托从学校或其他地方回来时,弟妹们就跟着他。不论他去哪里,不论他从哪里来,甚至在后来,更久的后来,当欧内斯托结束了沉默阶段以后,他们也一直跟在他后面。欧内斯托去棚屋,他们也去,在那里一同等待晚饭的信号——父亲的哨声。然后他们和欧内斯托一同去小屋。他不在时,弟妹们从来就不去小屋。

欧内斯托在学校围墙内被关了十天。这十天顺顺当当。

在这十天里,欧内斯托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课。

他没有提问。

接着,在上学后的第十天上午,欧内斯托回到了小屋。

那是在上午很早的时候,在小屋的主要房间——厨房里。那里有一张大长桌、几个长凳和两把椅子。母亲总是待在那里。她正坐着,她瞧着欧内斯托走进来。她瞧着他,然后又接着削土豆。

平静。

母亲:你还是有点生气,欧内斯蒂诺。

欧内斯托:是的。

母亲:为什么……你不知道。和平常一样。

沉默。

欧内斯托:是的,我不知道。

母亲默默地等了很久,等欧内斯托开口。欧内斯托,她太了解他了。他在生闷气。他望着室外,忘记了母亲。然后他又想起了她。他们相互看着。他一言不发。她呢,随他去。这时他开口了。

欧内斯托:你在削土豆。

母亲:是的。

沉默。接着欧内斯托喊叫起来。

欧内斯托:世界就在那里,在四面八方,有许多许多的东西,各种各样的事件,而你在这里削土豆,从早到晚,天天如此……你就不能换一种蔬菜?

母亲。她瞧着他。

母亲:这点事就值得你哭出来吗,你今早是疯了吧?

欧内斯托:没有。

恢复平静。

长久的沉默。母亲在削土豆。欧内斯托瞧着她。

母亲:你放学是不是有点太早了,欧内斯蒂诺?

母亲等着。欧内斯托不说话。沉默。

母亲:也许你想对我说点什么吧,欧内斯托,对吧?

欧内斯托好一会儿才回答。

欧内斯托:不是的。(片刻)是的。

母亲:可能有话要说……

欧内斯托:可能,是的。

母亲:我也在想……你瞧……

欧内斯托:是的。

沉默。

母亲:也可能情况正相反?

欧内斯托:也可能,是的。

沉默。

母亲:随你便吧,欧内斯托。

欧内斯托:好的。

沉默。

母亲:也许是你想对我说的话你说不出来……

欧内斯托:是这样,我不能对你说……

缓慢。平静。

母亲:那是为什么?

欧内斯托:你会难过的,所以我不能说。

母亲:为什么会难过呢?

欧内斯托在迟疑。

欧内斯托:不为什么。再说你也听不懂我对你说的话。既然你听不懂,我也就不用说了。

母亲:如果我听不懂,那也不会难过呀。

欧内斯托默默地在母亲面前。

母亲:你今天在胡说些什么,弗拉基米尔?

欧内斯托:不是我的话会使你难过。你因为听不懂才会感到难过。

沉默。母亲瞧着儿子。

母亲:还是对我说吧,弗拉基米尔……告诉我你会怎样说出来,如果这事值得说的话……

欧内斯托:好吧……我像现在这样待在这里看你削土豆,然后突然一下我告诉你这件事,就这样。(片刻)说出来了。

母亲在等待。沉默。

接着,欧内斯托叫了起来。

欧内斯托:妈,我要告诉你,妈妈……妈妈,我不回学校去了,因为学校老师讲的东西我都不会。话就这样说出来,完事了,就这样。

母亲停住了削皮。沉默。

母亲慢慢地重复说:因—为—学—校—老—师—讲—的—东—西—我—都—不—会……

欧内斯托:对。

母亲沉思。然后她看着欧内斯托。然后她微笑。欧内斯托也微笑。

母亲:这可是个好理由。

欧内斯托:对。

欧内斯托站了起来,去抽屉里拿来一把刀,又回到桌旁。

母亲久久地注视儿子欧内斯托。

沉默。

同类推荐
  • 水土一方

    水土一方

    爷爷的爷爷的爷爷说:从前的从前的从前,世上原本就无人烟。狼奔豕突,虎豹结伴,野兽横行,豺狼当道。一日,女娲巡天,忽觉本该五彩斑斓的美好世界,却无一主宰。尽收眼底的是弱肉强食,茹毛饮血,暴殄天物,尸骨遍野。所望之处,弥漫着无所不在的血腥之气。如此乾坤,不寒而栗。不由心生一念,用泥捏人,并由其来主宰世界,定会姹紫嫣红、光彩夺目。于是,女娲信手拈来水土,背着天神,给了人与动物截然不同的四肢和躯体,又点化了大脑和心灵,使其有思想,会思维。从此,世界上便有了人,人与水土生死攸关的联系也由此而形成。
  • 鸽子飞过天空

    鸽子飞过天空

    小说真实感人,人物命运跌宕起伏,语言叙述张弛有序,是作者近年来的突破之作。
  • 一路同行

    一路同行

    五月的一天,陈星擎着伞走在东京迷幻而又多彩的雨夜里,去寻找八丁木街一个名叫鹃子屋的按摩房。几天前的下午,确切地说是陈星来东京的前一天下午,杨洁约他来到单位大楼下面的咖啡厅。杨姐说如果有时间,希望陈星到东京后能替她找到鹃子屋看看孟一鹃,杨姐说她挺想孟一鹃的。杨姐是陈星的同事,也是大学校友,用日语的说法,杨姐是比陈星高几届的前辈。杨姐平素很少求人,一旦求人必是不得已的时候,陈星便答应杨姐,说他会尽力去找鹃子屋,然后把杨姐的问候转达给孟一鹃。
  • 不要打开它

    不要打开它

    故事发生在传说中张献忠藏宝的城市。半夜,计算机系高材生刘子良刚合上电脑,忽然听到上铺的兄弟老马,跌跌撞撞跑进宿舍,一言不发,拿起自己桌上的一包烟,抽了一根出来,哆哆嗦嗦地猛吸。刘子良以为老马是和女朋友小美吵架,结果老马说了一个神秘而惊人的故事。并且开始,学校里接二连三发生怪事,学生们都认为是因为传说中的石乌龟诅咒。
  • 李毅V生活

    李毅V生活

    每到晚上,除了躺在床上玩弄手机,李毅已经找不到别的事情可做!他最近的心情有点糟,亲朋好友仿佛一夜之间都知道了他离婚的事情,这让他感觉如芒刺背,那些当面语重心长作同情状的安慰,更让他难受,因此,他不愿意出门,于是,待在家里玩手机,上QQ,刷微博,和微信上的人聊天成为他夜晚的全部。李毅的婚姻一度被很多人看好,甚至有些同学还羡慕嫉妒恨。李毅的父母是当地一所中学的教师,他还有个姐姐,姐夫是房地产开发商,他自小备受父母宠爱,一切都受到父母姐姐的庇护,生活平稳无忧。
热门推荐
  • 店铺销售管理

    店铺销售管理

    史上最实用、最有效的店铺销售管理手册。怎样做一份店铺市场的调查和预测?如何做有效的商品规划?怎样制定一份陈列商品的最优方案?如何提升促销的艺术?所有店铺销售最实用的管理技巧尽在本书。让你轻松高效地学会店铺销售管理。
  • 历史上的那些人

    历史上的那些人

    勾践(?——公元前465年),又称菼执,越国国君,越王允常之子,春秋时期后一个霸主。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 请观世音菩萨消伏毒害陀罗尼咒经

    请观世音菩萨消伏毒害陀罗尼咒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六十种曲种玉记

    六十种曲种玉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极品老婆

    极品老婆

    春天我娶了一个老婆,秋天就收获了很多很多的感动……
  • 地球炼成笔记

    地球炼成笔记

    炼金术是对物质进行理解、分解和再构筑的科学。炼金术不能无中生有,要得到一种物质,必须付出与之相应的代价,这就是炼金术的基础——等价交换。因为他的到来,地球开启大炼金时代。
  • 铠甲勇士之危机来袭

    铠甲勇士之危机来袭

    简介:公元2023年,来自河外星系的魔星首领黑魔,也为夺取银河系,跟银河系的守护星球阿瑞斯展开斗争。原银河系之王皮尔,因为贪念而投奔魔星,告知魔界可以通过抢夺能晶来能快速的夺取银河系,而银河系过半星球的能晶已被路法带往地球,地球也是取得过半能晶的最好一站,由此战场转移到了地球……
  • 一世恩典

    一世恩典

    爱情或许本来就是一件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事,哪有那么多道理可讲。齐恩典:世间爱情本就有千般姿态,万种模样。她乐意宠他,顾他,念他,顺他,又有何不可?卓然:斯人若彩虹,遇上方知有。他已想不起,最初是何时见过这世间第三种绝色,可那又有什么关系,他早已有了人间最宝贵的馈赠。我们这一世,是恩典啊。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南戒

    南戒

    2019年12月3日,有人在飞机上拍下这样的一幕:在云层之中,一红衣男子脚踏奇物背负重担与飞机并驾齐驱。后经全网群众辨认,该男子穿的是国内某快递公司的工作制服,其也确为该公司员工。可是,就在新闻报道的当天,男子人间蒸发。这不是第一起‘仙人’目击事件,也不是最后一起,网络上不断出现各种类似视频,有的被证伪,有的则是真假难辨。直到2025年12月25日,联合国以全球直播的方式,承认了‘仙人’的存在。他们自称为‘方士’,意为守护一方之地之人。而他们隐居的地方,被称作‘十方之地’。